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師承關係在現代是否仍有價值?


謝邀
這道題的準確表述應該是
傳統藝術行當的師承關係在現代是否仍有價值
這樣表述更科學
因為師承關係並不是傳統關係,放至在今天,校園師生關係依然存在,並且依舊有價值。
君不見,博導、碩導之職耳?

王玥波講話:叩一人是命

你是我的學生,我教你,你不是我的學生,我就不能教你,沒褒貶
出了我的門,你成名立蔓,師生臉上都有光,你丟人現眼,咱們一塊兒臊眉耷眼
你不是我的學生,教你了,是我高風亮節,但對專門拜我的人不公平,不教你,是我恪守規矩,找自己師傅學去,要不你也拜我

你是我學長,我是你學弟,我到了你的城市,我落難了,就得找你,就得找當地曲協,不對,找當地校友會!
為啥我讓孩子們都攀高枝,上好學校,學校越好,這校友會勢派越大哇。

不過多延伸,一言以蔽之
師承關係是親情、友情等關係之外的另外一種人與人之間維繫感情的重要關係,十分有價值。
在非傳統藝術行業中,已十分重要,那麼在傳統行業中一樣十分重要。
但,不代表所有維繫師承關係的陋習同樣有價值。
但題主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馬桂榮老師一篇帖子,我給您們轉過來看看,可好哇?
怹說的這四種情況,只是個人總結,請勿對號入座。
這四種徒弟,不止曲藝等傳統行當,在很多其他行業和單位,也是一樣!
一般圈兒里拜師收徒都是有四種:磕頭徒弟,點頭兒徒弟,搖頭兒徒弟,摁頭徒弟,聽我一一解釋:
磕頭徒弟:是這四種最正規的徒弟,這又包括三種——
(1)(我說的是解放後,不是解放前那種立契約三年學徒一年效力給師父倒夜壺幫師娘抱孩子的,)從小給啟蒙的,從七八歲就開始由師父一字一句一招一式的授課,俗稱「掰鴨子嘴兒」,幾年後長大成人正式磕頭舉行拜師儀式的。
(2)
師父偶爾和這個青年演員同台演出,發現其是個好苗子,可塑之才,就會託人打聽這個人的姓名、現在哪個地方常演、是否已有師門等情況,如其還未拜師,就會由
中間人穿針引線,告訴這個人:「某某人(一般都有些名氣)看你不錯,有意收你為徒。」如其正苦於無門又願意的話,就會求中間人立即帶他去叩拜,當場磕頭,
然後選一正式日子舉行儀式當眾磕頭。
(3)國家正式文工團體,由團領導指名某某人為師某某人為徒,雖不見得磕頭
只行鞠躬禮,但一般場面隆重,甚至驚動媒體,起碼轟動圈內人士。這三種磕頭徒弟以第二種最普遍
點頭兒徒弟

