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張作霖、段祺瑞、吳佩孚、孫傳芳?

如題,北洋軍閥個派系的頭頭,有人說他們是反動軍閥,剝削人民挑起戰爭,有人為他們洗地,說張作霖不屈於日本人,段祺瑞三造共和,還編段子說其為318慘案的學生下跪終身吃素。吳佩孚私德高尚,不貪財色。
我們站在發展的角度蓋棺定論,該如何評價這些在亂世中英雄一時的軍閥的功過?


先謝各位不邀
不知怎麼滴往日答題都是抖機靈調侃幾句逗諸君一樂 今兒個見此題目突然心血來潮 來個長的 本人語死早 分不清逗號句號 故一概不用 大家將就 反正我也是胡扯而已

張大帥不談了 老張太火了 評書二人轉 電影電視小說 啥的說的太多了

段祺瑞

北洋之虎 威嚴有領袖風範 早年為官廉潔 年輕有為 反對稱帝反對復辟等(但主因並非什麼共和 而是為了奪權搶地盤 張勳復辟最大的責任人就是他 為了與黎元洪爭權而姑息放縱張勳北上禍亂北京) 感召了大批追隨者 成為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中實力最大者 後期任人唯親 重用段芝貴(同族叔叔) 吳光新(小舅子)為首的一批同鄉故舊 加之與日本人關係密切 皖系軍火全由日本人提供 又搞了個臭名昭著的「安福國會」 導致聲名狼藉 最後操縱「安福國會」罷免直系軍閥的精神領袖大總統馮國璋 與英美支持的直系軍閥爆發戰爭


前線總指揮段芝貴在火車上喝花酒玩女人 被直軍士兵俘虜時褲子都沒穿 後來許諾重金買通看守 狼狽逃回 導致北部前線大敗 而坐鎮湖南的小舅子吳光新 被湖北軍閥傾向直系的王占元以喝花酒的名義騙去誘捕軟禁 直系兵不血刃佔領湖南 至此直皖大戰失敗 段祺瑞下台


段掌權時不置私產不貪污受賄 家中每需開銷 打一白條 叫家人去陸軍部按需領取不準多拿分文 下台後失去經濟來源 只能靠故舊接濟 後第二次直奉戰爭 直系失敗 馮玉祥與張作霖共同控制北京 為了平衡矛盾 抬出段做傀儡 任中華民國執政 後馮張交惡大打出手 期間發生318慘案 此事所作所為是馮的部下鹿鍾麟 段已是傀儡 並沒實權也沒軍隊 所謂為此懺悔吃素 無稽之談而 段在馮張之間兩頭受

氣 心腹謀士徐樹錚又被暗殺 只能下台了事


後隱居天津念佛度日 每見家人吃肉 就在一旁念叨「罪過罪過」 獨置一桌吃齋 乃是因為段信奉佛教 時北洋軍閥上層還受滿清影響流行佛教 很多人失權下野後都在家吃齋念佛 並非為了什麼318

918後一向親日的段卻拒絕和日本人合作 南渡避禍不當漢奸 保住了晚節


總的來說段是一個標準的民國軍閥 所作所為都是為了擴張地盤爭奪權力 為此不惜與日本人合作 大打內戰 說他幾救共和 卻搞了府院之爭 安福國會等破壞共和 說他個人品格高尚 但手下個個都是貪腐無能之輩 不過他晚年看清時勢拒絕和日本人再次合作保住晚節 還是值得肯定的

吳佩孚

子玉老弟 晚晴秀才 其父因夢見抗日名將戚繼光 就以戚繼光的字「佩玉」給吳起名「佩孚」字「子玉」 甲午戰爭時吳在家鄉目擊日本軍艦炮轟蓬萊閣 憤而投筆從戎立志抗日 再造中華 軍校畢業後卻不料第一份差事就是被清廷派去幫日俄戰爭中的日本當間諜收集俄軍情報 期間被俄軍俘獲 坐火車要押往哈爾濱槍斃 夜間跳車逃生 戰後受日本人200大洋獎勵回家結婚 後輾轉來曹錕手下從軍


