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花園口事件」的結果來看,這次行動是否是弊大於利的?


首先,要說明一下黃花口事件的原因。黃花口事件歸根到底是由於蘭封會戰的潰敗(不是戰敗,是潰敗),蘭封戰役是土肥原賢二為了支援已陷入困境的徐州會戰而冒險發動的一場戰役,因為孤軍深入,很快土肥原的軍隊就陷入國軍的重兵包圍之中,而國軍有意在這個時候全殲土肥原的軍隊。本來形式一片大好,國軍幾乎完成了對日軍的包圍,但卻接連發生了兩場意外。首先是桂永清和邱清泉的27軍在蘭封遇到了日軍一個旅團進攻,桂永清和邱清泉只堅持了一天,並在日軍步兵衝鋒前就已經全線潰退(在日軍進攻前桂邱二人就率領部隊逃跑了),使土肥原攻佔了蘭封並跳出包圍圈。儘管薛岳收復了蘭封,但黃傑又在商丘不戰而逃,造成國軍後路被抄。國軍為了逃命,於是在黃花口決堤,以犧牲黃淮地區的全體人民的代價,換取自己的活路。

實際上,守衛蘭封的本來是國軍名將宋希濂,但是蔣介石為了培養自己的嫡系,把宋希濂掉走,空降了傲慢自大又膽小如鼠的桂邱二人,並為之配備了強大的軍力(嫡系27軍)並派遣了一個坦克加強營(國軍的T-26遠比日軍的89式坦克強得多,1945年八月風暴中,蘇軍的坦克主力就是T-26, 完虐日軍更先進的97式坦克),不過坦克在這場戰役中的最大用處就是逃跑時跑得快(國軍轉進如風,敵軍追由不及)。戰後,桂永清,邱清泉,黃傑三人僅僅受了輕微的處罰,三人日後更是平步青雲,像桂永清更是做到了國軍海軍總司令。諷刺的是,邱清泉在淮海戰役中發狂死掉了,真是報應不爽;而桂永清更是蔣介石的喪門星,在其治理下,國民黨海軍包括旗艦重慶號在內的艦艇不斷的投成起義,在海南戰役中桂永清奉命封鎖瓊州海峽,竟然輕而易舉的被解放軍突破,可謂奇葩;黃傑在解放戰爭中被解放軍趕到了越南,竟然愚蠢的順從法軍最後被繳了謝,真夠丟人的。

其次,花園口事件的後果,就眼前的好處來說:1).黃花口決堤讓國民黨大量軍隊得以逃跑,阻止了日軍的追擊。2),迫使日軍從長江沿線進攻武漢,不過這一點是不是好處目前存疑,因為沿長江進軍對於日軍的補給非常有利,效率比在北方高多了。至於有人認為南方不利與日軍的機械化軍隊而利於國軍防守,我個人不敢苟同,因為一方面日軍根本沒有任何程度上的機械化可言,另一方面河南南部同樣是丘陵和山地,而且補給條件遠比沿長江差的多。長遠來說,國民黨在黃花口決堤之後並沒有採取任何補救措施,反而更加肆意的橫征暴斂,造成河南及黃淮人民對於國民黨不再有任何希望,反而對國民黨恨之入骨,因此在隨後的國民黨與共產黨的戰役中毫不猶豫的加入共產黨一方。沒有黃花口決堤,就不會有1942年饑荒;沒有1942年饑荒,淮海戰役中就不會有小推車;沒有小推車,國民黨在淮海戰役中就不會損失那麼慘重以至於迅速退出大陸。


花園口的前因是蘭封會戰國軍十個師20萬包圍日軍土肥原一個2萬的師團,結果被打的全線潰敗而逃,

國軍如此「精銳",蔣公如此英明,仗打成這樣,靠往自己的地方種蘑菇(比喻)換取時間和空間,直接間接導致豫皖蘇89萬百姓死亡,以及成百上千萬的難民。


不管有沒有達到效果,國軍打的就是千古笑柄(蔣介石1938年5月28日寫給程潛的密函中自己說的),這場仗就是讓人感覺噁心


打仗不行自損三千的事國軍真沒少干,比如長沙大火,把長沙燒了個精光。讓茅以升親手炸掉唯一併且剛造好兩個月的雙層鐵路公路大橋阻止日軍奪取蕭山,結果日軍利用夜晚用很少的兵力就偷渡過江佔領了蕭山。


