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中國詩詞大會》?

《中國詩詞大會》今晚上演,主持人董卿,嘉賓蒙曼、康震等文化學者。中國傳統文化的又一次舞台嘗試。我很期待啊,你覺得怎樣

第一期看完了,難度不是太高,正確率90以上吧。陳更還是挺厲害的,就是太心急。


----------------2017.2.6更新第二季第9期--------------
來自河北的選手白茹雲身患重病,家境貧寒,但仍熱愛詩詞,樂觀堅強,非常讓人敬佩。答題答得也很精彩,她的精神激勵了在場不在場的觀眾嘉賓,最後分數反倒是次要的了。
康震老師和酈波老師居然是師兄弟,倆人稱兄道弟,一個炫耀南方各種,一個佯裝羨慕嫉妒恨,點評時配合得也挺不錯,有意思。
之前就對姜聞頁這個小妹妹印象很深,不光因為她實力很強,還因為這個姑娘無論什麼時候都面無表情,之前逗得康震老師說自己跟她一比太過活躍,董卿說自己不夠穩重,簡直就是動漫粉常說的三無少女啊!
不太喜歡張淼淼,雖然她的確實力很強。之前她跟那個叫婷婷的女孩(對不起忘記姓什麼了)飛花令時就覺得,對方說重複了的時候,張淼淼說話的語氣很不友好。當時以為是偶然沒在意,結果今天她又這樣,那個眼神和語氣很讓人反感。即便是比賽,也可以對對手和善一點嘛。而且這姑娘太張揚,還沒有飛花令就說「敏叔等我」,完全不把姜聞頁放在眼裡,給小姑娘壓力啊!大家都是喜歡古詩詞的人,比賽只是形式,更重要的是有所收穫,有所感悟,你看酈波老師也說「詩者志也,詩者心也」,還安慰姜聞頁小妹妹,說她是真正的贏家。
彭敏又再次衛冕,鎖定冠亞軍,明天坐等陳更、李宜幸、武亦姝、張淼淼四位美女+才女來攻擂。萬紅叢中一點綠,作為彭叔粉絲的我表示很開心~

----------------2017.2.5更新第二季第7、8期---------
我在第2期時說,飛花令在強強對決時會很精彩,而第7期彭敏1V25的飛花令對決,真是比精彩更精彩。接下來又是彭敏陳更兩個老熟人的對決,感覺都是實力超強,有點不分伯仲,就看誰手速更快,運氣更好一點了。

第8期有一個好消息,就是董卿說本季詩詞最後一期不再是目前的形式,而是由前面擂主選手的答題情況來排名對決,這樣就避免了我在評價第一季時說的最後決賽與前面幾次比賽割裂的賽制問題,看來央視還是對節目做了不少改進的。
很喜歡酈波老師的點評,非常到位,引人入勝,既有文采又有情懷,比康震老師多了一些儒雅,比蒙曼老師又多了一些風趣。
董卿也是展現了作為央視一姐的文化素養,前幾期她講到父親對女兒的愛的時候引用了葉賽寧的詩,當時真是覺得她美得發光。第8期董卿又引用了博爾赫斯的話,感覺很有文化積澱。
發現成語大會第二季有好幾個之前成語大會的選手,除了彭敏,還有第7期替補出場又因母親手術離開的王軼隆,以及當初「邯鄲四霸」、「靈趙菡芮」中的韓煥。可惜韓煥沒有上場過,倒是在百人團中露了幾個鏡頭。
昨天在微博看到有人說,目前為止第二季的擂主,除了彭敏都是女的,除了武亦姝都是北大的,仔細想想還真是~北大威武~
還有兩期就結束了,感覺還真有點捨不得~

----------------2017.2.3更新第二季第3-6期-----------
最近幾期的題目難度好像增加了一些,第5期四個選手都沒能答滿9道題,最後只答了3道題的那個妹子勝出,真是挺戲劇性的。
由於選手答題情況不一樣,但是節目時間長短固定,所以在選手答對題少的時候,節目就會多一些百人團選手故事,或者講解引申多一些。像第2期那種個個答滿9道題的情況,估計剪掉不少這種花絮。不過我還是更喜歡看選手答題和老師講解,百人團的故事,前幾次看還感動,看多了就有點麻木了。
這一季又發現一個學霸妹妹武亦姝,感覺詩詞儲備量很大,飛花令對她是信手拈來,而且搶答很快,陳更也算棋逢對手。還有那個叫姜聞頁的小妹妹,有點呆萌但是很厲害。深深感覺現在的小朋友們不可小覷,就像陳更引用的那句詩,丈夫未可輕年少。
第6期,喜歡的滄溟先生來當嘉賓了,撒花~總覺得酈波老師跟康震老師比起來更儒雅溫潤一些,當然,康震老師跟董卿有種謎之默契,也很有看點。
第6期的飛花令是第二季開播以來最精彩的。陳更跟孫東輝都是彭敏口中的「實力變態」的選手,果然強強更能夠碰撞出火花來。陳更比較善於從對手的答案中聯想類似的答案,應該說是既有深厚的詩詞積累,又有快速的應變能力,而且在飛花令對決時能保持頭腦冷靜不斷片,很贊。(私心想看陳更和武亦姝飛花令對決,感覺肯定很精彩~)
第6期的擂主爭霸還是挺戲劇的。之前說陳更喜歡冒險,這個既可能是大殺招,也可能是大風險。在領先的情況下連送李宜興兩分達到4平,也難怪幾位老師一直評價說她比較急躁。就連最後勝出的那一題,也是沒有把握的放手一搏。感覺陳更應該是不喜歡決定權掌握在別人手中,自己佔先機了哪怕錯了也沒事,挺有意思的一個姑娘。

