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字為什麼是「能」+「灬」?

這個字的構字法是啥?


謝邀。

首先,《說文解字》對「能」和「熊」的分析是不正確的。@Liwen Jia 說的沒錯,《說文解字》中的字形分析,可靠的不多。因為許慎作說文時是以小篆字形為本,輔以籀文和古文,所謂籀文,大抵是始皇帝書同文之前的秦文字,而所謂「古文」則是漢代出土的一些戰國竹簡,如孔壁藏書等,從現代文字學的角度來看,都屬戰國文字。戰國文字時代已較晚近,多數字形已不能反映造字之初的形態。正是由於許慎沒能見到更為古老的漢字,所以他不能全面地掌握文字的發展脈絡,無法對字形做出正確的判斷。

「熊」是一個形聲字,從火(灬),能聲。其本義是光焰旺盛貌,如《山海經·西山經》:「南望崑崙 ,其光熊熊,其氣魂魂。」 郭璞註:「皆光氣炎盛相焜燿之貌。」這個「熊」和動物熊本來是沒有關係的。動物熊的本字是「能」。如《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帛書》乙篇中「黃熊」的「熊」便寫作「能」。

「能」的甲骨文字形就是一頭熊的側面,後來表示熊嘴的部分類化為肉(月)形,這種情況在古文字中十分常見,現代漢字動物字中所從的肉(月)形,皆由動物的嘴演化而來,如「龍」:

再後來,熊的四肢演變成了兩個匕形,這就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能」字。

語言中有一些詞語無法就形象的圖案表現出來,為了記錄這樣的詞語,各種古老的文字都產生了同音假借的現象,比如「東」本是表示袋子的「槖」,後來假借為東方之義;「我」本來是表示一種有鉅齒的斧形兵器「錡」,後來借為第一人稱代詞。

「能」字從表示動物熊變為能願動詞能,正是這種同音假借。所有的假借字都會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假借義比本義更常用,所以多數假借字的本義都已脫落,而為本義另造新字。如「其」字本義是簸箕,借為代詞後,為本義另造了一個「箕」字;「然」字本義是起火,借為連詞後,為本義另造了一個「燃」字。

這個「能」字也是這樣,所不同的是,它並沒有為本義造一個新字,而是仍然使用同音假借的方法,借用了「熊熊烈火」的「熊」。「能」字上古音泥母之韻,「熊」字上古音匣母蒸韻,符合音韻學中陰陽對轉的規律。古書中也常見「能」「熊」通假的用例,如《左傳·昭公七年》:「其神化為黃熊,以人於羽淵。」《論衡·無形》中作「黃能」。《國語·普語八》:「今夢黃熊入於寢門。」《舊音》作「黃能」,並注曰:「或作熊。」《楚辭·天問》:「化為黃熊。」《補註》:「國語作黃能。」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何」,本義是負荷的「荷」,象人負戈之形,用來表示疑問詞「何」就是假借,後來用荷花的「荷」表示負荷的「荷」也是假借。

最後說說這個「熊」字的構字法。「熊」字在表示光焰旺盛的時候,從火(灬),能聲,是個形聲字,但是它在表示動物熊的時候,又是一個假借字。


謝邀。
考察字源請不要用《說文解字》,《說文解字》在字源的解說上基本是錯的。
考察字源請不要用《說文解字》,《說文解字》在字源的解說上基本是錯的。
考察字源請不要用《說文解字》,《說文解字》在字源的解說上基本是錯的。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同樣,沒有一定基礎不要看清代以前的人對說文解字的解釋,比如段玉裁的東西,裡面很多錯誤。
簡單的說,能本來就是熊的意思,是象形字。
熊是能+火,表示火光熊熊的意思,這是個形聲字。
後來能用來假借能力之類的意思,熊的含義逐漸由「熊」字承擔。
類似的還有,然和燃,然本來就是燃燒,後來然被假借表示「是」等含義,本義漸隱,後人造出「燃」,承擔燃燒的含義。
再補充一個例子,禽,這是個象形字,本意大概是一種捕捉鳥獸的工具,不過很早就變成了捕捉的意思,就是擒。後來呢,變成了鳥獸的總稱,然後又創造出來擒。


