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文章《社論:大難之初拷問天津市,合適嗎?》?

社評:大難之初拷問天津市,這合適嗎

天津濱海新區危化品大爆炸強烈震動了中國社會,當天津市在中央的幫助下全力救援之際,整個輿論場圍繞災難形成大討論,無數人參與其中。

對消防人員英勇犧牲和天津市民志願參與救援的稱讚與對災難原因和救援不利的質疑、挖苦混合在一起,後一種聲音經互聯網傳播顯得更加醒目、突出。天津市是在重重壓力之下開展救援,度過災難後第一天的。

天津市政府理應承擔這份壓力。發生如此重大災難,救援過程又出現消防隊員的慘重犧牲,公眾在同情、支持天津市的同時,也會對必然存在的人為原因有所抱怨。互聯網時代,出了重大事故後投身救災的一方常常要在尖刻的輿論環境中工作,那種英雄史詩般的救災氛圍已難重現。

現實已然如此,然而一些輿論對事發地救災團隊第一時間的鞭笞真在道德上很炫、很高尚嗎?這也未必。

每起工業災難發生,必有失職者。所以事後的調查和追責如今已成災難處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昨天是大爆炸發生的第一天,一些明火尚未撲滅,救治傷員是當務之急,可以想像天津及國家相關救災部門的工作是多麼緊迫,多麼需要眾志成城。就是在這個時候,一些人把種種質疑像機關炮一樣連發射向救災者。

媒體這時候應當向公眾提供儘可能多的事實,這些事實應以官方的提供為基礎,輔助以媒體獨立和主動的發現。當有些媒體人或輿論領袖作為「質疑的力量」參與到救災之中來時,其建設性就值得他們自己認真審視了。

比如個別人在災難之初集中提出一連串質問,做出拷問救災力量的姿態,其效果就是不好的。這樣的拷問引導了公眾對救災力量的不信任,在後者最需要鼓勵和支持的時候,把公眾與他們從精神上隔開。

昨天很多質疑都針對了消防隊員的大量犧牲,宣揚或暗示在當時情況下派他們去現場是非專業和錯誤的指揮。其實這種第一時間的斷言才真正是不專業的。大量消防人員犧牲肯定是救災中的悲劇,但對此總結決非個人、尤其是一個普通鍵盤俠有能力做出的。「9·11」雙子塔的突然倒塌埋葬了數百救援者,難道美國人應當在第一時間質疑為何不及時撤出救援隊伍嗎?

出了這麼大的事,天津市和國家會從中汲取的教訓一定會很多很多,在火還沒滅、傷員還在痛苦呻吟時,把這些深層次、專業且系統的問題當成口號反覆在大眾媒體上呼喊,這是嚴肅的態度嗎?我們真的應當在如此緊迫的時候,針對一個已被災難證明的缺陷,從遠處揪著身上是血、眼裡是淚的天津市的耳朵指給他們看嗎?

在存在刻意隱瞞的世界裡,敢於質疑是一種勇氣和尊嚴。在一個被攝像頭和種種公開信息包圍了的災難事件中,剋制競賽質疑的速度和尖銳,給救災團隊一點整理信息的時間,讓他們先幹完最緊急的事,也許是一份豁達和智慧。

我們知道,中國互聯網輿論場上不分時間場合對象地熱衷質疑,有其客觀成因。一些地方和部門在危機關頭不善於與輿論互動,喜歡「低調報道」,是這類問題頻繁出現的根源之一。因此走出這一長期困境需要雙向努力,官方和民間都需承擔各自的責任。

我們生活在統一的文化環境中,或許每一個人都有必要避免認為自己高尚,有智慧,而他質疑、批評的某個群體又懶又笨,他們的公開行為受不合邏輯的思維方式支配。無論官員還是互聯網上的批判者,都應避免掉入這樣的思想陷阱。


不合適,應該大難之前就拷問。


我是良民,不要問我了……


青年問禪師:「我喜歡女朋友的優點,但是忍受不了她的幾個缺點,請問有什麼方法能讓她改變呢?」
禪師淺笑,答:「方法很簡單,不過若想我教你,你先為我找一張只有正面而沒有反面的紙回來。」