粉共是立場問題,粉果是智商問題


不談軍事,談談民心
郝伯村探訪花園口遺址 重彈「以水代兵」老調

台前「行政院長」郝伯村最近來大陸探訪抗戰遺迹,為抗戰中的國民政府大唱讚歌。昨天他來到鄭州花園口。在這裡,他重談花園口決堤的「歷史功績,稱花園口決堤「相當於百萬軍隊」,「推遲了日軍進攻武漢」。同時還說:「如果他們(花園口決堤事件中死亡的無辜百姓)有後代家屬,名字應該查出來,你們(指大陸)應該替他們建個廟,建個祠。」

不知道這位民國高官的後人是否知道廉恥兩字如何寫,國民黨放水淹死了百姓,居然還能頤指氣使讓共產黨給亡魂建廟,那傳說中的歷史功績,恐怕也是記到國民黨的賬本上了,真是一手好算盤。
花園口行動的後果就在於,讓蔣記民國開始徹底失去了民心,國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國,最終造成了民國的徹底崩盤。


對@王浩辰 答案里對歷史的無知表示十分遺憾。花園口阻止了日軍侵華成功的說法哪怕是最國粉的國粉都不會相信的吧。無能之軍的無能之計,帶給自己國民巨大的苦難。對任何一支有基本尊嚴的軍隊來說都是最大的恥辱。

^^^^^^^^^^^^^^^^^^^^^^^^^^^^^^^^^^^^^^^^^^^^^^^^^^^^^^^^^^^^^^^^^^^^^^^^^^^^^^^^^^^^
鑒於 @庄顏 在下面評論中借地方對 @譚正的答案有激烈的意見表達,我覺得有必要補充那麼幾句
共黨絕不是偉光正,果黨當然更不是。要說沒有人性兩者不相伯仲,不過政黨這玩意兒本來就不具有人性這個屬性,也從不追求這東西。不存在沒有人性的政黨,只有沒人性的人組成的政黨,誰也不會永遠沒人性。
共黨做了或者在共黨治下的國家做了這些事情:
取得了與果黨鬥爭的勝利(壓倒性的),對外戰爭無敗績,建立守護了中國歷史甚至人類歷史最大的單一制國家,後三十年成為世界競爭中最成功的一員。
這是無可辯駁的事實。人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和立場,你覺得自己一直被qj那是你的立場問題。粉不粉共是立場問題,果粉就是智商問題。人家說得對,別在這矯情!


說花園口事件對國府抗戰弊大於利的,都是既沒有良心,又不懂軍事的白痴。
掘開花園口,是
(另起一行,空一格)
常公
(再另起一行)在日本大舉進攻,全面侵華時,做出的,高瞻遠矚,深謀遠慮,扭轉整個戰場劣勢的極其重要的戰略決策。
它對日後抗戰的局勢,造成了深刻的影響。
花園口決堤,說抵得上百萬大軍的價值,我看還是說得少了。
至少兩百萬起!
首先我們來看看常公決定掘開花園口時的局勢。
14師團在土肥原賢二的指揮下,於5月中旬強渡黃河,打算包圍並吃掉國府在徐州集結的二十多萬重兵。
常公指揮若定,調遣了6個軍12萬人,打算吃掉14師團。然而14師團身為日軍甲種師團之一,戰鬥力實在太強。桂永清率領的27軍儘管有著整整一個營的德國進口Panzerkampfwagen VI Tiger II坦克,卻依然在日軍的「天奧哈凱板載」玉碎衝鋒下死傷慘重。在拚死抵抗了漫長的一天後,桂帥不得不從蘭封轉進開封。
據《一寸山河一寸血》里採訪的一名老兵回憶,他當時是桂帥的警衛員,眼睜睜看著桂帥在撤退前望著指揮桌上的地圖,瞪裂了眼眶,咬碎了銀牙,口吐鮮血,在電話中對先總統一字字地道:「學生本願為國捐軀在此,奈何不得不為國家保存一點徳械的骨血……此刻若是……若是學生手中能有一個中隊的斯圖卡,日寇必將盡數葬身於蘭封!此天亡我,非戰之罪!」
桂帥心中的不甘,憤懣,70多年過去了,又有誰知道?
此後常公繼續指揮若定,眼見14師團就要被全殲之時,商丘守軍,黃傑部的第八軍又遭到了日軍的秘密研發裝備的EMP炸彈攻擊,至關重要的電台被摧毀。
無法與第一戰區聯繫的第八軍,變成了聾子、瞎子和啞巴,只能挨打,無法還手,更不能求援。
商丘失守,黃帥泣血。
到了6月3日,開封已淪陷在即。
此刻,常公只剩下了掘開花園口這一條路可選了。
如果還不掘開花園口,那麼日軍接下來就可以沿著平漢鐵路南下,直擊武漢。
終於,在6月9日,中牟失守,而花園口也在最後關頭被順利掘開。
我們來看一下地圖。

