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野戰軍vs日本關東軍誰厲害?

我爸爸是一個林彪的粉絲,我曾經和我爸討論過讓林彪的東北野戰軍對戰日本關東軍誰厲害,我爸爸一口咬定是東北野戰軍,我特別表示懷疑,因為31年日本關東軍戰鬥力非常強悍,所以問一問東北野戰軍對戰日本關東軍誰厲害


通化事件(亦稱二、三事件),1946年2月3日,遼寧通化(今屬吉林)萬餘日本關東軍舊軍人在國民黨策動下進行武裝暴動。由於東北民主聯軍事先掌握情報,控制了內應分子,端除了國民黨暴動指揮部,以一千餘人的有生力量粉碎了敵人瘋狂反撲,打死暴亂分子四千餘人,其中日本人三千多人。

1946年2月3日凌晨〔農曆正月初一〕天色未明,南滿重鎮——通化市萬家燈火,繁星閃爍,結束了十四年亡國奴生活的山城人民在喜悅中企盼光復後第一個春節黎明的到來。當時鐘敲響四下時,全市電燈突然閃滅兩次而後全城一片黑暗,接著位於市區中心的玉皇山上三堆大火衝天而起,城區不同方向也響起三聲長音哨響,頓時喊聲響起,槍聲大作,數千名日本關東軍武裝暴亂開始了。

暴亂匪徒們手持機槍、步槍,揮舞戰刀在日本武士道精神和復仇心理的支配下,嘶叫著分數路向市內行政公署大樓、通過支隊司令部、公安局、電話局、飛機場等重要目標發起瘋狂的衝鋒,妄圖一舉消滅東北民主聯軍,重占通化。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自衛武裝五百餘人堅守陣地,英勇抗擊著十幾倍的武裝暴徒。

暴亂前夕已經得到情報,日本人計劃暴亂奪取共產黨政權交給國民黨。於是民主聯軍秘密將一百多名原關東軍指揮官員關押一處。然而關押地點被泄漏。暴亂伊始,日本軍隊圍攻臨時關押處,企圖將這些指揮官救走。而民主聯軍只有一個班的看守兵力,班長當機立斷,用機槍將一百多名企圖裡應外合的在押犯全部擊斃,從而避免了形勢的惡化。

當時的中共通化省委書記是吳溉之,立即任命通化行政公署蔣亞泉專員為首成立東北民主聯軍作戰指揮部,下達命令:

1,迅速命令黨政軍停止一切節日活動。

2,黨政軍機關人員緊急動員,全副武裝,進入陣地聽命令。

3,火速催調援兵回師通化參加平暴。(因為軍政各口均被認為混入了大量內應,故特意到城外抽調通化支隊、炮兵學校、朝鮮義勇軍支隊等組成機動武裝兵力,配合保衛支隊司令部、公安局、電話局、飛機場等重要目標。注意通化支隊的將領就是劉西元,其人就是抗美援朝時萬歲軍38軍的政委;朝鮮義勇軍的指揮官為方虎山,其人後來是朝鮮戰爭中朝鮮名將。)

由於敵眾我寡,又是分兵堅守,反暴亂戰鬥十分艱巨;東北民主聯軍陣地險象迭出。在各陣地中專員公署大樓的自衛反擊戰鬥最為激烈。暴動亂開始後,左滕隊長和國民黨特務分子周洪漢指揮近千名日軍和國民黨匪徒混合編隊的暴亂分子,依仗人數眾多和武器上的優勢,瘋狂地衝擊行署大樓。堅守行署大樓的東北民主聯軍戰士在行署秘書長夏駿青同志的指揮下,臨危不懼,冒著彈雨與敵人展開白刃戰,用生命和鮮血保衛專署大樓。儘管如引頑強的抵抗,暴徒還是衝上了二樓。在這危急時刻專員蔣亞泉同志處決了威逼他投降的警衛員〔內應分子〕後,立即來到戰士中間邊指揮邊鼓勵戰士英勇殺敵。暴徒佔領二樓後又向三樓發起了強攻,大樓守軍決心與專署大樓陣地共存亡,與進犯之敵展開殊死博斗,大樓內殺聲、槍聲響成一片,形勢萬分緊急。就在這危險之承,東北民主聯軍通化支隊(指揮官劉西元)、朝鮮義勇軍的機動部隊(指揮官方虎山)趕到,從背後猛攻暴亂之敵。敵人腹背受創,在民主聯軍猛烈夾擊下終於潰敗,除少數逃竄外,大部被殲,專署樓內樓外敵屍堆積滿地,血污斑斑。

經過兩小時的血戰,黎明時分援軍趕到,在援助軍的配合下,民主聯軍終於以較小的代價,共斃俘暴亂日近四千人,其中校級以上的軍官八十八名,取得了抗暴鬥爭的勝利,從而避免了歷史的逆轉和更大的流血。

暴亂核心人物一是原關東軍第125師團參謀長藤田實彥大佐,二是漢奸國民黨通化黨部主任孫耕堯。孫耕堯暴亂前因機密泄漏被八路軍事先逮捕,審訊後被判死刑立即執行。不料因為凌晨暴亂已經開始,電路被切斷,行刑戰士黑暗中沒有擊中孫耕堯。等到天亮時,暴亂潰敗,八路軍返回駐地發現孫耕堯等暴動頭目均活著,遂補槍擊斃所有罪犯。

藤田實彥則是在全城大搜捕中第七天被公安幹警從日本商社的一棟社宅閣樓中發現,同時三十多名日本人被捕。共產黨在槍決所有日本主謀者的時候,唯獨留下了藤田實彥的活口,五花大綁下讓藤田實彥在展覽會向所有參觀者和遊人反反覆復地承認罪行。每見到日本人來參觀,藤田實彥都會鞠躬謝罪:「真對不起了,真對不起了。」最後藤田實彥羞憤成疾病死在通化民眾醫院。藤田實彥對日本人說對不起是由衷的。正是因為他在通化日本人中的威望和地位,以及他對形勢的錯估,堅持聯合國民黨幫助國民黨奪取通化政權,最終導致暴亂失敗後,在通化的所有日本男人都遭了殃。

