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到底是怎麼洗白的?

奧地利真的是個神奇的國家,有幸去交流過,確實景美,絕對可以稱為歐洲最美的國家。但是人真心不善良,民族主義爆棚的一個國家。在展覽館內解說會公開的說當年黑死病都怪猶太人,而且和一些大學老師聊天,他們會當著學生的面說二戰時全歐洲都討厭猶太人,所以德三搞猶太人算是為歐洲除蟲,而且,他們很多人把猶太人叫kikes,聽不懂他們才會告訴你jew,後來問了翻譯才知道kikes是很歧視猶太人的叫法,翻譯告訴我其實德國都很少有人這麼叫猶太人了,想想這樣的話語出自維也納大學的老師之口,也是細思極恐…

緊接著就是遊覽的,除了主要景點外,個人好奇請導遊帶我們去看奧地利的集中營,因為曾經了解奧地利有德三在境外的第一座集中營,而且集中營管理異常殘暴。而導遊借口我們是學術交流不方便安排此類行程拒絕了我們。在德國,希特勒的鷹巢是可以參觀,而且是帶有反思意味的,至少德國人在解說和陳列上保持了極大的冷靜和剋制。但奧地利這個我心中的音樂之都卻給了我相反的感受,對外聲稱自己是德國第一個入侵的國家,是二戰中最大的受害國,可是內部卻擁德情緒嚴重,甚至比德國本身更想復辟第三帝國。我曾經看過記載,是一戰後國際不允許奧地利和魏瑪共和國合併,但希特勒上台後合併奧地利時也是舉國歡慶夾道歡迎的,並且希特勒還被自己奧地利老家小城定為了榮譽市民。我問導遊是真的嗎,導遊只是一直說取消了,問什麼時候取消的,居然答案是2012年才取消,但聽之前來過奧地利的同伴說,那個小城裡還是有很多納粹思想的遺存,談起希特勒是很多人還是非常驕傲的。甚至很多奧地利老人仍然認為希特勒是英雄和不朽的鬥士,倒是奧地利人痛恨蘇聯是有目共睹的。(在這吐槽一下歐洲人的歷史真是差,很多人壓根不知道魏瑪共和國是個什麼東西)

奧地利給我留下的最深感受是震撼,奇妙的音樂世界,冠絕世界的美景,如天堂般的湖泊,和詭異的民族思想。
在我對歷史的了解中,一戰是奧匈帝國入侵波黑挑起的,而二戰中,奧地利無疑起到了德三最大幫凶的作用。而戰後的奧地利,居然沒有得到法西斯戰敗國該有的審判,反而搖身變成了慘兮兮的受害國,但其國內對納粹和民族主義泛濫的默許,讓我對自己的歷史觀產生了深深的懷疑。
我也很想知道,奧地利是怎麼辦到讓世界認為貝多芬是奧地利人而希特勒是德國人的。

我非常好奇,希望各路大神幫我講講奧地利的洗白史,難道我了解的歷史都是假的么?為什麼一個製造過戰爭的國家可以不受審判反而搖身變成傻白甜呢?


謝邀

奧地利不存在「被洗白」,而是「沒人關心他們怎麼想了」,歸根結底就是奧地利作為一個小國,本身已經淡出了世界輿論舞台的中心,其國民的民意被世界其他國家某種程度上無視了

一說起奧地利,現在人們想到的就是「好聽的古典樂」,以及「優美無比的景色」,但是毫無疑問它祖上也是輝煌過的,曾經幾乎統治過大半個歐洲和美洲的哈布斯堡皇家就是從這裡起家的,維也納也長期以來都是歐洲列強舞台的中心之一。

那時候的蛤堡,東邊抵抗著強大的異教徒帝國,西邊則統領著德意志頑強地壓制住了法蘭西的擴張,其強大毋庸置疑。可以說,歐洲的17世紀整個的主旋律,就是法蘭西的波旁家族和哈布斯堡家族為了霸權的殊死搏鬥(路易十四漫長的72年統治裡面,和蛤堡打了三場大戰,打打停停幾乎延續了他一半的統治時間)。

然而,到了18世紀之後,蛤堡的勢力開始步步衰落,並且最終讓奧地利淪為了三流小國。

這種衰落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系列可怕打擊的持續循環,先是在英西戰爭裡面無敵艦隊慘敗,然後在尼德蘭戰爭裡面失去了尼德蘭,在西班牙王位戰爭失去了西班牙,在奧地利繼承戰爭裡面失去了西里西亞,一步步地丟掉了那些極為重要的領地。

