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CMU RI 就讀是怎樣的體驗?

搜了一下居然沒有RI的話題,居然這麼小眾么?我一定要問一問知乎上的大神


更新一些就業去向

====================================================================
謝琨哥@愛喝百事的弗蘭奇邀,我這水平來替RI做宣傳有點對不起這塊金字招牌... 就當拋磚引玉,知乎上有幾位RI的phd,他們才是真正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牛人。

RI教授大牛多,在這個一度教授比學生多的Institute裡面,有做機器人大白(就是Baymax)的Chris Atkeson, 也有性格像周伯通一樣的CV老帥哥Martial Hebert, 還有七十歲了決定回日本指導學術的老神仙Takeo Kanade, 而回想到我的項目導師Hagen時,記憶就總會停留在開學第一天他帶我們出去玩,穿著Todd、一身Hermes和開著寶馬Z4在前面帶路的場景。扯遠了,說點正經的

首先介紹一下RI的項目:我讀書那會,RI主要是四個項目 phd, MS, MRSD, MSRT(今年新加了一個MSCV的項目,是上面說的Martial Hebert領頭的。知乎上有同學錄取了,PHD or MS @Wisc, PHD@UCSB, MCDS@CMU, MSCV@CMU 求比較? - 譚盼的回答)。

phd和MS項目是research based,一學期兩門課加上負擔很重的research,導師一般都給獎。招生人數MS一年大概20人(包括從本科直接5th進來的),而phd是出了名的低錄取率,只有&<=3%,並且申請的學生一般都是世界各地大牛,整個競爭非常激烈,你可以經常聽到和看到很多paper若干,research多年的學生只能望著RI的rej空流淚。

MSRT是CMU和南京理工聯合的項目,每年會有5到6個學生在南京理工讀一年之後被選送到CMU繼續深造一年,我認識的同屆該項目的同學畢業之後都順利找到工作在加州安家。

下面要著重介紹一下當初所在的奇葩項目MRSD。在官網項目介紹的時候它已經很有自知之明的標註了自己是一個unique program: 如果你看師資組成,它是由一半機器人學院的教授和一半商學院的教授組成......MRSD是一個business導向的機器人項目,項目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未來優秀的企業家和讓每個人都能做機器人領域的創業公司」。項目的出發點源自於Robotics Institute: Hagen Schempf 放著自己四五家企業不管, 跑回RI天天待在教室陪我們上課。有一天和他聊天我也問過為什麼想做這個項目,他說:「我就不想看到你們整天在CMU一副nerdy樣」...我開玩笑的,他正經的說因為他覺得工程師的未來也在管理崗位,他希望能夠培養未來不僅懂技術也知道如何把技術做成公司運營的創業家。基於這個理念,MRSD的課程配置也是文武結合,注重實踐。兩學期的技術和商業課程學習外加六個月的實習項目(聽說從去年開始改成三學期了)。同時在第一學期開始,四到五人組隊做一個為期一年的機器人項目(可以自己選題或者跟進教授項目),每周有進度展示,每月也有項目評估。組員需要從技術和商業前景來展示自己項目的完成度和不斷修正的business model,商學院和RI的導師會根據展示評分然後給出反饋。每一個項目在學期末的完成度都很高,大家也會在自己的網站上放出ppt和視頻讓大眾追蹤。項目完成的時候RI也有和Alpha Lab Gear合作,來對有想法和項目不錯的同學進行天使輪評估和投資。關於MRSD的很多細節可以說很多,這裡就先介紹到這。

再說說RI的讀書經歷,RI氛圍比較自由,可以自己選擇想要側重的方向:硬體、控制、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還是任何其他相關領域,只要你自己感興趣,都可以找到喜歡的項目和課程。學業上RI基本符合CMU一貫的特點:苦。我在MRSD的時候,課程設置學分多,作業難,一年的團隊項目難度大又瑣碎,加上自己當時還有一個ME的研究生,幾學期吃盡了苦頭。