青年略一沉吟,掏出了一張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向來遵循的是攪屎棍邏輯,最擅長的是偷換概念和混淆黑白,在貌似平和說理的文風包裝下,掩飾邏輯和思維的混亂。

關於救災緊迫質疑緊迫的討論,本身就是偽命題。這句話最大的問題還不是混淆救災與質疑並不衝突的根本事實,而是人為假定了一個能夠決定質疑先後的權力主體,再以此來取消質疑本身的合理性。質疑本就不該受到任何人為時間段的限制,且不說事故發生時質疑已然晚了,事故發生前若是有質疑而且質疑有問,那事故想必能在很大程度避免。

環球時報通篇都在指責人們質疑救災人員,這是其最為擅長的亂戴帽子。從事故發生到現在,輿論質疑的都是事故背後的失職以及救災過程的專業與否,哪裡質疑救災人員了?以救災人員作為限定詞,給人一種人們在質疑犧牲消防員的感覺,這種言論最為陰險和刻毒。

所謂質疑影響救災,未免太低估救災能力和太高估質疑能量。天津爆炸,關於危險品為什麼離居民區這麼近,事故發生兩三天都得不到一個說法,連安評文件都要研究再研究都不願公開,可見質疑的效力是多麼薄弱。事故發生時質疑尚且如此,事故發生之後,不說輿論管控趨嚴,在層出不窮的新聞熱點衝擊下,遍地充滿遺忘,質疑又會有怎樣的遭遇不難想像?

在環球時報看來,救災不僅是最緊迫的,更應該充滿「英雄史詩氣氛」。好一句「英雄史詩氣氛」,敢情那些本來就不該犧牲的市民和消防員,竟成為某種宏大氣氛的道具?消防員有救災的義務,但沒有送死的義務;市民可以接受天降災難,卻不願接受那些本可避免的無妄之災,以他們的死來成就某些人的「英雄史詩」,這何止是冷血?

拿911事故與天津塘沽大爆炸作對比,更是類比不當。一個是恐怖事件,一個是人為災難。一個是小概率事件,一個充斥著規劃失職、信息公開不及時、救援不專業,是大概率事件,幾乎所有人都在面臨著此類失職的威脅。就救災而言,人們質疑的顯然不是消防員該不該上,而是消防員本可不必就這樣無辜的犧牲,美國同理,中國也同理。

球時報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平時對美國可謂不屑一顧,關鍵時刻最愛拿美國舉例子,尤其是那些糟糕比壞的例子,你看他們這麼壞,我這麼壞沒什麼大不了吧?或許環球時報對美國才是真愛,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拿美國不限制言論自由、不搶奪記者手機、不躲躲閃閃來作為榜樣呢?

環球時報說,「克制競賽質疑的速度和尖銳,給救災團隊一點整理信息的時間,讓他們先幹完最緊急的事,也許是一份豁達和智慧」。「豁達和智慧」,你當這是過家家?對誰豁達,對誰有智慧?那些無辜遭難的市民,那些本不該犧牲的消防員?如果真有鍵盤黨的話,我想說環球時報就是最大的鍵盤黨。

——————————————————
首發於公眾號「雞蛋與高牆」(eggs-walls)

http://weixin.qq.com/r/DUiRiaDE-P2DreTq9x0f (二維碼自動識別)


一般都是這種發展套路:

大難之初救人要緊,拷問合適嗎?

英勇救災感動中國,拷問合適嗎?

表彰大會領導都在,拷問合適嗎?

正在調查會有結果,拷問合適嗎?

災難傷痛仍未過去,拷問合適嗎?

都已過去要向前看,拷問合適嗎?

合適你奶奶個腿!


