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法網奪冠,對於中國的體育舉國體制會有什麼影響?


暫時很難改變,因為舉國體制是「業餘」體校+專業運動隊模式。不管是職業化高不高,業餘體校這個基層架構幾乎是一樣的。這決定一旦選擇體育道路就必然是體制內。相比較而言,美國體育的根基是學校體育,不管項目的職業化程度高低與否。歐洲則是學校體育和民間俱樂部主導(感覺上俱樂部作用更大一些,典型例子是歐洲的足球俱樂部)。如果某些有職業化前景的項目能夠打破業餘體校對體育人才培養的壟斷,建立新的模式的話,那麼舉國體制才有改變的可能


(全文我在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647617/answer/15036711寫過了,這裡我選取相關部分)

我們先來搞清楚一個問題——何為舉國體制,或者至少說,上面提到的那些「公知看官」是怎麼定義舉國體制的。從全國範圍選拔運動員?從小就給運動員專業的訓練?用全國選拔賽的方式決定最後誰參與?存在國家隊集訓?No No No...因為如果按照這個標準的話,偉大的米帝國主義也成舉國體制啦,這腫么能行~~~

舉國體制(nationwide system)這個詞被創造出來的時候就是用來專指共產政府的體育模式:不光是運動員的全國選拔,從小訓練,更重要的對於運動員的訓練投入的人工,資金,教練,器械等等資源全部全全來自國家。而美國(以及不少西方國家)做這些同樣的事情的時候用的則是贊助企業,民間捐款,甚至運動員個人的資源。

從執行和效率的角度上講,舉國體制的最大的弊端,和其他所有公共企業(public enterprise)一樣,就是機構的臃腫和對個人利益的忽視。但更重要的是,在西方的思維中,政府的壟斷必然是邪惡的,是要被遏制的,而個人和企業則相對的更好一些(不是說沒問題)。

為什麼要舉國體制?我們先來搞懂,為什麼美國沒有「舉國體制」也能成為一個體育強國,也有這麼多獨霸的奧運項目。人種體制的差異無法解釋為啥同樣是「優越體制」的米帝和眾歐洲國家的奧運成績差別那麼大。真正的原因來自於美國社會中廣泛存在的體育的痴迷和崇拜。「體制的優越性」不會導致天上掉餡餅,美國的那些優秀的運動員的產生,還是離不開以下幾點:龐大的有潛力的運動員(potential athletes)基數,長期的系統科學的訓練,大量的資金投入。為什麼在美國不需要舉國體制就能有這些因素?因為在美國社會中,民眾真正的從小就把運動看成了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對於美國的大多數中學生而言,不參加運動隊的就是loser!每一個人。但是成績好?那是nerd,還是要被鄙視的。無論是女生還是男生都追求自己形體上的改善和身體素質上的提升,即使是在實驗室,學生會,樂隊,n門AP課之間忙的團團轉的高中生照樣會每周有那麼幾天在健身房裡燒掉幾百卡的熱量,運動對於他們而言就和上學一樣是必須而不可或缺的;因為在美國的社會中,一個籃球,棒球,橄欖球等等打得特別好的高中生,即使平時考試勉強及格也很可能通過招入(recruit)的形式進入哈佛耶魯普林斯頓,而且民眾輿論會認為這非常正常,而且值得為此而努力(畢竟連US News的大學排名里都把橄欖球隊強弱算作一個因數,雖然未必合理,但這反應了民眾對體育的輿論導向);因為在美國,一個傳奇的棒球手會被當做國家英雄一樣的崇拜,一個奧運冠軍不會因為被獎勵了200w而被民眾輿論非議,一個超級碗的橄欖球運動員會在明知道自己從事的運動很可能是自己40歲就因為腦損傷而老年痴呆的情況下還是全身心的投入這項運動,而民眾會把他奉為英雄,而不是覺得他可憐;因為在美國,無論是學生還是老人,無論是社會底層還是牆街的銀行家,都會認為體育是每天生活的一部分,他們就像願意為自己的午餐買單一樣願意為體育買單,無論是自己參與還是看,因此企業才願意在美國扔大把大把的錢投資體育事業,因此才會有「豐田中心」這樣的場館名字,因此才不需要國家用納稅人的錢去支付那上千萬的訓練費用,場館費用,器材費用。