----------------2017.1.30更新第二季第2期-----------
百人團脫穎而出的選手還是實力更強些,第2期明顯好看了許多,而且每位選手都答對了所有題,真的挺難得的。
第二季加入了新環節「飛花令」,感覺還是增加了一定的觀賞性(特別是在強強對決的時候,應該會很好看),也給百人團第一名一個當期就能挑戰擂主的機會。
然後就是精彩的擂主對決:陳更VS.彭敏。

昨天看到這季又有陳更時就想是不是央視為了拉人氣邀請她再來的。上一季詩詞大會陳更收穫大批粉絲,因為這個民國風打扮的北大理科博士不但實力強勁,文化底蘊深厚,而且眼疾手快,很有冒險精神。高手間的對決還是很精彩的,彭叔輸了也不虧,誰讓你沒有祭出那句大殺器「老娘拼了」呢~

----------------2017.1.29更新第二季第1期-----------
一直在關注第二季,今天首播就迫不及待看了。還是董卿的主持,康震蒙曼的嘉賓,舞台效果似乎升級了,也多了一些引申和講解,但是目前賽制沒看出來有啥改變。讓我無語的是第一期空降的四位挑戰者與第一季第一期幾乎完全一個套路:一個小孩子,一個有殘疾的選手,一個語文老師,上一屆的外國友人換成了這一季的少數民族同胞...說實話有些人真的是央視從弘揚正能量的角度選擇的,符號意義大於本身實力,選手實力按出場順序遞增。
最大的驚喜是最後公布百人團答題第一的挑戰者,居然是彭敏!作為PM2.5組合的粉絲我真是太高興了~彭叔繼漢字聽寫大會冠軍、成語大會冠軍以後,又來挑戰詩詞大會,第一期輕輕鬆鬆拿個擂主。果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狂熱愛好者,萬能文藝青(da)年(shu)。

----------------以下是原回答----------------
《中國詩詞大會》第一季每一期我都看了,結論是:這個節目有很多不足,但是我仍然願意期待第二季的詩詞大會。個人看法如下:
不足之處
1、比賽的賽制設置有問題
一是決賽與前期的比賽情況割裂。詩詞大會每一期都有攻擂守擂之爭,但是各期比賽成績不會積累,無論在前面的表現多優秀,到最後決賽一場定勝負,其實我覺得是不太公平的。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李子琳和殷怡航,李子琳總共四期擂主,實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而殷怡航在決賽前的任何一場比賽都沒有出線過,一直屬於默默在場下答題但是成績比不過別人的。然而到了決賽前一期,殷怡航的實力和運氣終於爆發一回,贏得了決賽的入場券,決賽時表現也不錯(當然其他選手表現不佳也是一個原因),最終獲得與李子琳爭奪冠軍的資格。而殷怡航有一個很強的優勢就是手快反應快擅長搶答,最終打敗了整季比賽表現最優秀的李子琳奪得冠軍,成為整個節目最大的黑馬。當然,我不是說殷怡航實力就差,她在答題時也能看出是很有水平的,只是跟李子琳相比,顯然最後這個冠軍運氣的成分多了些。
二是選手抽到的題目難易程度差異較大。幾期看下來,有很多選手本身實力很強,但是抽到的題目太過簡單,百人團答題正確率高,所以最後本來很優秀的選手得分卻很少不能獲得攻擂資格,非常可惜。如果能將題目分成不同的難度等級讓選手自行選擇就好了。

2、節目風格太「央視」。為了弘揚「正能量」,或者吸引眼球,第一期有意選擇了外國友人、小朋友、殘疾人等選手,明顯是精心挑選的,而且這些人中大部分後面再也沒有從百人團答題中出線,可見實力也是一般。央視最喜歡彭超這樣的選手,甚至在彭超與陳更對決時,董卿說念完題目喊開始才能搶答,也有偏袒彭超之嫌(我是先看後面幾期才看第一期的,知道後面其實這種題可以沒念完題目就搶答,所以當時聽到董卿的話都驚呆了)。後面幾期經常有一些感人的故事,關於母親,關於遊子等等,雖然我聽了也會感動,但是與這些刻意去戳觀眾淚點的煽情講故事的做法相比,我還是更喜歡成語大會的嬉笑怒罵輕鬆活潑。

3、節目娛樂性不足,主持人和選手都偏嚴肅正統。我是先看完詩詞大會才去看成語大會第二季的,對比一下很能理解為什麼詩詞大會不像成語大會這麼成功。董卿的風格就是根正苗紅的央視晚會主持人風格,走的是端莊大氣知性女神路線,不像張騰岳嬉笑怒罵腹黑賣萌看點十足。有人提到董卿的文化底蘊不足以主持這個節目,其實我覺得還好,起碼她知道劉長卿的「長」要讀成zhang(三聲),跟嘉賓也能聊一些擴展,能看出是做了功課的。另外就是詩詞大會的選手們也都是很正統的風格,不像成語大會那些選手或宅或腐或迂或狂,對觀眾來說還是有距離的。

