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自由有多重要?
謝邀
前兩天寫過這個,這幾天理了理思路……
大概,就像如魚脫鉤、如鳥出籠、縮手團腳之後第一次嘗試伸展身體吧(坐過許多次經濟艙後坐一次頭等艙那種)。
財富自由不會讓你享受到一時極度刺激的爽快感,但能長久地讓你免除一些壓力,代表你可以有選擇。
你乍一進入這種狀態,會覺得忽然就看清了世界上其他一切事物、一切夢想的可能性。
所以財富自由,越年輕、越早擁有這個,越好。
當然,習慣了之後,你並不會永遠都覺得快樂。因為財富自由了,人生還會有其他煩惱,但你從此,會過不慣非財富自由的生活。
而且回憶此前,會詫異:
「之前那麼滯重的生活,我是怎麼忍下來的?」
財富自由,也就是財富獨立。
維基如是說:
Financial independence is generally used to describe the state of having sufficient personal wealth to live, without having to work actively for basic necessities.
For financially independent people, their assets generate income that is greater than their expenses.
簡單說,被動收入&>支出,就算是財富自由了。
從這個角度說,財富自由不一定得賺很多,只要你花得少,也行。
反過來,縱使你年入一千萬,卻要養十艘遊艇,支撐五個私人博物館,那也沒法自由。
我有位長輩,有艘船在蘇州河那裡。她太太吃飯時,開過玩笑嗔罵老公:
「他每年僱人伺候那個船的錢,比給我花的錢都多!我們一家都為他那艘船奔命!」
我在九年前吧,人在上海,那會兒上海物價比現在低許多,我自己又比較宅,開銷不大。
加上寫字快,每個月認真寫三四天就夠嚼穀。
其他時候,打打遊戲,到處玩,很自在。
那時,我跟朋友開過玩笑,財富自由其實也分檔次。
比如,那會兒我的財富自由,最多算個超市財富自由:去超市,不用特意比對價格,想買啥買啥。
我其他富貴些的朋友,能做到梅龍鎮廣場財富自由、港匯廣場財富自由……
雖然只是個超市級財富自由,我還是覺得很自在。
自由就是,許多事,當你財富不自由時,你不得不做;當你財富自由後,你可以選擇做與不做——哪怕最後選擇做,心情也要好很多。
就像為了考試看專業書,越看越憋屈;閑時看專業書,越看越有趣,一個道理。
大概是2008年,因為我女朋友想來巴黎,我開始認真為倆人攢錢——之前是隨手略盡,並無積蓄的。
心裡有了攢錢的念想後,一切都不一樣了。因為有個存錢額度,彼時,我多少感受到了所謂房奴車奴的感覺。
看著自己的收入,算,能掙錢的機會盡量做。自由撰稿人本來沒法求收入穩定,但看到收入不穩定了,還是會心情起伏。
做自由撰稿人這行,本來的好處,是可以隨心所欲,但那會兒,總在想,「辛苦一下,能掙些也好。」
並不比先前苦或累,但心裡有了一塊東西,這就是不自由感。
2008-10年,我在上海文廣做過段嘉賓,那是我這輩子僅有的,類似於上班的經歷。當然很有趣,但現在想起來:每周雖然只去兩三個上午,但前一天晚上得早睡,次日緊張地早起,想到下周還有幾次活兒,都如心口壓一塊大石。我心裡又擱不住事,總覺得事情不做完,玩起來也不能如意。
許多人大概有類似感受吧。真正消磨人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事情前前後後的周折。是你得特意為之排一個時間段的無奈感。
許多事情,你身處其中,不一定來得及思考其辛苦;比如考試過程中,反而不緊張了。難過的是考試前和考試後。許多事情,只有事前或事後想起來,才苦,才望而卻步,才會消磨你的意志。比如,早上起床,一翻身的事,但考慮到上班路上的麻煩,一天的辛苦,就讓你提不起精神。
當你有一天,意識到自己可以隨時決定起床,起床也不用上班時,你可以輕鬆地就起身了。
所以自由的感覺,只有不自由時才能體會。
自由時,可以不權衡,於是敢想,敢幹,敢做夢。
財富自由不是增加了什麼,而是給人生做了減法。你少了許多「非如此不可」的事,就可以多了許多選擇,有了可能性。
管仲說:
「倉廩實而知禮節。」
其實古代,倉廩實了,你也沒法買豪車買遊艇。倉廩實的好處是,你可以度過災年,不用害怕未來。
如果您像我一樣,收入不算高資產不夠旺,想要某種程度的財富自由,可以考慮從削減支出做起。當然,沒必要節衣縮食到摳搜的地步。我個人的訣竅是偶爾想一想:
我要買的這個東西,是我自己想要的,還是我希望別人知道自己擁有的。
如果明天我就會死,我最想要做的是什麼。
當然也別多想,畢竟財富自由的好處,就是可以不用多想。不用做任何事情前,先考慮「合算不合算」。
丹納先生說,古希臘人遊手好閒,有時間鍛煉跳舞演劇思考,是因為他們要的少:
——房子里有床有水罐就行。房子可以窄一點,反正古希臘各種活動都在戶外,城邦中的論壇廣場。
——衣服,亞麻襯衫單衣就行,反正天氣熱。
——吃的,魚、洋蔥、麵包、水和酒就行,羊肉是祭祀時吃的。
我當然不是提倡在2016年還學古希臘人做派,只是個意思:
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簡化你的花費,是可以讓生活更自由的。
美國第二任總統亞當斯先生說:
「我必須研習政治與戰爭,於是我的兒子能有自由學習數學和哲學。我兒子學了數學、哲學、地理、自然、歷史、造船、航海、商業和農業後,我兒子的兒子才有機會學繪畫、詩歌、音樂、建築學、雕塑、掛毯和瓷器。」
不是說繪畫詩歌音樂就比政治與戰爭高尚,而是說末尾那些,是無法立竿見影實用的,因此,某種程度上,是你不追求實用時才能去考慮的。
說回年輕人這個角度。
如上所述,2008年之後,我辛勞過幾年。生活沒啥壓力,主要是存著攢錢的心思,導致心理不自由,是挺艱澀的。但積攢過了,也好。
現在想想,也正好因為我開支不大,還年輕,還可以攢下錢來跑到巴黎,現在大概算是過著,不用特意拚命賺錢也夠生活。
如果就這樣不掙錢,不大手大腳花,我和我女朋友也能過日子,想去哪裡抬腿就能走,年紀也不算大,想吃啥想喝啥,都還吃喝得動,想去哪兒,也都走得動。
比起我某些有錢但身體不那麼好、吃喝有忌口、我請吃個牡蠣都要計算尿酸的長輩,我算是幸運的。
我前段,跟一個同樣寫字的朋友聊,感嘆父母就是放不開。
本來我父母到年紀了,各色收入,夠他們坐地不動也財富自由的了,但我媽還是算著摳搜著,要出去做事,說是有事業心閑不住。後來我想了個招,每次視頻啊微信啊都直接給父母通報存款數字,久而久之,他們也放心了;我媽不肯花錢,我就擅自買了快遞寄家去。久而久之,我媽心終於鬆了,今年把她的事業放給幾位朋友管,自己在家安心抱狗了。還告訴我:
「那我們就不給你攢錢了。」
「本來就不要你們攢,快花去!」
我那朋友聽了,就問我,爸媽都會給兒女攢錢,自己不肯花是吧?我說對。許多父母,都會不管子女願意不願意,給孩子攢錢的。
於是那哥們過年回老家,用非常樸實的方式跟爸媽說話:直接砸了一堆現金給父母看,然後問:「你們給我攢錢了是吧?」
父母點頭。
我那朋友:「我不要,我有錢,你們自己花去!」
父母還先問:「這錢不是你借的吧?」
後來我那朋友說,他爸媽一過完年就出門旅遊了。敢情,確實為他偷偷存著錢呢。但說話的時候,他補了句:可惜現在他媽媽身體已經不太好了,老太太沒法出特別遠的門,就在近處溜達。想想如果早點讓他們敢花錢,還能多享點福。
這是題外話,只想多說一句,自由這東西,是越早有越好的。
所以財富自由這玩意,越早有越好。世上許多事,本來就是年輕才有興趣。
年輕人賺到大錢的幾率本來就低,所以就從善加理財(但別太費事)、簡化生活做起好了。
還是那句,財富自由不一定代表你會不忙碌(許多人財富自由了還是忙忙碌碌呢),只是代表你可以選擇,可以做夢。所謂財富自由了,夢想才能更自由。
人類就是這樣,一旦可以有選擇,什麼事都會變得美妙起來了。
財務自由不管對男人,對女人,都很重要。
我對財務自由的觀點深有感觸,它可以給你很多附加的東西,比如話語權,比如生活自由。
我以前在家我是沒什麼話語權,因為你不是掙錢的那個。曾經我跟我父母講道理是沒什麼可信度的,我那一套說法他們嗤之以鼻。當我掙的錢越來越多的時候。我在家裡說話越來越管用,講道理也更會讓家裡人信服。並且我不再依靠家裡,我父母也是我養著。這好處就在於,我的錢花的去向,他們不會再問我。也不會沒事就說我。
財務自由對女人來說更重要,因為這社會多少有點歧視女性,談戀愛中也有點弱勢。萬一談戀愛的時候,你花男朋友的錢,這樣或多或少你就站在弱勢的一方了,因為你花人家的錢過日子,吵架都沒啥底氣。我覺得戀愛中,財務平等的關係最合適,誰也別不花,誰也別花的多。這樣都很公平。當女性財務自由的時候,她有權利選擇更好的男人,也會稍微強勢一點。太柔弱的姑娘總容易被欺負。
財務自由這個含義沒有硬性規定,大概差不多是你沒有外債,並且存款有一定數目。這數目是多少最合適呢?你想今天打個飛機去百老匯看錶演,然後立刻就能去。你想買輛車,溜達著就給買了。差不多是這個意思。也可以更小,就是養得起自己。不再管家裡要一分錢。也算是小的財務自由。
財務自由的情況下,生活每天都是美好的,因為沒什麼壓力,不欠任何人的。自己為自己活著的感覺很爽。不會再有管爸媽要錢的尷尬,不好意思張嘴是什麼?從來不知道這感覺。不會想買東西找男朋友,男朋友?姐姐自己就能買。不會再被人說啃老,抱歉,我爸媽還啃我呢。
這感覺太美妙,財務暫時不自由的人體驗不到。歸根到底就一句話。
財務自由最大的好處就是一句話。
自己的生活,自己能做主,能說了算。不用看任何人的臉色活著。別人整不好還得靠你活著。
我希望每一個看我回答的人都可以有一天做到財務自由,哪怕你今天不行,那也不代表以後不行。
人活著,都累,也許有人比你還累。但你活著就要想辦法讓自己熬出頭,怎麼努力,怎麼付出,那是你的事兒。你需要思考並付諸行動的事兒。也許你有父母,有妻子,有孩子,想想他們。你財務自由的那天了,可以讓你在乎的人過得好點。這就夠了。足夠你去努力了。
好好活著,然後下一步,好好生活。
人生皆不易,各有各的苦。
人上人難做,苦中苦難吃。
送給所有人。
額,日常跑題。
別因為跑題說我,我脾氣可不好了~
實習生小美的慾望是分期買一個蘋果6S;
同事阿北看上了一輛合資的小轎車;
領導阿澤想要在北京的東三環買一套房子;
公司的高管林總希望拿到公司更多的股份;
身價億萬的老闆想的是如何再進一步進入十億俱樂部;
十億俱樂部的人想要和頂尖富豪觥籌交錯;
頂尖富豪希望和執掌生殺的政客共享榮華。
政客想的則是如何讓自己家族的基業長青。
對財富的需要,不過是慾望從一個圍城裡逃入了另一個圍城。
只要內心的慾望在膨脹,
財富就不可能自由。
而財富自由,是內心慾望和自身能力的平衡,
當自己賺錢的能力達到一定水平,
同時內心的慾望不再膨脹,
自己與自己達成和解,