這種收徒情況一般經常發生在業內人士之間,相聲演員自已有了兒子,想讓孩子也吃這碗飯,就會把孩子領進師兄或師弟的家中:「哥哥(兄弟)我這兒子歸你了!
以後你就多操心吧!」一般不是關係親密也不會這樣做,只要是這樣做了,一般人都不會回絕:「行了就這麼著啦!您是信得過我,我可是能耐有限,教的出來咱哥
倆一塊兒露臉,教不出來您別抱怨。」也有的是由長輩指定:「那誰誰誰呀,你師弟他們家那小子我看是這裡的事兒,你常給調教調教,趕明兒就算你徒弟了!」這兩種情況都屬於點頭應允,一來平時交情甚厚,二來有長輩的吩咐,所以都是基本師徒關係確定。孩子成年後業內也必會給他補辦儀式的。
搖頭兒徒弟
現一般徒弟都是兩種:口盟和擺知,通俗點說吧,就是嘴上承認的和正式磕頭的,這就形成第三種
搖頭徒弟了,一般的搖頭徒弟都在口盟的這個範圍里。
這也分兩種:
(1)有一些人,他們的水平這當師父的根本瞧不上,甚至根本不是這裡的事,但托出來說和的這中
間人可能跟師父有深交,或者有頭有臉,或者得罪不起,那隻好走口盟的這個階段:「先這麼論
著吧。」這一「論著」三年五載也是它,十年八年也是它,要是趕上當師父的一土(去世),師兄
弟們承認也是它,一提有個印象但說不太清楚也是它。
(2)也口盟了,也正式舉行儀式了,但在以後做出了令師父不能容忍的事,師徒之間有了不可調和的
大矛盾。師父有了表示:「以後他好壞與我無關!」,「我以後沒這個徒弟」等,有的師父雖未明確表
示,但門裡人都了解情況,師傅去時候與其再不來往,甚至拒絕其以徒弟禮節祭奠師父,但圈外
人不了解,其就成了圈外承認圈內否認的搖頭徒弟:「嗷,那誰誰誰呀,要說拜了倒是聽說過
不過----(搖頭)誰知道呢,老爺子也不在了,說不太清楚-----」
摁頭徒弟
這個名稱有些人可能不認可不理解,願收願拜才為師徒,怎麼還有摁頭徒弟這一說?不是說牛不喝水不能強摁頭嘛?何況拜師了?您錯了,現在這
種現象不但有,而且還有愈來愈長的形勢,現在的相聲園子多了,可演員也多了,要想能在一個園子里站住腳,要想能有多的機會上台,不能光憑有無本事,還的看
你和穴頭(就是劇場班主)的關係如何了,這也成了班主控制園子的一種必要手段,想多上太多掙錢就得拜我,你二十多歲的我不到三十你也得拜!你能耐不服我也
得拜!不拜也行,我徒弟一禮拜安排5場,你呀對不起,一禮拜頂多兩場,商演能置的、上電視得先緊著我徒弟,你靠後邊兒等著吧,在這種情況下,有脾氣的扭頭
走了,沒脾氣的就得認頭,心裡罵街嘴上叫師父,這種摁頭徒弟沒什麼師徒感情,就是三節兩壽禮節性的孝敬,師父紅了跟人說話頭仰著點兒,師父倒霉了閉口不提
當啞巴。有他不多沒他不少。反正多多少少的落個有門戶不是海清就成了。
這是師父摁頭,還有一種是徒弟硬摁師父頭的,有的影視大腕兒,有的什麼曲藝
研究家評論家理論家的,大公司大企業家董事長有錢燒包的,故作喜愛藝術的姿態,沒事拜個師父炒作炒作,拜你是給你臉!你今天給臉不兜著,我明天就花倆錢讓
你添點兒麻煩。一來拜金不菲,二來又名譽上好聽,何樂而不為,具體收完了他是不是真說快板兒真說相聲那就不是師父操心的事了。


主要是藝術界對於書面的標準太不嚴格了,導致在口頭上老是在強調。

科學界就不會有這個問題。表面上似乎不強調師傅徒弟和師承關係,實際上,哪篇論文的封面上也得寫導師姓名,你想不承認都不行。

除非實驗室是你自己的,否則寫論文時,通訊作者仍然得寫老闆······

相聲界有嗎?下面請聽相聲《揭瓦》,表演者郭德綱, 張文順*(通訊作者),導師楊志剛,有這樣的嗎?


有另一個行業現在也非常推崇師承,中醫。

師承,並非不好。但歷史上自學成才的名醫也並不少。
在某些時代,特意強調的東西,往往值得我們思考。

在許多人眼裡,「師承」包括但不限於是以下三點含義:
一、師父的經驗(或某些「絕活」)的傳承;
二、師父某些品質的繼承;
三、師父在圈內人脈關係的襲承。

這三點都不錯,不是什麼壞事。
但「福兮禍之所倚」,一體兩面,想要得到種種好處,也需承擔種種義務,包括但不限於:
一、放棄部分自由選擇(或是思考)的權利,跟著師父走;
二、在某種程度上,或直接或潛移默化地接受師父對其他人、事的不同喜好;
三、在一定程度上,對師門的恭維和護持。