4、百人團水平問題。比賽時嘉賓老師經常說,這個不應該錯,那個不應該錯,結果經常被shock到。我不知道百人團的層層選拔是如何進行的,但是真的有些題目太簡單都有人錯,看得我好尷尬。我記得有一次竟然有因為同情選手故意答錯送分的,這樣的「敬業」精神,對其他選手是不公,對被送分選手也不能是嘉獎吧。

其他一些雜七雜八的感想
1、詩詞背誦,準確性很重要啊!夏昆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把「蔞蒿滿地蘆芽短」背成「葦蒿遍地蘆芽短」,真的是好尷尬,而且之前他有一次好像也是因為準確性的問題給下去了,說明這不是偶然問題。

2、李子琳小妹妹真的是很厲害,16歲的年紀,性格沉穩,滿腹詩詞,而且準確性很高,她會的絕對不會說錯(秒殺夏昆),好苗子。那個現場說七句以花開頭的詩,還有升級版第一句首字是花,第二句第二字是花,一直到第七句第七字是花的考驗,表現真是太驚艷了。最難得的是她不光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我記得她分析過哪個詩人的風格,可以看出不是死記硬背的。相比成語大會有些選手雖然實力強勁,但並不了解成語的意思跟典故,常常被蒙曼老師問住的情況,更覺得李子琳很難得。

3、嘉賓點評還是能學到東西的,當時最喜歡的是蒙曼跟酈波,後來發現這倆人居然在成語大會也是點評嘉賓。兩位都是乾貨滿滿的老師,酈波有點儒雅但是又很接地氣,思維活躍性格親切隨和,蒙曼則很像那種為學生著想的老師,笑眯眯地給你講來龍去脈,但是看到別人錯了會忍不住著急去糾正的那種。

4、做人還是要謙虛謹慎,有時實力是一回事,運氣和發揮又是另外一回事。好幾位選手實力強勁,上去時鬥志滿滿豪言壯語要拿下擂主,結果第一題就鎩羽而歸,大寫的尷尬。

為什麼還希望有第二季
儘管節目不足很多,但是我還是想繼續支持這個節目。原因是因為它又喚醒了我當年對古詩詞的興趣和熱愛,想起了當年背誦那些富有韻律的詩詞時真切地體會到的那種漢字的無可比擬的美感。在現在網路盛行,各種文化衝擊的背景下,類似詩詞大會、成語大會的這種節目,至少能夠喚起一部分像我這樣的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即使隻影響了一小部分人去重讀我們的文化經典,我也覺得是正面的、值得的。另外,成語大會的成功也給了我信心。其實看過兩季成語大會的都知道,成語大會第二季非常精彩,而相比之下第一季其實是很無聊的,選手水平和個性都不能跟第二季相比,我跳著看了不到兩期就棄了。所以我也希望詩詞大會能像成語大會一樣,在吸取第一季的不足的基礎上,加以改進,繼續做下去,並且越做越好。


我媽如是說,「參加這個比賽有什麼用?能給你高考加分嗎?初生牛犢不怕虎,自以為是!你看看你班裡的排名!算什麼!你要真有本事語文年段第一啊!這個節目算什麼!你的語文在市裡省里排個名啊!自以為是!半桶水晃的老高!生怕全中國不知道你知道這麼點破玩意嗎!你能上一本嗎!你看看你數學多少分」
我媽就是這麼給我潑的冷水 這是我的愛好 我的歷任語文老師和同學都承認我的詩詞水平 可是我爸我媽他們不承認 我就是想展示給他們看一下啊
17.02.06
——————————2017.02.25————————
這只是一時氣憤卻無處發泄的憤懣之言 想不到引起了這麼多人的共鳴和鼓勵
為了詩和遠方 做好當下應做的事 莫待無花空折枝
「過眼不如人意事 ,十常八九今頭白。」
與諸君共勉
——————————————17.04.20
看到這個心裡蠻不愉快的 我媽自己說的話怎麼還成了剽竊 有的話請上圖好么 這個回答是題主春節時候心情很鬱悶的時候發的回答 況且春節時候快遞都停了 書店就算有開門也沒有貨 甚至是正月十六開學以後書店也沒有貨 為了一本雜誌我特意跑了幾家 題主坐標東南沿海富庶城市 而非邊陲小鎮 都說物流公司還沒有開始做生意 再者雜誌難道超前到未卜先知 眾所周知詩詞大會的播出時間 題主是武亦姝奪冠當晚發的 這一點可以看最早的第評論
題主要是想騙贊 何必匿名 不過就是題主覺得若是不匿頗有嘩眾取寵之意
乍見此評論感受 被人冤枉受委屈是何體驗 想必大家都懂 因而憤憤不平之下洋洋洒洒寫了這許多 見諒
@胡八蛋


首先我想說中央電視台的《中國詩詞大會》和河北衛視的《中華好詩詞》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1、題目過於簡單。連《靜夜思》、《登鸛雀樓》之類的幼兒園學生都會的詩,節目都還出。