說吳佩孚就不能不說曹錕 曹錕本是一小販 為人憨厚 人稱「曹三傻子」 一次賺了錢喝醉了酒 躺在路邊醒酒 被人偷了錢 旁邊有人提醒 他卻一笑了之 言別人偷錢必是缺錢 就當借出去救急了 後因趕集時受軍警欺負 憤而棄商從戎 曾隨袁世凱入朝鮮作戰 後參加小站練兵成為一名下級軍官 因為人憨厚 任勞任怨 大方重義 頗受同僚歡喜 最後連袁世凱都知道手下有個叫「曹三傻子」的人品很好 於是在袁的提攜下漸漸爬上第三鎮統制之職 但曹錕本是個庸才 爬到這個位置若非遇見吳這麼個能幹的幫手 怕是最多只能幹個一省督軍 而吳佩孚這個個性鮮明 嫉惡如仇的主兒 若非遇上曹錕這個憨厚仁慈的上級 怕是也要終身鬱郁不得志 二人意氣相投 感情深厚 曹錕稱吳為「子玉老弟」吳稱曹為「三哥」 曹錕為領袖主管調和下屬人際關係 吳掌實權負責一切實際事物 二人長短互補可謂珠聯璧合 時人都以「曹吳」稱之二人


時袁世凱稱帝 北洋眾人或明或暗皆反對 獨憨厚的曹錕為報知遇之恩表態支持 並主動請纓領兵平叛 話說大英雄蔡鍔殺入四川 拍死一眾北洋四川土著雜牌軍一路連勝 在瀘州迎面遇上吳佩孚的北洋正規軍 吳利用護國軍里滇黔粵各軍內部矛盾大敗蔡鍔 一戰成名 曹下屬第16混成旅「民國活呂布」馮玉祥又出奇兵殺入護國軍後方 眼看護國軍要完蛋 吳佩孚卻收手 教曹錕不要把事做絕看清時勢在動 果然幾天後袁死 護國運動勝利 使曹錕躲過一劫 曹系軍馬又打出了名聲 為後來代替馮國璋統領直系軍閥打下基礎

這裡不得不吐槽前幾年的某電影為了給某老總貼金篡改歷史 上演了一出劉德華大敗呂良偉
再說說馮玉祥和吳佩孚 吳向來厭惡馮 直言馮是偽君子又說他赤化 幾次要除掉他 但馮每每跑去曹錕那裡哭訴 吳對他有偏見 曹錕憨厚 一向待下十分寬仁 又愛惜馮能打仗 幾次庇護馮玉祥

馮國璋死後 曹錕接過交椅成了直系領袖 吳則成了直系的實際當家人 先後指揮直皖戰爭 第一次直奉戰爭 皆以少勝多 大勝而歸 控制了半個中國 作為美英扶持的軍閥勢力 順利成為登上《時代》的中國第一人 直皖戰爭中吳親自起草檄文 通電全國怒斥段祺瑞勾結日本人 禍亂朝綱 無故起戰端 荼毒國人 五四運動中又站在學生一邊 表態支持 主張維護國格 贏得舉國讚許 此時為吳人生頂點
第一次直奉戰爭後 吳為統一全國 赴洛陽練兵 叫囂練出100個師統一全國 但就在此時吳佩孚的人生發生了轉變 這裡我們從他的兩次生日可以一窺
1923年吳50大壽 按中國傳統當要大操辦的 但吳嚴令部屬不得送禮 不得擺宴 嚴抓練兵 不得耽擱 博得一片美名 但第二年51歲大壽 卻大肆操辦 不但屬下大小軍閥爭相進獻厚禮 各國公使社會名流遜帝溥儀亦不能免都派來代表祝壽 總共來了6000多人送禮 送來金銀珠寶無數 比較特殊的是溥儀送御筆一對 御用絲綢茗香點心若干 還有馮玉祥送山泉水一壇 吳佩孚指著金銀財寶中的這壇清水對左右言 此禮最合我心意 知我者煥章也 呵呵。。。
而在這期間直系軍閥控制區中生活困苦的工人發起了著名的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 吳下令鎮壓 製造了二七慘案 吳在國人心中的神像崩塌
不久曹錕上演賄選總統的鬧劇 舉國聲討 奉軍出關 二次直奉戰爭爆發 山海關激戰之時 馮玉祥發動北京兵變 背後捅刀 直系大敗 失去北方大片地盤 只留有湖北等地
時間到了1926年 北伐開始 吳佩孚領兵與北伐軍激戰 汀泗橋 賀勝橋一帶 在這裡 吳佩孚遇見到過往從未見過的敵人 以新式革命思想組織起來的由共產黨人組成的葉挺獨立團 數萬北洋軍 被葉挺獨立團打的潰不成軍 一觸即潰 吳本人亦落荒而逃 話說北洋軍曾俘獲幾名北伐軍傷兵押到吳佩孚面前 吳問 你們打仗如此不要命 是你們上官給了多少錢 答曰沒有 又問 你們上官又有何德何能叫你們甘願賣命 答曰不是為了上級個人 乃是為了新中華的理想 吳無言 故事不論真假 但明白說明 依靠舊封建思想與領袖個人魅力維繫的舊軍閥 必將被新式革命思想系統武裝起來的革命組織所取代

