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可不可以用阿拉伯字母或西里爾字母拼寫?
1. 現代漢語可以用拉丁字母組成的漢語拼音作為輔助
2. 維吾爾語是用阿拉伯語拼寫的古突厥回鶻語不斷演變而來
3. 哈薩克語 烏茲別克語 蒙古語都在蘇俄的影響下 進行了西里爾化
4. 漢語普通話 漢語粵語都算
5. 突發奇想
6. 如果可以 請諸位高人拼寫出來
當然可以。用阿拉伯字母寫的叫小兒經,用西里爾字母寫的叫東干文。
阿拉伯字母當然可以,而且是中國最早的漢語拼音方案之一,(謝知友 @赤坂凌太郎 提醒,同時代的還有八思巴文)即小兒經、小兒錦
參見小兒經
字母系統
舉個栗子:
用此種阿拉伯字母也出版過一些書籍。小兒經主要用於伊斯蘭教的教導工作,用小兒經出版的宗教類書籍也必然占多數。小兒經的讀物大多是《小經古蘭》類的三文合一(阿拉伯文,中文,小兒經)《古蘭經》。綜合來說,出版物可分為宗教問答、宗教經文、阿拉伯語語言學習、與工具書四大類。在注音符號與漢語拼音的發創之前,回民的不少字典、詞典都使用小兒經為漢字注音。其中由《中文消經雙解噶兌新字典》和《滿倆字典》最典範、最流行。
質疑 @瑾贄 先生
首先,我很理解回族同胞爭取民族榮譽的心理,但是歷史就是歷史。
小兒經是一種漢語拼音方案沒錯,但這是不是有史以來第一種呢?我看值得懷疑。
據我所知,現存最早用小兒經拼寫漢語的文本是西安大學習巷清真寺一塊立於公元1339—1340年間的碑文,而且拼寫的是一些與工程有關的中國人名而不是一段成文的漢語文本。事實上這很難說是一種拼音方案,否則早期異族文獻里用某種字母(比如粟特字母、回鶻字母等)拼寫出來的漢語人名地名是否也算是一種拼音方案了呢?
但我們知道,大概在這個碑文誕生的半個多世紀之前,元朝推行了一種八思巴字母,且用它來拼寫境內各族的語言,漢語也在其列。
元代八思巴文的漢語拼音--《語文建設》1963年03期
《元代八思巴文的漢語拼音》,楊耐思
元代用八思巴文拼寫漢語的實例,數不甚數,可謂使用廣泛的字母了。小兒經與其比起來,真能算得上最早的漢語拼音方案嗎?
大元通寶錢,銘文為八思巴文拼寫漢語。當然,希望先生能夠提供小兒經在13世紀中期以前就被用來拼寫漢語的實例。
※西里爾字母的部分根據 Palladius system 方案。參考
- Dashui Guohuo (After the Flood): a story in Hanyu Pinyin
- Cyrillization of Chinese (Palladius system)
這個問題沒問清楚
拼,那隻要是個拼音系統,就可以拼
因為,漢語語音簡單,就算什麼泰文字母也可以拼漢語
比如說,東干文,就只能寫寫什麼民歌,或者民間故事了
要拿東干文來寫科技論文、法律文書,我敢肯定幾乎不會有人看得懂
試著用西里爾字母表記(不是轉寫)了一下普通話
Бу4 шы4 бу4 кэ3 и3.
Жы3 шы4 ни3 кань4 дон3 лэ мэй2?
粵語的話不知道該怎麼寫好了
漢字拉丁化時有學者建議用西里爾字母。
當時拼音漢字吵得沸沸揚揚,和世界(主要是西方)接軌的拉丁字母,還是迎合蘇聯的西里爾字母,是一個話題。
當時的西里爾字母轉表對現在的影響只剩下西里爾字母譯我國城市了。。。可以的,不過要加以改良,以適合漢語發音,比方說某些字母發音加以改變,還要再多加幾個字母。
西里爾字母寫漢語:
Гоу ли гуо зя шэн сы йы ,чи инь хуо фу би ч? джы?