RI課程,按照MRSD的標準,一學期五門課,第二學期可以自選一門Tech和一門Biz課程,同時自己要在第二學期兼顧找實習和完成項目,所以整體來說在RI讀書是非常辛苦的。我有一學期因為要補全兩個專業的學分,zuo死一樣的選了七門課,那學期的最後三天趕了四個作業和三場考試,三天一共只睡了五個小時,中途還在Gates七樓的圖書館一邊趕作業順便看了個日出...每每想到自己也曾有過這樣的經歷也是佩服。如今上班生活比較安靜和空閑,有時也會有懷念當初在RI和小夥伴刷夜的日子。

生源的話: EE,CS,ME各佔三分之一,項目印度人多,大約佔60%,各個都是專業精英加學習不要命,順手一個八卦:招來的印度人平均托福分數是116,最低分113的人還被要求了重新面試。。。所以相比起來我們中國人在申請出國的時候是很幸福的了。

一年的project:最大的挑戰是團隊的磨合還有一幫工科哥們去學習商業知識,最大的福利是項目幾乎配置齊全了要用的材料工具和免費的3D印表機。跟著導師做的項目,也可以很幸運的看到了一些特別壯觀又奇幻的實驗項目

上幾張圖:

盜圖一張,NSH三樓的Tank,RI 在職人員,負責接待外賓和回答有關RI的所有問題,不騙人,真是在職「人員」,看這個:Roboceptionist: cmu.edu 的頁面

某個凌晨大夥在機房趕due的時候亂塗鴉

曾經畫過的WallE, 輕拍。。。

隔壁組做的剪裁機器人完成一半的時候的樣子(這是MRSD的實驗室)

第二學期結尾時候印度小夥伴在黑板上做的一個月的作業日曆(周末睡覺的選項都被劃掉了。。。)

這是我們組的一年project,那個球一樣的東西造價接近兩個億美刀。。。學過CV的人應該或多或少聽過這個實驗室。第二張是畢業的時候在裡面搞怪拍的

Personal Lab的大玩具,叫Herb,所有的RI學生對它是又愛又恨,又聰明又笨,又精貴又容易壞。新校長的就任典禮還是它遞上的聘請書

畢業的時候,我們在實驗室里划出的這張照片

RI建築樓里的一些風景: 未完待續...

最後說說RI的實習和畢業去向問題:


實習:

實習時候的統計數據
==============================================================
把這個問題補充完整..
畢業後:

Google X
Google SDE
Tesla 無人駕駛RD
NEST, Algo dev
Bosch vision
Snapchat SDE
Knightscope, Robotics Engineer
Discovery Robotics, Robotics Engineer
TE Connectivity, Robotics Engineer
Schlumberger Engineer
有個印度好朋友去了NREC做research (也是DARPA比賽CMU組的成員)
有被吐槽的Startup,我的三個同學已經成為了核心成員,有一個變成了CTO,兩個月之前剛融到了兩百萬美元

還有一些很好的去向,局限於記憶只記住這麼多(美國同學去向排除在上述之外)。

但總的來說,畢業之後三個月,MRSD的就業率是100%,每個人都找到了自己喜歡做的事

很多人說到RI,都會說專業敏感又是個小眾分支,就業不好不如去學一個CS。很多人來到美國之後,對專業的理解似乎都變成了:如果不能保證學生畢業去大公司,拿上100k+的年薪, XXk的Signon和若干RSU,這個專業就是前景不好。什麼時候我們已經變得這麼狹隘,這一點我無心引起爭論,只希望你還記得當年一臉憧憬出來讀書時心中的夢想

MRSD給我最深刻的一點就是,每個人都是為了心中的夢來到了這個專業,每個人也因為自己心中的夢在畢業後奔向了新的起點。

我對讀書和未來的理解一直都是:
在保證你可以餓不死的情況下,請努力去做你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以上