中牟到武漢,不過只有區區五百多公里而已,且一路都是平原,無險可守。
而日軍戰鬥行軍的速度如何呢?
我們可以看一下日後,1944年豫湘桂會戰的記錄。
1944年4月18日,日軍第37師配屬獨立混成第7旅從中牟新黃河(今賈魯河)東岸向第28集團軍暫編第15軍河防陣地發起攻擊。19日,日軍第110、第62師由鄭州黃河鐵橋南端向第28集團軍第85軍邙山頭陣地發起攻擊。突破陣地後,至23日相繼攻陷鄭州、新鄭、尉氏、汜水、密縣。25日,日軍第13集團軍以2個旅由安徽正陽關、鳳台攻向阜陽,作出向河南漯河進攻態勢,以牽制豫東守軍,打通平漢鐵路後撤回。30日,日軍第12集團軍以3個師又2個旅向許昌發起攻擊。守城的新編第29師抗擊至5月1日失守。日軍第12集團軍旋以一部沿平漢鐵路南進,主力轉向西進,尋找第一戰區主力決戰。第31、第4集團軍予日軍以打擊後,於5、6日分別撤往伏牛山、韓城。至9日,西進日軍攻抵龍門附近。隨即以一部進逼洛陽,大部向伊河、洛河河谷進攻。同日,由許昌南進之日軍第27師,與由信陽附近北上之第11集團軍宮下兵團(相當於旅)在確山會師,打通平漢鐵路南段。
以上摘自百度百科。
不看南邊北上的日軍,單算由北面南下的,是4月18日到5月9日,前後21天內,就走完了中牟到武漢的半程。
那麼我們翻個番吧,全程就是42天。
再湊個整好了,一個半月。
如果沒有掘開花園口,那麼武漢就會在一個半月以後淪陷。
而真實歷史上,日寇攻佔武漢是在什麼時候呢?
是1938年10月27日。
較之掘開花園口的6月9日,整整晚了四個半月啊!!!
也就是說,花園口決堤,為常公,為國府,為武漢,為整個中華民國爭取了寶貴的三個月!
這三個月,有多少民眾可以逃離?有多少工廠可以搬遷?有多少學校可以轉移?
那都是日後抗戰勝利的基石火種啊!
豫湘桂會戰中,第一戰區的蔣鼎文湯恩伯麾下四十餘萬大軍都只能阻擋日軍一個多月,而且面對的是1944年,敗局已定,精銳統統被抽調去了太平洋抓猴子,強弩之末的日軍。
而花園口的滔滔大水,卻硬是將1938年正處於戰力巔峰,在我中華大地上橫衝直撞,如入無人之境的日軍,擋住了四個多月!
誰敢再說花園口大水,不值百萬大軍,我呸它一臉狗屎!

