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台是什麼時候出現的,為什麼之前的弓箭一直都是無台?
一直查不到傳統弓從無台到有台的演變過程,增加在弓身上增加箭台的設計,無疑會減小箭支在離開弓把時的偏移角度,從而提高箭支的準確性,也方便射手瞄準。
但是不管是長弓還是反曲角弓,在漫長的時間裡都沒有使用這一設計,除了受限於製作工藝和材料之外,還有什麼原因嗎?
題主的問題其實可以換個問法:
問:當弓箭的發射精度和殺傷力不可兼得時,選擇偏重精度還是偏重威力?
答:通過觀察古代弓箭文物和史料,會發現古人的選擇是偏重威力。
原因灰常簡單,弓箭的威力從來不是過剩,而是經常面臨威力不足的壓力(比如甲胄的進步)
然而弓箭的精度,在工業革命再革命之前,是沒有辦法做出有決定意義的突破性改良的。
那麼什麼是偏重威力的弓箭設計呢?簡而言之就是把拉力做大,並且儘可能節約的利用天然材料。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英國紫杉長弓
長弓和我們現在常見的「美獵」最大區別在於,長弓是整體變形的,也就是說 弓把部分也是隨著弓體一起變形的,目的就是盡量節省木料長度,發揮每一寸木材的效能。
那麼開個弓窗會怎樣?
不要說開弓窗,注意到下圖中凸下凹的波浪狀弓臂了么?那都是木料天然的疤節與纖維走向。製作長弓時必須要順著疤節的紋理,保持纖維的連貫性,要是隨便一刀下去把節打平了,這弓就可以當柴燒了。
所以可以想像一下,一百多磅的長弓強行弓窗然後上弦 崩他一臉的場景
當然木弓也不是不能做開弓窗的,只不過要做出一個相對弓臂很粗很壯的弓把來保證弓窗部分的強度。代價就是,一根原本可以做150磅長弓的好木料,只能做出最大80磅的弓窗弓。這對於戰爭時期而言是一種巨大的浪費。做弓的木材並不是很富餘的。
有台弓的出現時間是沒法考證的,可能美洲印第安人很早就發明了有台的木弓。但在幾千年的冷兵器戰爭史中始終沒有它的角色,直到近現代,弓箭脫離了武器的用途,變身成體育器材才被借鑒出來。
這顯然是古人們不約而同的選擇。也是現代人做出的選擇
給水水助攻一個,多圖:
高古-斯基台:
霸佔角弓時間和地域跨度很長的一款——短臂長稍:
這種弓弓把是胎斜搭,角片到望把漸薄,弓把外貼骨片加固,多用拼角製作,這時大部分應該採用的是羊角或者黃牛角,材料和技術所限。典型草原弓型,出土地區多為中亞草原,在我國從尼雅遺址出土的那一把,年代應該在西漢左右,這個結構及工藝一直到宋末西亞弓工藝第二次傳入之前未曾改變,保守歷史時長近15個世紀。
西亞、中亞弓種:
波斯——
(軍博「唐代高昌弓」的工藝就是這種,當然博物館不會管你弓型演變,嫁接穿越了700年~)
土耳其——
(上一張里有老波斯,其實和土耳其是繼承關係,土耳其外凸卵形弓把是靠後了)
典型土耳其弓把(上圖)
克里米亞韃靼——
(軍博這張番外進貢的韃靼,上弓稍弦墊為後修,左側是清箭,可以看一下韃靼的尺寸算是西亞弓系裡最大的了,和清箭比比……就知道清弓多變態了。。。。)
帶起脊「內藏弓臂」是西亞、南亞小翹稍弓型的特點
到了中亞草原這項對接角片插稍或者弓胎外貼把的弓把技術就成了「北元」——
長子西征的時候,弓型新舊交融,因此仍然有蒙元出土短臂長稍(此處不表往上翻看即可),此時南宋仍然有短臂長稍。這是個過渡時期
注意弓稍仍然是沒加角面,屬於長稍系,但是技術和做法已經脫胎換骨了。
上一把屬於兩種技術對撞交流的產物?對接角片下樑子,仍然有側貼骨片加固。
著名的元世祖出獵圖,刀劍鞍韉可以提供很多信息。
明代掠過不表~
說韓弓--
脫離不了西亞小翹稍體系
再說南亞,接受西亞技術比我們徹底,未出現傳統短臂長稍那樣的交流碰撞,但是南亞次大陸一直堅持大腦洞主義:
信德——
此非斯基台!
