黑白膠片如何沖洗出厚重的銀鹽的感覺?
國內知名攝影藝術家、徠卡奧斯卡巴納克新人獎得主黃京在一期視頻里說:「現在的底片含銀量都很低,所以如果你按老的沖洗方法,標準的那種沖洗方法,基本上都是灰不溜秋的,就沒有那種 硬 的感覺,那種銀鹽的感覺」。他還說到自己研究出一套沖洗方法,實在是太好奇他是怎樣沖洗的(雖然他肯定不會公開的),本人也經常沖黑白卷,掃描後確實覺得照片看起來不夠「銀鹽」,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所以來這裡提問,希望廣大黑白膠片愛好者能夠分享心得,謝謝
每個人的審美各有不同,麻煩請鄙視此話題者自動退散,謝謝
本著隨便的態度插兩句。
徠卡奧斯卡巴納克新人獎得主黃京說「現在的底片含銀量都很低,所以如果你按老的沖洗方法,標準的那種沖洗方法,基本上都是灰不溜秋的,就沒有那種 硬 的感覺,那種銀鹽的感覺」
我翻了下Kodak關於銀回收的相關資料,在1981年的J-10A文檔中指出,中感光度(ISO125)的業餘和專業黑白底片中,潛在的可回收銀量(Quantity of Silver Potentially Recoverable)大約是這個數目:
10.4tr oz/1000 sq ft(每1000平方英尺約10.4皮盎司,我討厭英制單位!!)
≈3.2g/㎡
高感光度的約15.6tr oz/1000 sq ft
≈4.8g/㎡
彩色的話KodaColor 400約 27.8tr oz/1000 sq ft(下面會拿來對比)
-----------------------
柯達在17年後(1998年)另有一份J-210文檔中給出了另外的數據:
Kodak Gold 400 約 24 tr oz/1000 sq ft
Kodak Royal Gold 400 約 22tr oz/1000 sq ft
沒有提供黑白膠捲的數據
------------------------
在網上討論中(2004),Kodak曾經的員工和眾人的討論比較認可3g/㎡的平均數據(從數據和討論來看除非柯達從外星人那裡獲得了黑科技,否則這一數據應當還是指黑白底片)
"I have given rough ball park figures above for the amount coated. This is about 20 - 40 mg / 100 sq cm.
(≈3g/㎡)"
(source:How much silver)
------------------------
不久之前,我又無聊給Kodak寫了封信,拐彎抹角的說「我和同事在討論從傳統的類似Tri-X底片和現代T-max底片中是否能回收差不多的銀?」(大意如此),隔了很久Kodak回復說沒法回答,但給了參考資料——問題是這些參考資料還是指向199x年的那一批文檔。這我就不知道kodak是在放煙霧彈,還是真的就沒什麼變化了。
------------------------
特別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數據是可回收量而非實際含銀量。由於柯達官方指出底片可以使用熔煉法回收(見文檔J-213),且這些年來回收方法並無大變化,因此在這裡姑且認為潛在可回收量與實際含銀量差異不大。
此外,Color 400和 Gold 400並不是同一種膠捲,因此也僅供參考。
------------------------------
結論:
總的來說,我認為底片中銀的【含量】並無明顯變化,雖然晶型結構等發生了較大改變。某些人口中的銀鹽的厚重感,倒不如說說粗糙的顆粒感。
另外,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黑白底片中很大一部分銀是被定影液帶走了的,因此如果你「迫沖」,那自然更多的銀會顯影留在底片上,所以最終成片上保留的銀多,看著就厚重了。因此我們可以說「將更多的銀留在底片上」,而不能簡單的說「底片含銀量少了」。
講難聽一點,把底片洗粗真的很容易,算不得什麼本事,我是搞不懂為啥你們一味追求大顆粒。洗細膩了我還肯承認你有兩把刷子。
算啦,開心就好?
TXP,D23沖。
原來的人都是想怎麼把底片的顆粒沖沒,現在的人都在想怎麼把顆粒衝出來,沒顆粒就沒膠片感。
首先膠捲要好一點吧,厚乳劑類型的,hp5,pan400,5222之類的。黃京用最多的是pan400。
第二個就是沖洗,要高溫,D76的話起碼25度以上才會比較有那種感覺吧。大顆粒高反差,黃京都是30度沖的。
最後,曝光也是一個很大的!不管迫不迫沖,拍的時候可以過個一檔半擋的,這樣灰階和顆粒更飽滿。
2116年的Instagram里一定會有一款濾鏡。
模擬iPhone 4s前置攝像頭的高ISO。
厚重銀鹽果斷買Adox Silvermax啊
用最粗的卷(比如fomapan400)迫沖至少兩檔,循環兩次的D76加熱到二十五度以上,然後幻想自己是調酒師拿著顯影罐上下飛舞就可以了。
我知道一些方法
但這個主要和選擇膠捲、有色濾鏡、沖洗有關
很厚重的調子的話,也許用了綠色濾鏡,哈哈哈?
你直接問黃京好了,或者我記得有幾個採訪視頻里也提到過。
總感覺你要的是粗顆粒,高反差……
不如買個過期高感航空卷迫沖一下吧
你說的厚重的感覺不知道是不是指黑白灰層次分明,顆粒感明顯。你需要從曝光方式,片基選擇,也就是膠片種類,顯影液種類,和沖洗方法下手。下次詳細說嘿嘿嘿。
推薦閱讀:
※500元以下的膠片掃描儀哪款好?
※將膠片掃描成電子圖片,理論上像素上限是由什麼決定的?
※攝影師和模特兒都是怎麼交流的,讓其擺出各種造型?
※Argus C3膠片機的對焦和測光方法?(一個誠心的少年的提問)
※為什麼說 Konica 的 Hexar AF(巧思)是一台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