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合伙人》裡面,為什麼成東青一直反對上市?
看完中國合伙人之後有個地方很不解,為什麼成東青對上市一直持反對態度?而且現實里貌似俞敏洪也比較後悔新東方上市,為什麼?
上市意味著是公眾公司,很多公司內部信息都要披露;上市意味著建立規範的治理結構,大股東權利受限不能再為所欲為。上市,是戴著鐐銬的舞蹈。
你可以去看一下現實版的中國合伙人:俞敏洪、徐小平、王強接受柴靜的採訪視頻,裡面有一句話應該可以說明不想上市的原因,話大概是說:資本求快,而教育求穩。如果一旦上市投資者就會要求你的利潤每年要增長20%以上,為了保證這樣的利潤他的教學網點就要擴大,就在上市後的一年新東方的網點擴大了1倍多,想像一下如果今年北大今年招2000個人,明年招4000個人來體現北大的教學質量也提高了一倍吧!
先說公司為什麼要上市?
——融資。
為什麼要融資?
——擴大公司規模。
為什麼要選擇上市這種融資方法?
——這是一種全世界股民都給你送錢的方式啊,虧了你也不負什麼責任,賺了還能分成。比私募啊貸款啊聽起來要美多了。
好處是什麼?
——股民送的錢直接是公司資本,企業價值會在資本價值上得到提升,使股權大大升值。
為什麼成冬青反對上市?
——上市之後就把整個公司交到了股東們手中,這也是大部分家族制企業不願上市的原因。想要自己的意願發展公司?就受限制了。
——在美國上市的非美國公司董事都可以拿到10年的無限次數的簽證。從此不鳥簽證官。出了當年那口惡氣。
===其一,市場不理想:
===其二,成東青表示:
為藍本的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也表示:資本求快,教育求穩。
===其三,上市公司每年需要20%—30%的增長。尤其是美國對中國上市公司有很大的期望,上市投資者會有很大壓力,變得十分被動。
===其四,上市公司意味著公司內部信息公開,股東權利受限。
===其五,俞敏洪採訪視頻表示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M5NzU2MDcy.html?x=1 上市對所有人都有好處除了他,其他人可以隨便賣股票換成現金,而作為創始人他不能隨意賣,如果不上市,他每年的分紅已很不錯。 這也是電影中所有下屬都支持上市的原因。
===其六,上市為了融資,而這樣一切就由股民說了算,俞敏洪說權利會受限。
:這大概就是我能所總結的成東青反對上市的原因,也是俞敏洪表示後悔新東方上市的一些原因。
:僅為個人拙見,希望對你有幫助。
電影中的交代是很不清晰的。感覺是本來很有深度的故事,被拍成了青春偶像劇。
成「土鱉」,像是說句大聲點的話都會被自己嚇著似的;後來到了美國呢?胸有成竹的地拍拍鄧超的肩膀,我們一起去征服美國!談判桌上一席話,有理有據,霸氣十足,把所有人都鎮住了。
這中間的成長和變化,是怎麼來的?電影沒有交代,也很難交代。
所以,到了後面,我們就知道了,成東青不是「土鱉」,而是具有智慧和魄力的人。OK,那麼他此前力排眾議,一定不要上市,絕非因為他「土鱉」。
——最後我們才知道,竟然是因為他在美國受到了「歧視」,想要揚眉吐氣。
好吧,很煽情。
但是,這也是理由?
