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在幼兒園被欺負,大人應該教他還手么?
我們應該怎樣教育孩子,既不懦弱,也不欺負他人。
首先我是女兒,其次她是個樂天開朗的女兒。男孩很難把握教育他容忍和還擊的尺度,而內向的孩子更容易受欺負,你教她打回去,也許給她更大的壓力,這種情況家長更難處理。
而我女兒就簡單了,我們就告訴她,如果別人打你,欺負你,你要很厲害的告訴他:打人不對!你是壞小孩!
如果你願意,就打他!踢他也行!如果你不願意,就回來告訴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會去打他!
她還不到4歲,複雜的道理說不明白,只能強化一些簡單的概念。
我不強調告訴老師,因為不嚴重的事情,老師一般是兩相安撫,也不會輕易告訴家長。這會讓弱勢的一方感覺老師保護不了自己,對強勢的一方又沒啥震懾作用。
所以打回去,打起來,嚴重了,起碼家長就有機會知道了。(我女兒愛面子一向報喜不報憂)
家長雖然不能真的去打別人家小孩,但起碼虛張聲勢讓孩子知道,有爸爸媽媽在,不用怕!
教育孩子,有時候要靠演技。
女兒同學的家長告訴過我班裡小男生打人,說我女兒敢上去反抗,奪他手裡的墩布(打人兇器)被按倒在地。但我問她時,從她的語氣里我聽出她並不懼怕,也不委屈,更加不願承認自己技不如人。所以我和她爸在強調了「爸爸媽媽一定會保護你的,只要你需要,明天你爸爸就去打他!」之後,就不再過分強調「你被欺負了」這個事實了。
既然孩子不當回事,我們也不大驚小怪的。
有時候她也會說其他男生動手,但我觀察那男生經常圍著她轉。語氣里聽出她也覺得是鬧著玩,不當回事。我就問她,他是你的好朋友嗎?女兒說,不是!
於是我就放心了。
不過分強調自己孩子的「弱」,也不強調別人孩子的「惡」,我們要相信孩子自己判斷是非的能力,也鼓勵她留出容納、消化不愉快的餘地。
我對孩子的原則是,第一,相信她。第二,還是相信她。
有時家裡東西壞了不見了,大人下意識會說孩子弄的,當然沒有怪罪的意思。我從女兒能搖頭點頭開始,每次大人嘀咕,我都直接問她,是你么?她說是,或者不是,我都無條件相信她。事後證明女兒說的都是真話。
有時女兒說困了餓了,或其他什麼,大人們出於對她機靈聰明的肯定,總是特別「明白」地說,你看,她其實就是想達到怎樣怎樣的目的,這孩子多聰明啊。我會盡量避免孩子聽到這種善意的臆測,用成人世界的「心眼兒」來誤導孩子的智慧發展。
第二種相信,就是相信她的判斷和能力。
買什麼玩具,穿什麼衣服,吃什麼飯,學不學舞蹈之類,我都會明確說,聽她自己的意見,只要女兒選的,我盡量滿足。當然,對於無法聽她意見的事情,比如上哪個幼兒園,生病了喝不喝葯,那就不問了。
即使是被欺負,挨打了這種較為嚴重事,我們也盡量讓孩子先處理,先消化,我們尊重,也相信她自我探索這個世界的能力。
當然我會適當的讓她爹挺起180多斤的身軀,鼓起肌肉,問她爸爸厲不厲害?打不打的贏壞人?女兒那一剎那,眼神里的崇拜和信賴可不是蓋的喲。大人對孩子最好的保護,就是教會孩子自我保護"。當孩子跟你說,別人打了他時,你會怎麼教他?教他告訴老師?還是教他委曲求全?這位父親告訴我們:打回去,被欺負要有反擊。也許,你看完這篇文章後也會認同這個觀點。
有人打我,我怎麼辦?