不少朋友都看過電影「師父」,陳識曾答應過師父「一生只真傳兩人」,不知諸位是否還有映像。那麼,這樣的事情,在中醫的師承中是否會發生呢?長桑君到老年才把禁方教於扁鵲,並囑咐其「公毋泄」;公乘陽慶傳授古傳方於倉公時亦囑「是吾年少所授妙方也,悉與公,毋以教人」。

中醫發展到今天這種局面,妖魔鬼怪不少,招搖撞騙的更大有人在。問題出在哪裡?
好的東西應當得到傳承,但固守秘密,從學科發展的角度而言,並非什麼好事。而這些秘密,在一些人手中,極易演變成為學科中藏污納垢之處。
師承並非壞事,但總是強調師承,值得我們思考。


口耳相授 以心印心 是無法捨棄的

即使不拜師 各方訪求高人 過去禪宗叫做參訪

參訪得了真傳了 藝術上叫開竅

藝術上有句話叫登堂入室 也有入室弟子之說 登堂入室的一種別解 就是不僅你入了師父的大門 還要進了內室才算 孫悟空當時在大堂聽大課 什麼也學不到 百般挑揀 然後挨了三下 他機靈 三更入了內室了 學了一身能耐

譬如書法 我見過的老先生 前輩 基本都有兩點會提到 第一 不在點畫之間 第二 不要學我 那麼學些什麼 往往就在喝茶倒水 遛彎閑聊中 或者更私密一些 師徒澡堂子里搓澡時候聊聊一些書上不說的藝林掌故 如此而已

我想 凡有心得的大能 一定會有所流露 長期侍奉師長 就是get一個流露的契機 神情之間 或者習慣性動作 或者眼神氣息 如此恍然有悟

那麼師徒傳承的一些大家看不慣的規矩 主要因為大部分傳藝等於傳的是飯碗 這就很嚴重了 父母給命 師父給你活命的東西 恩重如父母 所以賺的錢 三節兩壽 不算過分

但若學者經濟上不靠這個 有錢的 有其他職業的 學學技藝 完全是娛樂 或者為了精神需求 那麼規矩就顯得固而陋了

所以過去的京劇藝人 有很保守的 不教人 錄音也有改腔減句的情況 但很樂意教票友 就是這個原因 不為飯碗 都好說

總之 淵源有自 傳承有序 是傳統藝術的特點 市面上這些大家名手 不管是不是科班出身 一定有師承參訪 沒有一個純粹院校教育 然後自己看大書就領會的 沒有

所以這不是有沒有價值的問題 不學就不說了 要想學真東西 繞不過去 以後也不會改變 直到這門技藝消亡


弱弱的跟大夥唱個反調:

相聲界傳統的師徒關係門戶關係,完全基於舊社會相聲行業所謂『私有制』的特點。勢力大的演員戳班社,勢力小的演員受剝削。因此上,相聲藝人的收入水平兩極分化嚴重,且十分不穩定,社會保障力度基本為0。在殘酷的行業形勢和當時的人均壽命、健康程度的限制下,很多老藝人晚景凄涼。所以藝人們就把傳授知識和行業准入作為了壓榨剝削行業新人剩餘價值的一個手段。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共產黨推倒了壓在人民群眾頭上的三座大山。(大山:我也不願意叫這個名字吖!)舊社會的說唱藝人翻身做了主人,成為新中國的『文藝工作者』。他們被納入了國家編製和社保體系,散兵游勇編成了正規軍,失業問題徹底消失,醫療、養老等諸多方面也都有了可靠的保障。舊社會相聲行業的『私有』根子被徹底剷除。

破舊立新後的相聲行業在共產黨、毛主席的親切關懷下,煥發了前所未有的生機,湧現出馬季、唐傑忠、趙連甲(大霧)等許多優秀的青年演員。以馬季為例,中央廣播說唱團為培養人才,為他安排了四個師父,侯寶林、劉寶瑞、郭啟儒、郭全寶,其中侯寶林為責任老師。這樣的師徒關係,在舊社會簡直是不可想像的。

新社會下,由於社會主義改造,徹底斬斷了剝削的根子,在師徒關係中諸如『三年零一節』『三年學徒兩年效力』『死走逃亡各安天命』之類的封建元素從經濟基礎上就已經徹底被橫掃、砸爛。

