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的高贊長文一般是答主花多少時間完成的?

有一些答主回答前會說「睡前一答」或者「看到題目偶然有感」,但是其中不乏一些切中要點描述精到而又不忘秀知識量的高質量長文,讓人感覺是答主信手拈來因而萬分艷羨…然而單看這打字量都不至於半小時四十分鐘就寫出來,何況有些人是手機作答,更何況起碼還得有推敲過程。所以這些答案究竟是多久寫出來的呢?


目測以上回答都沒有比我更拼的:)
這個問題下的回答,大多是5~10+個小時吧。
而我這一篇,按小時算,保守估計是300+。
「學霸變學渣」和「學渣變學霸」分別是怎樣的一番體驗? - edmond 的回答 - 知乎

這篇回答,贊數33833,字數61458,用的時間,是一個半月。
從去年7月7號看到那個問題開始,本來只是想簡單地寫寫,沒想到一寫開頭,就忍不住寫後續;一寫故事,便忍不住仔細刻畫細節,刻畫心理。本來只想寫個大概,沒想到一寫起來,整個18歲以前的人生,所有的起伏,所有的轉變,所有的追求夢想忐忑悲喜,都以極高的精度,還原在了一篇文章裡面。
於是,直到8月20號結束更新,一個半月的時間裡,我大概要每天廢寢忘食地寫上七八個小時,熬夜到凌晨四五點是經常的事。
為了這一篇回答,總數加起來,300+小時應該是有的。

這可能是我活那麼久最瘋狂的一個月了吧,當然,因此我也收穫了許多以前完全想不到的東西。

接下來的幾乎一整年,僅憑那一個回答,就給我帶來了15000+的關注,用那個回答中拆出來的選段,就又能再另外七八個回答下寫問題,加起來,也拿了七八千贊。

由此,我體驗到了許多一般人體驗不到的事情。最開始的那一天,一個曾經自卑的小透明,就體驗到一分鐘消息即變成99+的感覺,體驗到一日漲3000關注的感覺,體驗到一天新增的評論要看一個小時的感覺。從那一天從早到晚持續不斷高刺激下的睡不著覺,到後來完全適應的坦然。

我開始可以從知乎賺外快(PS:只是為了和我媽打賭你看我也能自己賺到錢而已,那個二維碼目前為止只收到了幾百塊),開始看到更大的世界,開始認識許多我之前完全無法想像的厲害的人。以至於,我上大學以來認識的最厲害的那一撥人都是在知乎上認識的。從這裡,我獲得了無數從其他地方無法獲得的經驗。

可以說,去年7月7日看到那個問題的那個晚上,改變了我接下來幾年的生活軌跡。

這些事情,已經不是一個「高贊長文」能夠概括得了的了。


首先,本人昨天剛剛寫了一篇最最花心思的答案,正好又看見這個問題,便趁著周日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是怎樣準備一次答題的。

--------------------------------------------------------------------------------------------------------------------------------------------
正片開始~~

以下是有哪些漂亮好用且性價比高的智能手錶? - 張之光的回答 這個回答的答題準備歷程...
--------------------------------------------------------------------------------------------------------------------------------------

  • 首先在周二的清晨我收到了一個回答問題的邀請(第一天)

一般來說我會回答我能在1分鐘內立刻就有思路的問題,不懂得方面我不會回答,而這個問題對於我這個幾年前就開始研究智能手錶的科技愛好者來說是很合適的,所以我決定回答這個問題。

--------------------------------------------------------------------------------------------------------------------------------------------

  • 確定答題時間(deadline)

這個主要還是因為我在美帝讀高中,平時課外活動還是非常多的,恰巧這周又是籃球隊很忙的一周(一周雙賽),還有一場客場比賽,除此之外每天下午訓練到六點.......而我回答這個問題需要有大塊的時間,所以我決定定翻翻我的日曆......

最後我發現好像只能等到周六才能回答問題了,不過我能夠有5天時間去構思~

----------------------------------------------------------------------------------------------------------------------------------------

  • 構思問題(第二天、第三天)

接下來就是通過平常的閑雜時間構思問題了,沒事就想想怎麼答這個問題比較好、需要加點什麼東西或者需要引用哪些文獻。

其實大多數的靈感都是不經意的時候迸發出來的,比如正在吃飯的時候或者上數學課走神的時候(本次答題的大部分構思都是在一堂數學課上完成的,包括段落的設計以及其他方面,之後會提到)。

一般我不經意想到的關於答案的好點子我都會拿紙記下來或者敲進電腦的記事本里,不寫下來我渾身難受(也許因為我是個完美主義者吧.....)