財富就自由了。不要誤會,我不是針對某個人,我是說在座各位,沒有一個能實現財務自由。
財務自由這個概念,光是準確理解它就夠難了。在我看來很多人根本都還沒理解這個概念就開始滔滔不絕的談如何實現它,實在可笑。
為什麼財務自由難以實現?因為——它是反人性的。
通常情況下,一個人的慾望會隨著他賺錢能力的增長,而增長。
而財務自由的要求卻是,在賺錢能力增長的同時,嚴格控制自己的慾望。
即便是億萬富翁,離財務自由都還很遙遠。因為他必須忙碌於自己的事業,在日夜觥籌交錯的應酬中身不由己,在各種突發事件的應對中焦頭爛額。只要他還擔任著他的社長、總裁、理事長,他就沒有個人選擇的自由,必須為全公司幾百幾千幾萬名員工負責。這一切直到他把自己的產業全部轉讓,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之時,才會終結。但現實中,我工作中所接觸到的這種情況,非常非常少。
所以,賺大錢不等於財務自由。很多情況下,錢賺得越多,越不自由。
在這個社會中,只有「食利者」才能獲得暫時的財務自由。食利者群體包括:億萬富翁的二代;貪污腐敗犯;億萬富翁包的二奶;等等。但這群社會的寄生蟲獲得的財務自由,是建立在本金規模極大的前提和假設之上的——唯有如此才能滿足他們無止境的慾望。但這種狀態是極其脆弱且不以他們主觀意志所轉移的。比如億萬富翁經營不善破產了;貪污腐敗被查被雙規了;二奶玩膩了甩了,等等。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們也並沒有自由——因為他們無法支配自己的命運。
至於一般的白領、金領,我所見到的現實狀況就是,他們的慾望無不是隨著收入的增長而增長。年薪10萬就住60平米老公房,買幾萬的車,年薪50萬就住100平米次新房,買50萬車,年薪百萬就住大平層,買100萬車,等等。他們永遠無法依靠被動收入來應付自己的支出。他們必須堅持不斷的工作,沒有任何選擇的自由。
人,本來就是生而不自由的。
在這個追求物質、追求結果、急功近利的社會上去追求自由,本來就是極其不切實際的事情。這不符合絕大多數人的價值觀。
只有對於一個渴望自由的人來說,財務自由才是重要的。為了心中的自由,他可以努力工作,鑽研理財,竭盡全力提高自己總資產和被動收入。為了心中的自由,他更可以在自己已經變得富有的時候,卻維持著樸素的生活,簡樸的慾望,不與他人攀比,不在人前炫耀。為了心中的自由,他可以放棄很多很多東西,所有的這一切,只是因為在他心中,自由比什麼都重要。
而這種「心中的自由」,並不是什麼虛無縹緲的事情,也不是那種爛大街的「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更不是指自由的每天睡懶覺吃喝玩樂醉生夢死。這種自由是讓人感到生命更有意義的自由。這種自由是讓人在臨死前不留下遺憾的自由。比如寫書創作,比如社會公益,比如貫徹精研自己的某種興趣愛好。從日復一日千篇一律讓人主觀感覺生命縮短的辦公室生涯解脫出來,所追求的自由,正是這些東西。如果不存在這些追求,那麼財務自由對於一個人就完全不重要。因果關係來說,這些追求才是因,而財務自由只不過是為了實現這些追求的手段。
財務自由與創業是並行不悖的兩種東西,是兩條平行線。創業一旦開始就不存在財務自由。只有創業結束套現了才會回到是否能實現財務自由的命題上來。創業同樣是偉大的。
而對於其他人來說,雖然他們名義上是在追求財務自由,但實際上他們追求的只是賺大錢,然後好吃懶做不工作,住著豪宅,開著豪車。
「賺大錢的同時好吃懶做」對一個人有多重要?很多人心裡對這個問題就是這麼理解的。
不要誤會,我不是針對某個人,我是說在座各位,沒有一個能實現這一種「財務自由」。如果用約束條件下的最優化方法來理解人生的話,生命模型其實很簡單啊:
1,維持生命以及做想做的事情需要必備資金
2,獲取資金要消耗生命並且可能會做不想做的事情
3,做想做的事情得到滿足感
如果硬要多加一條就是
0,生命過程中會按運氣得到一些資金(比如繼承)
當然這裡資金只是通俗的說法,不一定是錢(流動性高),也可以是其他比如房子物品或者是知識產權(流動性差)。然後開始了,絕大部分人應該是朝著滿足感最強來規劃自己的生活的。但是約束條件是不得不考慮的啊,比如可能要做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來攢錢。原題目中的「財務自由」其實非常抽象,大概理解應該是指「不需要做不喜歡的事情來攢錢」,當然這同樣非常抽象。不如這樣定義吧:
「越是用小比例的人生做不喜歡做的事情攢錢,就越是財務自由」
這樣的表述應該是合理的。那麼答案就很明顯了:
1,100%的財務自由是無法絕對實現的。因為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即使某個時刻實現了完全的財務自由,慾望也會立刻膨脹到手頭的資源無法實現的程度。注意這裡說的是資源而不是資金,因為很多東西是錢都買不到的,比如在火星上看日落。
2,要儘可能多的實現財務自由,必須克制賺錢的慾望。哪怕是權傾一時的巨富也可能因為慾望過於強大而在一次過高的槓桿投中資不抵債。我甚至覺得金錢是唯一慾望是可怕的,因為錢是用來調配的一種資源,如果傾其一生來賺錢而沒有其他的奮鬥目標,那麼這個追求就足以消耗一個人一生的所有時間。凱恩斯說過: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 周杰倫說賺錢少了關懷有什麼意義。