至於眼下……還是看各種資源(生產資料)掌握在誰的手裡吧。私營班社下的相聲行業,必然是門戶盛行,尊卑有序,寧舍一錠金不過一句春的。這不是以誰的意志和好惡為轉移的,這是被經濟基礎決定的。


師徒授業,這種一對一培養模式當然是有價值的。師父為徒弟的學術或藝術負責,徒弟為師父的事業儘可能地添磚加瓦,學習繼承並創新提高,同門師兄弟之間相互扶持,出科之後師父與徒弟、同門師兄弟之間形成牢固的社會關係網,共同進行學術信譽擔保,這種模式本質上就是現代大學培養博士PhD的模式,導師拉資金出想法,學生寫論文,學生之間互相討論學習,成果屬於整個小組,最後導師寫推薦信,學生去學術界或者工業界將自己的成果繼續發揚光大,基於自己的前期工作培養新人才,把整個學術派系建立並壯大起來,這也是全人類文明演進的共同模式,無論當代還是古代,中國還是外國,也無論是科學、工程、數學、哲學、音樂、美術、建築等等,全人類文明的各個領域都是沿著這個制度像涓涓細流一樣不斷邁進發展的。

不可取的地方,在於舊社會師徒關係之間的糟粕。比如簽賣身契,徒弟死走逃亡師父不承擔責任,學徒期間收入以及出科後前N年收入孝敬師父,這在現代文明社會簡直不可想像,一個學生甚至可以去系裡投訴advisor的非法或者違規行為,而這種歧視性合同也不可能存在於現代法律框架中。再比如晚輩就一定要聽長輩的,高一輩就相當於倫理上大一輩,大一輩壓死人,這也是不現實的,有60歲的人帶學生的,也有30歲的青年AP帶學生的,他們之間怎麼會同時差一輩,然後都管導師叫爸爸?你導師30歲的時候帶出的你,60歲的時候又帶出個小朋友,他管你能張嘴叫大哥?這肯定也不合理——但這些不合理的地方,在舊社會的封建師徒關係中,卻都是合理的。

說到底,師徒授業本身制度是合理的,也是全人類所共識的。不合理的是中國舊社會作藝的在師徒授業中夾雜的封建倫理道德約束,這些是會被時代和文明所拋棄的。


@夏花 老前邊說的挺好,不過怹認為只有公有制(國營院團)才能革除舊弊端,現在的私營班社與舊社會無別,這一點是其政治立場決定的,我當然不能同意。
無論是師徒制,還是「門戶盛行,尊卑有序,寧舍一錠金不過一句春」,要革除其中弊端,當然不應該單純靠所謂公有制,而是應該健全現代企業制度,保障演員作為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這才是我認為好的努力方向。在法治社會和合同制的前提下,舊風氣中的糟粕自然破除。
做到這點並不難。就像曹雲金是郭德綱入室弟子,結果對德雲社給出的合同不滿意,那就和平分手,不留下一片雲彩。趙雲俠三進三出,德雲社能對他有什麼控制力呢?
如何評價岳雲鵬與德雲社簽約即被力捧並走紅,其他弟子退社單飛卻越來越水的現象? - 立黨的回答在這個問題下, @立黨 說的相當好。


