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當代日本電影?

本人從小就熱衷於看電影,從早期的卓別林無聲電影到現在好萊塢大製作,從港片到現在發展迅速的韓國電影,從歐洲文藝片到各種小語種電影都有涉獵。
看的雜對精品也有自己蘇(獨)特的見解。不過始終無法欣賞日本的電影。出(除)去動畫電影近幾年能讓我印象深刻的也就入殮師這麼一部,熱血高校12也只是勉強算三池風格的作品。(這裡說一下我並不是對日本抱有偏見。我喜歡的日本漫畫遊戲日劇作品不少)
是不是黑澤明之後日本電影再無大師了?還是日本電影人誇張的舞台劇演繹方式有問題?總感覺日本電影有異於任何國家的電影。明明像20世紀少年 賭博默示錄這種非常適合改變成電影的劇本拍出來也一點都不好看。


黑澤明在世的時候可是被日本人罵成賣國賊的。罵得黑澤明自殺未遂。
體會一下。

說白了,我們知道的日本電影大師,和中國第五代一樣,都是以世界的視角來表現日本的。這就註定和日本原有的審美不符。所謂「XXX專門拍攝本民族愚昧和陰暗面,討好外國影評人」,這句話就是中國從日本鸚鵡學舌學過來的,原來的名字不是張藝謀,而是黑澤明。

而日本人民喜歡的風格,有山田洋次這樣外國人也能看的,也有題主說的那種外國人看來純屬屎上覆蓋著嘔吐物的。和印度電影一樣,人家就不是拍給外國人看的,你說不好,你算老幾?

日本表演風格的誇張人所共知,很多人說這是因為日本演員舞台化經驗多,這馬屁就拍到馬腿上了。日本國際化的演員多了去了,渡邊謙、菊地凜子他們在外國導演的電影里表演非常正常,但在日本電影中就常有離譜的表演。還有人說是漫畫風格,其實日式誇張和漫畫一點關係都沒有。說白了,日式電影表現的就是日本人生活中的虛情假意而已,平時聊天就那樣表現,用中國話說,叫裝。

文化相對主義發明出來是幹什麼的?這玩意就是遮羞布啊。


別動不動就提什麼大師,高雅的不一定就是流行的,下面截圖是日本2014年票房前十,感受下島國觀影受眾的主流品味。

前十和二次元沒什麼關係的也就山崎貴的 《永遠的0》,而他最近的作品是漫改的《寄生獸》,又是二次元相關。不是職業影評人,所以不敢對日本電影妄加評論,但建議題主看看電影旬報的推薦,再說什麼

出去動畫電影近幾年能讓我印象深刻的也就入殮師這麼一部

1989~2014年日本《電影旬報》年度十佳影片 當然並不是說這個榜單代表島國最高的水平,但是體現日本電影風格和題材多樣。2014的榜單都沒有 哪啊哪啊神去村 / 哪啊哪啊~神去村(台) / 戀上春樹(港) 這部我十分喜歡的作品,只能說我觀影水平果然還是太低。。。

個人喜歡的日影非動畫監督(導演):園子溫、三木孝浩、矢口史靖

個人日影最佳:青之炎

PS:

熱血高校12也只是勉強算三池風格的作品

熱血高校3本來就不是三池的作品。

抱歉吐槽了題主,防止被打,匿了


日本電影完全被動漫禍害了,而日本動畫又被輕小說給禍害了,當年面向世界的那種敘事觀完全讓位給小眾的本國小眾群體了


日本的電影算是被自己玩死了。
老一輩在世界範圍內廣受推崇的大師,在本土卻不一定受到追捧。
特別是近幾年的日本電影,基本上是關起門來自己嗨。韓國人哪怕拍的電影再爛,也愛推出去,展現大韓民國宇宙級的電影水平。日本基本就是內部消費,單看近幾年引進內地市場的日本電影就寥寥無幾,不少還是別國投資和導演的作品。
實際上這種做法不單只表現在電影方面,就問各位知道除了索尼以外現在市面上的日本手機廠商嗎?連中國的小米華為中興聯想等等都走向全世界了,日本一堆廠商基本就在國內賣手機。
日本現在有個很大的割裂,就是要麼走國際化全世界混,要麼就是絕對的孤立主義,我大日本市場就是最好的市場,別家的錢我不屑去賺。
然而日本人本身是一個不善於欣賞藝術的民族,多數日本人的鑒賞水平比那群擁去看小時代的人還low。這種市場里培養起來的除了電視作品還好外,大銀幕上就乏善可陳了。日本國內一堆想拍挪威的森林的導演和公司,村上春樹一個都沒看上眼,他覺得這群人根本理解不了他當年寫書的想法。雖然最後拍出來還是被越南人歪曲了。
這就暴露了一大問題,長期以來觀眾不待見他們認為不貼近他們的那群導演和演員,以至於真的要拍一部大作時,根本在日本找不來導演和演員。
好萊塢去日本拍片子,基本就只有渡邊謙和菊地凜子兩人。很多人喜歡的那些日本明星雖然有各自的優點,但是國際上的電影,他們就是演不了。這都是這麼多年日本封閉的影視環境和被guan"si觀眾口味共同造就的後果。
我們看到早期日本的大師們會拍很多日本獨有的東西進去,但這些東西拿給本民族的人看往往就是各種歪曲事實和醜化自己民族的帽子扣上去。而實際上,他們拍出來才是真的外國人會在熟知該民族後得出的看法。所謂旁觀者清,這些大師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來展現民族特點,才是真正的對外介紹自己的民族,這樣的表現才能被別人接受。而不是那些滿足國人垃圾口味的片子。當然也有例外,滿足棒子垃圾口味的自嗨韓劇在中國卻很受歡迎,總給人韓國人素質普遍多高的假象。
還以挪威的森林為例,本以為找個在法國得過獎的越南人來拍就能避免國內庸俗的手法。誰知道由於投資人和工作人員全是日本的,加上導演對於小說和歷史研究的不夠,最後出來的就是一部形似而神不似,雜糅了日本言情劇和越南狹隘歷史觀的半成品。
為什麼日本新生代大師出不來呢?原因也很簡單,日本國內的娛樂市場太甜蜜了,天天泡在蜜罐子里,要什麼自行車?單看AKB48就為投票券和握手券就能賣出多少專輯去,搞什麼音樂?。晨間劇的廣告就把公司養活了,要啥大製作?言情劇和sp賣那麼好,拍什麼常規電影?
其實日本還是不缺有水平的導演的,但是能演電影的演員太稀缺了。注意,僅僅是能演電影的演員就很稀缺。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又很複雜,和日本這個奇葩的市場有很大關係。
看日本電影市場最火的國內電影是什麼?一眼望過去,一片的劇場版,不是劇場版的就是漫改,還好很多電視劇的sp只在電視播不上電影院,不然常規電影幾乎要沒有立錐之地了。每年就那麼點常規電影,票房還慘淡,談什麼新的大師作品。
說起來,全世界盛產大師的電影圈子也沒幾個。像紐西蘭芬蘭挪威這種國家能出一兩個就不錯了。然而這些「小地方」出來的大師至少在本國還是滿受歡迎的。就算是那些在外風光在內沒人睬的,比如伊朗的導演還有我國的一些導演。至少人家是沖著得獎去的。這類作品即使沒有市場,也還是能說這些地方出過高水平作品的。
那我們回來看日本,日本是那種受制自身條件的文化荒漠嗎?顯然不是,反而是娛樂行業發展的很好,然而這裡熱乎的土壤不但不給日本電影好的汲養,反而是像參天大樹擋著了小樹苗的陽光。
再說小眾的沖獎電影,日本有,然而太少了。伊朗韓國有政府,中國有煤老闆,日本有什麼?日本的那些想成為大師的導演們,在做這些電影前,首先要考慮的是,必須要回本。特別的,其他國家的電影好歹有海外市場,得了獎還能在全世界賣一波。日本的電影前面說了,幾乎沒有海外通道。
那為什麼幾十年前日本大師輩出呢?
因為那個時候日本人不知道看什麼?本來就缺少看的,拍什麼就看什麼,特別日本電影當時還有些傳播全世界的野心,到處得獎,一激勵,日本民眾當然願意去看。再加上明治之後的又一波「媚外」潮,日本人當時還是很願意接受不同意見的東西的。大師導演們可以統治電影業,可以拍他們想拍的東西。
現在不行了,日本民眾已經養出了他們頑固又獨特的口味,日本的娛樂市場也被二次元和偶像團、晨間劇還有爛俗的娛樂節目瓜分了。
再說缺演員,大家可能有些誤區,認為只有演員無非就是演技的問題,日本不缺有演技的演員啊?實際上,電視劇、電影、不同種類和風格的影視作品,需要的演員是不同的。電視劇或者輕電影的演戲的節奏、強度、精細要求是大不同的。比如有些電視劇就是考演員的體力,有些地方就只要做個動作說個話,有些電視劇里大家覺得不錯的表演,放電影里就是突兀的不行。電視劇演員轉電影的不少,電影演員演了長時間的電視劇在想回來演電影就難了。電視劇演員轉電影,其實算是對演技進行磨練,去粗求精。而電影演員回去演電視劇,基本就把天分和能力消磨掉了。
而要拍出一部大師級的電影,它裡面的主要演員基本都是其他電影慢慢磨礪出來的。從沒有聽說哪個很屌的電影的主演,以前都是演電視劇的。由於日本常規電影幾乎沒有市場,所以這些做基礎的演員就很難找了。想到藝伎回憶錄找了仨華裔去演,當然不止藝伎回憶錄,一票國際投資拍的日本電影都是找的華人去拍的。嗟乎,日本演員真的是沒人了!
(說起gakki真是可惜,當初看戀空和花水木的時候還覺得很有潛力,然而不繼續在電影方面發展,還是回來拍電視劇。雖然我很喜歡李狗嗨,但我真不希望在出第三季了,不然gakki就要廢了,然後就一直在電視屏幕上混下去,最後成為一代日劇女王。
心疼廣末涼子,估計是年老色衰人氣下跌,加上國內電影業不景氣,以後基本上就是在電視劇里養老了。)
再回來說韓國,很多人推崇備至的韓國電影,其實也就那樣。好點的也比不了國際一流,吹得不行的一堆所謂大師作品也沒見得過A級的獎項,反倒是中國每年都有那麼幾部能在國際上風生水起的電影,單輪最高水平,大陸香港台灣都是亞洲最頂級的。日本瘦死的駱駝也比馬大,乾死韓國電影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然而,你架不住人家宇宙民國的國策是要對全世界輸出產品和價值觀。韓國人很清楚韓國就是個彈丸小地,那點人口消費的起多高水平的作品?不管好壞都得往外弄,不然飯都吃不起的。偏偏一海之隔的日本還覺得,我大日本國內市場就夠了,不屑於去輸出產品,爾等蠻夷有什資格用我上國的東西?
說回來,我們要吸取什麼教訓?
1、別tm管觀眾口味,觀眾就是群愛吃泔水的豬。
2、一定不能封閉,既要開放讓別人的好東西進來,也要讓自己的東西走出去,哪怕都是些垃圾,出去也別嫌丟人現眼。
3、自家孩子自己要疼,不論是觀眾還是政府,慷慨一點,別說什麼打國產感情牌,你們不掏錢永遠都是那些國產爛貨給你看。


