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字的釋義變化?

我看到古文「庶」字是從廣(廠)從炗,徐鉉本《說文》釋為「屋下眾」,又附註「光者眾也」。《爾雅》又注「侈、幸」,注曰「眾多為奢侈」、「庶幾僥倖」。那麼從廣從光的「庶」為什麼會有「僥倖」的含義?
《論語》曰「回也其庶乎」,康熙字典集注為「近」,那麼此解釋的含義如果正確又是如何演變來的呢?
另外「庶」又是為什麼能來解釋「嫡庶」呢


首先,比較能肯定的部份是《說文》對「庶」字源方面的解釋,已經為不斷出土的古文字材料所證偽。根據古文字材料,「庶」從上「石」下「火」(客觀材料表明) ,是「炙」或「煮」的本字 (主觀推斷認為) ,「石」可能也兼任聲符。「度」「席」等皆與此同從。其中,「口」形兩側出頭及「石」上方多出一羨筆,在古文字中均有平行變化可以參照。

不過題目中的各種釋義,似均與此無關,屬於「庶」的假借義。就像「莫」因聲假借為「勿」義,另造「暮」以代之。而「庶」為何能「胡亂」假借出諸多看似各不相干的意思來,我試著捋出一條線,但是沒什麼依據,且囿於文言水平,論述難免捉襟見肘。如果覺得離譜就摺疊了吧。

竊以為,題目中所述的釋義,均假借自同一「義核」——即與「奢」「侈」有語音方面聯繫的「多」義。那麼由「多」義達成的構詞,最淺顯的就是「庶民」。略微隱晦一些的則是題目中的「嫡庶」,其中的「庶」是通過「嫡只能有一個,而庶可以有多個」來達成「義核」的引伸。

另外一條引伸路徑比較繞,我自己也沒什麼把握。先舉個「叨擾」的例子。「叨」本字「饕」,「饕」是「貪」義,因此以此引伸作為謙辭,表示「貪得他人之恩惠」「受惠於人」。所以「叨擾」即「承蒙您允許我來打擾」,「叨陪末座」即「承蒙您准我於末座相陪」等。

又如「僥倖」之「幸」,實在與「幸運」別無二致,後加「人」分化為「倖」。至於題目中的「庶」,可以和「殆」「幾」並舉,只不過「殆」「幾」是從「少」引伸出「差不多 (沒了)」,而「庶」則是從「多」引伸出「差不多 (全了)」,不過後世用法則不必拘泥與到底是有還是沒有,均獨立出「差不多」「幾乎 (不) 」的意思,即題目中的「近也」。

這樣一來,「僥倖」的義項也不難理解了,即「幾乎 (不) 」的小概率事件發生了。


可參考一下於省吾、陳世輝的《釋庶》。截兩個圖,開頭和結論:

僅供參考~


參考資料:李運富老師的《漢字學新論》,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5,p112-113
簡單來說,「庶」字表「眾庶」意,是假借來的。
--------- -「石」
「庶」字由火 (上面一個石下面一個火)字演變而來(「石」字的一橫一撇變為「廣」,「口」變成「廿」,「火」變成四點水),本義是燒烤。這兩個字形體不同,但記錄的是同一個詞,兩者是異體字。
而「石火」這個字曾經被假借去表示「眾庶」的意思,訛變以後就順著用"庶"來表示「眾庶」。到最後「石火」這個字和表「眾庶」義的本字都不用了,就只剩下「庶」字來表示眾庶義了。
「庶,幸也」是「庶」用作虛詞,表希望的語氣,也是假借來的。除此之外「其」「亦」「也」等很多字用作虛詞都是假借來的,一個道理。


庶,從廣,構建物,從煮器,從火,本意是炊飯。造字手段及引申與「庸」字基本一致。
庶與庸都是日常生活常行之事,故引申為:平常、例行。庶人、庶民等是也。
所謂「眾多」義,其實都是平常、尋常,後世以訛傳訛,將錯就錯了。庶務什麼是也。
宗法制度下的庶子,就是平子,普通兒子,跟嫡子相對,還是取平常之義,稍作引申而已。
庶幾,差不都,近似之義,也是從」平「這個義的引申。
中國漢字含義的發展,有點案例法的味道,某個專家權威,做了個注釋,哪怕是錯誤的,後世也當作是學問,用做出典。。。。。


推薦閱讀:

漢字還可能有新字出現嗎?
有哪些好的中文字典網站推薦?遇到幾個生僻字,在漢典、縱橫在線都查不到。
《甲骨文字詁林》的詁林是什麼意思?
可字的筆順是什麼?
現在還有人在造字嗎?

TAG:漢字 | 說文解字書籍 | 漢語詞源 | 訓詁 | 文字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