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零零無限科技的產品 Hover Camera 及其前景?
做出了第一款實際可用的自拍無人機,零零無限獲得2500萬美元融資_36氪
寫這個回答時候mavic還沒有對外公開,所以當時我很想說mavic出來其實hover很難有市場了,現在已經公開了所以。。。。
眾籌無人機這麼多,有前途的我覺得就spirte一個。而且似乎還難產了?
hover和mavic差距真的太大了。。。
過幾個月,朋友圈總是會被「秒殺大疆」的「世界上第一款智能無人機」刷一次屏,這次也不例外。
看到的技術細節僅僅有一個宣傳片,根據推測評論一下吧。
宣傳片拍的很不錯,看完以後很有感覺。但是細細分析一下還是不那麼對勁。不過相較於國內的「世界的一款真正意義上的無人機」來說還是一個很不錯的設計。
首先這個設計
按尺寸來說,不出意外是一個玩具級別無人機。價格如果向右競爭力的話應該在1000-3000元之間。
不得不說,尺寸限制了雲台和計算能力。尤其是對於初創企業來說,作(好的)微型飛機難度遠大於450軸距上下爛大街的產品。所以選用高通的方案也在意料之中。
但是值得質疑的是用框架結構,既大量阻擋了下洗氣流,又增加了重量,最後得到一個8分鐘的理論飛行時間。按照行業內各家市場宣傳的慣性,這個數據一般都是無風懸停的情況,一般來說使用時間都是要打個八折。如果來個三級風即使懸停住,非常難超過五分鐘的使用壽命。
據此,按照其抗風性和壽命而言,這是一個僅限沒有大型中央空調氣流和室外微風情況下使用的無線自拍桿。。。。。。
其次,我專門注意了一下,視頻中的用詞是使用Optical Flow 和 SLAM結合的定位技術。這個事情上我有一些疑問,首先是我們常常用的一個測試case,即推飛機動作之後飛機會飛回去還是停留,這個一般取決於所使用的懸停是基於位置的懸停(SLAM或者VO)還是基於速度(Optical Flow)的懸停,顯然,前者更好。
我在如何評價DJI大疆創新的Phantom 4 (精靈4)? - 徐梟涵的回答多有論述這一問題,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是Phantom 4被推走之後會回到原來的位置
而在Hover的視頻中
飛機飛走鳥,一般來說這麼做說明其定位演算法僅僅控到速度,hover的質量又這麼輕,稍微一點風就不知道飄到哪裡去了,hover又沒有遙控器,如果手機死機了,飛機又被大風颳走了。所以是否真的不需要人類學習負擔在此質疑。我的觀點是在無法做到基於位置定位的VO和主動避障(當然這個東西撞了也沒事)之前扔掉遙控器不是明智的選擇。像這種一推就跑的你想像一下他飛到大型會議室通風管道裡面手機死機的場景。當然不排除這是演算法上刻意為之。
其實Optical Flow定位一般都是只控速度的,Optical Flow原理非常簡單,和你手中的光電滑鼠沒有什麼區別,直接觀測量是速度(相對於IMU的直接觀測量是加速度來說好很多)但一般來說如果把光流積分到位置就會飄成狗,所以Phantom 3和Inspire 1室內懸停都是速度懸停。但是宣傳視頻又提到了SLAM(觀測量就是位置),又放出了一些截圖
看起來是用前視攝像頭跑了單目VIO,因為功能並沒有避障,所以估計也沒有產生grid map,所以這裡的SLAM頂多是在定位外加tracking的時候跟著人跑用一下估計的深度,當然類似的演算法我也做過,本身是不怎麼可觀的一個問題。
那麼問題來了,演算法中前視SLAM和底視Optical Flow扮演了分別什麼樣的角色?為什麼在推飛機這個操作中前視SLAM沒有把他拽回去?是各玩各的還是Optical Flow出來的速度數據通過松耦合了SLAM裡面?當然肯定不是緊耦合,因為如果是緊耦合的話這套系統就是整體的VO而且這麼狹小的空間想跑到幾百HZ的VO肯定是不可能的。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其次是前視的SLAM效果如何,這還需要後續的數據和介紹。
不過前視雲台上的SLAM有一個非常容易產生的問題,就是大規模生產的時候品控上很難做到雲台安裝角,雲台動作角(視頻中雲台是單軸可調的)的對齊。
一般即使是P4這種雲台上有能獲取攝像頭絕對姿態的數字反饋控制系統(就是雲台上的IMU和那幾個電機啦),你以為的視覺中心和事實上的視覺中心誤差偏個幾度是很正常的,有時候一歪脖子(偏差)就歪十度也是有的,而如果我沒有估計錯的話hover上的攝像頭顯然沒有額外的能讀到絕對姿態的感測器,如果偷懶的話那麼雲台就是一個9g舵機,那麼這就是模擬反饋的控制,認真一點裝個滑環,用久了很容易松。
上面這個雲台就很平,其實早期產品極端情況下經常會歪成
其實只要你有心,你經常能夠發現電視直播中疑似航拍照地平線明顯歪了。自從某個小夥伴開始搞雲台以後,答主也被帶壞了,看個電視一直在觀察誒是不是歪脖子了。當然這個跟雲台採用的演算法有一定關係。
這時候這個偏差角會給VIO演算法帶來一些額外的麻煩,因為IMU和攝像頭相對位置並不對齊(當然這裡是那種非常叼的千分之零點幾偏差的定位演算法,其實對於八分鐘的使用壽命來說似乎這個角度差還不足以make sense?),如果是固連的還好說,一般狀態量內估計一下很快就能收斂,像hover這種俯仰可調的你還得在再加上動作量。不過到底有多大影響其實我也沒數(因為我只是看過論文和別人的前車之鑒,自己沒做過)。
另外就是經驗來說宣稱的1000hz的控制頻率真沒有,況且這個小飛機看起來設計的阻尼辣么大,頻率應該不會太高。一般來說1000hz是雲台才會需要這麼高的頻率。
-。-
因為整個飛機的頻率響應在那裡已經微乎其微了。早期的APM是50hz的在跑。
概念是好概念,不過落到實處會怎麼樣還蠻令人期待的。路漫漫系其修遠兮啊。
本來想誇幾句的,但是臣妾實在是不大善於夸人啊。。。。。。外形設計方面亮點不少,雖然犧牲了氣動效率,但是危險性也降到非常低了。
技術方面也有過人之處,基於視覺的定位識別跟隨避障,如果能將可靠性做好一些,還是很有玩頭的。
但是,作為一個自拍無人機,在當前技術條件下,很有可能這個產品一開始就註定著要失敗,畢竟,一個價格超過600美元,只能飛8分鐘,拍攝角度調整麻煩且圖像不穩定的自拍產品,怎麼著都顯得乏力。
自拍無人機相關分析參見:自拍無人機的前生今世 - 烏有子虛 - 知乎專欄
想法真的不錯~
考慮到這個應用場景,以及可能的續航、雜訊和安全問題的話,接著做「飛球」吧:
AEROTAIN
德國企業發明氣球狀無人機用於室內快遞摘一篇IEEE Spectrum的文章Zero Zero"s Camera Drone Could Be a Robot Command Center in the Future
文章的主要要點是:
Hover Camera質量為240g,預計售價低於600USD。
這種飛行相機的風潮由 lily.camera 引發(下圖是Lily Camera的使用方法),除了拍照功能,易用性也是一大賣點,比如Lily Camera的即拋即飛,及Hover Camera的開機懸停等等。
拍照功能主要包含追蹤面部的能力,包括懸停和環繞。
文中也對比了Lily和Hover的創始人,Lily的創始人畢業於UC Berkeley,獲得1500w USD的投資和3400w USD的預定量,Hover的創始人畢業於Stanford,獲得2500w USD的投資。
在另外一個問題下回答了:如何評價Hovercamera的配置參數以及599美元的定價? - Jeffery Du 的回答
-------------------------------------------------------搬運線-------------------------------------------------------
10/26日更新:
今天在優酷上看見了這個:Hover Camera視頻實拍效果
可以看出,水波紋已經多到頭暈了,畫面細節丟失嚴重。
但官方卻一直對畫質問題避而不談。
不知道你們看了這段視頻有何感想······
反正我是暈的快吐了······
------------------------------------------------------------------------------------------------------------------------
10/16日更新:
看這畫質,如果我猜得沒錯,Hovercamera應該和Dobby一樣用驍龍801+IMX214,這是小米4的配置,兩年前的配置。
這樣的組合拍出來的畫面早就被現在的智能手機完爆了好嗎,更不要說EIS(電子防抖)還要犧牲一部分像素(Dobby就是用EIS,生生把4K剪裁到1080P的)。
Hovercamera名字裡面可是有Camera的,難道不應該把相機部分作為重點嗎?