據中日雙方的記載,數字有出入,但最保守的估計是一千八百日本人(日方有說3000餘人的,也有一萬多人的,當時通化周邊共有日本投降軍人和平民五萬人)被擊斃,死者統統赤條條的被扔進河裡「水葬」。

通化中國人在日本人十四年的統治下,生活在高壓恐懼的赤貧中,對日本人深惡痛絕。尤其是日本人在投降後仍然覺得高中國人一等,寧願將儲備的戰略生活物資包括棉被軍服食糧焚燒了也不給市民一粒糧食一件衣服。一些膽大的市民試圖在火中搶回些糧食也被日本降兵打傷打殘,導致暴亂後通化市民懷著強烈的復仇心理對日本人無論是戰鬥人員還是平民縱情泄憤--因為身後有中國武裝力量支撐著。日軍屍體的衣服都讓市民扒走了,連金牙齒也被砸下。

更讓中國軍隊不可饒恕的是關東軍衛生部隊的殘忍。原本為了利用日本的戰地醫院,在關東軍衛生部隊投降並表明願意為中國軍隊和市民提供人道救援後,八路軍將這支130人的衛生部隊成建制地保留了下來。不料後來這支部隊在暴動中成為骨幹並殘忍地用手術刀等醫療器械將中國軍隊的傷員統統挑死。作為報復,八路軍將這所野戰醫院制服後,同樣用手術刀將醫院部隊長柴田久中尉挑死。

中國參戰人員和日本人生還者描述,中國人殺紅了眼。凡是口令答不上來了的,上去就是一槍;凡是躲在洞里或隱藏處的,二話不說手榴彈就進去問侯了;凡是躲地窖里的統統堵死出口和通風口一律活埋。直到第二天八路軍通化司令部才下達命令:只抓不殺。此時,已經到處都是日本人的屍體。於是就有了日本人的著作:「共產軍虐殺日本人事件--通化事件」。

全城大搜捕時,日本人的傲慢也害了他們自己。日本人自視甚高,入鄉不隨俗,中國的春節居然不在門外掛對聯。於是八路軍挨家挨戶大搜捕,只要不掛對聯的統統被破門而入,成年男子一律被綁走,只要稍作反抗就被擊斃。於是,通化的日本人無論是商社從業人員還是鐵道公司職員,統統被關入大牢。逃跑是愚蠢的,只要露出此意就會招來殺身之禍。暴亂前夕共產黨已經得到情報,日本人計劃暴亂奪取共產黨政權交給國民黨。於是共產黨秘密搜捕將一百多名原關東軍指揮官員關押一處。然而敵中有我、我中有敵,關押地點被泄漏。暴亂伊始,日本軍隊圍攻臨時關押處。而我方只有一個班的看守兵力,幸虧班長當機立斷,用機槍將一百多名企圖裡應外合的在押犯全部擊斃。

除此之外,這個時候的通化孕育了以後中國的幾個著名團體。中國空軍的發祥地在這裡,第一任中國航空學校校長是林彌一郎,原日軍航空隊隊長。後來成為空軍司令的王海上將遇見林彌一郎都要敬禮,言必稱「老師」。林彌一郎差點兒在暴亂前夕被槍斃,幸虧延安時期的日本人八路軍前田光繁力保才免於一死。總政文工團發源於此,前身是通化炮兵學校文工團。暴亂中,留用人員中的日本人試圖開動坦克參加暴動被鎮壓。末代皇帝的皇弟傅傑之妻蹉峨浩被關押通化。蹉峨浩是暴亂中日本人營救的目標之一。日本人在營救蹉峨浩的局部戰鬥中贏得了暫時的,將蹉峨浩成功解救出來。然而在全局中仍然慘敗,面對蜂擁而來的中國增援部隊,日本人不得已將蹉峨浩送回關押處,自己逃亡後在大搜捕中被俘。

八路軍中朝鮮人部隊對日本人無比憎恨,對於共產黨非常忠誠。是我方所有部門中唯一一個沒有被敵人策反的,也是對日本人大開殺戒最徹底的。方虎山的朝鮮義勇軍令俘虜的暴亂分子穿著單衣在零下三十度的嚴寒下押到通化城頭,命令他們跪下後用刺刀挨個挑死,然後全部踹下城去。三天後,守軍將這些屍體投進渾江(鴨綠江的支流)的冰窟窿中。當時從丹東撤回的民主聯軍部隊一路沿鴨綠江北行,能看到江面上漂滿了屍體。據說第二年開春後,河水裡的魚又肥又大,但通化人死都不肯吃這些魚。而挑動暴亂的國民黨人是最懦弱的,幾乎沒有國民黨人參與戰爭行為,都在家裡等現成的:如果日本人他們就出來摘桃子;如果日本人失敗他們也沒有責任。但是共產黨人沒有放過他們,根據審訊日本戰犯和國民黨特務的筆錄,共產黨人逮捕了幾百名在家等捷報的國民黨人,最後槍斃了百來個通敵縱敵者。對於此次事件,日本人耿耿於懷,最近鼓雜訊音也有越來越大的趨勢。

通化支隊的劉西元在通化打退敵人進攻和平息暴亂,產生了很大震動,併流傳到國外。1957年,劉西元率中國青年代表團到日本訪問,日本青年聯合會負責人還專門向劉西元打聽「劉東元」(其時在東北所用的化名為劉東元)的事,並問:「通化的『劉東元』還在不在那裡?」

通化事件被捕日軍首腦

(PS:底下有人說我有點偏題,可是題目不就是在問東北野戰軍和關東軍打一架誰更厲害么?喏,現實中不就打過這一架么。 )