其後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 吳佩孚下野隱居平津 後不為日本人利誘 拒當漢奸而死 亦保住晚節

那麼該如何評價吳呢 這裡抄錄民國學者郭介梅為吳所做輓詩一首

儒將聲華薄海崇,安邦浩氣落長虹。
輕裘緩帶同裴度,雅量宏才類孔融。
剩有勛名標史冊,遑言文字待紗籠。
出師未捷身先死,惆悵延陵國士風。

前面為吹捧之詞 單看最後一句「惆悵延陵國士風」 是的 吳佩孚是舊中國儒家士大夫「國士」思想的最後一抹光輝與絕唱 因為舊思想 他力圖輔佐主公曹錕 掃清六合 席捲八荒 因為舊思想 他力圖驅逐外患力爭國格 使萬姓傾心 四方仰德 因為舊思想 他不能制止主公曹錕賄選的荒唐行徑 因為舊思想 他不能除掉受曹錕庇護的馮玉祥 因為舊思想 他不能明白新時代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矛盾 下令鎮壓罷工工人

我們不能以今人標準去評論北洋軍閥們 他們都有善的一面亦有惡的一面 這一切都是當時的歷史局限性所造成的 歸根結底 辛亥革命不是一場徹底的革命 他是由只佔人口極少數的留學生 新軍 新興資產階級發動的 絕大多數中國人並不能理解這一革命 皇帝沒有了 但君君臣臣的思想還在 於是大帥們取代皇帝 成了效忠對象 國名改成了共和 但舊的封建思想卻並未隨之而去 民主共和只是少數人把玩的奢侈品 段祺瑞也好 吳佩孚也好 張作霖也好 他們都不曾認為自己是壞的 他都曾追求挽大廈於將傾 救生靈於倒懸 而為達到這一目的 他們又不惜發動戰爭 塗炭生靈 他們都曾與外國勢力合作 但當 外來勢力妄圖吞併中國時 他們無一例外選擇拒絕 他們的所作所為都按照舊中國的方式行事 力圖將中國從混亂中解脫出來 恢復舊有的秩序 但最後都敗在代表新中國力量的國共兩黨手下 北洋軍閥的失敗代表舊中國的徹底失敗
新舊轉型的中國對所有中國人來說都是痛苦而迷茫的 無論掙扎在生死線上的平民百姓 還是段祺瑞 吳佩孚 張作霖


先謝邀。我只按照我記的那點說吧,懶得查資料,有錯亂的不負責。

班固評論霍光說,不學無術,暗於大理。世上之事本就難全,讀史書知大勢的人沒有果決和銳氣,草莽武夫沒有士人的頭腦和機心也是公平的。做到知行合一的人,那一個都是蓋世之傑。

張,段,吳算一類。至於孫傳芳,大概又算一類。張作霖,段祺瑞,吳佩孚,都是有實力有野望影響北京政府的人。而孫傳芳借了滬上幾地財閥對奉系南下的恐懼的潮流,他本人又勉強算是直系軍閥的分流,起家離不開和曹錕吳佩孚的援手。一類是在亂世中操盤北方的中樞政府,驕狂時甚至要武力統一。而另一類是要坐穩了地頭蛇的位置。

亂世里的武人,論桀驁和果決英武都是有的。但是大勢嗎,還是那句話,讀書少,跋扈之人未必有長遠之思。他們是亂世中的驕子,也最容易被浪潮顛覆。居中央的人,在外有強兵的情況,不滅掉地方的實權派就容易被其所誤,反而更早的跌出了歷史舞台。如五代十國,中原軍閥的殺戮換代比南方的小諸侯國南唐吳越可要厲害的多。每一次亂世的大洗盤,洗到最後也只能剩下運勢最佳的真龍了吧。

