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自己做 VC 了, 為什麼還要進行融資?
小米的風投為什麼不直接投自己呢...
經提醒,好像問題本來是想問「為什麼小米有這麼多錢還要對外融資」。我之前理解的是「為什麼小米有這麼多錢別人還要融資給小米」,可能是理解偏了。
為什麼錢這麼多了還要去外面融資:
錢這個東西不存在夠了、多了的情況。錢永遠是不夠的。
小米不是因為錢花不完了,就投出去。小米肯定缺錢,特別缺錢,但是它還是會把錢投出去。
小米這樣的公司總有很多產品線和研發方向,每條線都需要請工程師、做模具、買原材料、租生產線、做營銷。只要小米的擴張還沒停,肯定就會缺錢。
但是,只要對外投資比自己花划算,小米就會對外投資的。
比方說有一些戰略性的項目,自己再做已經來不及了,那就趕緊去市場上買一個成熟的,通過投資搶佔市場先機,回報率比較高。或者一些試探性的項目,自己大筆投入不一定能掙錢,那就少花點錢去市場上投一個團隊,讓別人拚命干,對外投資可以降低自己做的風險,也合適。
總之錢肯定是缺的,隨時都缺,但是這不影響對外投資。
企業考慮收益率,只要對外投資比自己用划算,那就投出去。
為什麼小米有這麼多錢別人還要融資給小米:
上市公司也有自己搞投資的,為什麼一邊投錢出去,一邊還要增發再融資?股東為什麼不自己去找項目投資就好了?
因為同樣的錢交到不同的人手上,利用效率是完全不同的。
錢放在散戶手中,散戶自己吃吃喝喝買點東西就完了。
錢放在銀行,低則有4%存款利息,高有10%理財收益。銀行能找到有收益、低風險的投資渠道,資金利用效率更高。
錢交給VC,他們如果找到幾年翻幾倍的好項目,綜合收益會遠超過10%。
把錢放在銀行不是因為銀行錢多,把錢給VC也不是因為VC缺錢,而是因為他們會用錢,知道怎麼用錢能產生更多的收益,所以才會把錢交給他們。
有人願意把錢交給小米,因為雷軍和小米公司有自己的經驗、判斷力、渠道和其他資源,能掙到別人掙不到收益率。
融資從來不看錢多錢少,而看你能不能用好。只要能用好,那就有數不完的錢給你用。
答案非常簡單。
在小米的生態圈裡面,公司的成長率遠高於一般的投資公司成長率。
舉個例子,生態圈目前的投資公司,如製造充電寶的江蘇紫米科技,可以在兩年內做到數十億的充電寶銷售收入,千萬級別的出貨量,這個如果是投資公司自己找項目相對起來相當困難的。
小米品牌在一些市場上已經具有號召力和影響力,所以投資的項目比較容易獲得比較優勢,更容易成功。樓上幾位說得很好了。關於分散風險,關於戰略投資,關於資本回報率。
我來補充一下。
首先,就是VC的概念。VC是一種類PE機構,只不過投資較早期的創業企業而已,現在中國很難區分VC和PE機構。
而VC的組織形式就是私募基金,這也是小米籌錢的一種方式。通過成立私募基金,可以定向籌集到較大資本,使集團可利用資金規模化。
雷軍成立小米,絕對不只是為了做手機的。
雷軍想要的是一個產業,規模化的資本運作只是一個開始罷了。
小米實體業務的發展需要資金完全可以通過小米本身來融資。
就像我想吃雞,但我只有一個蛋。
所以我把這個蛋孵成了雞,雞開始生蛋。
這時候,我跟鄰居借了10個蛋,說「我這兒有雞,我肯定會還你蛋」,然後我把這10個蛋全部孵成了雞,然後生了很多蛋,然後我開了一個養雞場,還了鄰居100個蛋。
你來問我,我為什麼不吃掉第一隻雞?其實,我是想一輩子都吃雞。上市公司都上市了,為什麼還做增發融資呢?
銀行每天放貸無數,為什麼還做吸儲融資呢?
錢只有流動起來才有意思,只拿自己賺的錢投資是最保守的做法
關鍵只要計算好,融資的成本,和投資的收益,哪個高
如果一直是投資收益比融資成本高,那你理論上可以無限加槓桿融資,直到兩者持平
小米風投 (Xiaomi Ventures) 是一家怎樣的風投機構?
這個問題其實蠻有意義的,因為融資都是有成本的,說白了融資就是借錢。譬如說找銀行貸款就是融資,成本就是貸款利息,這還是所有融資渠道裡面成本最低的。要是上市、拉投資,那就要把自己賺的錢給吐出來給股東去分紅。
所以在不缺錢的時候去瞎融資,這純屬腦子進了水的行為。
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個問題是非常棒的。既然小米錢多到要去做VC,為啥還要找別人去借錢,這不是腦子進水了么?