P.S.鉛筆隨手記,大部分紙張都留在學校了,這時家裡僅存的一張......(因為僅僅是我自己看的,所以字亂見諒)

---------------------------------------------------------------------------------------------------------------------------------------

  • 排版設計及其餘構思(第四天、第五天)

到了星期四的時候我就已經有一個大約20款智能手錶簡評的腹稿了,由於機型眾多,知乎又不能改變字體的大小和顏色所以幾乎每一篇推薦產品的文章都是密密麻麻的,好似一鍋漿糊閱讀體驗很不好,所以我覺得通過PS圖片+上傳圖片代替文字的做法來改善排版的問題。

由於上一篇關於推薦小屏智能手機的回答里的圖片很受歡迎,我覺得延續這種風格。

然後我打了個鉛筆草稿(型號草稿在家放著可以展示給大家)

草稿上密密麻麻的是我把字體和字型大小都標註上了.........(還有字體顏色和間距)

最後確定下來標題使用Microsoft JhengHei UI Light字體(無襯線)

標題字型大小44(RGB127的灰色)
正文字型大小12(RGB145)
產品說明字型大小10.5(RGB145)

----------------------------------------------------------------------------------------------------------------------------------------

  • 產品體驗以及構思收尾(周五下午)

由於是產品推薦類文章,自然不能信口開河,於是我去了一趟離家裡比較近的Bestbuy去親自體驗一下產品(其實大部分以前我都深度體驗過,這次是為了新出的G Watch R來的)

------------------------------------------------------------------------------------------------------------------------------------

  • 正式開始寫答案(周六下午2點半)
  1. 先把素材收集好,也就是需要用到的圖片。

由於作圖對於圖片的背景顏色和解析度要求比較高,所以有時候我多開窗口對比、選擇需要用到的圖片這種情況太多了

再比如,Google Play商店的MOTO 360沒有合適的圖片可用,於是我就去MOTO的官網摳圖,但是官網又提供5種錶帶、2種機身顏色的搭配,我還必須選擇一個合適的角度(因為提供360°的預覽)

最後我選擇了灰色Leather錶帶和銀色機身的搭配,比較適合白色背景;至於角度我最後選擇了30°角的圖片。

2.開始製作圖片

這個時候我的電腦屏幕分為三大塊——上方是PS製圖和品牌官網(摳圖和數據查詢)下方是評測網站(結論參考)。

最後做完20張圖片大概耗時4小時左右......

3.休息一小時

在做完所有圖片之後我會休息一個小時,讓自己暫時不去想這些東西,清清腦子.....這個目的是為了發現一些文字之間的錯誤。

果然,我最後大概修改了5-6個錯誤。

4.寫總結

這次的智能手錶答案我很滿意的地方就是每一款產品我都有優點和缺點的分析,而這些分析是我的經驗+國外老手的總結結合而成的....

比如在LG G WATCH R這款產品里我寫了續航很強勁。

其實這一句簡短的話語是我從The Verge和GSMARENA這兩家評測網站的長文章里總結的

To like the LG G Watch R, you must like chunky watches. It also helps if you』re into analog watch faces since digital ones fit awkwardly with the roundness of the watch and its permanent minute markings. My favorite digital face has a battery indicator wrapping around the periphery of the screen, which looks cool, but is confusing if you try to read it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watch』s bezel. This sort of disjointed and not yet refined synergy between hardware and software is characteristic of the Android Wear experience.

The good news is that that particular watch face came as part of a recent software update from Google and LG, and the two companies are committed to aggressively keep improving and enhancing their collective offering. So while the present state of this watch』s software can be considered resolutely incomplete, there』s good reason to anticipate that it』ll keep getting better as time wears on. The universality of the Android Wear platform across manufacturers and the G Watch R』s strong basic hardware make it a good bet to remain a relevant device for some time to come——The Verge《LG G Watch R review 「9 degrees, Mostly Clou…」》

The display is the major culprit for the G Watch R"s good battery life. Even with the always-on feature turned out, we are able to get two days out of it on a single charge. With heavy use, naturally, this trims down to one day, but that"s perfectly fine for today"s standards.

And even if you run out of juice from the 410mAh battery, it"s charged back to full in only 30 minutes. The battery also happens to be one of the largest in the smartwatch market right now.

The G Watch R looks good in action

Overall, we are delighted with what LG has produced. The G Watch R is definitely the direction in which smartwatches should be going in terms of hardware and build quality. Out of the whole package, we would"ve liked the bezels to be a bit thinner and the display slightly larger.

Follow us onto the software part of the review to find out more about the brains of the G Watch R.——http://GSMARENA.COM《LG G Watch R review: A full circle》

注意以上僅僅是一款產品的一個方面的文獻查閱哦,總的下來準備這一篇回答我大概看了十幾部視頻和幾萬字的測評文章(純英文)

5.收工發文章(周六晚上6點45)

這一步最容易。

7.收集BUG,完善答案

當然光是寫完文章當然不算完,因為總有一些熱心人能夠發現你的錯誤。

比如一些拼寫錯誤或者知識死角啦,所以還得找時間重新改圖PS,完善答案。

最後的統計:

  • 答題總用時5.5小時(構思4天)
  • 共搜集圖片269張(最終採用24張)
  • 閱讀文獻30篇
  • 參考視頻16個

------------------------------------------------------------------------------------------------------------------------------------
最後謝謝大家的支持

以上。


謝邀。

1、最花時間的答案——怎樣才能從英語很糟糕的人變成英語很厲害的人? - 姜小白的回答 - 知乎

這個答案我寫了三個月。
目標很清晰:我要寫一個從零開始學英語的學習計劃,這個計劃要讓英語零基礎的人能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教材、手機App,以及時間安排。

