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學校就你一個中國人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留學黨們:整個學校就你一個中國人的話,那是怎麼樣的呢?PS:求正能量

2017.10.14
距離提這個問題已經過去差不多兩年啦 我看到很多小夥伴都來回答 分享自己的故事 真的是很感謝很感動
在外一個人不容易 希望大家好好照顧自己 能一直開開心心的 平安最重要
願大家一切都好 今後生活學習順利 也希望未來還會繼續看到這個問題的人一切都好
比心
留學所在的整個班全是中國人是一種什麼體驗? - 留學美國


謝謝大家的點贊,那我就在最下面放些學校的照片吧,供大家欣賞欣賞。

拒絕任何形式的轉載,請見諒。
--------------------------------------------------分割線
禁止轉載。
看到這個問題真是百感交集。

15歲那年,曾經在德國南部一所私立高中留學。全校一共110左右的學生,十幾個老師,5年級到12年級,一個年級1個班,一個班15個人左右,那時就我一個中國人。

感受就是你一開始會很寂寞,很無助,很彷徨,身邊的同學一個都不認識,操著蹩腳的德語小心的和她們聊著天。而她們真的會很熱情,問這問那,問的最多的就是:你們真的吃狗肉嗎?

後來全校都會知道你的名字,大家都會認識你,你會和每個人都認識,知道大家私下裡傳的不同的八卦。口語得到飛速的提升,所有的老師都會照顧你,上課講慢一些,對你的平分標準低一些。校長也會特別關注你。

最後不適應感會完全消失,你會很享受在學校里的生活,一天交流都用德語,口語變的超級無敵好,和同學都會打成一片,交往之間不會因為國籍而產生距離感。

要是再讓我選一次,我還是會喜歡那個讓我又愛又恨,見證我成長的足跡的那個小小的Gymnasium。

貼上自己當時寫的小小的文,現在看看不知會不會太矯情。

取消匿名啦。

冬天下雪時,學校的馬場

學校在阿爾卑斯山腳下。小村莊

學校的羊腸小道。

學校的雲,冬天。圖片禁止轉載。


16歲那年,我去美國當交換生,去的是俄亥俄的一個小鎮。全鎮會說普通話的只有我一個人,除我之外只有一個中國家庭,但是他們只會講粵語。學校里自然除了我沒有別的中國人,甚至連亞洲人都沒有幾個。我第一個接待家庭管我管的很嚴,剛到的時候英文講的不好,什麼都聽不懂,也不會說,被接待家庭嫌棄。他們為了讓我更快的學英語,把我的手機「沒收」了,買了一個當地的burner phone,就是只能發簡訊打電話的那種,當然,只能發英語,不能打國際長途;叫我換了電腦,把原來的中文操作系統的電腦放到一邊,買了一個只有英文操作系統的。每周我可以跟我父母聯繫一次,不允許我上中文網站,那個時候還沒有微信,所以我平時想上人人網都要偷偷看。開始的時候真的真的很痛苦,每天都想講中文,甚至聽到某些英文單詞第一反應是覺得這個詞好像中文的某個詞,但是兩周之後,真的就是兩周之後,因為沒有人跟我講中文,我也沒有任何機會講中文,兩個禮拜我就可以聽懂日常對話了,雖然表達起來還是磕磕絆絆,但是至少能聽懂了。當時參加了學校的marching band,我是唯一個亞洲人,大家對我很好奇,在平時訓練的時候,橄欖球賽的時候會問我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中國有沒有冰箱」,「我很喜歡吃sushi,你們每天早飯都吃sushi嗎」,或者甚至「中國有手機嗎」一類很無語的問題。因為他們沒有接觸過中國人,所以無知,因為無知,所以好奇。好處大概就是不用怎麼努力就會有很多人過來跟你講話,當然開始的時候我是聽不太懂的,但是有這麼多人陪我練口語聽力,慢慢很快就能回答他們的問題了。所以體驗之一:沒有機會說中文,沒有機會聽中文,沒有機會看中文,每天24小時都被迫生活在英語的世界裡,導致聽力口語飛速提升。如果有中國人,我應該一定會跟他們一起玩耍的,畢竟愛吃的東西類似,從小都是看葫蘆娃,黑貓警長長大的,可以聊的東西有很多,即使都是英文交流,我還是更喜歡和中國人一起玩。但是在一個幾乎沒有亞洲人的學校,我只能跟美國人交朋友,push myself out of the comfort zone,即使跟她們沒什麼可聊的,也默默聽著,試圖找共同語言。過程痛苦嗎?痛苦。因為畢竟人家雖然對中國文化有興趣,但是並不是所有跟你在一起的topic都要與中國有關,他們會聊樂隊,聊學校發生的事情,抱怨老師,父母,教練,男朋友等等等等。開始的時候交朋友很難,因為缺少共同話題,後來慢慢發現,其實就跟在中國一樣,只不過語言換成了英語,大家的話題無非就是上課,男生,八卦,衣服等等。遇到不懂的俚語,表達方式,我都直接問他們,他們也都很耐心的解釋給我聽,他們也要我教他們中文,雖然學起來很難,但是他們還是挺有興趣的。如果有人過生日,我在賀卡上都會用中文再寫一遍生日快樂。在第二學期,語言問題解決了之後,我想交更多的朋友,所以就去報了壘球隊。之前完全不會打,但是隊里的女孩都特別nice,教練也很耐心的教我怎麼打,讓我跟她們一起訓練,一起去比賽(比賽的時候我只能看著)。學年結束的時候,因為逼著自己參加各種社團,交到了很多的朋友。所以體驗之二:沒有機會跟中國人做朋友,只能被迫去了解美國人的生活,發現他們的生活也挺有意思的,開始會經歷很多culture shock,但是慢慢的就適應了,習慣了,在一個沒有中國人的學校,是了解美國文化的非常有效的途徑。(並不是說有中國人會怎麼樣,只是因為如果有中國人,我絕對不會這麼push自己去跟美國人social,去了解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了解他們感興趣的運動,跟她們一起去購物等等。)最後說一下接待家庭。我後來換到了第二個接待家庭,他們對我非常好,我也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如果說學校里沒有中國人對我的正面影響是以上兩條的話,住在一個美國人家裡對我的影響真的太多了。首先還是語言。美國媽媽,姐姐,弟弟都會糾正我的發音,教我怎麼用介詞等等。比如video這個詞,我一直不知道v這個音需要用上牙咬嘴唇才能發對,直到有一天弟弟聽到我說這個詞突然開始大笑,很認真的跟我道歉,然後糾正我。類似這樣的詞還有不少,比如year和ear的區別,他們真的會不厭其煩的一遍一遍的教我,直到我學會為止。所以一年下來,語言想不提高都難,在學年快結束的時候,美國姐姐有一天跟我說,你知道么,你說夢話都是英文的。
其次是文化。住在一個普通的美國人家裡,當然了解最多就是他們的文化,我不會說這是美國的文化,畢竟只是一個家庭,不能代表各式各樣的美國人,所以了解最多的是這個普通的美國家庭的文化。媽媽每周都會去教堂,姐姐弟弟和爸爸都不願意去,所以我就每周都陪媽媽去,去的次數多了,也就了解所謂的基督教文化,教堂里的人都特別的友好,媽媽每個月還會在sunday school教課,我也跟著她一起去,跟她一起準備吃的,看她教小朋友聖經的故事。逢年過節,媽媽都會親自做thanksgiving/chrismas dinner,我跟她們一起烤pumpkin pie,學做各種各樣節日的小點心,裝飾房子,跟姐姐去trick or treat等等等等。我特別感恩的一點就是,他們真的把我當成了自己的孩子,外祖父外祖母都對我很好,姐姐弟弟的cousin也都很能跟我玩的來。這一年裡最難過的一段時間就是外祖父的過世,教會的人對媽媽一家都很照顧,外祖父的葬禮也都是在pastor的協助下完成的,當時我真的覺得很難過,就像失去了自己的親人一樣。最後學年結束,離開這個家庭的時候,真的特別捨不得,我們五個人在機場抱頭痛哭,這10個月有很艱難的時候,我們也有過矛盾,但是最後的最後,因為我感覺我就是家裡的一員,我有一個姐姐一個弟弟還有一對美國的父母,離開回國的時候,就像離開了自己的家人一樣難過。

說了好多,有用的沒有的都寫上去了,總的來說,這一年的體驗真的很好,雖然有過很多挫折,很多的不愉快,自己也有過一整晚一整晚因為想家,想說中文但說不了哭的時候,但是對我整個的人生的影響都是正面的。除了英語提高,了解了很多美國文化,最重要的就是這些經歷真的教會了我怎麼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里紮根生存,從一個朋友都沒有到有很多的朋友,從英文講的不好到被人誤認為是ABC。如果題主也在一個沒有中國人的學校掙扎的話,我想說,這種體驗是人生難得的財富,可能當下很痛苦,但是現在努力去擁抱這些挑戰,日後回過頭來會發現,這真的會是很美好的回憶。


我是12歲來美國的, 現在21了. 生活在白人區, 初中高中都是一枝獨秀的中國人.

我來美國的時候體驗到的差異是非常巨大的. 我在國內上小學的時候什麼都是一帆風順, 大隊長, 尖子生, 話劇主演, 舞蹈隊什麼之類的標籤我都帶過. 而且就人緣來說也是不錯的, 本班的交完朋友了去外班的交. 可是來到美國之後就不是這樣的了.
美國加州這邊的公立學校是劃片的, 就是說你家住哪邊, 學校就就近上. (當然啦, 如果你有特殊要求去其他district的學校, 或者district以內其他的學校, 也是可以申請的啦.) 我去上初中的時候, 學生們已經上過6年級不說, 很多也是一起上過小學, 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 那種從小一起長大友情很令人羨慕, 同時也容易造成一種距離感.
我剛開始到美國的時候也經歷過低潮時期, 而且落差感非常非常的大. 我打小最大的自誇點之一就是外向, 可是剛來美國的時候的確也外向不起來, 更自信不起來. 每次和別人打交道的時候總會擔心有沒有說錯話, 或者口音是不是還ok.
迷茫過是必須的, 心想著我放棄了在國內那麼好的資源和前景, 來美國就是為了享受寂寞? 而且初中必定有很多不是很成熟的小男生小女生-也會說一些讓你不好意思的話, 我記得很清楚有一次別人和我說donut, 我說我沒有吃過. 那個小男生以一種發現ET的表情看著我, 然後和旁邊的人各種說hey dude, Ariel never had a donut before can you believe that? 然後大家都圍著我, 算不上鬨笑, 但是我心裡不舒服.

課程上面呢, 除了理科, 其他的, 特別是英語, 各種讓我著急啊啊啊啊. 上課聽不懂, 甚至連作業都不知道是什麼的經歷有過. 看不懂老師的連體字的經歷也有過. 聽話聽不明白搞錯過烏龍有過. 總感覺自己活得怎麼有點委屈呢?

後來我就一個人琢磨怎麼辦呢? 因為語言壓抑時間長了的自己也難受啊! 我慢慢想明白了, 我之所以感覺語言不通也不好意思去說, 就是把面子問題看得太重了. 因為在乎面子怕丟臉, 怕犯錯, 怕被拒絕, 所以才唯唯諾諾的, 說什麼都戰戰兢兢的, 反而給外人塑造了一種我放不開, 我寡言, 我無聊, 甚至我很奇怪的感覺. 其實把自己放下了, 也就不會在乎那麼多了. 美國原來就是個移民國家, 所以說口音啊, 不一樣的風俗啊, 人家也都是見怪不怪了. 我們往往把自己看得太重了, 其實人家也沒啥想法. 至於那些我不懂的事情, 沒有什麼好不意思的啊, 本來就不知道, 本來就不習慣, 這也是我的一個特色嘛.
把這個想通之後, 很多事情就自然了很多. 和同學交流的時候我想說就說, 有的時候詞不達意了, 被糾正了 在結尾說一句yeah that"s what i mean, my bad. 不會的東西我就問, 不理解的地方我就找人. 時間長了, 你會在每堂課上發現一個兩個特別喜歡幫助你的朋友, 那下課留個電話之類的(我那時候是個myspace和txting比fb和twitter更火的時候), 課間吃飯聊聊其他學習以外的事情, 時間長了, 他們會介紹你給他們的朋友, 邀請你去他們的一些活動, 關係也就好了. 我的口語和對於美國文化的了解, 也是在各種what"s ____ 和同學糾正發音里慢慢提高的.
語言掌握了以後, 我的自信也慢慢回歸了. 有了自信的話, 就會更主動和對方交流. 很多事也就都順下來了
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 雖然要尊重自己, 但是不需要感覺別人會笑話你啊, 看不起你啊之類的. 也不要抱著一種"美國人只是假熱情, 說說而已"的態度去接觸大家, 因為這種態度會透露在你平時的處人待事上, 也容易讓你自己多思. 我以前就是把自己看得有點重, 放輕鬆之後就不會感到不好意思了.
而且語言必須練習, 不光是對你社交學習有用, 以後工作了也很重要啊! 我理解現在很多留學生的圈子弄得大家很難有機會去練習語言, 但是我認為有很多很要好的中國同學, 並不妨礙你去鼓起勇氣和周邊的其他同學去交流. 在學校里是個非常好找話題去聊天的機會, 所以應該去把握, 要是在學校里都沒有交流, 怎麼樣在課外私下有交流呢?

