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多小孩對家人生病表現出漠不關心,家庭教育錯在哪?
兒子5歲多,一直是爸爸媽媽親自帶,採用的是親子教育方式。陪伴小孩的時間我們應該比其他父母做的多些。他最近想要一個玩具,念叨了很久,已經買了,快遞還在路上,此為背景。
早上起來後我拉肚子,在飯桌上吃早飯時感覺人都蔫蔫的,老公問我要不要吃藥,我說先不吃。孩子就在我邊上坐著,他能看到我難受的樣子,卻絲毫沒反應。我內心特別希望孩子能給我些安慰,就主動暗示說:「兒子,媽媽生病了,好難受啊。」孩子聽後還是沒反應。老公繼續提醒孩子:「媽媽生病了,需要你給些安慰。」結果孩子說:「要是快遞叔叔開著跑車,我馬上就能收到玩具了。」孩子心裡想的全是玩具,家人生病他一點感觸也沒有,內心哇涼哇涼的。我仍不放棄,對孩子說:「媽媽生病了,你都不關係媽媽,心裡好難受。」此時孩子問:」怎麼關心你?「我說你問爸爸。正好孩子上周也在生病,爸爸就說你想想你生病時爸爸媽媽是怎麼安慰你的,又給他演示了下他上周生病時的情況,爸爸抱著他輕輕摸著他的肚子問他還疼嗎,給他個擁抱。結果孩子還是沒反應。
孩子在2,3歲時也發生過這樣的事情,以前老公總是安慰我孩子還小,不懂事,現在已經5歲多了,感覺還是一樣,想到和他差不多大的小孩,媽媽生病後都會安慰媽媽,內心非常悲涼。
我們家庭比其他家庭更重視教育些,陪伴孩子也很多,但也許是陪的太多了?我也不清楚。突然感覺,我們的教育很失敗,但也不清楚錯在哪。求指點迷津。
非常理解,可能男孩就是這樣
我們有一個媽媽群,幾十個媽媽,大部分家庭兩個孩子,年齡在3-8歲間。
家裡有兒子的基本上都是樓主家兒子這樣的反應。
家裡一兒一女的,不管兒子是老大還是老二,基本上媽媽生病了,安慰媽媽照顧媽媽的都是女兒,兒子連不吵鬧不煩媽媽都很難做到。
可能這個年齡的男孩更關注自身,女孩對別人的情緒非常敏感。
至於男孩什麼時候才能關注別人的情緒,我們還在觀察中...
如果我是這個孩子的話,我會感覺到非常的憤怒(此時此刻就是不想關心你/你是我媽媽你這麼強(我這樣弱)/我想用XXX方式來關心一下媽媽,但突然被指使了這不僅僅剝奪了我的主動性並且被限定了表達形式,而這令自己感覺到非常的不自在,明明想自由發揮的,我不想被你牽著走),但又可能會因為種種原因不得不迎合「媽媽」裝作表面上的關心,但同時對這種不得不裝作的樣子感到十分的疲憊,且感覺到自己越來越不是自己,覺得「媽媽」是在對我索取是在掏空我,好像媽媽不是自己的媽媽而是自己的需要被照顧的小妹妹(但我的愛積攢的不多,又怎能把愛分享給別人呢,若這種關係並不是出於愛而是出於一種形式上的社交禮儀,那麼就一定要這樣嗎),並且還是「媽媽」想要就得必須給她,這令我感到很反感無助十分有壓力,於是在心理上漸漸地疏遠了「媽媽」但又必須依靠媽媽,所以心理有多麼不情願有多麼的感到心涼就有多麼的表演出熱情與關心,我都演得這麼像了你又能怎麼說不是說真心呢。
------