寫起來快,主要是修改浪費時間。
一開始就計劃寫這樣一個答案,用思維導圖做了框架,因為這個答案是一個主要脈絡,會有拓展。所以我先寫「拓展」,前面寫了很多答案,這些答案都是用來補充這個主要脈絡的。再寫這個「脈絡」時,就能保持相對精簡,不然堆在一起大幾萬字有點可怕。

身邊有好朋友就是英語文盲,所以發給朋友看了幾次,一直改。凡是朋友看不明白的地方,全部重寫。有建議的教材,都提供幾個選擇。有昂貴的課程,都提供免費的替代。盡量讓每個人都能選擇合適自己的安排。

這個答案點贊不多,但很快就收藏過1萬,主要是很多人真的能實現我的目標——找到方向,開始學起來,我很欣慰。
(偶爾收到私信,問我怎麼學英語,我就很高冷的把這個答案的鏈接砸過去就OK了)

2、
年輕人如何在獨居時有效地保持自律? - 姜小白的回答 - 知乎
這個是我收到的點贊數最多的答案,自己都嚇一跳。一星期不到點贊數有1萬。

十分鐘寫完的,看見問題,我就想著——如果是我堂弟大學畢業,馬上要自己出來住,我能給他什麼建議讓他過的舒服一些。我就按照從早到晚,方便執行,讓我自己感到舒服的習慣列了幾條建議,無心插柳柳成蔭。

3、
怎麼練好英語口語? - 姜小白的回答 - 知乎

這是我最花精力的答案,我想用「打比方」的思維模式,寫一個答案,讓大家對學英語有一個「認識」,通過這個「認識」再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學習計劃。想了很久,用「演講」來舉例子。結果差強人意,沒說明白。後來繼續思考,就換成「玩遊戲」來比喻學英語,開始寫一個專欄,效果挺好的,很多人都說有幫助。一直想傳遞一個觀念:學英語,學法很重要;學語法,語法不難。

一般答案都是曬太陽、坐地鐵、開會、晚上在家的一些碎片時間拿手機寫的,我打字快,回答的問題,一般都是從邀請我回答的問題挑我有經驗的,時間還好,但偶爾思考怎麼寫好,挺累的。


就我來說,如果僅僅是現象、事件、器物的列舉來說,基本上查資料+寫作基本都在三天左右的時間中的空閑時間完成;如果涉及理論,寫作起來時間很短,但是沒幾年功夫是積累不出來的,這類答案如果只算寫作時間未免太短,但是加上積累的時間又有吹水之嫌,反而很難計算。


普通的那種答案一般開始敲鍵盤時都已經有了思路,30~90分鐘能寫完草稿,然後潤色一下。我一般不習慣常修改答案,基本都是改到成品才發布。有些人平時以寫作為生,寫起答案如行雲流水,這我是比不了的。
需要查資料的比較耗時間,兩三小時的也有,五六小時的也有。最長的是在金庸小說中,有哪些江湖人士在歷史上確有其人?這篇,斷斷續續花了我小半年,一直扔在草稿箱里,隔一段有興趣了就查一點寫一點,最後寫完時累計耗費幾十個小時了吧。


一個3000+的,用了一個多小時左右,一個1000+的,用了一個多小時(還包括貼了不少圖片)。

反而是某100-200贊,甚至只有幾十贊的幾篇專業文章,用時更久,包括相關搜索、整理思路,寫到不確定的還要找資料,倒是順便加強了學習。

體會到,如果市場開發,必須要在強調自己專業優勢的同時加入三俗因素。


一般情況下,能寫短文章把問題回答清楚的,我不會寫長文章,因為文章寫的太長,我自己寫的累,知友看著也累。
然而,有些情況下,幾百字的短文章是無法把問題回答清楚的,因為有些問題開放性程度高,要多方位多角度分析才能寫出一篇比較嚴謹的答案,這樣的問題沒有幾千字寫不完。
其實大多數人並不是很在意問題的結果,因為大家心裡都有個大概的答案,更多人是想看作者對這個問題的分析過程,解決思路,所謂答案不重要,過程很重要。
幾千字的答案,到幾萬字的答案我都寫過,最長的那篇答案兩萬多字,我寫了三十多個小時,還是連熬兩夜寫的,平時的話,寫長答案大概1500字/小時。
寫完之後,還要校驗一番,錯別字要改,語句要通順,表達要合適,這個過程也要用到大概半個小時的時間。
其實,我跟大多數知友一樣,有著太長不看的習慣,有時候,看特別長的答案對於我而言是一種折磨,尤其是那種篇幅很長,文字風格又偏軟的文章,有些人的文字風格會很讓人喜歡,比如當年明月,有些人的文字風格會讓人渾身酸軟,這裡就不舉例。
所以,我在寫長答案的時候,還要考慮的就是讀者到底能受得了還是受不了,五千字的答案,如果換作是我自己,願不願意去讀完?所以在寫長答案的時候,會更加重視文章的前後邏輯,流暢程度,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讀完,卻沒感覺到疲累,這確是極好的。
另外說一句,長文並不代表著高贊,有些時候,寫長文其實不是為了獲得高贊,而是幫助自己梳理一下思路,有些鬱結於心的問題,百思不得其解,怎麼想也想不通,然而,當你把你所想的全都清晰地寫出來時,你可能就已經能夠解開那個心結了。