3,要儘可能多的實現財務自由,必須讓賺錢的時間消耗也是自我認同的。就是說掙生活的工作也應該是想做的事情打心裡覺得有意義的事情,當然這個時候我們就更願意叫它「事業」。喜愛古迹的人去故宮修文物,就是這樣的事情;熱愛教育的人去當老師,就是這樣的事情;技術宅用代碼改變世界,就是這樣的事情;當然做著做著喜歡上自己的工作也是一樣好,只要不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工作我覺得就蠻好。
4,可能有人會說每個人繼承的財富不同(拼爹指數),導致財務自由起點和難易度不同。但是請相信我,絕對絕對不是這樣的。每個人繼承的財富不同但是只要能活下來起點其實差不多,不同的人會以不同的起點看待自己的財務自由標準並且實現自己的財務自由。比如Trump雖然在美國大選中大言不慚地誇耀財富,很多人認為他是富二代出身所以財富累積不足為奇。但是他確實是在他的起點來看實現了非常大的財務自由,算是一個做得很好的人了。同樣俄羅斯的神級數學家佩雷爾曼家境平平,也從來沒有在意過錢,只要能養活老媽啃他的俄羅斯黑麵包就夠了,拒絕各種tenure工資和數學獎金,一樣非常財務自由。因為在他眼裡財務自由早就實現了,數學攀登才是他的人生意義。當然我就不舉反例說明富二代揮霍家財以及貧困陷阱的例子了。總之我認為繼承的財富並不影響每個人實現財務自由的總體難度,而真正影響的是人的價值觀。
OK 我說完了。
我就是按照1234來爭取自己的財務自由的。n我是女孩子,家裡老二,跟家裡關係不好,現在大四下學期。本來一心想考研,想有實力才能找個好的工作,結果家裡愁學費,含含糊糊的不表態,父親只想錢,在考研前兩天終於吵翻了,考研前一天我去簽了工作實習,哭了兩晚去考試, 結果373,穩上。但是我放棄去工作,我拿著可憐的實習工資和同學合租不曾回家,初入職場,剛入社會的不適與壓力太大,每天早起晚歸,整個人瘦了一圈還營養不良,家裡不曾關心,反而認為我這種離家行為是不孝,說白了,幫不到我什麼,精神上給不了支持,經濟上沒有供給,還在不斷給我施加壓力。那些日子是多麼難熬,想起來還是會哭。現在,有了工資,自己和朋友租著房子,終於自由了,終於,自己養活自己,不用再看某些人的臉色,終於有錢,終於有了尊嚴。
===================================
以上是分割線,很驚訝會有那麼多人評論,有很多批評我的,也有很多給我加油的,我很感動,當時寫這個答案是臨睡前,很疲憊,寫的的確不清不楚,所以現在補充說明幾點:
1.我家原來不算窮,是有一個姐姐,父母做生意,在我高中以前家裡經濟還算可以,他們不怎麼在家,姐姐成績差讀的寄宿學校,我從小自己管自己,連生理期來了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很傻的以為自己得了病。
2.父母后來搞投資,好像被騙了很多錢,家裡經濟一下就不行了,姐姐讀書不行早早進入社會結婚成家,我讀了高中開始會和朋友出去聚餐之類的,需要用錢,家裡不給零花錢,所以我高二就開始假期出去兼職當促銷員。
3.我高考可以出省,但是,想著姐姐已經嫁出去,父母年紀在那,家裡得有人管,我選擇了留在本省。
4.大學學費我自己去申請的國家助學貸款,生活費是獎學金,假期兼職,賺的錢給父母。
5.大三期間,遇到很好的老師和朋友,在交談接觸中,認識到學習知識的重要性,認識到知識改變命運,了解到研究生也可以貸款也有獎學金,所以下決心再苦再累也要熬過去,要讀書。
6.我的父母沒有什麼文化,家裡突然沒錢或許讓他們的落差過大,所以父親只認錢,我考100分他不會高興,我給他100塊他才高興,我放棄讀研自然是非常後悔,可我沒辦法,我得先賺錢養他們。
最後,我知道我的答案不是經濟自由,是經濟獨立,但是,得先經濟獨立才能經濟自由呀。我不想博得同情,很多細節我不願再多說,謝謝所有給我愛的人,我不會放棄讀書,會努力生活。
在我還沒畢業的時候,我就找到了一份工作,那個時候是做IT的,我的大多數同學也都能找到工作。
我算是比較慘的,我當時一個月只能賺2000塊錢,在北京。
所以我只能租起750塊錢一個月的房子。
我那個時候所有的家當就只有一個箱子。
那個房子是個隔段,差不多只有八平米,難得的是有一個1.5*1.5米的窗戶,我每天都感覺挺幸福的。
有一次我出差,在我朋友租的20平卧室住了幾個晚上。
當我再一次回到我的房間的時候,我哭了一個晚上。我想不通為什麼我這麼慘,我一直以為自己靠著自己的雙手賺錢養活自己,卻從沒發現人活著的差距。
我第二天就和公司提出辭職,老闆跟我談夢想、談未來,好說歹說加了1000塊,我擺脫了那個8平米的隔段。
其實現在回過頭來看,那一段沒錢的經歷是一筆財富,但我臉上不會露出欣慰的表情,因為那很虛偽很噁心,因為這種財富我不想經歷第二次。
題主你問財務自由有多重要,對於我而言,那代表著8平米到20平米的距離。
by小丑
20160224
由於每個人的消費觀,起點不同,財務自由的標準是非常主觀的,每個回答都得繞好大一圈先對財務自由進行定義,然後才能寫回答。
不過我倒是想出了一個對財務自由能有啟發性的定義,同時這個定義也可以說明財務自由的重要性。 這句話叫做「 能夠不怕風險追求主觀上的投資最優解了,就叫做財務自由了」
這個定義非常繞口,我得花很大篇幅解釋。