-----------------------------------------------------------------------------------------------------------------
今天油管給我推送了Hovercamera的視頻,看完了感覺很尷尬···
這樣的參數跟零度的Dobby很有對比性,加上4000塊的售價,真是槽點滿滿:
1.10分鐘續航,跟Dobby的9分鐘一樣屎
2.推薦操控距離20M,實際操控距離未知
3.沒有GPS,僅靠光流的定位能有多靠譜?
4.跟Dobby一樣沒有雲台,果凍效應免不了
5.跟隨模式估計會很坑
僅看參數,HoverCamera就沒Dobby靠譜。
雖然Mavic出來之後,Dobby馬上就相形見絀了,但是沒想到,Hovercamera沒Dobby靠譜,價格居然還比Dobby貴···
-------------------------------------------------------------------------------------------------------------------
剛剛看了Hover Camera官網的視頻,官方視頻裡面就有水波紋···點進Hover Camera網站看下面這段,水波紋在54-55秒處。
另外,油管上面的評測已經出來了,Tested頻道已經對HoverCamera進行了全面的體驗。視頻地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CJEXuy8rs
我還是第一次看見評測機構這麼不留情面,所以決定搬運一下···
在視頻錄製方面,HoverCamera的表現用Tested的話來說就是「Not impressive」,我個人理解就是「不滿意」。(油管1080P下截的圖)
在4K解析度下,HoverCamera拍出來的畫面塗抹嚴重,對比度很高,暗部和亮部的細節丟失嚴重,懸停穩定性欠缺,畫面隨著飛行會有迷之畸變,應該是EIS(電子防抖)造成的。
在1080P分辨路下,Tested直接說畫面是「much worse」,更差。畫麵糊作一團。
因為成像效果差的原因,跟隨模式的效果也不盡如人意,跟隨動作非常僵硬,運動過快或者略有改變角度就會丟失目標。
Tested給Hovercamera的總結:優點在於便攜和安全性,但它實在不應該宣傳自己有優秀的拍攝和跟隨功能···
Tested那個老外在結尾說:This is not gonna go in my backpack and be a everyday carry unfortunately.(簡單翻譯就是,如果要買,不會選它作為自拍無人機)
當個玩具還行吧···這是一個非常矛盾的設計。為了便攜,必須輕。但輕了沒法保持平衡和穩定。為了方便使用,把風扇都包進去了,然而空氣動力方面就變得特別差。
從scenario角度來說,目的是好的,可以解決自主飛行拍攝的問題。但從飛行器的角度來說,這個設計實在非常差,甚至可能差到無法在室外正常使用。敢不敢噴彩煙看看經過那些網的氣流亂成什麼樣了,拐彎的時候晃成什麼樣了。
這年頭,啥都得看顏值。你不做多軸,投資人就會覺得看起來怪怪的,不投。不用點碳纖維,頭則人會覺得不吸引人,不投。如果你真的做了一個軍用級別的涵道無人機,性能強勁,無比穩定,然而丑得像個會飛的搗蒜器,呵呵,也沒戲。利益相關,Hover Camera產品經理。
作為一個Hover Camera的初創團隊成員。我參與了Hover
Camera早期的概念設計、原型開發、數次產品迭代以及量產改良等各階段,所以想說一下個人在這個產品開發過程中的經歷以及了解的一些事情。
知乎大神眾多,相信這裡有無人機產品的研發工程師,也有飛行時間上千小時的老司機。但我還是想打破一下諸位對無人機的固有認知:
Hover Camera不是航拍無人機!
Hover Camera不是航拍無人機!
Hover Camera不是航拍無人機!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航拍無人機是為了拍「景」,飛高飛遠,拍遠山,拍大橋,拍沙灘;Hover Camera是為了拍「你」。在產品設計之初,這個的「你」指的是(知乎不支持GIF,請大家自行腦補動圖):
旅途中親密時刻
籃球達人的扣籃瞬間
音樂節的動情時刻
除了這些,還可以是後院的一次BBQ,可以是一次婚禮慶典,可以是一場兒童球賽,可以是周末跟家裡寵物在草坪上的嬉戲。
試想一下,此類場景如果用傳統航拍無人機拍攝——
為避免大家出現身體不適,此處略去一堆打著馬賽克的血腥圖片。
所以,讓民用無人機脫離「航拍」這個單一場景,適用於更加普世的場景,從一個相對小的航拍市場,進入一個更為大眾化的數碼影像市場,從而惠及更多普通消費者,這是Hover Camera對行業所肩負的使命。
再多從產品經理的視角聊幾句,從低頻的航拍場景,到高頻的日常拍攝場景,這是民用無人機產業的一次「升維」。為什麼旅行類的社交很難做,為什麼巨頭要擠破頭去爭打車的場景,為什麼微信能被大家稱為一個未來的OS:「頻次」的重要意義,適用於軟體,也同樣適用於硬體。
為了滿足這樣的使用場景,在設計之初,我們給Hover
Camera設了很明確的三個產品目標,分別是:安全、小巧便攜和簡單易用。
所謂安全,我們的標準是安全到能夠跟人很「親近」。
所謂小巧便攜,是為了讓它能儘可能滿足用戶高頻的日常場景,而這些場景又動輒1~2千克的傳統航拍無人機無法適用的。
所謂簡單易用,做到「到手即飛「並不夠,更要做到硬體和軟體人機交互層的簡單易用 。
接下來逐條分析一下我們是如何針對這些點做優化的。
- 安全
關於安全,我們用了保護框。可能大家認為這是最「笨」的設計,但坦白講,這也是最可靠的設計。相比利用避障等技術方案來達到「安全」,我們認為全保護的外框才是更好的選擇。原因有兩個:首先,物理保護更為可靠;其次,打破了小白用戶對無人機產品的心理屏障,讓初級用戶敢於和一台無人機進行近距離的人機交互。(這點我們很快印證了:後來真實用戶測試時,幾乎所有女生都能很快上手)。
其實每個重要的產品決策背後都會引出大量細節實現和優化,接下來也可以給大家簡單的分享一下
外形
保護框的外形設計(進而影響到我們產品的整體造型),我們前後做了好幾輪的腦暴,直接上設計稿。
材料
早期原型機設計時,我們就考慮了多種材料選擇方面的可能性。
鋁鎂合金——密度大,太重,衝擊後會產生塑性變形。
塑料或加纖塑料——注塑的材料剛度不夠,需要採用更寬更厚的結構梁設計才能滿足穩定支撐電機旋翼裝配的要求,另外過軟的細梁也會給用戶抓取的安全性造成負面影響。
我們最終的選項落在了碳纖維板——重量輕,強度高,符合我們的設計和品質需求。決定使用碳纖維板之後,擺在面前的另一個大難題就是加工工藝。因為最後我們的製成需要歷經CNC切割,拋光,烤漆等25道工藝,特別是要在一整塊1
mm厚的碳板上切出最窄處梁寬僅1 mm的網格紋理,前人是沒有嘗試過的,我們也是經歷了多次的工藝改良和迭代,才最終穩定的實現了量產。
最終的碳纖維板成品
另外,提到保護框,還得必須談一下我們對碳板鏤空的優化。
了解空氣動力學的同學都知道,Hover Camera這樣的全保護設計對整個動力系統所提供的最大升力和工作效率都有損耗,為了得出最佳的碳纖維板鏤空比例和鏤空形狀,我們專門自製開發了動力系統測試平台,不同的動力系統和鏤空設計組合做了系統的實驗對比,同時結合大量的用戶抓握測試,最終定下目前上下碳板鏤空率為80-85%的設計,使得整個外框能夠方便用戶抓取,有效的保護用戶的同時,仍然有足夠的鏤空空間供旋翼上下方氣流通過,使其產生足夠多的升力。
鏤空結構的部分設計稿
為了儘可能延長續航,我們還對電機(馬達)和旋翼都做了深度定製。