呵呵噠,真服了,這一仗是解放戰爭期間打的,你們不會查資料嗎?我轉的資料很難去驗證碼?
什麼日本人?三頭六臂嗎。日吹有啥吹的,又不是解放戰爭期間沒打過。都沒讓四野上,徐向前就把他們辦了。
閻錫山開始勾結日軍總部進行威逼利誘。「合謀社」為此還特別放出風聲:「如果留守人員總數達不到閻長官要求的1.5萬人,就將在山西曾犯有殺人、掠奪、強姦等罪行的日軍官兵作為戰犯判刑,複員回國毫無希望。」有的日本兵還受到上司威脅———不服從命令者格殺勿論。這樣一來,閻錫山終於留下了1.5萬名日軍。
,陳賡邀請三方代表前往晉軍前線陣地一探究竟。在隨從參謀不幸觸雷犧牲的危險情況下,陳賡毅然帶領三方代表走向晉軍陣地。這時據守陣地的就是被閻錫山收編的日本兵,當他們看到陳賡毫不猶豫地向山上走來時,被嚇得呆若木雞。上山後,陳賡親手將一名不知所措、身穿國民黨軍裝卻只會說日語的日本兵揪到三方代表和隨行記者面前,用鐵的事實揭穿了敵人的陰謀詭計。
1948年7月,晉中戰役打響。在這次戰役中,徐向前同志的部隊一舉殲敵10萬餘人,其中就包括第十總隊。在戰役中,出現了一幕幕有意思的場景:由於徐向前威名赫赫,日本兵一聽到徐向前的名字就膽戰心驚。在一次戰鬥中,幾名解放軍戰士衝進了一間擠滿日本兵的屋子,為首的日本軍官並未指示手下開槍,而是走上來問:「你的太君的徐向前?」戰士大聲說:「對」。日本軍官轉頭一聲呼叫,滿屋的敵人立刻繳械投降。在另一場戰鬥中,原泉福被我軍迫擊炮擊中,重傷後自殺身亡。他死前對參謀處長哀嘆:「沒想到徐向前的厲害,十總全完了!」隨後,7名日軍高級軍官也紛紛自殺,十總主力被我軍全殲。此後,在1948年至1949年的太原戰役中,又有大約1100多名日本兵參戰,700多人被打死,400餘人被俘,至此,閻錫山部隊中的日軍已基本被解放軍全部殲滅。


講真,比較四野與關東軍不適合用國軍當參考系,林彪剛出關時面對的是國軍精銳新6軍與新1軍,所以被打敗也屬正常;但九一八時,橫掃東北的關東軍面對的是張學良軍閥部隊,雙方實力完全不同。想必沒有人會認為張學良能勝過杜聿明和孫立人吧。
所以說,還是要分開看待。
如果是1931年的關東軍面對1946年的東野,那東野會失敗。剛出關的林彪不熟悉當地戰略,剛組建根據地的東野也沒有足夠實力對抗經營多年的關東軍。收編偽軍與關內部隊的兵員素質能否比上當時戰力強大的日本軍隊,不好評價。
如果是全面戰爭後的關東軍面對1947年時的東野,那應該是東野勝算大些。關東軍人數上不佔優勢,科技上也不如有蘇械美械的東北野戰軍。而東野根據地基本形成,士兵也得到了鍛煉,面對關東軍,可能在幾次戰爭後總結經驗,進而戰勝關東軍。
如果是1950年擁兵百萬,武器換裝完畢,擁有成熟戰爭經驗與先進戰術,對國軍已經能做到火力壓制的四野,面對1945年已經缺醫少葯,後勤無太大保障,一群新兵蛋子組成的關東軍,那恐怕……半個月把本子推下海順便解放朝鮮半島不困難吧。
以上來看,如果做個對比,大概是這樣
1950年四野>1947年東野>二戰關東軍>1931關東軍>剛出關東北野戰軍>1945關東軍


我看到的問題是這個。
那麼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確定「東北野戰軍」的概念。
看四野的歷史沿革就知道了:最早入關的時候,四野是叫「東北人民自治軍」,1945年11月14日,改稱「東北民主聯軍」;1948年1月1日,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具體編製區分為東北軍區和東北野戰軍,不過實際上是「一個機構兩塊牌子」,沒有大區別;1949年3月11日,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所以「東北野戰軍」指的是1948年1月1日至1949年3月11日之間這個時間段的東北人民解放軍部隊,且應包含我黨控制和指揮下的東北地方武裝。
那麼我們來看看這支英雄部隊吧:

1948年1月1日,東北民主聯軍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區分為東北軍區和東北野戰軍,以原民主聯軍總部機關為軍區兼野戰軍領導機關,林彪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高崗任第一副司令員兼副政治委員,呂正操、周保中、肖勁光任副司令員,羅榮桓任第一副政治委員,陳雲、李富春任副政治委員,劉亞樓、伍修權任參謀長,譚政任政治部主任。2月,以9個獨立師(旅)編成第1第11、第12縱隊。1947年12月15日至1948年3月15 日,東北野戰軍冒著零下30℃的嚴寒,發動了為期90天的冬季攻勢作戰,殲滅國民黨軍15.6萬餘人,收復城市18座,將國民黨軍壓縮於長春、瀋陽、錦州等幾處互相不能聯繫的孤立地內,東北解放區的面積擴大到全東北的97%,解放區人口佔東北的86%,為全殲東北地區的國民黨軍奠定了基礎。
為適應大規模進攻作戰的需要,東北人民解放軍有組織、有計劃地加強了二線兵團建設,從1947年7月至1948年11月,先後組訓了164個團,為主力部隊輸送新戰士37萬人。同時,教育改造了大批俘虜士兵補入部隊。繼續加強炮兵建設,在炮兵司令部下成立了炮兵縱隊,統一指揮與管理所屬炮兵部隊。各步兵縱隊、師、團也分別擴建了炮兵團、營和連。全區擁有戰防炮、迫擊炮1600餘門,山炮、野炮、榴彈炮、加農炮600餘門,高射炮116門。1948年7月,以護路軍所屬部隊為基礎擴編為鐵道縱隊,下轄4個支隊,共1.7萬餘人。至8月止,東北人民解放軍總兵力已發展到103萬人。為便於作戰指揮,8月14日,建立了單獨的東北野戰軍領導機關,由林彪兼司令員,羅榮桓兼政治委員,劉亞樓兼參謀長,譚政兼政治部主任。原第1前方指揮所改為東北野戰軍第1兵團部,肖勁光任司令員,蕭華任政治委員;原第2前方指揮所改為東北野戰軍第2兵團部,程子華任司令員,黃克誠任政治委員。此時,東北野戰軍下轄2個兵團部, 12個步兵縱隊,15個獨立師,1個炮兵縱隊,1個鐵道兵縱隊,3個騎兵師,1個坦克團(坦克一百多輛)等共70餘萬人。9月12日,東北野戰軍主力南下北寧線舉行遼瀋戰役,至11月2日結束,歷時52天, 殲滅國民黨軍47.2萬餘人,解放了東北全境。從此,東北野戰軍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支戰略機動部隊。
1948年11月13日,東北野戰軍所屬第1至第12縱隊,按照中央軍委規定的統一序列,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8、第39、第40、第41、第42、第43、第44、第45、第46、第47、第48、第49軍,每軍4個師5至6萬餘人;另以長春起義的國民黨軍第60軍編為第50軍。部隊的裝備由於遼瀋戰役的大量繳獲而得到很大改善。11月下旬,東北野戰軍奉命入關。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與華北軍區第2、第3、第4兵團及地方武裝一部舉行平津戰役,歷時64天,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52萬餘人, 解放了除綏遠一隅和太原、新鄉等少數孤立據點以外的華北全境。