作為一個經常且熱愛看日本電影以及自認為看過不少日本電影的我來說。看到樓主的提問,突然讓我開始自我審視起來,不禁讓我想起自己在好幾年前看日本電影之初時也與樓主抱著同樣的想法,覺得這種誇張的表演真的有點不適應呢,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攢片量的增加,突然在某一天,當我在看完某一部日本電影之後,又是如何又覺得這樣的表演是理所當然的呢?其實是這樣的:

首先,我覺得是一個文化慣性的原因
試想如果我如果最開始接觸的電影就只有日本電影的話,是不是覺得電影就是這個樣子的呢,如果說電影中演員的表演是介於真實生活的表現和類似戲劇中誇張的表現之間的話。以美國好萊塢(具有世界性)為代表的世界電影演員的表演相對於日本電影(具有孤島性)中演員的表演來說就更加靠近真實生活的表現一些,日本電影中的演員則相對更靠近類似戲劇中誇張的表現一些。所以話說回來,樓主會產生這樣的感覺(日本電影表演更誇張)主要是因為樓主包括我在內最初接觸電影的時候就直接先入為主的把美國電影或香港電影這樣的演員表演主觀地當做電影「應有」的表演形式。在我這幾年一直在看日本電影的過程中,漸漸已經覺得這種表演是一種該有的「常態」了,連我這種半路出家的人都可以慢慢接受這是常態,何況一出生就接觸日本電影的日本本土人呢。這也正好從側面說明了為什麼日本電影市場會呈現出孤島效應,邦畫絲毫不畏懼洋畫,橫掃全世界的好萊塢一到日本便滑鐵盧,即使一再討好日本市場,增加日本元素,力邀日本演員(參考美版哥斯拉),也依然無法取得像樣的勝利。

其次,我覺得是一個文化主流性問題
其實世界電影的代表美國好萊塢電影中也有大量的表演偏誇張的電影(例如我愛的蒂姆波頓),往往很多優秀的演員都受過百老匯的熏陶(例如我愛的凱文史派西),只是這類電影相對小眾,相對容易被忽視。所以日本電影也有一些相對偏生活化表演的,如 @孟德爾 所說的山田洋次還有我喜愛的是枝裕和。只是這些電影所輻射的面積沒有那麼廣而已。