進入19世紀之後,蛤堡的運勢就更加差了,先是被拿破崙瘋狂暴揍(兩次被攻進了維也納,多次割地賠款求和,被打得灰頭土臉),然後又慘敗給了拿破崙三世,失去了義大利的大片領地,最後被普魯士擊敗,丟掉了德意志的領導權,並且不得不在失敗之後對匈牙利人放權,把奧地利帝國變成了奧匈二元帝國——也就是說,19世紀之後的奧地利,就是從失敗走向新的失敗的可憐人。

到了這時候位置,奧地利就已經成為一個心氣衰竭的歐洲病夫了,然而這不是打擊的結束,最大的打擊來自於20世紀,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當中,因為戰敗,奧地利失去了整個帝國,並且皇冠落地、成為了一個共和國,帝國也解體,匈牙利獨立、捷克獨立,波黑被塞爾維亞吞併,只留下了現在奧地利的小小領土。

奧地利的整個崩塌,給中歐帶來了深遠的影響,某種程度上也是納粹德國得以快速崛起的原因之一。匂宮出夢:奧匈帝國的解體對中歐地區乃至全歐洲的政治格局帶來怎樣深遠的影響?

在強大的時候,奧地利是歐洲舞台的中心之一,一舉一動都被人們所關注,然而在帝國中衰之後,它也就慢慢地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成為了某種程度上被遺忘的國家。

一個有著輝煌歷史的國家,結果成為了一個無足輕重的國家,然後還被打入戰敗國的另冊,想必任何人都沒有辦法心平氣和吧?

不光是德國奧地利怨氣深重,匈牙利保加利亞土耳其這種一戰戰敗國同樣怨氣深重,只不過他們惹不出大亂子,所以被某種程度上無視了而已。

於是,隨著帝國的崩塌,奧地利開始放棄了原本的中歐帝國夢想,轉而興起了一股「我們最好加入德意志家庭,成為大德意志帝國的一部分」的思潮。而這股思潮也因為國際社會的禁止而變得愈發猛烈(為了遏制德國,凡爾賽條約規定不允許德國和奧地利合併)。希特勒這個奧地利人就是這股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1938年德奧合併的時候進行了全民公決,奧地利98%的公民投了贊成票,毫無疑問也是這股思潮的具體表現。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奧地利人忠實地作為德國本土的一部分參加了戰爭,大批奧地利將領和士兵參加德軍作戰,那個突襲義大利營救出墨索里尼的斯科爾茲內,就是奧地利人。

然而,奧地利的傳統霉運還是沒有改觀,這次他們又戰敗了(慘)。在戰後,盟軍對奧地利進行了一段時間的管制,並且再度嚴厲禁止奧地利和德國合併。

從那時候開始,他們就對現行國際秩序十分不滿,倒不是他們真的有多麼怨恨猶太人,而是他們怨恨整個國際秩序,怨恨自己曾有的、卻已經丟失的國際地位,而這股怨氣最容易找到的發泄口當然也就是無力制裁他們的猶太人了(經過納粹那麼一次清洗,奧地利也沒多少猶太人了)。

說實話現在整個中歐和東歐都在急速右傾化,排猶只是右傾化的一個表現而已,匈牙利做得比奧地利狠多了。相比之下,奧地利還沒做出什麼具體行動,更輪不到被關注了。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小國哪怕做壞事也沒什麼人關注,更何況只是撒撒怨氣而已……


兩戰之間的奧地利共和國是奧匈帝國的殘餘部分,如果說一戰前是帝國的德意志人試圖保住這個多民族的帝國,那麼到1918年卡爾皇帝流亡的時候,他們就徹底失敗了。所有能獨立的民族都獨立了,最後剩下的被拋棄的部分就是奧地利共和國,這個殘餘還被義大利和其他國家割走了一部分領土,這個國家一半的人口在維也納。只有基於這一點才能正確的理解兩戰之間的奧地利的意識形態。從傳統上看它是奧匈帝國政治鬥爭的遺產,是帝國碎片化的各階層各民族的意識形態的產物,但是當帝國瞬間崩潰,最後一點彌合帝國的努力都歸於失敗的時候,這個最後孤島上的人們繼續了戰前的碎片化,卻沒有任何辦法彌合和調整。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奧地利有沒有法西斯主義,肯定有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說奧地利的法西斯化比德國還要早,但是奧地利是否只有法西斯主義,或者奧地利的法西斯主義是否必然導致納粹和種族滅絕,我覺得不能這麼說。奧地利的納粹罪行終究還是德國法西斯化的產物。