以上是正面戰場的帳,接下來我們算算敵後戰場的仗。
對於總體戰來說,無法從中獲得生產力的佔領區,不僅不是戰利品,反而是佔領國的負擔。
玩過小鬍子養成計劃的童鞋一定懂。
一塊地,不但沒有IC、資源與人力提供,反而游擊率彪紅,那佔了只會浪費自己造戍衛師和憲兵附加旅的人力而已。
對了,還要耗TC。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認為TG的敵後抗戰作用很大的原因。
而常公甚至不費一兵一卒,就讓黃河下游的豫皖蘇,變成了日本手中的負擔啊。
花園口的缺口,到了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的那天,已經從最初的四米多衝到了近一公里長。而從花園口到淮河長約400公里,寬10公里到50公里不等,最寬處可達80公里的黃泛區內,百姓流離失所,無衣無食,不僅不能轉換成日軍的資源,反倒讓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頭痛不已。
這難道不是又抵得上百萬游擊隊?

一百萬正面戰場的正規軍,一百萬敵後戰場的游擊隊,加起來是不是兩百萬?是不是?
可笑今天一眾愚民,不知獨立思考,紛紛只相信從小被洗腦的內容,用花園口一事對我常公與國府進行瘋狂的惡毒攻擊,簡直其心可誅。作為正義的理中客,我必須站出來,憑藉著自己的良心,將事實真相公之於眾,還常公一個清白!
常公凱申千古!


哎,嘲諷的話刪了,我現在果然是戾氣略重……且言且珍惜
-------------------------
補充: @孫偉賀 的截圖沒有截完整,我把另外一些貼上。

以上是孫同學的截圖。

花園口決堤事件
---------------------------------------------------

圖為國民政府航空花園口決堤後的照片。

圖為花園口決堤後,黃泛區內被洪水淹沒的村莊,只剩下房頂。  
1938年6月9日,為阻止日軍西進攻取武漢,蔣介石採取「以水代兵」的辦法,下令扒開位於河南省鄭州市區北郊17公里處的黃河南岸——花園口段大堤,造成人為的黃河決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黃泛區,面積超過5萬平方公里,史稱花園口事件。與長沙大火、重慶防空洞慘案並稱為中國抗戰史上三大慘案之一。事後僅國內外各慈善機構收斂到的屍體就高達89萬。
最讓人感慨的是解放戰爭中四個輪子的國軍在逃跑途中深陷黃泛區,最終覆滅。

1938年06月11日,武漢會戰爆發。
1938年10月25日,日軍佔領武漢,2天後日軍攻佔武漢行營。
此時距1938年6月9日國民黨炸堤僅4個半月。
呵呵。

1938年10月26日,日軍攻入武漢後,舉行入城式。
武漢會戰中,國民黨調集110萬軍隊,日軍調動35萬軍隊。此戰對日軍有生力量造成了嚴重打擊,日軍共傷亡14萬人。同時國民黨軍隊付出了更加慘重的代價,共死傷40多萬人。
武漢會戰以後,本來就感兵力不足的日軍,隨著戰線的延長,兵力益發感到不足,無力再組織像淞滬、徐州和武漢會戰這樣大規模的、以攻城略地為目標的戰略進攻,而被迫轉為保守戰略。導致日本侵華政策的轉變:由軍事打擊為主、政治誘降為輔,改為以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由以主要兵力進行正面戰場的作戰,改為轉移兵力進行敵後戰場的「治安」作戰。
——但,這和花園口有什麼關係?
前因,後果。題主自己看


作為一個安徽人,從小最大對於「花園口事件」最深的印象就是將蘇軾口中「大千起滅一塵里,未覺杭潁誰雌雄」的潁州西湖徹底從人們的記憶中清除了。

菡萏香清畫舸浮,使君寧復憶揚州?
都將二十四橋月,換得西湖十頃秋。

這是歐陽修當年作的一首《西湖戲作示同游者》詩,抒發了他對西湖的熱愛及難以割捨。在他的一生,共寫下43首與潁州西湖有關的詩詞,他自己不僅創下了詠一個地方風景最多的詩,而且還創下了中國古代文人中惟一一個詠潁州西湖風景最多的一人。

曾經,中央電視台針對大學生舉辦過一個知識問答節目,有一個問答題是:中國歷史上有幾大名湖?這名大學生回答三大名湖,杭州西湖、揚州瘦西湖、惠州西湖,而主持人告訴他中國歷史上是四大名湖,還有一個是阜陽的潁州西湖。我們不能苛責這名大學生一定知道潁州西湖,因為許多東西已變得面目全非,何況潁州西湖已無蹤影。