後來上了高中之後風雲了一陣子, 語言提上了後學習也不用說了. 在大學裡才遇到了更多的中國同胞, 但是比較有意思的是因為自己的交際圈, 工作圈和學業圈的關係, 我在大學裡交到的中國朋友寥寥無幾, 有幾次說中文還把別人驚了一下說我看你和他們(美國人)那麼好還以為你是ABC呢...

====默默貼上一些以前自己寫的關於交朋友的經歷, 望參考.
我是一個很講究緣分和真心的人.很多事情,有緣分才成,愛情如此,友情也一樣.而真心更為重要,因為只有真心相待才會換來真心.Mean girls看過吧?我總認為迎合而來的友誼關係比不上真心相處的友情聯繫.我是真的真的不建議一個人為了交友而改變自己本質的一些東西,比如說愛好,比如說性格.當然啦,你可以為了擴展自己的共同語言,為了開發自己的各種」潛質」, 去嘗試一些新的東西, 但是不喜歡不適應就是不喜歡不適應, 不需要為了一群人逼著自己去做不喜歡的事情. 有些人不喜歡張揚, 那你們逛街可以收斂一些, 但是要是為了這個人改變自己獨有的幽默感, 那就犯不上了. 而且交朋友我感覺不應該看種族和信仰這些有的沒的, 要看人品. 但是說到人品咱也不能太武斷了啊啊啊啊, 別動不動就因為一件事情就給人家判死刑.

Individuality, 也就是個性, 是西方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我從來都不認為有某種特定的社交方式,只有一些需要注意的文化差異.我感覺保留你自己的個性很重要,所以說這個帖子並不是交給你一些準則讓你變得popular或者讓你左右逢源, 我只是通過分享我自己的社交經歷好給大家一些鼓勵吧.

關鍵詞: 語言
語言這個問題我在我說領導經歷的帖子裡面又談到過, 重要的是不能在重要.
語言是交流通常的必須, 當你和一個人連普通溝通都很費勁的時候, 哪還有耐心去一點點分享幸福分享苦楚. 我和外國人處得來的時候, 也是語言越來越好之後的故事.
有些同學吐槽說語言不好怎麼辦? 練啊! 口語這個東西真是沒有什麼其他的好方法, 就是要去實踐, 不實踐是提高不了的. 就好比一個人為什麼口才好, 先天條件是一部分, 可是後天的訓練也很重要. 外語更是這個道理.

好了現在說圈

初中的時候我有固定的幾個好朋友, 圈子卻不是很廣, 參加過排球隊, 也獲過設計和學習的獎項, 可是口語的流利, 說實話並沒有給我帶來過多的交際拓展. 反而讓我在老師們面前很有眼緣, 可能是因為留下了伶俐好學的印象吧. 同學們請教我問題的也比較多, 但是平時去mall的翻來覆去就是那麼幾個人比較少, 並沒有說特別有拓展.
上了高中, 我參加了幾個固定團體: marching band/color guard, JROTC, 奧林比克科學隊和NHS. 在這幾個固定的團體里, 我開發了幾個不同的朋友圈子, 圈子裡的人處的也比較好, 因為拿過獎項什麼的之類的所以說認識我的人也比較多. 我指的圈子呢, 是說我和這些人因為某種共同的語言交涉特別多, 關係也發展的特別好. 比如說在奧林比克科學隊, 還有各種ap課程里, 我認識了我們學校同屆里很多的尖子生, 因為平時做project啊, ap grind啊, 去咖啡廳或者誰誰家study group啊, 你會和這些人關係越來越好, 談論的話題也從題目到了家庭到了好玩的YT視頻到了八卦...即是說你很安靜, 耳濡目染也會聽到很多的, 以後可以當做談話內容, 和別人去聊.
在marching band裡面更是隔三差五就見面, 因為我們的樂團不錯, 所以訓練也緊張. 你試想一下, 在一個有150多人集體裡面, 每周16-20個小時的訓練, 然後是不是比賽巡演, 這麼多交流的時間, 你肯定會和某一個人, 甚至很多人, 變得特別熟絡. 況且你們在一起的成長和經歷, 都是別人不能代替的不說, 也是讓你們友誼特別有意義的大事件們
而且呢, 你認識一個人之後, 這個人或多或少會和別人提及你, 然後這樣刷的一下子, 你的人際面子也就寬廣了. 過兩天也有人和你搭話了, 問你東西了, 帶你去玩了之類的.
還有, 就是這些大大小小的團體, 會帶給你當領導的機會, 這樣一來, 你上檯面的機會也就多了, 別人對你也就認識了. 比如說我是color guard的隊長, 那麼我勢必要和其他什麼舞蹈隊, 拉拉隊, 甚至合唱隊的領導層有交涉. 照片登到報紙上和學校網站上了後, 勢必也會有人認識自己, 然後交流起來陌生感會少很多, 相見恨晚的感覺倒不少.

咳咳(有種好自誇的感覺), 上了大學後呢, 又是一個新的開始. 大堂課的課堂變動比高中規模大多了, 剛來到新環境的時候呢, 我也會有一種告別了過去, 要重新洗牌的失落感, 也有落差. 畢竟我在高中過得挺滋潤的, 來到了一個我什麼都不是的地方, 自然會閃一下. 但是興奮也是有的!
大學裡為什麼有那麼多社團呢? 就是為了給新生交流用的! 我在我們學校的reslife工作了一年, 親眼看到了並且參與了我們團隊為新生們設計的各種交流社交活動, 所以說在這裡不等不呼籲大家, 積极參加活動沒什麼不好, 也不要老感覺沒人去陪或者說感覺沒意思, 沒有人陪著去, 那就自己去, 更容易結交新朋友; 聽別人說沒意思, 那麼你不去試試怎麼知道呢?
現在我基本上有四個圈子, psi chi, 心理學honors, 學校的lol公會, 和我工作的reslife office. 途中呢, 在不同地方工作, 在不同教室上課, 也認識了很多人, 但是因為有這個幾個大的圈子, 我的安全感和集體感還是很強, 不會感覺說在偌大的學校里迷失了自己或者感到恐懼.
(一下照片為psi chi officers合影, 去lcs的照片, 和reslife team以及活動時候的照片)

心理學當中有個理論是說proximity effect, 就是說呢, 人們交流和交往的時候會產生鄰近效應, 對於距離近的和曝光率高的人事物特別容易產生好感. 什麼叫相處, 相見時間長了, 處出感情了, 就是相處. 什麼是朋友, 朋友就是可以分享快樂的. 什麼是好朋友呢, 好朋友就是可以真心交流的, 排憂解難, 一起成長的.
我給大家的建議就是說一個新環境中呢, 找一個團體, 這樣產生共同語言的幾率比較高, 然後勇於和別人介紹自己, 和別人主動溝通.
再次提醒, 交朋友可以走形式, 交好朋友自己要走心.
很多時候不一定要害怕分享, 因為分享自己的難處反而能體現信任. 分享快樂則能體現出你的正能量. 我和我現在最好的朋友之一, 就是從失戀開始分享成室友的.

關於話題

很多留學生表示說語言關已過, 可是和別人交流起來卻不知道具體說些什麼,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解決.
首先呢, 在國內的時候, 是不是也有時候不知道和別人說些什麼呢? 所以說不要因為這個而焦慮, 因為很正常, 沒有什麼好感到不安的. 你不安緊張, 反而容易影響情緒, 然後大家出去玩你弄得戰戰兢兢的多不好, 說不定還影響你語言發揮呢.


結識到新朋友的時候呢, 一般可以從兩個話題可以加深彼此的了解. 第一個則是先入為主的自我介紹, 第二個是共同點.
樓主說過, 交朋友是要走心的, 你想要人家真心相待, 那麼一定也要對人家真心交朋友. 遇上新朋友之後不妨大方一點介紹自己的背景和喜好, 然後反問關心一下他們. 分享自己的背景和有趣的經歷有兩個好處, 第一呢能讓他們了解你, 對你產生一種熟悉感, 也給你一個機會了解了解他們. 第二呢分享有趣的經歷會讓別人對你產生興趣, 也給大家一個和你尋求共同點的好機會.
大學剛開學的時候人來人往很多的, 所以說你會聽到很多的where are you from之類的開場白(因為大家誰都不認識誰), 而每個學期開新課也都是認識新朋友的好時機.

在初中高中的時候呢, 大家可能會對你的中國背景感到興趣, 不妨多為大家代言代言中國. 話聊多了, 彼此也就熟悉了.
樓主認識新朋友一般都是這樣絮絮叨叨的聊開的. 不一定非要很正式的說我姓嘛, 叫嘛, 從哪來, 到哪去, 家裡幾口人, 人均幾畝地, 地里幾頭牛...可以自然隨性一點, 想起什麼說什麼, 也可以主動一點, 怎麼個主動發呢? 就是可以自己發問. Do you play ____ ? Do you know ____ ? What did you do in ____? Did you hear _____ ? 樓主不建議一直被動的等著人家帶你玩, 自己完全可以自己組織話題啊~

找到共同點就好辦啦, 第一話題點子就多了, 第二親近感倍增, 第三以後就有小玩伴了. 每個人對於有著相同經歷和相同愛好的人都會產生好感, 因為這種是對自己的某種認可.

樓主知道, 對別人敞開心胸有點不好意思, 還可能沒有安全感. 但是樓主始終相信真心換絕情還是少數的. 很多人總感覺孤獨好像沒人可以分擔寂寞以及困擾, 殊不知他們根本沒有給別人關心他的機會. 樓主會按照事情的嚴重程度和朋友們小吐槽, 分享一下小黑暗, 這樣以來給了自己一點安慰, 也分享給別人一份信任. 有多少女孩子是因為分享戀愛經驗而升級成閨蜜的, 有多少男孩子是分享遊戲秘籍而成為哥們的, 不僅僅是因為興趣相投, 也是因為彼此分享了生命的一部分, 所以感覺更親近.
樓主也知道, 不是每個人都話多(比如說我...), 如若不習慣, 也沒有必要要求自己羅嗦. 我只想說一個人在外, 朋友很重要, 有一批能為自己分擔的人更為重要. 遇到很合得來的人, 分享一點真心是好的. 西方國家再西方, 慢熱的人也不少, 所以說不要因為自己是慢性子就擔心是不是沒辦法跟上大家火急火燎的交友頻率.


去年我們整個系就我一個中國人,其他全是美國同學。體驗就是格外的壓力山大,畢竟英語是他們母語,我是外語。雖然我在中國人里英語還行,但是在美國,上課的時候發言我經常會覺得很緊張,不能很簡潔的表達觀點,剛開始複合句挺多的。不像很多學校或者院系的program有很多留學生,我們院幾乎都是美國人,所以沒有writing center,更沒有英語課。我寫paper有的時候寫完比較發愁,沒有人能幫我改改,怕有措辭和語法不到位的地方。所以一般都是交幾個美國的好朋友,輪著讓她們幫我看看論文改改問題…我最喜歡的課就是數學,Financial Management,Econ這種,不用說太多話,會做題就行。身為一個中國留學生,我的數學功底比美國同學強多了(當然,我數學統計學經濟學SPSS在國內的時候也挺強的…),每次都滿分A+。

上偏政治類的課會suffer a lot,沒什麼文化背景,美國各大政府機構各項法案幾乎都是字母縮寫…老師同學熱烈的說了半天各種字母縮寫,或者說很多美國人名,我開始完全不知道那都是啥都是誰…只能上課狂記,下課狂問。美國同學都很nice,因為經常問他們問題,所以有的時候我全聽懂了,沒問他們問題,他們會問我,你有哪兒沒懂嗎?非常nice。我就會說,我都懂了,Thank u for asking.

全系只有一個中國人的結果就是所有人都記得你。老師同學都知道班裡有一個外國人,如果沒來上課會非常明顯。所以我從來沒曠過課,當然我不曠課本身不是這個原因,我這人就從來不曠課。(知識寶貴,學費又貴,大家珍惜學習的機會)

一些老美對中國人有些stereotype,有的問我中國人真的吃狗肉嗎?有的問我中國人都像你一樣數學這麼好嗎?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國際社會對中國越來越關注,我們幾乎所有課程都涉及中國,他們就都挺願意聽我講中國問題的。多數美國人可能由於外媒天天報道各種中國的負面問題,所以對中國的印象普遍比較負面。我們也確實存在許多問題,比如媒體獨立性、國家對媒體監管機制、golden shield 和 fire walls,人權,環境等等。所以每次我都說完問題,都會最後指出我們已經做出了哪些努力,還要做哪些努力。Long way to go.