從袁世凱,到段祺瑞,到吳佩孚,這北京政府的交椅是好坐的嗎?中國的紛亂,中央向來是容易成為眾矢之的的。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居外則安。這個道理啊,弄不明白也好說,畢竟也都是有野望的人。一個個爭直隸頭破血流,哎,到頭來誰好過了。段祺瑞,曹錕,這幾人還不都是早早作了寓公。孫傳芳最後死於刺殺,果然殺俘不祥,也是他壞了軍閥間的規矩。北洋系的崩潰,反而比邊遠的小軍閥快多了。

像唐繼堯這種在雲南做好了土皇帝,出行搞起來御林軍的實力派,豈會被北京政府的虛名給嚇到了。處心積慮的後果,就是坐中樞的位子就如在火上烤。

武人的命運,到了亂世,都一樣啊。


張作霖出身土匪,不在乎出身,收攬人馬毫無成見,復辟餘孽或積年土匪都能重用。正經科班出身者初期都瞧不起他,到失勢的時候,往往投靠,因此盛極一時。
權謀也頗有當年老袁風範,以非北洋出身,在幾年內把純北洋勢力和平擠走,竟無大戰。
張作霖可謂不學有術之人,但奉軍拼湊,軍紀頗差,所到之處常導致驅奉風潮。

吳佩孚善戰,北洋第一。自恃清高,自比關岳,不如奉張能兼收並蓄。曹錕賄選總統,礙於情面不去阻止。又有用人潔癖,前以張宗昌粗鄙而不收,後因馮玉祥反覆而不聯,最終被張作霖馮玉祥等聯手趕出河南老窩,這是北伐之後的事。

段祺瑞,志大才疏,剛愎自用。段有一股剛氣,別人不敢說的他敢說,因此袁死後,眾人多奉他為馬首。北洋軍人生長於清末舊道德下,受舊道德的影響很深,段於舊道德遵從甚謹,資歷也老,是老段能夠執掌一段時間的原因,若論打仗,老段沒有任何錶現。尤為可怪的是吳佩孚討段之役,老段竟將兵事全權委任下屬,無一軍策。段芝貴本是個鑽營鉅賈,老段竟也委其重兵,以至自取敗亡。老段以舊道德維持的皖系,聲勢雖大,實為烏合,被吳佩孚一戰破除。

馮國璋:為人圓滑,有機智,北洋前期打仗第一。攻佔漢陽,打跑黃興李烈鈞等革命黨,系馮國璋首功。若論實際戰功,馮國璋掃平二次革命,在段之上。但馮在老袁稱帝前後的反覆態度令北洋系難以接受,故除了馮一手提拔的長江三督之外無人擁馮。長江三督均系隨馮國璋用兵時候脫穎而出的後輩,對馮死心塌地,成為水潑不進的小集團。

曹錕:以忠厚自居,其人無甚大才,但疏財仗義,毫無架子,上下都頗得人心,更善於使財,賄選總統是其政治頂峰。曹錕雖稱直系,卻是新直系,不是馮國璋的小圈子。他原本倒向段,是武力統一的急先鋒,但在打出點名頭後,便和長江三督聯合成新直系,最終依靠吳佩孚打倒了老段。

孫傳芳,善戰可比吳佩孚,下手過狠,毫無北洋恩義。老孫因為驅奉而成事,抓了老北洋施從濱,卻以對土匪的辦法將施梟首示眾,後因此被刺殺。


評價一個人確實比較難,總有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僅是站在什麼角度如何看待的問題。對張作霖、段祺瑞、吳佩孚、孫傳芳的評價歷史早有定論,歷史再如何發展也改變不了世人對他們的普遍看法。題主提到的洗地理由也是挺搞勉強,況且好壞怎麼能一概而論。

評價一個人,肯定是以其出生背景、人生經歷為依據。立場不同,看法就會不同,但現在還是可以做到公正評價的。
但有一點不可改變,這幾位軍閥都是爭權奪利,窮兵黷武,好戰如狂,迷信武力,輕易發動戰爭,生靈塗炭,殃及百姓。我一個一個說。

—————————————————
張作霖(奉系)