講師承關係首先要講師徒制,師徒不但有有合理性,而且在中國目前需要倡導的匠人精神的背景條件下,是極具有必要性的。
師徒制,歸根結底就是師父和徒弟的綁定製度,師父教徒弟本事,對徒弟負責。徒弟對師父要聽話、服管、孝順,要效力(掙錢孝敬師父),提攜師兄弟,聽起來很封建殘餘,是不是?
其實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師徒制是世界上廣泛採用,歷史證明有效的,培養複雜專業技能高級頂尖人才所必須的一種制度。
想要理解師徒制,就要理解匠人。我推薦大家去看一看紀錄片《壽司之神》。匠人之所以是頂尖的技術專家,首先, 很多獨門技術,或者說是自己特有的知識經驗,是師傅在長年累月的苦心修鍊鑽研所得,心血凝聚。其次,要培養一個合格優秀的高級技能人才(匠人),是要上一代(師父)耗費漫長的時間和無比的心血精力,教授,訓練,培養,矯正,引導。不說別的,你們問問你們身邊任何一個老師,不教知識,作為要帶孩子的班主任就夠累的,何況要把弟子培養成高級人才?第三,要把徒弟培養成行業裡面的頂尖人才,不僅僅是教授技能和言傳身教,有時候還要師傅出動自己的面子,關係,門生,去四處活動提供舞台提供機會,提供資源。師傅不僅僅是伯樂,他還得是一個好經紀人,好教練,才能成就一個弟子。
你想想看你作為師傅,要花費這麼大的精力給予這麼多自己的資源,培養出來一個徒弟,要有什麼樣的回報才是合情合理的呢?金錢買的來嗎?無私奉獻支撐得了嗎?古代人摸索產生這種師徒制,就是為了建立行業和社會法則,約束徒弟不能夠得到師傅培養之後,拍拍屁股走人,這樣也倒過來,才能使師傅安心地把畢生之能傳授給徒弟。師徒制度就是為要法把原本不相干的師傅與徒弟,兩個獨立的人。緊緊地綁成父子血緣般的強力關係。這樣才能使技能的探索、傳承、突破,超越每一個人有限的生命,成為前後無窮無盡的幾代人共同接力的事業,後人在前人遺產上繼續攀登的過程。而這樣的連接,沒有一個外部強烈的約束,成么?所以,師徒制,這是一種非常合理,合乎市場經濟規律,也和符合人情世故的制度。有些空口白牙坐而論道的「評論家」現在上來就把這種制度說成是剝削,真真好生『革命』,說到底,是毫無經驗的人把『培養』,『教育』,『傳承』看得真太輕太容易了,我再說一遍,『看得太輕太容易』。
回頭看看,建國以後,我們以打破封建桎梏的名義,硬生生的打破了這种師道尊嚴以後,幾十年間藝術,各種藝術,是不是全部都沒落而回歸平庸,再也沒有大師?因為大師是要從小培養的,極強的約束造就的,可是彼時,一個大師已經不想、不敢,不情願,不肯培養下一代大師了。因為,要培養一個大師,只有把他當做自己兒子才能做到。但已經不允許認父子了,那誰還去費力培養大師呢?
所謂師承製度,就是要講究每一個人的師父(上面已經說過師父有多重要了),所學流派之源流(上面每代師父的努力的結果),這體現出來的是,徒弟對師傅的尊重,也是對技能傳承每一代人的尊重。當然有一些封建糟粕,比如師父打徒弟打死無算這些事情是去除的。但就整體而言,師承製度不但利大於弊,而且在所必須。我們要做的無非就是將已經不符合時代潮流的一些,邊邊角角的腌臢東西去掉,而已。
我再拿出一些實例來吧,首先,不光是中國的傳統相聲行業搞師徒制度,講究師徒輩分。師傅對徒弟的絕對威嚴是世界的。日本著名的職人文化基本上都建立在這種師承製度制度上,而眾所周知,日本工業上的領先就是基於這些師徒傳承的職人在各行各業裡面的活躍。德國也一樣廣泛採用學徒制度,那在中國著急推廣學徒制的博世還是世界五百強呢!我們國家乃至世界上所有國家的碩士博士都採取導師制度,換句話說,你大學裡教你一門課的老師並不一定是你什麼人,但是你的碩導博導是你一輩子的恩師,你和他同教出來的學生有師兄弟名分,名如義兄弟,你還別以為這種事是中國人喜歡拉人情的獨創專利。美、歐,亞,中的優秀大學裡面的學生們,更加喜歡討論自己的導師,師兄弟,相互攀扯著師兄師弟老闆(導師)搞交際。這就是networking。世界的頂尖學者,通過這種龐大無比的師徒網路,校友網路,這些學術專家們進行networking,學術合作。共同把科學技術推向前進。

無人機算是高科技現代的摩登玩意兒吧,大疆無人機的創始人是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澤湘的弟子,李澤湘在大疆裡面有10%股份,李澤湘不僅是汪的老師,更是他的天使投資人,尋找外部投資的經紀人,以及動用他找到的香港科技大學的、乃至世界的校友和學術專家網路來幫助大疆的人。

為什麼矽谷是世界一流的創新中心,就是因為Stanford的導師們在全世界networking,給弟子校友們找資源,而校友師兄弟們一個好漢三個師弟幫,來勁呀。

我們中國,不是師徒制封建殘餘要蕩滌乾淨,恰恰相反,是師徒制度師承倫理太缺乏了!