你跟他講道理,他跟你耍流氓;
你跟他耍流氓,他跟你講法制;
你跟他講法制,他跟你講政治;
你跟他講政治,他跟你講國情;
你跟他講國情,他跟你講接軌;
你跟他講接軌,他跟你講文化;
你跟他講文化,他跟你講孔子;
你跟他講孔子,他跟你講老子;
你跟他講老子,他跟你裝孫子;

你跟個孫子似的講【問責】,他立馬跟個大爺似的「問」你這【合適】嗎。


合適
——————————————————————————
今天發現最高檢已經派人去查天津事件裡面的瀆職問題了,環球這跪舔姿勢連主子都看不下去……


2015.8.16 小妹我提的問題「如何評價天津塘沽爆炸新聞發布會?」下的多個答案被刪除,其中包括兩個超過2000贊的答案,以及我以下引用的這個答案,又一次讓小妹我親身感受到了濃烈的正能量。
———————————————————————————————————————————
當然不合適,我們應該這樣做:
(引用自 @Robin Hood在對新聞發布會看法下的答案)

大愛無疆
多難興邦
誰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今天,我們都是天津人
急救室大夫為救傷員不回家,兒子高考落榜
天津 頂住
為天津加油 為奧運喝彩
最年輕的犧牲消防兵年僅十七
消防員子弟火線入伍,報送武警大學
爆炸最後時刻向國旗敬禮
CNN欠所有中國人一個道歉
天津港重建規劃 立足安全
投資5萬億美元打造全世界最安全的危險品運輸港 國家開發銀行鼎力支持
災後十七天,第一艘朝鮮貨輪抵達天津港
港區災民昨天住進安置房 全額財政撥款
泰達新區土地拍賣再創新高——開發商表示要造一個新塘沽
日本廣島重建花了三十年,東京核電事故至今鳥無人煙
外國專家表示,救災反應迅速體現體制優勢 ,只有集中力量才能辦大事,
消防員媽媽上春晚:感謝國家培養了我的好兒子
x總夜訪災區,啃狗不理包子做午餐
L總廢寢忘食,連吃三頓康師傅速食麵
...............


這麼多紙張明明可以用在各大公廁的公共服務,拿來印這些有的沒的,合適嗎?


10多年前,我曾在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國際部實習。當時帶我的老師,有次要讓我寫批評美國人權狀況的所謂「評論員文章」。記得當時我還很激動:我區區一個普通高校的中文系本科畢業生,居然也有資格寫如此「高大上」的「准社論」。

懷著對美帝國主義鴨霸行為的仇恨,我很快寫出一篇,名字至今記得:

《年年高唱人權曲 次次「跑調」知是誰》。

說這麼個背景,是因為我看題主Po的原文,很像是與當年我一樣天真的實習生寫的:文筆幼稚、邏輯混亂;以「情感」代替說理。

所以說胡錫進之流不僅無恥,而且陰損:我們看到許多《環球時報》刊登的n多狗屁社論,其生產過程往往與我當年的情形一樣:某位領導(例如胡總)授意,實習生來執筆。

這樣的好處很多:「立功」的話,是領導有方;捅婁子了,就拿實習生或年輕人開刀。反正自己基本不會有事。


要開始解決提出問題的人民了嗎?


其實不怪環球日報。
他們就是個叼飛盤的。
主人扔出來的飛盤,總要去接啊。
乾的就是這個活兒嘛。


把天津事件的責任人偷偷類比成了恐怖分子,這是我見過的《環球時報》最勇敢的一次表達。


合適。
因為拷問的不是災民,是政府。

補充。
一開始沒看文章,看著題目做出了補充以上的回答。之後我還特意去看了看這篇文章。通篇駁斥的是拷問救災人員,即表達了「不應拷問救援人員」。那麼,
1,誰拷問了救災人員了?滿屏刷的「背影」看不見嗎?我在天津,看新聞直播,消防隊隊長,一個四十多歲的漢子忍著眼淚說「我跟他們共事了好幾年,說沒了就沒了」,我也忍著眼淚。誰忍心拷問他們。拷問他們又能拷問出什麼。
2.救災人員等同於政府嗎?這個邏輯鏈之間的溝真是深到十萬八千里去了。偷換概念,擴大概念外延。

呵呵,又瞎,又傻,心還臟。

微博上有人說,救災和問責怎麼就不能同時進行。深以為然。

評論區關閉了。掉粉拉黑隨意吧。太累了。八竿子打不著的質疑還寫的還那麼老長,看完我還得找台電腦回復。
找到答主的論點並且對於論據的真實性與論據與論點之間是否有邏輯錯誤進行反駁,這才是對於答主的尊重。


想起一句話:寫這樣的作文對得起樹么?


