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裡面充斥著非常多的外來語,但外來語無法代替和語的原因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在日語裡面充斥著非常多的外來語。比如單單指喝的這個詞。有飲料、飲み物、ドリンク(drink)。飲料現在日本已經不再使用了。飲み物、ドリンク使用範圍還是非常廣的。仔細想一想。外來語多數為名詞出現。很少會有動詞使用如此之廣泛。當然。比如チャレンジ等後接する這樣類似サ變動詞用法的確實很多。可是完全無法替代和語的原因可以告訴我嗎。外來語無法代替和語的原因。謝謝。


現代日語辭彙有4大來源:(1)原生詞、(2)漢語詞、(3)外來轉譯詞、(4)外來語。其中(1)稱為「和語」,(2)+(3)稱為「漢語」,(4)稱為「外來語」。

外來語之所以代替不了日語舊辭彙,是因為上述三者在日語中即便存在相似之處,用法、適用場合也完全不同。

和語產生於日本本土,在日本有文字之前就已經存在了,辭彙中包含了日本古人對於世界最古老的看法,很有感情成分,比如「田舎」對於鄉下的嘲諷意味,「儚い」對時間長短的感嘆,「報い」對因果的思考;漢語傳來,日本有了文字,而漢語本身又給日語增加了大量新生概念,日本人將其當做真理一樣奉行,漢語自然成為了標準的象徵,武士道當然要遵循、天皇當然要崇拜;到了近代明治維新,日本需要學習西方文化,就大量以漢字轉譯各類語言,經濟、民主、社會、階級、勞動後來都被漢字母國中國借回去形成了現代漢語辭彙;二戰以後,日本人不再拘泥於漢字束縛,轉以音譯來翻譯歐美各國文字,為日語提供了大量時髦辭彙。

簡單來說:和語更有感情,漢語更肯定,外來語更時髦

一般而言,如今和語用於日常交流、寫詩作詞;漢語用於學術交流、概念探討;外來語用於包裝修飾、打出新意。

用題主例子。一般說要喝水了,就會提「飲み物」(喝的東西);談起某種新飲料開發,公司里自然會在報告中使用「飲料」;而要打出新飲料廣告,「ドリンク」這種無漢字寫法更能吸引日本老百姓,老百姓覺得時髦也會說兩句,以顯示自己很年輕很潮。再比如挑戰,「挑む」會讓人有一種具象感覺,好似一個人揮舞鋼刀、單騎挑戰;「挑戦」會出現在客觀敘述之中,比如某某對某某發起挑戰;「チャレンジ」則更像是口號,讓人心思鼓舞。

類似辭彙還有不少,這裡少許貼幾個,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

另外很不明白一點,為什麼一提到日本,不管說什麼都會聯繫到「脫亞入歐」,這實際上是個偽概念。1950年以前日本這四個字從未連用過,唯一宣揚脫亞思想的《脫亞論》一文更是60多年無人問津,而且日本雖然學習西方,但也僅限於在技術、制度層面予以模仿,骨子裡面日本仍舊沿襲了幕府那一套東西,直到二戰結束才算是真的改變,也希望各位明鑒吧。

另外樓上某位說日本人對歐美學生明顯比對亞洲學生親近,不錯,我也覺得中國人對日韓馬來人沒有對白人黑人更親近,但我從不覺得中國人什麼時候脫亞入歐了。。。


類似問題問過一個日本人,台場的彩虹大橋為什麼叫レインボーブリッジ?回答說是這樣的叫法更華麗。另外的一些詞如ゼミ、シンポジウム、ミュージカル、スクール和語里也都有,讓人感覺更專業,脫亞入歐早,傳到現在成了約定俗成的用法。
都是個人推測,如被指正請摺疊。


已經有很多和語被外來語代替了
球類運動裡面原來的日語都叫蹴球(足球)庭球(網球)羽球(羽毛球)等等,現在都是外來語。
另外包括一些原有的化學類名詞,工具類名詞,現在基本和語說的都很少。
但是還有更多是和語和外來語共存,但是表達的意思有細微的差別。
比如說 チャレンジ 挑む 挑戦 分別有一些細微的差別。再比如テーブル,デスク,機,食卓等的區別。外來語和和語更加細分了具體的意思。
另外當然還有外來語更加華麗洋氣這個說法在裡面。
另外,在不正規的年輕人日語中,外來語做動詞越來越普遍。
比如 ミスる トラブる スペシャる ぐぐる 一些本來尾音就是ru的外來語可以直接做五段動詞了。