「東北野戰軍」之所以大名鼎鼎、聲威遠播,就是因為在這段期間,連打了三大戰役中的兩場,且都是絕對的主力。
打完了平津戰役的四野,下轄軍級作戰單位13個,獨立師另算,每個軍基本都是六萬多人左右的滿編狀態(50軍人數略少),火炮和自動火器充足,單單大炮就能集中出1500門以上。步槍數量也得到了足夠的補充,不再是以前兩個人用一支步槍的窮逼狀態,也難怪毛說林彪「胖得不得了」。
至於東野主力各軍的戰鬥力,最好的比照對象,其實是美軍。這個大家看抗美援朝的結果即可。
至於「關東軍」,歷史上不同時期戰鬥力是完全不同的,這個前面的朋友說的很清楚了。
極盛時,關東軍編有31個步兵師團,11個步兵和坦克旅團,1個敢死隊旅團和2個航空軍,共約一百二十萬人。
可見,比之極盛時期的關東軍,東野差在空軍和裝甲兵數量不足上。
1941年底,關東軍配備有大量戰鬥力強的甲種師團(番號不大於20):第1師團、第8師團、第9師團、第10師團、第11師團、第12師團、第14師團、第23師團、第24師團、第25師團、第28師團、第29師團、第57師團。
1942年10月,日本政府將關東軍司令部升格為關東軍總司令部,增設兩個方面軍司令部和裝甲軍、關東防衛軍司令部以及第2航空軍司令部,關東軍的兵力達到頂峰。1942年底,關東軍的主力師團變化不大,為:第1師團、第8師團、第9師團、第10師團、第11師團、第12師團、第14師團、第23師團、第24師團、第25師團、第28師團、第29師團、第57師團、第71師團。
從1943年初開始,隨著太平洋戰事發展,日本關東軍主力逐漸被抽調至太平洋戰場。1943年底,關東軍的主力師團:第1師團、第8師團、第9師團、第10師團、第11師團、第12師團、第14師團、第23師團、第24師團、第25師團、第27師團、第28師團、第29師團、第57師團、第71師團。
1945年1月,日軍大本營再次抽調關東軍13個師團赴太平洋戰場。4月美軍佔領沖繩並開始空襲日本本土,日軍為集中兵力進行本土決戰,又從關東軍抽調7個師團和所儲備的近1/3戰略物資回日本本土備戰(航空揮髮油2萬千升,普通揮髮油3萬千升,彈藥13個師團會戰份額)也被調往本土)。
1945年5月,德國投降後,日本為防守蘇聯可能進行的進攻,再次擴充關東軍兵力,將在東北的25萬退伍的日本軍人重新徵召,編成8個師團、7個混成旅團、1個坦克兵團和5個炮兵聯隊,作為臨時部署兵力的補充。經過迅速補充,關東軍兵力達到24個師團,約70萬人。關東軍總人數的增加只是一種表面膨脹,武器裝備嚴重不足,甚至抽調偽軍的裝備補充新編關東軍部隊,很多新兵是老人和孩子。
1945年8月,蘇軍發動攻擊關東軍戰役時,關東軍22個師團的配置:第39師團、第63師團、第79師團、107師團、108師團、112師團、117師團、第119師團、122師團、123師團、124師團、125師團、126師團、127師團、128師團、134師團、35師團、136師團、138師團、139師團、148師團、149師團。
可見越往後,關東軍越爛。

總結一下:我認為即便在關東軍最盛之時,打完了平津戰役的東野也是能夠戰勝關東軍的。無論從兵力對比還是從武器裝備,最盛的關東軍和最盛的東野都處於同一量級了。而我軍的特點,恰恰就是「同一量級無對手」——大多數情況下,我軍都是越級挑戰的,而且遇強則強,這一點已經被我軍戰史所證明,不需要再爭論
——————————————————————————————
針對評論區的某人,我特別將回復放在這裡:
這隻能說明你完全不懂解放戰爭的性質。毛說中國人民要推翻三座大山,第一做就是帝國主義,為何?
因為蔣記國民黨匪幫代表的正是國際帝國主義的在華勢力,還沒想起來的可以去翻中學教科書,看看常凱申都和美國佬簽了些什麼樣的賣國協議即可。說喪權辱國都算輕了。國民黨反動派,並不是勝者對敗者的加辱之詞,而是實實在在的歷史事實,美國那份原稿至今還在,想賴都賴不掉。
所以說,自八一南昌起義開始的土共所進行的一系列戰爭,無論主管上還是客觀上,都代表了我們這個國家、我們這個民族死過翻生、追求獨立自主的過程。土地革命戰爭是,抗日戰爭是,解放戰爭是,抗美援朝是,對印反擊是,珍寶島是,教訓越南猴子也是。

另外,至今還有某些不要臉的污衊土共是蘇鵝的走狗,我就奇怪他們從來都沒學過歷史嗎?批蘇修的事兒從來沒聽說過?珍寶島和毛子幹起來了從來沒聽說過?長征之后土共何曾以毛子馬首是瞻過?土共要真是毛子的狗腿,還會有抗美援朝戰爭?
醒醒吧!裝睡者!


