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中的「南」與藏緬語中表示「天空、太陽、白天夜晚、天氣」的讀音相似的詞語有什麼聯繫嗎?

拉薩:nam55 天空
nam13 lang13 破曉
藏文:gnam 天空
nam 夜 nam-mkga天空
安多:hnam 天空
nam n-go?夜
嘉絨:n?m kh? 天空
rn?m ??s 靈魂
阿儂:nam太陽
nam sarr 日出
nam sarr kha 東方
這種表達和東西方和日出日落相關,如果漢語中的南也是這麼來的話,實在想不明白南和太陽有什麼關係。
日旺:nam31 太陽
nam31 sar33東方
nam l?p lɑm西方
卡爾比語:
ar nam神
漢語中表示「南」的詞語似乎和藏緬語並沒有太多的相似之處,偶爾有類似的應該是借詞:
哈尼語有na? fa?的表達,這個一眼看出來。
白語 有 na的表達,而碧江話中表達南方的詞是qo?55 ??21


不太同意 @神晶 兄的說法。他首先要證明,nam 是藏緬語的南。我記得藏語就不是。你用漢語的南對藏緬語的天?而且彝語和西夏語是 mo/m? 一類的,更有其他來源,否定了題主的腦洞。

而且他很喜歡用不太穩妥的術語,阿爾泰語系尚未完全被推翻,他就把知乎話題阿爾泰語系改成阿爾泰語言聯盟,把突厥語族改為突厥語系,過於武斷和衝動,我暫且改回來了。學術上,如果不能推翻,就不要否定先有的,只能說是可備一說。你可以個人答題時候說最新動向,但知乎話題還是嚴肅為好。

回到題主說的藏語的情況,我想說不定藏語的 gnam 就與漢語的天同源。白語 heinl,梵語 hinduka 對天竺,《釋名》和《方言》對天也是以牙喉音注。

白語東南西北是漢語關係詞,東 dvnl 南 nad 西 seinl 北 be,聲調完全一致。南省標鼻化韻,西帶鼻化說不上是存古(西有文部讀法)還是次生音變。碧江那個本字是「江頭」,兩個語素都和漢語構成關係詞。相應地,北說「江尾」。

哈尼語我記得全開音節的,題目的語料有問題吧……他們哈尼族說漢語時候肩膀都讀雞巴,不能發出哪怕是鼻化韻。 @Maix Yond 提供。


前上古漢語天應該是 -m 尾,以天為聲符的忝還保留著。添別作沾,舔別作餂(和甜一樣從舌聲,舌又與?同源,同根的還有函,或作肣),等等。舌族字可見黃樹先先生《漢語身體詞探究》一書。

前上古往後,-m 逐漸減少,要麼變 -ng,如侵部開口一部分字轉入蒸部(朕聲的那些,熊能等也是)或冬部)風鳳馮),談部一部分字轉入東部或陽部。要麼變 -n 如天。可見吾師孟蓬生先生相關論著。孟先生也是我在請教天是否 -m 時候指點了我,說藏語也是 -m。

黃先生還說髮本來是 -p,和舌一樣變 -t,與彡、髟關係密切。其實耷從大聲也是殘留,孟先生還說天和大本來是一個字,兩者都是 -m/-p。我看會本來是合加上曰作區分的分化字,古文從彳合聲更明顯了。話又從會聲更可見 -t/-p 有關。

博士論文很可能與諧聲有關,對前上古音,吾師有叮囑:尊重事實,不必先拘泥於已有框架。這就是章黃門一貫有的精神,所以很多聲轉還多虧祖師爺發現。幽侵和宵談已有不少證據,但前上古音的框架還要逐步明朗。

現在就是很注意古籍的通假、音注和聲訓,常有驚喜。董作賓先生指出甲骨文的帚借作饋,聯想到《論語》歸孔子豚,歸借作饋,那麼歸可能從帚聲。有大量的幽微相通案例,如鳥和隹。有空再詳談。


STEDT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參見 *g-nam 「太陽」 「天空」

Schuessler (2006) 認為可能 南 /*n??m/ 和 北 /*p??k/ 本來分別對應著 「陽面」 和 「背陰」 的意義,考慮古人處於北半球,看到的太陽偏向南方,而且南方也比北方溫暖。

另,Schuessler (2006) 將 北 /*p??k/ 同 背 /*p??k-s/、負 (負) /*b??/ 聯繫在了一起,如果是這樣的話 北 可能來自於 *ba-k 「(去)背」 「肩膀」 。

參考:
Axel Schuessler (2006), ABC Etymological Dictionary of Old Chinese, ISBN: 9780824829759


推薦閱讀:

「鏡·かがみ」的詞源是什麼?
蒙古搖籃曲里的buuvei一詞是從漢語的「寶貝」或滿語的boobai借入的嗎?
尤物 用這個詞形容女人是否帶有貶低女性地位的意味?
你是如何考察一個詞的起源/來源/來歷的?
亞述(Assyria)和敘利亞(Syria)兩個詞之間有沒有語源上的聯繫?

TAG:漢語 | 詞源 | 比較語言學 | 漢藏語系 | 藏緬語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