我之前寫過一個非常裝逼的回答,大意是財務自由不是人生目標,過的幸福才是人生目標,財務自由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然後我就以我為例子講了一堆有錢人過的並不幸福的故事,我說我由於有錢但是過的不幸福,後來就破產了,很多人在評論里罵我不要臉,其中有一句評論把我逗笑了,我覺得他說的非常有道理,他說:「在一線城市有一套房子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
我認為我的說法並沒有錯,財務自由確實不應該是人生目標。但是評論里這句話其實也非常有道理,從側面說明了我哪個答案有多不要臉,我有房產,實際上就說明了對普通老百姓負擔最重的剛需我已經解決了。我是站在已經財務自由的角度批評別人追求財務自由。
寫了答案後我其實想了很久,為什麼我有錢過的很痛苦,沒錢了反而幸福了,後來想明白了,問題出在光有錢並不能讓你追求主觀上的最優解。
其實人的一生都是在不停的主動或者被動的投資然後獲取回報,投入的是時間,精力,金錢等,希望收穫的是幸福,而所有投資里投入大的項目就是投資自己,任何工作技能的習得,都屬於投資,你看我自稱又懂外貿,又懂寫作,又懂魔術,又懂撲克,又懂股票,仔細想一想其中沒有一項是不需要大量投資的,回報都是非常慢的。
其中投資回報率最高的外貿,也是讓我過的最不開心的知識和技能,不開心原因在於----做外貿這個技能並不是我自己想投資的。 我怎麼走上外貿這條路的這裡就不說了,總之和我家裡很有關係,比如說我父親的同學剛好是個年營業額過百億的外貿公司老總,沒退休前會隨總理出國訪問的那種。
投資最小的表面上看起來是寫作,學習的成本在於:「把別人必須好好上學的時間都用來讀小說寫小說」 其實我在學習寫作的時候,放棄了其他收益,沉沒成本很高,換個更直觀的比喻:我在知乎刷贊刷粉的時間精力投入,拿去工地搬磚都能搬好幾萬塊磚了,而我在知乎刷粉刷贊,加上轉載稿費和公共號打賞,加起來也就一千來塊,這麼想想其實我寫作上的投資一點也不小。
我喜歡寫作,寫個幾十萬字沒有回報我也覺得挺爽,但是對普通人來說寫作這條路風險就太大了,在自己沒有財務自由之前,其實一般人是沒有能力投資自己寫作的,只能偷偷摸摸的佔用父母投資的資源。正常人能走的路子,都是家裡有什麼路子學什麼,家裡什麼路子都沒有的,就只能社會上什麼工作賺錢學什麼,條條道路通cs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村上春樹有本小說叫的《斯普特尼克戀人》 女主角就是大學畢業後,他家裡「投資」了她兩年從事專職寫作,後來女主終於寫出來了, 我小時候讀到這本書的時候就覺得太酷了,她的父母太開明了,我雖然如此小的時候就展現了驚人的寫作才華,我父親都從來沒考慮過「投資」我寫作。
從某種意義上說,韓寒的父親敢於支持韓寒退學,羅永浩的父親敢於支持羅永浩退學,其實都是在投資韓寒/羅永浩寫作,鋼琴舞蹈撞球這些就不說了,例子太多了,但是一般人沒有投資子女自己的選擇的能力,韓寒也就是他爸剛好是這個圈子的,韓寒又恰巧一下子火了,一般人哪有底氣退學,韓寒要不是恰巧寫作火了,哪有條件投資自己去玩賽車。
我們都讀過小馬過河的故事,很容易明白自己做事業能不能成功,聽別人的意見不準,唯一的方法是自己試錯,可是試錯是需要成本的,小馬自己嘗試過河是需要冒著淹死的風險的(最好的結果也是浪費時間)。通常家長由於見識的原因也好,思維定勢的原因也好,視野也好,是沒有能力投資你想做的事情上的,他們會把資源投資在他們認為的最優解上 ,而很不幸,這通常不會是你主觀上的最優解。
自己財務自由了,才有條件自己投資自己,追求主觀上的自我投資最優解。
樓上的答案說的比較感性,我覺得這個問題要本質地看。
財務自由是市場經濟中所有個體奮鬥的終極目標。
人類社會的產出(包括各種商品和服務)需要兩個因素,資本和勞動;而金錢是各種產出的交易媒介。從社會角度來看,為勞動者提供金錢回報,只是為了給個體付出的勞動提供激勵。
每一個勞動者從根本上只是經濟機器的一個零件。市場根據零件的稀缺程度匹配相應的金錢回報,以儘可能達到有效的配置,維持機器運轉。此時,個人在市場中的選擇受制於金錢激勵的大小——極端點說勞動者根本沒有選擇,他們完全受經濟機器的調配。
財務自由意味著一個人的生活可以不再依賴勞動回報,轉而依賴資本回報。表面上看這意味著一個人可以不必工作,但實際上這一變化更為本質:財務自由意味著一個個體從勞動者的身份中脫離,不必再遵守勞動力等價交換的遊戲規則。這就好像一個零件從龐大的經濟機器中脫身,轉而把握了這座機器的開關。
這一群體在所有社會形態中都存在,從遠古時的部落首領,到封建時期的帝王,再到今天的富商政要... 特權階級、資本家、叫什麼都無所謂。關鍵的是,它們從勞動力的提供者,成為了支配資本配置的人。有些時候,對資本配置的掌握進一步抽象為所謂的「權力」,但本質沒有改變。市場的功能就是配置資源,而當一個人來到資源的上游,他才真正成為市場的參與者。
只有這個時候,一個經濟人得以從社會組織的洪流中清醒下來。他打量著龐雜的經濟機器,用手上的資本來引導和重塑機器的運轉方式——資本所到之處,勞動者蜂擁而至,最後的產出以投資回報的方式回到他的手中。只有這個時候,他才面臨自由的選擇。
從這個層面看,在市場經濟的社會中,所謂自由就是指財務自由。我第一次有財務危機感的時候是剛畢業那會,工資不多,但是足夠自己逍遙自在。想吃想玩想旅遊不用在乎錢。為啥突然會有財務危機感覺呢?