從電機的選型設計和模擬,到實物打樣驗證和優化改進,從槳葉剖面翼型的選擇,到弦長扭轉角分布以及槳尖形狀的優化,一共搭配組合做了數十版的迭代。在相同的旋翼尺寸和結構約束條件下,我們的動力系統在業界內是處於領先地位的。
當然,也希望各位知乎上氣動方面的大神給我們多提建議,隨時交流 。
再說句題外話,我們的產品4月底亮相後,有看到報道拿我們產品的續航和一些中型航拍無人機做對比,其實是不合適的。因為,我們不是航拍無人機。
並且從空氣動力學原理上來講,普遍來說更大尺寸的旋翼(比如8-9寸槳)的動力系統的力效確實要好於小尺寸旋翼的動力系統(Hover Camera的旋翼尺寸在3寸左右),續航也會更長,這個應該不難理解。在我們的產品設計和設定使用場景下,我們有意識地選擇了小尺寸的設計做出了全保護,在便攜和續航之間取了個平衡。
當然,我們也在通過多種方式去提升續航,目前更多的是通過電池的性能質量,電機控制演算法和整機硬體減重去實現。
即將面世的產品會有10分鐘的續航,配2塊電池。
還是那句話,Hover Camera不是航拍無人機,所以跟中型航拍無人機比沒有任何意義。至於我們的續航(10分鐘 )在我們的目標場景下能否滿足大部分需求,暫且按下不表,後面詳細說。
- 小巧便攜
有句俗話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大家知道,進化出「五臟俱全」的麻雀,大自然大約是花了1.5億年。類似的,要把一台無人機做小,同時做到「五臟俱全」,這在工程上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也是需要大量時間和人力去打磨的。
為了實現產品的小巧,我們首先設計了一個可摺疊結構。這個設計想法來自於一次團隊腦暴時偶然激發的靈感。因為當時我們一直在逼自己思考:如何能做出一個理想中足夠小、足夠便攜的產品。
當時考慮的問題有很多,因為如果整機尺寸太小,那抗風性幾乎為零,於是想到了摺疊。我們考慮過各種摺疊的方式,但突然的一下靈光閃現,讓我們想到,Hover
Camera 外形是不是可以像書本一樣,隨身攜帶,隨處使用。這和我們產品的定位構思非常吻合,後來方案立刻通過,然後就進入了具體結構設計的細化。所以才有了現在實現的摺疊方案,一氣呵成的翻折動作,1秒鐘完成打開放飛和回收閉合,非常方便。有一個細節就是,機身的兩處磁鐵設計,展開時不用費力;閉合時同樣有磁鐵作為吸合鎖扣,簡單易用手感也好。
展開Hover Camera的設計手繪
結構問題解決了,然後就是外框的厚度了。為了進一步減薄Hover Camera的全保護外框輪廓,使其更輕盈便攜,我們量身定製了電機旋翼組裝,採用將螺旋槳蓋扣在無刷電機的外轉子上的設計,去除了普通電機上原本需要的凸軸,電機旋翼的組裝高度僅為電機本身的高度。整個兩翼部分展開厚度連同保護外框僅16 mm。
整機的小型化要求我們的硬體電路板也做到儘可能小巧。基於高通驍龍晶元的主體電路器件被排布在71 x 29.2 mm2大小的10層電路板上,懂行的硬體電路設計師朋友們應該知道,像我們這樣將包含高通套片的硬體晶元部件組合方案壓縮布局在寬度30 mm 以內的做法,其實是一件很有挑戰的事,排布走線和器件散熱都是前期評估時的很大的風險。
曾經一度有供應商提出做不了,需要改成更寬的電路板風險更小,但因為我們對設計的堅持不妥協,最終還是把這個難題給克服了。
這是我們的主板和硬幣的對比圖
散熱系統上,我們也把「小巧」推到了極致。我們原先使用的是帶風扇的散熱設計,後來創新性地使用了無風扇設計,上一張對比圖。右側是帶風扇的散熱設計,可以看到很明顯的突起(紅圈中)。
為了能夠實現無風扇的設計,我們利用了旋翼繞流增加空氣對流,對主體電路器件施加無附加風扇的主動散熱。我們的工程師對Hover Camera的流場進行了充分的數值模擬和流動顯示實驗驗證,最終制定出目前的這一套效果非常不錯的散熱結構方案。
另外, 去除內置風扇結構之後,不僅讓整體結構上更加一體化,還減少了機身重量,從而進一步延長了Hover Camera的續航。
- 簡單易用
簡單易用這一部分,首先跟大家分析下我們最重要的一項人機交互:指尖放飛。
大家可以回憶一下用三腳架拍攝集體照時的體驗,有經驗的攝影師基本直接對三腳架的高度進行設置,然後再對構圖進行微調,即能夠完成一張集體照的拍攝。類似的,我們在設計之初,也希望用戶可以很方便地對「高度」這個關鍵的拍攝參數進行設定,這裡的「方便」不是將Hover Camera放置於地面,一鍵起飛之後再調整高度,而是放在哪兒就懸停在哪兒。高度被很方便地設置以後,再在手機端對構圖進行微調,再按快門完成拍攝。
指尖放飛的人機交互,相對於靜止平面的起飛,要複雜得多 。具體來說,每個用戶在放飛時的握持手勢不同,離開機身的手指的順序不同,離開的瞬間指尖動作對機身平衡的擾動,這些讓指尖放飛的實現難度遠遠高於靜止平面起飛 。
除了指尖放飛、拋飛,還有無需用戶額外校準的飛行實現,還有碰撞障礙後的主動閃避,還有室外在無GPS的情況下穩定可控的飛行等,這些的實現,靠的是多方面演算法的結合使用,包括我們1 kHz高速更新的感測器融合演算法,針對性的自適應飛控演算法,電機驅動採用的高效和快速響應的磁場定向控制演算法(FOC),以及實時處理來自底置和前置攝像頭的圖像和機器視覺演算法。
其實很多具體的代碼實現和演算法結合優化,都沒有教科書或範例,全是我們結合自己產品和應用的具體需求,藉助著我們工程團隊一次次的深層研究,一次次的嘗試積累得來的。
另外,我還想從我們產品的「智能化」來說一下「簡單易用」這個特點。
為了能夠讓更多的小白用戶更方便地上手我們產品,我們首先是棄用了傳統的無人機遙控器。但同時又要讓用戶方便地捕捉到扣籃之類的精彩鏡頭,這就要求我們在跟人演算法上做出深度的優化。我們在一顆高通驍龍801晶元上實現了基於卷積神經網路(CNN)的人臉人形檢測演算法,而且是實時的!在用戶選定需要跟隨的人形之後,跟隨部分採用我們自主研發的高效高精度的跟蹤演算法,並與1kHz飛控演算法配合,實現穩定可靠的人臉人形跟隨體驗。
上一段視頻,從視頻里可以看出,我們的演算法對光線明暗變化造成影響有較好的適應和抵抗性,即使遇到背光和側光的轉換,也不會跟丟。
Hover Camera 人臉人形跟蹤演算法演示 - 騰訊視頻視頻 注意,這個視頻是由手機拍攝然後運行了我們的演算法的結果,不是Hover Camera拍攝。
再上一個視頻,這是我們產品在實際運行跟蹤演算法時的視頻,大家可以看到光線變化非常多,而且行人環境也很複雜。
Hover Camera Passport 內測跟蹤功能視頻 - 騰訊視頻視頻
註:這裡的攝像頭畫質比較老,不是發售版本設備的畫質。
通過兩個視頻大家可以對Hover Camera跟隨拍攝的穩定性有一個大致的概念,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橫向對比我們與其他友商產品跟隨功能的穩定性。
關於我們飛控和圖像演算法的研發,網上很多猜測是說我們用了高通的無人機方案。然而,實際情況是,其實一直到發布產品,我們都沒有用過高通驍龍飛控開發板,也沒有用過高通的飛控模塊和圖像演算法模塊產品。更準確的說,我們是使用了基於高通驍龍晶元的硬體架構方案和相應提供的基礎SDK開發套件,剩下的中上層固件引擎,飛控,和圖像演算法方面的軟體開發,都是我們一行行把代碼碼出來,編譯成二進位文件後整合進整個鏡像的。可能有同學會有疑問,既然有現成的,為什麼還要自己寫?長話短說的話就是,我們需要定製化的產品,通用的模塊無法滿足我們產品的需求。這裡我們非常值得驕傲的一點就是,我們把高通驍龍801晶元的性能榨到了極限,並解決了晶元散熱問題。
最後再討論回續航。
首先,不可否認的是,在不影響其他產品性能的情況下,續航這個指標肯定是越長越好,但是,面對體積、重量、安全、智能化這種種條件約束,「續航」其實是一個根據使用場景進行妥協的結果。