總結一下:美國之所以沒有舉國體制,不是什麼神奇的優越體制的魔術,更不是因為什麼政府投入,而是因為民眾(從而帶動private sector)自覺自愿用自己的時間精力金錢資源完成了早起培養,全國選拔,專業訓練者整個過程。簡單的說,他們自己組成了一個舉國體制,自覺的變成了其中的一員。民眾!民眾!民眾!


然後我們再來對比一下天朝:中學階段,別說運動隊了,有多少人甚至去看過一眼你們所在城市的高中生市運會?多少人高中畢業的時候跑個1000米都喘個半死,來次軍訓那點體能消耗就叫死叫活?別說神馬體制問題沒時間鍛煉,每天繞著你家樓下跑個3km也就15分鐘的事情,但問題是多少人能做到?再看看大學裡,當你們去讚譽鄧肯,林書豪如何高材生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國內一個奧運冠軍進清華都要被人唧唧歪歪說半天?當你們說NCAA里隨便挑出一隊就能完爆天朝國家隊的時候有沒有發現自己壓根就從來沒關注過國內的大運會這貨?女生自己整天神馬節食減肥看腐壓馬路卻不願意天天在健身房裡燒上個一小時,男生要麼一副排骨身板整天神馬鉛筆褲修身四十五度小清新淚流滿面扮娘炮,要麼滿身的脂肪還覺得霸氣側漏,寧可每天花幾個小時看片,打牌,刷副本,拖屍,fam,推塔,gank或者當個intergalactic Xbox assassin who took an arrow in the knee, 也不願意去游游泳或者練點肌肉出來。 更可笑的是,最近還好意思口口聲聲說天朝對民眾體育事業投入不夠的那些人,想必在當初各個城市借京奧風建體育中心的時候肯定也在振振有詞的說這些都是些浪費納稅人錢的面子工程。呵呵,的確是面子工程,公知看官們可否知道自己所在城市的體育中心的游泳館的晨練卡是長什麼樣的?可否知道足球場的開放時間?可否知道射擊館其實是有對公眾的開放的?!不知道,當然不知道。以現在的民眾的體育熱情來看,天朝的公共體育設施不是少了,而是常常閑置。我在天朝看到的是一個幾百萬人口的城市的體育中心裡的游泳館,夏天一排排的人以洗腳的姿勢坐在岸邊壓根不會游,而春秋冬則基本無人問津;我看到的時候每天公園裡晨練的95%以上都是老人;我看到的是一個幾百戶的小區里gym到了下午3點鐘那10台跑步機沒有一台的電源被開過;看到的是很多人寧可花好幾萬去買個驢牌的玩意卻不願意去辦張體育場館的年卡;我看到的是大家覺得生活窘迫的人才去選擇體育,覺得為了運動而做出的大量付出是少見而非主流的,覺得每周打個一小時乒乓(no offence)就覺得自己很sporty了,覺得奧運金牌作為一種人類體育上的成績「與我無關」(建議「公知看官」們去了解一下美國人對於superbowl的瘋狂)這說委婉點叫沒有運動精神,沒有對體育的重視,說直白點,就叫:民眾的慵懶!