奧地利帝國的意識形態在1848年和德意志沒什麼兩樣,也是自由主義者和君主制之間的矛盾,民族主義者和普世帝國之間的矛盾。而且這個階段的德意志民族主義者和自由主義者實際上是同一群人,也就是這個階段的市民階級。之所以要強調這一階段,是因為1848年的維也納人口還不足五十萬,而1890年代也就是世紀末的維也納新政治風潮爆發的時候,維也納的人口是一百三十五萬。到1910年代維也納人口已經突破兩百萬。換而言之,1848年那一代市民階級實際上已經要麼成為新時代的上層資產階級,要麼和新興的下層市民階級合併了。

而經歷了1880年代的鍍金時代,維也納的人口爆發性增長,帝國進入高速城市化階段,但與之伴隨的是城市人口激增,但是市政設施不堪壓力,貧富差距加大社會保障形同虛設所導致的社會的撕裂。德意志民族主義與之自由主義分裂也是在這個時代。奧地利的德意志民族主義者現在因為其傳統的對哈布斯堡王朝的仇恨而熱烈的支持併入德意志帝國。通過這種畸形的選擇,仇恨哈布斯堡王朝,但是不仇恨霍亨索倫王朝,他們調和了他們的政策和1848年理想之間的矛盾。他們的綱領用他們的領袖「元首」舍內雷爾的話說就是「頂好讓俾斯麥也來統治我們」,同時他們熱烈的仇恨猶太人。這些人身上已經具備了很多日後的納粹的色彩,比如火炬遊行,比如以棍棒為主要武器的暴力團伙,比如對領袖的個人崇拜,和「元首」這個尊稱。但是舍內雷爾雖然是新時代政治煽動家裡第一個跳出來的,但是他身上自由主義者的色彩還是比較明顯的,比如仇恨君主制,當然他把這種仇恨通過國界的存在而選擇性的表達為仇恨哈布斯堡王朝。比如仇恨教會尤其是天主教會。這一切都決定了他和他的追隨者不可能在奧匈帝國的體制下發展。實際上除了青年人中有一部分熱烈的追隨者之外,舍內雷爾是比較邊緣化的一個政治家,在他政治活動的早期,也就是制定《林茨計劃》的時代,像維克托-阿德勒和卡爾-魯格這樣的人都是他的合作者,但是他們都很快和他拉開了距離。在他之後奧匈帝國的兩大政治運動才登上歷史舞台。

卡爾-魯格代表著德意志民族主義中的另一派,那就是接受奧地利國家認同感的德意志人的一派,他們對德意志帝國並不以為然,相反德意志帝國的信仰鬥爭對天主教的迫害反而堅定了他們對奧地利和哈布斯堡王朝的支持。卡爾-魯格就是這樣一個維也納市民。他反對普魯士和北德意志聯邦,也反對德意志帝國,他捍衛哈布斯堡王朝,同時支持天主教社會主義運動,在紅色王公列支敦斯登大公的支持下,他改革了奧地利的天主教同盟,組成了天主教社會黨。他也排斥猶太人,但他從來不去冒犯維也納的猶太人。在這格人身上代表著納粹的另一面,那就是合法鬥爭、議會制、社會福利和機會主義的一面。

但是哈布斯堡王朝依然不接受卡爾-魯格,哈布斯堡王朝是依靠猶太人的,因為帝國各民族只有猶太人在帝國瓦解之後沒有新的祖國。所以1895年卡爾-魯格就當選維也納市長,一直到1897年耶穌受難日卡爾-魯格才被皇帝任命為市長。

奧地利的另一個強大政治運動是林茨計劃時代支持過舍內雷爾的維克托-阿德勒領導的社會主義運動。阿德勒大夫在林茨計劃以後接受了馬克思主義者,並成為卡爾-魯格的最大的對抗者。1904年天主教社會黨要在維也納環城大道組織一次大規模火炬遊行,慶祝卡爾魯格六十歲生日,奧地利社會民主黨隨即號召左翼群眾上街對抗卡爾-魯格。而帝國為了避免發生騷亂,要求卡爾-魯格取消了計劃中的遊行,而有意思的是在卡爾-魯格生日的那一天,社民黨的遊行如期舉行,維也納人高喊打倒卡爾魯格的口號走上環城大道,而皇家軍隊和警察對此視若無睹。

卡爾-克勞斯說帝國的維也納是毀滅世界的試驗場,因為在帝國的體制之下,各民族各階級所得到的利益是按照他們給皇室帝國製造的麻煩多少分配的。這種按鬧分配的制度決定了在帝國看似堅如磐石的情況下,各個組織都儘可能的誇大自己的苦難,極端化自己的政治要求。因為帝國總會在他們呼聲之下作出一定的讓步,因此它們能喊多大聲就喊多大聲,能有多激進就搞多激進。