最後,我覺得是一個電影對生活的反作用力的問題
雖然我在前面說日本電影表演相對更偏離真實生活的狀態一些,可是這種偏離的距離也是相對來說的。日本電影中那些誇張的表演真的離現實生活很遠嗎?樓主要是真的和現實生活中的日本人接觸就會發現他們的生活有時候其實也挺誇張的,這就是電影對真實生活的反作用力。原本只是電影中的表演在現實的運用反而也成為了真實的一部分,我是親眼見過日本50歲大媽做出左手拱形敲頭順帶吐舌頭的賣萌狀,從這個層面來說,日本電影中的誇張也並沒有脫離生活真實情況太多。只是文化差異罷了。

以上,自己不成熟的一些思考。


老老實實看片去,閱片量不對等的答案你也理解不了的。


這個問題完全可以當論文寫


每年旬報十佳作裡面都有大量不誇張的生活化的作品。

確實自從黑澤明逝世之後,再沒有日本真人電影導演在國際上有那麼高的地位。可是問題這種評價等級的大師是何等之少呢。
還是多看些日本電影再做評論吧。

至於日本本國電影的特色,給我感覺日本電影整體上似乎節奏偏慢。現在原創真人電影在動畫電影,劇場版和漫改的圍攻下似乎有些聲勢不振。但每年仍有不少佳作。而且相比起現在流行癲狂之氣的韓國電影來說要更安靜一些。


大部分日影題材切入點都很小。如人的心理獨白、社會中的邊緣人物或者是奇葩現象等等。像北野武就是一個為各色邊緣人物樹碑立傳的導演。並且日影在情節上緩慢而平淡,畫面上也是大眾所說的小清新。而歐美電影大場面大題材居多,並且很講究特效。兩種電影的特徵相去甚遠。很多人看慣了各色大場面電影后不習慣日影也是很正常的。


個人認為日本電影有著自己的一套體系,與歐美還是有差異的。單就我自己的看法,我覺得如果你想看大場面大製作可能日本電影中絕大多數不會是理想選擇(相比之下),但是與之對應的如果你想看那種細緻入微的,平淡出真知的可能有很多很不錯的日本電影可供你選擇。

日本的職人電影就是一種很好的代表,從一種普通的職業角度去看,如入殮師《入殮師》,伐木工《哪啊哪啊神去村》等…都是一些被人們平日里所忽視的職業,但又從他們的身上表現著樸實的讓人動容的感情…

人性,日本人對人性的深度剖析,啊,幾近變態…這方面的神作很多,《告白》,《嫌疑犯X的獻身》,《……》很多但是一下子又說不上來了

歷史,啊,我對日本歷史很感興趣,所以大河劇啦,有關歷史的電影啊也是長期跟進去看的。我的感覺就是「很認真的去還原厲害了,至少不會讓人感動很穿越(大部分)」但是他們對某些歷史不願正視…跑題了…我回來繼續說。我喜歡他們歷史題材的原因大概是因為能感受到那種情懷,有一種動容的感覺,有熱血的質感…可能因人而異,我看很多歷史題材都這樣。哈哈哈

最後我想說一下sp,就是電視劇的特別版,一般都是電影的長度。其實很多sp都是受歡迎的電視劇才會推出的,很有意思,大家也可以去看看…


內心富足,感情細膩,不卑不亢。誰愛看誰看,它一直在那裡,在中國受眾就那麼點。。。


去看看中島哲也,是枝裕和,岩井俊二,北野武


要評價日本當代電影是不是該從歷年獎項評選作品開始?傳統主流的:キネマ旬報毎日映畫コンクール 更風格化些的:ブルーリボン賞 (映畫) 偏商業一點的:日本アカデミー賞

附帶一個問題:動漫電影是不是電影?


日影和日劇在我心中的地位就和韓影和韓劇一樣,只不過完全顛倒了個位置。
近年來凡是在日本大紅大紫的賣座電影幾乎全部是漫改(寄生獸,劍心,馬上要上的巨人和各種純愛電影等等)和小說改(告白等一系列推理相關作品)。
我覺得這種發展趨勢真的是十分病態的,比起韓國來在劇本原創和拍攝手法上還是差了一截。

真的不要小看原創劇本和小說改編這個區別,拍出來的電影完全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甚至誇張的說,假如全部用中國的審查制度去中日韓中挑選合格的電影一較高下,我內心的結果很有可能都是中國略強於日本,當然和韓國比的話還是連資格都沒有,是的沒錯即便是用中國的審查制度去韓國挑能播的電影我也能挑出最少20-30部讓中日電影人望洋興嘆的佳作。

至於搬出日本那些文藝小清新或者cult片導演的同學們咱敢不敢舉點多數人都能接受的栗子?