2、百人團太菜。最耳熟能詳的詩詞他們都能詭異的錯那麼幾個,讓我著實不解,這百人團還號稱是經過精挑細選的。

3、評分規則太扯淡。真正的高手應該都在台上互相切磋,而不是以百人團答錯的人數來計分。如果一個高手遇到的題目都特簡單,百人團錯的少,那豈不是真正的高手反而還被淘汰了?沒見過這樣設置規則的。

4、題目類型不夠多樣化。這一點是相對於《中華好詩詞》說的,《中華好詩詞》的節目策劃真的強太多,除了接上下句、沙畫題,還有守關對答、快問快答、搶答、五子棋連詩、詩句燒腦等,對詩詞的深挖和比較、對詩詞作者背景、生活、交際,對詩詞背後的民俗和社會生活……太多了,涵蓋了詩詞文化的方方面面,真正是一場文化盛宴。

5、節目節奏總體偏慢。選手答題、百人團答題這些時間偏長,節目效果鬆鬆垮垮,代入感比較渣。飛花令才開始稍稍緊張,但回合次數遠低於《中華好詩詞》。

6、節目娛樂氣氛不濃。這個不是槽點,央視一貫如此。但我更喜歡《中華好詩詞》那種娛樂、爆笑的樂呵氣氛。

但《中國詩詞大會》也有優點:

1、節目收視率高。春節時竟然發現農村的大媽們也在看這個節目,而且都知道陳更……這是我比較驚訝的,可能因為央視這個平台比較高的緣故。有天晚上看新聞聯播,竟也播報了《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即將收官的新聞。

2、為播撒傳統文化推波助瀾。酈波、康震、蒙曼等幾個評委老師水平高,不亞於《中華好詩詞》請的那幾位(楊雨、趙忠祥、范曾……)。新華書店買唐詩宋詞書的人明顯多了(有朋友是新華書店工作人員)

總之,作為文化普及類節目,我樂見其的熱播,並積極觀看。但作為央視出品的節目,我真的覺得還是差了點。別的想不到了,我頂河北衛視大型文化類季播欄目《中華好詩詞》。「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


那些說題目難度小的,我就想問一句,你每道都對了么!!!!!


再者,我不懂詩詞這種理解背誦的東西能用難度來衡量嗎?的確是有意境、人生體驗等等的差別,但我們小時候不也背過許多並不能完全理解的詩詞么,之後隨著年齡增長才慢慢領悟。所以我不太明白那些拿「難度」說事的到底是怎麼區分這種難度的??所謂的簡單是不是指「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種從小就耳熟能詳的詩句?這樣的詩句難道就不登大雅之堂了么?就覺得幼稚了么?可是在老師的解讀下我又了解了這首詩背後的故事,我才知道原來李白寫的原句是「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後人在此基礎上加以修繕才有了流傳至今膾炙人口的佳句,經典就是這樣傳承下來的!!!

當然,如果大部分題目都能答對,那麼我是真的很敬佩!可惜本人不才,這些題我也做得夠嗆,特別是一些接上句的題常常會想不起,對我來說,這所謂的「難度」絕對是足夠了!

然而我認為這節目最大的看點還在於兩位老師的解說,有些典故我只是略知一二,在老師的解說下我便更加深入地了解到這許多故事,並且非常生動。我自認學到了很多,收穫了很多,也讓我更喜歡詩詞!


其實我特別欣賞這種帶有運氣性質的比賽規則,即便你十題都答對了,也不一定是擂主。這就挺像人生,運氣、命數占著不小的比重。

另外,節目里不論是主持人還是選手都在強調比賽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有那麼多熱愛詩詞的同道中人聚集在一起,一同交流、分享、學習。作為觀眾,雖然不在現場,但看到這麼多人一起分享知識,也會被這種氛圍感染,從而沉浸在詩詞的魅力中!


最後想說一句,我最討厭那種只看了一期或一小部分節目就開始碎碎念的人,這樣的回答一定是不夠客觀的,並且在我看來有點偏執。對於你無法欣賞這個節目我感到很遺憾!


早上在微信上看到一段話,我覺得有些回答對《中國詩詞大會》的作用似乎也過於不樂觀了。作為這個圈子的一員,我覺得《中國詩詞大會》是很有可能成為一個非常好的契機,即推動更多的人去關注、留意和學習詩詞,也推動更多的人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和推廣工作。

陳更(《中國詩詞大會》參賽選手、北京大學學生):我想跟大家分享我作為選手參加《中國詩詞大會》的感受。第一,我們參加《中國詩詞大會》不是為了展示會背詩有多厲害,其實我們最在乎的不是那個結果。在《中國詩詞大會》裡面,經常看到一個現象,我們聊到一句詩的時候會展開討論,例如大家一起來談談毛主席的「梅花」和陸遊的「梅花」有什麼區別,或者來聊聊現代的剩女現象,新的婚姻觀,又或者現代人和古人對於瘦對於美的追求有什麼區別,等等。但是因為節目時長的關係,很多內容都被剪掉了。所以,它不只是詩詞的競技節目,而是很溫暖的詩詞人的聚會。第二點,我在《中國詩詞大會》不只看到了死的印在書本上的知識,我還看到了活泛的、存在於每一個飽讀詩書的人身上的氣質。「百人團」里大家經常分享自己的故事。因為《中國詩詞大會》,詩詞的意義在我心裡升華了,它讓我有了成為更美好的人的力量!