但是,答案也可以很簡單,那就是VC的收益大於融資的成本,小米作為中國手機行業的領軍公司,在資本市場上是有很強的議價權的,這使得小米的融資成本可以很低(具體表現就是估值高)。而VC所投的公司都是一些初創型的公司,雖然風險大,但這些公司沒有議價權,所以VC投資回報高。
但我還想從其他幾個方面來扯一下小米為什麼要做VC,我想了想除了小米覺得做VC有豐厚的回報之外,還可能有如下幾個原因:
1、來自股東的業績壓力。
小米公司已經成長為中國手機行業的領頭羊企業,隨著規模的擴大,公司的發展速度也必將放緩。為了滿足來自股東的業績壓力,小米必須做一些高回報的產業,而自己直接涉足這些行業有極大的風險,通過風險投資一些有前景的初創企業並給予資源的支持,是一個低風險高回報的方式。
2、一種風險對沖策略。
小米公司目前主營的業務集中在3C領域,而且產品線非常單一,僅有小米手機、小米路由和小米盒子等為數不多的幾款產品。這蘊含著極大的風險,如果一旦出現一款革命性的產品,顛覆現有的遊戲規則,以小米公司目前的產品線可能面臨滅頂之災。通過風險投資一些極具前景的項目或者是未來的競品,可以在變革來臨之時確保自己的領先位置。
風投的作用在於用合適的錢去整合合適的資源做合適的事情。
小米的體量很大做合適的事情需要的資金也很大。。。得找出得起錢的風投。
這是小米要吸引資金的原因。
要做合適的事情。有時花錢效果比自己做好得多。比如只要願意,大家完全可以隨身攜帶一瓶水。而不是臨時去超市買飲料。可為什麼買水的是主流自帶水的是個例呢? 因為事情要講一個效率。
小米投的那些小公司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產品。雖然小注也能做,但是時間,時機,經驗都是需要積累的。資本運作下可以降低這些機會成本的風險。一個企業既要融資,找錢,又要投資,找事兒賺錢,完全不矛盾。
小米的融資不是為了錢,是為了資源,為了人脈
看了贊最多的一條回答,個人覺得不是很滿意。
僅僅從資金收益上來理解小米旗下2家投資公司的動作,以及雷軍控制的一些其他公司做發生的動作,是絕對片面的。在當今的互聯網格局中,小米和雷軍不是對沖基金這種只對錢本身感興趣的動物,我相信小米和雷軍所關注的,實際上是如何能在互聯網產業里圈出一塊自己的底盤。用一個詞概括,就是「產融結合(產業鏈和金融市場的結合)」。
舉個栗子,通俗易懂。
大家下過五子棋吧?
東放一個西放一個不要緊,關鍵就在布局,一是要對對手圍追堵截,二就是勿忘初心,自己的棋子能在合適的時候連成一條串,才能獲得全盤的勝利。
再比方說五子棋里有個經典的雙三技巧,如圖所示,從結果來看,腹黑心機黑的前4顆僅僅是為了第5顆畫龍點睛的一個雙三,一旦黑子落到A點,這盤遊戲便勝負立判。
想必用圍棋可以更好地詮釋這一觀點,但可惜樓主不懂,各位看官將就著看吧。
回到小米,我回答問題的時機恰巧是小米剛剛完成了凱立德定向增發的運作的第二天。
小米子公司入股凱立德
針對此事作出2點分析:
1、為毛小米要投資凱立德?
答:前有B地圖,A收購高德地圖,T也收購了四維圖新,M入庫凱立德也可以說是被迫而為之,此即為圍追堵截之計。
2、為毛大家都要布局地圖市場?
