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汽油發動機還有發展么?

當今電動汽車研發進度日新月異,互聯網企業也如洪水猛獸般進入電動汽車研發製造業,政府也大力支持電動汽車產業。今天看新聞說,地球上以探明的石油儲量只夠人類使用50年,想問問各位對發動機這個行業怎麼看?還有發展么?


1、我不知道你的新聞是哪裡的新聞,我只能說,目前不斷發現的地球的石油儲量已經超過了人類可以理解的數量,關於石油成因的理論基本上已經推翻了一萬遍了。而且隨著採油技術的不斷提升,很多地區只不過是由於比不過價格低廉的中東石油和能源安全以及環保原因暫不開採,國際原油價格只要高於80美元就可以開始開採獲利。

2、反過來說,人類歷史上沒有哪個大眾產物是因為原料不足而消失的,馬車不是因為草料不足和馬糞無法處理而退出,汽油機也不會因為汽油的不足而消失。

堆砌數據或列舉證據未免枯燥,我說一個例子吧。前段時間在一個主要為汽油發動機資深研發工程人員的研討上,我隨機作了一個小的調查,對2030年,對中國的汽油機的持續技術研髮狀態保持樂觀的請舉手,保持樂觀的請舉手,舉手的人僅為17%。

對汽油發動機研發進展悲觀的主要原因是,按照我們目前對於汽油發動機的技術的預估,純汽油發動機在整個整車企業尺度滿足國家提出的CAFE標準:4L/100km(2025) 3.??(2030)目前存在一個嚴重的技術枯竭。而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客戶需求的不是省油的發動機,而是合適動力以及大尺寸的SUV整車。這一政府要求和客戶需求之間的矛盾,汽油發動機無法獨自解決,必然需要電動化技術來補充。而電動化技術在降低CAFE目前國家的計算公式之下效益是如此明顯,如果我是領導,我也會將更多的資源放在兩個技術的整合與平衡發展上,而不是汽油發動機的超前發展。

然後我又做了一個調研,如果目前國家取消CAFE方面的要求,同樣的問題,樂觀的有多少。結果樂觀的達到了100%。

汽油機目前在高性能、超高性能方面隨著新技術的發展,依然有巨大的潛力,汽油機依然是當前最可靠、性價比最高、環境適應性最強、駕駛體驗最好的動力來源。這一點,毋庸置疑。汽油作為燃料,在揮發性、熱值、理化穩定性、腐蝕性、燃燒穩定性等方面,是最接近完美的存在。我們可以通過良好的後處理機制將汽車的尾氣做到比北京冬天的空氣還要乾淨(這是一個只針對部分關鍵參數的調侃),但是碳是汽油的原罪,沒有什麼好的辦法。

福特總裁在會見特朗普的時候說,美國的清潔空氣法案以及燃油經濟性政策將令美國喪失汽車領域的優勢,損失的工作崗位將超過1百萬以上。而美國的燃油經濟性政策只是將美國的2025目標設定在了百公里4.3L而已(中國為4L/100公里)

川普可能在一個月內對燃油經濟性標準(Café)作出重大決策 - 知乎專欄

我上周剛剛從北美底特律回來,我在北美租用的是一輛創馳藍天技術的馬自達CX-5,全部高速1000公里,平均油耗是27.4mpg(百公里油耗8.6L),而美國的2025目標是54.5mpg(百公里油耗為4.3L)。2016年美國的標準為8升左右。而美國目前銷量最好的車輛之一是F150猛禽。


所以,對於汽油發動機的遠期發展目前來說,可以總結為:

人民日益增長的需求與政府對於燃油汽車不斷增加的碳排放限制之間的矛盾在可預見的技術領域不可調和。


目前乘用車整車企業,在電動車領域雷聲大雨點小,其根本原因並不是所謂的技術上的短板,而是對於中高端品牌的汽油車汽車的利潤是如此之高,質量是如此穩定,風險是如此之低,整車企業在做好後備的情況下,盡一切可能來賺盡燃油汽車的每一滴利潤。


對於中國的市場結構來說,技術合適的話,在2020年之前,整車企業完全可以完全銷售燃油汽車,通過增加小排量汽車的銷量來平衡CAFE(當然目前中國政府的政策是增加了一個新能源銷售指標的做法,是否最終落實到法律上,目前還在討論)。由於CAFE是當前中國政府的推進方向,沒有一個企業在被逼死之前,願意主動站出來對政府say no。所以大家都在卯著勁,看3點:

1、汽油發動機技術落後的企業,將會首先觸及CAFE的底線,而這些企業依然是自主企業為主。他們將被迫強行轉小排量,這將對國內自主企業的發展產生遏制;