張作霖出生貧寒,早年投匪。1902年被清廷招撫,思想守舊,反對民主共和,多次鎮壓革命活動(武昌起義、五四運動等),屠戮革命人士(李大釗等),支持袁世凱稱帝。
1907年~1909年奉命剿匪,消除蒙患。後統鎮東北,一定意義上維護了國家統一,穩定了東北局勢,阻礙了日俄的侵犯。
張作霖起家到成為東北王的過程,都離不開日本人的扶植。出賣路權等中國權益,積極與日合作實現「滿蒙五路」等計劃來換取日方軍事援助發動戰爭。可以說張作霖是日本勢力滲透東北三省的最大幫凶。
東北是張作霖的大本營,隨著與日本的合作,日方的要求逐漸威脅到張作霖的利益。張作霖的扯皮不合作最終激怒了日方。1928年,日本製造皇姑屯事件,張作霖重傷身亡。
所以張作霖不親近日本人真的不知道從何說起。
奉系軍紀渙散儼如匪軍,常常劫掠百姓。張作霖更是不惜向日本等國借款,截留國稅用於戰爭。
張學良則評論自己的父親:有雄才,無大略。確實如此,與日合作或許有盲目自大,自認能夠牢牢掌控東北因素。但在如此惡劣的局勢下,盤踞東北如此多年,維持一方穩定,確實不易。

—————————————————

段祺瑞(皖系)

先說三造共和。
1912年,段祺瑞聯名北洋高級將領電促清廷退位。隆裕太后下詔清帝退位,為一造共和。(袁世凱為北洋軍首腦)
1915年,段祺瑞反對袁世凱稱帝,稱病不出。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大總統,此為段祺瑞「二造共和」。(北洋直系首領馮國璋公開反對抵制袁世凱稱帝)
1917年,推翻張勳復辟王朝,17日正式任國務總理兼陸軍總長,此為段祺瑞三造共和。(段祺瑞與黎元洪府院之爭,張勳趁虛而入)
所以所謂的三造共和其實是很勉強的。

1917年後控制北京政府,迷信武力,主張以武力統一。為獲取日本貸款不惜出賣東北及山東民族權益,用於賄選和加強皖系軍閥勢力。1919年庇護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等人,主張在巴黎和約上簽字,鎮壓學生運動。(1917~1918,段祺瑞政府之西原借款)

1926年,「三一八慘案」,總理府衛隊擅自開槍,死傷多人。段祺瑞悲呼「一世清名,毀於一旦」,在悼念死難同胞大會上,當眾長跪不起,並立誓終身食素以贖罪,這個誓言一直堅持到他病終。(魯迅《紀念劉和珍君》)魯迅認為這次慘案是有預謀的,至於是不是如此就不得而知了。但無論如何,鎮壓開槍打死學生洗地再如何洗都是不可爭辯的事實,段祺瑞難逃其責。慘案發生後十年中,段都不吃葷腥,至死不改。1936年其身體虛弱,病痛不斷,醫生建議開葷以增強體質,他則以「人可死,葷絕不能開」回答,食素如故,乃至不治而死。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威脅利誘段祺瑞到東北偽政府任職遭拒,後接受蔣介石邀請南下。

至於私德品性方面,確實為人之楷模,嗜棋。曾出資資助過後進棋手。

段祺瑞一生甘於清貧,在其任政府總理時,他「不抽、不喝、不嫖、不賭、不貪、不佔」,人稱「六不總理」。

——————————————————

吳佩孚(直系)
秀才出身,後投效北洋,並成為直系軍閥首領曹錕的第一戰將和智囊。
吳善於用兵,富於韜略,軍事才能在當世中國武人中堪稱首屈一指,兵鋒所指,無不披靡,更為世人矚目。
在其軍事生涯前期,曾一戰安湘、再戰敗皖、三戰定鄂、四戰克奉,有「常勝將軍」名。

吳佩孚人格品德更甚高,既講求五倫八德,也醉心佛老之道,有《循分新書》、《正一道詮》、《明德講義》、《春秋正義證釋》等著述傳世。 吳平生注重修身,廉潔自守,為人忠直,至性至情,稱得上是北洋集團中乃至民國政壇軍界中的佼佼者,華北淪陷於日偽之後,愈顯其晚節彌堅。最後甚至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中華民族偉大而不可侵犯的氣節。