其次,不可否認的是,10分鐘的續航,用在航拍場景,顯然是不合格的產品。但是,Hover Camera不是一台航拍無人機,我前面也已經交代很多次了。
有網友舉了某次飯後鄰桌女生自拍了40分鐘的例子,沒錯,這的確是「自拍」的一個典型場景,但是用它來代表所有的「非航拍」場景,那未免以偏概全了。
舉例來說:
一次扣籃,從助跑到完成扣籃,大約是5秒鐘;
一次街舞,一般不超過2分鐘;
一次名勝古迹前的留影,也很少有超過3分鐘的。
何況,Hover Camera的包裝中默認提供2塊電池,支持20分鐘的續航。
上一個我們內測用戶的混剪視頻,大家可以想像一下以後人人都可以創作這樣的內容
Hover Camera Passport內測用戶作品 - 騰訊視頻視頻
另外提一下我們結合單軸雲台位置補償和電子穩像技術(EIS)實現的穩像方案,很多輿論大力宣揚基於3軸物理雲台的穩像技術,我們認為這樣的說法是不嚴謹的。在飛行器上進行視頻/照片的拍攝,實質上要解決的問題是:去除抖動,穩定拍攝角度。抖動的主要來源有兩個,一是旋翼高速旋轉時帶來的基振和諧振,二是飛行器飛行時由於機身姿態的改變引發的攝像頭角度變化。後者是較為低頻的,大概在幾Hz以下,而前者有低頻和高頻的成分。不管是傳統的3軸雲台控制,還是我們的1軸雲台控制,
主要能解決消除的是低頻的振動,而高頻的振動很難靠雲台控制消除掉,而更多的是需要靠被動吸震的方式來隔離或緩解,比如會出現在大多航拍無人機上的隔離主機身和雲台裝置的大塊海綿或硅膠材料等。所以其實只要做好隔離高頻,補償低頻這兩方面,就能有好的產品表現。
再次重申,脫離場景討論技術方案的優劣,是外行的表現。我們的穩像方案犧牲了一定的像素,但是優化了產品體積,減輕了重量,增加了續航,所以從我們的產品場景需求以及物理尺寸形狀考慮,基於單軸雲台位置補償和電子穩像技術(EIS)的方案是目前最平衡,最適合我們的方案。
當然,我們現在的雲台在技術工程實現方面仍有很多可以改進提升的地方,希望能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把東西越做越好。
我們創業之初(2014年),正是無人機的創業熱潮興起之時,市場上大部分創業公司基本都是針對市場領先者的產品做一些微創新,然後造勢、發眾籌、融資、細化產品、甚至再重新找新的產品方向和目標市場。
而我們在創業伊始,選擇的就是,探索無人機新的使用場景。
一個是捷徑,一個是未知的路,我們選擇後者是因為我們有敢去挑戰新事物的勇氣和走一條新路的決心。也因為我們認為在「致敬別人」成為互聯網風氣的中國,think different是一件特別酷的事情。
其實為了這個決定,我們遇到過不少困難,但都一一克服了。人在二十浪蕩歲,正是凱魯亞克在路上的年紀,總是要去探索點什麼,做點什麼看起來很偏執卻正確的事情。
何況走這條路的時候身邊還有一群有同樣夢想的傢伙,從2014年5月到現在,我們的團隊已經擴張到120人,在這期間,每一位夥伴都付出了很多,在此真的要感謝團隊的每一個努力的日日夜夜。
我也知道在各個城市都有很多和我們一樣的人在做著各種各樣的探索與創新,因為大家都相信,科技的每次突破都會改變生活的方式。
和對的人,干酷的事兒,如果捎帶再改變一點什麼,那就真的沒什麼比這更燃的了。
最後再說一句,17號晚上7:50,我們會通過天貓App直播國內發布會,我是當天的主播,大家有任何問題也可以在直播的時候留言進行交流。謝謝大家對Hover
Camera的厚愛!
很有想法的產品,但是不建議購買第一代產品。
為啥呢?
1.價格太高。預計600美金以內(by HC CEO王孟秋),那價格區間可能在500~600美金。見下圖對比。這個價格比小米無人機4K版和大疆精靈三基本版高,接近精靈三4K版的價格,遠高於同類型的零度DOBBY。相信這個價格對真正的無人機愛好者缺乏吸引力。
成本過高的原因很大部分來自起到保護作用的碳纖維外殼(如下圖),這種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都比較高,相信HOVER CAMRERA已經開始著手降成本。
也有其他廠家如XT FLYE是採用尼龍+碳纖維桿的方案(見下圖),而不是整個碳纖維保護殼的方案,這樣既保證了安全,又不會增加太多成本。
2.定位模糊。HOVER CAMERA的名字裡面就有一個CAMERA,說明他主打拍照功能,主要是為了取代自拍桿,自拍手機和自拍神器。
但是他的外形不夠可愛,沒有美顏功能,很難吸引「自拍」的主流消費人群,價格也不夠親民,比美圖手機,SONY自拍神器高的比,更是遠超自拍桿的價格(見下圖對比)。
而如果主打極客市場,他又沒有那麼的酷(無人機拍照當然航拍才能看出是無人機拍的,HOVER CAMERA 拍的效果和自拍桿一樣,怎麼體現極客優越感?),而且又那麼的貴。
3.應用場景太局限:下圖的GIF是HOVER CAMERA宣傳的場景,是不是很心動。但是按照HOVER CAMERA公布的數據,這款產品還遠不能達到讓你自在拍照的地步。
飛機時間過短:只有八分鐘的飛行,不符合「自拍"這種高重複性的行為
室內飛行:沒有GPS和體重過輕意味著只能室內飛行或是目距飛行,樂趣大大減少
步驟較多:拍照需要開啟無人機&>&>用手機定時&>&>拍照等步驟,沒有自拍桿方便簡單,也不符合」自拍『這種高「偶發」性的行為
噪音較大:碳纖維保護殼的設計會使噪音較大,不太適合室內操作
綜上,這一代的HOVER CAMERA可能符合某些人的需求,但不是主流,期待解決了這些問題的二代產品。不管如何,我很認同HOVER CAMERA的無人機安全觀念,也欣賞他們避開大疆優勢產品的市場策略,開創了「自拍」無人機的需求,差異化競爭。畢竟大疆已經牢牢控制了71%的消費無人機市場。
也很感謝他們對宣傳無人機做出的貢獻。畢竟團隊顏值高,學歷好,資歷刁。
通過朋友圈刷屏和娛樂節目的曝光,使得大眾很快的能接受「無人機」產品的概念,樹立起對「中國創造」的信心。
最佩服他們的一點是他們沒有通過眾籌去融資做新聞,老老實實的通過風投去融資。
雖然他們不能撼動大疆,甚至不能撼動小米,也不能取代自拍桿,但是絕對能推動中國的無人機產業,也期待他們更為成熟的產品。科科。
創始人之前沒有CV相關背景,兩年,嵌入式開發,無人機,怎麼做出來的,自己琢磨。
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地球。不信?稍等我聯繫一下配件廠家和軟體開發商,回頭給你攢一艘火星探測器,跟機遇號一樣一樣的。
結論放在前面:關於Hover Camera 我們曾經做過一次深入的分析,從產品本身和市場角度來看,悲觀大於樂觀。
前有大疆後有Dobby的情況下,Hover Camera以目前這款產品的市場憑藉之前的熱度,包括當時天天向上的曝光,短時間內都能來帶不少的市場關注和興趣,但是對於整個無人機市場,和「自拍」需求市場來看,若想要在後續的競爭中獲勝恐怕也多在研發上下一些功夫。
————Touch sky————
前面不少答主的回答都很完整了,這裡說點別的,完整的分析在這裡:[淺談]Hover Camera讓自拍成了負擔,讓自拍無人機成了偽需求
Hover Camera的拍照效果究竟是怎麼樣的?其實在測評視頻沒出來之前,官網上的那個宣傳視頻就已經出現了非常多的問題……在我們看到這個視頻後,我們都很驚訝這樣的視頻居然放到官網上……不過仔細看了它們的參數後大概也就明白了……
原本我們看到78°的FOV,沒有三軸機械雲台,使用的是EIS電子圖像增穩,這樣的配置出來的視頻效果可以預料到會非常糟糕。水波紋,果凍效果(高速運動和快速震動造成的「傾斜」、「搖擺不定」或「部分曝光」等情況)將非常明顯,這種現象甚至在官方的宣傳視頻中都能看到。
看到天空中的水波紋了么?
(不能放GIF怨念……)這段視頻這裡就是非常顯著的果凍效應,(整個畫面就像在果凍里拍的一些,超級Q彈的那種……)看到車手背後有一些扭曲了嗎?