我覺得吧,這是個邏輯問題,並不是個簡單對比的問題,也不是一個戰例能解決的問題。我先說關東軍,根據查詢,關東軍戰鬥力最強的時候應該是在1941年8月。需要注意的是,關東軍是總軍配置,地位和中國派遣軍,南方軍一樣,其主要責任是衛戍蘇聯遠東地區,伺機進攻蘇聯。

1941年8月,關東軍的配置是這樣的:第1師團、第8師團、第9師團、第10師團、第11師團、第12師團、第14師團、第23師團、第24師團、第25師團、第28師團、第29師團、第57師團。

隨便舉幾個重要師團說說看:

  1. 第一師團:這是馬來之虎山下奉文14軍的核心師團,南侵的絕對主力
  2. 第9師團:日軍王牌,南京大屠殺的主要元兇,後期調到台灣布防,然後沒打仗投降了.......。//////之前這裡寫錯了,硫磺島戰役由栗林中將指揮,下屬109師團,109參加過太原會戰,是中國派遣軍的一部分主力。
  3. 第10師團:師團長磯谷廉介中將,就是那個香港總督,經歷過武漢會戰,後作為山下奉文主力南下,在菲律賓與美軍幹了半年,團滅。
  4. 第24師團:常備師團,師團長牛島滿,後參加沖繩島戰役,能不能打,看沖繩島戰役即可
  5. 所以客觀點說,正常編製的關東軍的戰鬥力,是非常強的,大概是略低於陸戰一師的水平,但是應該遠高於英軍和KMT軍隊,不說別的,這幾個甲種師團南下之後的戰績可以證明這一點,第24師團以不滿編,缺吃少穿缺裝備的情況下和美軍血戰幾個月,幾乎全員陣亡,美軍付出了二戰最慘重的代價才拿下硫磺島和沖繩島
  6. 所以你說東北野戰軍厲害,還是巔峰期的關東軍厲害,武漢會戰,硫磺島戰役,沖繩戰役,馬來會戰都是可以參考的目標,我也不知道哪個更厲害,我只是覺得這題目下分析這問題的邏輯都有點問題。你讓解放軍46年甚至48年去打關東軍殘部,來證明林彪更能打,很可笑。

對了,看看關東軍歷史上那些將軍的名字,就知道這些人能不能打,幾乎全是戰犯:山下奉文,磯谷廉介,牛島滿,山田乙三,土肥原賢二,梅津美治郎,杉杉元,板垣征四郎,這隻部隊光元帥和大將就出了一大堆,說不能打這不扯談么


最弱的關東軍到底是什麼時候呢?當然是日本投降之後啊,關東軍一部潛伏深山密林,做著「二十年滿洲復興」或者三十年的夢,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事,也就是通化事件,這叫做二三暴動。
此事件我軍參戰幹部戰士共五百餘人,工人自衛隊、群眾自衛組織一千餘人,除醫院被殺害傷兵外我方犧牲幹部戰士二十六名。敵人叛亂總人數達一萬二千三百餘人,被我當場擊斃者一千多人,首批處決罪犯二十餘人,陸續處決內應分子及戰犯一百餘人,統計俘虜敵人三千多人,其中國民黨匪徒一百三十餘人,之後陸續捕獲逃亡的叛亂分子不計。
經審判分類,處決日寇校官八十餘人,釋放漢人俘虜一百三十餘人,日人俘虜八百九十三人。
此次暴動主體毫無疑問是原關東軍成員,比如陸軍大佐藤田,還有柴田大尉、佐藤少尉、第二中隊阿部大尉、第三中隊寺內中尉、憲兵中尉工藤,還有什麼游擊隊中山隊長,還有「林航空隊では、鈴木中尉、小林中尉を筆頭に両中尉率いる下士官たちが蜂起」「木村戦車隊も出発直前に包囲され中共軍に拘束された」。
反正通化地區乃至周圍的原關東軍都組織起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順便裹挾一大批無知的日本平民。
有人要問,你怎麼知道誰是關東軍誰是平民啊,簡單,暴動時候日軍佩戴暫編東邊地區部隊臂章,國民黨佩戴暫編東邊地區軍政委員會臂章。
然後,旋滅。
這就是最弱關東軍的結局,對手還不是東野咧。


第一件事,大家不要覺得關東軍很神秘,很牛逼。關東軍就是個架子,下屬各師團是輪換的,是個常備師團基本上都有到關東軍混過的經歷,所以沒必要把關東軍特別拎出來說。

而東北野戰軍倒是個相對獨立的集團,內戰時期,東野的部隊一直在一起,可不像關東軍那麼輪換下屬部隊。

至於對比,基本上是個誰也辨論不過誰的話題。不過我覺得吧,拿顛峰時期的關東軍和巔峰時期的東北野戰軍比,一比一的情況下,日軍還是要強一點。

一個,從主觀角度講,有國民黨將領比較過,例如宋希濂在49年就曾提到,關外解放軍戰力幾乎能追上日軍,這說明至少在他眼裡,還是日軍強一些。

第二個,從戰例上說,顛峰時期的東北野戰軍,自然是49年了,一個軍六萬人,裝備超豪華,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階段。但是當時東野沒打好的仗不少,而類似的失利,在日軍戰史上沒有出現過。

例如青樹坪之戰,四野以146師及145師師直加四個團,與桂軍三個師交鋒,被擊敗。四野參戰部隊規模,基本上大致等於日軍一個常見的師團(不要跟我說日軍常備師團編製2萬多人,這種在戰場上是少數,即便是日本11軍這樣的核心打擊力量,最常見一個師團也就是一萬多人),但是被桂軍三個師擊敗,這樣的戰例,在日軍手裡從沒出現過,哪怕是日軍最弱的45年。

還有一個案例,49年攻打安陽,安陽守軍以地方武裝為主,正規軍主力早已南運。算上這些地方武裝,守軍一共1.4萬人,解放軍集中四野42、47軍以及華北軍區部隊的龐大兵力攻城(僅42軍就有四個師6.7萬人),在絕對優勢兵力火力的情況下,42軍還出現整個連隊遭守軍反擊,成建制被消滅的事情,這種事情,日軍戰例里找不到。如果說42軍戰力弱,那麼在此之前,40軍和43軍(都是東野一流主力)也打過安陽,打了兩天也沒打下來。