查了一下,我的知乎草稿箱堆積如山啊。

來知乎,純為興趣而答,極少受邀,除非邀請我回答的是我感興趣的問題。

草稿箱里堆積的,都是有興趣而積累不足的回答,所以只能處在半成品狀態,倘若勉強答出,自己不快樂,別人不痛快。所以就擱著,等哪天積累到了,又想起來了,再說。也可能這些草稿就永遠都是草稿,那又何妨。

能答完的,都是自己較有積累的,因此有話可說。

來知乎兩年,得到不少鼓勵,攢了幾個點贊過千的回答,不知道算不算題主說的高贊長文,也許還夠不上那個標準,回顧一下:
1. 對於剛剛踏入社會的 90 後畢業生,70 後和 80 後有什麼建議? - 周筠的回答
3500+贊,11000+收藏,130+評論
這篇在我的回答中算是很長的了,主要是給出的資料信息較多。前後編輯了十多次,增補、修改,加在一起,花了總有10個小時左右。
2.如何做到為人和善又不失強硬? - 周筠的回答
2500+贊,5000+收藏,120+評論
這篇大約一次花了兩個小時寫就,因為是長期思考的問題,平時在日記里就寫過,所以看到這個問題後就開始打腹稿,差不多想好了選取哪些素材就開始動筆。後來也編輯過數次,加在一起大約花了四五個小時。
3.如何找到好書?有什麼技巧或建議? - 周筠的回答
1500+贊,3300+收藏,60+評論

這篇寫得很順,一看到張佳瑋的回答中的」順藤摸瓜「就有了腹稿,馬上動筆寫。這個主題以前就在郵件中和同事分享過一些,也是長期在思考的問題,所以寫得比較快,不到兩個小時就寫完了。日後再看總覺得意猶未盡,但也不著急現在就補充。

我的體會是,有了五六成的想法,加上有時間,最好就開始動手寫,哪怕只能是半成品,也不要緊。沒想法的時候不硬寫,不能傷了寫的興緻。如果預感到回答會比較長,比較耗體力,就做好反覆修改多次達到目標的準備,這樣一次寫到哪裡就算哪裡,過後再補齊。

知友的反饋肯定是繼續寫回答的極大動力,但我的好些回答自認為有價值,回應者也寥寥,卻讓自己有滿足感,時間沒白花。

兩年過去了,現在回過頭來看,好些文字如果當時不跟著感覺一口氣寫下來,也就不會再寫了。有些回答我自己再去看都覺得神奇:我居然會那樣思考問題!


我的回答基本都是高贊,平均贊同4k,贊同中位數也有2k了。很難說是多久寫的,有好靈感了就寫,沒有就不寫,有的時候是醞釀了很長時間寫的。

單論下筆的話,3-5個小時吧,我打字速度可以,但是求每個文字都幽默就很費勁,求金句就更費勁,看似洒脫流淌的文字,其實都是絞盡腦汁設計的


一個17k贊的答案,三十多萬字,因為寫這個答案我才確切的知道單個回答字數限制是十萬。所以我一個答案寫了兩個問題的回答,再加上好幾篇專欄文章。別的不敢吹,所有高贊答案里,這個回答絕對是字贊比最低的!

好像也不是什麼值得炫耀的事哈,哈哈哈

這個回答就是人究竟能摳到什麼程度? - 郭永年的回答 - 知乎
補充回答是這個,加一起有18K了生活的真相是什麼? - 郭永年的回答 - 知乎

對了,問題問的是寫了多久,我寫了半年多,一周三更,每次寫六個小時吧,寫的現在都不能久坐,腰疼。


目前僅有的一篇長文,14620字,65張圖,前幾天剛把坑填完,不太打算添加新內容了,現有的長度閱讀起來已經比較費勁了。

主題和框架是一開始就打下的,每一部分的內容互不影響,使得這個回答分開來寫並不很影響全篇的第一次閱讀。
只是,每次編輯起來都十分麻煩,本地查閱資料和撰寫每次大約需要幾個小時吧,而且即使每次都是本地寫好然後直接粘貼,還得自己做本地備份,每次還需要要確認本地和遠端的更新大致沒有丟失(數圖……)
也並不是很多時候都有空,最開始大概一個星期左右更新一塊,也有月余才更新的,前後花了3個月的時間吧。

也許這就是知乎的魅力,在別的地方我可能憑記憶感覺就寫了,而且那些地方信口開河的大有人在,這種現象一旦過多大家就懶得搭理和糾正,劣幣驅逐良幣,最終這個社區的質量就下來了。但在這裡寫的時候謹慎求證,不希望因自己疏漏產生錯誤,水平有限的錯誤也許在所難免,評論區不乏大牛。

來源:
如何評價蘇聯的軍工水平? - 鸑鷟鵷鶵的回答

在這裡給些不成熟的建議:
1.對於長期更新的回答,一直關注的人不妨添加一條評論,而答主每次更新也都添加一條不回復任何人的評論,這樣所有評論裡面的人都會收到一條消息;
2.採用不常用的符號和編號混搭使得大家使用Ctrl+F能迅速跳轉到想要閱讀的內容的編號;