人和人不一樣,自己的孩子未必完全像自己或是像自己的丈夫,孩子有自己的表達,一般情況下真心也能得到真心的回應,但是這種回應未必如你所想的某種形式甚至回饋給你的形式你未必喜歡,「如果你愛我就必須以我所想的方式/行為/時間回饋我,否則你就是不愛我,怠慢了我」這中要求往往會有很糟糕的後果,「我愛你,我對你付出了,所以你也必須得回饋我,我付出給你了什麼,你就必須同樣付出給我什麼」若是這種方式的話會令人的心與心遠離,並且促使開始在行動前開始算計利害得失,並且掏空人的情感。
-------------
我覺得夫妻之間是算計彼此對彼此的付出多少的,這樣有來有往維繫關係平衡。至於孩子是計算父母對自己給予的,如果父母不算計對於孩子的給予(不是狹義地指代給給孩子花了多少錢也不是那種導致孩子揮霍無度的給錢方式,而是指「這樣做不是要你達到什麼,而是因為你是我的孩子,給你這些並不是我要你去做什麼或是不做什麼」)那麼孩子的內心便會感覺到很暖,正常情況下孩子也會以自己的當時去愛父母。若是父母總是付出總是講條件的話,那麼孩子對於父母也會開始講條件。中國對於父母與子女的關係的看法多種多樣,比如將孩子看作豬牛羊的經濟替代物,當然我不贊同這種觀點但也不想打到這類的觀點,不過我也有我極其個人的看法:孩子不是自己要求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是被父母基於某種個人的原因而被帶來的,在這點上父母理虧,所以父母對於孩子的給予理所應當,作為父母能給孩子什麼就給什麼,當然父母也是人也有自己的情緒這點也必須尊重,所以結合這一點給孩子「東西」(例如:我有10塊錢,都給你我不開心,但給你3快我能接受而且不能再多了,那麼就給你3塊),但給了就給了別指望著從孩子身上什麼回報,就像是往大海里撒錢和糧食一樣,但這種看上去完全虧本的事情為什麼要做呢,嗯,是為了緩解自己良心上的不安與愧疚。
你在平時陪孩子的時候感覺的到孩子對你的愛嗎?如果平時都能感覺到孩子很愛你,又何必糾結他在某件事情上有沒有表現出你所期待的關心呢?難道一定要孩子在你期望的時間按照你期望的方式表達對你的愛?不要動不動就上綱上線,各種教育,不累嗎?
我覺得男孩就是這樣,這也算很多人喜歡女兒的原因
我女兒一歲半時奶奶哭了她會給擦眼淚,
兩歲的時候,我躺在沙發上看電視,她過來給我蓋小毯子,把遙控器和水杯放我手邊,三歲時摸著我剖腹產傷口問「媽媽,用刀子切開一定很疼吧」
現在四歲半,昨天吃魚時我給她小心翼翼的挑魚刺,她轉過身給爸爸「爸爸快吃魚,小心有刺」,吃完飯爸爸午睡,她說「我去叫爸爸吃芒果「,雖然有點吃醋,但還是很欣慰的,孩子知道愛我們,但是缺點是很敏感,玻璃心
兒子呢?總是我要車車,我要挖機,我要看佩琪,兩歲了,感覺頭腦很簡單,不太受別人情緒影響,別人哭笑都無所謂的樣子,自己愛幹啥幹啥
其實我更希望女兒像兒子一樣活著,自己舒坦,
這個還是看家庭環境。如果平時題主家裡相互間經常會說一些關心的話語或者經常有表達愛的小動作如親親,摸摸頭之類的,那孩子長期耳濡目染,自然就會知道要怎麼表達關心了。如果平時大家都沒有這方面的表達,那孩子也不可能無師自通呀。孩子生病的時候自己都自顧不暇,哪還會想著去記住大人是怎麼關心他的呢。
所以,題主真是給孩子出難題了。
而且孩子此時心念著玩具,他可能覺得大人更應該關心他玩具什麼時候到吧