「平湖十里碧琉璃」的潁州西湖,折射出了當時潁州的政治、文化、經濟等諸方面的繁榮與發展。潁州西湖是一份忠實的歷史檔案,它忠實地記錄了當年的潁州已成為眾多文人名士爭相前來的名城。那麼,歷史上的潁州西湖是什麼樣子呢?讓我們輕輕翻動那一頁頁發黃的紙張。

潁州西湖形成於秦朝時期,但作為風景湖聞達於世則始於唐代。那時的潁州西湖水面空闊,廣袤相濟,水深莫測,湖面面積約30平方公里,有蘭堂、西湖亭等環湖建築。宋朝,潁州屬京西北路,為東京汴梁的畿輔之地,加上潁水通淮達汴,遂成南北漕運和商旅要道。這一優越的地理位置,使潁州的政治經濟地位顯著提高。

自仁宗慶曆以後,中樞輔臣、文壇巨子晏殊、歐陽修、呂公著、蘇軾、趙德麟等先後知潁,都與鍾靈毓秀的潁州西湖結下不解之緣。他們鍾愛西湖,疏浚西湖,在那裡廣植花樹菱荷,增益亭閣樓台,更以他們獨具的視角去發現和審視西湖的美,把它凝聚於筆端,揮灑於尺素,寫下了一首首,一曲曲潁州西湖的絕唱。

潁州西湖地處淮北平原,既無高山奇峰依託,也無湧泉瀑布映襯,它的魅力究竟何在呢?明嘉靖《潁州志》對潁州西湖的寫照或許有助於我們了解宋朝潁州西湖當年的勝景。菱荷飄香,綠柳盈岸;芳菲夾道,林苑爛漫;曲徑通幽,斜橋澤畔;畫舫朱艇,碧波漣灧;樓台亭榭,錯落其間。宛如一幀靈秀美妙的水墨畫卷展現眼前,令人神往。

潁州西湖唐至清的歷代建築很多,僅據史志所載就有近30處。其種類包括亭、榭、樓、閣、堂、台、寺、橋等,或建於崇台,或依於水際,或卧於碧波,疏密有致。六一堂,為歐陽修所建居所,生前居於此堂,亦辭世於此。會老堂,位於六一堂西側,曾是接待趙概所住的地方。潁州西湖書院,歐陽修知潁時所建,開創了潁州第一家官私合辦的書院,為當時的潁州造就了一批讀書人,起到了一種良好的攻讀詩書文化氛圍。太學博士陳師道,因蘇軾等推薦移任潁州教授,曾講學於此。書院前有露台,中有四賢祠(紀念晏殊、歐陽修、呂公著、蘇東坡),後有梧月柳風堂,最後有勝絕亭,為登高覽勝處。勝絕亭內有蘇東坡親筆碑記。還有文廟、西湖閘、聚星堂、歐陽文忠公祠、昭靈侯廟、去思堂、清潁亭、竹間亭、擷芳亭、畫肪齋、宜遠橋、望佳橋、飛蓋橋等。

潁州西湖形於先秦,興於唐,盛於宋,衰於金元,湮滅於晚清和民國。導致潁州西湖湮沒的自然因素是黃河的泛濫,社會因素則是封建統治階級的腐敗和水利失修,尤其是歷史上多次的人為決堤。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國民黨政府下令炸開黃河花園口,連續9年黃河水橫潁而過,把殘存的潁州西湖從地表面徹底抹掉。


蔣公炸了花園口,開始自己是不承認的,說是日軍炸的,等日軍把繳獲的蔣公電文證據公布,蔣公又改口說是為了阻止日軍進攻。
蔣公,能更無恥些嗎?
果粉,能更腦殘些嗎?