傳統的師承關係在現代是否仍有價值?

答案是肯定的,肯定有價值,這與新舊社會都沒關係。

老師與學生的關係也好,師父與徒弟的關係也罷,說再多也影響不了師承關係在社會上的實際地位。

其實原因很簡單,徒弟(學生)與師父(導師)是典型的供求關係,是徒弟(學生)求著師父(導師)傳授自己技能,不是師父(導師)求著徒弟(學生)學自己的技能。

有花錢上學的,可沒有貼錢收人上學的。不管是一對一口傳心授,還是開大課教學,學生必然要遵守老師的規矩,你可以選擇不學,但不代表可以挑戰師道尊嚴與行業規矩。

鞠躬也好,磕頭也罷,記住在你學會本事之前是你自己的選擇,不是強迫。

《老虎拜師》的故事大家都聽過,老虎很厲害力氣很大,但是沒有捕獵技能,經常餓肚子。後來它拜師貓眯學習本領,學會了捕獵技能再也不用餓肚子了,可是它覺得自己本事這麼大,還要管貓眯叫師父委屈自己了,它就想,要是把師父吃了,我就是最厲害的。可是貓眯沒教它爬樹的技能,所以老虎一直都不會爬樹。

給小孩子聽的童話里的道理,大人都未必明白,實在是一種悲哀。


傳統的師徒傳承有沒有存在的價值?這是一個比較難站在高處一概而論的話題。我就用我的一點淺顯知見回答下吧。
我師從於楊公古法風水,這個傳承從唐開始,可能沒中醫那麼久,但應該比中醫更為冷門(笑),但在學習中,真切地感受到有師承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第一,師父幫助弟子建立正確的知識體系。
在學習風水時,師父最常說的一句話是「我為你搭的是骨,這個肉是要你自己填進去的」
所謂骨,是一整套系統的學習次第。先學什麼後學什麼,哪個要重點體悟,哪些要多方涉獵,而這個學習次第,是作為師父要為弟子勾畫出來的,如果沒有了這個次第,那麼在學東西的時候,就會出現非常大的偏差。
我們平時所學的數理化,其實也包含一個這樣的學習次第,只是這樣成系統,成體系的學科系統,在知識的海洋中終究屬於少數。對於大部分新知識的學習者來說,有一個引路人,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師父幫助弟子完成從知識到技能的轉變
這一項,在風水這裡尤為重要。
一般來說,其實不止風水,中醫,相聲,武術,科研,這些所謂的能力,通常都是用來解決現實問題的,而現實問題是非常複雜的。如何用有限的知識去解決無限複雜的現實問題,這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而這個過程也是需要師父去引導的。
我算是師父的第一個弟子,在拜師之初,師父一下子給我講了很多知識點,我也一度把這些知識點都強記了下來。但是每當現場看房看地的時候,基本上就懵逼了,知識點太多,太散亂。看房子的時候什麼時候用四式?什麼時候用元運?什麼時候用八宅?如果碰到知識點互相衝突的時候,該怎麼取捨?出現這種問題,就是知識和技能之前出現了鴻溝。而師父後來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又開始從頭幫我捋整個系統,讓我去逐步體悟風水中的陰陽,沙水,生氣,並在面對一個風水問題中,去抓主要矛盾。
從知識到技能的跨越,可能經過長久的實戰和思考,也能做到,只是缺少一個指路人,真的會辛苦許多。

第三,師父,是學藝的準繩。
《一代宗師》上說「學藝最忌無師無對手,有師父,知分寸」(大意如此,記不清了)

