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最驚艷的機器人領域的技術或論文有哪些?


xieyao!
都專業點,這顯然是一個專業的問題,不是問新奇的機器人產品有哪些。
回顧2015年,機器人領域被炒得最火的paper應該是Sergey Levine的end-to-end learning吧,放上鏈接,http://arxiv.org/abs/1504.00702
這應該是最接近本意的learning了,直接從感測器端的輸出到驅動器motor的輸入。Sergey本人應該用過棒球的例子來說明(見下圖)。在這個例子中,人是不需要去實時的估計棒球的位置的,也沒有這個時間去做這個。人最有可能是直接通過視覺反饋來直接調整自己每個肌肉的輸入,從而準確的擊打棒球。

這個工作給我的啟發還是很大,很多時候,太多的人為設定的東西,其實反而阻礙了我們追求更本質的可能性。比如通常的learning過程中,我們可能通過各種估計方法,去首先估計出棒球的速度,位置,然後把這個棒球的狀態量和肌肉的輸入給關聯起來。
Sergey的這個工作的意義就在於告訴我們,直接端到端其實也可以做的,不需要我們人為的找各種feature了,個人感覺這和最近很火的deep learning的道理是一樣的,大道至簡。


一說「領域」、「技術」、「論文」,給人感覺就一定要找最前沿的學術論文來看。但其實機器人技術包羅萬象,任何一個單獨的技術的進步都不足以驚艷。讓人印象深刻的工作很少有被以發paper為導向的學術界做出來的。

2015年機器人方面的主要會議ICRA,IROS的文章大部分都中規中矩,沒有什麼突破性的技術。

我覺得驚艷的是兩項工作,都是在機器人比賽中做出來的:

下面排名不分先後
1. 2015年Robocon,大宇宙隊電科造了兩個可以打羽毛球的機器人,能夠和人有模有樣打羽毛球。視頻在此:
Robocon2015人機對抗[電子科技大學vs董炯]1
這個視頻里,與機器人對戰的董炯先生是羽毛球世界冠軍。

董炯於18歲時加入中國國家隊,1996年奧運會獲得男單亞軍。同年獲得羽毛球世界盃男單冠軍,1997年獲得全英羽毛球公開賽、中國羽毛球公開賽、瑞士羽毛球公開賽和丹麥羽毛球公開賽冠軍。

董炯先生貴為世界冠軍,所以打得非常遊刃有餘,最後輕鬆獲勝。但是一般人不注意一點還是會打得很吃力的。比賽前電科開放給路人對戰的機會,我去親自試了一下,作為一個羽毛球菜逼,被機器人各種碾壓……

後來11月底的世界機器人大會上,電科把機器人包裝了一下亮相大會,李源潮親自來表演了人類文明最悠久的國家的副主席是如何被機器人虐的。電科同時還成立了公司把羽毛球機器人商用化,據說已經有了5000多套訂單。
電子科技大學 成電新聞網

2. 2015年的DRC(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發展局機器人挑戰賽)的冠軍被韓國KAIST的Hubo機器人帶走。

在 DRC的官方網站上Team KAIST | DRC Finals
可以看到Hubo完成任務的全過程。

Hubo對機器人研究者最深的啟發是,他是人形機器人,但是他也利用了很多「非人」的技巧去實現比人更強的能力。比如他可以跪下來用腿上的輪子移動:

比方說他軀幹可以轉180度,進入膝蓋往後彎的構型。

對機器人研究者來說,Hubo的表現有非常多的啟示。它很充分地體現了simple is the best以及人類對自身優點與缺點的認識。

DRC和Hubo的更多介紹,可以參見我學長 @戴泓楷 在2015 DARPA 決賽中韓國隊的 DRC Hubo 是如何最終拔得頭籌的? - 機器人中的回答,以及低調的DARPA機器人挑戰賽冠軍韓國隊,原來竟如此之強大中的介紹。
==============================================================