如果這件事情可以有利,那文革也是有閃光點的


打仗=避免日軍佔領 生靈塗炭
炸開黃花口=生靈塗炭
自己感受吧


利大於弊
蘭封戰役的失敗早已盍棺定論,強調蘭封戰役的失敗,突顯蔣的無能,從而達到否定花園口決堤軍事意義的目的,這個做法本身有失偏頗。花園口決堤後日軍無法夾攻武漢,改從江淮逆流向西推進,改變了整個抗戰態勢。國軍在正面戰場執行蔣百里的戰略,讓日軍由東向西·由南向北進攻,國軍則依靠地形於海拔與日軍對峙,形成持久戰場,花園口決堤對戰略執行有積極意義。
如果花園口不決堤,國軍被蘭封和太康兩路日軍合圍,極有可能被全殲,按當時日本打國民黨政府軍以一換三,打其他抗日部隊以一換十幾的比例,抗戰局勢勢必更加危急。說不定就不用辛辛苦苦抗戰八年了。
花園口決堤,八十九萬民眾的先後死亡,確實是中華民族的不幸,但花園口不決堤,不幸得以避免的代價可能是整個民族淪為別人的奴隸。設身處地去想,誰又敢擔起這個責任不去決口呢。至於說人道主義的,還是先對沒有被東亞共榮心存感激吧。
同意利於一國禍於一地這個評價。悼念所有因戰爭失去生命的人們。


這不是利弊, 這是反人類犯罪, 是屠殺

歷史如果有清算的一天, 蔣介石 and co 值得被缺席審判並判500年以上的刑期, 且可有資格頂起歷史頭號漢奸的頭銜


有幾個問題得好好想想。
不炸,亡的是國還是國民政府?會不會影響抗戰勝利的最終結果?
如果國軍之前的會戰中,各路部隊能夠堅持抵抗,而不是只求自保,一觸即潰,是不是不用走到這個地步?


看看蔣某正挖花園堤有多蠢?這種決堤是非常愚蠢的行為,現在之所以為這種行為被不斷洗白甚至吹噓。乃是因為所謂團結呆彎同胞,實現和平大一統的戰略宣傳的需要,而這種毫無原則的跪舔式團結的結果,就是那些果粉盛行,把炮黨的垃圾不斷洗白吹噓,老果粉郝伯村到處在中國大陸鼓吹炮軍貢獻,貶低雜牌軍和八路軍的功績。從現實和結果來看,這次花園口決堤,根本沒有達到戰略目的,殺死日本人非常有限,都說殺敵一千自損800是兩敗俱傷,那麼這次決堤就是典型殺敵100自損1000的行為。果粉吹噓上天的所謂為中國軍隊和重工業的後撤贏得了寶貴的時間,純屬為炮黨臉上貼金,當年炮黨有個毛的重工業?十年黃金,連北洋和滿清積攢的那點可憐工業都被折騰差不多了,漢陽造產能還趕不上北洋時期。如果真有重工業,也不至於抗戰靠著將士血肉之軀去填日本人的飛機大炮了。而且也不會連個下口徑炮甚至機槍的產能都不夠,從蘇聯進口機槍和子彈炮彈了。根本就沒有什麼重工業!有的只有那點可憐的輕兵器工廠。這點東西,你在77事變發生之後,甚至在西安事變國共第二次合作之後,對付日本人開始了,那個時候就該將這些工廠遷移到西部山區,這才是真正有規劃的戰爭,結果身為執政的蔣光頭和炮黨,根本就沒有規劃,到了日本人快打到城下了才想起拆遷,簡直跟過家家一樣。還有臉說扒了花園口放水是為了戰略撤退贏得時間。

日軍之所以能推進,乃是炮黨的將領逃跑不抗戰的結果。正確的做法是拉出去槍斃,以警告那些不積極抗戰的將軍。結果花生米大帝以抗戰消極處罰雜牌軍倒是積極,如韓復榘,被槍斃然後收編其部隊,而對於同樣不積極的桂永清和湯恩伯之流,因為是嫡系,所以輕輕指責幾句帶過,哦,甚至還推說是XXX原因,他們逃跑叫做戰略撤退。有這麼無恥極度不公平公正的最高領導,抗戰打得好才叫怪。我早就說了,如果換個公平公正一點的如李宗仁來指揮,只會打得更好,台兒庄李宗仁用雜牌軍打的漂亮,就是證明,非常可惜,到今天這個為了所謂團結一味無原則迎合炮黨的背景下,連李宗仁和台兒庄戰役都被淡化,至於保住西北的孫蔚如將軍,更是被遺忘了。