至於鏡頭中常關注的CMOS大小,
(Hover Camera 用的1/3的COMS,大概只有小米4S手機鏡頭的大小)
Hover Camera的產品總監反覆的強調,他們所創造的產品不是一款航拍無人機。也許為了避免過多的被拿去和同類的競爭對手作比較,也許為了突出自己的低空近身的效果……但這樣的認知,本身就存在偏差。無人機用來拍照和攝像,之所以會被認為擁有巨大的市場空間,最重要的就是其他相機無法實現的空中視角—-航拍。
而Hover Camera 放棄了這一特性,轉身殺入了近身自拍(超低空)的領域,卻在手機、相機、自拍桿、手持穩定器等攝影設備之外又無法提供更出色的攝影效果,僅僅憑藉會飛這一特性和還不夠成熟的設計來吸引用戶,恐怕帶來的市場反應並不會太樂觀。以2999人民幣(雙11價格)和模糊的市場定位,既無法提供飛行的樂趣,甚至交不出能媲美手機效果的自拍,恐怕很難讓消費者買單。
所以這裡才是我們隊這款產品持悲觀態度的主要原因!
叫做Camera,但是卻連基本的手機成像都比不過,單從成像畫質和水平這一方面來看,目前的產品並不能滿足自拍這一需求……對於被手機和美顏相機習慣了的用戶,恐怕都無法接受這樣的成像水平……何況是更專業的一些用戶。
「自拍」這個概念放在消費無人機領域目前還不夠成熟,無人機的廣角拍攝的特性,導致了在滿足「自拍」這一需求的過程中,會有短板。畢竟想要無人機去拍照,最想要的就是空中視角,所以「近身範圍+無人機」這一設計本身就存在很難自洽的矛盾。至少要解決這樣的矛盾一定是基於有很強大的技術積累才行,能夠同時解決掉多方面的技術難度,僅僅評價一個全包外形+摺疊是不夠的。特別是如今的無人機一些主流功能在業界其實也已經不算是什麼有難度的技術。
並且定價在2999……真的很像是買個孩子和家人的昂貴玩具……
主打相機拍攝,卻犧牲了相機和攝影性能,不想與無人機航拍比較,卻突出強調了無人機的物理防護帶給用戶的安全感。這種體現在Hover Camera身上的諸多矛盾感,也是造成這個產品頗具爭議的原因。
從CEO的經歷來看我只能說... 要想成為成功人士,不小心考來了北航一定要早點退學啊。
昨天晚上第一眼看到這個產品的視頻,確實有點驚艷到了。
------------------------------------------------------------------------------------------------------------
一、首先談一下外觀設計,在已經習慣了各種無人機的今天(X疆,X度,X翔,X智,X米,X訊,etc),對於無人機的外形,似乎沒有什麼其他的可能了,但是這款長得"不像無人機"的無人機的外觀確實很好看。雖然看上去有點像燒烤架子,但是區別於傳統無人機的外形,使之更加方便攜帶。如果將來大賣的話,目測外觀設計佔了很大的因素。
相較於去年的Lily,也只是做到了下面的這種設計。
二、下面是技術角度的分析,宣傳視頻中提到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能夠自主飛行的相機",233,大家都懂的。
1、懸停----既然打算做自拍,那麼懸停的問題就是很值得深挖的。視頻中提到光流感測器加超聲波,同時也考慮到利用了前置攝像頭進行VSLAM。(立刻腦補到TUM2012的文章Camera-Based Navigation of a Low-Cost Quadrocopterhttps://vision.in.tum.de/_media/spezial/bib/engel12iros.pdf)
2、電子穩相---並沒有使用雲台,使設計緊湊。
3、拋飛----將 Hover Camera 拋向空中,它會自動保持平衡並調整拍攝角度
4、4K視頻編碼--挺不錯。
5、人臉及人形追蹤技術--跟拍或者自拍。與Lily有所不同,Lily主要針對戶外跟拍。
綜上所述,技術的角度看,和去年的Lily基本差不多。但是在Lily沒有消息而Zano已經破產的情況,我們可以用Lingling(零零)。和市場上其他無人機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它的主要用途在於自拍,而且是360度全景,可以跟隨人物運動而進行自主跟拍。
三、最後說一下我比較擔心的問題。1、視頻中沒有提到續航時間的問題,據36氪報道,續航是8分鐘。
2、視頻沒有提到雜訊的問題,既然打算用於自拍或者跟拍,那麼雜訊就不得不考慮到。據PINGWEST中文網提到,雜訊有點大。
3、價格。據PINGWEST中文網提到,價格約在600美金左右。
--------------------------------------------------------------------------------
以上所有的數據來自於公開的媒體報道,列舉如下。歡迎拍磚或者補充。
Hover Camera正式發布
這可能是你最早能買到的自拍無人機:能懸浮,能漂移,還能摺疊揣進褲兜
做出了第一款實際可用的自拍無人機,零零無限獲得2500萬美元融資_36氪
Hover?Tè??à
不看好。作為航拍機的幾個關鍵指標:遙控可靠性,續航時間,圖傳清晰度和攝像頭穩定性都無法保證。這架飛機估計連在大風天氣穩定懸停都很難。估計只能在家裡飛飛。問題是只在家裡飛算是哪門子飛機?
看完國內發布會,在知乎答一個……關於如何評價hover camera小黑俠,有幾個問題不得不考慮
- 沒GPS
有人說沒事呀,小黑俠有光流來定位呀,但問題是,GPS不單單是用來懸停的。
如果飛著飛著你的APP死機了、和飛機的WIFI連接斷開了、飛機低電量了……hover camera都沒 法 返 航,因為它沒有GPS,不知道起飛點嘛。所以你可能眼睜睜看著二十米外飛機緩緩降在一棵樹或路人的頭頂上,想想還是蠻有畫面感的。
- 距離
小黑俠的建議遙控距離是20米,這表示,如果我要拍一個大合照、或想拍下我和整個的背景很可能都是拍不全的。而且,一旦飛遠一點點斷開連接了,飛機沒有GPS無法返航。你要主動去走近飛機嘗試恢復連接。小黑俠不是航拍無人機,我不會用它來拉距,但我在很多場合下需要飛機離我稍微遠一點點來拍出我想要的畫面。
- 續航
出門旅行、郊遊帶上小黑俠,正常情況下有兩塊電池,也就最多能進行20分鐘的飛行。想像一下如果你的相機電量總共只能開機20分鐘,看著電量顯示以每10秒1%的速度掉電,你還能拍得盡興么?
- 自拍的重複性
既然小黑俠是為了自拍,那麼它理應適應自拍這個行為的高度重複性。用手機自拍時,我掏出手機、指紋解鎖、開啟相機、切換前置攝像頭的時間大約在10秒,也就是說一次自拍的前期時間成本在10秒,這是可接受的。但是如果我用的是無人機,那麼過程變成了啟動無人機、打開手機、連接WIFI、打開APP、起飛、飛到合適位置、調整攝像頭角度,一次自拍的前期時間成本估計在2-3分鐘。在畢業典禮我可以為和不同朋友自拍掏出十次手機,但我一定不願意重複十次起飛過程。
- 畫質
看過一個評論,自拍無人機不談畫質只看外形,就像交響樂團不演奏只靠拍寫真一樣。在發布會看到的運動實拍,沒有雲台造成的抖動真心接受不了。拍攝的視頻水波紋現象非常重,有點喝醉酒後看世界的感覺,在我看來屬於一定不會用來發朋友圈的片子。照片我暫時還沒看到樣片,不過如果同樣因為抖動導被拍攝致物體變形、模糊的話,我不會感到奇怪的。
- 再來考慮一下場景
婚禮:在神聖的婚禮現場,如果一架飛機持續發出惱人的嗡嗡聲,你猜司儀會不會把你趕出去
旅行:如果你帶一台相機有效拍攝時間不到15分鐘,你會不會為了減輕重量選擇手機拍攝
演唱會:小黑俠貌似是用光流定位,如果演唱會亮度不夠,飛機很可能就會飄啊飄,你有信心飛回來么
極限運動:由於飛機的設計,動力肯定是不太抗風的,因此很多場景下你都要考慮是否能飛
約拍妹子:由於沒有美顏功能,且由於模糊廢片率太高,妹子並不因為拍攝工具的酷炫而買賬
一路小跑回家,飯都來不及吃就開始拆包,趁著充電的間隙來回答一下產品的使用感受。
這是我第一款無人機,主觀印象先加10分。。。
先說個人結論,土豪用戶請出門左轉大疆Mavic,優於Dobby,像我一樣的新手玩家及患有「從小幻想吊扇掉下來砍飛一片、血肉模糊症」的首選。
1. 安全性。從旋翼的安全性來講應該是現今市面上最安全的無人機。看似最笨的方法,但是抓住了用戶的心理,讓你可以以任何角度抓取。但是還是建議抓取中間那根條,不然就像我一樣總覺得肉卡進了網格中。雖然以犧牲了一部分動力為代價,但是我覺得很值得。
2. 外觀。讓人有這是工藝品而並非玩具的感覺。個人非常喜歡。小巧輕便,摺疊後如手掌大小。
3. 續航。室內懸停可續航8分鐘,很準時,到了8分鐘不多一秒就提醒我將要降落。(小bug:降落的時候下載會中斷,之後需要重新下載)。兩塊電池,充電時間約45分鐘。沒法使用充電寶。對於外出旅遊選好景後來上那麼幾張應該是足夠了。但是對於像我這樣童年沒有玩過遙控飛機想要讓他一路跟隨的話就不夠看了。另外在手動收取的時候電源按鍵不穩定,有時候輕輕一按就立刻停止了,有時候需要按三四下才行。
4. 穩定性。室內環境穩定性不錯,但是沒法重現放一個硬幣立在上面的情形,放一個筆應該就更不可能了,難道是是我家地面顏色比較單一的原因嗎。噪音略大,motion控制的方法穩定性非常不好,如果是裸露的旋翼我早已血濺三尺了應該。。。比較習慣joystick
5. 成像效果。照片質量還不錯,視頻沒有聲音是怎麼回事,誰能告訴我這是應該的嗎還是出bug了?