「爸爸,今天,王小紅又打我了!」
「啊,怎麼又打你了?!那她今天為什麼打你呢?」
「我玩積木,她也要玩,我不給她,她就打我。」
「誰先拿到積木的?」
「我先拿到的。我已經拿在手上玩了,她來搶,我不給她,她就打我。」
「她打你,你怎麼辦的?」
「她打我,我就哭了。然後,老師來了,我就告訴老師了。」
「老師怎麼處理的?」
「老師批評她,不許她再打人……」
「那你現在難過嗎?」
「難過!老師批評她,她也不改,她老打人。」
這算是弄清了事情的原委,接著幫助她辨清是非對錯。
「你們倆這個事情,是誰不對?」
「是她不對!是她搶我積木玩,先動手打人的。」
「好,她不對,那你要不要報告給老師?」
「要!遇到麻煩找老師……」
「老師知道後,有沒有批評她?」
「老師批評她了!可是,可是她不聽,過一會兒她又打我,我心裡很難過。」
「你心裡難過,你想怎麼辦才能不難過?」
阿淘不言語了,不知道怎麼辦才好。那時候她太小了,她的人生里還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麻煩。說到這裡,算是辨明了是非對錯,下面進入解決問題階段。
有人打你,你要立即還手
「那她打人,該不該打她?」
「該打!」
「她該打,那誰去打她?」
阿淘又不言語了。至此,我直截了當地告訴她:
「好,爸爸教你:她再打你,你就打她。她打你,你要當時、立即就還手,這樣她就不敢再打你。她打你的時候,你不要先哭,不要等哭完了再還手,也不要等老師來了再還手。因為錯過了時機你再去打她,往往大家只看到你打她,就會以為你先動手的。她打過來,你要立即打過去。她踢你一腳,你立即還她一腳。另外,這種兩個小孩之間的小事情,也不要去報告老師。小孩打鬧,讓老師處理,老師也只能批評她幾句,安慰你幾句,解決不了你倆的矛盾。所以,不要依賴老師,也不要依賴父母,要依靠你自己去解決兩個人之間的矛盾。爸爸告訴你:要是有人動手打你,你要立即還手打他。這樣,對方才不敢欺負你。」
阿淘吃驚地望著我,繼而又哭起來,眼淚汪汪地說:「爸爸,我不敢。」
我笑起來,對阿淘說:「來!爸爸跟你先練習練習。你敢不敢給爸爸一拳?我給你一拳,你還我一拳;我踢你一腳,你再還我一腳……」這樣拳來腳往,我陪她練習了個把月,一直到她能夠條件反射般地反應才罷休。從那以後,阿淘被同伴欺負到哭的事情也少了。
當然,沒有什麼辦法可以一勞永逸,這種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方式,也只有在雙方力量相當、在保證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才可以使用。所以,在平時的生活里,家長還要跟小孩滲透各種自我保護方式。
譬如,當遇到力量懸殊的對手時,小孩就不能「硬碰硬」,而需要另外尋找各種各樣適宜的辦法。無論如何,首要考慮的總是保證自己不受到傷害,另外要告訴小孩,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一定要向大人求救。
大人要教會孩子自我保護
阿淘小學四年級時,寫過一則小練筆《惡作劇》,從中可以窺見她與同學間那種既相爭又友愛的同伴關係:
平時與同學惡作劇一下,也是挺好玩的。有一次,我從外面回來,打算抄黑板上的作業,就順便借邱宗乾桌子一角抄。邱宗乾裝作撿橡皮的樣子,趁我不注意,順手把我的鞋帶解了,我哭笑不得,想去解他鞋帶,沒解成。我就叫他讓開,讓我坐到我的座位上去。進去之後,我就順勢往牆上一倚,邱宗乾要坐下來,我心生一計,說時遲,那時快,我在邱宗乾屁股剛要坐上板凳的那一瞬間,腳在他椅子上用力一蹬,「嘭!」邱宗乾坐到了地上。我大笑一番,邱宗乾沒生氣,說了聲:「我嘈!」我說:「誰叫你解我鞋帶呢,惡有惡報哦。」