而當帝國在1918年突然垮塌的時候,哈布斯堡王朝不復存在,帝國的各個部分紛紛脫離帝國,而奧地利作為帝國最後的碎片,全部人口中的一半都聚集在維也納。過去那種病態的按鬧分配的政治制度下形成的過分激烈的意識形態,已經失去了使之形成的制度基礎,同時也失去了修正它的群眾基礎。1918年奧地利國民議會一致同意併入德國是這個局面下最後的一個正確的決策,但是遭到協約國的拒絕。奧地利被迫成為獨立國家的結果,是讓奧匈帝國時期的社會矛盾在其殘存的奧地利共和國里繼續,這個時期的奧地利政黨是天主教社會黨、社會民主黨和大德意志黨。除了這些政黨之外還有一個強大的人數遠超國防軍的右翼准軍事組織「自衛團」。奧匈帝國的瓦解讓奧地利失去了傳統的工業區和銷售工業品的市場,導致的經濟紊亂和社會動蕩支配了二十三十年代的政局。任何一個政黨都無法有效的維持社會穩定,其結果就是最終導致德國吞併奧地利。

奧地利確實有法西斯主義和排猶的傳統,但這並不能直接跟納粹劃等號,相反是德國的納粹化,反過來推動了奧地利的法西斯主義和排猶。如果奧匈帝國沒有滅亡,那麼奧地利的法西斯運動並不必然導致對猶太人的種族滅絕。

至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我認為奧匈帝國有十足的理由去懲戒組織對奧匈帝國皇儲的暗殺行為的塞爾維亞官方恐怖主義。是俄國的蠻橫的斯拉夫主義政策和德國對法國的軍事冒險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貝多芬的絕大部分事件作為哈布斯堡宮廷的音樂而創作他的作品,就算他是德國人他的作品也是奧地利的。而希特勒大部分的政策都是作為德國元首發布的,就算他生在奧地利,他的罪惡也無疑屬於德國。這有什麼問題?


奧地利最成功的地方在於:
1,讓全世界以為希特勒是德國人。
2,讓全世界以為貝多芬是奧地利人。


糾正一下,一戰不是奧匈入侵波黑,是塞爾維亞。


畢竟德奧同文同種,一戰之後奧地利是和當時的魏瑪共和國一樣陷入了混亂的,德奧不許合併實際上也是帝國主義強加給德意志民族的一個枷鎖,在當時那情況下德奧合併事實上是起到了激發民族自豪感的作用的,畢竟一戰之後這倆帝國的境況一個比一個慘啊。
何況從來都沒有作為一個整體的國家受審判的概念啊,審判也是審判這個國家裡的戰犯,國家擬人化是大忌啊。


賓夕法尼亞大學傳播學院的門羅· E. 普萊斯教授一家就是從奧地利到美國的難民。在他的自傳《記憶之弧》里,他通過自己幾次回到奧地利記錄了後期奧地利猶太人社區的現狀和他的感受。

在門羅看來, 奧地利的態度經歷過幾次轉變。有一部分人認為,奧地利當時已經是「附庸」或者已經被併入第三帝國,因而不需要承擔對難民的賠償義務,因為奧地利早就在1938年就不存在了。還有人認為奧地利當時還存在,但是處於「被佔領」狀態,在1938~1945年間不能獨立行使國家主權因而沒有責任。這種想法在戰後的奧地利其實是思想主流,這種觀點是:奧地利是倒在希特勒屠刀下的第一個自由國家而不是軸心國的自願成員。在這樣觀念的影響下,奧地利本身就是「犧牲品」和「受害者」。根據這種解釋,當時奧地利是被盟軍解放了而不是打敗了。1955年簽署的《重建獨立和民主的奧地利國家條約》不是和平條約,而是奧地利共和國誕生的國家條約。這樣,奧地利給自己找到了一條減輕責任的重要途徑,使自己在歸還或賠償方面顯得不是那麼重要或者迫切。

1945年戰爭甫一結束,奧地利就規定1938年3月13日之後從前主人哪裡掠奪來的財產都必須登記,澄清來源。1946年的《廢除法案》宣布,在德國佔領時期的財產交易一律無效。為了配合這些法律,1946~1949年間奧地利還通過了《第三償還法案》,規定錯誤取得的財產必須歸還給原主人,包括哪些強制「雅利安」化的財產。

1955年簽署的奧地利國家條約也規定了奧地利必須承擔一部分義務。條約規定:……自1938年3月13日以來因財產所有本所屬種族或宗教原因而被迫移交或被I東結、沒收、控制的財產,應川歸還給所有者,其相應的法律權益亦I一併恢復。鑒於實際的門還與恢復已無可能、因此當保證予以相應的損失補償,或者予以奧地利網民一股意義上的戰爭損矢賠償。。依照本法第26條第2款,奧地利被授權承擔賠償責任。······個人、組織或社區由於種族、宗教或其他原因而被納悴剝奪的所有財產及合法權益······屬於於個人的諸如財產、合法權益等在六個月內無繼承人或無人I人領者,或行已經解散了的組織和林區······均適合該條約。。

