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越低的人出門帶的行李越多嗎?

學生時期每個寒暑假都需要從山東坐火車到哈爾濱往返一次,那時每次都是坐最便宜的綠皮火車硬座,需要坐25個小時,但是票價用學生證只需要52.5元,當時就發現很多同行的外出務工的人基本上都背著一兩個特別大的包,經常出現車門口擠不上去火車的情況;
後來畢業工作後,我出遠門坐高鐵更多一些,基本上看不到類似的情景,同行的人拉個行李箱或背個背包;
理論上來說坐綠皮火車的人平均收入應該要比坐高鐵的人低一些;
所以現在想到這個問題:是不是收入低的人帶的行李比收入高的人多呢?這背後會不會有一定的社會問題?


我曾有幸和一群去南方打工的人共同拼車回家過。
他們隨身攜帶的東西有電飯鍋,被褥,衣服等隨身物品。
我隨身的東西並不會比務工人員少多少,但是我經濟條件卻實實在在比他們強很多。
他們很多東西如果不拿走,即便明年還會回來,東西很可能就不是他們的了。
他們不舍的再掏一二百塊去買個電飯煲,被褥,衣服。
他們掏幾十塊回家都會很心疼。
他們收入看起來很多,但是那需要有活乾的時候才會那麼多。
他們還要養活一大家子人。
所以他們不得不節省


一次去無錫比賽 同車遇上幾個去上海打工的夥計,同齡 但是看不出年輕。
這一次出發 因為準備兩場比賽再加上中間要爬四姑娘山 所以準備了70升的登山包 然而加上睡袋,也沒有趕上鄰座農民工大哥的一個蛇皮袋子。
農民工大哥問我 去哪打工啊 你東西看著不多啊
因為買的是最便宜的綠皮 一車人基本都是打工的。
我說 這還不多?去比賽 再去爬個山 準備睡路上了
大哥搖搖頭 我東西就夠少了 你這個包還少。
我愣了 你東西哪少了…
大哥一呲牙,一床被子 兩件棉襖 廠子說他們準備褥子 ,所以沒帶褥子 這個被子還是上一個廠子給發的
他又一指旁邊的哥們 他帶的多 臨走時我看著他都快把桌椅板凳都卷進去了
一桌人樂 被笑話的哥們說我是準備在那長干 誰和你似的三年換了六個廠子。
我突然想起我畢業的時候,也像他們一樣 把東西包進一個個蛇皮袋子 送人的送人 寄回家的回家 因為我知道 回家我肯定有床睡。
另一次 是在北京站 晚上十二點下車 等早晨六點的車 坐到連肯德基都關門了 於是出來轉轉
這才知道後半夜的北京站廣場 是世界上最大的通鋪。
拖家帶口、外出打工的人在北京的夜晚打開他們的蛇皮袋 鋪開被子 或坐或卧 或打牌或嗑瓜子
我還看到有人看電視 對 電視
相對行李少的人 他們出門叫出行 他們下了火車和飛機 可以找到旅館 找到接應的人,然而這些人出門 他們連一晚上幾十塊錢的車站旅館都捨不得掏 或者 連旅館都不接待他們。
我們出門的時間帶的那叫行李,
而他們 背著的蛇皮袋子就是他們的家。


瀉藥
樓上答主的評論和回答很有道理,收入低的人群出行會捨不得丟棄之前生活時所使用的物品,所以行李才會多一些。試想你身上只有1000元卻要去另一個城市工作生活,那麼你肯定也不會捨得把現在用的被子暖瓶臉盆等生活用品留在這邊然後去了再買。
高收入人群出行的時候會盡量精簡隨身行李,比如旅行洗漱套裝,便攜毛巾,一次性內衣褲這種。而同比低收入人群肯定不會考慮這些量小而又價格高的性價比在他們看來很低的東西,所以形成了這樣的一個現象吧。


我不管去哪裡就只帶幾條內褲幾套衣服,我全部家當就這些...我是窮還是富?


這個觀點很有意思,也有點道理

收入較高的白領,一般沒有太多的經濟負擔,所以出行的時候不會帶很多鍋碗瓢盆也不會帶桶和被子,畢竟吃飯不過點個餐,洗澡休息也可以在酒店解決,帶幾套衣服和一張銀行卡就萬事無憂了

而農民工和普通小文員則完全不同,除了鍋碗瓢盆之外,還有桶,一堆捨不得丟掉的破舊衣服

過年回家給家裡人帶些小禮物,過年後還要帶老家的土特產進城倒賣,有時候是帶給過年買不到票的,要值班的老鄉

收入高家境好的人出行不需要考慮那麼多,凡事都能用錢解決,而收入低的人,不僅要帶自己的東西,有時候還要幫別人帶,他們餓了就吃點包里的麵包,晚上也住不起多高檔的旅館,被子毛巾和桶甚至拖鞋還得自己提供,你說他們的行李能不多嗎?