本來是剛剛看過了中國成語大會白話靈犀和pm2.5的激烈角逐後,抱著對這一系列的中央台節目的期待,果然是。。。期望太大了


看了第一期,我只有兩個感受,題目太簡單,百人團是大街上隨便拉來的。


首先李尚容一個七歲的小姑娘,儘管是誦讀詩歌比較多,可是百人團里讀高中大學的畢竟是大多數吧,連一個花落知多少都有九人答錯,我真的是不知道這究竟是被誰指使的。
再次彭超的確是身殘志堅,可我們是來看詩詞狂歡的啊,哪裡有啊,讓人家用腳來與正常人比拼,正常人都比不過彭超啊摔,還真是身殘志堅啊。
整個比賽過程居然有把答題過程掐掉,少點廢話,刪掉唱歌的環節,刪掉那些「咻咻咻」
的畫面。。能省下不少時間啊咧
我還是看我的白話靈犀吧啊啊啊

啊啊啊白娟張鈺樺好美我要舔屏了啊啊啊
登峰造極爐火純青!!!


詩詞難度較低,評委水平高,百人團渣,評分規則奇葩。強推河北衛視《中華好詩詞》


今天,2016年3月4日,一個很平常的周五。之前看了朋友在朋友圈放的「中國詩詞大會」的現場截圖,沒有太在意,今天偶然看到央視推薦,於是抱著對詩詞的小興趣打開電視看看。不知已播放到第幾期,也不知道貴節目有何規則,這些都不是我觀看的目的,我觀看的目的其實就是「詩詞」而已。
但隨著節目進程的加快,尤其是陳更姑娘的出現,越發增加了我對它的興趣。除了關注詩詞外,不知不覺去思考節目的設計以及背後的一些東西,我對該節目的評價如下:
第一,拋開對朝廷台製作節目背後的意義,想弘揚的價值觀,以及正能量,甚至是其他用心,單從節目對普羅大眾古典詩詞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普及來講,這個節目還是很有意義的。至少目前大部分普通民眾的生活就是以電視為主,而朝廷台的受眾群受眾面以及在我朝的宣傳收視方面還是非常有優勢的,前有漢字大會、成語大會等做鋪墊,順勢推出這樣的節目也是恰逢其時,至少在提升引導大眾對古典文化的關注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所以,我投該節目一票。
第二,從媒體的角度來講,縱觀當年我朝各種綜藝節目現狀,哪個節目不是以娛樂為主呢?甚至很多所謂正統的節目也是批著正統的外衣,本質也是一種娛樂。之前在知乎偶然看到的一個觀點「《娛樂至死》一書中尼爾·波茲曼指出,現實社會的一切公眾話語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並成為一種文化精神。我們的政治、宗教、新聞、體育、教育和商業都心甘情願的成為娛樂的附庸。」我比較贊成這個說法,用在評價這個節目上,我以為這種娛樂比其他娛樂至上要讓受眾更有一些小收穫吧。無論是以應試主導,還是情懷主導,詩詞這種東西多看點總沒錯吧。所以,我忽略它製造出的節目必須的衝突,以及煽情,和各種設計,否則,真正正統的詩詞節目,普羅大眾會喜歡嗎?估計會睡著吧!所以,我再投該節目一票。
第三,從節目的選手來說,節目組也是煞費苦心吧。但從這些選手和觀眾身上,真是領會到什麼叫江山代有才人出,尤其今天看到陳更姑娘,智商情懷展示的特別棒,以上說到她搶答的習慣,我倒很喜歡,喜歡那種大氣,喜歡那種自信,喜歡那種冒險精神,沖著她,我也繼續看。另外,其中還看到一個普通民警,會背4000多首詩,這就是普通人的小情懷,其實,管你是啥社會階層,社會職業,這時候,對待詩詞的時候,不就暫時沒有所謂的階層嗎?只有人對某種東西的熱愛。而這,在商業化的社會裡,還是何其可貴的。
本來提問者問的是「這個節目怎樣?」,我好像有些答偏了,不過,只是藉此平台抒發個人感情與感想。因為,今天,這個節目讓我在充滿怨氣和怒氣,壓抑鬱悶的周五,得到了好多能量,得到了好多感受,也讓我再次確認了對「詩詞」的熱愛,找到了人生中那一塊不可缺少的拼圖,可以讓我在讀到背誦到聊到一句句詩詞時開懷一笑,笑看人生。

最後,再借用很火的段子:當我們看到晚霞的美麗時,不會只會說:「哇!好美!」而是可以偶爾來一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以節目的最後一句詩結尾吧: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願詩詞常伴各位熱愛詩詞的小夥伴左右。

(第一次用電腦在知乎答了這麼多,看來詩詞是真愛,主要以上答案我都不太滿意)


看了第一期,覺得大多數選手真的是太菜了。這敢說是精挑細選的,隨便找個成績湊合的高中生都不至於這麼菜。
而且出的題目真的是簡單得過分了,完全沒有成語大會精彩啊。什麼時候央視出一檔現場吟詩對句的節目就好看了,而不是這種無聊的背詩節目。
還有妹紙真真的被坑的,因為她是按照董卿說的說完請搶答才搶答的,呵呵。