1904年日俄戰爭時,吳佩孚原是北洋督練公所參謀處軍官,參加日軍的諜報活動後,幾次進出東北,其間曾被俄軍俘獲,但拒不招供,被判死刑後跳車逃生,戰後晉陞上尉軍銜,日軍授勛以資表彰。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吳曾多次通電反對在巴黎和會上簽字,支持學生運動,頗得輿論的好評。(可能有反對段祺瑞政府的緣故)

1923年2月7日,在帝國主義支持下調集大量軍警鎮壓京漢鐵路工人於2月4日開始舉行的大罷工,對罷工工人進行血腥屠殺,製造了震驚中外的著名「二七慘案」。慘案發生後,中國共產黨立即發出《為吳佩孚慘殺京漢路工告工人階級與國民書》,揭露吳佩孚「保護勞工」的假面具和屠殺工人的罪行。

曾有多國表示願意出錢或貸款扶持其東山再起,都拒絕了。

1932年回到北平(今北京)。吳曾通電聲討溥儀充當偽滿傀儡,拒絕日偽拉他下水。曾質問張學良東北不抵抗。

1935年,日本侵略者為了分裂中國而搞「華北自治」,請他上台當傀儡,他堅決拒絕。

1938年6月,偽「華北臨時政府」與偽南京「維新政府」合併,請他出來當官,他也不答應。

1939年吳佩孚患牙病高燒不退。12月4日,日本牙醫受命於土肥原賢二謀殺吳佩孚,吳在牙醫刀下當場身亡。時年65歲。

吳佩孚之四不原則。

1.不納妾(曾傳吳佩孚寓居北京時,被一日本女特務迷的神魂顛倒,估計假的)

2.不積金錢(吳氏做官數十年,統治過幾省的地盤,帶領過幾十萬的大兵,他沒有私蓄,也沒置田產,有清廉名)

3.不留洋

4.不走租界(1925年1月1日吳佩孚抵漢口,吳不肯入租界,蕭耀南不願其留鄂,1月3日登「決川」艦赴黃州。)

——————————————————

孫傳芳(直系)

孫傳芳確實沒有多少可說的,在這幾個軍閥當中,孫傳芳最是年輕,小了十幾歲之多。而孫傳芳真正崛起到成為一方軍閥也不過幾年的時間。

1920年時,還只不過是湖北直系王占元所部的一個暫編師師長,但經過直皖戰爭、兩次直奉戰爭後,到1926年,籠絡地方豪紳,站穩腳跟,已經是統轄東南五省,雄霸一方的豪強。是自吳佩孚兵潰失勢後,直系最具實力的軍閥。

但好景不長,1926年夏,國民大革命爆發,國民軍北伐,不久孫被擊潰,殘部更是被閻錫山收編。而孫傳芳則逃往瀋陽,投奔張學良。但與張學良政見不合,主張堅持反蔣,依靠日本,割據東北,飼機東山再起。張學良欲除之而後快,孫逃至大連,後又多次勸說張反蔣,張始終不聽從。東山再起的夢想破滅。

「九一八事變」後,孫傳芳隱居天津,在天津的日本勢力土肥原賢二和岡村寧次,便開始拉攏孫傳芳加入日本勢力。岡村寧次利用同窗關係多次登門造訪,動員他出任偽職,而孫傳芳作為中國人的良心尚未泯滅,內心還是不願意當亡國奴,因而嚴詞拒絕。後為絕了日本,同時避免麻煩,出家歸隱。一心行善。

1935年11月13日,國民黨軍統局借刀殺人,利用施劍翹為父報仇的心態,誘使施劍翹將孫傳芳刺殺身亡。

孫傳芳曾言「秋高馬肥,正好作戰消遣。」似乎大權在握衝天豪氣,但也反映出其視人命如草芥的軍閥劣性。


——————————————————

這四個北洋軍閥在民國時期確實很具有代表性,都算不上嗜殺成性,大凶大惡之徒。看了上面的生平,雖然有些疏漏,但相信大家也有了自己的見解。

至於有的答案拿北洋軍閥與國民黨軍閥相比較,吹捧袁世凱真的沒什麼必要。國軍李宗仁、白崇禧、馮玉祥、劉湘、張學良、韓馥渠也都不是什麼泛泛之輩。

在北洋政府中,張作霖明顯算外人,吳佩孚、孫傳芳都算後起之秀,那時袁世凱都死了很久了。而段祺瑞、馮國璋都反對袁世凱稱帝。所以到最後也就是個半斤八兩。而蔣介石的真正核心還是黃浦系。