他們覺得我英語挺好的,就問我來美國多久了,我說一年多,他們就說那你英語真好。我說我英語還差很多,在中國英語是必修課,從小學就開始學了。

他們也覺得我數學類的課特別好,我覺得數學類的確實比政治類的課好學。曼坤的宏觀微觀我都直接看的中文教材…哈哈…特別爽…

非常吃力的是每個課的reading真的是太多太多了,discussion,presentation和 class participation又佔分不少,反正感覺JHU的課程都挺累的。一學期四節課,我Full Time也覺得特別忙,DDL一個接著一個。還是語言的問題吧,會比美國同學看reading花的的時間多的多。就像外國人看中文版的馬列毛鄧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種應該也會頭大吧…

但是時間長了,慢慢適應就好了,我覺得最爽的事情就是,雖然全系就我一個中國人,但是我依然能考第一,給中國人爭光的感覺心裡格外自豪。

還有一個感覺是,其實大部分美國人真的不是很care成績這回事,不會把分數看的那麼重要。

我留學第二年我們系就有別的中國留學生了。他們都比較願意問我學習方面的問題(抱大腿),我感覺之前只有我自己的那年好像為他們開闢了道路一樣…哈哈


早就看到過這個提問,一直沒敢來回答。怕自己趴在電腦前哭到崩潰。事實上也是邊擦眼淚邊打字。
體驗就是:差不多全校學生都努力把我趕出學校吧。


--------------------------------------------------------------------------------------------------------------打字的時候食指是無法敲字的,昨天在Atelier里弄傷了手指。上課的時候,我平時坐的座位被別人佔了,我無論的想座哪裡,都被同學說,你不要坐在這裡。後來實在沒辦法,我拎著書本做到了老師旁邊。

其實這種事情我已經習慣了,沒有開心也沒有不開心。刻東西的時候一個不小心刀扎進了手指,我把刀拔出來,傷口太深止不住血,我去水池沖了沖。有個同學看到了大喊,chen你的血把布弄髒了。我看了看,水池下面確實有個抹布,平時大家擦桌子用的。我趕緊說了聲,excusez-moi。把受傷的手指含在嘴裡,咽了一口血。把抹布洗了。
一個下午,嘴裡全是血腥的味道。

然後我發了一個狀態,Catastrophe…..putain…..。七哥看到了,趕緊問我怎麼了,我們通了一個長電話,本來應該好一些的,可是我卻更難過了。因為七哥告訴我她畢業就回國了。以後隔著時差,隔著天涯,難過的時候都不知道該跟誰打電話。我彷彿看到自己,一遍一遍翻微信,一遍一遍翻通訊錄,又按下鎖屏鍵放進口袋的樣子,對了,應該還會再嘆一口氣吧。

太難過了。。。。讓我哭一會而先。。。。。。。。。。。。。。。。。。。。。。。。。。。。。。。。。。。。。。。。。。。。。。。。。。。。。。。。。。。。。。。。。

好一點了。。。。。。。。。。。。。。。。。。。。。。。。。。。接著碼字。。。。。。。。。。。。。。。

今天早上,我們第一次課用軟體。半年前註冊的密碼我給忘了,沒辦法打開電腦用軟體。我告訴老師,老師說,你忘了我也沒辦法。我問同學,同學說,老師都沒辦法我又有什麼辦法。我換了一個同學問:有什麼沒辦法可以找回密碼嗎?同學看都不看我一眼說:你在你自己的腦子裡找找啊。

這節課我還是要上,該懂得知識,我一定要聽。我搬著凳子做到同學旁邊:我可以看看你的電腦嗎?同學撇我一眼:comme tu veux.(隨你便吧)。我一邊看電腦,一邊noter,一邊聽老師講課。哎~怎麼水滴下來了,哎~你怎麼流眼淚了,哎~你別哭啊。就這樣,老師在講課,同學在歡笑著交換意見,所有人都看到我在流淚,所有人又都當沒看見。

下課了我收拾好書包跑到操場,躲到牆角里哭的筋疲力盡。拿出紙,擦擦眼淚。去教務處諮詢密碼的問題。最近口袋裡都帶很多紙,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哭一場。剛剛摸摸口袋,紙沒了。

第二節課,同學找我借筆。我把筆袋給她隨便用。前幾天就是她跑去老師那告我一狀的人。其實大家經常和我借東西,塗改筆啊,膠帶啊,卷筆刀啊。。。有一回一個同學說,chen你總是把什麼都帶這麼齊。我笑笑沒說話,心裡在想,如果我不把東西帶齊,你們會借給我嗎?

已經過完trimestre了,當時選學校的時候,就聽說這個學校好。其實也確實挺好的,好幾個同學都是剛開始沒申請上,打了迂迴戰先去讀完鐘錶設計或者配設再來申請的。還有幾個拒了boulle的offer來讀的。

可是法國有一個左派右派辦學的問題。去年認識個韓國妹子在里昂三大讀L』histoire d』art,每天回家都整晚整晚地哭。問她問什麼,她說班裡的法國人對待她comme le chien(像小狗一樣),老師也如此。

其實我還好啦,有幾個老師對不挺不錯的。只是他們有時候不太明白,為什麼有時候我做好的東西莫名其妙就丟了,為什麼常常只有我材料不夠用,為什麼自帶trouble的bug。

學生就是不接受為什麼異族人可以和她們一起上課,就是不接受異族人某些地方比她們做得好。
最近成績下滑,她們覺得這個傻逼中國人,事情本來就應該這樣。

毫不避諱的在我面前跟別人說,她本來就不該被學校錄取的。她們只要談論discrimination的問題,就chinois,chinoise的掛嘴上。

我是一個樂觀無所謂心大的漏風的射手座。需要借東西隨便用,需要幫忙我搭把手。
轉頭要在眼淚掉下來之前。

昨天和七哥聊天,說自己真的有點堅持不下去了。本來想把這一年過完,再換學校啊。可是這一步一跪,一年也堅持不了了。七哥說,你真來到法國開啟trouble模式啊,有一個小夥伴也是這樣,剛來到法國開庭打官司,剛結束官司註冊的野雞學校被查了,現在長居拿不到就要被遣返。。。七哥知道我和她一樣內心住個小婊砸,知道有人比我們過得還差,也就放心了。。。

想想自己何止是來到法國才開啟的trouble模式啊。大學一畢業一切就失控了。
跨專業考研,考上不讀去國企做翻譯,好好做著翻譯辭職來法國讀書,本該讀著自己的專業,偏偏換專業學設計,好好拒了里昂的offer來沒有中國人的valence。

我一遍一遍在紙上的畫著岔路口的箭頭,問自己,如果重新來過,你還會這麼做決定嗎?會!哪怕時光倒流一萬次,我還是會這麼選。性格決定命運吧。

好像有點歪樓了,問的是體驗,好像答著答著成了我自己感情的宣洩。在回答一遍:同學想把我趕出學校,然而我就是不走, Comme le chien(像狗一樣) 又怎樣,

本來單身狗,也是狗嘛。

2015-12-17

---------------我是兩年後的分割線------------------------------------

那段暗無天日的時光,謝謝大家陪我度過。也跟大家分享一下近況。

我堅持著走了珠寶設計這條路。今年的作品,在歐洲參展。實習的時候,在卡地亞工作過的法國老闆也說,很欣賞我的作品。最近一直做他的助手。

大概每個人的生命里都會有無法言喻之痛,也謝謝每個陌生人給我的生命裡帶來了光。


現在能夠更好的面對自己,所以取匿了~


現在來答,不知道題主還看不看得到,嘛無所謂,來英國也快半年了,正好也給自己做個期中總結。不過一路看下來,感覺各位知友都好厲害,能跟老外玩得這麼好,我是至今沒參加過他們的私人圈子聚會的,不過這也跟我是研究生有關,交際圈畢竟不比本科生大(其實歸根結底還是我沒學會怎麼和他們交朋友吧)我的環境倒不是整個學校只有我一個中國人,而是我的專業只有我一個中國人。個人經歷非常奇葩,本科是學文學專業的,畢業後留學也打算繼續老本行,而英國的文化底蘊畢竟比美帝來得強,考雅思的難度也比考托福要低一些,所以就決定去英國留學。

我至今也不知道當時哪來的勇氣決定走這條路,因為我的英語從來不是強項,一塌糊塗不至於,但大學裡唯一一次掛科貢獻給了大英2,知道大英有多水的朋友都能看出我掛科意味著什麼。而即使考雅思在很多優秀留學生看來已經很簡單了,我還是考了足足六次才勉強達到6.5,六次呀,而且是在一年不到的時間裡以幾乎一月一次的頻率在考,當時整個人考得幾近崩潰,覺得這條路已經快沒有希望了,不過那是另一個故事了,暫且不說。

而你們都知道,文學是關乎一個國家或民族的語言研究的學科,對語言能力的要求格外高,要想在英國讀文學,雅思大抵都要七分起步價,好的學校更要7.5以上,而我考到6.5時,實在是沒有力氣再去沖七分了,就拿著這麼個很水的成績去碰運氣。沒想到還真的被我碰到了一所學校的offer,東英吉利大學,然而它的專業卻不是理想中的英國文學,而是美國文學。

我申請時保險起見,追加了教育學的申請,而且還意外地收到了不少綜合排名不錯的學校,像格拉斯哥、愛丁堡、謝菲爾德等等,偏偏這份文學offer是最後一份到手裡的,當時幾乎已經準備放棄文學改學教育了。offer到了之後,老媽說:「既然有對口的專業,那還是學吧。」於是我一咬牙,拋棄了手裡的那幾所名牌,選了這所大部分中國人基本沒聽說過的學校(不過其實它的綜合排名還不差,近兩年在英國排14)。到了學校後,和幾個中國留學生聊起來,他們都用一種關愛智障兒童的語氣親切問候我:「你是神經病嗎?有愛丁堡都不去讀,來這個沒名氣的學校?你那offer不要可以給我們啊。」

於是我就開始了這麼一段在旁人看來極為二缺的留學:去英國,讀美國文學,而且是在一所大部分中國人聞所未聞的學校里。

所以你可以想像得到,本來留學讀文學的中國人就不多,更何況是在一所中國留學圈裡不甚有名的學校,讀一個即使在本校而言都屬於極為冷門的專業,冷門到什麼程度呢?開學時參加見面會,總人數不過二十人,所以不難想像,我華麗麗地成了全專業唯一的一個中國人。

正因為人數的稀少,我們專業是沒有所謂的正課和seminar的區別的,每一節課既是正課,也是seminar,老師不會講太多,他們只會定提前將本學期的課程發給我們,規定好每周要閱讀的小說和文獻,我們唯一的課堂任務,就是討論,暢所欲言地討論,老師負責引導討論的方向,在關鍵的地方點撥一下,其他時間都是學生在唱主角戲。

這種課堂形式一直是我夢寐以求的,沒有教學大綱的束縛,只需要自由地和其他同學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每一節課都像是開文學沙龍一樣。但是當這種討論換成第二語言時,就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噩夢了。

最初的上課對我來說是一場場痛苦的折磨,和從前性格內向與否無關,或者應該說,正因為我原來的性格還算外向,才會更感到痛苦。痛苦的最大來源自然是孱弱的聽力完全聽不懂他們上課的討論,只能被迫一直沉默。如果用一個詞形容這種感受,我會用「孤島」:被一片汪洋包圍,我出不去,別人也進不來。我知道對於很多留學生而言,留學除了出去吃飯購物時可能要用英語跟售貨員結賬外,其餘時間可以完全不用英語,周圍滿是同胞,無非是換了個地方上專業英語課。最令我羨慕的是他們有聽不懂時可以互相詢問,至少能手拉著手一塊兒前進。而我就沒這樣的福氣了,討論聽不懂?憋著吧,難道還讓全班為了你一個重複一遍嗎?

我看著老師發下來的handout,每個題目置換成中文都會是我極其感興趣的,而且以我中文的水平和表達慾望,也一定會是討論最熱烈的人之一,然而現在因為語言的問題,我就像被關在籠子里的老虎,明知道籠子外有美味的肥肉,卻怎麼也撞不開鐵欄。

所以兩個星期之後,我學會了一門技術,即如何裝作很用心地聽著自己其實半知半解的討論。我相信以我現在上課時「專註」的表情,我一定能拿下奧斯卡影帝獎。

我後來發過一條朋友圈描述我上課的感受:「現在每次上課上到一半都會產生一系列『咦我為什麼會坐在這裡聽課』『明明他們說的我都聽不懂為什麼我要這麼認真地聽『』我到底是誰『等等上升到存在主義哲♂學高度的疑問

對我而言,最好的解決方法是,提升自己對課堂的參與度,具體來說,就是強迫自己尋找一切機會發言,在開學之後沒多久,我就給自己下了一個短期目標:爭取每節課至少發言兩次以上。而要做到這一點,課前的閱讀就要比其他同學更加認真。已經不可能像國內大學那樣,即使沒看過原小說,也能在上課時靠聽其他人的發言來提煉觀點了。要想提高對課堂討論的理解度,就一定要做好預習,自己先把相關的關鍵詞和內容總結一遍,帶著一套思想框架去聽,這樣才更容易聽懂。唯一的缺點就是,這樣做只能保證聽懂和自己總結相關的內容,其他內容則依然要靠臨場聽力彌補,但至少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一臉懵逼的狀態。

這樣做的效果如何呢?Well,我必須老實承認,我直到現在都不敢說自己能百分百聽懂內容,那種痛苦和折磨仍舊會時不時造訪,譬如遇到一些本身就極其難懂的小說,前段時間學習福克納的《押沙龍,押沙龍!》,即使有中文輔助,依然感到極為晦澀難懂,於是那堂課我又是全程沉默地划水了。

但是另一方面,我能聽懂的框架外的內容確實在緩慢增長,口語表達的能力也在慢慢完善。一開始我課後去找老師談話,必須要先把相關的單詞要點記下,慢慢地組織語言表達,一急語法就要崩;而現在我可以較為輕鬆地直接跟老師表達自己的問題,和老師交流課堂感想。還有某一堂課,有好幾個part time學生都有事不能來,結果那堂課史無前例的只有三個人——算上老師三個人!就是個小水灘,再划水就要擱淺了,而那節課我的表現是剛開始時的我無法想像的,不敢說全都聽懂了,但我好歹撐起了三分之一的談話量,內心的成就感無與倫比,不過那堂課到最後話題莫名變成了美國大選的形勢和川普的得勝率【什麼鬼

這裡插一句:在全老外的學習環境下,對中國留學生來說,老師一個極其重要的輔助和資源。必須要大膽和老師交流,積極地跟老師郵件溝通,每個專業都有一個老師擔任advisor,最好能預約meeting,問所有你想問的問題,無論是生活的還是學習的。一則和老師一對一溝通時,你不用擔心自己糟糕的口語會阻礙別的同學,二則這些老師一般都比較和善,對學生的問題都會耐心解答,所以這時候千萬不要保留著在國內的那種「矜持」和「跟老師打交道越少越好」的想法,要知道你可是給了學費的,尤其是英國留學學費還他娘的這麼貴,你就是顧客,老師就是為你服務的,你不多去問對得起你爸媽交那麼多錢嗎?

