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當代的不完備之處有哪些?以後哲學會怎麼發展呢?

我在政治課本中看到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時候,一是能夠感覺得政治課本的偏見,讓我有種唯物主義是正面英雄那樣完美無缺的感覺,而對唯心主義則相反。
二是讀了政治課本我感覺馬哲就是世界終極哲學,但是根據馬哲的觀點,一切事物都是螺旋上升的,這就說明馬哲有缺陷,這讓我犯了迷糊。
還有就是東西放主流哲學觀點不一致,以後哲學會怎麼發展呢?


黑格爾之後,理性主義解體,哲學進入現代哲學甚至後現代哲學,而馬克思屬於理性主義之後的過渡人物。

個人的理解,馬克思哲學在那個背景下有他的一席之地,但要說一流的大哲學家應該是排不上的,因為他的貢獻主要在政治經濟學。直觀形象的說,粗講哲學史應該沒有他,細講哲學史肯定會有他。之所以國內沒有在哲學史課上提到過馬克思,恐怕是因為在國內馬克思是單獨講的。

馬克思的哲學有好的地方,

比如把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這解構了傳統哲學的理性主義。以前認為真理要合乎理性,但實踐屬於感性的範疇,這契合了現代反理性的特點。

再有就是對人的理解。理性主義認為人與萬物的區別在於人的理性。馬克思主張人是因為實踐和社會性而成為人的。

再有就是唯物史觀。理性主義把歷史的發展歸結為理性。但唯物史觀打破了理性的無上地位,讓經濟成為歷史的動力。

但是,馬克思也有被揚棄的部分。

第一,他還沒有完全脫離近代哲學主客二元的邏輯框架,還在談論主觀客觀。儘管馬克思所說的主體,已經不是理性的人而是勞動的人,但依然保留了主體的概念。後現代哲學提出「人死了」的口號,就是反對這種把人當做一個抽象的概念。

這一點我舉個例子,現代人立的紀念碑上每個人都有真實的背景,真實的名字。但是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人民,不屬於任何人,他只是一個抽象的「人民」。後現代哲學反對把人抽象化,反對主體概念。

第二,馬克思的歷史觀帶有典型的目的論的特點,這是理性主義哲學的特徵。具體體現在「xxx是歷史的必然」這句老師常常掛在嘴邊的話,再有就是五個階段論,什麼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包括所謂螺旋上升,其實也是有一個方向的。

現代哲學認為宇宙的發展並非是一個有目的過程,更多的是偶然性。我們看到的所謂歷史必然不過是事後諸葛亮。比如,我們會說秦始皇統一中國是歷史的必然,原因1,2,3。但是,如果你不知道歷史的結果,站在統一前20年的那個時間點,你很難得出秦會統一的結論。

有個故事說有個人丟了斧子,懷疑是鄰居偷的。於是他發現了很多「有力的證據」,就是鄰居乾的。可後來他的斧子找到了,這時他有覺得有很多證據說明鄰居不可能偷。

其實,我們的歷史觀也是如此,按照結果去找證據,固然找到很多,但同時你也忽略了相反的證據。

更重要的是,如果宇宙不是有目的,不是所謂「向前」發展的。那麼,以辯證法為依據的認識論,就會出現重大問題。因為宇宙有目的,這是辯證法可以破解康德物自體的重要一環,如果這一點不成立,就意味著康德是對的。(從黑格爾到現在,康德一直是哲學中的顯學,恐怕原因如此吧)

總之,在古典哲學到現代哲學之間,馬克思的重要地位不容質疑,但是時過境遷,他的理論也有問題。

哲學的未來恐怕沒有誰說的清楚。不過到是可以歸納一下後現代主義的特點,那就是主張差異性,異質性,反對同一性,一致性。


我造了一個信息哲學,應該算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吧。


推薦閱讀:

西方主流哲學界以前和現在分別是怎樣看待馬克思共產主義的,如果是批判的話,他們覺得缺點是什麼?然後,他們怎樣評價馬克思這個人的和他的哲學的?
什麼是行動哲學?
自然辯證法對科學發展有指導意義嗎,在具體的科學研發和工程技術上呢?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什麼?

TAG:哲學 | 馬克思主義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