終於遇到一個自己能答的了,哎,本人最喜歡的兩個導演是北野武和宮崎駿,當然很巧的是這兩位都是日本人。本人很喜歡日本電影 沒有因為地區或者文化的隔閡 咳咳
首先是宮崎駿,宮老爺子的動漫在迪士尼和夢工廠等大型動漫公司唯一的一個亞洲力量,一生也得獎無數。大的方面,喜歡歐洲風格,很宏偉很有時代感,就像哈爾的移動城堡 小的就像借東西的小人 田園風格很唯美 老爺子是一個環保主義者他的幽靈公主 還有百變狸貓 另外老爺子還是和平主義者 他的最後的動漫 起風了 就是對戰爭的反思 老爺子一生成就很高私以為僅次於手塚治虫大神 是一個很有規格 很有高度 很有思想 的大人物《老爺子是亞洲動漫的代表 是亞洲的驕傲 你說他厲不厲害? 可惜老爺年紀大了
然後就是北野武 最早看他的電影是 壞孩子的天空 很有深度很悲傷的電影 後來就去某度上搜 發現黑幫電影才是他最擅長的 全員惡人 還有雙面北野武 是對自己的思考 還有阿基里斯與龜 更是感嘆北野武老爺子對人生的思考 還有一直被人推崇的 菊次郎的夏天 特別是裡面的久石讓的配樂更是經典 還有最喜歡的就是北野武的 那年夏天寧靜的海 那個女孩跟在男主後面扶著衝浪板 我簡直就醉了 一個導演 能直能腐 就談的聊人生 又拍的了煙花柳巷 還可以小清新 更能重口味 你說厲不厲害?


電影如何無非商業與藝術。

論商業,日本電影現在也只能在本土打滾,向外輸出能力對比以前近乎殘廢。

多久才能出一部在國外商業市場還算成功的電影還是吃幾十年前的老本的《哆啦A夢》。

日影粉能拿日本是第三大電影市場還證明日本電影還不是衰落,這點還算我還算是可以接受。
但好玩的是,如果你拿中國是第二大(快成第一了)市場來說中國電影崛起,他們絕不接受。

論藝術。。。

呵呵,這就更有意思了,看了一圈答案和評論。

你若拿豆瓣等網站評分來說日本電影藝術性降低,日影粉就一臉不屑,「電影藝術性豈能以網站評分為準」?

你若以日本國外獎項獲獎頻率變低來說事,日影粉又說「日本電影風格獨特,不能用國外的標準」。


那他們又如何證明日本電影藝術性高的呢?

說來說去無非是自己的感受和日本國內的獎項和什麼旬報。


那他們透出的意思就是:

「我們這堆粉絲的觀影評價要比一個一個網站要精準,日本國內的獎項要比國外的要權威」

歸根結底四個字「自嗨狂魔」。


作者:古倫木
鏈接:日本電影衰落了嗎?韓國電影十年之內會弔打日本嗎? - 古倫木的回答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題主,如果你連日本電影都不看,怎麼敢說自己涉獵廣呢?

你可知道日本電影在整個影史來說都是相當重要的。而且經你的描述,你好像只知道黑澤明,小津安二郎、成瀨巳喜男等大師你有聽過嗎?

最後回答問題,當代日本電影,我個人覺得沒有大師可言(動畫電影除外),我還覺得日本的電影是倒退的,但是你不能忘記曾經日本電影的高度與輝煌。


印象中是從北野武開始的,用慢節奏敘述,而後多是模仿這樣的慢節奏,但是北野武的「慢」是慢的有滋有味,而現在的「慢」真是讓人不明所以,近乎抓狂。


兩次金棕櫚的今村昌平就這樣被你無視了么?還有被黑天皇御賜為下一代皇帝的北野武,還有大島渚,岩井俊二。好吧,岩井俊二或者還值得商討,然而今村昌平和大島渚絕對稱得上大師了。當然比起黑澤明,小津,溝口健二或許地位不足。然而今日之好萊塢又有誰敢說比卓別林,奧遜威爾斯更偉大?


日本著名電影和導演有很多 可能是你沒細看。

小津安二郎,岩井俊二,北野武,,千葉真一,三船敏郎等人


推薦閱讀:

星際穿越結局的問題(非物理)?
港囧為什麼還未上映就有了大批囧黑,並在上映當天就流出盜版資源?
黃曉明的金雞影帝有水分嗎?
為什麼不能進電影院放映的電影可以在電影節,電視上播出?
為什麼反映海峽兩岸人們的鄉愁的電影很少?

TAG:電影 | 日本電影 | 影視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