再有一個,就是廣西剿匪,最嚴重的時候,成連建制被土匪消滅的事情也時有所聞,而日軍在廣西,中隊成建制被消滅還沒發生過。

所以綜合起來說,我覺得顛峰時期的東北野戰軍,平均說的話,一比一的戰力,可能還是不如日軍一些。

——————————————————

今兒正好有空,看了看評論,再扯幾句。

首先,比較有兩個前提,一、巔峰對巔峰,就是49年的四野對關特演時期的關東軍,別的時期別混進來。二,一對一,沒有這個前提,螞蟻多了都可以咬死象。

很多人覺得巔峰時期的東野裝備牛得不行,所以覺得顛峰時期的東野可以吊打巔峰時期的關東軍。:)。

之前我說的戰鬥力比較,更多基本集中在部隊人員素質之類。如果再把裝備算進去,那麼巔峰時期的關東軍和東野的差距,恐怕會拉得更開。

很簡單,看數字。

我們先看入關作戰的38軍,人員6萬,山、野、榴炮這類「大口徑火炮」74門,38軍是東野的頭等部隊,裝備強度在東野中那是杠杠的。相比之下,42軍這種部隊,山、野、榴炮只有38門。而正常情況下,東野的75毫米口徑山野炮數量都是超過大口徑榴彈炮數量的。

反過來再看關特演時期的關東軍,不說最強,我們說最多,16個師團中最多的是車輛編製師團,一共9個師團,這種師團兵員2萬四千多人,但是編製內的野炮兵聯隊,下轄1個75毫米野炮大隊,2個105毫米榴彈炮大隊,還有1個150毫米榴彈炮大隊,加起來一般是44門左右,而且絕大多數是100毫米以上大口徑榴彈炮。

也就是說,如果一比一,按萬人為單位分攤,此時的關東軍最常見師團類型的步兵,直接配屬的火炮,無論是口徑還是數量,都要超過東野最杠杠的38軍,更遑論42軍那樣的非主力軍。

而且在東野,150毫米級別的榴彈炮,一般輪不到步兵部隊配備,一般都是由特種兵縱隊集中配備的。那麼我們再來比較一下巔峰時期關東軍和顛峰時期東野的重炮兵。

東野的數字確實很牛,特種兵縱隊參加天津戰役時,算上100毫米以下口徑的野炮,投入大口徑火炮(野、榴、加)一共達到了180多門,可編製6-8個炮團。可是關特演時期的關東軍呢?野戰重炮兵聯隊14個、重炮兵聯隊3個,獨立重炮兵大隊8個。這可是差不多20個炮團的規模,而且是一水的重炮,可不是什麼東野的「大口徑」炮。

在關東軍,就沒有什麼"大口徑火炮"一說,能列入重炮的,105毫米的榴彈炮都不夠格,只有150毫米以上的榴彈炮和100毫米以上的加農炮之類。

有人可能還會說,東野入關打了平津戰役還有繳獲,是啊,平津戰役繳獲了五千多門「炮」呢!可是你也得會看那是什麼炮!比如其中的天津戰役繳獲了1648門「炮」,其中100毫米以上的炮幾門?9門!

這只是重炮,如果我們再說說飛機和坦克,顛峰時期的關東軍,那可是有一千多架飛機,那可是能真正上戰場打仗的,那可不是東野靠幾百架教練機為基礎搞搞訓練的東北航校。

還需要說明的是,關特演時期的關東軍裝備好,那是給老毛子準備的。在關內跟國民黨軍隊和八路新四正面過招的日軍,尤其是中後期的關內日軍,裝備可沒那麼好,有時候甚至很寒酸。不過這不妨礙這些日軍部隊在關內橫衝直撞。

所以,抗戰時,國民黨軍裝備固然差,但是關內日軍比起關特演時期的關東軍,裝備也比較差。國民黨軍換了些美械,倒是能跟巔峰時期的東野你來我往了一下,但如果關內日軍裝備也提升到巔峰時期的關東軍水平呢 ?裝備了一些美械的桂軍三個師,曾經擊敗過一個半師的巔峰時期的東野部隊,但是能擊敗裝備提升到巔峰時期關東軍水平的日軍關內師團嗎?

巔峰時期的東野,打打抗戰中後期的關內日軍,在這些關內日軍只能保有現有裝備,得不到來自日本國內的火力加強的前提下,應該可以打打,但是想打關特演時期的關東軍,這個難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東野作為一支在戰火中成長的部隊,從長期的游擊戰轉為正規戰,從極差的武器裝備迅速轉換到掌握大量技術兵器,成長過程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很正常。缺乏系統培養的技術軍官,缺乏受過良好訓練的指揮員,眾多問題需要逐步改善,東野在三年時間迅速成長為這樣一支國內一流部隊,已經很不容易了。

但看到進步的同時,我們更應該看清楚差距,這樣才能知道自己該如何追趕,如何進步。如果看到一點對自身不足的評價或者質疑,就一跳三丈高,甚至搞人身攻擊,聽到自己一些地方不如別人的評價,就認為對方崇洋媚外不愛國,容不得不同意見,動不動就給人戴帽子,只知道沉迷在一些虛幻的漂亮假象中,以為老子天下第一,過去的教訓難道還不夠深刻嗎?


如果穿越,48~49年的四野對45年的關東軍那是吊打!對37年的關東軍不落下風。如果是50~52年的四野對任何年份關東軍都是吊打痛扁!
以上


iphone4s再經典,它能幹掉現在隨便一個安卓旗艦嗎?雖然看起來不可思議,但,短短十幾年,從國軍被日軍打的沒脾氣,到我軍朝鮮戰場力抗聯合國軍不落下風,這奇蹟他就是發生了。


這有點關公戰秦瓊了,拿51年的四野懟31年的關東軍那應該是摧枯拉朽,拿47年的四野懟31年的關東軍應該是大勝。拿45年林帥剛開進東北組建東北野戰軍的時候懟31年的關東軍,慘勝吧應該。綜合我覺得四野更厲害一些。不管是關東軍還是什麼駐屯軍,鬼子在師團旅團級別的戰役指揮很呆板,好在士兵素質普遍高,任務執行比較徹底。四野,林帥帶著四野解放了大半個中國,彭老總帶著四野在朝鮮戰場上那是懟過聯合國軍。順帶說一句:所有日軍中,個人認為岡村寧次是個厲害的將領。


戰後軍隊打二戰軍隊?
別的不說,四野光火力密度就比關東軍高得不知道哪裡去了,關東軍怎麼打?拿頭打?