北洋系的軍閥比國民黨系的軍閥,好到天上去了。袁世凱若能多活十年,說不定真能與日本抬頭相見。北洋系的軍閥起碼有點士大夫的家國意識,國民黨的軍閥,那就是軍閥而已。


跟袁大總統比起來,這幾人姿勢差了點。

1,張雨亭也在培養接班人一事上栽了跟頭,和袁項城有的聊。
2,「六不總理」不夠強幹,可惜徐又錚死得早啊。
3,玉帥若肯學一學李密(別對他的翟讓動刀,要位子即可),說不定成就更高點。
4,四人之中笑面虎水平最差,難怪會成全施劍翹的美名。

有點詭異的一個細節:上述四人均和「基督將軍」有過恩怨糾葛
其中三位不得善終。
嗚呼!
然後,再想想基督將軍的結局。。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政治水平比起傳統官僚袁世凱有一定差距,思想上和孫中山蔣介石這些革命黨有一定差距。如果割據一塊地盤保境安民有餘,逐鹿中原一統天下水平不足(不過話說回來中國近代分裂後完成這個任務的也就一個半)。如果多給徐樹錚幾年時間,或者先不得罪張作霖,皖系或許有統一的機會。至於個人道德情操什麼的對那個層次的人物來說已經不能作為評價的標準了。但由於這些人大多受過傳統忠君愛國思想教育,所以幾乎沒有下水當漢奸的,這點應是給予肯定的


這麼大的題不建議上知乎,應該上知網……


軍閥就是軍閥
權力的奴隸,國家和人民的公敵

獨佔國家公器給自己謀利
不嫖不賭不抽愛下圍棋只能說你私生活檢點,興趣高雅。
一個廚子的追思會上,大家說這個廚子種花種的真不錯,這是對廚子廚藝的侮辱好伐

這幾位跟列強借款打內戰的錢還不是老百姓還,如果這都不算賣國我不知道啥算賣國?
拿著老百姓的稅收豢養軍隊禍害老百姓,這都不算國賊啥算國賊?

這麼喜歡給私生活好的人翻案,下次去給汪兆銘給元首翻吧
其他都扯淡,希特勒還不喝酒不抽煙呢,扯那些無關的玩意兒有啥用?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他們當中沒有一個投降過日本


謝邀。

袁世凱死後,天下大亂,誰能再次統一中國誰才是真正的命世英雄,這是所有中國人的共識。(偏安一隅不是不可以,但如果不是有相當的自知之明,很少有人願意走這條路。)

這四個人都是曾經有希望統一中國的人。

張作霖

縮小版、粗鄙版的袁世凱(張的政治偶像正是袁世凱),心有大志,政治水平較高,頗有知人之明,也有容人之量,可謂不學有術。但是此人私心較重,粗鄙少文,御下寬仁有餘,威勢不足,有操守、有追求的人不樂為之用,最終釀成郭鬼子之變,王永江也傷心離開。可以說,割據一方稱王稱霸有餘,逐鹿中原統一天下,還是欠缺火候。

段祺瑞

北洋系統的核心將領,北洋軍校基本都由他主辦,可謂「桃李滿天下」,資歷老,為人剛直廉潔,在大節上不糊塗,往往在歷史關鍵時刻扮演重要角色(三造共和),故而聲望遠超北洋諸將,袁世凱死後被公推為北洋系的名義首領。但此人志大才疏,政治水平較低,不善於爭取人心,用人信奉小圈子主義,無知人之明,所用皆為貪鄙之貨,做事大失中正之道,賞罰不明,故而表面看起來勢傾中外,一旦面對強敵,一觸即潰,為天下笑。

私德確實不錯,但作為一個政治家來看,他是不及格的,在亂世必然屬於最早倒下的那批。

張作霖和段祺瑞主要以政治見長,軍事能力都一般,綜合來看,張的能力更強一點。

吳佩孚

與段祺瑞相比,吳的起點太低,只是北洋系統二線將領的下屬,吳之所以脫穎而出,是軍功光環和電報輿論戰的結果。

作為一個軍事將領,吳善於練兵,善於選將,善於做士兵的思想工作,善於臨機根據敵情變化做出靈活應對,喜歡迂迴攻擊敵人後路,注重輿論戰,舉重若輕,頗有古名將之風。這在呆板、腐化的民國前期軍隊中可謂難得的一股清流,可以說他在亂世中出頭完全是一種必然。