也許有人不同意我這種做法,認為這是教小孩使用暴力。我有個好朋友也曾為此糾結,她先生要教小孩「以暴抗暴」,她要教小孩「文明禮貌」,鬧了不少有趣的意見。有一次我們說到這事,我表示支持她先生,並把理由說給她聽,她說:「這下想通了。」
是的,幾歲的小孩子能有什麼暴力呢?有小孩推你,你還手推他,有小孩踢你,你還踢之,傷不了的。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總之要回擊。有人侵犯你,你不還手,委曲求全,小孩子就容易陷入不安和鬱悶的境地,心智怎麼可能正常發展?嚴重的還會留下心理疾患。如果受到侵犯,或者受到冒犯,當時當地就予以還擊,既可以憑實力與同伴建立平等的關係,又在當下就宣洩了壞情緒,保證心理健康。
父母不可能陪伴小孩一輩子,老師不可能時刻在小孩身邊,小孩子遭遇人際方面的麻煩,遲早得自己去應對。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大人對孩子最好的保護,就是教會孩子自我保護。
少兒通過練習習武,能開發智力,培養吃苦耐勞、堅忍不拔、自強不息的精神,養成謙遜、寬容、認真、上進負責的優良品質,塑造完美人格和強健的體魄、提高自信,從小培養孩子的文化及身體素質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1、健體
習武的健體作用不言而喻,可使幼兒的肌肉和力量得到增強,肌健、肌肉的彈性得到提高,從而增強幼兒的體力和柔韌性。
2、啟智
練習習武可給大腦許多良好的刺激,習武的練習中,不單是骨骼肌肉的發達,更是空間感知、經驗、類型、識別等右腦功能的綜合發揮,因此非常有利於發展幼兒的空間轉換、形體感知等右腦功能,提高了其形象思維和創造力。
習武需要通過變換方向的動作來明確方位,可發展幼兒的空間知覺。此外孩子們還要主動想辦法克服練習過程中的各種困難,這可以鍛煉意志、培養勇敢堅韌的精神,可以讓孩子們學會正確地看待人、事、物。
4、知禮
習武練習者把「禮」也作為訓練內容這就要求習武練習者在練習技術的同時,通過同長輩、教練、老師、隊友鞠躬施禮,養成發自內心的行禮習慣,養成恭敬、謙虛、友好、忍讓的態度和互相學習的作風,並培養其堅忍不拔的意識品質。
5、自信
通過練習習武,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們的自信心明顯增強了,性格也變得活潑開朗許多,這對於一個兒童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因此,習武是少兒可選的最佳訓練項目之一。
據說白崇禧教育兒子是這麼做的(真假無從考證):
場景1 某天白崇禧兒子灰頭土臉回來,滿臉是血,白問:誰先動手的?兒子回答:我,白上去劈頭蓋臉又暴打一頓:讓你動手打人,找打!!!
場景2 第二天白崇禧兒子又灰頭土臉的回來了,滿臉是血。白問:誰先動手?兒子回答:別人先動手,白又問:還手了沒有?兒子回答:沒有。白上去劈頭蓋臉又暴打一頓:別人打你你竟然不還手,窩囊,找打!!
希望有點啟發哈~~教他惜命與裝逼併重啊!!!
必要時動手,但動手時要考慮自保!!!
我這個人從小特別炸,向來都是該出口時就出口,該動手時絕不慫!但是我從來沒吃過虧,就是因為我特惜命,我能快速分清什麼時候是該動手別慫,什麼時候是我這麼美我可不能死!
這很重要,爸媽這方面的教育會影響一生!!!!