之後呢?



大難之初拷問天津市,合適嗎?大難之中拷問天津市,合適嗎?大難之後恢復中拷問天津市,合適嗎?大難之後過去那麼久拷問天津市,合適嗎?不合適你還拷問個JB。


當然合適!
轉自微博@ 段郎說事
鏈接如下http://card.weibo.com/article/h5/s#cid=1001603875672668917656vid=2512638175extparam=from=1053095010wm=20005_0002ip=60.1.108.4
我來回答《環球時報:大難之初拷問天津市,這合適嗎?》

環球時報刊文:大難之初拷問天津市,這合適嗎?昨天是大爆炸發生第一天,一些明火尚未撲滅,救治傷員是當務之急。就是在這個時候,一些人把種種質疑像機關炮一樣連發射向救災者。「9·11」雙子塔的突然倒塌埋葬了數百救援者,難道美國人應當在第一時間質疑為何不及時撤出救援隊伍嗎?原文請百度。

據此,我來回答《環球時報:大難之初拷問天津市,這合適嗎?》

一、拷問意味著公眾懂得珍重生命,意味著安全重如泰山之說僅僅依靠寫在紙上是不行的。中國有十幾億人,有質疑、有拷問完全合適,何況,這是公民固有的權利。

二、沒出事的時候常說中國國情與美國不同,一出事就拿美國作參照物,並企求「照」出自己心安理得之處,這合適嗎?再說,救災是救災,拷問是拷問,兩者對象又不同,扯一起合適么?

三、911是突發恐怖事件,天津爆炸是危險品儲存事故,而危險品倉庫全國各地,無非規模大小不一罷了。那麼,這樣一來,是再次發生911的幾率大,還是再次發生類似天津化學品爆炸的幾率大?還有,當年美國人不是沒有拷問過國家安全部門,難道我們就不能拷問如此之多的危險品存放的安全性?何況,把恐怖事件與爆炸事故扯在一起,本身就相當地不合適。

四、這次事故,連著火爆炸的是什麼物品都不清楚就派人進去用水滅火,難道要等到我們的消防官兵都犧牲了才拷問么?公眾致敬消防官兵,但不代表不需要真相;公眾祈福所有人平安,但不代表不需要拷問隱患。

五、年輕的消防官兵犧牲、許多的普通百姓遇難,無數的國人為之悲痛欲絕,此時此刻,國人通過拷問,督促政府出台更好的安全方案及採取更有效的安全對策,讓國人永處一個安定祥和的大環境,有什麼不合適的?難道僅僅通過在微博上點支蠟燭,就合適了?


反對以上大部分答案

原提問者只提出問題,我補充了報道原文

我覺得這篇報道主要想表達的不是讓群眾停止質疑責任方,而是不要對救援工作唧唧歪歪,

現實已然如此,然而一些輿論對事發地救災團隊第一時間的鞭笞真在道德上很炫、很高尚嗎?

就如同之前一直有人說「那麼危險還讓消防員上去」,這嘴臉,讓人心寒

知乎的精神,不是「先問是什麼,再問為什麼」么?


推薦閱讀:

美國「9.11」事件3700餘名救援人員確診患癌症是什麼原因,天津爆炸事故在將來有可能產生這種後果嗎?
如何看待天津河道里的魚大規模死亡?
是否應該限制事故視頻與來自事故血腥照片在網路上的流傳?它們的擴散可能造成怎樣的影響?
如何看待 8 月 12 日夜天津市濱海新區爆炸事故?
發生化工爆炸事故時應如何自救?

TAG:政治 | 社會 | 環球時報 | 天津塘沽特大爆炸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