是家裡的親人突然生重病。需要不停的做透析,如果有腎源的話,手術費不菲,肯定無力承擔只能坐等死。
雖然是親戚,與我無關,但是望著漸漸老去父母突然很有了危機感。年紀漸大的他們肯定會身體越來越羸弱,小病不斷終會大病纏身,這是誰都逃不過的宿命。不是高級公務員也沒有高額養老金的她們如果真的發生重病,真的無力承擔。中國的所謂重大疾病保險設置的那些條款也只想呵呵呵。
於是我深度考慮了一個問題,我什麼情況下才會不擔心錢的問題?後來發現其實就是至少要做到父母或者自己有任何重大疾病,可以用到最好的醫療來治癒疾病,哪怕是減緩痛苦的時候。
當護士冷漠的和我說,去吧,把費用交一下的時候不再滿臉痛苦。
當主治醫生對我說,國產和進口你選哪一種的時候,我可以毫不猶豫的選進口。
見過太多親人的生離死別,每當聽到她們說,先回家養一養再說吧 的時候我就內心無比的惆悵和害怕。
畢竟很多時候他們需要進口的藥物,更先進儀器和治療手段。
某些情況下,可以用錢和死神抗衡的時候,可以守住生命底線的時候,才會毫無後顧之憂的勇往直前。
人最怕的就是,明明我可以。。故事會又開始了?大家看看那些故事有哪個不與我下面的列表重合的?我不講故事,只概括。
財務自由對人的重要性相當於天空對籠中鳥的重要性。
成為小康/中產的變化:生存→生活
實現財務自由的變化:在壓力下努力生活→無壓力享受生活
以往你需要考慮的東西可以一個個從列表中划去,從而有以下好處(請大家繼續補充):
- 不必須要工作。為什麼要工作?「我的理想就是不用工作!」
- 隨時能換行業或做喜歡的事業。不用擔心幾年的工作經驗轉行後就白費還要和畢業生競爭,可能和畢業生掙一樣的錢還是很開心。
- 不用被生計所迫做不喜歡的事。不用看領導/客戶臉色、不用被迫應酬/加班/出差,很多人一半的煩惱已經沒了。
- 不擔心晚年如何養老。養老靠政府?靠得住?也不用靠兒女,老年無憂。
- 不擔心如何贍養雙方父母。擴展財務自由度到家庭自由,家庭被動收入&>家庭支出。
- 生幾個孩子都養得起*。生幾個看心情看體力,不看存款不看政策。
- 與配偶、孩子一起的時間充裕。24小時8小時給了睡眠,8小時給了工作,6小時給了吃飯和交通,2小時給家庭哪夠?不用工作就多了8小時給家庭。配偶和孩子的幸福指數飆升。
- 能完全投入自己的愛好。以前是靠工作之餘擠時間,現在可以每周安排1-3個全天來搞。幸福指數多高。
- 隨時有時間度假。不用在放假高峰期去高速上排隊,不用再攢假,只需要留意度假勝地哪幾個月適合去玩就可以了。
- 能去其他心儀的城鄉生活。膩歪了自己的城市?那就去別的城市/鄉村生活一陣,然後自己評出一個「最適宜居住的100個地方」。
- 衣食住行的消費選擇餘地大。貴重物品的可承擔性上升了,可以開始注重生活質量和品味。
- 一定程度解決選擇恐懼症*。便宜的東西不用選擇恐懼,都買就是。
- 有時間和能力實現自己當初的夢想。一直的夢想無法實現?Go for it. 成功或失敗都不再是遺憾。
- 壓力小有益健康,容易長壽。想想自己天天晃悠也不影響生活質量,再幹什麼事壓力都小多了,心態好多了,計較的少多了,不用做伍子胥了。
*代表需要考慮財務自由的程度。
在家庭資產20萬以上可能為中產階層、50萬以上鐵定為中產階層的中國,真正能實現財務自由的肯定是極少數人,即超中產階層或富裕階層。中國千萬富翁2015年126萬人,這些人90%是可以財務自由的了,在加上一些百萬富翁,和懂得投資的高收入者,估計在300萬人級別,也就是總數占不超過全國人口的千分之2。財務自由應該是大部分中產的目標,畢竟是千里挑二。可惜本人也不是那千分之二中的,只能靠想像了。
*上文百萬富翁、千萬富翁指擁有等值可投資資產的人。
中國大陸千萬富翁超百萬人:廣東13萬北京超5萬
中產數據來源:中國的中產階級主要指哪一群人? - 非典型土人的回答
從生存到生活
應該是對於不同性格及價值觀不同的人影響不一樣,對有些人影響很大,對有些人影響則很小。
對大部分人來講,財務自由意味著有更多選擇和嘗試的可能性,能讓生活過得更加多姿多彩,更重要的是,不再為生活日常開銷及保障發愁的時候,你就有機會和條件去做你真正喜歡做的事情,人在做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的時候,反過來又可以將人的潛力和智慧發揮到極致。關於這些,很多知友已經從各個方面做了非常詳細的回答,不再贅述。
這裡想說的是,也有小部分人,他們可能從小就很偏執地喜歡某件事情,並非常快樂投身於其中。但做這些事情可能並不需要太多的錢,或者說即便需要錢也可以在從事這件事情本身可以獲得,哪怕這個過程很艱難,但對於他們來說,去獲取財富的這個過程本身就是很快樂的。因此對於這部分人來講,先期是否財富自由就並不重要了,甚至他們從來都沒有從這個角度去關心和思考過。對於極個別的人群,如何處理財務問題,甚至可能成為他們煩惱和負擔。
因此可以說,財務和自由可以相互影響,又相對獨立,相互之間既構不成充分條件,也構不成必要條件。儘管如此,但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講,財富自由是思想自由的物質基礎,通過財富自由獲得更多的選擇,在眾多選擇中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通過做喜歡的事情實現思想自由是相對容易實現的方式。Quora上「最成功的頂尖人士都有著什麼樣的習慣?」這個問題里知名作家Steve LeBlanc回答中列出了七個觀點,最後一個觀點是——
————————或許你以前曾經為了五斗米折腰,如果有天你賺了幾百萬,你再也不需要為了退休金而煩惱,你會發現自己選擇變多了,你可能開始思考自己為什麼而工作,而現下是要繼續工作還是退休享受生活。
當你再也不需要為了錢困擾以後,你可能會發現生命像是一場遊戲,開始變得有趣,而你開始重新思考整場人生的遊戲。
————————什麼算財富自由我不清楚標準,但很明顯的一點是:財富少到一定程度,肯定是沒有自由。以我為例,對物質的需求極為低下,只需要維生就算財務自由,所以一直以來對「自由」的定義是收入&>支出即可。而作為丁克,沒有小孩方面的支出,使得我幾乎除了衣食住行以外沒有多少額外的付出,也才能使得一無所有的我不至於犯中年危機。然而,房價又開始飆漲,打開丁丁,首頁的房租價格是這樣的——
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按照我的「自由」標準,三年以後我就可以離開北京了。說實話,年紀大了,現在的生活是再也沒辦法回到當年那麼低了。有哪一瞬間你感覺自己特別窮? - 孫志超的回答
我昨天在這個問題,關於創業,怎麼看待初入社會的年輕人所想的「我可以」? - 孫志超的回答,當中說:「同樣,年輕的時候沒參與過創業,那麼等到成家立業後,壓力與成本更不能同日而語。」