說個簡單的,一天我和男票散步路過酒吧街,他正在河邊發獃時,我和一醉漢發生衝突(他招惹我,我男票離我有點遠沒看到),炸毛的我獨自對戰醉漢取得小勝,醉漢罵罵咧咧轉身就走,而收到調戲的我並沒有衝過去跟男票告狀讓他幫我出頭,而是憑我多年的經驗判斷這孫子當時的樣子應該是回酒吧叫人去了,看他喝醉的程度,如果人多我和男票今天怕是要交代在這(別說什麼喝醉了很好打,我男票獨自一人還要護我怕是很難),我怕我男票看我收了欺負要上火,所以對他說想回去了,拉著他迅速向人群中走去,沒有用跑的,那酒吧離我們很近,一跑太顯眼,我一邊快走一邊回頭張望,穿過兩撥人之後看見那酒吧果然出來一群人。
看見沒惜命多重要,不然智慧與美貌並重的我怎麼會今天在這裡答題嘛!
說了這麼多,最後補充一點,如果決定要動手了,就一定要打服為止!因為如果打不服,就會以後繼續衝突,還是要吃虧嘛。
按照微信朋友圈某大神的解答,我兒子在被欺負時,儘力大叫三聲 你憑什麼欺負人! 你憑什麼欺負人! 你憑什麼欺負人! 然後對方還繼續打人的話,就可以儘力還手了,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
親愛的~如果孩子們正在發生問題,首先要制止,防止事態升級~如果已經發生了,那先處理孩子的情緒~(如何處理孩子的情緒可以私聊我。)在情緒中,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無法真正解決問題。然後要幫助孩子解決問題。(這部分基本上在幼兒園,老師就能解決。傳統園的老師我不能保證……)明確,打人是粗野的行為,不可以傷害別人。你的身體是你的,是你身體的主人,別人沒有權利傷害你(任何人),如果別人傷害了你,你有權利要求他向你道歉。
如果你願意,可以把具體的事件,描述一下嗎?我可以根據具體事件,來解決。孩子因為什麼,發生了什麼事情?
我爺爺今年82歲,我每次去看他臨走時他都會囑咐我一句話「在外面不要惹事啊,能忍則忍,吃虧是福。」
我不知道82年的經歷怎麼教會爺爺這句話從而一直囑咐我,但24歲的人生經歷告訴我,這句話有時候真是對的。
強大的自信才不會懦弱,善良的內心才不會欺負他人。
感謝我媽對我的以暴治暴的教育,讓我長大後不會成為包子,別人也不太敢惹我。可惜確實有點暴力傾向,五一後要學散打,為的就是以後打架能打贏哈哈。
幼兒園的時候一個小男生特別調皮,我們都不敢惹他,有次他就跑來欺負我和我朋友,兩個小女生嚇得話都不敢講,被打了只敢回去告狀。
灰溜溜的回去想要尋求父母的安慰時,我媽的做法是。。。。。。。。
門都不開-_-||,打開了防盜門上那個小窗戶,然後說:幹什麼,我不相信你們兩個人都打不贏他?!去打!打贏了再回來!XXX(我的名字)打不過他就不要回來了!!