個人覺得RI的最大特點就是研究方向非常全面多樣,CMU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的其他department(CSD, MLD, LTI, HCI, etc.)也都非常全面。Robotics各個方向的Research可以參考這裡(非最新) Robotics Institute: Robotics Institute Research Guide 2005-2010 平時沒事的時候聽別人講講他們的研究,一般都會有很新鮮好玩的東西。 置身於這樣的環境中容易激發好奇心,有機會學習各個領域 (Learning, Perception, Planning Control, Mechanical Intelligence)的知識,當然也會不斷地意識到自己的無知。

整個RI的social氣氛很好,教授和學生之間關係融洽,RoboOrg經常有各種happy hour。我覺得這一點其實挺重要的,畢竟研究工作是有壓力的。舉個例子, 我的導師之一,剛從Director職位上卸任的 Matthew T. Mason 就極其歡樂,他會帶著整個實驗室去看歌劇,會給學生買啤酒來「賄賂」學生,會講各種dirty joke。。。當然這一切都無妨礙他作為Mechanics of Manipulation這個領域的奠基人。 再舉一個例子,現任Director Martial Hebert homepage 從不缺席各種Happy Hour,即使跑步摔短了腿也要拄著拐杖喝啤酒。當然這也不妨礙他周六早上5點半就可以給你回郵件討論research。我覺得正是這樣的有人格魅力的教授是保證RI可以長期向世界各地輸送人才的原因。比如李開復老師的導師Raj Reddy是RI第一任Director, 沈向陽的導師Takeo Kanade是RI第二人Director。。。


MRSD:
MRSD項目的創立初衷並不是培養碼農,而是技術商業兼修。3學期除了11門左右的technical課程,還要學習4門左右business課程。
為期一年的project很像創立一個初創startup。4-5人一組,有sponsor投資,定時向director彙報,要從底向上完成一個完整的項目,模擬創業過程。這樣一個小團隊要解決軟體,硬體,機械,控制,等各個問題。更重要的更難的是一個完全獨立自製的團隊間的交流與合作。做project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問題,可能是budget問題,硬體故障,團隊成員間有了摩擦,等等,都將成為日後工作或者創業很好的縮影。同時,一年二三十次的presentation,以及無數次report,也鍛煉了同學們的表達能力以及展示自我研究成果的能力。
MRSD課程設置是比較緊的,大概是CS院下課程壓力最大的幾個PROGRAM之一。每個學期都是5門課左右。所以可以很好地鍛煉抗壓能力和多線程工作能力。尤其是到了期末,小夥伴們每天一起去自習室自習,一起度過一個又一個難關,一起刷夜,同學間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在這個項目時間久了,看問題並不會只從技術角度考慮,看得會更加宏觀一些,除了提高技術能力,也比較好地鍛煉了軟性實力,為日後走向社會打下基礎。
在MRSD的學習,無比辛苦卻又無比的快樂。吃最多的苦,也會收穫最多。


RI 綜合實力很強大,只是中國人很稀少,不為其他人所知罷了,我就讀的項目是MRSD,當時只有四個中國人,三男一女,很悲涼的說,被印度人包圍了,不過練就了印度英語,以至於後面找工作遇到印度人面試的時候所向披靡。

MRSD的項目定位蠻好的,目標不是培養普通的碼農,教你一些business的課程,以及一些技術的課,並且完成個項目,定位很像pm或者直接創業,印度同學裡就有直接創業的。日後慢慢寫。。。。

推薦一個卡內基梅隆大學校友創辦的「乾貨分享」的微信平台,大家可以關注下。
清華-卡內基梅隆PhD學神分享掌握西、法、日等六門外語的獨門秘籍【乾貨整理】
估值110億美元的Pinterest,要成為下一個Google?


項目很棒,就業的話可能得自己斟酌下,不過和cs是有沾邊的。如果有很強CS底子不太在意就業的話可以申申看。如果特別在意就業想去IT高薪碼農,那比較建議申申其他項目,畢竟CMU的cs相關性更高的項目很多很多,直接申那些coding任務重的項目算是一條更直接的路。


推薦閱讀:

申請國外Game Design專業研究生用的作品集要注意體現?

TAG:機器人 | 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MellonUnivers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