20世紀70年代,奧地利就開始加強與當年猶太難民的關係了。比如邀請30年代大屠殺的倖存者作為政府的客人回訪奧地利,有條件地給予這些人奧地利國籍,恢復其奧地利公民身份。

由於以上關係,當時奧地利普遍的觀點是,奧地利已經承擔了相應的義務,國家沒有必要認真對待進一步的賠償要求了。不過事情因為1986年奧地利總統候選人庫爾特·瓦爾德海姆(Kurt Walfheim)被曝光曾經參與納粹而發生轉機。

20世紀90年代,在弗朗茨·弗拉尼斯基任內,奧地利通過了新的移民法和二戰補償條款(包括財產補償和精神賠償)。這些賠償的動作還是很快的,因為有多種原因在促成這些賠償。比如大屠殺的倖存者年事已高,對大屠殺這種集體犯罪的當代認識,媒體報道的敦促,各種組織的協調以及美國國內政治對其的影響。20世紀的最後10年基本上就是奧地利在清算、道歉以及通過各種法律程序。

1995年,奧地利建立了「奧地利共和國納粹社會主義受害者國家基金會。這個基金會的座右銘是」儘快處理,最大彈性和儘可能不官僚「。但是這個基金會的實際運行還是困難重重。比如基金會對賠償義務進行了限制,接近卻並不從整體上承認賠償責任。

20世紀90年代,針對奧地利政府、銀行、保險公司的訴訟案件大量出現,這改變了奧地利自己是第一受害者的觀念。 2000年,奧地利政府又建立了一個」大和解基金「,這個基金促成了各種向奧地利政府要求更公平賠償的團體的一個高潮。這些團體有」猶太財產索賠聯盟「,以色列的「奧地利猶太人中央委員會」、美國的奧地利納粹受害者爭取公平賠償理事會。

到最後的大和解基金為止,奧地利的賠償基本上是結束了。

然而,當年的受害者門羅教授認為奧地利的這些政策是其獲得國際社會好感的一種方式,也許是某個協商的一部分或者其預備性政策的一個要素,也可能是切實改變其公共責任態度,擁抱前公民的一個信號。

奧地利以某種猶豫的柔性的方式,概括、回顧並重新解釋了自己在整個二戰中的經歷,通過辯護、反省和大量運用法律先例等方式重新確認自我,通過平衡國內情緒與國際託管而確立自我。

他覺得從他父母身上看出即使對以往所犯的過錯進行了所謂懺悔,奧地利永遠也不可能有真正的自我覺醒。

二戰以來,奧地利似乎在逐步地、斷斷續續地向前走,有時候又會後退好幾步。賠償問題從理論上說需要有責任意識,對國家作為責任主體的認知以及一定程度的自我批判精神。從歷史角度,看奧地利無論就法律和道德哪方面來說都有賠償的義務,這是世所公認的。

戰爭帶來的傷痛是長久的,九色鹿希望世界和平。


第一名答案說的是真理啊……現在的奧地利真的在國際上沒什麼聲音,自我閹割的夠厲害的,而且不只是我們看他是「古典音樂」「好風景」他們自己也就是這麼看自己的……你就想想一個全國唯二大城市都是被遊客塞滿的國家還能怎麼樣啊……

心疼我奧一秒…
不過其實奧地利人心理還是很看不起德國人的,在奧地利人眼裡德國人就是不懂生活沒有幽默感的農民後代工作狂,大部分人的民族主義都用在「告訴你我不是德國人」身上了。
德奧的關係就像是小弟和大哥(連領事館都經常開在一間房子里),但是這個當年的富裕大哥現在必須要跟著高個子小弟混才有點聲音……

不過話說維也納人經常會嘲諷慕尼黑多元化失敗生活單調無趣壓力大,柏林破爛陰鬱什麼的……
感覺從心態上奧地利人總體比德國偏右,比如年輕人都有很多認為德國*不加限制和審核的*接收難民是很傻的做法,但是一邊他們又會自我感覺驕傲奧地利在政治正確方向上(平權,多元化)的踐行比德國做的更好(當然只是以維也納為標杆來比較了)…

要說洗白的話,我覺得倒不如說奧地利人自己把自己設定成了「醉心藝術的悠哉貴族後代」這樣一種形象,整體年輕人對政治的熱情就沒有德國濃厚而是轉投於藝術這樣……在一個大家都不怎麼關心別人時事政治觀點的環境下,有驚人之言的奇葩和極端言論反而更正常吧……
沒有禁忌約束了啊……