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形成了一個不太好的習慣,就是再也聽不得磕磕巴巴的中式英語了。我的耳朵已經被英國同學那一口純正的British English給養得刁鑽了,聽不聽得懂尚且是一回事,但我顯然已經習慣了他們一開口就是流暢、無語法錯誤的句子,沒什麼耐心慢慢分辨中式英語那千奇百怪的發音方式和讓人昏頭轉向的語法結構了。比如我這學期的一門選修課是好萊塢電影研究(上過國內大學的朋友們都知道這類課程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麼),結果大半個班是中國留學生,第一節課按慣例老師要大家自我介紹,於是我覺得自己彷彿回到了國內的雅思口語班上課,整個自我介紹過程像是對我耳朵的一場酷刑,居然開始懷念起那些英國同學們了。

學習的事尚且有辦法解決,真正困難的是課後和老外打交道。

英國人和美國人普遍咋咋呼呼熱情外向的性格不同,他們和善有禮,但並不會太主動和他人交流,顯得拘謹很多。我不說話,他們也不會主動來搭話,甚至有些同學在我打過招呼之後,回應得也是不冷不熱,頗讓我有碰一鼻子灰的感覺。更主要的是,我和他們見面基本就是在上課時間,課後我也不知道他們去哪兒、做什麼,因此指望靠上課那短短兩個小時和他們增進感情是不太靠譜的。他們互相其實也只是泛泛之交,他們中有些人是已經開始工作的社會人,除了上課時間基本也不呆在學校,比如我認識其中一個叫Rachael的同學,年屆三十,在酒吧工作,是個單親媽媽,家裡有一兒一女,平時除了要上課,還要兼顧工作和孩子的教育,確實也沒有多餘的精力再體驗學園生活了,不幸的是前段時間聽說她前夫得了癌症,她還要抽時間和孩子去探望,在這裡祝他們一家平安順利吧——老外和中國人不一樣的地方是,中國人習慣於要麼在學業上進修到底,要麼就出來工作,學業和工作作為人生的兩個階段區分得非常清楚,而老外的傾向則是,可以選擇先出來就業,過了一段時間如果覺得有必要,再回學校進修充電。所以在我考雅思不斷砸鍋的那段時間,一個英格蘭朋友就完全不理解我為什麼要這麼緊張,非要在本科畢業之後就馬上去讀研,按她的說法,我可以選擇先工作再慢慢去考,而她不知道的是,對多數中國人來說,出來就業就意味著要為生計奔波,平日的柴米油鹽瑣碎小事足以磨滅他們繼續學習的熱情和精力。

和同學聊天,需要的是更強的口語和聽力能力,因為上課時大家普遍會用比較正規學術的語言討論,而且一幫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說,可以給我足夠的時間思考並組織語言。但是在平時聊天時,他們的口語就變得生活化很多,一些slang也許是我根本沒聽過也不知道什麼意思的。因此我到現在也只能無礙地和他們談一些普通而淺顯的話題,比如假期的計劃啦最近的天氣啦(你別說,在英國你不知道聊什麼的時候,聊天氣最合適,英國那種動不動就颳風下雨的奇葩天氣確實很值得一說),再聊到一些更瑣碎更日常的話題,我就只能坐在一旁默默地聽了。甚至有一次,在巴黎恐怖事件發生後 ,我在課前主動挑起話題,說我看到倫敦好像也有很多荷槍實彈的軍人上街巡邏,他們接過話題後就開始大談感想,我作為話題的發起者又變成了圍觀群眾。

對這種情況我也試著做過努力,作為班上唯一一個中國人甚至是亞洲人,最好的話題切入當然是文化。之前春節我特地買了一大盒巧克力請全班同學吃,跟他們簡單介紹春節的歷史,聊天時我會有意識地在一些話題上比較中英兩國的差別(比如吐槽英國火車速度太慢,然後很自豪地說我們高鐵很快),或者問他們有沒有興趣知道他們的名字用中文寫是怎麼樣的,通常這都能收到不錯的回應,但也僅止於此了,很難再深一步,畢竟老外不會有事沒事老纏著你問中國的情況,他們聊天當然還是傾向於聊本土的話題。

因此,直到現在我也只能很遺憾地說:我的英語能力,還不足以到和他們交心的程度。班裡和我最熟的是一個叫Ellie的姑娘,因為上課挨得近,所以平時聊得也多,但是話題通常受制於我的辭彙量,很難拓展,只能說相比其他同學而言,我和她交情還算不錯。

所以留學到現在,一個很清晰的感受,就是孤獨。其他留學生有小組討論、小組作業,彼此的交際圈互相重疊輻射,認識的人會越來越多,而我只有一個全部都是本土英國人的專業,時間一久,難免失落。好在單身二十多年,學會了和孤獨相安無事地度日,所以倒還不算太糟糕。很多人問我,來英國這麼久會不會不習慣、會不會想家,如果出於禮節我似乎多少應該表達一下一般人該有的思鄉之情,但誠實而言,我並沒有太覺得這生活有多難熬,從踏上英倫土地的那一刻,我似乎就已經習慣了目力所及都是金髮碧眼的世界,習慣了刺目的陽光灑在鋪滿了薄薄一層雪屑的草地,習慣了枯枯榮榮的樹林,習慣了頭頂呀呀飛過的白鷗,習慣了遠處粼粼的湖光,習慣了突然而至的一場雨,習慣了風拂過時忽然躍躍而動仿若要在藍天下飛舞的靈魂,以及那些打著轉轉不知所至的落葉。

謝謝你,英國,給了我一個安頓靈魂的機會。


哈哈哈 今天第一學期最後一堂課 最後一門考試結束了。
我說的不是學校 而是班級。我是我們班唯一一個中國人 也是我們系第一個中國人。
我知道跟大家比 這個不算什麼,但是我們這個城市是那種你隨便做一個交通工具 都能遇到許多中國人的城市。所以別人說 在我們這兒 說四川話都可以。
當時想著肯定會有中國同學 再怎麼都有個伴了。到了學校註冊的第一天 ,註冊的小哥看到我學教育學 ,居然用了神秘這個詞來形容。當時就覺得有點不對,班上一看,一共34個人。就我一個亞洲面孔,然後21個法國人 12個摩洛哥 就我一個中國人。
第一個星期 ,應該全班人都知道我名字怎麼讀了吧。因為每個老師都要大家做自我介紹。到我的名字的時候 ,全班人都要默默跟著讀。
第一周鼓起勇氣回答了幾個問題,每次都能看到同學們欣慰的微笑。
每節課都要去。因為老師只記得住你。有一次沒去 ,第二次上課就被老師說,你上次沒來吧 ,我可是記性很好的。你記得我沒去,也沒什麼了不起的啊。
其實玩的好的 先開始就一個。後來才慢慢記住他們的名字 特別那幾個摩洛哥同學 真是把我難為慘了。
我們要做research,當時沒跟玩的好的一組 因為想研究的課題不一樣。好害怕沒人要我,結果班上的兩個學霸分別拋來橄欖枝,瞬間得救。結果我成功地讓他們把研究目標定在中國學生裡面 ,這樣我的地位就變地好高。
我們的考試都是兩個小時寫東西,同學讓我去 問老師可以帶字典嗎。老師說,當然啦 你有這個權利的。我們還有兩門考試是交作業 。可是那個書目真的好難 ,其中一個同學說 要不然我們交一份吧。當時真的感激涕零。還有一個交dossier,我問他們能不能幫我改一下,結果他們都把自己的作業發給我 然後幫著我改。
昨天在教學樓排隊交作業 大家看著我的cv說照片好好看。後來交完作業,趕著要回家上課,就匆匆離開。突然想到應該說個au revoir(再見),回頭招手再見。
結果kadja說了一句 au revoir sophie (Sophie再見) ,bon courage sophie (Sophie 加油),然後他們十個人居然都說了一句 Bon courage Sophie。(Sophie加油)當時差點感動到cry好嗎?
今天上課的時候 到我們小組了。我不知道每個人都要發言。我想著隨便說點什麼吧我說了以後 老師說 sophie 三個月時間 你真的進步很大 然後我又看到同學們欣慰的笑臉 然後說著 好 好 好。
什麼感覺呢 就是全班都是你老師。
只要你好好回答個問題 隨時都有欣慰的微笑給你。


剛剛在facebook群裡面給大家寫了幾句話,然後好多人都來留言
說:sophie 因為你很好,所以你看所有人好。
所以 最後一天不把我弄哭 是不會罷休了是吧。


其實呢,應該不算是嚴謹的回答
當時學校一共兩個中國人,我是第三個
然後學校管理層商量了下
介於今年中國學生人數增長高達50%
決定在食堂開設中餐專櫃
然後我每周二周四都可以在學校吃到奇怪但是好吃的美式中餐
就是這樣~

————————————精神分隔線——————————————


沒想到居然一下有這麼多人來圍觀。

實際上那個學校是一個教會大學不是文理學院

福利好啊~學費一口價啊!

什麼叫一口價?就是17個學分內學費都是恆定的~沒錯~12分也是這麼多,17分也是這麼多!還可
以分期付!沒錯學費可以分期付!

學校食堂一個人每頓5美金~每周三還折半,如果天天在學校吃飯的還有個優惠卡,天天打折,周三免費!(周三並沒有開中餐檔位不開心)

學科方面老師都是慈眉善目的,當然沒學好老師也會慈眉善目的讓你掛科。。。

不論什麼專業,聖經學習和宗教理論是必修,畢竟是教會學校但是也只有三節課。

每學期規定參加一定數量的教堂早會,要簽到,不夠數要罰款(後來不強制了)

同學之間也很友好從來沒有歧視之類的事情發生

校園不是很大,但是很安靜,除了宿舍和圖書館之外基本沒有超過地上兩層的建築,看起來其實有點可憐,但是個人經歷還是不錯的,可能物以稀為貴吧~

(我不是來給學校做廣告的)


第一年陌生的臉,陌生的人,陌生的課,不安的心情,孤單的一人,淌淚的堅持


整個電影系就我一個中國人,第一年過去覺得自己就是個另類,原來在滿滿中國人的蘭卡讀預科還覺得自己英文不算差,來到這邊整個人都懵逼了。別人在課堂上侃侃而談某部電影某章影評某個導演我一臉什麼鬼的茫然,我甚至都聽不懂笑點和論點在哪裡,每個星期都有閱讀,大把大把的書都看不懂,每次論文只求過不求好,小組活動能不去堅決不去,就聽著一群外國人說著我不知道的東西,拍電影的時候我也只是看著他們,幫忙搭把手抬個器材,因為完全對於電影學完全處於一種茫然狀態(我當時的職務是導演,多麼的諷刺)教授也不管覺得我能不能聽懂說的賊快,我也不會拉下臉去問,其實也是不知道從何問起。宿舍里的人一有時間就出去開party,有一兩次禮貌的來問我要不要去,我知道自己肯定會被他們撂在酒吧,我也不喜歡鬧騰,於是知趣的說不去了。天天把自己鎖在房間里看片補劇,買一堆食物放在房間里用自己的燒水壺電飯煲,反正是en-suit,只要不斷電斷網斷暖我都可以拉上窗帘與世隔絕,最多長達半個月沒有和任何人說過一句話除了和家人打電話,那段時間真的覺得自己真的無法融入這個大學我也沒必要融入,自己舒服一點就夠了,一學期下來連自己的personal tutor都沒見過。說實話就是想做一隻寄生蟲,買買衣服吃吃麵包,看看自己還剩下多少錢,覺得自己學習壓力大就是想回去但是又不好意思告訴父母也不好意思要錢。總想找個中國人說說話交個朋友但是大學裡就那麼幾個中國的,還自己在忙自己的事情誰會在意你呢,一共不到10人幾乎也沒見幾面。沒有中國社團,沒有中國超市,中國餐館兒還是馬來西亞人開的,糖醋裡脊可以給你搓成菠蘿炒肉,春季給自己抄了個菜蹲房間里看春節聯歡晚會,這邊連中國超市都沒有看著朋友圈發的團圓飯,餃子,各式菜肴覺得自己肯定是腦子有問題才來這裡,父母打來電話,掛了電話就嚎啕大哭,哭完就去殺腦細胞寫論文,這就是我在一個閉塞小鎮的第一學期。