當時的我內心其實是崩潰的-_-||。。但是也沒有辦法,只有硬著頭皮,跟那個妹子試探性的去跟他周旋。
後來多虧了那個胖嘟嘟的妹子,坐在他身上,壓著他,我手腳並用把他鼻血都打出來了。那個男孩估計世界觀也崩塌了,屁滾尿流的跑了。
兩個女孩子臉上黑秋秋的往回走,還沒到門口我媽就開門來迎接我們,真的像兩個凱旋的小英雄一樣特別驕傲~^O^
題主所說的還手,欺負,目測是被打了吧。從理論上來講,這叫做攻擊性行為。分為
1.敵意性攻擊,我就是看你不順眼,就是要干你丫的,
2.工具性攻擊,你搶了我的東西或者位置,我請不回來,干你丫的。
二者之間可以互相轉換的,比如,一個經常搶東西的孩子,很容易被大伙兒敵視,引來敵意性攻擊。即時是敵意性攻擊,那也有具體的誘因,也就是攻擊的理由,於是就是工具性攻擊。
一般來說,小孩子的攻擊都是工具性的,很難真的具有敵意性的攻擊。工具性的就好說啦,學會分享,學會有規則的使用物品,如果能夠主導規則和分享,那這孩子真是了不得以後。如果只想著還不還手,以暴制暴,會給老師帶來麻煩,也會帶來家長之間的衝突。當然,那種一身荊棘碰不得家長,就當我沒說。
二班來說,敵意性攻擊必須還擊,但是打鐵還要自身硬,看自家孩子是不是經常搶東西,獲得了敵意,如果是,那沒說,自己霸道,得到了霸道的結果。如果不是,必須還擊!首先要問清楚孩子被欺負的原因是什麼?因為被欺負的孩子有可能是先欺負別人才被反欺負的。我覺得不應該教孩子還手,而是要教他學會保護自己,只有學會了保護自己才能做到最大程度的保障自己的安全。介於問題針對性,我就不詳細說如何教幼兒約會保護自己了(可私信探討)。ps以暴治暴,實為下下策,可能給孩子心裡種下暴力的種子。教他還手時,你還要考慮到一群人打他一個的情況(當然這種情況在幼兒園沒有,小學中學常見哦)。
咳咳,我小時候我爸對我就那麼兩個要求,第一,不能欺負別人。第二,別人打我要打回去,打得過大,打了打不過再跑。哈哈哈,不過我不記得有人欺負過我,幼兒園大家都很和睦,也可能我爆發過自己不記得了。ps,我是女的。
問明原因。如果真是欺負性的,就告訴孩子
還手。打不過,讓他找小朋友幫忙。
事情不知怎麼應對。如果無論是非都忍著,有可能形成不完整的人格。
小朋友在幼兒園有點矛盾是正常的,要是小朋友說在幼兒園被欺負了,應先問明白老師,明白事情的緣由。而不是一頭熱自己的孩子說什麼就是什麼。有時候小朋友在一定時間段里是會自己想像的。至於後者是否要教育孩子怎麼才能不受欺負,那就是家庭教育問題了。怎樣不受欺負又怎樣不亂欺負,就要看家長如何拿捏讓自己的孩子做一個頂天立地正義的人了。
這得看這個孩子的家庭性格,有的會讓孩子還手,有的會讓孩子告訴老師,有的直接不把孩子當回事
我有個2歲的兒子還有一個1個月大的兒子,如果他門將來一起上幼兒園,被欺負了,我會讓他們2個去干一個,哈哈,當然這是玩笑話,我更希望的是他們能互相幫助,而不是用暴力解決問題,有時候在被打時你也無法立即做出正確選擇,當然是去正當防衛,不過既然是被欺負了,那當然是跑為上
再想想自己從小個頭比一般孩子大,基本沒被欺負過,我相信我兒子應該遺傳我的基因不會淪為被欺負的,不同體型體格的人碰到的事情也會不一樣吧,瘦弱的更容易被欺負吧
孩子的教育問題挺複雜的,很多時候你看了某某教育專家的解決方法,等到自己孩子身上根本不是那回事,當然是那回事就最好了,解決問題了
總的來說應該順其自然,你的孩子是懦弱的,那不一定是壞的,那只是他性格的一部分,試著接受他的懦弱,正確的去引導吧。。。我是幼兒園老師,小盆友回家告家長說自己被某某欺負了,而且還哭的很傷心,家長來了和我說,我觀察,他說的某某是和他一天中玩的最多的人,小盆友告狀是避重就輕,我明明看到甲小朋友把乙小盆友撞了一下,叫了甲問,就回答他還撞我了,老師讓他去道歉,感覺道歉就能解決問題,誠誠懇懇去道歉。其實在小孩子心中,沒有成年人那麼複雜,就算是故意,也是淘氣,天性,沒有家長感覺的那麼可怕。
窮人果然不能做父母生孩子, 自己孩子被打了都不敢叫孩子還手…… 自保都保不了還做什麼鍵盤俠,你覺得我說的對不對????