剛發現原來@酒杯先生 已經說了。

「熊」是形聲字,那麼多人指出「能」是本字,咋就沒人說「灬」才是聲旁呢?從能炎聲,上古-m和-ng混淆。


林義光《文源》認為熊是整體象形字,能是另一個詞,三足鱉,後字形相似人們以為能是熊的初文。
能本來讀耐的平聲,之部,和台通,三台別作三能。就是沒見過通熊的。


討論「能」和「熊」二字前,我們應該可以達成如下認知共識。

造字先人最初以簡筆畫的方式記錄事物,這些小畫在簡化應用過程中,逐漸成為了一個事物的特定指義符號,這些符號就成了最早約定俗成的文字。

不看提示,你能猜出下圖後三者各是什麼動物嗎?

一個長長的鼻突出「象」,頭上長「角」的是「鹿」,背著半圓形殼的是「龜」……

那第一個字表示什麼動物?有頭、長嘴、利牙,有尖耳,腳,還有翹臀短尾。

能同時滿足這些條件的動物應該不多,恰好熊是一個。

小圖看到這裡,如果我說一句:下面這個字元就是代表了熊這種動物

跑出來提反對意見的人,應該不多吧?如果這點不反對的話,就繼續往下看。

表示動物「熊」的字元,在漢字演變過程中,漸變被借走表達能力,變成「能」字。

這個並不難理解,「熊」作為陸上猛獸,其超群的戰鬥能力非人和其他凶獸所能同比。四五個人或許能嚇走一隻老虎,四五個人在易怒的熊面前只是一盤小菜。

「能」表示動物的本義被借走了,那「熊」寶寶用什麼字來表示?