當各位看官學著CNN的口氣批判著舉國體制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西方這種批判到底批判的是什麼:中國的政府?那只是表象,人家真的想說的是:你們這些在體育上懶到死的國民若不是政府投入壓根不可能拿到奧運獎牌。你以為是神馬對「被強權壓迫的運動員」的人文關懷啊?扯,人家是想揭開這層遮羞布給我們潑盆冷水說醒醒吧你們沒希望的。

因為這種慵懶,使國家只能用舉國體制這種方式來完成美國人自覺投入完成的運動員選拔過程。我之所以支持舉國體制,不是因為那表面的所謂國威(national pride)或者展示國家實力神馬的,更不是支持對運動員的常常反人性的訓練(欣慰的是以游泳隊為首的國家隊都開始參考西方的那種更科學的訓練模式),而是在面對這些自身缺乏體育精神的,在鍛煉上無比慵懶的民眾的時候,舉國體制製造出的那幾個金牌運動員已經非常危險的成了國人和「參與運動」之間那脆弱的紐帶,至少他能提醒一個對體育非常淡視(如果不是de facto的鄙視的話)的民眾,體育是值得成為每天生活的一部分的,值得追求,值得參與,值得付出,值得慶賀,值得為之犧牲的!既然有千千萬萬的同學因為Sky而去打War3,因為丁俊暉而且打撞球,為什麼就不能因為孫楊而去練游泳,因為劉翔而去練田徑呢?

凱恩斯學派的經濟學家認為,當經濟疲弱是由於民眾本身的花費太少,因此政府應該代替民眾來支出,從來通過這種刺激來造成乘數效應(multiplier effect),創造出大於預先投入的好幾倍的花費,從而帶動經濟復甦。而對於天朝這種疲弱的民眾體育熱情而言,舉國體制的投入其實就是這個刺激(stimulus),不是通過這種政府投入來彰顯中國所謂的「體育強國」地位,而是通過這種投入來激起民眾的體育熱情,使民眾們一起投入——時間,精力,金錢,而當民眾的投入達到一定程度時候,政府的投入自然就可以淡出了,舉國體制也就可以壽終正寢了,當然到了那個點,中國的民眾之間也不會有關於奧運金牌爭論的是是非非了,因為到了那個時候,大家會認為在在奧運上的拼搏和勝利和創業,科研上的成功一樣,並不是個異類。
而在當前這種疲弱而在繼續的情況下,要談論的不是舉國體制的存廢,而是我們應該如何使這種刺激更為有效。首先肯定是加大投入,不光是在訓練上的,更重要的是對運動員的福利,退役後的保障等等,目的不是為了金牌,而是改變民眾對競技體育的看法,讓民眾覺得競技體育不但是glorious的,更是gracious,glamourous的,讓民眾開始像追娛樂明星一樣追體育明星,並願意為之花費時間精力;在這之後,就是開放選拔機制和渠道,使民眾在願意投入的基礎上,更有機會接受到專業的訓練——球類,健身,游泳等等,從而重塑這個民族的體育性格。等漸漸的民眾對於體育有對於刷SNS和微博的那種熱情的時候,商家們自然會一起參與投入,那麼舉國體制自然就可以變成歷史了。


對本身市場化程度高卻在體制內的項目有影響,對市場化程度不高的項目沒什麼影響。像網球屬於一個高度市場化的個體運動,可以很容易找到相關配套的教練,贊助等等。而像現在舉國體制盛行的跳水,體操等項目在中國就沒那麼好的條件了。所以說,該來的,你擋都擋不住。不該來的,還是等吧! 再有,大家也別把舉國體制看成什麼罪惡的東西,像跳水,舉重,體操這些冷門項目如果沒有國家投資,再加上中國人現在還在為溫飽和房子做努力,是不可能像外國一樣憑興趣加上自己有錢這樣發展起來的。當然,中國足球就是一個例外,明明可以市場化卻非要體制化。


不會有影響,這個舉國體制不會因為幾個體制外的人拿冠軍而改變的,記住,體育在中國是一個利益集團的遮羞布。


沒看到一個答到要點的,一大堆答案根本就不了解舉國體制!政府要是在全國建那麼多體校就為了拿幾塊金牌,才真是腦子進水了!