任何時候東北野戰軍都打不過同數量的關東軍。

是的,即使是戰力最強的時候,東北野戰軍都不可能打過最弱時候的關東軍。是的,甚至連已經缺醫少葯,後勤無太大保障,一群新兵蛋子組成的關東軍,都打不過。

之所以這麼說。

首先你恐怕再怎麼吹東野戰力。東野的戰鬥力都不可能超過45年的遠東蘇軍。

1945年8月,遠東150萬蘇軍進攻68萬日軍。至於武器裝備,蘇軍更佔有絕對優勢。

那麼遠東蘇軍面對最弱時期的關東軍表現如何呢?

百萬蘇軍殲滅關東軍只是誤傳

在數日的戰鬥中,蘇軍死亡12103人(包括所有不可恢復性損失),傷病24550人。

日方戰後統計遠東戰役陣亡和負傷約4萬人。

在人數和武器裝備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蘇軍的傷亡比也僅僅略少於日軍。

東野上去,數據比只會更難看。

中日之間當時的國力差距是很大,這不光表現在武器裝備等硬指標上,也表現在人員素質和教育等上面。

日本的新兵蛋子的基本素質都比當時中國的好得多。

半個月把鬼子推下海,做夢而已。


有些觀點真的很搞笑,你平時說我們gj意淫,但是看看你自己,都能把日本人吹上天了。


那個說任何時候關東軍都完勝東野的日吹差點笑死我,居然還有一百多贊?你家關東軍有種去朝鮮跟1951年的美軍對鋼啊,怕不是要萬歲衝鋒全員玉碎吧


四野成長有個很長的過程,早期的時候對國民黨也吃過不少敗仗,後期的四野戰鬥力和抗美援朝時應該差不多了。
其實,這個問題可以這麼回答。如果1931年和37年,如果是老毛領導的我共在老蔣的位子上,日本根本不可能佔領東北。民國時的中國類似今天的印度,只是自己工業能力極差,不能製造先進武器,但可以買到所有先進武器。陸軍和日本根本沒有帶差,但講實力,日本從陸地征服中國實際上是做不到的,日本國內所有正常的人也都是這個觀點。最後日本差點把中國滅了,根本原因和它們打贏甲午戰爭一樣,是現代社會打落後的社會,還是勝在政治組織能力。老蔣從組織能力到觀念,還是封建社會那一套。不長篇大論了,就點幾個要點,第一,老蔣的軍隊,不是現代社會的國家軍隊概念,是封建社會中央和藩鎮的關係,第二,老蔣在財政上,公私不分,完全停留在過去家天才的階段,底下軍頭也一樣,軍閥就是王爺,地盤上的人錢糧都是他的,整個社會,財政動員能力極差,第三,社會組織能力更差,對縣以下完全沒有控制能力,正統政權徵兵全靠拉壯丁。
反觀老毛,已經是一個初步的共產主義政權,是完全現代政府的組織形式和觀念。直接比較上面的三條,不用說了吧?老毛哪怕自己一個人帶著中央機關到處跑,只要有一個電台,就能絕對指揮全國的軍隊。財政和徵兵能力,更是老蔣想都不敢想的水平。


現代戰爭打仗靠的是體系、資源。德國兵再牛叉懟全世界那也得跪。

1、日軍60萬懟全中國,戰鬥一直沒輸,最後卻脆敗了。1931-1945

2、解放軍懟國軍,先輸後贏。1946-1950

3、美軍懟日軍,先輸後贏。1942-1945

4、解放軍懟美軍,先贏後輸,或者說打平。1950-1953

「八路軍、國軍 打不過日軍是因為裝備太差………黨牛逼,帶著裝備大不如國軍的解放軍席捲中國……四野47年碾壓關東軍,因為火力遠強於關東軍。」

A&

尼瑪,到底解放軍裝備火力到底是什麼水平。

或者是A&

也許共軍進入東北後短短兩年偷偷造出了高達,但低調做事為了誤導敵人,一直宣傳武器裝備不如國民黨。那國民黨在1947年也許有了天頂星科技。要麼是武器裝備真不如國軍,都靠思想工作水平提高思想覺悟幾個層級,帶著共產主義聖光加持的人民子弟兵秒天秒地。兩者之間哪個更靠譜?


謝邀

要看年頭。東野的年頭和關東軍的年頭。45年的關東軍武器不足,大量訓練不足的新兵,其中包括老人孩子,完全沒有參考價值了。

共黨剛闖關東的時候,部隊以為東北到處都是日軍留下的武器,空著手就去了,結果各種缺少武器,連國軍都打不過。此時肯定打不過全勝時期的關東軍

到了遼瀋戰役開場,錦州戰役已經成為中國戰爭史上首次大規模炮戰了。共軍的炮兵對國軍已經有了壓倒性的優勢。這時候我感覺東野已經能和全勝時期的關東軍一戰啦。

遼瀋戰役結束,共軍收繳了大量美式裝備,東北軍成了共黨第一個全美械部隊!曾經有東野老人回憶說,東野剛進關的時候在一個小鎮紮營,鎮長出面各種勞軍,結果過了一陣,鎮長急急忙忙跑來找軍隊首長告密說:長官,你手下的兵可有用匪幣的啊!