最後,維也納猶太人還是有一些的…我第一次見到全套行頭帶鬢角的活生生的猶太人就是在維也納……


畢竟奧雖三戶,亡德必奧【逃

另外奧地利的社會民主黨力量非常大,很多時候哪怕是右派想執政也得和社會民主黨聯合,所以也沒必要對奧地利太過於指指點點吧,除非你是熱愛開除左籍的真左籍人士。

真正缺少反思的都是那些左派力量一直被壓制的國家,比如長期自民黨執政的日本,以及打左燈向右轉的_________


這個問題應該邀請 @高林 啊,他才是中歐史大牛。

我想談談一戰的問題。在我看來,把奧地利視為一戰的罪魁禍首,是非常沒有道理的。

巴爾幹問題的起源,要追溯到奧斯曼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滅亡東羅馬帝國。土耳其對巴爾幹諸民族的奴役持續了數百年,十九世紀後,尤其是1848年自由主義革命後,巴爾幹泛基督信仰民族紛紛試圖擺脫民族和宗教的雙重壓迫。但土耳其雖然沒落,畢竟是老牌帝國,巴爾幹民族的獨立,亟需得到一個強國的支持。而奧地利一度就是被巴爾幹民族視為救星的外援。但奧地利自身其實對巴爾幹地區一直缺乏足夠的重視,更由於自身內部矛盾,對殖民擴張並無太大慾望。

在這種情況下,俄國自命為拜占庭的繼承者,對巴爾幹地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克里米亞戰爭後迫於英法壓力,無法赤膊上陣,遂採取了代理人策略,在巴爾幹掀起泛斯達夫主義浪潮。其擴張野心昭然若揭。

普法戰爭後,法國基於對德復仇的慾望,迅速和俄國拉近關係,導致了德奧俄三皇同盟的破裂和再保險條約的破產。在這種背景下,奧地利對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的託管,實際上是與俄國之間一種妥協,目的是與俄國的代理人國家(主要是塞爾維亞)留下緩衝地帶。

至於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地區,自中世紀以來就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傳統屬地,當地民族對哈布斯堡家族的支持度,甚至高於匈牙利的馬扎兒人和波西米亞的捷克人,幾乎可以算得上是奧地利的核心領土。

從來就沒有什麼「巴爾幹斯達夫民族盼望和塞爾維亞合併,成立南部斯拉夫人的統一國家」這種天方夜譚。這不過是俄國的一廂情願和塞爾維亞的痴人說夢。事實上,一戰後成立的南斯拉夫,就是一個民族、宗教問題一觸即發的大號火藥桶。塞爾維亞人信仰東正教,波黑地區遺留大量穆斯林,而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則是天主教民族。眾所周知,整個近代史上,維也納就是以天主教保護者身份出現的。

薩拉熱窩刺殺事件,幕後主使者是俄國激進派軍官。而莫斯科在事發後第一時間宣布部分動員,並隨即進行總動員,釋放外交訊號,阻止事態和平解決。

王儲斐迪南大公夫婦當場身亡,而直接兇手經過審判,其代價僅僅是二十年有期徒刑。

這種情況下,說奧地利是一戰的直接責任方,簡直堪稱欺人太甚。

要說直接責任方,毫無疑問是擴張狂俄國。


貝多芬只是出生在波恩,他更喜歡維也納,也曾經很喜歡皇帝。

希特勒只是出生在奧地利,但他更多的是精神德國人,一戰里他參加的是德國軍隊,之後他複員在慕尼黑。元首可是一點兒都不喜歡腐朽的維也納。

我覺得心懷帝國美夢的往往都是屌絲,元首也是如此,奧地利最有意義的是對顢頇帝國心生怨念的奧地利學派,那種對無拘無束的絕對自由的自由嚮往,來源於奧地利的學術與藝術很多都帶有一種反差萌的自由主義調調。


首先,德奧同文同種。如果對歐洲歷史有所了解,聽到人言貝多芬是奧地利人,就像聽到說他是德國某個省份的人一樣,是可以作為德意志民族的驕傲的。

奧地利自古以來就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奧地利」這個詞就是「東部邊疆」之意)。在神聖羅馬帝國時代,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長期擔任神羅皇帝,是神羅的重要領導者。直到拿破崙戰爭,拿皇解散掉神羅,德意志地區才變成邦國林立的狀況。後來普魯士在北部崛起,通過對丹麥、對奧地利、對法國三場戰爭,排除掉奧地利控制的地區,將所有其他邦國統一起來成為德國。

神聖羅馬帝國(1789)