西亞技術弓稍無疑,但是一直懷疑信德會像阿瓦爾一樣用短臂長稍的斜搭接胎做弓把,具體看有沒有人拆了~
注意,螃蟹來了==
彎~
我彎~~
我再彎~~~
西亞的制弓技術在這裡得到了升華!
極端蓄能的西方思路,這是冷兵器戰爭後期的必然結果(彼時17-19世紀),一切為了拉力曲線。
弦墊化是自然而然的伴隨弓弰反翹角度和稍長而設計的:
也是東方在傳統長稍和西亞技術碰撞的基礎上啟發的思路,利用硬質弓稍改善拉力曲線,同時增加弓長,也有人說這是通古斯單體吸收了角弓製作技術,當然兩種猜測,靠弓友繼續發掘吧。
布里亞特——
西蒙古、哈薩克地區
這玩意兒掛弦掛對了調好弓檔,是不是很像永樂鐵弓(下圖)?
然後清弓到了,……傳統弓的蓄能極端表———
呵呵呵呵~到我懷裡來~
還有高科技玩意兒--
摺疊清弓——
所以基本捋了一下傳統角弓的發展,弓把技術始終是加強化!結構簡單化!
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利用筋角胎的蓄能,使其更有利於形變修整,承受更高強度的結構。
開弓窗的事兒,應用到現代奧林匹克里的時間:
1908年:
1950年:
1967年:
至於說印第安筋竹弓——
筋竹弓在清代是給新手和兒童練習基礎姿勢的練慣用具,可能由於盔甲、冶金的水平沒法達到舊世界的高度吧,印第安板弓這一特殊的東西能夠一直保留下來,有些動物界中的鸚鵡螺的感覺。而且,就我手裡的圖所證明的,開弓窗的沒有,如同水替所說。
少數「印第安板弓」有弓窗也是現代複製品。
如果有必要開弓窗,也需要考慮個很重要的問題,實戰用具不是狩獵不是競技,如果開弓窗,上下都務必要開,這個強度在當時不知道能不能撐得住百磅以上?
總結一下,強度和材料利用導致不能做到中心發射,但是出箭點、望把刻意做細,改進弓把強度和結構,一直在進行。
國內的匱乏片面弓箭知識就不做論述了,首先國內現有弓箭知識源自歐美,就不要意淫什麼印第安人開什麼百磅弓的種類意淫加自己所以然的想法了,先去了解一下印第安狩獵歷史再意淫也不遲;;;;;;
首先,再歐美所有人都認同有台弓原來印第安弓一說,如果沒有印第安弓就沒有今天的奧運競技反曲弓的箭台,首先,印第安人的弓不僅有箭台,而且都是有左右箭台,首先對於國內的各路大神的片面知識做個呵呵,,,
歐美弓箭運動的興起源於一個印第安人,這個人叫shi,用維基百科能搜到這個人的部分知識,如果有人再說印第安弓箭的箭台是現代的複製品,我不得不說國內的片面知識下的一些人的說辭和眼界
推薦閱讀:
※一戰二戰中突破鐵絲網塹壕碉堡組成的防線通常是怎麼做的?
※為什麼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實事求是」?
※抗日戰爭八路軍和國民黨各犧牲了哪些將領?
※對於解放軍(及志願軍)人海戰術的說法是如何訛傳來的?
※歷史上真的有軍隊「炸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