實際上,學任何一門手藝,沒有師父是一件可怕的事。
你做對了,沒人告訴你做對了。
你做錯了,沒人告訴你錯了。
你進步了,沒人告訴你你的領悟和刻苦是有價值的。
你弄偏了,沒人來告訴你你的問題出在哪了。
最後剩下的,就只是用實踐去驗證。但實踐面對的是無限複雜的現實,你只知道對還是錯,不知道對在哪錯在哪。而一次歪打正著給人帶來的「經驗」和人天性里的「僥倖」,就有可能毀掉風水師長久以來構築的知識體系。
寧要正確的失敗,不要錯誤的成功。
而師父,是你在大成之前,幫你打造心中那桿尺的人。

第四,傳承,不僅止於知識。
跟其他答主提到的差不多,無論是中學的導師制,還是教授帶研究生,還是師父帶徒弟。這裡面,不只單純是知識和技能的傳遞。
師與徒,包含著很多知識,文字以外的傳承。例如學風,例如對世界觀,亦或是對當前這門手藝的理解和認識。
這類東西,不要求徒弟全盤繼承,也沒有明文說弟子應該學這些,但這對於弟子將來成才成器,有著莫大的幫助。

而這,也是「傳承」這兩個字更為深厚的含義。


學這個,還是需要師承的。
把預測人和預測事項打馬賽克了。字丑見諒。
就像有些回答裡面說的,有沒有師父教,完全是兩回事。
教程網上很多的,但是用這個的,至少我還沒見過自學能到很高水平的。
最好是傳統的師承方式。一個人教很多的,效果也會差些。更不用說遠程授課的了。


謝邀。

看你學什麼。

非想不開奔相聲圈混的,那就拜吧,不拜混不開。基本上藝術門類都得拜,不拜學不到真東西,除非是家傳。

現代玩意學就行了,犯不著拜師。多咱也沒聽說學編程要拜師的,要是卡神收徒,我倒真想拜他——doom是神作啊。


問題有誤導嫌疑。師徒關係是舊社會的產物。但是它的價值跟舊社會沒關係。並不是舊社會不在了,師承關係的價值就沒了。
我們可以這麼理解,絕大多數表演藝術,追到頭都是生意。既然是生意,那師承關係是什麼!!!
是品牌!!!
擁有群眾認可度的品牌代表著太多東西。
為啥蘋果不生產手機但是賺的最多,為啥葯必須買同仁堂的。
師傅賺最多那叫品牌價值,嫌貴可以不拜師。
師傅拿資源欺負別人那叫保護知識產權。
一樣的段子,為啥郭德綱的票就貴,那叫品牌溢價。
師傅允許徒弟出師,和一件產品出廠沒啥區別。貼上我的牌子,那就是產品質量,風格,客戶群等等等的保證。


每個人都把牢牢保護自己的知識,不願意發表,發表了也沒有保護制度。

所以只能小範圍傳播,並用道德(而不是法律)約束徒弟。

這就是師徒制度。

再對比西方的專利制度看看。

知識可以發表,之後知識都到保護。

以來知識可以大範圍傳播,二來快速更新迭代,三來可以從使用專利的人得到經濟利益。

中國不就是這樣因為缺少這個制度才從工業革命開始被一步步落下的嗎?

師徒制度是一種知識的傳承方式,但是專利制度是一種更搞笑的傳承方式。

另外,最討厭別人說:自己去領悟。「一件事要經過好幾年,才會領悟」什麼的。

我覺得這只是師父不想好好教徒弟的說辭。

沒有什麼理論或者技巧是不能被記錄下來的,進而公開的傳授的他人的。

有老師在身邊只不過是增加反饋的頻率而已。


你聽說過博士生么?