不請自來,你說家庭採用的是親子教育方式,我想問一下,親子教育你們是怎麼教育的,對孩子來說陪伴不重要,重要的是高品質的陪伴,有沒有每天跟兒子一起閱讀,家裡面有沒有閱讀角,家裡面的氛圍怎麼樣?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我覺得孩子沒有任何的錯誤,錯的是家長教育方式,一個有問題的孩子,一定有一個問題的家長,孩子的行為其實家長的放大鏡,你讓孩子感覺到你們的愛嗎?還是說孩子要玩具就給玩具?這是愛嗎?這是縱容孩子,而不是你口中所說的愛,3-6歲是孩子性格塑性的關鍵時期,所以家長在這時期多關心孩子,每天跟孩子做十分鐘的高品質閱讀,什麼是高品質,就是關掉所有的電子產品,靜下心來跟兒子讀繪本,在這十分鐘時間排除一切干擾源。
5歲多……說實話題主有點玻璃心了……5歲多男孩子對玩具很期待,可能他就沒那麼多注意力去思考生病很難受,所以媽媽需要安慰,連成年男人一次都無法思考兩件事情,更別說一根筋的孩子了
其次就是LZ平常對孩子的教育,是不是那種什麼都替孩子弄好,也就是傳說中的「培養白眼狼」式,讓孩子覺得太理所當然,太以自我為中心了,多讓孩子自己嘗試自己應該做的事情,表達愛不是光陪伴就可以了
有點擔心題主以後會變成邀功形的家長,類似於動不動就喜歡跟孩子說「你看我每天給你做飯洗衣,你怎麼都不感恩?」「我每天辛辛苦苦賺錢供你上學、買玩具,你居然還要頂嘴」「我們為了你放棄了這麼多,所以你就應該bulabulabula」以及「我給你買了玩具,但我生病了你居然一點都不關心我,真是白給你買了」……等等,說實話這樣的思維只能讓孩子更不願意去體諒你真像一個作女痛經在跟男朋友撒嬌啊
你想讓他說什麼?喝點熱水?
其實五歲小孩子不懂得表達愛是很正常的,他們愛父母,但這時的愛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愛,完全不懂得何為責任。
不過看前面評論里很多冷嘲熱諷的,懷疑他們有沒有過孩子。
我姐家的小男孩三歲多的時候,我假裝疲倦把頭靠在他肩上,他費勁地抽出小胳膊摟著我。那個暖啊。
覺得題主是不是應該考慮下自己平時表達關心的方式。
需要關心很正常,沒有得到關心而失望也是正常的情緒,克服一下,摸摸。
教育的失敗之處就是孩子你要堅強,你要勇敢,孩子摔倒了之後大人說,不疼,自己站起來吧,這種事情多了,孩子就失去了感知能力,他以為所有的痛都不痛,那些打人的孩子是根本不知道痛,沒有對孩子疼痛的溫情付出,哪裡能指望他們感知你的疼痛!
我能說你的失望和難過的情緒都源自於你的期待嗎?
你期待你的兒子在你不舒服時給你你要的安慰的回應,結果,你兒子並不如你設想的那樣安慰你。
於是你退一步吧,媽媽告訴你你可以這樣安慰我,然而你的兒子依然並不打算按照你的設想走。
換做是你的老公,你會怎麼反應呢?今天是情人節,老公你該買束花送給我。但老公並不打算有所行動!於是你只好明示他,老公我想要一束花,如果老公依然不滿足你你又怎麼想的呢?
再換做一個普通朋友,在對方沒有滿足你的期待的時候你是怎麼想的呢?
我認為這無關孩子,在於你的心態上!