最後就是馬夫出生的花生米,根本不懂具體戰役戰術,非要瞎指揮顯示自己特級上將是有軍事才能的,把本來可以讓前線將士完成戰略目即可,其他的靈活處理儘可能保存自己力量,結果變成瞎指揮的具體如何如何,自己在後方根本不清楚前線的瞬息萬變。就以這次花園口決堤為例,日本人才剛剛佔領蘭封,還沒佔領開封鄭州,更距離臨時中心武漢遠著,你的目的就是害怕日軍快速突進南下,除了決堤,還可以沿線節節阻擊。什麼軍隊沒心作戰,那是你自己處罰不公,如果槍斃桂永清等幾個逃跑嫡系將領,完全可以重振士氣。

其實就這次戰略就是失敗。花生米是看到李宗仁台兒庄大捷,名聲大振,超過自己,也想憑藉台兒庄餘威來一次徐州大捷,提升自己聲望。結果可惜沒看清楚日本和民國在兵員素質戰爭機器上的巨大實力差距,更沒有想其中央軍嫡系那麼不堪,裝備全國最精良的桂永清抵抗一天就逃跑,直接讓集中12萬軍隊吃掉2萬日記的計劃破產,而且讓日軍先頭部隊佔據先機。


不如換個問題吧,縱觀蔣公一生,可有一件拿得出手的經典戰例?


六月九日上午六時起,用炸藥將堤內斜面石基炸壞,九時決口工程完竣,開始放水,初水勢不大,約一小時後因水力沖刷,決口擴至十餘米,水勢遂增猛。黃河主流,亦斷斷南移,時值天雨,河水稍大,決口愈沖愈大,水勢漫延而下,由中牟而尉氏,而扶溝、淮揚, 由豫而皖而蘇,遂造成廣漠莫大之障礙矣,保國衛民,有功於中華民族者,甚偉,爰記其事,以供學者專家之參考。——《抗日戰爭期間黃河決口經過紀實》
今天看來,上述結論明顯帶有粉飾性質,完全不提因決堤而死亡的百姓,也不提具體何功。可見盲目粉蔣粉國也是要不得的。李准《黃河東流去》可了解黃河決堤後難民西逃洛陽、陝西之悲慘遭遇。


我們那有個名字叫做黃泛區!!!

我們村子原名叫屈庄,人沒了,後來我們這個姓的逃難至此,在這裡安了家!!!


南口戰役,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南京保衛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廣州戰役,晉南會戰,豫湘桂戰役等等等
你告訴我哪場贏了?就你個蘭封會戰需要炸堤滅民?看來無數百姓不如桂邱兩頭豬。
哦對了還有個長沙,為了逃跑把城焚了。
有【友善度】的利,廢物一樣的國軍把抗日戰爭打的如同喪家犬一般,然後把無數百姓當自己的逃跑墊背?
除了證明kmt全身都是弊以外,毫無利處。


花園口事件,註定了是遺臭萬年的事情。我相信蔣公決定的時候也知道這個結果。
這樣的事情,怎麼討論利弊。我們沒有辦法重新演繹一遍。
國軍無能,也有當時歷史的局限,軍閥的統一本來就是基於利益。是不是指揮的動,也是基於利益。無可奈何。


為什麼在二戰期間,中國出了那麼多有些人口中的「漢奸」呢?
當國軍炸掉花園口,一溜煙跑路時,日軍組織官兵抗洪救災,安置災民,盡最大努力營救受災群眾,當共軍在根據地強行「買走」居民糧食時,是日軍給吃不上飯的災民送來白面。
在大部分日佔區或汪偽區,群眾生活是高於所謂國統區,所受的壓迫也是相對更小,不是說為日本洗地,而是說你非要二選一的話其實老百姓很容易做出選擇!


推薦閱讀:

軍事演習如何兼顧安全性和真實性?
如何評價粟裕大將?
碟中諜 4 里的核彈發射系統由哪些部分組成,各部分有什麼作用?
如何以21世紀中美爭霸為主題寫一篇腦洞大開的小說?
為什麼解放軍的被子一定要疊成豆腐塊兒?

TAG:歷史 | 政治 | 軍事研究 | 抗日戰爭 | 國民革命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