————————————————————————————————≡≡≡≡_(┐「ε:)_分割分割

我有點記不清第二學期了因為我實在太忙,由於第一學期不擅長交際第二學期自由分組的時候我都是給教授發郵件希望找小夥伴一起做project,後來和三個英國人一個斯洛伐克小夥子分到一組拍電影,這裡面斯洛伐克小夥子後來不上了走了,當導演的英國人每天穿個睡衣套個外套就來了,每天翹課每天都有借口,什麼被車撞了,什麼膝蓋壞了,什麼在醫院打吊針,最後殺青都沒來。作為攝影師我每天都在網上搜索怎麼找角度怎麼拍,自己畫了一堆分鏡圖,盡量和大家縮短差距跟進距離,即使遇到很多尷尬的場面也是硬著頭皮去說去做。後來雖然我們小組沒拿高分但是也算過了,殺青的時候無比開心。自己聖誕假期的時候一個人去了倫敦,在聖誕集市看著一片繁華和歡樂覺得自己無比孤單,原來很喜歡坐過山車,玩那些刺激的設施,然而一個人根本不敢上去,我只能在地下,看天上。然後星期六星期天會去遠一點的小鎮到處逛逛,還是沒中超沒中國小夥伴,最後在網上買了陶碧華兩個星期就見底了,假期末給自己右臂搞了個大紋身,其實就是想要鼓勵自己堅強點自信點。第二學期projet 和論文異常多,直到交論文前三天幾乎沒怎麼睡覺,最後都不會寫英文句子了,完全是為了湊字數而湊字數,跟tutor因為語法的問題改了十幾次論文,一度覺得自己真的不會英文,還好這裡大一隻要能過就給學分,最後有一門拿了個及格分,教授在後面評語說(因為你上課認真從來不缺勤我覺得應該讓你過...._0(:3 」∠ )_我謝你哦), 夏天第一次去了這裡的海灘,一個人玩了一小時....學期末出去找房子早都被學生搶光了,因為我們學校大二是不給申請安排宿舍的,國際生要提前半年申請我發郵件的時候早就沒名額了,至於我後來如何住到現在這個破敗不堪的房子里,這個學期怎麼度過的,要是有人喜歡我的廢話還有贊我再補上
_(:? 」∠)_ 我就是負能量大使,題主你來咬我啊

––––––分割線––––––
有關於題主的大學

主校區在Penryn,附屬校區Falmouth,可以說是全英國最偏僻的藝術大學了吧,最近的大城市plymouth坐火車也要大約兩小時並不像地圖那樣近(Exeter也很遠!!)Land『s End 就是英國著名的天涯海角(題主夏天去了,風又大又沒什麼東西,就一個路標,合照還要收錢,話劇沒看到。)所以要申請大學的同學請務必提前去一次探探地點啊!!!St lves海灘是全英排的上名的,然而英國這個狗天氣經常大風大雨陰天去海灘會凍成一條蟲。大二剛開始的時候真的有認真考慮過換學校,因為大學總排名才在50左右,雖然guardian在31然而沒什麼卵用,但是題主的專業在英國名聲一直不錯,也是糾結了蠻長的時間,專業排名這個東西雖然是參考但有時候也讓人挺不爽的,與其呆在一個一般般沒什麼小夥伴閉塞的村不如去一個有名聲沒實力的城市大學,20歲的人生你不談戀愛不享受美食不交些朋友不豐富自己的閱歷是多麼浪費。結果找了幾個英國註冊的中介給的回話都是:反正就一年多了啊,忍忍就過去了,再說你學校也不差啊。是啊,反正你們都是在吃喝玩樂的大城市裡度過了沒見過我們這種連中超都沒有的地方。與其他樓主不同的是,樓主這裡的外國人並沒有那麼熱情友好,好奇中國文化,更多的是冷漠和無所謂。同課程的學生做自我介紹的時候大多來自Oxford,Manchester一類的城市,大一能喝死自己的絕不回宿舍,夏天不回家也要在沙灘上曬破皮,更多人對中國人的存在產生了免疫感,有一次偷聽到外面人對話:喜歡Falmouth的一大原因就是沒有蝗蟲一樣多的中國佬(發音chi na後綴還有諷刺意味的單詞). 事實就是我除了學習或者小組活動和他們接觸平時我也不會和他們說話,一是不知道說什麼,你們不覺得和外國人說什麼都是多餘么,二是不想和他們說那些沒營養的話,每次Seminar在外面等教室女的談話都是誰的緋聞誰有多不講衛生誰有多討厭,男生永遠都是衝浪,某個新車新片某個傻逼教授的傻逼論題,感覺外國人永遠都在抱怨生活,樓主房東每天回來都是在跟我抱怨自己的工作多麼辛苦自己多麼困,然後一屁股坐在沙發上玩電腦玩到半夜一點第二天六點去上班(自己開家咖啡店的單機遊戲類似於早期QQ服裝店。。。)每天都被負能量包裹著或者是違心的假笑,陪笑,誰都不會開心的吧。就這樣過了一年樓主其實已經不知道怎樣才算開心了,或者說不知道怎樣才能讓自己真正的開心。看了很多喜劇電影微博段子都慢慢覺得和自己的生活沒有多大聯繫,甚至覺得還不如低俗的黃段子看著開心,如果說看到一樣東西能哈哈一聲,哪算快樂,就像課堂上教授講一個我聽不懂的段子,即使別人在一旁哈哈哈我也只能哈哈一聲,笑已經不是因為快樂,而是因為習慣發笑。樓主為了擺脫這種狀態看了很多類型的恐怖片,甚至上學期論文都是《異形》三部曲,最後我寫到在看著別人遭受比自己慘很多倍的生活的時候會有一種快感和優越感,或者是感覺到自己並不是最慘的人,或者更希望這個世界不那麼平和。因為過於平靜的世界會讓我們忘記這個社會有多殘酷,人性多險惡,感情多不堪一擊,金錢多一分不值。Elisabeth Kübler-Ross提出的死亡五部曲:denial拒絕 anger憤怒 bargaining妥協
depression失望 acceptance接受,我發現自己已經走到了Bargaining,我一直很想擺脫但是我沒有多的選擇了。

有關於交朋友,並不是不想和別人相處,而是無法和沒有共通點的人交流,我們與英國人並沒有太多通點,就像他們不理解我為什麼願意花兩個小時去做一鍋麻辣香鍋而不是去海灘去夜店去志願,我也沒辦法理解他們可以在周五下午就開始灌自己然後去夜店喝多了找到有眼緣的就可以帶回家fuck而且男方不需要愧疚和負責(補充:這裡指的是不戴套射完就拍屁股走人的一夜情),樓主從前覺得單獨一個人省卻很多麻煩,但是回家路上一個人走過黑漆漆的林道總是感覺有點凄慘,畢竟在中國人多的大學的女生此時可能在和男朋友躲在林道里打啵吧,我更加不想看朋友圈那些瘋狂的秀愛,無時無刻不在告訴你:我找到了長期飯票/我找到了長期充氣娃娃/我找到了比我媽年輕的媽/我找到了不需要刷卡的提款機,最終的結尾都是:你 沒 有。我祝福你們的幸福,但我不接受你們比我優越,我自認為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我除了一個人過的很好就是努力讓自己在其他方面不輸給你們任何人。我可以一個人搬8個30公斤重的箱子從四樓到一樓,我可以一個人發燒到40度撐著疼痛不堪的身體給自己熬粥給學校發曠課郵件,我可以為了省錢吃兩周的西紅柿和水煮蘿蔔堅決不吃泡麵只為了一張聖誕節前回家的機票。我不是心肝情願,我只是不甘心這樣蒼白的生活,不甘心別的女孩在英國都是買買買吃吃吃談著戀愛唱著歌我只是一個人封閉起來,這種不平等的落差其實是好的,它讓我更懂得女孩應該自立自強,這樣遇到各種事情才不會忍不住哭鼻子而是勇敢的給欺負你的生活一腳。我很感謝我的男閨蜜T某某,去年四月我回到英國,那時候我滿心放棄不想回到這個待我冰冷的國家,我不敢告訴父母我想放棄只是因為我沒辦法再堅持這種勞累和孤獨,下了12個小時的飛機發現行李鎖被摔壞,飛機晚點可能會趕不上火車,我拖著兩件快50公斤的行李箱一路狂奔打了輛車就去火車站,司機不知道是繞遠路還是真因為堵車到了火車站花了我近120鎊,等我趕到車站還剩下3分鐘開車可是取票的機器像磕了葯就是打不出我的車票,後面的人悉悉索索的抱怨我的速度,我理所當然的沒有趕上那班車,我看了看帕丁頓的站台表,眼睛突然就濕了一片,我糊著眼睛去問下一班到Truro的車在什麼時候,服務人員告訴我大概在7點,晚上十一點半到,我知道英國晚上有多黑多冷,我只是不想回去,我跟男閨蜜在微信里說我在哭,我不想回來,他只告訴我一句話:那你將來能幹什麼,把眼淚擦乾,別想著回來。然後我買了一盒冷三明治和一瓶水,等待末班車,它晚點了將近半個小時,等我趕到Truro,已經沒有了去Penryn的火車,我打車送我回宿舍,車子穿梭在沒有路燈的山路里,等我拖著疲累的身子到了宿舍,早已經凌晨兩點,有人在朋友圈發著美味的麵包,香芋奶茶,某個大學樓下的雞蛋卷餅,某個朋友寄個某個朋友的一大箱零食,某個人又買了某個牌子的大衣,某人與某人,一起坐在教室里等著老師順便發張相愛的自拍。我把手機關機,洗了個澡,吹乾頭髮,關燈,睡覺。

因為有些人天生就是公主,她們的身份和教育就是等著她們的王子把她們接到新的城堡錦衣玉食,她們帶著公主的冠冕是高人一等的象徵和窮人的艷羨。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公主,但我現在只想做一名佩戴著寶劍的騎士,我披荊斬棘策馬前行,我並不喜歡喝什麼心靈雞湯,我更喜歡給他們潑盆兒冷水,雞湯暖心,冷水清醒。

--------------------深夜更新分割線-----------------(:3?[▓▓]

很感謝評論里對我鼓勵的小夥伴們,其實我只是想說出自己留學中真實地感受,恩,在這樣一個11.11的日子更是感覺到滿滿的惡意呢 (?Д?) ,這次要說整個學校就你一個中國人時你有多麼孤立無援。

樓主上星期在搬家,看了無數的房子和廣告,發了很多石沉大海的郵件最終學校終於給了回復,有宿舍空餘,收到郵件的時候整個人都開心的飛起來了,終於可以搬走那個髒的要命早上7.00洗衣機就開始工作房東和女兒嘰嘰喳喳不停的小破平房了??·??·??*?? ??,要知道不僅僅是樓主在找房子,很多看好的房間最後都落入他人之手,我自己在10.22號看了一間極其喜歡的房間後在手機備忘錄寫下這段話:

我不想再過多的在乎別人怎樣了,我只想自己住的舒服一點,自在一點,不會那麼壓抑難堪,我希望我想要的我能得到,我已經如此難受不安了我不想再忍耐下去了,請讓我,請讓我,請讓我,哪怕有一天安寧,我只是希望累的時候有一個能回得去的安靜明亮溫暖的房子,誰能給我溫柔鄉,我的溫暖,只能自己找。

當然,那間房間房東租給別人了。收到訊息的第二天我去看別的房子一直看到天黑,母親給我發語音問我找到房間了么,我狠狠的抹眼淚說:快了。然後就意外地收到學校郵件,然而這只是開始。

↑我原來的房東和影片里的長得一模一樣只不過是女的,怎麼形容:很臟,很摳,很愛佔便宜,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慘的人所有人都要因為她可憐而可憐她。我每天都能看見亂甩的臟襪子,從來不吸塵,廁所到我離開之前還有兩面牆沒貼瓷磚因為她說她沒錢,每晚從ASDA工作回來卻去Sainsbury套便宜貨,然後就是無窮無盡的電話粥和洗衣機的聲音(你到底在洗什麼??我也沒見你換過衣服啊!!)英國已經進入冬天,北方的姑娘還是凍成了狗,不給開暖氣因為她不冷!所以不會給我開的!有人問你當初怎麼選的房子,當時家裡有點事急著回去剛好房子都被大二大三的搶光光了我看這老太太和善又離學校近,環境還行就租了,誰知道一回來廁所給她挖掉了一面牆害我只能泡一個月澡。