室外環境下次再來測試,特別是對cnn訓練的面部和身形識別很感興趣。但是沒有gps只靠光流感測器和聲吶就沒辦法在夜間使用,這也是遺憾的地方。
總而言之,hover camera是一款出色的室內自拍無人機。我相信自拍無人機將會改變人們以後出行旅遊的拍照方式。希望零零無限可以像大疆一樣成為令國人自豪的偉大公司。
好了,電充好了,我要繼續去玩了。。。@劉力心 回答得很好了。下面從商業分析角度來解讀hover camera。錯誤之處,歡迎指正:
一、特性預覽:更便攜、安全的自拍無人機
特性:4K視頻、1300萬像素、10分鐘續航(2塊電池)、圖像跟隨、20米操控、¥2999/ $549(限時特惠);
優點:摺疊便攜,安全;
缺點:無雲台(畫質一般)、抗風差;
這樣的特性,跟航拍機Mavic是完全沒法比的,和Dobby有一拼。
二、時代背景:航拍無人機一超多強,自拍領域方興未艾
這是一個無人機的好時代,大量資本和創業者爭先湧入。這也是一個暗默的時代。航拍領域大疆霸主地位早已成立。Yuneec, 億航,3DR,小米都無力在消費市場和大疆抗衡。
從天貓銷量統計看來,航拍無人機領域,大疆已經遠遠甩開對手,徹徹底底!
2000元以上的無人機市場,能月銷售賣到100台以上的,拋開大疆,沒了!除了Dobby。一款可以放入口袋的自拍無人機,Dobby在今年7月登陸天貓, 拋去主觀偏見,從銷售數據上看,的確值得重視和尊敬。
Hover Camera於10月18日晚登陸天貓,不到半日,天貓銷量破400(18日早8點)!方心未艾的自拍無人機市場,Hover Camera 能搶過Dobby前輩的火炬,在大疆側翼開拓出一片新興市場嗎?
三、Hover Camera 發布前後:西方漸冷,東方熱賣
1、自帶光環,橫空出世
Hover Camera在國內超過Dobby是應該的。斯坦福華麗背景、高顏值CEO、天天向上傳播……4月發布,立即引爆輿論和朋友圈。
今年是無人機領域極其熱鬧的一年,5月Dobby發布,9月Yuneec 發布小飛機Breeze,Gopro發布摺疊機Karma,大疆發布摺疊機Mavic,10月初騰訊空影開始預訂。其中Dobby頗具影響,Karma尚未進入國內,Breeze幾無影響,空影還待觀察。現在,Hover Camera來了,真真切切在國內熱了一把。
2、牆外開花牆內香
Dobby並不是短視只放眼國內。美國科技測評超級大咖 Casey在10月8日 把玩過Dobby($399 FOLDABLE 4K POCKET DRONE!!),但更多是把它當成一款有意思的無人機玩具。從國外媒體和電商平台看來,Dobby並沒有打開國外市場。但Hover Camera不一樣。相對國際化的團隊,比起Dobby具有很強的優勢。
看谷歌趨勢半年來的搜索熱度,不僅在4月公布時掀起一陣風頭,近期更是狂飆直上,甩開dobby,breeze,壓倒老牌無人機廠商Parrot。可喜可賀啊!是嗎?並不是。恰恰相反,Hover Camera在國外,尤其無人機主戰場美國,頗受失望。這一切的導火索,來自Tested測評:Tested: Hover Camera Quadcopter Drone.。評論一邊倒的失望和批評。
四、Hover Camera 的利器與軟肋
視頻中,解說員相對客觀地講解了Hover Camera的特性:設計一流,摺疊便攜、安全可靠。但是也提到了Hover Camera的兩大軟肋:視頻質量糟糕,跟隨效果不理想。遍歷國外網路對Hover Camera的評論,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價格遠高於預期
From the features and usability, it should only be $100-200.
To me, it"s way overpriced. Would be cool for maybe a max of around $300 or so, but $550-600 is ridiculous.
2、拍攝糟糕,沒有雲台
It wouldn"t be able to fly without an IMU. So it has an IMU and not just the sonar and camera.The IMU consists AT LEAST of a 3 axis gyro and a 3 axis accelerometer.
Video quality is subpar, and can"t handle being outdoors too well.
3、其他:續航短、防風差等
A wild Will appears!
4、期待下一版本
The concept is pretty cool, probably wait a generation or two for it to work the way you expect it to.
Hover Camera今年4月就國內外放出了宣傳視頻,當時在YouTube上放出視頻,大家普遍還是認可並非常期待的。半年過去了,如今的產品和當初設計的無太大差異,為何國外同胞臨陣倒戈?時代變了!
客觀來說,對於yuneec breeze,dobby這類小型機,都是10分鐘續航,無雲台。Hover Camera遇到的問題他們會有。但是Hover Camera畢竟光芒高於他們,自然首先躺槍。最重要的是,大疆9月底發布了王牌摺疊機mavic。當所有廠商還在為了摺疊,犧牲雲台、犧牲續航、犧牲穩定的時候,Mavic強勢雄起。把性能提高到驚人的高度。Hover Camera以原價3999的價格,撞上這個風口,是運氣不好,也是策略失誤!
四、產品策略:差異人群情景和敘事框架
論產品,要從功能、價格、用戶和場景四個方面入手。
1、功能:一流的便攜機,三流的航拍機
功能方面,Hover Camera的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完美的摺疊設計,安全便攜。這一點是極其卓越的。對於小白而言,Hover Camera是目前唯一安全易用的無人機。mavic、dobby懸飛的槳葉都有可能傷人,幾乎無法在人多的地方起飛。基於這一場景,Hover Camera,卓越!
缺點方面,YouTube上已經吐槽一大圈了:價格高、畫質差、不穩定。
2、價格:糟糕的定價策略
- 錯誤的價格錨點
價格對於硬體產品的重要度,不亞於功能特性。目前看來,這一次的產品定價,是不及格的。
你願意支付多少錢購買Hover Camera?對於絕大多數消費者而言,絕對的定價是沒有概念的,相對的高低,才能判斷。
使用對照錨點,人的主觀感受會偏離錨點。使用同化錨點,反應則會受錨點所吸引。—— [美] 威廉·龐德斯通
時間回到一個月前,如果你是Hover Camera產品經理,你會定價在哪。
Mavic單機(6499);Mavic 不含遙控(4999);Yuneec Breeze(3299)Phantom 3 standard(2999);Dobby(2399);Parrot AR drone(1999)。
任何產品離不開性價比。上面的諸多無人機產品,可以分為兩類,一是Mavic和Phantom,長續航、有雲台、高穩定,只是phantom不便攜,mavic相對便攜價格高。另一類就是dobby、breeze、parrot。論性能,Hover Camera更屬於第二類。以這些產品為錨點,Hover Camera是相當優秀的!但很可惜,Hover Camera 3999的原價(美國定價 $599,前兩周 $549限時優惠),直接把自己置身在mavic 和phantom的炮火之下。想必Hover Camera 人員看到評論區人們把它和phantom 3 standard和mavic相比,一定是相當困惑。定位不同,完全沒法比啊!對啊,定位不同為什麼要 $599定價?
Wow that cost 550 dollars? Is way way way way way better to buy an dji phantom 3 standard for 500 dollars.