才疏學淺,以上


其實很多時候都是自己有現成的工作成果,大概做個搬運工,潤色一下,刪掉關鍵部分,改成知乎文風,修修「標點」,就好了。

有一些是發表在豆瓣上的,有一些是發表在quora上的,有一些是以前做過相關的研究,有一些是以前選修課的小論文。

這些存在電腦里,總是有用的,說不定以後在哪個社交網站,你又能看到我來自知乎的回答了。。


我的高贊答案都是看題目,覺得可以答,隨手寫,想到哪寫到哪,不到幾十分鐘就寫完了。
這個答案最開始的版本是上課之前隨手寫的,寫完就趕去上課了,回來一看贊的人好多,就覺得還是再補充一些,成了現在這樣冗長的文章了。
近代中國有沒有一位世界範圍普遍認可的聖人? - 知北游的回答
這個答案最開始的版本只是一個十幾分鐘時間在最高贊答案下寫的評論而已。
普京的下場可能是怎樣的? - 知北游的回答
這個答案跟答語文閱讀題一樣,看到題目分點概括了幾點,後來才補充了幾張圖和原始資料,結果莫名其妙上千贊了,還是有點受寵若驚,因為我覺得這種答案其實會沒多少人看的。
元代蒙古人赤裸裸地歧視和虐待漢族,漢族卻承認元代,這屬於安倍口中「自虐的歷史觀」嗎? - 知北游的回答
這個答案倒是花了一番心思,看到題目就激動的不得了,大概用了幾十分鐘吧,一氣呵成,酣暢淋漓,就是傳圖傳的比較費事,不能批量傳圖,知乎體驗太差。
中國人的大國夢有多強,為什麼需要事事爭世界第一? - 知北游的回答
這些答案雖然後來倒是補充了蠻多,但是最開始的版本最主要的內容是連資料都沒翻多少,憑記憶答的。
倒是贊比較少的一些答案,花了好長時間來回答,各種查資料,答的非常認真啊,後來一看認真答個題贊還那麼少,我就感到非常的氣憤!
所以啊,在知乎寫答案,既要考慮到自己的水平,也要考慮到歷史的行程。我想我一個隨手寫的答案,怎麼就成首贊了呢?我也不是在謙虛,但是知乎眾們說,大家都研究決定了,就是這個答案了。我也只好說了一句話,不是我想當首贊,是知乎人民選我當的。


平生以來的修養。


知道嗎,想要寫出一個「長文高贊」的答案,單就前兩個字,這就意味這該答主可能背負著透支一塊香濃黑巧克力的債務,而看後面兩個字,這又取決於對學生放學時間的把握-----對於這一點,我沒有把握。


所以,就我而言,一塊巧克力的能量足以支撐我把諸如1+1=2的問題擴展到1+1不一定等於二,1+1到底等不等於二,最後終於承認只有在遵從數學邏輯的基礎之上1+1=2才得意成立-----看到諸如此類的問題擴展,然後你們可能會說,小哥,你好有趣,我好想搞死你哦。


但怎耐本人生活貧困,黑色巧克力的支出有時讓我難以為繼,所以這樣死磕自己生命的時候不多,我經常回答一陣子然後又消失一陣子,可能就是去人工自造絲滑牛奶巧克力了吧----這種獨特的製造工藝很不便透露,據說此項修鍊的技能取之於屎殼郎的日常工作原理,如果不沾屎的話,大概說成「滾雪球」世人也應該不會反對,這件事情我不願意透露太多,我怕你們學會。


以上之言,僅僅是說明-----要寫長答案,能量是必須的,時間是必備的,而高贊與否很可能就取決於發表時間是否契合學生的放學時間、上班族的偷懶時間、閑散人士的無聊時間-----這些因素太錯綜複雜,總結來說就是----這一切要看天意----喜歡喊天意往往就是一個人對無法看破真相的妥協----一個人能夠對自己的平庸智慧有如此審時度勢的接受度,我想這個人也是有趣的。因此,我還要說,一個有耐心樂此不彼回答一個長答案的人,你還應該是一個有趣的人,還應該在寫答案的過程中因為發現自己的智商短板而感到愉悅,而不應該對發表之後期待發表之後有過多的善良評論和贊數。


我是本著滿足求問者可能想知道怎麼回答長答案的回答方法寫的這個答案,所以上面說的是回答之前的心理建設,總結就是:

  1. 你得有錢買飯吃,補充能量。事實證明,吃不飽你的心情能量就不足,不管是撕逼還是私奔,我們都吃飽了再干。
  2. 你得有時間。說到底還是需要你有錢,錢多到可以讓你的時間看起來無足輕重,然後就可以舉重若輕地反覆修改自己的答案。不然一個答案的回答成本是極高的。有些人在知乎回答是生活的點綴,有些人確是到賒生活成本。

有了這些之後,我們就開始寫一個答案了。我的方式是這樣的,找到一個自己你能答的,並且可以深入挖掘的問題。構思一下,然後迅速寫一個開頭。很多時候一個開頭寫得好,有感覺,你的整篇文章就勢如破竹,嘩啦啦一堆文字那簡直就是信手拈來讓敵人恨意綿綿啊。一個具體的例子就是這個答案:如何長時間高效學習? - 白詩詩的回答 - 知乎