最最適合轉寫漢語的還是滿文字母,無縫銜接~
漢語西里爾方案 Cyrillization of Chinese
這裡還有其他語言(韓語、日語 希臘語) Cyrillization
阿西莫夫機器人系列中,用紅色(社會主義亞洲?)畫出的東部世界不再使用漢字,而是使用西里爾字母。
這是我見過的唯一有標準答案的知乎題,答案就是:小兒經和東干文。因為就這是亞洲現存的兩個漢字以外的漢語書寫系統,正好一個是阿拉伯字母,一個是西里爾字母。
其實用任何文字都可以。
西里爾文字,附送聲調。
Ни? ся?н я?у на? чжу?н вэ?нцзы? до?у ко?ъи?.
其實吧,最早的字母化漢語,是藏文拼寫的……不是八思巴文,就是藏文
敦煌出土的藏文漢語佛經《阿彌陀經》,唐朝的產物漢字西里爾化方案,比漢語拼音注音符號都還要早
哈爾濱的中央大街裡面的輔助街道牌子,標註漢語,漢語拼音,西里爾語拼音……
東干文,基里爾化的漢語。
可以,回族的小經用阿拉伯字母拼寫漢語,東幹人用西里爾字母拼寫陝西方言
試想,漢語拼音只需26個英文字母就可以表音,那麼有28個半字母的阿拉伯語完全也可以勝任。所以漢語完全可以用阿拉伯語字母來拼寫,只需一個人來制定一套字母以及音調對應的機制,所有人都按這個規則來拼寫就行了。例如小兒經始於明朝末年的漢字的拼音化小兄弟--《小兒經》
拼音語言就是這麼任性,相互之間只要有一套公認的轉換規則,那麼不管最後轉成了什麼語言應該都可以
當然可以,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1%89%E8%AF%AD%E8%A5%BF%E9%87%8C%E5%B0%94%E5%AD%97%E6%AF%8D%E8%BD%AC%E5%86%99%E7%B3%BB%E7%BB%9F 這個條目手把手地教人怎麼把漢語西里爾化。人名地名專名翻譯的規則就是這個。
至於當年設計漢語拼音方案時為什麼選擇了拉丁字母,參考這段:
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在北京舉行。葉籟士在發言中說:「從1952年到1954年這個期間,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主要進行漢字筆畫式拼音方案的研究工作,經過了三年的摸索,曾經擬定幾種草案,都放在《漢語拼音方案草案初稿》(漢字筆畫式)裡頭」。這次會議上印發給代表們六種拼音方案的草案,有四種是漢字筆畫式的,一種是拉丁字母式的,一種是斯拉夫字母式的。會議之後,當時的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主任吳玉章向毛澤東報告,他說,民族形式方案搞了三年,難以得到大家都滿意的設計,不如採用拉丁字母。毛澤東同意採用拉丁字母,並在中央開會通過。
在中國制定拼音方案的時候,蘇聯已經不再搞拉丁化,改為搞斯拉夫化,把所有的拉丁化民族文字一律改成了斯拉夫字母。蒙古人民共和國也把蒙古字母改成了斯拉夫字母。50年代,中國向蘇聯一邊倒,有人主張採用斯拉夫字母,跟蘇聯在文字上結盟。蘇聯派到中國的語言學家謝爾久琴柯也提出使用斯拉夫字母的建議。據說,蘇聯的一位副總理來中國訪問時,曾經向陳毅副總理說,希望中蘇兩國都採用相同的字母。陳毅副總理回答說,中國文化必須跟東亞和東南亞聯繫,東亞和東南亞都習慣用拉丁字母。這樣,中國才沒有採用斯拉夫字母。如果我國當時採用了斯拉夫字母,我們今天使用計算機將會遇到更多的困難。中國政府當時在字母選擇上的決策,是非常正確的。
其實所用拼音文字之間都能互相轉拼,至少到拉丁字母,西里爾字母都有比較成熟的方案。而且拼音文字嘛,換個拼法不存在丟失信息量的問題。
可以,但實際發音可能就有些差別了,國際音標最好。
列舉幾個已有的:
北京Пекин
中國(契丹)Китай
дан си моу ян лои ( 僅供參考)
推薦閱讀:
※為什麼普通話沒有讀din tin的字?
※漢語中有哪些字、詞可以表示「序列」?
※表「數碼、號碼」的「碼」字語源是什麼,有無本字?
※如何給漢語設計一個優雅的有歐洲語言既視感的拉丁化方案?
※現代漢語中與抽象的「空間」一詞相對的「時間」這個詞是本土詞還是和制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