好了扯到這裡,我說我有事要提前搬走,麻煩把押金還給我,這老太太跟被雷劈了一樣說啥不給錢還讓我多賠她一個月的房租錢,我說我是讀過半年法律的(真預科學過,最後不及格就是了但是條款背的賊清楚),實在不行我們就上法庭,大吵一架,她說她認識法律上的朋友要把我轟出去,我說你轟我出去我現在就報警,真當我們中國人好欺負啊。當時搬進來的時候我留了個心眼要合同,這老太太說她不會擬合同,就留了個押金條子,其實沒有合同是好的這樣只是相當於建立了一個Agreement,我不會受到英國租房法的約束,我知道房東肯定自己把押金吞了沒送到 Deposit Protection Service,所以她是得一定要退款給我的否則就是違法,但是也正因為沒有合同這種老太太才如此囂張,因此我提醒大家還是要合同並且看清條款的好。我看這老太婆嘴硬就去找學校幫忙,跑了三個辦公室才找到Private Accomodation Officer, 並且答應我跟這老太婆協商爭取退全款。

你們問結果,咱和房東理論了足足三天,學校也只是跟她解釋了一下她在Agreement中違權了沒說別的讓她自己衡量(我想畢竟英國人還是想幫著英國人的吧。。。)樓主我是挺想上法庭的,其實心裡滿滿打著贏了官司能拿到三倍的押金,最後想起來自己是不可能找到律師的。。。而且法院指派律師我還得掏錢萬一變相的輸了我豈不是虧了?最終拿回了三分之二的押金,其實這老太太的媽媽肺癌快死了我想就算髮善心做個好事讓她一步吧,誰知道我前腳走後腳就租給一個被舍友吵得精神崩潰的女娃娃了,這姑娘甚至沒來看過房子!(姑娘你保重吧),老太太前天哭的稀里花啦說自己好慘(呸)第二天開心的煲電話粥和朋友說我又有錢啦~好日子又來啦~樓主當時真心討厭起英國人了,其實大多數中國小夥伴租房都是抱團的,哪怕有認識的一兩個人住一棟里也好,可惜樓主是沒這種條件了,像樓主這種,說好聽是體驗英國家庭生活,難聽就是寄人籬下身不由己,而且沒有人會幫你的,你自己不強硬起來別人反而會欺負你,就因為你是外來人,他們會有諸多借口傷害你欺詐你,學校沒和那麼多中國學生打過交道遇到這種事不會把你當特例對待,對他們而言我只是一個和房東有口角的普通學生罷了。我當初和房東吵了三天真是把能用的硬詞髒話都脫口而出了,摔門回到房間後心撲通撲通跳的厲害耳朵豎著聽老太婆在和誰說這件事她的目的和角度是什麼,第二次吵把她說的啞口無言,因為她只是想訛錢罷了,所有的借口和理由都是蒼白無力的狡辯。在這場鬥爭中我也查了關於英國租房的不少資料,我想以後租房子不會再如此被動了(=?ω?=)?

至於學習方面,今年在電影實踐方面稍微輕鬆了一點點,但是由於今年選了Sound,更多的是自己上手錄音混音配樂,對於萬惡的Pro Tool我已經沒什麼好說的了,我抱著youtube看了一整天也沒怎麼搞懂這個東西,上課的時候講的真是賊快啊,一會兒一個按鈕我腦子還沒翻譯過來這導師都開始玩音軌了,所以基本上我每節課都是慢半拍的,每次導師問誰沒有到某個步驟我都得舉起爪子つ′Д`)つ?很丟人沒錯但是就算聽不懂跟上腳步了解一下也好啊,當然在一個專業有很多中國小夥伴的就不一樣了: 哎,昨天布置的作業你寫沒/Reading你讀了沒,講一下? 這個軟體咋用的,講一下? 這教授剛說啥,我剛沒聽懂? 還有啥作業要交? 這玩意兒佔多少分?

專業就你一個母語是中文的,你要麼舉手去問,要麼悄悄縮著,要麼做真大神脫口成章,第三個我是怎麼都做不到了我就在一二里徘徊吧。我一直逼著自己天天背背單詞看看書無奈還是達不到導師的基本要求。光Sound專業就要求一周最少兩本書或者5,6章journal,這是除了必讀之外的閱讀量,我能說自己能讀2章就不錯了么。十幾年的義務教育,不就是變了味道的閱讀理解么,然而我整個人看著幾十頁的journal一片茫然,開始三頁仔仔細細看,恩,無外乎幾段廢話,一些論點,幾個論據,恩,然後...就沒有然後了,越到最後越瞎,各種複雜句雜糅在一起你根本搞不懂它在說什麼,好吧,雅思閱讀不是交給我們先看句首然後句末差不多就懂了么 TOO YOUNG TOO SIMPLE,舉個栗子

以上是我從要求的必讀Reading截出來的,一個電影專業的閱讀材料必會涉及某個影評人,某部電影,某個專業術語,以上這三點有兩點不懂你就瞎了一半,最後我把每個不懂的單詞都標上意思,Dystopia糟透的社會,地獄般的處境,我大概明白它講什麼了,我知道銀翼殺手什麼樣的,結合百度查查什麼是Gunhed,出來一堆機甲,好吧那我們就google,英英解釋搞懂了,然後第二天上課了,教授問題:How does the contemporary directors exhibit the idea of dystopia in their films, give me an example and explain it,except the Bladerunner.意思就是說當代導演如何在自己作品裡展示Dystopia的,舉栗子並且解釋還不能說閱讀里提到過的電影。雅思閱讀永遠不會問你文章里沒有的東西,大學閱讀永遠要你有做不完的研究和拓展,這時候只能一邊保佑不會點到我回答一邊大腦飛速運轉想想黑暗的不能再黑暗的片子想想萬一中獎了怎麼扯。然而你前後左右的英國人正在自信滿滿的扯出來一堆你不知道名字的導演和電影侃侃而談呢,他們的滔滔不絕正在扇你巴掌呢。我想大多數讀商科的小夥伴應該沒有遇到過被問懵的瞬間吧,旁邊一堆同胞會偷偷給你解釋的哦,而且你很有可能不會被注意到,但是在這種萬花叢中一點綠的環境,動不動就點我:那誰,你隨便說說吧~真的是治好了我多年的心梗,媽媽再也不擔心我被叫起來回答問題面紅耳赤了,後來就總結到了會說的就憋幾句出來,不會的要麼說不知道要麼提個問題給教授把問題扔回去。這些教授,大概就是想把你變成話嘮,但是他們能在你說完以後給你一點新穎的你沒有想到過的點,這點真的能拓展到我的思維。有時候組織小組討論,尷尬啊,他們在說什麼英式笑話,完全get不到笑點啊,總之這時候微笑就好了:-),除了微笑你還能怎麼辦呢...但是這時候會有頭腦風暴,相信我真的比一堆中國人一起侃大山強,聽起來是很可怕沒錯,周圍都是鳥語,但是這時候你才能真正體會英國人自己的思維方式和看問題的角度,在專業知識上的缺乏可以得到很大的彌補,但是我在下課後是絕對不會和他們聊天的,因為我一是聽不懂(太他媽快)二是我沒法插進去說,頭腦還沒分析過來他們已經在說別的了。這時候我一般是帶上耳機,兩手插兜,瀟洒地揚長而去回家了。

我有一個拿了2個Phd的英國教授朋友,他時常跟我說我太不喜歡社交這樣不好,不然我會不知道在哪裡有機遇,那裡有好的餐廳美食那裡有好風景,哪裡可以淘貨購物,但是我大抵本性就是這樣的,因為我只想在聽了一天鳥語後,回家打開電腦,看一部有字幕但還是鳥語的電影,倒一杯茶吃點點心,等電影結束,開始要死不活的啃書。大概是有社交恐懼吧,我不覺得自己有損失,對我而言回到房間捲成一團才能感到安心和溫暖_:(′°ω°`」 ∠):_,比站在冷風中陪笑要來的更開心吧。

(如果有機會會給大家分享我搬家的經歷,校內實習,一對一Tutorial,看到中國小夥伴卻被同胞當空氣忽視的故事(*/(ェ)\*),如果還有人願意聽我說)


隨手一答
倒也沒有整個學校只有我一個中國人,只是今年整個學院只有我一個中國來的新生。
剛開始的時候,因為大家名字都比較難記,居然會被人叫 Miss China, 嚇得我不敢回應。


對了,還有兩個台灣女生,一個從來不肯跟說國語,要麼英語要麼日語,即使只有我們兩個人的對話。
還有一個,一心只想嫁給日本人。有一次,記她電話號碼時看我用簡體中文打她名字會嗷嗷拒絕,堅決要用英文,說用簡體打的就不是她名字了。我呵呵一聲,轉頭就把她電話刪了。


所以,我也樂得接受只有我一個中國新生的身份,趕緊跟台灣人劃清界限。


只是今天上國際政經的時候,有個同學做presentation時,說香港和台灣是國家,實在沒忍住,直接糾正他:香港以前不是,現在不是,將來也永遠不會是一個國家。
教授後面說到一個關於港台的問題時,還看著我開玩笑說,這樣北京會不高興的。

當時只想吐槽,嗯,北京是會不高興,但是,我來自湖南好么!

最大的感受就是,因為只有一個中國人,談起任何中國的問題的時候,都感覺自己「被」代表中國了。
有時候壓力山大,表現不好,就變成中國人不好了。


本來在找第二年轉學的學校,看到這個問題不得不進來回答。
作為一個在國內滿打跑的少年,來到美帝農村真的很不適應,平時半夜餓了出門肯德基麥當勞大娘水餃都有,要啥吃啥的日子。到現在晚上餓了只能吃pizza,超過12點還不送,pizza吃到要吐,肉沒漲多少,體脂應該是上去了,整個學校就我一個亞洲人,亞洲人,亞洲人。
真的特別不適應,說白了真的交不到一起玩的朋友,在小村裡還是種族分類,白人和白人玩,黑人和黑人玩,我覺得其實在哪真的都一樣,哪怕和韓國人日本人交朋友還是不如和本國人交朋友那般自在。
日子其實挺枯燥的,但是我想既然上天把我安排在了這裡就是要試煉我,就像綠箭俠的男主在煉獄島上一樣,完全一個人的時候正是變強的最好時機。在外面找課,學網球學跆拳道學吉他,努力讓自己每天過的有收穫。渾渾噩噩過是一天,好好過也是一天,至少每天要過的有收穫。
男人不應該太矯情,之前剛來天天不開心,其實習慣都一樣,讓自己變強。
每個人都愛喝雞湯,殊不知雞湯喝完第二天還是會一樣冷。
加油吧樓主

----------------------------------------------------------------------

今天我的室友剛剛因為強姦未遂被警察抓走了,一直覺得他是一個good nigga,他對我還不錯,我天天罵他bitch,他也就傻呵呵的笑,結果今天才知道他是bisexual,但是還是覺得他人很好,其實國外人情真的很冷淡,他一出事,他的朋友全部黑他,不管他,來順走他的東西,他身邊玩的好的就這麼對他,這讓我不禁思考,其實有的時候一個人真的能看清很多,雖然我現在知道他吸毒,大媽,海洛因,冰都碰,男女通吃,天天不幹正事,但是我還是覺得如果他回來我還是不會用偏見的心裡對他,儘管他不太可能回來了。。。。。。。。。

很多時候其實哪怕你和你的外國朋友很熟,很熟,感覺就像好朋友 其實不然,外國人對他們自己國家的人都如此,更何況對你一個亞洲人呢。我對那些中國人來到美國天天和白人或者黑人在一起玩的人並不抱有什麼好感,但是我也不會黑他們,之前在美國哪有個大學的研究生,就因為得罪了他們的校長助理,被污衊進了監獄,他在校認識多年的學校的officer並沒有幫他,這個事情搜搜就能看到。種族問題,我覺得生物老師教會了我們達爾文進化論,但是並沒有教會我們達爾文社會主義,只有打贏戰爭的物種才能當人,輸的只配當猴子。 我覺得其實中國人有一點毛病不好,就是不團結,如果中國人團結起來,我相信能稍稍改變中國在當今西方社會的地位,美國的黑豹黨就是最好的例子。


哪來那麼多說在日本不可能的,你們想過藝術院校的感受嗎??