我覺得,令人驚艷的機器人技術,應該是那些能夠解決人類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機器人方案,比如打羽毛球、上樓梯、擰螺絲。

作為人類,我們面對並解決我們周身世界中的問題,我們從直立行走開始,到做菜、開門、打羽毛球,然後一步一步征服世界、太空,最後造出我們的機器替代品。現在我們要讓我們的機器替代品再次走過我們的歷史。

通過這些進步,我們能對人類和機器的能力有更深刻的理解,我們會用新的眼光去審視拿起小物體、走過崎嶇地面這樣對人類來說習以為常的小事。通過認真分析生活中細微的事情,我們可以更深入理解人類的能力極限,明白如何用機器去輔助我們突破自己的極限、並且很好地掌控這些機器。所以我一直說,優秀的機器人學家一定是熱愛生活的人。

沒有這樣的理解,我們就沒法真正造出人工智慧、駕馭人工智慧。


謝邀

看到有人提到兩個運動型機器人 個人認為 今年機器人的最大突破在於對社交智能的整合和探索

學習型的智能社交系統與機器人的融合 意味著機器人真正開始走進日常生活 走入老百姓家中
往小了說 越來越人性化的機器人吸塵器、機器人導盲犬 往大了說 個人助理、機器人秘書。。。

① Hitchbot

就是這貨
沒有行動能力 由水桶、浮力游泳棒、膠靴、塑料管組合而成 用平板電腦充當大腦 造價不足1000美元 由懷雅遜大學的Frauke Zeller和麥克馬斯特大學的David Smith製作
它的目的就是待在路邊搭順風車 希望好心人能夠載它去目的地旅行
Hitchbot配備了錄像和音頻裝置 上車後它會報出目的地 並用語音識別系統和自己獨特的聊天功能與司機聊天 機器人配有3G網路和gps定位裝置 將照片上傳至臉譜網並方便製作者跟蹤
兩位科學家希望知道 人們是否願意接納機器人 並試圖與機器人建立關係

一開始 事情還是很樂觀的 有好心人帶它去看新天鵝堡 去柏林 去看科隆的狂歡節遊行 從加拿大最西端玩到最東 跨越6000公里 到家中做客 參加婚禮。。。

在柏林帝國議會大廈 它被拒絕入內 因為他沒有任何證件和登記記錄
去年7月 Hitchbot美國之旅中 在費城被肢解 為了保護臉書網上的上萬兒童粉絲 兩位製作者沒有公開被肢解的畫面

hitchbot在臉書上最後的遺言是 「天啊,我的身體被破壞了,但我會活著回家並與朋友們相聚的。我想有些時候確實會發生不好的事情,我的旅途已經走到了盡頭,但我對人類的愛永遠不會變淡,感謝所有小夥伴。」
製作者表示 在適當的修復後 還會將hitchbot的實驗進行下去
這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受關注的人機交互實驗

②Pepper

日本軟銀+法國Aldebaran Robotics+阿里巴巴+富士康
這就是pepper的後台 作為首款進入市場的情感交互機器人 pepper實在是太火了 去年6月起 每月限賣1000台 月月被搶空
作為「機器人版siri」 它成為了電器店僱員 咖啡廳服務生 甚至是家庭成員 每台售價不超過2000美元

③Buddy

圖片來源公眾號 智東西
Buddy來自巴黎Blue Frog機器人公司 可以說是pepper的姊妹機吧 功能差不多 交流 操縱家用電器等
我參觀了它的展覽會 不得不說這貨缺點有點多
它聽不懂我說的法語(也可能是我的鍋) 而且電池續航能力很差 跟智能手機差不多 玩4個小時就要充電了 而且 底部的萬能輪噪音很大 不適合家用
(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工業機器人(如庫卡)的末端關節旋轉是如何通過尾部電機精確控制的?
工業機器人有哪些誤差,需要做哪些校準?
工業機器人普及之後會對社會產生什麼影響?

TAG:機器人 | 工業機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