我兒子一歲半會關心的,我媽有次裝病倒下,他嚇的立馬衝過去看他外婆,親親,要哭了
在我看來這只是一種情商低的表現,但是人無完人,象我不舒服,我兒子會打電話問我,回家會給我倒水。但是這也掩蓋不了他不聽話的事實。
我老婆說:孩子的注意力,很小,像蘋果一樣大〈那啥,如果,成人的注意力,能像西瓜一樣大〉。題主家孩子,在專註幻想「玩具快遞到哪裡」或「如何盤玉一樣,人氣把玩」時,那能有多餘的注意力,留意父母說了什麼。類似,同學們上課時「白日夢」,嘴裡認真「嗯啊」,「聚精會神」點頭,思想早已超越老師,飄洋過海。呵呵。估計,題主和老公煞費苦心地引導「孩子關心」,諸多話語動作表情,已然「耳邊風」,無痕式吹過孩子〈我老婆說,教育孩子,需要耐心,很像狩獵,尋找孩子注意力集中時,委婉植入思想觀點,不傷害自尊,不引發逆反。。嗯嗯。。那啥,我教育孩子,也經常找錯了時機,像玩狙忘算風,脫靶式教育,只感動了自己……555〉。。。。嗯嗯。還是回到原題。題主可能多慮了。一點現象,就上綱上線,各種疑病焦慮。老婆說:「陽性強化,異常行為漠視」〈避免反饋,加重異常行為〉。嗯嗯。表象上,就是只表揚孩子,不批評〈那啥,批評,得生生改成,抓住「百里挑一,唯一沒錯時」的表揚〉。。。。唉,生孩子,就是自己手賤,把人生遊戲模式,直接調到「地獄」難度啊。
我家男寶,3歲多,雖然也會幫我穿鞋子丶我受傷時,問我疼不疼、玩醫生遊戲,打針我假裝哭時,哄我"一會會就好了"。但是,跟大多數女孩子還是沒法比。我看《媽媽是超人》,看到餃子剛一歲就會幫媽媽擦眼淚,我驚詫不已。因為我兒子3歲了他都不會注意到我哭了,也許注意到了,但沒反應,而此時我的侄女則問我:"姑姑,你怎麼哭了?"侄女比我兒大11個月。
孩子的這種表現,是缺乏關顧意識的表現。關顧意識就是在人與人,人與物彼此之間相互作用,相互關顧。在我們的生活中,不管是與孩子,丈夫,父母,同學,朋友,甚至是陌生人,我們都需要彼此之間相互關顧,都需要關注到對方是怎麼樣的。比如說,我們孩子一起出去玩,我們要關注到孩子走到哪了,心情怎麼樣,孩子也要關注到媽媽走到哪了,否則會出現孩子想去哪就去哪兒,不管媽媽。
在夫妻生活中也是這樣,比如妻子身體不舒服丈夫卻漠不關心還埋怨妻子什麼活都不幹。
如果孩子缺少關顧意識會對未來有很多不好的影響。
從學習方面來說,會出現學了什麼知識點都不知道的情況,因為他都不關顧知識點,從而影響他的知識點的吸收率。
從工作方面來講,會出現自己做完自己的工作不和比人交接的現象,結果導致同一件事情重複做很多次,影響工作效率。
從婚姻方面來講,會出現妻子生病了丈夫還不知道,導致妻子埋怨丈夫從而造成夫妻吵架。
如果父母老了,孩子沒有關顧意識,會出現父母病在床上孩子卻什麼也看不到。
咱們培養孩子的父母承擔性分擔能力。這樣,孩子未來真正形成對父母自覺關注,自覺理解的態度。
雄性動物很多都是直神經,下次你直接說媽媽胃痛,兒子來幫媽媽揉揉就好了…
缺乏「愛的教育」。多帶孩子看繪本,有針對性的培養。你沒法教給孩子的東西,交給書籍。強烈推薦《拜拜我有多愛你》
我兒子剛三周歲,他一歲多的時候,我嗆了下咳嗽了,他立馬從玩具堆里爬起來過來給我拍後背,拿水給我喝,最後給了我一個擁抱。這樣的事情很多,聽老師說在幼兒園也這樣對老師同學。
我覺得是不是你們在家,夫妻間相互的表達很少,或者對孩子的語言關愛很少。我在家和老公每天早晚道別打招呼,親親說愛你,愛意表達的很多。雖然我對兒子也會打罵,但是事後都會有個鄭重的和好過程,我會跟他反省,然後肯定我對他的愛不會犯錯誤了而變少。
推薦閱讀:
※我老爸說知乎上(還有其他網站)寫回復的可能是外國人(如日本人),我應該怎麼反駁他?
※父母喜歡隨意進入我的房間,怎麼辦?
※親子關係良好的家庭中,父母與子女相處的細節是怎樣的?
※如何看待復旦門薩女孩張安琪的母親出書《通往哈佛的家庭教育傳奇》?
※如何教育18歲已經不在念書的任性不懂事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