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孟子民貴君輕的思想?


我來說明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我個人認為孟子的民貴君輕思想本質上是一頭披著羊皮的狼,即一種柔和的專制思想。

何以為專制,就是指孟子這種思想的出發點並不是百姓,而是當時的少數的統治階級,百姓與其說是不同的自由個體,還不如說是統治階級的財產,民貴君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種財產的保護措施。

何以為柔和,即孟子的民貴君輕將自己的專制思想埋藏得很深,甚至是以另一個方面來進行描述。為何統治階級要以民為貴,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統治階級想要長久掌權的心理。暴政苛政雖然能在短時間內讓統治階級將自己的專制擴展到全社會,但從長遠來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民由於長期的暴政施壓而走投無路時,往往就是暴亂的開始,同時也是統治者權力受到威脅的原因之一。於此長久,統治者長久掌權不說,可能自己的生命安全也會收到威脅。統治者的地位收到威脅,對於一個以專制統治為根基的社會來說,就是社會動亂的開始。

那如何能夠避免這種情況,從而維持一種相對和諧的社會現狀呢?

於是孟子提出以民為貴的思想,來保護這份統治者獨有的財產。思想很簡單,其實就是一種煙霧彈,或者說是一種致幻劑。當統治者開始實行貴民政策後,為的就是要讓民眾有一種被重視,被關懷的心理感覺,讓他們感覺自己的社會地位因為統治者的關注而有所上升,利用這種心理變化在民眾的心目中塑造出一個高大,仁和的統治者形象,從而將統治者的地位抬高,同時利用種種惠民政策來在很大程度上維護社會的正常生產,為統治者的長久掌權提供充足的物質基礎。如此一來,社會的長久也就有了物質和心理的雙重保障,

而且這種心理的作用時間是很長久的,因此統治者也就可以達到一種長久的掌權。所以民貴君輕表面上是為民,但本質上仍舊是為君,而且說得難聽點就是為了讓民更好地去服務君。

說到這,我覺得我們不應該為此而嫌棄孟子的思想。因為每種思想的提出,與這種思想的時代背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尤其是孟子所在的先秦,這種情況更是如此。我們要知道很多先秦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與政治是掛鉤的,簡單來說就是思想中所包含的的政治因素很多,(當中的原因翻翻相關的史書就可以明白)思想注重實用而輕理論,這可以算是一種時代的局限性,因此在看孟子的思想時,不要帶著一種現代的價值觀和思維去審視,而且最忌的就是全盤否定或全盤接受。


在回答之前,先要明晰:以什麼身份來看待傳統中國蘊育的社會思想?孟子車馬勞頓一生,周旋於列國,踐行自己的理念。從個人而言,是士大夫不可以不弘毅,為理想信念而奮鬥終身;從國家層面而言,是以天下和平,百姓耕作為己任,憂國憂民。現在如果有人說孟子是偽君子,為了討好統治階級才這樣做,那我要立場鮮明地反駁。這樣看孟子,真把天下英雄都看扁了。照這樣的邏輯,郭靖(小說)守襄陽是為了維護宋朝統治階級統治?陳近南(小說)反清復明是為了維護明朝統治階級統治?岳飛抗金是為了維護宋朝統治階級統治?楊家將是為了維護宋朝統治階級統治?以偏激的眼光看待傳統社會變遷,難免把歷史上那些撐起中華文明之脊樑的文人騷客、英雄豪傑都給批鬥了。

孟子誕生的時代,諸侯割據,四處征戰,百姓苦不堪言,甚至包括大部分土地貴族自己提起戰事也是頭疼不已。整個戰國,也只有秦朝敢說自己從頭打到尾,其他諸侯國對於打仗都是不勝煩擾。功利地講,一打仗,百姓沒法種地,國家就會陷入困頓,貴族自己都收不到賦稅,也沒有徵不到民役(青壯年絕大部分上了戰場)。所以,和平,是全天下所有人共同的願景。孟子的民貴君輕,從屬於其「仁政」思想。「仁政」是什麼,大家可以讀原著,都是些實際措施,沒什麼難懂的大道理,圍繞一個天下和平、愛惜民力、不違農時、養老教化展開。所以說,孟子的思想,雖然有空想難以在當時實現的成分(如經典現實主義國際關係所述),但其思想確實閃爍著以人為本的人文主義光輝。

對於總是有人把孟子、儒家貶為低級的統治權術,我也要旗幟鮮明地反駁。

孟子知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也知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寒窗苦讀多載終於畢業,走向社會的孟子,看到的不是歌舞昇平的大同盛世,而是哀鴻遍野。我想問問,如果你是孟子,一個有「惻隱之心」的儒者,你是勵志要結束這樣的亂世,還是要想著怎麼討好你們國家的大王和其他貴族?如果你選擇的是後者,那不奇怪;但你也不要覺得奇怪,怎麼會有人選擇前者?請相信理想信念的力量。

孟子也知道,讓老百姓吃好穿暖,老幼有所養,是諸侯和貴族最起碼的責任。《孟子》一書詳細記錄了孟子跟多個諸侯國君主的對話。從始至終,孟子都在勸解君主施仁政,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通篇沒有一處在教君主如何愚弄老百姓,如何壓榨剝削民眾,如何鎮壓民眾。如果非要說,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就是在愚弄老百姓,是為了讓老百姓心安理得的接受統治,認為這就是儒家的伎倆,那我真不知道這天底下你們到底想要什麼?

組織對於一個龐大的社會而言,是必須的。別說百萬人了,就是50人的小集體,要辦一件事,也要弄個負責人出來,弄個組織形式出來。負責人組織的好,大家即便被管著,也信服、願意;負責人組織不好,大家都有怨言,會有人把他給掀下去。這個邏輯放之四海而皆準,古今中外一樣。古代王位要想坐的穩,就要得民心。得民心,就得實打實地滿足老百姓的吃穿用度,沒有哪個朝代是因為糊弄老百姓糊弄的好能持久的。老百姓都不是傻子,不可能餓著肚子還給你叫好;吃飽穿暖,不用你發動,老百姓自己就會給你叫好。

去讀一讀《老人與海》吧,心胸開闊一些,不要小覷了天下英雄,更不要小覷了天下百姓。


推薦閱讀:

如何解讀「天將降大任」一段?

TAG:歷史哲學 | 馬克思主義哲學 | 孟子 | 哲學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