劉禹錫有詩云: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宵。

《中國詩詞大會》正好扮演了這「晴空一鶴「的角色,讓多年不讀詩的人們,重新發現了詩歌。

它是一檔好節目,但主旨只是喚起熱情、引發共鳴。平心而論,它沒有超越既往的學校教育,更多是記憶力的比拼,是詩詞版的《三星智力快車》《開心辭典》《一站到底》……

在讀詩熱潮高漲的時候,我就想寫點什麼,但遲遲沒有落筆。因為不想隨便粘幾句詩、幾幅畫,泛泛感慨幾句:要過有詩意的生活。

我想弄明白的是,究竟是什麼讓我們遠離了詩?

有人說是快節奏的現代生活。有人說是數十年的文化斷裂。有人說是汲汲營營的功利之心。

說得都沒錯。

但我想補充一點:還有粗暴的詩歌教育。

從個體經驗而言,相比時代的影響、生活的壓力,粗暴的詩歌教育更能從根子上掐滅一個人對詩的興趣。

最初接觸到詩,就已經留下了索然乏味、無病呻吟的印象。而讀詩、背詩,只是為了應付應試教育的升學考核。所以,沒有了考試,自然也就不再讀詩。

這正是大多數人關於詩的經驗。

程式化的詩歌課

學校里的每一堂詩歌課,幾乎都有一個固定的程序:首先是介紹詩人生平;其次是講解字詞;然後把詩翻譯成白話文;接著就總結中心思想;最後是背誦和默寫。

我小時候遇到一位奇葩的語文老師,還要求每個學生把翻譯來的白話文,一句一句聽寫在課本空白處,作為對這首詩的「標準理解」。而課後背誦、抽背,這篇極其無味的白話文也是要求全文背下來的。

於是,學一首詩,就是要完成這些程序。每一首詩都成了某種必須挨個兒「過關」的東西。

所以,讓我再去讀它們,我只感到:往事不堪回首。

標籤化的詩人

中國歷史上的那些大詩人,我們個個說起來都能如數家珍。但是,經過了粗暴的詩歌教育,我們頭腦里的那些詩人,哪裡還是人?他們一個個全都成了標籤。

李白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杜甫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憂國憂民」;王維是「山水田園詩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白居易是「關心民間疾苦」、「揭露社會黑暗」;辛棄疾是「豪放派」、「愛國主義詞人」;李清照是「婉約派」、「著名女詞人」……

類似這樣的標籤,相信你也能背出一籮筐,就像順口溜一樣。

可是,這些標籤能幫助我們了解詩人嗎?不能。只是讓我們自以為「知之」,而本能地遠離他們。

有一次,我出過一道題目:「下面哪首詩不是出自杜甫筆下?」——干擾選項里就選用了《聞官軍收復河南河北》中的幾句: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答題者紛紛選這一項,因為感覺:這麼快的節奏、這麼放蕩不羈的情懷,怎麼可能是杜甫寫的?一定是李白。

單單從這一首詩就可以看出,我們對詩人的印象刻板到了什麼地步。

反覆摩擦生繭的詩歌記憶

中國人有種記憶力崇拜。博聞強識是一個特別讓人羨慕的優點。而在詩歌教育上尤甚。

從牙牙學語開始,我們就被父母要求著背唐詩,然後表演給各路客人看。進入應試教育階段,我們主要的精力就是用於背、背、背,記、記、記。考試就是比誰記得多、記得熟、記得准。

有人說,把詩背得滾瓜爛熟,今後自然能體會到詩中的意境。老實說,我有點懷疑。

想想當初背的那些詩:「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除了背得非常溜之外,你還能從中感覺到什麼?

沒有感受、沒有體會、沒有理解、沒有欣賞的背誦,就像是在心上的某一塊地方反覆摩擦生繭。每背熟了一首詩,就生出了一個繭疤。從此,我就對它免疫了,沒感覺了。

試想一下,「人生若只如初見」,這些詩是多麼美的詩啊!而粗暴的詩歌教育,讓我們保持了「背熟一首,就毀掉一首」的節奏。想來令人痛惜。

沒有了審美,只剩下知識

詩是什麼?最初的詩就是「有感而歌」。寫詩的過程就是感受和表達。讀詩的過程就是接收和體會。

所以,對詩而言,無論創作還是欣賞,離不開的都是審美。

可是,粗暴的詩歌教育只講知識,不講審美。以致大多數人早已經「不覺其美」了。

詩的語句是知識;詩的格律是知識;詩的背景是知識;詩的主題是知識;詩人的字型大小、生平、風格……無一不是知識。

我們學了很多詩,掌握了很多知識。僅此而已。

可是,看到一朵花,就感到它在點頭笑;迎面一縷春風,就想到它是調皮的小剪刀;踩著第一場雪,就悄悄在心裡為小草蓋上了棉被;望著一汪清澈的湖水,就想問它是誰的眼淚……這些美好的感受,都去哪兒了?