小德意志方案

我們已經習慣了歐洲的「民族國家」現象,即:以民族為邊界劃分出現代邊境。可這顯然是經歷了一個過程的。奧地利的領土是哈布斯堡家族通過聯姻形成的,導致領土大多數地區都是其他民族占多數的,包括匈牙利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羅馬尼亞人、波蘭人、巴爾幹各族人,後來拉攏匈牙利成為了兩族主導的奧匈帝國,壓制其他民族權益,但德意志人和匈牙利人加起來也只佔全國人口的42.6%(1910年人口)。民族問題在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初,幾乎成為了奧地利不可調和的矛盾。

奧匈帝國在一戰中戰敗。威爾遜提出的「民族自決」原則,主要是針對奧匈帝國的。根據這一原則,奧匈帝國解體,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獨立(並都爆發了無產階級革命,被協約國鎮壓),羅馬尼亞、波蘭、義大利獲得了部分領土,南斯拉夫在塞爾維亞的主導下成立並獲得了部分領土,而奧地利則剩下德意志族地區,並且成為了共和國。這完全肢解的和約,可以算對侵略戰爭的第一次「洗白」。

奧匈帝國版圖與解體後的領土處置

至此,現代意義上的「奧地利」已出現。可想而知這些「奧地利」人心態上會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即使不像希特勒那樣在戰前就拋棄奧匈加入德國的,現在面對眼下這種局面,自然也會全民心向北方那個領土依然還算完整的德國。納粹崛起的時期,奧地利也出現了大量的「大德意志主義者」,並成立了納粹黨,後來在德奧合併中起到重要作用。

二戰後,奧地利恢復戰前版圖,從德國重新獨立。蘇美英法分區佔領奧地利。之後經過漫長的博弈,西方和蘇聯達成妥協,使奧地利成為了永久中立的民主國家,自然至今也沒有加入北約。這個從戰敗重新獨立、到最終確立國家中立狀態的過程,可以算奧地利對侵略戰爭的第二次「洗白」。

北約與華約的早期範圍

因此,奧地利成為「位於歐洲且不是民族國家」的一個特殊的存在。文化和血統上,它是德意志的一部分;政治上,則是獨立國家,奉行永久中立。作為中立國,只要中立政策不被撕毀,就沒有人在意他們;作為歐盟成員,奧地利與歐盟進行著經濟合作;作為戰敗國,奧地利在兩次戰爭中,都受到了相應的處置,可以算得上是題主所稱的「洗白」過程。

歡迎交流觀點。以上內容如有錯誤之處,請大家不吝指正。


我覺得把一戰哈布斯堡的奧匈帝國,二戰里第三帝國的一個省,二戰後到現在的奧地利共和國這三個時間跨度一百年,地理區域政治體制社會構成還有活動在歷史舞台上的人都完全不同的三個概念統一到「奧地利這個國家」這個寬泛的名詞里,有一點寫段子式的簡單粗暴的美感……奧地利這段歷史的連貫性挺差的,是不太適合合起來討論的題目。(當然作為波蘭球愛好者表示奧雖三戶這梗可以再玩十年,我們把三十年戰爭跟七戰也加進來吧( ′???` ) )


上過一節Germany after 1945的歷史課。教授是研究戰後德國史的。我在維也納呆過一個暑假,對奧地利很感興趣。office hour的時候,我問她為什麼奧地利沒有被分成東奧西奧呢?

她回答的大意是:

奧地利戰後一直以自己是二戰第一個被侵略國自居,強調自己是納粹受害者,Anschluss的受害者。並且奧地利在戰後宣布保持中立。同盟國沒有再去追究奧地利的罪行。

事實上,希特勒Anshcluss的時候回到奧地利的時候,大部分奧地利人是歡迎他的。

戰後去納粹化 (Denazification) 並沒有在奧地利很好地執行。(其實在德國也沒有很好地執行,除了美佔區初期之外,對納粹黨員懲罰力度不強)後來大家忙著冷戰呢,去納粹化就草草了事了。

現在回頭來看,奧地利的納粹黨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是當時失敗。

再說一件事吧:

Ringstra?e的其中一條叫Universit?tsring,這條路在之前叫Dr.-Karl-Lueger-Ring ,2012年才改名。而Karl Lueger這個人是反猶太的。

總之奧地利是不需要洗白的。雖然二戰時劣跡斑斑,但是戰後同盟國都像瞎子一樣,看不到它和德國一樣黑,誤認為它是清白的。二戰後這麼多年了,再追究當時的罪行也不太可能了。


我看成了奧利奧是怎麼洗白的。。。。果然已經沒人在意奧地利了


這種事,只要站隊正確就沒問題,奧地利才哪到哪,終究只是半公開的,咱附近不也有日本么,但也是遮遮掩掩吧,事實上這都不算啥,看看烏克蘭那幫極右組織都吧,不僅上前線打仗,還能獲得全世界皿煮國家的支持!