一方面,我總是不鼓勵大學生創業,另一方面,在生活成本越來越高的城市裡,如果你恰好還和我這般純屌絲一個,其實創業幾乎是唯一的,可能擺脫財富不自由,的選擇。
要財務自由,就要做到一件事,那就是「改變收入來源」,使「持續性收入&>開銷」。而要改變收入來源的方式就這兩種:一是創業,二是弄懂一樣能持續獲利的投資工具。只要一天沒有讓持續性收入&>開銷,就一天無法財務自由。
創業與上班的其中一個差別,就在於收入來源的轉變。當創業者在一開始創業時,主動收入下降,甚至可能降到很低,或是沒有,但是唯一的差別在於多了資產,一開始的資產就是所創辦公司的資本,隨著事業越來越成功,而往上增加到與主動收入交叉,若資產價值提升,則會遠遠超過主動收入,同時,創始人隨著事業越來越成功,主動收入也會跟著提升,但遠遠不及資產提升的速度。
換句話說,上班族主要來自於主動收入,而創業家則是必須想辦法擺脫主動收入,讓自己的收入從主動收入跳到被動收入。
對上班族來說,要財務自由只剩下學習一種能持續獲利的投資工具這一條路可走。但是絕大多數的上班族都常常要加班,到家後也已經很累,沒有多餘的心力再學習投資理財,即便是看書自學也會不得其門而入。到了假日又想好好放鬆,跟朋友出去玩,很少人會去學習投資理財,於是時間就這樣慢慢過去,一晃就晃到自己快退休了,這就是上班族所面臨的邁向財務自由的困境。
以前我認為只要心理上「自由」就夠了,但現實狠狠地抽打了我耳光。因為通貨膨脹,當收入不變的時候,最終會被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壓垮。因為沒錢就不花錢這種觀念讓我陷入了根本不想要財富的惡性循環中。所以說人可以沒有追求財富的貪婪,但一定要有對財富的科學認知,才會想辦法擺脫惡性循環。
錢擁有著支配別人的權利,因為錢不僅僅可以買到物質上的東西,還可以買到別人的時間與勞力。要改變這個殘酷的事實,只有當你改變了對金錢的觀念後,才有可能發生改變。換句話說,一個希望自己邁向財務自由的人,應該重新將自己的時間與勞力支配權拿回到自己身上,然後再想辦法替自己賺取收入,有了更多收入,再試著讓自己的金錢去實現更大的夢想。
我們的人生有很多階段,一個階段是為工作、一個階段是為家人,但另一個重要階段會給你更大的動力,是為自己活的人生。當你極度缺乏金錢的時候,你可能無法過你想過的人生,而只是在過別人交代的工作人生。
通常工作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鳥,是剛出社會的新人,剛孵化的雛鳥,剛開始學習飛翔;一段時間之後,成了中堅,所以第二階段是駱駝;在屢經重任並解開重大任務後,駱駝可能自己出去闖蕩創業或是成為公司的重大決策者,就成了第三階段的鯨魚。
在不同的環境與階段中,每種動物都有不同的機會與風險需要去面對,但這些都是工作的階段,真實的人生階段,卻要包含更多元素,包括家庭、夢想、健康,兼顧這些元素才能使生命完整。
人生還有許多美好值得你去發現與體驗,孤獨和自由,往往只有一念之間。
財富自由,可以讓你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快樂要浪費在值得的人的身上,體重也浪費在好吃的美食上,你的愛情也要學著浪費在你愛的和愛你的人身上。
真正的獲得自由,再加上懂得感恩,才能在這混亂的時代里看見生活中平凡的美好。
不必因為過度節約金錢而浪費時間。
繞來繞去的雞湯,很明白的道理,對於99.9%的俗人來說,財務自由就是下面幾個標準:
1 不上班,不看老闆顏色,收入有保證。一輩子能安穩退休到死,哪天老闆說你工作不好,你拍屁股走人不怕丟工作。非勞動型收入超過99%人。
2 買東西消費只講情懷,不問價格,和女朋友逛街,幾千幾萬的東西隨便買,高檔餐廳只看品味隨便消費。泡妞只講手段,不講成本。
3 能買得起一線城市99%地方房子,自己有千萬的房子無按揭,手裡存款千萬,兒子女兒撫養費不用愁。什麼學區房,出國留學經費都不是問題。
總體來說,2,3線城市個人資產2千萬,一線城市資產5000萬,夠資格說財富自由了,說白點,你要比99.9%的人有錢,就夠資格說財務自由了。
當然南京,蘇州等強2線,可能個人資產3000萬左右,總之就是這個數量級,具體數字不需要吹毛求疵。
至於什麼慾望低於收入,簡直混淆物質不富裕和精神不富裕的區別,億萬富豪的煩惱不是財務自由,是精神不自由,按他們理論馬雲都覺得自己沒有財務自由,因為沒當世界首富。
當和尚尼姑,頓頓吃素,那我說月收入幾千就是財務自由了,但關注這問題的人本身就是俗人,人本身就活在俗人的堆裡面。作為社會性動物,更關注的是自己有沒底氣相當於社會大眾已經財務自由了,而不是自己收入絕對的高低。
現在的年輕人太心浮氣躁了,他們追求的不是想發財,是想最好1,2年之內暴富逆襲,要知道,富二代的父母也是努力了幾十年,機遇,實力結合的結果,豈是普通年輕人隨便1,2年就趕得上的。
讓你有選擇,可以拒絕去做很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說真的,很多時候,當你有了選擇權的時候,才能真正的看清楚事情和這個世界。媽媽受老觀念的影響認為錢應該用在刀刃上,自詡年世已高學不懂現代人的東西。媽媽用的一塊一百五買的直板山寨非智能機已經一年了,她這幾年一直用著從鎮上的手機店買的小手機,等到用壞了送給鎮上店裡能摺合五十塊錢再交一百塊錢換一個新一點的。能打電話,能發簡訊,就是最古老的諾基亞風格的手機。雖然我老勸她要跟上時代,雖然生活不見得有多拮据可還是不買新手機,我知道她心疼那些錢,覺得自己年紀大了不值得用這麼好的手機,就比如媽媽說我這個年齡段必須要穿好的穿貴的,她和爸爸這麼大了,夠用就好,整潔就好,不過我還是看得出來,她的一些鄰居,跳廣場舞的舞友都用上了可以滑來滑去的智能機,她一心想要一個觸屏的智能機,常常跟我提起有個誰誰誰用了個觸屏,話里行間有些羨慕,可還是捨不得花錢。
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我勸媽媽說,給自己買一個愛惜著用就好了,用個好手機沒什麼大不了,她說太浪費了,能打電話就行。我也十分理解我媽媽的心情,又看著她喜歡到不行,沒辦法,雖然我平時吃穿不愁,沒有為了錢打工的需要,可這一次,勢必是不能拿媽媽給我的錢買手機,那沒有什麼意義。沒有打過工的我,就偷偷的在情人節打了一天工,賣??氣球。就前幾天。加上春晚上搶的敬業福,加起來錢夠了給媽媽買了一個智能機,榮耀4c。
媽媽雖然嘴裡說著貴,亂花錢,可還是掩不住的歡喜。
讓我下載了很多廣場舞一遍一遍認真的學著,跳廣場舞,這是她最大的樂趣了。
她把手機拿給自己旁邊的人看,給親戚朋友看,給爸爸看,順便還抱怨爸爸不給他買手機,說是他兒子賺錢打工買給他的,臉上寫滿了驕傲。
看到她開心,我也就開心呀。
所以我的體驗是,財務自由,可以讓身邊的人開心,這就是最大的歡喜吧。身邊沒有可為之花錢的人,賺再多的錢有什麼意義呢?