記得有一次,回家路上,我停在路口等紅燈,從車窗望出去是一幅有趣的畫面:一位年輕的快遞員把電瓶車靠在路邊,高舉起手機專心地拍著,那是一樹雲霞般的櫻花。

一瞬間,我忍不住嘴角掛笑。即使再忙碌再奔波的生活,也存留著美的間隙。

我想,所謂詩,就是這一刻他對花的怦然心動,就是這一刻我對拍花人的怦然心動。

所謂讀詩,是要感受這些怦然心動,而不是用滿滿當當的知識,擠出這些怦然心動、屏蔽這些怦然心動。

而所謂愛詩,不僅可以讀,還可以試著寫:寥寥幾句,說出親身經歷的怦然心動。

有一個周末,朋友一大早去公司加班,看到一夜秋風起、桂花落滿地,他拍了幾張照片發到朋友圈:征詩。

我正在宜家逛著,看到甚覺有趣,於是坐下來、吃著瑞典肉丸,隨便諏了這幾句:

玉階生秋霜,清風悄推窗。
莫嘆枝頭別,始得滿徑香。

明眼人一看便知,這是在學李白的樂府詩《玉階怨》: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學得不像,學得不好,但卻說出了我的真實感受,某一刻的怦然心動。

一夜秋風,「滿地黃花堆積」,往往讓人感到憂愁、傷心。可是,桂花卻不一樣。佇立樹下,金桂鋪地,只讓人感到蜜糖般的溫柔、沉醉,是件極歡快的事。

而這些愉快、陶醉,一切一切,別讓粗暴的詩歌教育都奪了去。

說到這兒,回頭再看《中國詩詞大會》:平心而論,它也沒有超越既往的學校教育,更多是記憶力的比拼,是詩詞版的《三星智力快車》《開心辭典》《一站到底》……

它是一檔好節目,但主旨只是喚起熱情、引發共鳴。

而要讓更多人擁有詩心、詩情、詩性,還得靠漢語教育者們去探索審美的詩歌教育。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機緣,在離開學校教育之後,還能去觸發、進化詩歌的審美能力。

而這未免可惜。

更多文章,請關注魚鮮支的微信公眾號:觀念的牢籠(guanniandelaolong)