這時候的東野應該全面碾壓關東軍的。

再過幾年出征朝鮮兩次戰役把美軍攆回三八線以南的四野關東軍只有望其項背的份兒了。


我認為這個要分那個時期的關東軍吧?東北野戰軍,也就是四野成立的時間是在抗戰快要結束的時候挺進東北的,之前在東北的抗日武裝就是東北抗聯。關東軍的主力在太平洋戰爭開始後很多的部隊都抽調去了太平洋的島嶼上作戰,有經驗的老兵油子有不少都去了太平洋鎮守島嶼。其實不僅僅是關東軍,就是日本的華北方面軍也有不少老兵被抽調去了太平洋作戰。我覺得日本人之所以這麼做肯定是有以下至少兩個方面的原因:

1.現實的緊迫性,畢竟太平洋戰爭一旦輸了,本土就會直接受到威脅,天皇就可能隨時被轟炸;對於狂熱的天皇粉絲們來說,帝國的軍隊是不能允許這種現象出現的。保衛天皇是第一位的。

2.從中國戰場抽調兵力應該不會影響大局,日本的考量大概是這樣的,即使短期內吃不掉中國的話,那麼在中國戰場收縮防禦,以當時的國軍和共軍的戰鬥力是不能短期內把日軍趕下海的。

此外,來自蘇聯的方面的威脅應該不在考慮之內,畢竟蘇聯大部分時間是在歐洲和德軍死磕中,遠東地區距離歐洲太遠,在遠東的兵力都很多調去歐洲戰場了,短期內蘇聯不會進攻在中國大陸的日軍。

所以、日本人把不少關東軍的主力調去了太平洋,實力比較1937年時期的關東軍的戰鬥力應該是略有下降的。

那麼回頭看看四野的戰鬥力,四野的組成部分主要還是來自於從晉綏邊區等地區抽調的部隊和各根據地的一些正規軍,游擊隊很少。此外還有一部分抗聯的力量(這一部分是東北義勇軍進關的那些,不是留在東北的那部分)。

四野能夠與關東軍硬杠的機會應該是在1945年左右。這個時候只能對比一下雙方的戰鬥力了,因為雙方真正大規模正面硬杠的實際戰例並不多。

1.兵力,關東軍此時應該還有四五十萬人,四野此時剛剛出關,兵力上應該沒有日軍多,後來大家看到的在解放戰爭中那幾十萬人,是抗戰結束後不斷補充的力量,即使是在解放戰爭期間,四野的總兵力也沒有超過當年關東軍的兵力數量。

2.裝備,我覺得這個應該不用說了,關東軍佔優是肯定的,在後來的解放戰爭中,大家看到四野的裝備在各大野戰軍中明顯是最好的原因是蘇聯紅軍擊潰關東軍後,很多的裝備直接給了四野。這個在各種傳聞和紀實文學中有所體現。東北的很多工業基礎設施都被蘇聯人弄走了,但是肯定也留下來不少,這些工業基礎也是毛主席當年高瞻遠矚要佔先得進而決定先打遼瀋戰役的原因。戰爭沒有後勤還打個毛線啊,以黃崖洞兵工廠手工作坊式的產能,是不足以支撐起解放戰爭的巨大消耗的,儘管可以從敵人手中繳獲各種武器裝備。但新的武器不經過訓練和熟悉就直接投入高強度的戰爭中去,戰鬥力不能保證啊。

3.單兵素質,我覺得至少在1945年的時候,關東軍的單兵戰術素質還是比八路軍和新四軍要強一些,儘管很多老兵油子被抽調去了太平洋守島嶼去了。不可能全部抽走。關於日本陸軍士兵的單兵素質,已經有很多討論的了,在此不再贅述了。單兵戰術素質是長期訓練的結果,也是靠軍費堆積起來的結果。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關東軍在面對蘇聯紅軍的 攻擊下潰不成軍,是戰鬥力為伍的渣渣。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主要是當時的紅軍太強大,蘇聯紅軍剛經歷了歐洲戰場和德軍的死磕。單兵的素質、火力水平、戰術配合、機械化水平、各兵種的配合,大兵團作戰能力、指揮員的協調能力都被錘鍊的爐火純青。關東軍的機械化水平和大兵團硬杠的能力和蘇聯紅軍不在一個檔次上,從諾門坎戰役就可以看出來。單純靠士兵的勇武和狂熱的不怕死在適合機械化作戰的地形下,根本玩不過有高度機械化加持的重兵集團。

4.戰術能力,我覺得應該是四野強一些,通過朝鮮戰場和太平洋的島嶼戰鬥結果就能看出來,同樣是面對美帝的海陸空配合攻擊,差不多的單兵素質情況下(應該是經過幾年的解放戰爭後,解放軍的單兵素質已經大幅度的提升了,應該已經不弱於當年的日本陸軍單兵素質了),同樣是在後基本相同的武器裝備(朝鮮戰爭初期我軍也是沒有空軍支援的,重火力也少的可憐,後期大幅度改觀)、沒有後援的情況下,志願軍能夠抗住,日軍扛不住,肯定就是戰術出現了問題了。解放軍的法寶就是單兵戰術、班排戰術配合,這一點是輕步兵歷史上的巔峰,是最牛逼,沒有之一。同樣是面對美帝的強攻,日軍就很墨守成規,基本是躲在坑道裡邊抵抗,沒有其他有效的辦法,志願軍則是各種戰術呼呼的往上懟(近戰、夜戰、迂迴穿插、圍點打援等),靈活多變的戰術讓聯軍防不勝防。志願軍將避實就虛這種戰術發揮到了極致。不對稱作戰中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被志願軍演繹的淋漓盡致。

5.還有一項。日軍有但是四野沒有的,就是日軍在東北修建的各種要塞,這玩意對蘇聯紅軍來說也許不算什麼,對於德軍來說也不是什麼事,但對於當時還缺乏重武器的四野來說就是大問題了。

簡單的就說這些吧,我個人認為如果是四野真的和當時的關東軍硬懟的話,四野僅有的優勢應該也就是戰術指揮上的優勢和有人民群眾做基礎的優勢了。可能會贏,但是也只能是慘勝。


雙方沒有直接交戰,但是都和美國人打過交道,有美國人做參照系,可以對比一下。二戰的時候,關東軍被調往太平洋和美國人交手,被打得狗腦子都出來了。而美國人跑到朝鮮撒野,反被志願軍打出狗腦子。


這是東北野戰軍被黑的最慘的一次。


推薦閱讀:

關於馬克思提出的五種社會形態演變?
為什麼德國可以拒絕美國而日本不可以?
如果用歷史唯物主義,如何來解釋七年戰爭普魯士的勝利?
如果張學良沒有殺掉楊宇霆,郭松齡並沒有反奉起兵,日本會輕易發動九一八事變么?
如何評價中法戰爭?

TAG:歷史 | 軍事 | 戰爭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