首先要定義財務自由。 個人覺得,當賺錢的能力大於慾望的時候,就財務自由了。 所以每個人財務自由的標準不一樣。
在我看來,身家過億,現金資產過千萬,差不多可以滿足當下社會普遍理解的一定的財務自由了,當然如果非按照移民自由那個標準來算,當我沒說吧。。。
第一個好處是,可以解決生活中90%能用錢解決的問題。比如夫妻都不願意做家務,沒關係請阿姨;比如婆媳不好相處,沒關係可以換大房子;比如爸媽嘮叨,沒關係一年送出國玩3、4次。
然後你就可以集中精力去解決那10%的問題了,比如生命的意義,志同道合的另一半,理想的工作,和怎樣讓自己更舒服(比如我不喜歡買包買鞋子,曾經通過計算排列組合發現十個以內的包和鞋子足以應付各種場合,但喜歡住好的酒店,稀奇古怪的酒店,我連巴香都住過,讓大家嘆為觀止的覺得這個女人太敗家)。
第二個好處是,不會遺憾和愧疚。我總是跟小朋友說,尤其是女生,別總想做找一份不那麼辛苦的工作,收入穩定,能養活自己就夠了。你們還年輕,總覺得只要自己不貪圖物質,有人肯負擔房價壓力,生活沒那麼難。可總會有一天當你看到父母躺在病床上,疾病纏身疼痛難忍,而花錢用進口葯可以緩解他稍許難受的副作用,但價格是國產葯的幾倍甚至於十倍,就會知道,有錢挺好的,也許不能救命,但至少可以減緩整個過程痛苦,也會讓自己不那麼愧疚。
第三個好處是,你會發現對自己而言,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麼?接觸到品牌管理後,我就發現,物質泛濫的今天,太多太多的企業為了商業利益而向大眾推銷一個又一個慾望的陷阱,很多品牌賣的是一個夢,上層社會或者中產的夢,而不是商品本身。
從企業而言無可厚非,但對個人來說如果心智不堅定的話,很容易被洗腦被影響,比如男友不給買ysl口紅就是不愛我啦,比如約會一定得去人均300以上的西餐廳呀,比如結婚一定得有房啦(我個人並不是建議買房或者建議不買房,但婚姻和房子綁定,實在不能認同)諸如此類~
被大環境洗腦久了,首先會陷入鄙視鏈中,背lv的看不上背coach的,背愛馬仕的看不上背lv的,限量款嘲笑經典款,定製款嘲笑限量款,規則在誰手裡?商家而已~
其次,會忽略心底最深層次的需求,比如男友是不是真愛你要看有沒有心靈的親密和彼此扶持的成長,而不是買房買車買口紅;比如工作是不是合適要看是否喜歡是否有成長空間,而不是這家獎金比那家高一倍;比如幾位答主都提到的,選擇的自由,可以選擇工作或者不工作,可以選擇旅行或者不旅行,可以選擇高檔餐廳或者路邊攤,理由只有一條就是我喜歡~
當然也有壞處,能用物質取悅的快樂是成本最低的快樂,當你財務自由後,這部分快樂的邊際效益會快速遞減。所以大佬們說錢不重要不快樂、年薪30萬最幸福不是忽悠的,唾手可得的東西有什麼意思?追求不可得是人的本性,總需要找到什麼作為靈魂支點,而這些,往往需要的周期更長難度更高,所以才很難滿足和快樂。
以前看電視劇的時候不懂,身在帝王家當個富貴閑人怎麼就不好了,有那麼難么,何必貪心反而失去一切。後來漸漸明白了,那簡直是世上最痛苦的事之一,也就不再計較身旁有些奇怪的二代們了,他們的人生是真的空虛啊~
?除特殊標註外所有內容都為個人原創,若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若對金融分析、證券研究等方法論感興趣,歡迎關注我的專欄《孤獨的修行》,或者點擊投資和研究,都是孤獨的修行——證券賣方研究方法總結(一)
一點都不重要
絕大多數人對財富自由的追求源自於好吃懶做
而實現財富自由的人卻往往從不停歇
財富自由的人多了一些選擇,然而這些選擇未必是財富自由的專利
財富自由的人也往往有別人沒有的壓力,並不是有了固定收入的資產就意味著沒後顧之憂了。不然退休領養老金算財務自由嗎
不同選擇不同歡笑而已
推薦閱讀:
※小職員在隔段里辦公,中高層為何有單獨的房間?
※2014 年有哪些正在迅速衰落的產業?
※採購經理如何防範下屬受賄?
※如何看待布卡漫畫有很多漫畫下架的情況?
※為什麼有人會成為「小米自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