李娜的事我不說了,這事兒就是冰山一角上的一塊冰,沒有任何普遍性。只說體制本身。

首先,我想用 體校體制 來代替 舉國體制 的說法,more specific。其次,要明確,如果要討論」政府花納稅人的錢要不要通過更好的程序來決定「,那根本不用扯上體育,那純粹是政治制度問題。所以,討論體校體制必須就事論事,扯遠了就沒意思了

回到體校體制上。以前體校體制把中國從金牌零帶到金牌大戶,後來金牌不斷拿,大家的邊際效用開始遞減了,甚至為負了,多拿一塊金牌不僅不開心,還要難過一下」錢本來可以花在其他地方「,於是就開始給體校體制找茬兒。這和經濟學裡吃饅頭什麼的一個道理,吃一個爽吃兩個撐吃三個吐。政府肯定也了解這檔子事兒,難不成政府想花錢還挨罵嗎?

所以,關鍵問題出來了:體校體制是幹什麼的?

普通人眼中,體校體制的作用只在於培養世界冠軍,世界冠軍拿夠了,就沒用了。這簡直就是……大家必須認識到,體校體制絕不只是培養世界冠軍那麼簡單,而是不斷地選擇有天賦的孩子進行體育方面的培養,在優選的過程中不斷把經過訓練,有體育特長,但難以成為頂尖選手的人投向社會,這些人大多都成了體育運動的傳播者,許多大中小學的體育老師都是體校體制里退出來的運動員,當然,他們可能經過了重新參加高考、體育特招、退役分配等多種途徑。基本上可以說,一所市體校可以提供一個城市的普通體育教育者,一所省體校可以提供這個省內較高級別的體育教育者(具體的輸送模式非常多樣)。大家想想自己的大學中學甚至小學,哪個學校沒有一批體校退下來的運動員當體育老師的?有人說,」我小學老師是師範院校的體育生「,拜託,許多體育專業的師範生都是在體校練過的好不好,以中國普通學校中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體育熱情,有幾個能考取體育專業的?有幾個願意去考體育專業當體育老師的?

沒錯,媒體會報道一些過得不好的」世界冠軍「什麼的,但那真的只是很少數的情況,哪個行業里沒有一些混得不好的,被一包裝渲染,變成」舉國體育一將功成萬骨枯「了。大家想想,自己見過幾個體育出來街邊賣藝的,反正我見過大把體校練過當老師的,沒見過一個賣藝的。要真是萬骨枯,那不得一大把一大把混不下去的?事實是絕大多數練體育的都自食其力,過得蠻好。

所以,個人認為,在過去的三十年里,如果沒有體校體制,而指望普通學生的體育熱情,和被分散到各個學校的那些體育教學資源,中國體育不但金牌沒希望,而且連體育教育的基本人才都沒有合適的生產途徑。相比之下,金牌甚至都不算什麼主要效用了。

我絕對不是說這種體制沒有弊端。當然有,比如沒有打造讓更多人享受專業體育訓練的模式(這個真的要靠砸錢……),比如培養中沒有注意文化課(奇怪的要求,國外許多體育教練滿口髒話一樣受人尊敬,中國許多人從來不請教體育老師專業問題卻盯著人家的文化水平…),比如李娜單飛不成個人發展受到限制,單飛之後名聲收入大振等等。我只希望大家在全面了解的情況下再做判斷,不要想當然以為體校體制就是為那幾個冠軍。在討論體校體制的時候,我們實際上是在討論如何在全國範圍內培養體育從業者,如果大家覺得體校體制沒了,有更好的方式培養全國大中小學的體育老師以及高水平運動員,可以各抒己見。

最後再多說一些。許多人成天說學校不重視體育、體育老師文化水平低、沒有場地沒有時間……我想這些人捫心自問一下,是不重視還是自己不願意?我自己從小喜歡足球籃球短跑跳遠各種運動,平時每周末都要運動,到了寒暑假幾乎每天下午都要運動,從小學到大學畢業,從來沒有哪一次我想鍛煉身邊沒有場地,從來沒有覺得沒時間運動,也從來沒有哪一次我去找體育老師問一些運動方面的問題被拒絕,更沒有因為運動影響到學業。有時間有條件運動但不去運動的人,去抱怨國家/學校/父母不重視體育,真是非常奇怪的事情。