我看過老俞的書,這裡面給出了答案,下面憑我的理解大概說一下,其實想一想也能明白。
他的屬下都贊同上市,因為上市後他們就會因為有股權馬上變得很有錢。
而俞敏洪就不一樣了,他看中的不光是錢(他本來就是董事長,已經很有錢了,再多些錢也沒多大區別),而是生活的舒適度。但上市後每年公司的盈利就得保證,因為要對持股人負責,這樣就不太能按照自己的意願發展公司了,所以在他看來他會比較被動。
事實證明,俞敏洪的判斷是正確的,上市後他的下屬都富了,而且很閑。按照徐小平的原話說:
「我(徐小平)也後悔上市,我渴望新東方創業時候的那種火紅生活,上市使我連董事也做不成了。我只想做董事,上市時我才五十歲。俞敏洪如果讓我去做副總裁,我現在就去上班。
上市後老俞的壓力更大。他面臨的挑戰和壓力,面臨的質疑和詢問,讓他產生一種孤憤感。而我的孤獨感和失落感和老俞是一樣的,產生於不同的原因,他是忙得要死,我是閑得難受。」
土鱉,不想把自己打下來的家業交出去,交到投資人的手裡。
這樣的老闆,我見過很多。比如說,我們公司在進入某地市場時,該城市當地的一家同行企業,是當時該地的行業老大。其老闆當年也是白手起家,很早就取得成功,有嬌妻豪宅名車。其時我們公司以「正在籌備上市」為籌碼挖人,該老闆的應對措施,是在公司內部會議上痛批企業上市的不靠譜,並表態「我們的家業為什麼要拿去給外面股東折騰」「我有房有車了,你(指銷售總監等中層)也有房有車了,還上市圖什麼呢?」
兩年後該公司在當地的市場佔有率和平台影響力被我們公司全面超越。電影對這點交代得不是很清楚,只是凸顯了成的一意孤行。但其實結合一些現實中俞的表現,還有電影中最後對成的評價,其實就是個人選擇問題。他壓根沒想過改變世界,安心當個土鱉就好了。上市,也是找找罪受,對他個人並沒多大意義。
其實成跟美國人的談判那段話,我反而覺得不太真實。那一段自序一樣的獨白,把老外都侃傻了,看著好像成其實一直在下一盤很大的棋。我更傾向於,其實他就是想在自己建立的王國,想怎麼玩怎麼玩,愛炒誰炒誰,弄一堆股東給自己添堵,幹嘛啊。
現實,其實上市對企業擁有者來說,也不全是好事。甚至是弊大於利(除了某些上完市就想套現跑的老闆外)。拿錢辦事,是中國的古話。企業家上市拿了投資人的錢,是要給回報的。誠然,當前的中國N多企業很難說對投資人有多負責。但,那些老闆也不好過,監管時時看著,媒體跟著,月報、季報和年報,隔段時間就要為財務數字發愁。不是每個企業都是蘋果,就是蘋果也有快破產的時候,業績都是有起有伏,只要出現利潤下降,一幫董事就要吵著開會問怎麼了,你說煩不煩。
老俞,也是上市後,鬱悶不少。完全沒有上市前自己玩的暢快。他其實就想安安靜靜當個老師的。生活中很多人野心不足 做事求穩 畏首畏尾 很正常嘛~
竟然是因為他在美國受到了「歧視」,想要揚眉吐氣。
上市就是為了圈錢,同時也在意味著控制權的轉移。
拿人錢財與人消災,收了股東投的錢,很多事情就不能聖意天裁,不然撕起逼來公司分分鐘完蛋……
這是企業家的理念不同、知識結構不同、對資本市場的了解程度有差異。
要企業家接受籌備上市是一個很漫長很有策略性的過程,要麼就是該行業有競爭對手先一步上市,對老闆有刺激作用。否則從僅僅做大企業的角度來看,公司老闆往往不會將上市作為首要目的。
我們在說服的過程中,往往在前期有一個對老闆及高層培訓的過程。
資本市場是狼群,要在弱肉強食里生存需要勇氣。對於俞敏洪來說,家族制的企業進入資本市場是更進一步的野心,或者是知足常樂的退守的選擇。
推薦閱讀:
※全球估值最高的未上市科技公司究竟是小米還是華為?
※最近把房子賣了換一筆現金,卻彷彿成了「燙手的山芋」,該怎麼辦呢?
※假如每个人的想法都一模一样,那么股市中就没有人买入卖出,没有盈亏存在了,是吗?
※一年十倍股都有什麼特徵?歡迎股友們共同探討,尋找下一根十倍牛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