2、被迫選擇轉向電動,國內企業自己去踩電動的雷,踩不過去,他們先跳出來和政府叫板,踩過去了,自己也該死一半了。

3、互聯網+的電動車初創公司,真的能如他們承諾的一般,在缺乏美國大製造的背景下,在中國成功么?目前他們主動將所有的門檻設定在了2018,我們拭目以待。如果他們成功了,這種成功是否可以廉價的複製?如果他們失敗了,作為以汽油動力為主的中國,執行如此苛刻的CAFE是否真的有意義?而汽車排放CAFE對於環境的貢獻到底有多少,特朗普政府應該會掀起爭議的第一波。


所以談論汽油機還有沒有發展,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在2018年12月,再來看。


50年代說石油只夠用50年,2000年左右也是50年,現在還是那麼多,我可能用了假的石油
事實上隨著開採石油技術的提高,原來不能開採的還有更多未探明的石油

所謂的電動車是新能源,就是個謊言,電動車比卡爾本茨汽油車早發明50年,因為電池拖後腿,便利性基本沒有,被丟進了垃圾桶

我認為30-40年是混合動力車的天下
在發明能量密度和充能速度有突破性的電池前
如何使氫普及使用,才是王道


已探明的石油儲量還能用50年,還有未探明的儲量呢?
不看好純電動車。(我司昨天通勤車剛換成某旅品牌的純電動車,為了省電,在機場高速上面以70公里的時速行駛,否則剩餘電量怕接下班的同事們回程不夠用。。。很難想像冬天還要開空調造成額外負載條件下它會不會把我們扔在高速上)純粹是某些廠家為了迎合某某特色政策而生的產品。
看好豐田本田混合動力,國內還要多少年不好說,但在哈爾濱這樣的城市看到混合動力卡羅拉確實是越來越多了,說明國內市場在逐步認可混合動力。既然談到混合動力,終歸還是繞不開汽油發動機,電機發電機的作用最多也只是配合和調節使發動機處於最佳工作狀態區間。要是想節油終歸還是要在發動機上作文章,即靠各種手段不斷提高熱效率。


傳統發動機還有20年的發展機遇,因為20年內,發動機的技術就會徹底穩定下來,不會有太大進展。

現在的內燃機技術已經趨於穩定,但是還有一些技術存在於實驗室,目前沒有推出市場,因為技術還不穩定,例如均質燃燒,稀薄燃燒等等,還有新材料的運用等等。

現在的實驗室的技術,20年差不多就可以推向量產了,一旦現在現存的實驗室技術推向量產,也就意味著內燃機發展到達頂端。

除非有新結構的內燃機面世,會有一次新發展。但是即使有新結構的內燃機面世,依靠現有的基礎科學和材料,10年的時間,也可以讓新結構的發展接近成熟,接近頂端。


不是正在研發各種新能源汽車嗎?


大的突破不會有,在20年之內,內燃機車依然會是整個社會的主流。
但是藉助於混動、BSG等技術降低整車油耗還是有不少空間。
電池的突破目前瓶頸主要在能量密度、充電倍率、安全、循環使用壽命、成本幾個方面。而配套的充電基礎設施依然有很大的短板,動輒1-2個小時的充電時間,讓使用車輛的便利性依然面臨很大挑戰。
電動汽車的發展方向,不大看好。

未來,真正的出路在燃料電池。


除非電池技術有重大突破,否則以現在的狀況二者配合是最好的選擇


就靠賓士 保時捷 法拉利 豐田 本田 三菱 馬自達了,他們發動機技術最厲害了。


純電車是絕對的智障………十年內不會有大改觀……內燃機車會是絕對的主流.但是可能會改變傳統的機械傳動改為電傳動


大佬們,你們都忘了二代創馳藍天了么?


內燃機先天缺陷,估計難了
只要電池技術出現一個飛躍,不論是充電速度,儲電能力還是管理能力。

就可以預期不遠的將來,都是電動車和自動駕駛的天下了


碩士的時候,學了一種叫HCCI的內燃機,現在貌似只有通用,賓士和馬自達在研發,至今還屬於起步階段,在實驗室里。等到量產普及,估計還需要個5到10年。

工作原理我就不普及了,網上搜「HCCI」解釋的都很清楚。優點是熱效率更高,排放更少,不過對電子控制的要求很高,現在的瓶頸也在電控和感測器上。

第二代創馳藍天聽說要用HCCI內燃機,馬自達對內燃機是真愛,玩轉子發動機差點把自己玩死,現在又搞HCCI。而且近期又宣布復活轉子發動機,世界太需要像馬自達這樣的公司了。