81K贊,當時9000字,我告訴你,是一口氣寫成的,大概四個小時左右。這是我寫作的心得:如果你寫得高潮了,那麼讀者也會感到高潮。所以就寫作快感這一點來說,我是不建議事先規劃的,雖然那樣寫得很有效率。


那我這種寫法有什麼問題呢,我這裡先回答題主問題,你不是想要知道一個長答案的回答時間嗎?時間我沒有記錄過,只能說取決於你找到好開頭的時間點,之後很快就完成了。不過就本問題來看,你看到我寫的這一堆字之前,已經有了五六次文字的流產,就是為了找到一個有感覺的開頭。這一次是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正好沒刪,且看: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圖五:

圖六:

其實很多答主也是這樣的,在寫的過程中刪刪減減,如果他們把寫作過程錄下來,可能都會心疼自己吧。

就時間說來,每個問題都是不一樣的,但是如果你找到一個順利的流暢的打開方式,比如說我,如果讓我有了一個能讓自己興奮的開頭,那麼下面的文字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我聽一個作家說,就是要寫那種一氣呵成的文章,我知道這樣的文章容易中途流產,但是我知道總有一次可以做到,而我只把做到的那一次奉獻給讀者


如果我未來能成為作家,那麼這句話就是我說的。

所以借著這位「作家」(zuo第一聲)的吉言,我建議你:


如果你想讓讀者讀得爽,那就多嘗試幾個開頭,萬一有一個開頭能讓你一篇光明


我這樣建議是因為,這種寫作方式對於寫作本人來說,如果開頭打開了光明的大門,那麼他過程中就會很爽。


當然,


我並不是反對那些分條縷析一絲不苟去布局的寫作方式,而是相當地佩服他們。很多答主為了回答一個問題,需要閱讀學術論文、查妓院文獻、爬牆翻譯外國作品,我熱淚盈眶,他們才是我真正應該佩服的人,雖然舶來他人的慧語良言並不一定能極盡自我內心的表達,在滿足讀者探知欲上很多時候也未能如心所願,但是他們為知乎奉獻的這些努力實在令人勘嘆,實在感謝。


我認為去查資料真的是一個良好的習慣,因為讓信息齊全、披露充分可以避免誤導讀者,大量的圖表和數據可以避開嘩眾取寵之嫌。但是我總養不成這樣的習慣,因為這樣讓我覺得自己差不多像是一個搬運工,而這種搬運的勞心勞力完全帶不來搬運農夫山泉般燦爛的幸福感。另外有一點不好處就在於,到處去搬運資料,很容易讓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受到這些資料裡面所包含的觀點的影響,我想,這是對我最大的傷害。


但不得不承認,只要在大量時間的基礎上,這種布局---查資料----寫作——是一種穩定高產的方式,如果我實在沒有靈感,我也打算這麼干,但目前我對自己的這種回答方式樂此不彼。所以大家在靈感不多的時候,我也十分建議這麼干。


謝邀。 @夜溟。

完。


=======
但我永遠知道,寫完一個答案,對這個答案的在乎才真正開始,數倍於寫作的時間懸於每一個贊和評論。
寫作之外,才是時間黑洞。
媽媽告訴我,她生我雖熬經十月久,但如我無幸夭折的話,少說也要養我十幾年。對此,我想每一個做媽媽的人,心情都很複雜。
這答案也是,你照顧它,你修改它,你被激怒,你會失望,你會嘲笑評論者不明我心意,你也嘲笑自己又何必在乎這些。
很多時候,早上發答案,一天就廢了。
所以我很少發答案,要麼集中發答案,這樣可以集中廢一天。


代碼汪的思維展現。快速發布,快速迭代,直至版本穩定。

具體過程:
1. 根據需求,不對是問題,po出一個0.1版本。
2. 發現有bug,不對,是表述不清楚的地方,修改後,po出0.2版本。
3. 發現需求變了,不對,是題目改了,針對性修復,po出0.3版本。
4. 感覺有必要擴展功能,不對,是豐富內容,旁徵博引,po出0.5版本。
5. 有人質疑產品質量,功能缺陷,不對,是招來噴子,需要更新一下readme,po出0.5.1版本。
6. 產品穩定,功能完善,不對,是回答有禮有節,有理有據。po出1.0版本。

以上迭代順序不固定,靈活組織。

然後,坐等收菜,不對,是收贊。
收的差不多了,關閉評論,取消問題關注。

然後,尋找下一個題目,愉快的玩耍去了。

哈哈哈~


哦,你看,這剛po完,就看到忘了回答題目了。
迭代時間不固定,一般第5條會耗費些精力,其實戰鬥很快就結束的。
寫回答,10分鐘~1,2小時不等。
至於迭代周期,長文1~2天,短文po出去,評論&<50條期間關注比較多,之後就不關注了。

我13年寫過一個長的,寫的是自己的一些經歷,差不多有1.5萬字,贊同數沒過一周就上了一萬,成為自己寫東西以來第一回感覺自己要紅了,不過後來感覺透露自己過多的隱私,有點賣慘的嫌疑,思考再三,最終還是刪掉了。