答:互聯網市場上最新一個概念當然是O2O,伴隨而來充分必要技術的當然是LBS,所以控制一個強有力的LBS供應商,對於拋頭露面在外的巨頭們,何其重要。However,既然大家都在這一塊廝殺,那麼最大的可能性就是這一塊領域大家平分秋色,不是制勝的關鍵,但誰喪失了這一塊底盤,肯定會喪失盤面的主動權。
扯遠一點說,小米系,雷軍系,誰去出錢做布局,都不重要。比方說大家熟悉的馬首富,你們都明白馬首富以個人名義向天貓借錢65億控股華數傳媒,應該也很容易雷軍自己名下公司做產業布局時會給小米帶來的協同效應了吧。
最後回到問題的出發點,小米為什麼要把錢扔出去做投資,各位看官記住一點,小米是個有大理想的公司,絕不僅僅是一個手機製造商,整盤棋未來的走向何方,哪個棋子是制勝的關鍵,誰也不知道,只有不斷地布局,只要棋盤足夠大,找別人借棋子也要使勁地往棋盤上扔。融資從另一個角度講可以拉更多人上「賊船」,要是有個紅二代當你公司的股東,就不怕政策問題,要是有個大財團當股東,就不怕以後缺錢的時候融不到錢。馬雲需要牌照的時候就能第一批,需要回購股份短時間就能拿到貸款,就因為參與阿里巴巴事業的人太多了,大家都想公司發展更好。
上面說的神乎其神,其實就是一個風險轉移的方式。
雖然小米現在發展很快,但世上哪有百分之百包賺不賠的生意。
把所有的錢都壓在這一個寶上,萬一有什麼意外呢?保險一點的做法,還是拉幾個搭檔過來,就像電影公司拿到一個好的劇本,一般不會自己吃獨食,萬一拍出來他不賣座咋辦,沒有人敢保證好的劇本就一定能拍出賣座的電影的,生意也是這樣。
而且,你不認為百分之百包賺,說不定有人會這麼認為,他要進來,難道你還不讓嗎?都是這個圈子混的,今天給對方一個面子,明天可能人家就會給你一個面子,大家各取所需,還皆大歡喜,何樂而不為。
要搞成大事需要多多的錢,多多的人。融資一是能搞到多多的錢,二是可以搞到多多的人。這裡的人指的是,融資對象,小米融資對象都是業內有影響力的,人家投錢給你了就會幫起一起搞事。雷軍像是有大理想的人,但是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他要不停的找錢找人。當然要找的也是對他最有幫助的人和錢。
@Luo Patrick 其實已經說出了本質,確實就是資金利用效率問題,只是沒有再往下細說而已。
小米風投能夠定向投資與其戰略相關的項目,這裡涉及到「協同效應」,與雷軍要構建的生態圈有關。
而如果是各個投資人自己去尋找項目,則各自為政,失去了協同效應,降低資金使用效率。
投資收益與融資成本的比較只是其中一個方面。
其實沒那麼複雜,舉個可能不太合適但易於理解的例子:你為什麼貸款(融資)買房子(投資)?
1,投資產品增值快,有現金流,收益比融資成本高;
2,你需要房子,正如小米需要在各產業鏈布局一樣。
就像很多公司即使錢多也會發債券一樣
一是因為借來的錢的投資回報比借的成本高二是因為你有錢的時候更好借錢,等你沒錢了,別人也不願意借錢給你了
有的時候借錢不是因為缺錢,這有關於利益分配和人脈借用:
有些項目你明知道一定會賺錢,並且自身運營資金足夠,也要「去接受」一些有背景的投資;
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分擔風險,在實際操作中,資方為了不使自己的投資收益受損甚至賠本,會利用自己的能量為你打通很多關節。
有這麼一句話,優秀的公司一定要會利用銀行為自己服務。
投資收益大於融資成本,何樂而不為
@Ivony 說的不錯,補充一點,小米也有對整個生態的考慮。有些東西分開用和一起用效果不一樣,也就是一加一大於二。我看小米目前的勢頭是想把人們生活中用到的所有電子設備做個遍,但小米主力做的是硬體,軟體方面可能就沒有那麼多精力了。硬體好,軟體好,才能說一款硬體產品是好用的。最近買了個小米路由,聽之前整合迅雷資源啥的吹的挺厲害,買來用發現軟體體驗相當差,雖然能用就是,呵呵,不過整合迅雷加路由器自動下載這個想法還是很好的,只是說體驗還需要優化,還有那數量可憐的插件,其實都是硬體的軟肋。所以小米在做vc一方面可以賺錢,另一方面在被投資方成功後,還可以深度整合對方的資源,比自己做來的輕鬆,而且有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這跟公司策略有關係。
谷歌旗下也有VC,成立VC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掙錢。
更重要的是隨時了解行業一線的創新發展到什麼程度了,是否存在公司盲點,任其發展未來可能顛覆自己在業界的地位。
科技行業,小公司要逆襲大公司,靠的是劍走偏鋒,推陳出新,比如說蘋果手機。
大公司要想不被奇襲,就得隨時關注行業創新,覺得不錯就直接買過來收為己用,談不攏至少也可以未雨綢繆,緊跟其後。大公司一般不主動主導行業變革,因為有風險,容易丟掉領先地位,他只需要緊緊盯著創新者,他做什麼我做什麼,就憑固有的行業資源就能分一杯羹。
比如說諾基亞如果搞個VC,天天找創業團隊聊,一旦發現智能觸屏手機是未來方向,就提前布局,說不定能多苟且幾年。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即將發布的紅米Note 5A?
※你期待明年的小米7是什麼樣的?
※花2000塊錢買紅米的人主要是哪類人群?
※小米 2S 在小米手機發展歷程中佔有怎樣的歷史地位?
※如何評價小米(紫米)彩虹五號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