國內天貓首發,立刻打著雙11的勢頭,降價到2999,這個價格,對標賣得還行的Dobby,這是合理的。但是一旦回到3999的價格,可以預料是無法接受的。反觀國外,$599($549)的價位強行進入了mavic無遙控版($749)的輻射範圍,結局必然是悲慘的!美國人心中價位合理的錨點是Parrot(因為dobby知名度不高)。$549是約¥3700。在一個比中國更重視成像質量的國家,定價更高,真是失策。(這麼看來,$399甚至更低會是一個更加的合理值。如果的確是成本居高不下,低價將會虧損,那產品設計之初就不該一味讓步設計,逾越價格底線。)
- 過高的價格感知
Hover Camera 原價多少 ?3999。續航多少?10分鐘。
是嗎?並不是。Hover Camera 3999其實是套裝價格。對比的不是mavic的6499,而是mavic combo的7999。消費者要仔細一看,才知道這裡是包含2塊電池的!Hover Camera完全可以把它當成套裝售賣,再出一個飛機單品(飛機和單電池,價格下降500元),並支持配件單賣。消費者自己算一算單買配件會比套裝貴,大部分還是會買套裝的。這麼定價,不影響銷量,重要的是:低價單品,會在消費者心中的價格感知更低!
比如社交媒體上,至少有些人,會那Hover Camera套裝最高價,和mavic 無遙控最低價相比, 加些錢,還不如買mavic!零零科技何必用套裝價格來拉高消費者心中的價格印象呢?這一次的定價,真是失策!
3、用戶:航拍者之外的用戶挖掘
怎麼看待Tested給Hover Camera的測評視頻?那簡直是災難。背後的根源,其實是在於測評師選得不對。讓一群喜歡航拍的人士評論這款三流航拍機,結局可想而知。視頻下面的抱怨價格貴、畫質差的用戶,也不會成為Hover Camera的主流用戶。
真實用戶,究竟在哪?
Hover camera和dobby的用戶,和已有大疆用戶,基本不重疊。mavic對dobby銷量幾無影響,航拍愛好者也根本不會買Hover Camera。因此,網路上部分負面評論,零零無限也可以選擇性忽略。那麼問題來了,無人機自拍需求,是個偽需求嗎?這個問題早在半年前就被媒體討論來討論去,說實話,真是一個膚淺的問題。無人機自拍當然是需求,強需求。問題是,沒有雲台、無法高質量自拍的無人機,能多大程度滿足大眾用戶?無論現實中還是網路上,都有足夠的用戶表態,一款便攜、安全、良好續航、高成像、性價比高的無人機,是十分期待的。這方面,mavic價格高,不安全;Hover Camera成像差,續航弱;任何一方克服短板,更大的用戶市場將被打開!
4、場景:買還不買?在於不同的敘事框架
Hover Camera,值得買嗎?特性和價格擺在那,航拍大眾消費者是否購買它,取決於推銷員/測評內容的敘事框架。
針對女生:「你想要在景區、海邊美美自拍嗎?」需要 —&>「你能安全使用mavic pro航拍機嗎?「不能—&>「mavic 套裝7999,Hover Camera套裝2999,限時優惠。」買買買!
針對男生:「Hover Camera是跟拍機,不是航拍機,可以放心帶出去和女生一起玩,逛商城、游景區、隨時合影自拍」 可以考慮。—&>「Dobby雙電2699,Hover Camera雙電再加背包2999,限時特惠」 買買買!
女生不會買mavic,以mavic作為反向錨定。男生會買mavic,以dobby作為正向錨定。搞錯了敘事反向和參照對象,就是女生購買dobby,男生轉向mavic。
同樣,說服人們不買Hover Camera,也不難。站在航拍的敘事線,Hover Camera就是渣。
「你在遊玩時,難道不需要拍攝景色嗎?」需要啊—&>「hovercamera 只有20米控制,10分鐘續航,畫質差,風吹即飄走;mavic 7公里,26分鐘,高清成像,風吹不動」 差別太大了,加錢買mavic。
對於絕對的航拍用戶,不買甚至批評Hover Camera是必然。如何刺激更多非航拍愛好的大眾消費者購買,是零零無限需要面臨的難題。
5、產品總論:輕重取捨,足見功力
為什麼Hover Camera,dobby,breeze這些產品在設計之初,就拋棄了雲台,犧牲了畫質?這是因為便攜功能在產品設計之初,權重就高於雲台。這一權重,在今年還勉強可以接受。從mavic pro的命名推測,是否有一款mavic standard或者mavic advanced,殺入低價領域,觸及更大的消費群體? 這是很有可能的。而mavic性能和dji生態太過強大,一旦進入3000價位,沒有雲台的dobby和Hover Camera,一定是被徹底碾壓,完全掃蕩!
如果要我們構想Hover Camera 2.0的產品功能,所有痛點中,雲台高成像,顯然是遠高於續航、定位、遙控距離等等。毋庸置疑,自拍無人機,如果都不能清楚拍攝,永遠只是玩具。除去雲台,真正意義的跟隨,會是自拍人群的尖叫點。這方面,基於圖像識別的跟隨,就是大疆產品,也會有誤差。如果可以通過輕便配件實現精準追蹤嗎?Why Not?
五、市場策略(略)
全文詳見 Hover Camera:無人機勇士還是烈士? - 沉浮錄 - 知乎專欄
Hover CAM是一個非常好的創意。思路很棒!技術永遠都是需要的,但是是不是所有的高端技術就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我並不這麼認為。說實話,我更關注飛機的安全性和方便性。一個拍風景的飛機和一個拍個人的飛機,側重點一定是不一樣的!就算是DJI已經很流行了,一個從來不會玩飛機的朋友,也需要在沒有人教會你的情況下,花個幾個小時去學會怎麼玩。而現在的那麼多的消費者,看個5分鐘的視頻都想快進,這說明什麼?就像4K的編碼方式,有幾個25歲以下的人會實際使用她後期製作?為什麼美拍這麼好?無人機已經到了細分很多行業和市場的時候了,玩具抓住了禮品市場,DJI是從0到1,一款安全,便攜,易用的無人機,不光光是個玩具,也是一個DJI的簡化版,我覺得挺好的。
當然,我不是搞技術的,我也是一個無人機的從業者,無論對手怎麼樣,都是值得學習的!
我是小黑俠,你們口中像抽油煙機,像電腦散熱器的跟拍無人機。
關於零零無限科技產品和前景如何,留給大家討論。而小黑俠要做的就是,埋頭苦幹,把產品做好。
這次第一次回復,其實是想借著這個題目,跟大家分享一個好消息:
小黑俠固件版本全新升級 你們要的視頻剪輯已上架。
升級方式
① 通過APP直接升級
② 從 https://gethover.com/support下載升級包,通過USB升級到1.0.4
在軟體方面,iOS版本 v1.0.6 以及Android版本 v0.2.19也已正式發布,用戶可直接在軟體中升級即可。這次,使用蘋果手機的用戶就有福利了,你們要的視頻剪輯和分享功能正式上線(安卓用戶還要再等一下下)。
升級之後,也是亮點十足。
① App可以對視頻進行分享、剪輯、加入音樂
(1)視頻剪輯 合成
在之前的視頻瀏覽頁中,我們加入了全新的標籤———剪輯(就是下面的那個小魔法棒)。
點擊後視頻頁面就進入了全新的畫面。看到下面視頻流的兩側白色標籤了嗎?兩側都支持手動拉伸。通過雙手拉動標籤就可以將視頻剪輯到那個位置,是不是非常方便?之後點擊完成,一段全新的剪輯視頻就生成了。另外,點擊下方的添加按鈕,我們還可以將新的視頻和原來的視頻進行合成,生成一段全新的視頻,聽到這裡是不是已經躍躍欲試了?別著急,精彩的還在後面。
(2)音樂添加
是的,我們也支持添加音樂啦!旅行,紀錄,運動,戀愛,寵物,舞蹈,派對,生活,回憶九項音樂風格,還可以從itunes上下載音樂編輯。
視頻剪輯合成完成後,即可點擊下一步,我們又進入到了全新的頁面———音樂添加項。我們目前設置了九項音樂風格,分別是旅行,紀錄,運動,戀愛,寵物,舞蹈,派對,生活,回憶,基本囊括了用戶所需的音樂類型。另外,我們還支持從iTunes上下載音樂,滿足各種不同的音樂需求。
② 拍攝視頻分享界面
「Unfold Your Next Journey」,拋棄繁余冗雜的編輯軟體,輕輕一點全部搞定。
其他升級功能如下:
iOS v1.0.6 Release Notes
【功能改進】
交互優化:改單擊/雙擊檢測目標觸發追蹤。
交互優化:進入 video 模式默認人臉檢測開啟。
交互優化:檢測目標框添加鎖定 icon 。
放飛狀態下自動打開用戶最近一次使用的模式。
去掉 feedback 100 字下限,改為0-600字的限制。
Android v1.0.6 Release Notes
【功能改進】
交互優化:改單擊/雙擊檢測目標觸發追蹤。
交互優化:進入 video 模式默認人臉檢測開啟。
交互優化:檢測目標框添加鎖定 icon。
去掉 feedback 100 字下限,改為0-600字的限制。
另外,在固件方面,小黑俠也有了全新的升級,只為距離完美更近一點。
固件升級功能改進如下:
① 改善暗光環境拍照圖片亮度偏低的問題;
② 改善拍照模式下圖片的雜訊控制;
③ 增強拍照模式下圖片的穩定性,改善拍照時的運動模糊;
④ 改善4K錄像模式下雜訊大的問題;
⑤ 改善4k錄像模式下視頻的動態範圍;
......
