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外國人更喜歡寒山的詩 ?


我先用手機碼一段吧,回去再改

寒山在中國也不是沒名氣,我們說他在外國名聲比中國大,其實主要是有了一個比較基點——李杜。
李杜二人在中國的詩界地位是毫無疑問的,寒山與之,可若蚍蜉撼樹。然而到了國外,又倒了過來。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

其一,也是我個人覺得最根本的,寒山寫的是白話詩。白話,在古代並不是正統。我們如今所說的舊體詩,也就是李杜等詩人寫的大量的格律嚴整的七五言絕句或律詩,才是正統。我們值得注意的是,在當時,文化與教育是被上流社會掌握的,市井文化是上不得檯面的。中國文學幾千年的發展,從《詩經》的正變到五四時期的新舊詩體,代表官方的正統文學與代表民間的世俗文學之間的鬥爭從未停止,這實際上就是官方與民間之間的博弈。文學有時候不僅僅是文學,尤其是在以文品論官品的古代。以唐代為例,廣大士子紛紛作詩以致唐代詩歌文化的繁榮,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惟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李白的詩,杜甫的詩,白居易的詩,他們的部分詩歌是為了受到掌權者的注目而作(這裡情況複雜,可以講很多,待到資料完善我在詳述,如今只能一概而論了),也正是他們所作的詩符合正統的審美與要求,才能夠廣而傳之,這裡的正統是延續了幾千年的官方審美,不是唐一代。而寒山呢?唐代科舉取仕,所有人都拼了命往官場里鑽,寒山卻不是。也許因為他是前朝遺子(嚴振飛《寒山子身世考》),他寄理佛法,縱情自然,寫的是通俗易懂的白話,詩中也僅是自然佛法與譏諷。試問,這麼貼地氣的作品,怎麼可能得到官方扶持傳揚呢?那既然他偏向自然世俗,為何沒有得到民間的廣為流傳?因為土壤的不適合。當時民間世俗文學已經在艱難地生存著,講書先生的故事,胡人百戲,傳奇這些淺顯易懂又緊扣人心的才能在民間流傳開。市井文學勝在不用多高的才學,只要你聽得懂看得懂就行,寒山雖然已經在使用白話,但是跟其他比起來彷彿較難流傳。寒山的詩,僅在禪林中流傳。
白話,彷彿就是寒山的局限所在。但是,白話也是寒山詩重現所在。
因為是白話詩,在翻譯上,寒山詩比起李杜的舊體詩更加容易在國外流傳。更要緊的是,寒山詩受到了美國「垮掉的一代」極大的推崇,更有甚者,奉其為鼻祖。
「垮掉的一代」是二戰後風行於美國的一個文學流派,他們追求的是什麼?放縱自我,背離社會。而這一切,寒山做到了。

◎Gary Snyder,「垮掉派」著名詩人,他的作品《砌石與寒山詩》(Riprap and Cold Mountain Poems,1965),向西方推薦了寒山,而他自己的詩作也深受其影響。

◎Burton Watson,美國漢學家,翻譯家,翻譯《詩經》、《寒山詩選》(1962)等作品。


其二,中國和西方的起點不一樣。前面說過,寒山不是在中國不知名,只是不大,為什麼?因為中國的起點高。中文作為我們的母語,我們可以直觀地感受到他的美,更何況,如今大眾所熟知的作品,已經是經過長時間的優選汰劣的精品。我們的詩歌文化繁榮到不可勝數,代表想像浪漫的李白,代表現實疾苦的杜甫,代表邊營軍涯的王翰陳陶,代表山水田園的謝客陶潛,甚至還有僅僅憑一首《春江花月夜》就「孤篇蓋全唐」的張若虛,高手太多,寒山雖特別,然我們大眾起點就已經接受了如此多的名家大作。西方卻不同,他們面對的漢詩是二手的(也包括從日本傳過去的),除非專家,否則普羅大眾到手的漢詩都是經過譯者編選的。不僅接觸詩的起點不同,他們的審美與價值也與我們截然不同,所以,他們讀誰的詩,是會選擇合他們口味的。

以上只是說明寒山為什麼會在西方流行更甚於本國,並沒有任何踩寒山的意思,本人也喜歡寒山詩的。由於是手機倉促打出來的,肯定會存在紕漏,如若發覺,請予以斧正。


推薦閱讀:

你讀過最美的一句詩是什麼?
長空送鳥印,留幻與人靈 是什麼意思?
如何理解海子的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有哪些詩是用來逗女孩的?

TAG:文學 | 詩歌 | 歐美 | 外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