答主在一個綜合藝術大學,一個年級將近三千人中,留學生就50個左右,中國人最多10個,還全是動漫美術相關的??
答主在自己專業里更是建校以來第一個中國留學生……
感受就是,太苦逼了。答主沒別的本事就是口語發音比較地道,再加上學校的客觀原因,沒有人想起我是留學生,基本上都以為我是在日二代三代什麼的……所以得不到任何留學生的待遇,比如遇到一個一般來說會覺得「留學生不懂這個很正常」的常識時,周圍的視線會是「你怎麼連這個也不懂」的冷漠,還是很寒心的。
特別是看到樓上那位學電影的朋友真是感同身受,生活上就算外語學得再溜再順暢,聽見同學們高談闊論專業內的作品時真是焦慮得千萬草泥馬奔騰,怎麼突然好像一個字也聽不懂了?
尤其是在這種封閉的國家的只有本國人才上的專業,老師說很多東西都是默認你應該一聽就懂而跳過了講解,全班都有一種默認的共識時只有自己一個人是雲里霧裡,而且因為沒有提示,根本不知道應當從何補習起。這種巨大的不合群感,真的不好受。
舉個例子,就像對民歌毫無興趣的中國人大概也知道一句「呀拉嗦~那就是青藏高~原~」,可對於外國人來說,就算再喜歡中國文化也很難一聽到「呀拉嗦~」就知道是青藏高原一樣。
這種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常識,只有在外生活的時間足夠漫長才能夠學會,融不進談話圈子事小,聽不懂課事大,相信這是每個外語學得好的留學生最終都會遇上的無法逾越的鴻溝,也是孤獨感的來源之一。
其他辛酸的事情就不說了,題主說要正能量,一定要說的話就是在生活圈內沒有中國人還是挺舒心的。


由於學校在國內知名度低,交流項目少,而且對於已經在法國的同學來說不是特別好進,去年的時候我們三年每年都只有一個中國學生。然後今年,去年三年級的畢業了,去年二年級的交流去了英國,一年級又沒來新人,於是我光榮地成為了全校三年七百餘人里唯一的中國人。

感受就是由於這個身份,大家都認識我……會被稱為 le chinois……
然後由於名字不好念,大家都會努力念正確我的名字,這實際上也有點困擾……

由於學校不少人第二或第三外語選修中文,經常會有人來問我怎麼輸入漢字,然後見面就試圖用剛學的中文對話跟我說話……這也有點讓人困擾……

老師上課一提到中國就會找我確認自己說的對不對,然後老師們好多都以為中國學生比較刻苦於是上課沒人會答的問題會叫本學渣答……讓人極為困擾……

有人會拉我玩Dota然後我不會玩他們就很詫異說中國Dota可厲害了,所有人都會玩!你怎麼不會!

有幾個法國同學也在追海賊王,但由於國內漢化組極為給力,比法語版和英語版能提前幾天出翻譯,於是常常很愉悅地給大家劇透下一話。

網路課老師很粉中國,講世界信息時代大企業發展時放出了這麼個圖:

然後我默默地拍照了……同學看我拍照一直在起鬨……

關於中餐,小組作業時,我偶爾會帶同組的同學來家裡一起做飯吃飯並一起工作,然後現在做小組作業大家爭著搶著跟我一組……

另外可能是個人的原因,覺得他們開Party都喝酒跳舞聊天好無聊。因此基本上從來不參加Soirée。因此這一點上可能還是跟其他人有很大不同的。

其實總體上來說和大家也感覺不到太大的區別,個體上的不同比國籍上的不同帶來的差異更大。可能也是因為我在法國呆久了的緣故。

最後推廣一下我們學校:Ensimag,格勒諾布爾國立高等信息學和應用數學學院。
在法國應該也算是同領域中最好的學校之一了,跟英美瑞加等國的交流項目都各種高大上,不知道為啥一直沒有多少中國人來。工程師項目純法語授課,也有英語授課的碩士項目。學費低廉,歡迎大家踴躍申請~


沒有經歷過整個學校就我一個中國人的體驗,但是有過整個公司就我一個中國人的體驗,兩者也算相似,勉強來答一答。

我是以留學生身份進到一家日本公司做兼職翻譯,除了翻譯之外還會做一些類似網站運營和推廣的工作。寒假期間周一到周五全職打工,開學後一周上三天班,前前後後做了半年,雖然不算太久,但也有一些心得體會。


1.相對於其他地方,日本社會對中國人更加寬容。


我是進這家日本公司工作的第一個中國人,也是全公司年齡最小的,當時才19歲。所以遇見公司里的每一個人我都要主動點頭問好,注意使用敬語。入職的第一天會長早上把大家都召集起來,給了我十分鐘的準備時間要我跟大家問好,當時看著一個個望向我的陌生好奇的視線,真的緊張到說話都在顫抖。後來給公司里的人發了一封入職問好的郵件,很意外地收到了近20多封的回信。內容大多是祝賀與鼓勵,有的還很認真的做了自我介紹,其中有封印象比較深刻的回信,是給我發了公司全員的座位表,幫助我更快認識公司里的人。我作為一個新來的外國人,真的被他們的善意與熱情深深感動。隨著與公司的人漸漸熟悉,從一開始的害怕、不適應、每天工作神經緊繃到後來能和同事們聊天開玩笑,都要感謝他們對我的包容與關照。


我並不覺得自己作為中國人會在日本公司受到歧視,即使有些話無意中可能會刺傷我,比如有女同事曾經問過我中國的食品是不是很不安全?上中國的網站是不是很容易中病毒?但這也是由於他們對中國的不了解,我也無言以對。相反地,公司會站在我的角度為我考慮,為了能讓我上班方便,給我買定期乘車劵的時候,還特意推薦了需要轉車會多花錢但比較省時間的交通路線。


2.經常會被各種誇獎


「你這麼年輕日語就說得這麼好,真厲害呢。」

我想這也是每個留學生都經常會聽到的誇獎,但是認真你就輸了。我基本上和每個初次見面的日本人寒暄都會聽到這樣的話,一開始飄飄然信以為真,故作謙虛,到後來實際工作中發現自己的日語也有捉急的時候,才慢慢轉變態度,去傾聽去學習。


可能日本人特別重視人與人之間的友好關係,會刻意地會避開衝突。不管是學校還是公司,獎賞都遠遠大於懲罰。即使我在工作中犯錯,思路走偏,部長也都從來沒有說重話罵過我,而是一步一步慢慢引導。只要我有一點點進步,他都會特別誇張的誇獎我,弄得我都有點不好意思。現在回頭看我當初上交的報告,簡直慘不忍睹,真是不知道部長當時是以怎樣一種心情忍著看完並幫我逐字逐句修改錯誤的。Orz。。。


3.走到哪裡都很尷尬


老實說不管公司的人再怎麼對我好,我還是會感到身為外國人的孤獨與尷尬。我並不是個那種很合群很會找話題聊天的人,甚至有點社交恐懼症。所以每次午休和上廁所的時間都會感到害怕,害怕那種相顧無言,眼神交匯卻無處閃躲的尷尬。我沒有能一起吃飯的人,但公司里又偏偏沒有能一個人安安靜靜吃飯的獨立空間。


也嘗試過加入前輩們的聊天中,但由於語言障礙聽得半懂不懂,不知該如何插入。而且年齡層不同,我對媽媽們曬寶寶之類的育兒經並不感興趣,無法做出更多符合對方期待的回應。

在公司的年會上要求新人表演節目,我被拉著和同期入職的員工們一起跳舞,學會了妖怪體操。身處那樣的社交場合,我不得不鼓起勇氣學著去給每個人敬酒寒暄,談天說笑,用盡了全身所有的力氣。在回家的巴士上整個人像是被抽空了一樣擠不出一絲表情。


我習慣了一個人獨來獨往,而日本卻是一個集體主義社會。我知道這是我自己的問題,換做國內我一樣會不合群。

就暫時寫到這裡吧,以後想到再來更新。


占坑。。。〖好久不答題了,我今晚就寫!〗
---------------------------------我是分割線------------------------------------------
蹲了10天的坑,我終於決定寫【la】了【shi】了。評論區的朋友真是對不住啊。
現在坐標費城,之前是傳說中的RED NECK,北卡暫住居民一枚。
我的高中是一所公立高中。中文翻譯,野鴨溪高中。(發現這個翻譯是因為有一天我爹收到了學校的郵件,看不懂就有道了一下。。。然後就野鴨溪了。)我們學校只有德國來的交換生,沒有國際生,也沒有其他國家的交換生。北卡那個地方吧,中國人少。ABC都少。而且沒有中文課。就算是頂頂大名的公立大學北卡教堂山中國人也是少得可憐。Duke和維克就不用解釋了。(果然是一個適合我生存的地方,所以我為什麼要來費城念書!)因此,我基本上可以被算作是全校唯一會說中文的學生。(自豪臉)
你們問的體驗,我分三點來說。
你們說的我聽不懂,我說的你們也聽不懂
高中後兩年我是一個人住的,啥都靠自己。練就了女漢子屬性。剛到學校光選課就花了我1天,counselor連指帶比劃終於把我要上的課解釋清楚。(對,那個時候我傻,沒手機沒電子詞典)
然後我就屁顛屁顛的去上課了。我們校區的地理位置挺好的,黑孩子不多,進班第一天,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熱情。我在國內高中開學的時候都沒有這樣啊。(可能因為我是個中國人,他們覺得我稀奇。額。。。。哪裡稀奇了)老師花了一節課,讓我和大家social,上課到一半,差點有一個越南朋友(她最後變成我最喜歡一個CLUB的主席)開車去買pizza,美其名曰是為了歡慶我到了一個新的國家學習。
至於我剛開始是如何和他們溝通的,你們絕對不想知道。但是我還是想告訴你們。
一個到處窮游的朋友說他已經非常習慣周圍的人講話他完全聽不懂的環境了,全世界最好用的語言是肢體語言。此處給他32個贊。@劉駱駝先生 舉雙手雙腳贊同。當時年少,沒念英語就跑出去了。爹媽這送我出國送的真是省心。
學校食堂沒有菜單,初期點菜只能靠指。指錯了就等死,因為一般雞塊旁邊放的是blue cheese什麼鬼的。
同學之間的交流主要靠微笑。假裝聽懂了。碰到幾個比較熟悉的同學就會一直問這個(指)怎麼說,那個(指)怎麼說。
舉個栗子,我曾經在食堂掏出本子,畫了一坨maccheese,然後問坐在我旁邊的妹子,這是啥。妹子以為我畫的是水管。。。。(畫功捉急,怪我咯~)
上課問題比較大,因為全學校都是老美,好多美式笑話我都聽不懂,聽不懂,聽不懂。
【我先去上課,下午繼續更】


等更的旁友們辛苦了。然而,我家昨天停電前天停網,而我本人正在無數的paper和編輯工作中徜徉,更新將推遲幾天。周末要出門玩耍。爆照以示對你們的補償。

圖為我大學室友。高中的圖等我回去找找。
ps 點贊是一種美德。

---------------------------------------------我是終於出現的更新分割線-------------------------------------------------
各位等更的小夥伴真是抱歉,最近學業工作太忙,大家可以考慮幫轉告老闆不要再給我施加壓力了。【誰知道,老闆也關注了我的知乎,嚶嚶嚶嚶】

話說上一回說到,吃飯和食堂問題。那來說一下一個聽不懂英文的小白是如何在美國歷史課上拿到了98的期末成績。首先,對於一個受社會主義大法好的歷史教育的人來說,美國歷史懂得比西方歷史少百分之99.基本不懂。。。剛到美國的時候覺得全世界的人名都很難記,不過我到現在也只能記全我舍友的名字。拿到歷史課本的那一瞬間我特么簡直嚇尿了啊,單手都舉不起來,500多頁銅版紙還沒算上前後的索引目錄。你這是要瘋啊。環顧四周,都是能背清楚美國總統全名順序的同學,還有各種。。。。奇怪地名的重要戰役和非英文命名的法案等【歷史重大事件】。整個人都不好了。

老師上課還講的飛快,因為同學們似乎啥都明白,啥都知道,根本不需要dig detail。然後我就慘淡了,你們跑的飛快我這腿還瘸著呢。

於是一勺同學只能苦悶的天天呆在圖書館啃歷史字典,使然,並沒有什麼卵用。考試永遠都是考你沒讀的東西,而且經常是一片細到日期的細節還有一大段關於影響的essay.這不是開玩笑么。
此處省略一百個心塞。

周圍沒有會中文的朋友啊,學習只能靠自己和老師,但是老師講的我又不能全聽懂。於是就有了我歷史課本上摞起來比筆記本還厚的stick note,還有因為貼了太多stick note變形了得課本。(課程結束的時候老師沒有怪罪我弄壞課本真是萬幸)然後我就天天和維基百科一起睡,那段時間和維基百科呆在一起的時間最長,簡直如膠似漆。【註:寫論文一定不要引用維基百科,因為詞條所有人都可以編輯,你會被教授殺了的】具體stick note上寫的什麼,除了名詞解釋就是各種評論。。。四處看來的評論,不管是不是上課講的,覺得好玩的就寫下來。雖然有點像吐槽,但是對於記這些七七八八奇奇怪怪的事件還是有作用的,因為一直在重複。

你要是問這個和整個學校只有你一個中國人有什麼關係。。。關係就是一沒有人會給你學習提綱,歷史老師覺得給你們提綱就等於是幫你作弊【到底是誰這麼告訴你的】二來,只能自己強迫自己跟上老師的步伐,課下好好用功。反正沒人幫的了你。

那段時間覺得自己閱讀能力好到爆炸啊,但是等到考SAT的時候才發現也就那樣,沒有驚艷。到了大學就更可怕了,為了拒絕再考5個小時的SAT,我基本已經放棄了轉學的年頭。還是慫。