如果你教育你孩子不還手,那將來孩子膽小怕事,不負責的時候你就別吭聲,你自己也是一個膽小怕事,不負責的父母……
說一個我自己的事,不是幼兒園了,上小學的時候,全封閉,十天放一次假,宿舍八個人上下鋪,宿舍里有一個轉學生,大我們一歲,此為背景。
一天我倆吵了起來,此女生先動手打了我一巴掌,想都沒想瞬間還回去,其他六個小夥伴都驚呆了,本來沒有人敢拉架的,我倆打起來之後就拉開了。我當時哇的就哭出來了,六個人全都圍了過來,她被孤零零的晾在一邊,從始至終沒有舍管,老師,家長 的參與,解決了。
那是我今生唯一一次被人打,唯一一次打人,怎麼說呢,會哭的孩子有糖吃吧,比我們大一歲的那個姑娘平時也一起玩沒有欺負人什麼的,但是當時我倆互扇,先動手的是她,哭的又是我,所以大家都覺得我受了委屈,孤立了她一段時間。據我舍友說我當時回扇她那一下聲音特別響,所以小夥伴們都驚呆了。後來看她也確實帶了一天口罩,上課也不摘(恰逢東北的冬天,戴口罩沒什麼奇怪的)。
沒人教我打人,但是有人教我受欺負不能自己忍著,行之有效為佳,在我這裡也簡單,你怎麼對我我怎麼對你。還有,答主身心健康,順利求學,多年住宿,氛圍良好
我爹媽從來沒讓我打別人,甚至一直在告訴我忍讓,別和討厭的人一樣。可能是基因突變吧,從上了小學,誰欺負我我就會反抗,女的就指鼻子罵,男的就動手。當然我是女的。除了被惹急眼了,我是個特別老實的孩子。重點是,你得告訴你的孩子,無論什麼方法,你必須讓你身邊的人知道,你不好惹,少來打你的主意。
被欺負這個定義就有待商討,孩子的世界裡,往往被成人理解偏差
寫一點,希望對各位有幫助。外甥去年被打,我問他為什麼不還手,他回答說打人不是好孩子,是錯誤的行為。(統治者聽到這話一定樂開了花)我繼續問他:打你的人是好孩子么?他們做的行為正確么?外甥毫不猶豫說不正確。我接著問:那麼動手是為了制止不正確的行為,這種動手行為正確么?孩子懵了,明顯躊躇不決。我發現學校的政治教育太到位了:還手就是錯。讓沒有辨析能力的孩子把這句話當作了聖條。下面是更無奈的:我和我表哥一起站在外甥後面讓其打欺凌他的人,外甥竟然就輕輕踢了對方兩下,還帶有主動性的作罷意思。對方當然求之不得,也主動性示好。當時我對外甥實際上是失落的。假如沒有你的舅舅在後面,他們別說示好,能夠不被繼續欺負就算幸運。這次的處理,我有如下感受:有的人你歪怎麼教他也不會還手,他可以自欺欺人得解釋為善良,慈悲,但實際上都知道咋回事。有的人你不用教,他也會主動動手。所以,家長們不必糾結於還手不還手,實際上不是由你來決定的。
推薦閱讀:
※父母總是要我巴結領導怎麼辦?
※如何評價父母說「別上知乎那個破網站了,凈說點歪理」的觀點?
※為什麼說「我這都是為了你好」是一種強盜邏輯?
※父母總是看不起自己的孩子,總覺得別人的孩子好!這是為什麼呢?
※家暴是否與自卑敏感的性格有因果關係,如果有,是怎樣的形成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