謝邀,石油儲量確實很虛假,就像幾個回答說的,我們的老師大一的時候說只能用50年,等我大四了老師反而說還能用70年了,我也是一臉蒙比。
但是大環境確實是汽油車受到了電動車的衝擊,最近幾年的形式是大力發展混動,大家都在等待電池的重大突破,但是突破這天來臨之前恐怕汽油車還有很長的壽命可以走。不過科學發現這種東西說不好也許明天就突破了也不一定。所以其實我們從業者也有困惑,找工作的時候大家都更喜歡去新能源或者電車部門,或者轉行做電控、車身而不是做發動機,再或者像我來了柴油機行業,因為柴油機的扭矩輸出更大,雖然也在受混合動力衝擊,但是被完全取代的可能性還是比汽油車低一些的。


有發展。
石油儲量不用擔心
純電動車不會成為主旋律
政府不是傻子 相反是在拿科技與市場做實驗 目前有補貼 一些廠家趕的早佔到便宜 但是以後不會有
汽車市場(主要談汽油和電動)不是由你由我由汽車大V諸如韓路38之類的決定。最主要是科技 然後是政府 市場。 這三者決定什麼汽車能源佔主導。
目前科技水平純電動車不會大面積發展。技術還算行的只有特斯拉。
為什麼要發展新能源汽車?為了排放?電動車目前污染更大好么 集中污染。我認為是發展新科技。


首先說石油產量。誰都不知道究竟還有多少儲備油量,學術界還有一種學說認為石油是可再生的,也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石油是不可再生或者可再生的。

第二點是替代能源。國內現在各大高校都在搞甲醇柴油雙元燃料(微乳化解決相位分離的問題)、甲醇的純燒、天然氣缸內直噴、聚甲氧基二甲醚與柴油的摻燒、生物柴油(林業部門已經批了四塊地種植油料作物)、微藻生物柴油、二甲基呋喃(潛力很大)等,還有新型的燃燒方式例如HCCI(缺點是燃燒始點不可控,循環變動比較大)、低溫燃燒等,這些都可以提高熱效率降低排放減少石油燃料的使用量,而且都是在內燃機基礎上燃用。

第三是燃料電池技術還不太成熟,替代內燃機的時代還很遠。

第四是發動機本身的熱效率提升空間。我們導師說柴油機未來幾年可能做到接近50%,汽油機要差一些,但再提升三四個百分點還是有希望的。

綜上所述,我們這代人,起碼50年以內,還不必擔心內燃機產業的發展問題。


至少在近些年內汽油機還是稱霸天下的,一來加油站遍布,燃油補給方便,二來汽油機效率還在提升,三是清潔能源(對的我說的是清潔能源,這是最新政府工作報告李總理提出的清潔能源)還在發展期,而我們之前所說的新能源電動今年發展迅速得益於兩個原因:政府高比例補貼,和北上廣燃油車的限行給了新能源,特別是新能源的電動廣闊的發展空間。

但是,隨著國家對新能源電動汽車補貼力度大幅下滑,狀態下,新能源電動在高昂的電池成本下推廣更為艱難。

如果說發展,在未來混動車空或者帶增程的純電動間似乎更大,避開了大都市的限行,當然這也只限於大都市。

所以,汽油機將會在很長時間繼續有很大發展空間。

新能源汽車電動前面說的不少,一輛純電動汽車電池成本至少在整車40%以上。現在目前電池包的價格大概在1~1.5塊人民幣/WH。

電動超跑tesla,modelS 電池包容量在85KWH,續航440KM。

BMW i3電池包容量33KWH,續航183KM。

光電池包多少錢可以算出來。

當然進口純電動是沒有國家補貼的,買進口車還買電動,那就是……對吧?

說回國產,國內純電動轎車知名度較高的就那麼幾家比亞迪、北汽、江淮、眾泰、奇瑞。

以比亞迪大哥領航的國產純電動續航里程也在300KM以內,雖然之前比亞迪層表示400KM續航也不是事。但即便是400KM也會有里程焦慮。焦慮了吧?再看看

1. 關鍵是現在的充電設施完全沒有像加油站那樣分分鐘解決問題,即便快充充電到80%電量也在半個小時以上,而且快充有一部分是虛電。更加要命的是,現在的充電樁功率完全趕不上電動汽車發展需求;且存在互相不兼容的尷尬;最要命的是充電樁多的時候像捉迷藏一樣難找,即便是北上廣這樣的地區。電動汽車配套完全跟不上。

2. 再看看廠家指導價,word天,隨隨便便就20萬+了。在國家強大的補貼政策活生生砍下一半,鼓勵大家購買,但是,2017年,國家說了,會逐步降低補貼力度,逐步降低……