但吳佩孚之所以是吳佩孚,更重要的是他不但是一個軍事將領,還是一個頗有政治頭腦的媒體天才。作為一個頗有抱負的秀才,與其他北洋將領相比,他天生具有一股極高的政治敏感性,善於抓住國人的心理G點,炮製一些令人振奮的大文章、大新聞,以此增加自己的聲望和士氣,削弱對手的實力。除此之外,吳禮賢下士,善用人才,做事公允,賞罰分明,為人正派,直系能夠贏得關內大多數省份,他的功勞無疑是最大的。

但吳佩孚也有他無法克服的缺陷。他思想陳舊,昧於大勢,重小德而輕大義,政治上始終無法越過曹錕,面對曹錕的倒行逆施難有作為,面對直系內部其他將領的離心傾向缺乏警惕性,且屢勝而驕,最終一敗塗地,也是必然。

可以說,吳佩孚註定做不了統一中國的那個人。他道德感太強,沒有命世英雄睥睨一切的霸氣;他沒名分沒才略,無法整合直系成為一個嚴密的軍政團體,也難以應對「獨霸天下後天下共擊之」的複雜局面,但靠著他的戰功、道德和卓越的宣傳能力,他註定會成為一代名將。

孫傳芳

與吳佩孚有很多的相似之處。他也是北洋系一個二線將領(王占元)的部下,原來一直籍籍無名,沒有吳那麼高的宣傳才能,之所以出名完全靠自己的軍功。

作為一個軍事將領,孫「善戰」之名很早就為業內人士注目,但遺憾的是,中原四戰之地,強大的勢力太多,孫資歷太淺,無法自主,一直到東南之地,才終於在亂世中打出了自己的威風和霸氣。短短三年之內,從一個無尺寸之地的師長成為擁兵二十多萬的東南霸主,期間多有精彩之筆,其風采絲毫不亞於古之名將。

與吳佩孚相比,孫傳芳作戰更為酣暢痛快,與李靖頗有相似之處,喜愛弄險,喜愛出奇制勝、突襲敵人,利用精兵猛將突破敵人的核心陣地後再追亡逐北,不給人絲毫喘息之機。除此之外,孫傳芳政治水平頗高,善於合縱連橫,禮賢下士,人才樂為其用,愛護民眾,可惜的是屬於北洋的氣運已經到頭了。

關於孫傳芳用兵,可以參照末學另外一篇文章:

關公戰秦瓊:李靖與孫傳芳的比較 - 知乎專欄

整體上來看,這四個人能力各有長短,但都沒有天命,不是要統一中國的那個人。


個人比較崇拜段祺瑞。
資歷深能力強人氣高。袁世凱去世後大家公認的北洋系統領袖,為了宣傳強調內閣制出任了國務總理,北洋系統所有軍校都由他總辦,名副其實的桃李滿天下~
尤其是不好賭,喜歡下圍棋,每天只打四圈麻將這一項,在當時的交際圈裡彌足可貴啊(??????) ?


為聖天子驅除云爾
三造共和段琪瑞,兩朝國父孫逸仙
哈哈哈哈哈


亂世四天王


有道德,無文明----高曉松
其實有些道德也不咋地


段祺瑞三造共和,後來抵制日本,這份節操不是隨便哪個軍閥有的


亂世英雄起四方,有槍就是草頭王。


三造共和段祺瑞,標準的七字黨,怎麼是洗地呢……


作業能不能自己寫


推薦閱讀:

就憑藉現今的那些真實存在的文物,如果可以,那能召喚出哪些逆天的servant?
如果你是張學良,在不殺楊宇霆的情況下如何讓這樣的人物對你俯首帖耳?
汪精衛在1940年建立南京傀儡政府,至1945年政府解散,這期間都有什麼政績?
哪些名人有長期生理缺陷(疾病)?
歷史上有哪些名人喜歡互黑?

TAG:歷史 | 中國近代史 | 歷史人物 | 中國近代社會 | 北洋軍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