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膠片效果數碼機能拍出來嗎?

很多人說膠片感能用後期調出來,但總感覺不如膠片拍出來的自然,請問大師們這幾張照片的感覺能用數碼機拍出來嗎?或者後期修片修出來?


【這種程度】的話,能,毫無疑問


一般人是分不清原生膠片效果和數碼後期處理模仿膠片效果(處理得好的)的,只有對數碼和膠片兩邊都特別了解並且有極為豐富的經驗的人才能分辨出到底是什麼拍的,這樣的人在龐大的基數下非常少,所以問這個問題根本沒意義,還不如直接問「怎麼後期修圖盡量靠近膠片效果」。但是膠片效果又不僅僅是顆粒感和色彩傾向的問題,所以想搞懂怎麼修,得先明白到底怎樣才是「膠片的效果」。能說出什麼品牌什麼型號的膠片是什麼效果有著怎樣的表現的人的話可以聽,其他全是扯蛋。


說得就像膠片沒有後期一樣


後期調色,減少對比度。要麼黃,要麼綠。加雜色,記得選單色。


最後一個膠片色比較明顯

題主不要太糾結數碼後期不如膠片機直出之類的,現在各種後期預設還是很強的,感覺不自然可能是你不會調

還是糾結,就想要原汁原味,那就只能買膠片機


首先,現在的數碼拍攝模式,都是模仿膠片而已。包括前期拍攝用的數碼攝像機,以及後期修圖用的ps內各類濾鏡。當然,請別告訴我你不知道膠片也需要後期修圖。

然後,通過膠片洗出來的照片是可以矢量放大的,數碼攝影產生的文件能放多大還得看像素。這點上對出片成果來看,特別是需要滿足放得很大才夠用的商業用途來說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最後,明確回答你,數碼相機拍的照片可以通過後期做到膠片機拍攝出來的色彩感受,但如前面所述,這種感受也只是視覺形式上而已。

結語:膠片攝影因為操作繁瑣所以被拋棄了,但不能否認其很多指標還是讓數碼攝影望其項背;而數碼攝影因為方便且自由度更高而取而代之,是有其深層次原因的。比如你可以通過分多次修改一張照片的raw文件產出許多不同的副本讓其展現出不同的色彩風格和視覺體驗。所以不需要去通過模仿來達到所謂的膠片效果,畢竟要看上去差不多,也就是ps里一套預設的事兒而已;而只要你拍攝的照片有一個固定的屬於你自己的風格,總能抓到喜歡這個風格的粉絲。


傳統使用銀鹽的膠片通過放大印刷體現出來的質感
主要是因為物理方式實現的高寬容度 偏色
以及放大過程中介質上的顯色效應中 感光顆粒在光線中穿透,帶來的是可以理論意義上無限放大可見的那種材質上的顆粒感。和細節上和數碼產品帶來的完全不同的質感。
其實這些東西說到最後還是物體的質感
你可以試試把數碼相機的照片用傳統的方式沖印以後,再掃描轉化為數字媒體, 再沖印在真實的紙張上, 形成的某些程度上的顆粒感和質感也是有的。只不過方向不同。
數字成像系統那種純數字的信號放大帶來的噪點,數碼感的所謂乾澀,低寬容度確實不是膠片銀鹽感光的那種綿綿的質感能帶來的
但是現實中,為了準確記錄,高解析度的數碼成像系統早已全面應用在幾乎所有領域。
膠片只是一種情懷。 當然某些領域 ,藝術,時尚行業還是需要中大畫幅的膠片實現那種細緻入微的質感的。


謝邀。

說實話,這個世界上沒有數碼拍不出來的照片。
而且,人們常說的『膠片效果』實際上都是沖洗或掃描不當所致的,如圖4。


後期修啊?不會那就沒辦法了,還有膠片預設啊。


5DII拍的


推薦閱讀:

關於沖洗120黑白膠捲 和 相版的問題?
過期13年的膠捲怎麼沖掃?!?
到現在還用膠捲相機的人是一種怎樣的概念?
Rollei35 對於膠片機入門合適嗎?
掃描老照片有什麼經驗?

TAG:AdobePhotoshop | 攝影 | 膠片 | 單反相機 | 膠片相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