讓全世界都以為貝多芬是奧地利人,
讓全世界都以為希特勒是德國人。


什麼是政治。
政治就是把敵人的人搞的少少的,把自己的人搞的多多的。

當時的歐洲,近一半國家加入了軸心國,納粹主義風靡一時,從西班牙到義大利,從德國乃至於中歐、東歐許多小國,納粹黨支持者幾乎到了壓倒性的多數。
軸心國雖然戰敗,可是善後卻成了大麻煩。
一戰的前車之鑒殷鑒不遠,何況新的帝國已經自歐洲核心區之外冉冉升起,那麼,題主聽說過甩鍋嗎?
德國之外的納粹幫凶們,一個個露出天真無邪的樣子,這一切都是德國人的錯,我們是無辜的,我們也是法西斯的受害者。
德國人懵逼了,納尼,當初燒殺搶掠的時候,你們這些渣渣乾的比我們還狠好吧,不過不打緊,德國人民開始完美甩鍋,這...都是納粹黨的錯,德國人民也是受害者,德國人民淳樸善良,德國人民被無恥的騙子蒙蔽了。
納粹黨黨員們懵了,當時誰選我上台的來著?誰哭著喊著高呼德意志高於一切來著,好吧,鍋都來了,接著吧,不打緊,廣大的納粹黨員們也不是善茬,一計乾坤大挪移,然後也變成了受害者和無辜者了,啊,我冤枉啊,我也被騙了啊,都怪那個希特勒,這個惡棍,無恥之徒,我們....我們被騙的好苦,我們只是執行命令,我們只是螺絲釘,我們善良,我們愛好和平...
你看,連德國人,連這麼多納粹黨,都成了受害者,人義大利還成了戰勝國呢,你怕不怕?奧地利人民有啥錯?殺人,那是命令!入侵,我們奧地利人還被德國人入侵呢。
這場死亡七千萬人的戰爭,因為政治以及新帝國的戰後格局部署,只能如此處理,它既是現實的,也隱含了巨大的政治智慧,當然,對於這場戰爭的受難者們來說,可能並不公平,只是公平在國際乃至於國內政治中,歷來也只是口號而已,你不服,不服出門左拐找希特勒啊。
其實相較於對歐洲法西斯的裁決,這已經很公道了。在東方,最大的軍國主義頭子都成了受害者,搖身一變,成了愛好和平,被下屬蒙蔽之人,你說東亞乃至於東南亞數千萬的受難者找誰說理去?
奧地利造的孽,不及這些惡魔的十分之一,也就屠殺了百來萬人而已,當然是選擇原諒他啦...
什麼,你不肯原諒?你是什麼居心?你被洗腦了對吧,你這五毛,愛國賊!


第一 反猶主義就是維也納人發明的,希特勒就是在奧匈接受了反猶的思想。

第二 猶太人的確佔據了社會許多財富,貧富分化嚴重,無良商人多,引起了許多德意志人的仇視。

第三 法西斯並不一定是可惡的,只是因為他戰敗了。在我看來蘇聯比納粹德國好不到哪去,甚至我認為二戰中最惡的國家是英國。

第四 奧地利並未受到嚴厲的制裁所以有納粹思想殘留很正常。

第五 是否是文化之都和思想極不極端沒關係,縱觀世界各國現在闊的和以前闊過的都有過極端是時候。誰沒中二過呢?嘿嘿


除非你把捷克從地圖上抹去,否則就不要說奧地利洗白了,tan90。


下半身堡奧地利一直都是天朝歷史書和世界史讀物里的反派啊,典型的封建保守落後勢力,啥時候洗白了?
一戰後的奧地利不過一小國,工業實力和軍力還不如捷克,自然也少有人苛責其立場。何況是民間思潮不是政府行為。
還有一個原因是納粹和普魯士樹大招風隨便黑,於是現代歐美國家習慣把所有罪責都扣到三德子乃至二德子頭上,把本國洗得乾乾淨淨。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克羅埃西亞這種當權者積極投靠納粹的幫凶國不也沒咋反思么。還有一戰現在也都說全是德國的鍋了


我還想說扭一扭泡一泡。。。。


推薦閱讀:

德國總理默克爾為什麼突然提出讓日本正視歷史?
德國哪些東西適合帶給親朋好友?
學習德語時,背德語單詞有何技巧。特別是後面要加上介詞的德語單詞?
普魯士怎麼統一德意志的?
為什麼二戰時日本不給德國零式戰機?

TAG:歷史 | 旅行 | 德國 | 戰爭 | 奧地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