幾乎不會有任何影響。
體制的改革會牽扯到很多人的利益。目前來看,李娜的奪冠,沒有給體制內的運動員、教練和相關領導帶來任何的利益。對於有權修改體制和決策的制定者來說,也沒有什麼實際利益。無利誰人早起應該是這些內部人員的核心處事原則。所以他們斷然不會做利人不利己的事情。
另外,我認為一個國家的體育發展應該遵循「全民健身+職業化」的模式。改革職業化的事情上面已經說過了。至於全民健身,無論是基礎設施的投入,還是健康意識的培養,還有全民生活狀態上的現狀,都存在著無數的漏洞。歸根結底還是利益的牽制,社區裡面建個籃球場又不賺錢,還不如蓋個小樓放超市。這些現象應該不會因為娜姐的奪冠而改變。


都在從特例看總體,如果徹底放棄舉國體制,以後中國在奧運會上可能10個奧運冠軍都得不到!


對體制應該沒什麼影響,但是既然李娜幹個體能掙錢,風投是否會考慮考慮投資運動員?


這種影響是微妙的,一面是舉國體制的欲戰欲敗,一面是個人體育的光輝萬丈,必然會影響中國體育從業者自己的思考,讓他們有了逃離體制的衝動,結果也正是舉國體制的一步步失敗和羞辱,被邊緣化,國際上來說,體育強國木有舉國這麼折騰的,更多的個人性質的,這是趨勢,不管我們願不願意。在巨大的落差中,將舉國體制死死的踩在腳下。


沒影響,為了奧運會金牌,體制將會繼續,就像高考和高中的關係一樣


沒什麼影響 舉國體制不會因為一個人的成功就廢除的 該怎麼樣還是怎麼樣

PS:誰亂點沒有幫助的?那些亂扯利益集團的就有幫助了?


李娜一路走來本身就一直在影響著相關的體制,你們說沒影響的,是不是被「相關思想」虐慣了


不會有影響。我國屬於某些方面不強,要靠體育撐門面的,所以多搞金牌才是正道,可以揚我國威啊。


網球比賽的職業競爭之激烈,以及我國毫無一流運動員、教練儲備決定了這項運動需要按照國際市場的規則來玩。未來,這個項目上的人員培養可能會更寬鬆。


李娜本來就是從體制出來的。


  1. 李娜是在進入國家隊後,由於某些原因選擇單飛的
  2. 李娜自己是從家鄉教練培養,到進入省隊,再進入國家隊,每一步中都有舉國體制的影子
  3. 李娜自己後來單飛的成功並不能全盤否認舉國體制
  4. 某些較為冷門的體育運動,如果國家希望在奧運會上獲得較好的名次,就必須獲得體育舉國體制的支持
  5. 李娜的成功意義在於,會使國家相關體育主管機構認真思考,是否可以在群眾基礎非常好、市場化程度較高的體育項目上,慢慢與舉國體制分離
  6. 所有利用李娜的成功,抨擊舉國體制的行為,對慢慢鬆綁舉國體制沒有意義,畢竟體育主管部門也不想當冤大頭
  7. 不要因為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就對當前的現實過於PUSH

根本沒有關係,如果沒有舉國體制中國的那些小項目誰來玩?誰能知道奧運會世錦賽的舉重第三名第四名是誰?


中國人本來就進化到連毛都沒有了,能怪政府?


影響不大,因為很多人要靠體制吃飯。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我倒是比較樂觀,她給體制外的體育運動員在天朝指明的方向和出路仍然是存在的,雖然渺小,但星星之火終可燎原嘛


推薦閱讀:

李娜宣布退役,為何有人會覺得突然和意外?
人民日報稱李娜「應該警醒,任性要有底線」,李娜的培訓經費和參賽經費是國家支付還是自己支付呢?
怎樣評價李娜澳網奪冠後回國時在機場的表現?
李娜打下風球時就會咆哮,是為了釋放壓力么?

TAG:體育 | 李娜 | 李娜贏得2011年法網女單冠軍 | 舉國體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