3. 是不是覺得有些動搖了,那就再說說,純電動電池容量衰減到80%就該換電了。現在純電動也是5年20萬公里,但是,但是的事實是。隨著進口電芯慢慢退出市場,且國內BMS控制精度問題,往往用不了那麼久。至於多久,之前又買過純電動的人問問就知道了。

4. 汽車發展了上百年歷史,驅動方式都為大家所熟悉,電動word天。以前只有四驅車玩具才用啊。現在目前市面上純電動汽車鋰電池大概有這麼幾類:磷酸鐵鋰、三元鋰、鈦酸鋰等等。磷酸鐵鋰用的最牛的當然屬BYD了,BYD電動基本上是如此,磷酸鐵鋰君相對穩定安全,但是有個缺點就是能量密度偏小,同樣的能量,它需要的電芯更多;三元鋰君能量密度高,但這傢伙太活潑,脾氣暴,控制不好就發火,典型的就是tesla用的就是它;鈦酸鋰君性格敦厚,且耐操,用的時間長。但也也價格不菲,最近董小姐就著迷在它。目前在市面上最多的就是磷酸鐵鋰,其次有少部分三元鋰,鈦酸鋰最多在銀隆大巴上。

氫燃料電池汽車

當然新能源不僅僅只是指鋰電池電動汽車,還有一種叫燃料電池的,氫電池就是其中一種。燃料電池,雖然是電池,又有點像傳統汽車的油箱,只不過裡面加的不是油是氫,真正的天然環保。但需要加氫站,加氫站的建設非常費勁,要想建成想加油站那樣的普及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而且其危險性比燃油更加,不僅易燃易爆,而且純度不高也炸,安全要求更高。我們大都市上海也僅僅只有一座加氫站。雖然氫電池汽車絕對環保,因為產物只有水啊。

氫燃料電池發展最好的當屬我們隔水相望的小日本了,但好像豐田的氫動力汽車也只賣了幾千兩……

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把新能源電動汽車改成了清潔能源,國家開始更加註重根源的環保,畢竟我們的電大部分是火力發電,火力發電污染環境不說,廢舊動力鋰電池回收體系還沒有完全建立,而且隨著鋰電池電動汽車推廣將有一大批廢舊電池待處理回收,一旦不當就會造成污染。

難道新能源汽車一無是處?

當然不是,新能源電動車低噪駕駛感,大轉矩啟動,不會死火,無級變速,特別是堵車時優越感,沒有發動機尾氣清爽的駕駛環境。而且隨著電池技術不斷提升,電池能量密度越來越高,特別是石墨烯的發展(當然不是那些炒得火熱的噱頭)現在實驗室鋰電池比能已經達到800Kg/WH。而且雖然這液釩電池,石墨烯電池、固態電池技術發展,充電設施的完善特別是太陽能與充電設施連接(tesla就正在這麼干),對於新能源汽車必定會取代汽油機,但什麼時候就看科技發展。

如果續航焦慮解決,或者充電設施完善,或者是大比能電池問世。汽油發動機被取代是市場必然選擇。


你想想電磁感應多高級,多玄學。內燃機是蒸汽時代的產物,雖然變的越來越複雜。但往往越簡單的才是越精華的。


如果軍用車輛都開始燒電,那麼內燃機就真的沒希望了


那,誰來替代汽油內燃機?電池?那發電/輸電效率和清潔程度超過內燃機了嗎?貌似只有核電/水電/風電/太陽能是潛在的備選項了,我們姑且不談成本,就談這些清潔能源不具備用電波峰波谷的調節能力,這其實已經大大限制了清潔能源的發展(歐盟2020年清潔能源佔20%的目標已經因此失敗了)。電動車替代內燃機除了電池的限制還有發電的限制。
個人覺得反而是人工智慧會是顛覆者,有了人工智慧,整車就真的是李書福同志講的兩排沙發加四個輪子了,整車能源需求將是數量級的降低,也許微波充電就可以了,電池容量也將是數量級降低。
所以電動車不會是內燃機的終結者,如果人工智慧發展速度沒超過燃料電池,也許燃料電池會是內燃機終結者。


先不說別的簡單的打個比方。如果汽車50年以後沒有了。也就代表著成千上萬家公司比如汽車發動機零件製造商等等一系列的基礎設施都將被拋棄,面臨著轉業與倒閉。


推薦閱讀:

奧迪的AVS和本田的VTEC還有寶馬的Volvetronic有什麼區別?
專業的發動機對標分析的工作室是什麼樣的?
為什麼戰後蘇軍坦克發動機功率低於西方?
Lancia Delta ECV的發動機為何要使用進排氣門交替排布的形式?
什麼時候汽車比賽中可以有更多小排量引擎?

TAG:汽車 | 發動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