《中華好詩詞》 比 中國詩詞大會 好看太多。

詩詞量、選手、嘉賓、主持人、娛樂性、獎金,難度全比不上 《中華好詩詞》


2017.2.11更新
第二季已經放了幾集,稍微看了點。
總體來說,看了不舒服的點還存在,但是還是享受節目中精彩的部分吧。

~~~~~我是之前答案的分割線~~~~~

第一集看完了。
以下均為第一集過程中的想法,手機答。
主持人和選手廢話都太多,還各種抒情,這不是選秀節目吧,我是來看大家才氣縱橫對古詩的。
剪輯也是醉了,居然有的題目就跳過,特別是3號選手,也得了八十幾分,除了一道被淘汰的題,直接沒給鏡頭。省點燈光秀和鏡頭切來切去的時間唄。
題目難度太低了,或許是因為剛開始播,不想太難嗎?而且董卿也在慢悠悠的自相矛盾,兩次都是陳更沒聽完題目就搶答,前一道題陳更答錯了就讓她聽完題目,後一道題又跟彭超說這是搶答啊。
另外最後擂主的勝出有點奇怪,主持人一說要等她說請搶答再答,陳更從這句話開始後面居然就沒再搶到了。
規則不清楚,多少分是擂主,擂主產生了是幹嘛的,都是需要隨著節目進展才知道的,並沒有一開始就說的很清楚。
保持觀望,感覺沒有成語大會好看。

第二集開始了。
同步答題答不了…選手都已經在答題了,我這還是無法回答。三道題後可以回答了,結果呢,比選手慢一道題,那還答個什麼勁。
第二集一開始又大把時間渲染了選手和女朋友的感情。還是這句話,我是來看詩詞的喂!在這裡秀感情生活和冗長的效果動畫沒意思的好嗎!
這一集再次砍掉選手的答題環節,是幾個意思?詩詞大會不砍廢話,不砍過場,砍掉詩詞,吐槽不能,槽點太多…


其實我認為開辦這個大會的目的是為了激發更多人對古詩詞的興趣吧,題目簡單複雜摻雜一起,這樣人們才更有興趣看下去,都是簡單的沒挑戰性,都是太難的,讓人看不下去。


我就是來支持前面幾位說的話。另外補充幾句:
題目太假。
偏向太明顯。
那個男嘉賓畫簡筆畫挺好看。
其餘都沒啥可看的。第一期就已經成功的變成了一個惡俗的苦情節目。


有一點大家可能沒注意到。他們二位同時搶答時,陳更是抬起手再往下拍,彭超是腳放在搶答器上直接踩。我自己試了一下兩種方法,彭超勝。但在心裡更支持陳更,感覺她就像一位鄰家的平易近人的學霸姐姐。


1、我是來看董卿的;
2、陳更不錯,學識很高;
3、嘉賓點評很到位,拓展很多知識;
4、不像是一個比賽,應該算是一個推廣古詩詞類的節目;
5、每句每首詩詞背後都很有故事,很有內涵,博大精深;
6、希望學以致用,付諸實踐。


這節目看得我很難受,我自己反省了下,是不是看不來綜藝節目。但一想前一段看《奔跑吧兄弟》也看得挺開心的,那節目雖然有夠無聊,但很多時候確實蠻有趣,這說明我並不排斥綜藝節目。我又琢磨了半天,明白我不是不喜歡綜藝節目,是不喜歡一個有文化的綜藝節目。

老實說,我就不知道這個「中國詩詞大會」準備把中國詩詞帶到哪裡去。央視平台從來是為老百姓整合概念、闡述價值觀,看看這節目,就可以知道「中國詩詞」在領導們心目中的形象。中國詩詞是個什麼形象?在領導們眼裡,詩詞是拿來背的,拿來拽文的,拿來主持時不時扔出來抒情的。總之,窮酸、拽文、能背,就是古詩詞的形象了。什麼是文化,多背幾首古詩就是有文化。而這些不過是文化的畫皮而已。

詩以言志,古詩的核心是創作,是修身誠志,明心見性,陶冶情操,學詩的功夫都在詩外。就說這詩詞大會的主題,本身也是槽點,詩詞的主題,可以是國計民生,風花雪月,時令節氣,(比如紅樓夢裡開菊花詩會)偏偏最不好用的就是拿「詩詞」本身來當主題。詩詞是工具,不是拿來背的,是拿來用的。它是爆裂的火焰,用來引燃靈魂;它是不轉之石,鼓勵我們對理想孜孜不倦的追求;它是石中之玉,是孤獨中的自我肯定;是武器,讓我們是面對殘酷現實雖千萬人吾往矣;是一葉扁舟,能載幾冊書、載些餘糧,讓我們對那山那水來一句,任世間破事,去他個娘。所有這些能觸動人類美好感覺的東西都可以是詩詞的主題。

而在這個節目中,我們能看到這些么,基本看不到,可以看到些背功深厚的書蟲級人物,或者知音讀者主角一般悲情和刻板的人物,我看不到睿智的思路,明朗的格調,博大的情懷,飛揚的文采,學詩不只是背詩,不讀點經史,不修心養氣,省身不惑,難道就是背來拽文么?節目主持和專家教授也沒有幾個真懂行的,特別是那什麼康教授,一句「大江流日月」就露了底。

吃瓜群眾反正不大關心這些,有熱鬧看就好。這就是新時期的中國文化,新時期的中國詩詞。這起了個很不好的頭,節目給大家展現了什麼?故紙堆,詩詞學霸,記憶達人。這是一場刻奇的盛宴,自我感動、分享感動、擴大感動、不允許別人不被感動,以為看了這樣的節目就在接近傳統文化,無疑是南轅北轍,緣木求魚。而更壞的地方在於它是被很多人認為是文化節目,而不是娛樂節目,評論區那些看過節目就自覺頗有提高的義憤人士顯然就是這麼認為。國家現在大力推行文化,詩詞是文化一大分類,類似的節目以後會越來越多。這屆詩詞大會以後會有很多很多的後續模仿者,風格無疑是會傳承的,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就像縫衣服,第一針落下去了,後面幾針就只能沿著那個位置向前再向前。慢慢地,中國詩詞就變成現在領導們希望的樣子了,雖然現在也沒好到哪裡去。


作為百人團的選手之一來爆點料吧
1、題目有題庫
2、機器經常出故障
3、大衛和曾穎因為是節目組找來的網紅,沒有靠抽籤,第一場就當了選手,非常不公平
4、現場錄製時,偏向彭超更明顯,甚至臨時改變規則
5、承諾給我們的證書沒有給,浪費了我們十多天的工作時間


說真的,真正的大家,一般都不會參加這類會的。如果一個人沒有目的,只是對詩詞單純的熱愛,願意一心做學術,那誰會參加這種會來提升自己的名堂?

順便說一句,寫詩詞的好壞和死記硬背的多少並沒有特別大的關係。雖然,多看些東西,確實有助於詩詞品質的提升,但是沒有真正理解,僅僅是去背,是沒有大用的。


為什麼覺得知乎有些回答越來越像貼吧吐槽,還有聖母婊這種說法,別人三觀和你不一樣就聖母白蓮花的叫,走錯片場了嗎?這是知乎嗎?
真要給詩詞大會的題目評個難度,大概就是高考水平略高一點。非要以貶低一個以科普宣傳為主的節目來顯示自己文學素養很高的人本身有什麼素養呢?而且,高考難度的詩詞能背出來能完全理解嗎?能完全體會詩人當時的心境嗎?真正的大家是不會參加這種節目,但也不會來知乎貶低人家的節目來顯擺自己。
這節目的亮點其實是老師的點評,讓我這些渣渣重新理解了以前背的詩句的意境和內涵,也重新對有些詩人有了新的印象。
至於說董卿水平不夠的,起碼董卿姐姐還是能在場上和兩位老師對上話還不尷尬的,就看得出人家也是做了功課的,而且董卿的主場氣場也比較適合這種略顯嚴肅的節目。
第二季的飛花令還是很精彩的,各種說人家水平次的答主們可以去試試飛花令嘛


推薦閱讀:

怎麼評價石家莊農民老漢參加中國詩詞大會?
CCTV有哪些好的紀錄片?
《魔女宅急便》里CCTV代表的是什麼?

TAG:電視節目 | 詩歌 | 中國中央電視台CCTV | 董卿 | 中國詩詞大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