先說一點,飲料這詞還存在,我昨天還聽日本老師說過,不過當然沒有飲み物 、ドリンク那麼常用,也的確略有些生硬的感覺,多用於學術場合和用在後面兩個詞之後表示一種強調。

外來語真的在日本被非常廣泛地使用,而且一直在增加,不管是居酒屋菜單,路上的招牌,還是大學教授的研究介紹頁面。

比較常見的解釋是年輕人更喜歡用,覺得時尚,有高級感,(おしゃれの感じ)這可能還是跟日本一直希望脫亞入歐的傾向的意識殘留也有關(日本人雖然支持國貨,但也有崇洋媚外心理。在我所在的國立大學,日本學生顯然比起亞洲留學生,更願意親近歐美留學生)。
另外在學術領域,我上的課程中就曾有老師就同一意思的和語辭彙與片假名外來語進行仔細的比較分析,有些含義用和語並不能完全表達,因而使用含義更廣,亦或是更貼切的片假名外來語的情況也是存在的。(當時的例子好像是國際的と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不過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外來語片假名是日本人國有化的英語,也不乏以英文的若干單詞為基礎組合成的和式英語(如サラリーマン salary+man 但是英文不存在這個組合)

不能完全將其直接與英文原詞劃等號考慮。(即便原形相同也有意義不同的情況,比如 manner マナー)

補充一點。
不好意思漏答了一些。我覺得外來語片假名是在日語基本音圖體系中,與平假名一起的重要組成部分,來源與功用各不相同,是互補的關係,不存在哪方完全替代哪方的問題。

歡迎指正。


來自維基百科與百度百科。
"漢語"與"和語"的對比明顯,「外來語」與"和語」的情況相似。
跑題,求摺疊。

和語詞,特別
是複合詞與派生詞,有較多與自然和季節變化相關的詞給人以有情調和美的感覺,如「あおぞら(青空)」、「はつしも(初霜)」、「よなが(夜長、秋につい
て)」、「はるさめ(春雨)」、「こけしみず(苔清水)」、「あさせ(淺瀬)」、「うずしお(渦潮)」、「ささにごり(細濁り)」。總體而言,相對於和語
詞,漢語詞感情色彩較少,較多用於「理性」領域,如大量表示抽象概念的和制漢語。
另外,近年來表達與社會問題和教育等有關的負面狀況時有較多使用和語的傾向,如「いじめ(苛め)」、「おちこぼれ(落ち零れ)」、「ひきこもり(引き籠
り)」等。
日語中,同樣的語義有時可以用日語的「和語」方式,也可以用日語的「漢語」方式來表述,兩者的語言效果是不同的。在篇幅短小,措詞嚴謹﹑書面語言的情況下,多用「漢語」來表達,而在措辭柔和,口語表達的情況下多用日語的「和語」表達。
「駐
車禁止」(禁止停車)、「車を止めないでください」(請勿停車),在日本的大街上,到處會貼有類似的警示語,兩者雖然是同樣的意思,但是駕駛員看到上述的
警示語會做出不同的判斷,「駐車禁止」是用「漢語」說明的,「車を止めないでください」是用「和語」表示的,兩者的語言效果是不同的。


其實外來語再多 日語的發音也不過就那些 翻來覆去的
漢語我們發音區分明顯 日語中發音相似的太多 這也是導致外來語越來越多的原因 因為好辨識
漢字主要在正式場合 比如 ビザ 官方實際使用 查證 這個辭彙
一次次那麼多種說法 很鍛煉人


如果全部替換成外來語的話,也就不存在日語這門語言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將西方的事物譯成可理解的漢字詞,而日語則是將西方事物音譯成片假名?
「だいぶ」「ずいぶん」「結構」「なかなか」「かなり」之間有什麼區別?
「そうだ」「ようだ」「らしい」「みたい」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日語中「いる」和「ある」分別何時用?
如何區分「は」和「が」?

TAG:借詞外來語 | 日語翻譯 | 日語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