全新的軟體升級配合升級後的小黑俠,希望能給你帶來驚喜。
這條路不好走,我們仍在努力。
春節期間在淘寶上租了Hover Camera出國玩,僅以一個實際試用者的角度來寫一下使用感受。本人妹子,不懂技術,純粹是寫自拍感受。
當時是想去阿爾卑斯滑雪,時間比較長,又是一個人,所以看好Hover的輕便和自拍跟拍功能,所以選擇租了它。使用之後深刻體會真的幸好沒有買,只是租,原因下解。
1.外形重量。
這一點的確是小巧輕便,攜帶非常方便,甚至不用帶包,直接踹口袋裡也ok。室內使用也ok,起飛的時候風還是稍大,如果桌上有散落的紙片什麼的會被吹飛,其他還好。家裡的寵物一樣會震驚。後面帶去山上飛的時候加上拉鏈包重量也很輕,背在身上毫無負擔。
2. 飛行控制。
第一次試飛是在室內家裡,剛開之後完全無法控制,到處亂竄,最後是撞在牆上把電池摔出來之後停下的。嚇得我不輕,家裡狗狗也略微震驚。很慶幸自己不會控制的時候是在可控範圍,如果室外的話真的不知道會飛去哪裡。我當時搜淘寶各家評論的時候有人買了dobby然後第一次飛在室外,然後直接掉海里,深表同情。以至於後來使用的時候特別怕有水的地方,基本不敢在水池或者河邊附近飛。
熟練操作了之後控制稍微好一點,但是也僅限於場地開闊,光線明亮的地方,最好的地點就是大白天的公園。在手機上操作前後和上下的控制比較便捷,但是要左右轉頭真的是比登天還難,手指從屏幕一頭滑到另一頭大概只轉了5度,等把頭調好,電也快沒了。攤手。。。
懸停的功能,沒有風,光線穩定的時候還行,一旦有風,真的不是大風,就是一點點風,感覺就不穩了,在有風的環境中攝像頭始終是歪的,不是雲台問題,是整個機身為了平衡風力,整個機身就是歪的,攤手。
跟拍識別,這個本來是最看重的功能,結果。。。。總結下來,地方要大,周圍人不能多,光線要強,移動不能太快,路線不能轉彎,如果不行,就會跟丟,撞牆,甚至跟路人跑了。。。攤手。我在公園裡硬生生的看著它一開始定位在我身上,然後穿過一個路人,它直接跟別人跑了,我嚇的立刻關掉跟拍。然後在山上滑雪跟拍,速度一快就跟丟,速度不快跟著轉兩個彎也必跟丟。有兩次跟丟,廢了我半天勁找回來,嚇得我一身汗,我這本來就是租的機器,丟了要賠的。而且勸大家不要拿去戶外玩了,天氣惡劣,風大下雪都不行,我在山上丟了真的是嚇死,只能靠有電的時候用手機搜wifi鏈接,然後連上之後看攝像頭拍哪裡,才找到,如果時間一長沒電了,在野外就根本找不到了。後來我基本都不敢拿出來玩了。
總結就是,這個產品的概念很好,但是在實際操作時會有很多現實問題。場地光線等等,能夠實現拍攝效果不是太多,目前的性價比較低。所以我才用了租的方式玩玩不錯,但是我相信硬體上以後肯定會提升,期待之後的產品吧。
歡迎大家跟我討論~其實我也是很希望有一款好的產品,對於我這種一個人旅行的真的很有用~
很不幸,我也是眾多進入無人機這個坑裡面的一元。現在還在努力爬坑中。至於掉進這個坑的原因,我想深圳這麼多家曾經的和現在的無人機同行多少都了解:2016年以前非常好融錢,2015年DJI告訴所有人這個一個好行業,加上自己原來所在的行業(視頻攝像機)。。。。。
關於零零科技,作為同行,多少都了解一些實情,我只能用羨慕嫉妒恨來描述我複雜的心情。羨慕其豪華的團隊,(一個初創公司,很難招到優秀的人才)嫉妒其充足的資金,(記得ZKCD的朋友過來,兄弟,光光給你幾個規格書,請準備20萬刀)恨。。額。。同行之間多少都有一點恨。
關於Hover,他們的PM劉總描述的相當到位。總結其原因,
1.沒道理做出一款同質化產品和DJI正面PK。小米哪怕能飛40分鐘,也撼動不了DJI。
2.DJI每個月5萬台的出貨,就佔有了全部市場的90%。而澄海的玩具廠做出的飛機每個月按KK級算。
3.我到現在為止,都沒有看到一個妹子親手去玩無人機。就算有,也應該是極少數。
所以,他們選擇了現在Hover CAM的產品定義。
所以,劉總的開宗明義就三句話:不是航拍,是自拍。
再回到具體的產品定義:安全,小巧便攜,容易使用。
安全。毫無疑問,只要是機械產品,就一定有安全隱患。哪怕是開車,當我踩著剎車在等斑馬線上的行人時,我經常會想,萬一剎車不管用了,萬一剎車出bug了和油門連在一起了。。。。我的天呀,是不是要去美國打一場能搬上熒幕的官司。那最安全的方式是什麼,只能依賴物理保護了,也即你花了代價的地方,應該是用戶看的見的地方。用戶才不會管理有多少ISO認證,他要的是直觀上的,視覺上的,看的見摸得著的信心的保證!那就只能是保護罩了。
小巧便攜。現在毫無疑問是個產品過剩的年代,那麼對於我們苦逼的PM來說,只能寄託於把一個人的口袋裡同時能裝下更多的東西而取悅消費者,哪怕是DJI的「御」。好吧,跑題了。Hover為了滿足安全,也就是加保護罩,小巧便攜就變成了公司內部一個曠日持久的「口水戰」,我不知道零零在定義螺旋槳尺寸的時候,是不是也同樣無比糾結過,反正我們從3寸,到3.5寸,到4寸,到最後的5寸,糾結了半年最終定義5寸槳葉,說實話,4寸槳葉,從產品效果上來看,是最完美的,但是留下的隱患就是給市場部門巨大的壓力:全力以赴說服銷售者,其實飛8分鐘就足夠用了!我們還有備用電池啊。
容易使用。完成了上面的兩個要點(安全,小巧),就基本完成了容易使用這一關了。因為,我們的產品定位,除了男人,還是世界上一半的女人,在深圳是:買給一個男人,要想辦法叫他送出去7台給女人。這裡面有兩個邏輯,一個是深圳的男女比例1:7,一個更重要的邏輯是,卡西歐的自拍神器,尼瑪的最高炒貨到7000+,有幾台是妹子自己花錢買的呀!!!?好吧,又跑題了。關於簡單易用,抓住一條,只要妹子都會用的話,你的產品語言就是普通話,人人都懂!至於如何做到,把握這個原則,總能研發出來的,反正,千萬把消費者當做傻瓜,不是每個人家裡都有螺絲刀的。
好吧,最好只能說說價格了。這個價格想要突圍,的確很尷尬。CEO要對盈利負責,這麼潮的硬體又不能送。唯一能指望的:
1.出更小的雲台,或者更刁的ISO模組解決成像問題(等手機的方案吧)
2.能不用高通就不用。
3.簡化功能,不是所有高大上的功能堆在一起,消費者就買單的。有一個充電5分鐘,飛行5分鐘的點就足夠了。
總有一天,皮卡丘能實現的!
推薦閱讀:
※機器人、自動控制、無人機等領域,有哪些不錯的講義(notes)?
※希望使用激光雷達實現3D SLAM,使用什麼3D激光掃描儀比較好?
※相機位姿求解問題?
※有哪些開源項目是關於單目+imu做slam的?
※研究SLAM,對編程的要求有多高?
TAG:計算機視覺 | 無人機Drone | 同時定位和地圖構建SL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