我覺得沒必要。
只要來學的給錢就行。

乾乾脆脆,不拖泥帶水的更好


怎麼說呢?反正是私心挺重的,一要侍奉師父如同父母,時常送錢,二要忠誠師門,不能改投別派,而且,倘有辱師門,還要開除門戶,說到底還是私心——徒弟混的好了,師門與榮,做出醜事,一開了之,與我無關。孝敬不孝敬的,如今的法律倒沒有規定,贍養父母是義務,沒聽過贍養老師是義務,不過這事在人為,師父有難,徒弟慷慨解囊,未必不是高尚行為。而就「藝」的切磋、提高來說,囿於門戶之見,顯然是不利的。


這是一種陋習,有道德綁架的嫌疑,並且容易產生一些影響效率的情況。

以前學藝沒什麼可以報答的,所以強調師承和尊卑,這也算是給師父們一種安全感。但是現在情況不同了。

我認為現代的僱傭關係完全可以應對學識和技藝的傳承問題,但是對於教授技藝的人來說,這種陋習除了基本的安全感以外,當然更能給他們額外的優越感。有些人好大喜功,喜歡擁有徒弟技藝的使用權,那麼如果有的人既能夠接受師徒關係的限制,又很希望能夠取得其技藝,這麼拜師也未嘗不可,整個過程仍然是僱傭關係的一種,只不過不平等罷了。不過我覺得在目前多樣的行情之下,基本已經無法構成對技藝的壟斷了,對於我來說,讓我拜師是在侮辱我的智力,因為我更願意以獨立的人格兼采百家之長。


我認為沒有價值,
師傅也好老師也好,想贏得我的尊重,前提是他們自身有某種值得我尊重的東西,比如道德品質,奉獻精神,專業素養或者是對我小小的關愛。
如果什麼都沒有,僅僅是因為「師傅-徒弟」或「老師-學生」的紐帶關係,那在我眼裡他們屁都不是。
如果某個老師沒有任何值得我尊重的東西,那對我來說他就是個領工資幹活的普通人,和公司白領,環衛工人一樣,我叫他一聲「老師」和我叫賣切糕的販子一聲「師傅」一樣。

從小學到研究生,我轉學升學很多次,也見識了許多老師。 他們中有幾位真的是人渣。

小學女語文老師為了給自己的女兒補課,常常不來上課讓別的老師代勞,她女兒小升初考試的那一年,偉大的母親——我們的語文老師竟然直接拋棄我們,學校無法及時做出安排導致我們班課程進度落後別的班一大半。
儘管小學語文並沒有太大卵用。

初中男數學老師讓班裡一個調皮的男生天天去廁所門口罰站,原因是該男生向教務處反應自己經常被數學老師打的事實。
儘管這位數學老師對我格外照顧,經常找各種難題給我單獨講解。PS:我是男的。

高中物理和化學老師仗著資格老,上課時總是像傻子吹噓自己多牛逼,口頭禪「太簡單啦」,從不肯把題目詳細解釋給學生聽,只會用粉筆寫兩三個算式,然後「太簡單了!」 結果班裡同學物理化學成績慘不忍睹。坐在我前面的女孩子經常找我問物理化學問題,本來能成為我女朋友,但是老師發現後卻故意把我們調開。
儘管後來我和班裡幾個人決定找資料找輔導書自學,最後高考我們物理化學分數都非常高。

本科教社會學的老師整天像搞傳銷一樣安利他那套雞血成功學的「著作」。
儘管沒人信。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滾犢子吧。


不寫到書里去出教材的技術,都是搞行業壟斷而已

資本主義社會已經發展出了新的行業壟斷手法,叫做行業協會(參考美國醫生行業的壟斷)。這種封建社會的壟斷技術,不能代表先進生產力、也不能代表從業寡頭的利益,只能讓當事人充滿崇高感(順帶不夠有效率地佔便宜),同時讓政治學、經濟學不及格的文人附庸一下古風。早晚要被歷史的車輪碾碎的。

其實我很喜歡老郭的相聲。只是他在代表了高超的相聲技術之外,並沒有那麼多值得囫圇崇拜的地方。


推薦閱讀:

同時談兩個男朋友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如何在看芭蕾舞劇的時候顯得不那麼外行?
生活中有哪些經常聽到、但讓人極其不爽的話?
聽說H.H.第三世多傑羌佛的一幅「墨荷」得標各大拍賣行春拍榜首,請教一下,有哪位知道具體情況嗎?

TAG:社會 | 郭德綱 | 中國傳統文化 | 生活、藝術、文化與活動 | 工匠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