善於變通的造字先人,在本字「能」下面,加了一個「火」,成了「熊」字。

「火」字在古代可不是什麼好字,「災」字就表示了家中起火。「火」基本上等同於「兇惡、兇狠、災難」等等不好遭遇。

遇「熊」、或者惹怒「熊」了,就等於在玩火自焚了,基於上半邊身子已經去了另一個世界了。

能本來指「熊」,被借去它用。隨便後「能」字下面加一個兇相外露的「火」字,表示動物「熊」,這裡有古人對世界的理解,和變通過程。

看到這裡已經能明白,為什麼「熊」字為什麼是「能」+「灬」。下面的「灬」是由「火」簡化而來。

其實「熊」與「火」之間的共通之處,還在於它們發怒後,直立起來勢頭向上,能毀滅一切的可怕殺傷力。所以,用「熊熊烈火」來形容一場像熊一樣失控火災,真的再貼切不過了。

~~~~~~~~~~~~~~~~~~~~~~~~~~~~~~~~~

分割線說點題外話

很多答主討論著就去批判起《說文解字》來,這種是討論就跑偏了。擇其善者而從之,不善處也不足以你我否定它的地方。

如果不是一千多年前的《說文》對漢字做了一次系統性的梳理,系統整理確立「六書」造字理論,並以540部構建起漢字體系,鬼知道我們的方塊字在多民族融合過程中,會遭遇怎樣的命運?

公眾平台:zhghanzi ,寫了更多好玩漢字背後的文化內涵


能是熊的本字,造字本初為象形字,上面的朋友已經指出。
因為字形訛變,已經難以因形得義,後世就變成會意字。能,從肙(yuān ),小口而大軀體(,類似蟲,軀體巨大,而口小),一般都是指類蟲一樣的需持續進食的動物,作為字件,有持續不斷之義。從兩匕,為兩爪的訛變,表示具有強而有力的爪子。故本義:有強而有力的爪子,頭小軀體龐大,持續進食的動物,熊也。作為陸地食物鏈的頂端存在,引申為:強而有力。再引申為:才幹。再引申為:勝任,善於。
後世」能「字引申義漸行,而本義漸廢。故觀察到熊這動物天氣暖和才出沒,天氣冷則冬眠的生活習性,遂加火字底,火為火騰之貌,有暖、熱之義,示意熊這動物天氣暖和才會出來,而新造」熊「字,以承」能「的本義。


非漢語言相關專業,在這裡僅是拋磚引玉的作用,希望有專業的知友解惑。
先貼上說文解字的注釋:

文言版《説文解字》:熊,獸似豕。山居,冬蟄。從能,炎省聲。凡熊之屬皆從熊。
附 白話版《說文解字》:熊,似豬的野獸。山居,冬眠。字形採用「能」作邊旁,省略了「火」的「炎」作聲旁。所有與熊相關的字,都採用「熊」作邊旁。

清代文字訓詁學家、經學家段玉裁『熊說文解字注』中寫道

熊獸,佀豕。山凥。俗作居。冬蟄。見夏小正。從能。炎省聲。按炎省聲則當在古音八部。今音羽弓切。雒誥火始燄燄,漢書作庸庸。淮南書東北曰炎風,一作融風。皆古音之證。左傳正義曰。張叔反論雲。賓爵下革。田鼠上騰。牛哀虎變。鯀化爲熊。久血爲燐。積灰生蠅。或疑熊當爲能。王劭曰。古人讀雄與熊皆於陵反。張叔用舊音。傅玄潛通賦與終韻。用新音也。玉裁謂。熊不妨古反於陵。要之反論必是能字。春秋左氏敬嬴,公穀作頃熊。葢炎熊嬴三字雙聲。凡熊之屬皆從熊。

現在回答答主的問題,因為字形的發展不好輸入,只能截圖了

所以,個人認為,最初的「能」構字法是象形,後來的「熊」是會意。
以上
參考資料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5%AD%E6%9B%B8#.E3.80.8C.E5.BD.A2.E8.BD.89.E8.AA.AA.E3.80.8D
象形字典:熊的象形字,熊的甲骨文,熊的字形演變,熊的說文解字,熊的片語,熊的解釋,熊的含義,熊的引申,熊的書法,熊的金文篆文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在線漢語字典


謝邀!專業領域問題,從漢字的起源來給大家解釋一波~

要了解「熊」為什麼寫成「能」+「火」(四點底就是火的意思),首先要知道「能」到底是什麼。

先看「能」的金文:

從「能」的古文字上,我們可以看出,「能」字原來就是一隻熊的外形:左邊上半部分是熊的頭部,下半部分不是月亮而是肉,表示熊有很多肉,身體胖乎乎的。不過熊是一隻靈活的胖子,「能」的右邊上下排列長得像「比」的部分,代表熊靈活的四肢。

為什麼「比」可以表示四肢靈活的意思?來看另一個含有「比」的漢字——「鹿」。

這是「鹿」的篆文:

古人造字時會突出表達事物的主要特徵,比如「虎」,金文就將老虎的尖牙利爪都畫來(自行百度)。「鹿」和「能」里都有「比」一樣的東西,只不過在「鹿」裡面它是左右排列的。鹿的四肢非常健碩,奔跑時動作瀟洒又敏捷,古人便在造字時便將它的四肢全都體現出來了。

再來看「熊」,這是篆文:

熊可以下水捕魚,也能上樹摘果子;既可以用四個腳掌慢吞吞地爬行,也能在遇到危險或追趕獵物時直立行走;它們的牙齒既能用來防禦,也能當作工具……所以,熊是「全能型」選手。

因為熊的這種特性,古人把它視為全能的代表,所以「能」就引申為全能、大的意思

「熊」由「能」和「灬」組成,能表示大,四點底表示火,「熊」就是火勢很大的意思,所以有「熊熊烈火」這個成語。為了區分「動物的稱呼」和「全能」兩層意思,加上bear的脾氣又很暴躁,就借「熊」字來指「能」這種動物。

現在,「熊」和「能」兩個字的意思及用法已經有了明顯的區別,但在一些漢字中「能」依然表示熊,bear的意思。比如「罷(罷)」和「態(態)」。

篆文「罷」:

篆文「態」:

「罷」,正體字寫作「罷」。熊是一種兇猛的動物,力氣大又很靈活,很難被制服,只有用網把它罩住的時候才能安靜下來。「罷」上面的「罒」表示網的意思,熊被網罩住就停止活動了,所以「罷」表示終止某種活動的意思,罷工、罷課都是這個意思。

「態」,正體字寫作「態」。熊會爬樹、游泳,還可以直立行走,這跟人的樣子很像,所以「態」就是形狀、樣子的意思。「憨態可掬」這個成語用來形容熊貓最合適。

我們用「熊孩子」形容調皮搗蛋、不聽話的孩子,但聽話不是孩子的天性。每個孩子生來就有自己的個性,老師和家長應該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對他們進行正確的教育和引導。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孩子的無限潛能,「熊孩子」才能成為「能孩子」!


熊,眾所周知,是一種會飛的野生動物
不聞有周之飛熊乎?其甲骨文外觀能很清晰看出特點。有兩翅,分叉尾巴,非常好看,冬季藏匿不見,後被誤認為是一種陸生大型動物。

仔細看:

不是四點底就都是火字的,也有可能是分叉尾巴的象形。而兩個匕其實是羽的變體,也就是指翅膀來著,類似的還有燕,

喏:

就是這個樣子。


厶~bear身,月~bear嘴,匕匕~bear四肢,
bear冬眠不進食,can eat no food in winter
產生able, ability的含義

體內有energy,產生能量的含義,如動能,勢能,內能,

加上火 ,能量的表現形式,請你組個詞

形容火很大,怎麼說?

熊熊烈火,熊熊大火,

另有
罷 罷
擺 擺

態度
態度

懶得寫了

又不能發語音

又不發錢


算了

再見,,,


就像蛇的本字是它一樣


能字順時針旋轉90度。
ム是嘴,月是身子,匕匕是腿。本義為冬眠的熊。
灬為火之義,所以能+灬表示復甦的熊,也就是冬眠之後醒過來的熊。


要知道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這裡的文化是指需要文化,不是字本身的文化),說文解字大多是按照看傳統來分析字,然後想當然的給出他們認為可行的解釋。根本沒有任何實際依據(如果有依據請回復告知,我道歉)。
況且大多數字是很久以前就有的,然後很大一部分是簡化的。現在生活中每個字的含義又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種變化不僅僅是來源於互聯網中的),我不覺得前輩的字都能很好的對應現代的意思,我也不覺得簡化過程中那些磚家認真考慮了文字特有的含義(哪來的那些閑工夫)。
綜上,用拆解來表達某一個字的意思就是扯淡,用知乎的話來說就是:這是這個字被黑的最慘的一次。
順帶貼一個網上的漢語六級考試(我用一顆睾丸打賭,說文解字解釋不了這裡面「要」的意思。)


如果"能"是"熊"的本字,具體演變看前面朋友的回答。

鄙人結合英語提出一種假想:

bear = 能 (neng 或 xiong)

n. bear -&> 能(xiong) -&> 熊

v. bear -&> 能(neng) -&> 忍受,負荷

「熊也。作為陸地食物鏈的頂端存在,引申為:強而有力。再引申為:才幹。再引申為:勝任,善於。 」 —— 引用 清一諸華 的回答。

那麼英文中的 bear 應該也經歷了類似的演變, "bear n. 熊" 最終引申為 "bear v. 忍受,負荷" 。


推薦閱讀:

「庶」字的釋義變化?
漢字還可能有新字出現嗎?
有哪些好的中文字典網站推薦?遇到幾個生僻字,在漢典、縱橫在線都查不到。
《甲骨文字詁林》的詁林是什麼意思?
可字的筆順是什麼?

TAG:漢字 | 漢語 | 文字 | 漢字字源 | 古文字古漢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