我覺得我沒有筆記的圖給你們看。。。
所以今天沒有圖了。。。
哼唧,你們都看到我長啥樣了。。。


一千人左右的學校,答主,作為senior,不僅是全校唯一的中國人,還是全校唯一的亞洲人。
有木有很diao?答主作為初出茅廬的留學小弱雞覺得自己很diao =w=。
在美高快待滿兩個月了。
開始的第一感觸是:媽蛋自己一定是全校眼睛最小的人;媽蛋自己一定是全校顏值最低的人。擔心了很多東西:被school bully啊,上課聽不懂啊,被同學議論啊,無法交流啊,以及最主要的:沒有朋友。
然而兩個月下來,發現像school bully以及上課聽不懂的問題完全沒有發生。對於一眼就看出是外國人的人,同學老師都很照顧,以及答主在國內的高中也挺好,選的幾門科目也是自己擅長的,所以完全過了一把學霸的癮。以及老師給予了一些特殊照顧:像第一次歷史考試印了一份中文版卷子給答主(雖然沒有用但答主感動的一把老淚)以及上課看視頻時會把字幕給答主調出來,答主感到很幸福。

被同學議論是難免的。首先,這裡的同學們大多數都只在電視上見過亞洲人,所以作為唯一的亞洲人,難免被轟炸了一群像吃不吃狗肉貓肉蛇肉等奇怪問題。歷史課講到某些中美問題時也有同學喜歡看看答主笑笑。然而作為發達國家的同學們,大多數都挺有教養的,不會當面對著答主評頭論足,至於他們背後怎麼說,隨他們去了。其實被吐槽最多的,還是答主稚嫩的臉龐,一臉新人的模樣竟然是senior。眾多同學都把答主當成freshman對待……
無法交流以及朋友的問題,答主是這樣想的:既然沒法融入,那幹嘛要融入呢?
然而答主在學校里並不是那種帶著亞洲人神秘微笑的獨行俠,校車上午飯以及換教室也有搭夥的小姑娘,上課也有隨便聊聊的同學,當然他們都是把答主當成朋友的。
然而答主並不覺得能稱之真正意義上的朋友。很多時候,像普通的聊天,都是以互相詢問的方式進行的。然而對於答主經常站在小姑娘圈子裡總結她們的聊天內容:50%BF,20%化妝,20%Gossip,10%亂七八糟的小事,答主完全沒法參與有木有。沒有BF,不化妝,沒有八卦,學習和她們也不是一個level的,所以,答主come out了萬能的策略:

至此,答主覺得自己還是過得挺好的。
答主相信總有一天能和金髮妹子們流暢地聊起來的。
孤獨也是有時候的,當做修行罷了。
答主日常生活就靠著畫畫,刷日漫電影美劇,以及學習打發過了。最嚴重的問題是太久沒說中文,答主本來就有些口齒不清的中文越來越口齒不清了。


全校就只有我一個中國人,於日本一間私立的野雞大學。但我不是留學生,我是職員。
所以對於那些說日本不太可能會有隻有一個中國人的答案表示,還是有的,具體哪些學校不確定,但是真的有的。
全校所有師生總共兩千來人,我是唯一一個中國人。

先介紹下我的經歷『
兩年半以前在公司的企劃廣報部工作了倆個月之後,我被分配到了公司下屬的這間大學。一開始大家會覺得有點新鮮,畢竟我是這間學校出現的第一個外國人,雖然一般的大學都會有很多的外國留學生,但這是一間開辦了只有六七年的大學,還沒有留學生,由於主要是心理學教育學的專業,也還沒有請專職的外籍教師,再加上一開始我處於完全不懂日語的狀態,所以在工作生活等等各方面都還是收到了同事們的特別照顧的。
由於自己沒有在日本留學的經驗又不懂日語,而這又是個純粹靠語言能力溝通能力工作的環境,純日式的很多處事方法,工作方法都是我所沒有接觸過的,剛開始的時候真的覺得自己格格不入。
另外這邊工作的同事無論是教員還是職員,都屬於語言能力蠻強的,就是日本人很看重的語言表達能力,人際關係能力,交流溝通能力等等類似的社交類的能力。這些在中國的時候感覺自己很擅長的東西到了這種只有自己一個中國人(外國人)的環境中卻變成了最弱的東西。沒辦法跟人溝通,有想法說不出,有委屈說不出,被教育聽不懂,被誤解不會辯解,開會就只會坐在那不知道他們在討論什麼,也沒辦法發言。。。。
不過這些都會在經過一段時間後,觀察他們的做事風格,盡量讓自己不是最另類的那一個,當自己逐漸地能聽懂別人說的話自己也慢慢的可以表達之後會好一點。我現在在和同事跟學生的相處中就會好很多了,不會太被特別對待,但也還是因為語言跟文化沒辦法那麼完美的跟大家保持同一水平而讓自己在工作中表現平平。總感覺如果是在中國可能自己的發展會更快更好。。。。
就像如果是留學的學生很有可能會覺得如果是在中國自己會學習更好的感覺。當然這是限於人文學科,如果是理工科有可能反而會更有優越感。

下面是經驗之談『
日本人最不喜歡獨樹一幟,最好就是大家都一樣,不要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尤其是在一個只有自己是與眾不同的環境中,一開始大家都會忍耐你照顧你,但時間長了沒有人會一直那麼耐心,所以要靠自己去改變,無論是外在還是內在都要盡量去和他們保持一直,這是在日本這種環境中我所感覺的最好的生存方式。
以上只是在說日本,並且是周圍全是日本人完全沒有其他外國人的前提。
其他國家不清楚,如果是在美國說不定越另類越受歡迎也不一定呢!


怒答
現在大學在洛杉磯真是懷念過去新墨西哥的小鎮只有 我一個中國人的小學校 年級裡面只有20個senior 所以大家不得不聚在一起
先說host fam
因為學校只有我一個中國人所以和host fam發生的事情很多都要自己digest 但幸運的是 我遇到了一個很棒的寄宿家庭 春假的時候帶我去厄瓜多浪了一把 一般見人就說我是他們的daughter 所以英語當然進步很快 每天飯後兩小時聊人生聊理想聊政治 那段時間估計是我人生觀最完整的日子了
學校
學校裡面大多是白人 新墨西哥小地方大家都很nice 但因為地方太小所以大家都是從小還沒穿褲子就玩在一起 要打入內部很困難。 所以, 首先, 我和一個女生因為家住得近她經常給我rides 我們因此成為好朋友 然後她又和學校裡面人很熟 這種小地方也會有小團體 白人間小團體也很難進入 我和她關係好就被她邀請到各種house party.
然後我們小學校很有愛 自習課同學會載我去外面草地上談天玩耍

house party大家在復活節hang over....
沒敢告訴我美國host mom.... 只告訴她我們晚上聊天啊可純潔了

好朋友的hang over臉

小地方師生關係會很好 現在還很懷念當時的數學老師

好睏 先睡了 不答了
贊的人多放聖誕節我寄宿家庭媽媽叫了一群喇嘛來念經的照片

超可愛的數學老師被我們玩遊戲 不得不說美國人真玩的開 想想中國老師是絕對不會被我們這樣玩的是不是。。。。

說我是平胸的我也是醉了。。。放的圖哪裡看得出了!!!!!

小鎮天空真的很美 照這張的時候住家爸爸開著車 美媽坐在他旁邊 住家姐姐在我旁邊 放著70年代的爵士樂到鎮中心的電影院看了一部凱拉奈特莉的電影 忘記電影的名字了 大概說的是 凱拉奈特莉演的 不知道生活走向何處的女主愛上了已經有女兒的大律師 女主喜歡追求虛無縹緲的夢想 男主理性 回來的路上遇見過去的老師 覺得生活真好

住家媽媽在拍火燒雲 我在拍美美的她

從我房間窗外看出去 下雪的小鎮 很安靜 安靜到聽得到雪花落下的聲音(其實並聽不到
很漂亮 在洛杉磯很想念 聖菲下雪的4月 吃著美爸做的pancake的早上 看著窗外堆滿雪花的樹枝
而不是到現在都要擦了防晒霜再出去的洛杉磯
啊啊啊我想穿大衣了


之前在看錯題目,在另一個帖子里回答了。
以下是鏈接和回答
不過針對這個問題還是要補充點乾貨的:
稍微有點惡毒了……高能預警!!!!!
1. 老師上課說到比較重要的事情的時候,講完後都會看著我,緩慢的重複一遍……
事實上班上除了幾個美國交換生之外,英語就我最好了。但還是一邊下了課幫小組作業改語句,一邊上課被老師鄙視……
但這還不是最惡毒的……
2. 會有很多認識不認識的人問你iPhone如何越獄,以及在哪裡可以下到不要錢的PDF電子書……


留學所在的整個班全是中國人是一種什麼體驗? - 知乎用戶的回答


本人在英國讀的商科(中國人挺多的),後來學校送我去歐洲大陸某國當交換生(學校里中國人很少,我班裡就我一個中國人,準確說是唯一的非白人)。大概是以下情況:
1.從來不能遲到或者缺課(一旦不在,馬上被發現)
2.老師上課不知道該叫誰就會叫我
3.全班同學都認識我(包括上100多人的大課),時常有人跑來給我打招呼,我內心翻滾著:你是誰
4.學校里,宿舍區時常有人對著我展示他們會說的所有日語或中文,熱情的問我從哪裡來之類的(類似小時候在街上看到外國人吧)
5.美國交換生見到我眼淚都要掉下來了:終於遇到別的老外了


學校雖小, 五臟俱全, 是個人情味兒濃的地兒

大一的時候, 除了三個剛來的新生(包括我), 還有三個學長學姐. 一個小學校, 中國人加起來6個. 到大二的時候, 整個專業就我一個中國人了. 那感覺簡直是酸爽. 學校小班授課, 到了大三大四上專業課的時候, 一個班10個不到. 我不去上課, 教授一眼就知道, 課還沒下, 郵件就過來問怎麼回事了. 而且學校里的老師同學們都知道我們幾個中國人. 雖然說我們幾個之間用中文嘰里呱啦的聊著, 完全不需要顧及非常好, 但是有時候一說中文, 美國同學就會看過來, 又只好閉嘴換成英語.

(我們學校在個山頂上, 平時過著「上山修仙打坐」的日子, 上圖是山下鎮子的景象. 還是挺不錯的.

本科學的是新聞, 學校的好處就在於大三大四有實習, 每天都要進行半個小時的新聞直播. 電視台算是CNN旗下, 所以有時候當地社區新聞不夠, 或者國際上有大事時, 會直接轉用CNN的播報. 有時候在演播廳里, 播到跟中國有關的新聞時, 組裡的美國朋友都會看向我. 有一次還是播一個中國學生在美強姦別人的新聞..美國朋友以為我不在, 正在激烈的聊著...突然間看到我..就是一陣安靜....尷尬啊..

(這個胖子就是我...)

然後就是上課, 不論上什麼課, 只要跟我們有關, 同學教授們必定問"你的想法是什麼"。有些事情我們了解的跟在美國新聞播報的可能有偏差, 我說不出來的時候或者不清楚情況的時候, 一般就是笑一笑或者直接說不太清楚..然後大家就笑一笑...又是蜜汁尷尬...

不過好處就是, 整個環境會改變你. 不斷的讓你去挑戰你自己. 這裡生活學習啥的除了你自己沒人能幫你. 尤其是整個專業就你一個中國人的時候. 自立, 獨立, 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提高了不少, 做飯能力和熱情也格外高漲! 大三大四兩年有國內大學來我專業做交流的學生, 那時候簡直是看到親人了啊!

(這是學校的一景)

還有就是跟美國朋友一起吐槽學校飯堂難吃, 跟同中國學生一起吐槽學校飯堂難吃是完全兩個概念. 他們是覺得漢堡 雞腿啥的難吃...我們是覺得除了水果, 都難吃! 有一次學校食堂還特意給中國學生髮郵件, 希望能改善我們的伙食, 向我們要菜譜...結果...左宗棠雞還是左宗棠雞..白米飯上頭定要放上一些香料...熱炒一定是甜的...

對了, 如果學校就這麼幾個中國人的時候, 在宿舍廚房自己做飯的時候, 美國朋友一聞就知道是誰做的. 火鍋、水煮魚、水煮牛肉、炒菜的油煙 味道可以傳遍整層樓. 有時候煲湯放點藥材(當歸什麼的)..老美們就受不了了..有時候只能捧著完辛拉麵吃完一餐...

(下面是自己做的叉燒, 烤魚, 雞翅)

不過, 其實過的還好啦. 這裡還是對人很友善的. 現在畢業出來大U讀研, 還是很懷念本科的. 小地方, 人情暖. 略孤單, 熬過去就好了. 雖然肚子嚮往著在大城市留學生活, 但是心還是很牽掛小地方的.

多放點學校周圍的照片, 留個紀念

學校在美國東北部的山窪窪里, 冬天下雪的景象就如同上圖一樣. 而且經常暴風雪. 就停課了...


推薦閱讀:

男朋友要黑在美國,申請政治庇護,我還沒畢業,應該怎麼辦?
為什麼要去美國學法律?
如何看待哥倫比亞大學被中國學生「佔領」這一現象?
在哥倫比亞大學巴納德學院就讀是一番怎樣的體驗?
一個數學中下水平的腦袋不太機靈的學生 想讀計算機科學的專業,學不學得下?

TAG:留學 | 留學美國 | 留學英國 | 德國留學 | X是種怎樣的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