他們更多是給自己家裡人帶東西吧,在外一年,怎麼地不得給家裡人買些東西,農村那邊親戚集中,老婆孩子、雙方父母、七大姑八大姨的不都給買點東西啊。農村商店又不多,去縣城買東西極不方便也不便宜,用快遞寄還不方便,很多快遞壓根就不會往農村派送,所以只能自己帶了。高鐵又基本不會停小站,帶那麼多東西的人肯定不會樂意換車,所以你在高鐵上很少能見到行李多的人。


不是。
農民工確實收入低,但是收入低不是他們出門行李多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農民工工作不穩定,也沒有穩定的住所(一般都是住臨時宿舍),離開時生活用品無處放置,只好隨身攜帶。
很多漂在外地的白領月收入也不高,但是一般都會有穩定的工作和長期租住的住所,過年回家的時候把生活用品留在出租屋就可以了,沒必要攜帶。否則幾百塊的電飯鍋隨便就扔了,等於敗家。


單就題主看到的這個現象而言, 決定因素是出門在外時間的長短,而不是收入吧。

外出務工的人基本都是一年半載的,高鐵出行的人,大多也就幾天到一周。


我覺得有道理,不過原因可能和出行目的有關。

收入高的很多都是去玩或者出差,一年好多次,停留時間也不長,當然不用大包小包。
收入低的坐火車叫遷徙,回老家過年兩個月,或者換一個城市打工,那可是件大事啊,所以帶上全副家當。

不過最頂級的人行李也不少,lv專門定做的箱子,有的可以裝幾十雙鞋,有的箱子打開是個梳妝台,有的專門放西裝不會皺。
講究。
比如國母,出趟門行頭不少吧。
阿拉伯國王,出國訪問的行李包括電梯。
冰心,戰亂時逃難要帶上席夢思。


你只是走親訪友,他們卻是在遷徙。


你見過有人出門十三天,四分之一個箱子是護膚品,四分之一個箱子是化妝品么?

反正我見過。


出去培訓,帶的東西還沒有平時上班帶的多。
和大包小包的同事,同時在心裡罵了句SB。


瀉藥,學生黨,月入二百加,目前外出,只背一包


簡單分三類,首先是學生,基本上只是往返學校。行李自然不會多。再就是務工人員,往往收入較低,工作相對不穩定,大包小包。再就是商務人士,收入相對較高,工作相對穩定,行李較少 。

問題來了,對於同價值的物品,務工人員一方面由於其不穩定性,坐車可能意味著重新工作,重新開始生活,自然物品需要攜帶,另一方面,收入低更加捨不得把舊的東西扔掉,人之常情。收入較高的人工作穩定,一般只是短暫奔波兩地,再者物品對其價值較低的扔掉相對不會心疼。

我知道題住是想問,收入越低行李是不是越多。但是因果可能搞反了。


背一堆鏡頭


這個不僅僅跟收入高低有關,還有出行目的有很大關係。先說坐高鐵的人,大部分人是很少行李的,不僅僅是錢能解決問題,而是選擇坐高鐵的人一般都是短暫出行目的居多,他們坐這趟高鐵的目的可能只是出差幾天就回來,用不上帶上太多的行李。當然高鐵其實也有帶好多行李的乘客~學生。再說普通列車行李多的情況,為什麼行李多?因為他們目的是回遠方的家,大多數人都是一年甚至更久才能回家一趟,回一次可能會呆一兩個月,或者再也不回回來了(農民工流動性大)這就決定了他們需要帶上該帶的行李。


先不論窮富,普遍來說坐高鐵的一般是出差或者旅遊的,在一個地方呆的時間不長,帶的東西自然要少。綠皮火車的一般是打工的或者學生,在一個地方呆的久自然需要東西備齊。
不過呢,按照窮富來說,有錢人去哪兒帶幾張卡就好了,到了直接酒店或者買買買或者物流同時把需要拿的東西送到指定地點好了,窮人不幹,能省點就省點,,自己力氣不花錢。
就醬紫。


帶多少和窮富無關,和人的性格有關,幹練洒脫的人往往喜歡輕裝出行。


務工人員可不是出去旅遊、出差、上學的,他們是去打拚的,是搬家啊。。。

我們公司活忙的時候會叫臨時工,他們因為不想花錢在外面買飯吃,所以都是帶一個電飯煲過來自己做飯,菜就是一碗榨菜或者鹹菜放在電飯煲裡面一起蒸熟。
還有一批臨時工應該條件稍微好一點,他們願意花點錢買頓飯吃,比帶電飯煲到處跑輕鬆、方便。

方便和輕鬆本就是建立在金錢之上的。。。。


農民工工作不穩定,今年在這個城市,明年就可能到了另外一個城市,不帶上全部家當,難道還回來取第二次?郵費也挺貴的,他的物品可能都沒有郵費貴。

而工作穩定的人即便買不起房至少有穩定的租住房屋,無論是出差出行過節回家,他一定會回來,無需「搬家」,也自然不用帶。

再有錢點的,出門都住星級酒店,只帶證和卡就夠了。

更有錢的,公共交通應該見不到他們。即便是高鐵機場。人家都私人了。


推薦閱讀:

上海早晚高峰該不該禁用打車軟體?會產生什麼影響?

TAG:旅行 | 高鐵 | 出行 | 收入水平 | 硬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