那篇答案正兒八經的前後寫了三次,第一次是周五下了班之後在公司寫的,用了差不多一個多小時,寫了個開頭。答案的主體部分是在周末完成的。當時記得差不多從周六下午七點來鍾開寫,一直寫到凌晨一點左右。第二天又繼續寫完了剩下的一點,差不多有兩千來字。前後加起來直接寫文的時間應該不少於十個小時。至於後期的修改錯別字,標點啊什麼的次數就更多了。一開始本來沒想搞這麼長的,心想兩千字以內,兩個小時搞定就ok了,結果寫了兩千字,發現才剛起了個頭。於是只好繼續,當時還想,得了,寫這麼多誰會有耐心看啊,就當鍛煉自己寫長文的能力了。

不得不說,在知乎上寫自己的經歷也算是比較討巧一個行為了。只要文筆過得去,能讓別人讀下去,如果你再能加點自己的人生感悟,恰到好處的用別人認同的方式表達出來,讀到最後,總會有和你經歷相似的人產生共鳴,並且給你點贊。我唯一意外的就是沒想到知乎上的童鞋都這麼熱愛長文,也沒有想到自己那些一點都不牛逼的經歷竟然也會得到那麼多的贊同,這是熬夜碼字的時候完全沒有意料到的。

下面是不同意 @袁梓謙 同學觀點的內容。

我在寫那篇高贊答案之前,也不過才十幾人關注數,並且我在寫那個答案的時候,前面已經有二十幾個答案了,排名靠前幾篇答案還是擁有很多粉絲的知友寫的。

雖然當前很多人覺得知乎是大V主導而不是內容主導,不過在我看來,並不是這樣,你隨便翻開一個大V的主頁,你會發現,其實很多大牛的一些答案的贊同數也是很少的。不太會出現像微博那樣,大V上個洗手間,都會有一堆的粉絲轉發。這也是我喜歡知乎的地方,不管當前湧入了多少三無用戶,無腦噴,各種粉或者各種黑,知乎仍然是中文網站裡面為數不多的高質量社區。我覺得這在某些方面也是知乎本身的屬性決定的。我曾給身邊的不少朋友同事或者網友推薦過知乎,但是一般情況下大家都是點進去看了下就再也沒上過。反而繼續看電視劇,刷朋友圈去了。因為在他們看來,知乎這個網站本身對他們沒有任何吸引力。對許多人來說,看字都費勁,更別說寫字了。知乎具有天然的屏蔽無關用戶的屬性。

最後就是,抖機靈不一定會贏得贊同,但用心回答一定會讓人尊重。
貌似跑題了。。。。


寫過一篇不算高贊的萬字長影評。前前後後的,回去重看,找資料找圖組織語言以及最後的修修改改,零零總總花了半個月。

因為我語文功底很差,不太會用文字表達情感。所以如何在砸乾貨的同時兼顧情感表達和有條有理,苦惱了很久╮(╯▽╰)╭現在回頭看還是覺得文筆嫩得可怕。。

所以特別佩服那些既有乾貨又能將其娓娓道來的大神們,寫過答案才知道有多不容易。要將一杯水的知識量講得深入淺出引人入勝,那本人至少得有一桶水的知識量才行。

就這一點而言,如果單就寫答案的時間來說可能不算長,但在這之前獲取知識和閱歷以及思考的時間是巨大的,甚至寫答案的時間可以忽略不計。正是因為有之前的儲備,才能在要用時信手拈來文思如尿崩,信手一揮就是乾貨滿滿的精彩長文。


我一個只有友情贊很短的答案,還沒有查閱太多資料,花費了將近兩個小時。從此特別佩服知乎上能寫出高質量答案的人。因為知道了,看懂高質量答案和寫出高質量答案,沒有可比性


我玩知乎以來的觀察所得,不同類型的回答用時差別很大。

乾貨型答主 → 用時最長 → 投入收益比一般(收益主要指收穫關注者)

主要以長篇知識類的嚴肅回答為主,包括但不限於:專業學科類,事件分析類,列舉推薦類回答。

這類答主撰寫回答時長可以從一小時以內到數日,甚至以月為單位也不足為奇,時間跨度很大,付出精力一般也極多。主要包括擬定提綱、搜集整理資料、製作素材、下筆撰寫及檢驗等過程,一般都是分幾段時間完成。

希望知乎的產品經理可以在回答界面頂端顯示回答字數,在個人主頁顯示其輸出總字數,雖然字數不能認為是衡量答主投入貢獻的絕對標準,但是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一定程度也是對那些熱衷於貢獻長回答的答主的一種認可。

魅力型答主 → 用時一般 → 投入收益比最高

主要以展現答主個人魅力及閱歷的回答為主,包括但不限於:生活經歷,故事小說,爆照體驗類回答。

這類回答用時一般不會太長,很多時候甚至是一氣呵成,數十分鐘幾小時一般能完成。撰寫流程比上一類型回答簡便得多,準備素材也相對容易,最常見的是製圖和放圖。但這類回答也可以是高質量回答,這類答主也可以是優秀的貢獻者。

以上兩種就是符合題目的那些長篇高贊回答,下面順便說說剩下的類別好了。

機靈型答主 → 用時很短 → 投入收益比一般

主要以幽默、簡短甚至答非所問的抖機靈回答為主,包括但不限於:一句話點評,絕妙金句,就你圖多,一本道類回答。

用時一般都比較短,因為大多數是答主的靈機一動爆發的腦洞,通常幾分鐘甚至隨手一答可以完成。這類回答也不能說是低質量回答,某些適度的抖機靈好比沙漠中偶遇的一杯美酒。

綜合型答主,就是什麼都答的答主,時長視其更偏向以上哪一種而定。

帶逛型答主 → 用時極少 → 投入收益比很高

這類答主極為罕有,我知道的只有一個,通常憑藉早期的大量優質回答積累了一定數量關注者後,由上述幾類轉型而成,一般情況下不會再生產長篇回答,大多數都是一兩句話的回答,但其價值已不在回答本身,而是引導他的關注者發現一些被人遺忘的好題。

-----------------------
大家應該有過類似心得,如何從贊同關注比來區分答主的類型

我們要注意區分一點,贊同數更多代表答主過去獲得的成就,而關注者數則象徵答主以後在知乎中的影響力。既得的贊同數不會帶來新的關注者,而積累的關注者則決定了日後回答的傳播能力。

也沒有明確的界限,舉個例子,乾貨類的回答10個贊同的量級能換取一個關注者,抖機靈的回答可能100個贊同量級才能做到,而魅力型的回答則是1個贊同能換取同等甚至以上的關注。

所以根據贊粉比能初步快速地判斷一個答主是什麼類型的答主,當然了現象級的超級大V不符合這個規律。

---

作為閱讀者應該如何對待這些長篇優質回答


個人認為,知乎的有效用戶可以分為「閱讀者」和「回答者」。(有效用戶就是排除殭屍號、馬甲號的真實用戶)

我理解的「回答者」的定義也已經是非常寬容,即回答數、贊同數、關注者均不為零的有效用戶。

儘管如此,回答者的佔比仍然是極少的。 根據蘇神2014年的知乎用戶分析報告,回答者在所有用戶中的佔比僅為12.42%,其他的都是閱讀者。

閱讀者,是指在知乎主要以瀏覽為主,很少發表回答的用戶。答題與否是個人意願,沒有瞧不起只看不答用戶的意思,作為回答者並不優越,僅是閱讀者也不可恥。但是閱讀者在瀏覽回答者的勞動成果的同時,應該合理使用你手上的許可權。

下面是一些對作為閱讀者時,我個人的一些倡議(要求逐漸升高):

1.盡量不要讓濕貨回答的排名高於所有乾貨回答。
2.正確地使用贊同、反對、感謝、沒有幫助、收藏功能。
3.不要錯把評論放在回答里。
4.嘗試成為公共編輯者。
5.嘗試成為回答者,放棄單機版知乎。

逐條說明一下:

1.盡量不要讓濕貨回答的排名高於所有乾貨回答。

當你看到某個嚴肅題目下,抖機靈回答排序超過了絕大多數乾貨回答時,你應該點反對而不是繼續贊同,如果你真的很欣賞,你大可以點感謝。

原因如下,抖機靈回答因為通俗易讀且有趣,更多人願意瀏覽,導致排名有時會超過那些真正認真答題的回答,這樣是對長篇回答者的不公平,且會打擊他們答題熱情。我也說過,適度的抖機靈是良性的,它的排序不應該在大多數認真回答之前,所以有意識的用反對來控制是有必要的,同時這也是對這種優秀抖機靈回答的一種保護。你點贊同不正是因為你欣賞這種抖機靈回答,希望它能博更多人一笑嗎?但是那樣很可能就會導致它們被摺疊,所以讓它們保持在回答列表中部比較合適。

就像我昨天一個抖機靈回答,在一天內爬升所有回答的首位,我後來加了提醒,但是最後仍然遭到了摺疊,哼,都是你們害的!

2.正確地使用贊同、反對、感謝、沒有幫助、收藏功能。

我問過一些知友,發現他們是很少點反對的,我不知道是不是特例,反正類似於上面的例子,擅於用反對和沒有幫助來控制回答的排序。

還有就是當你收藏回答的時候,請務必記得把感謝也點上,反正就我的情況,很多人收藏以後忘記了點感謝的。

3.不要錯把評論放在回答里。

很多時候一些答主也沒有考慮太多,就發表了一些很隨意的回答,後排的大部分都是這種對解決問題沒有太大幫助的吐槽類回答,其實它們更適合放在評論區。否則當讀者從關注問題獲得有人答題的通知時,長篇認真回答會被淹沒。

對於知乎上的娛樂性問題,其實偶爾玩味一下尚可接受,無傷大雅。但是嚴謹的學術性問題,嚴肅問題,就最好謹慎使用你知乎上的功能,如果不是領域人士,盡量不要輕易發表回答,而反對和贊同更是要一再謹慎。

4.嘗試成為公共編輯者。

我看過很多人從來沒有公共編輯的經歷,其實公共編輯花費時間很短,就是修改精鍊題目和描述,增減話題標籤,只要有一定判斷概括能力就可以,人人都可以做的,就相當於生活中隨手拾起垃圾一樣,舉手之勞的一點微笑的工作,但其意義則是巨大的。據說做多了知乎小管家還會私信感謝你。

5.嘗試成為回答者,放棄單機版知乎。

很多人覺得答題好難,好累,寫了又沒人看。其實答題沒有想像的那麼高門檻,只要找準定位,細心發現,總能找到你擅長的領域的。剛開始答題確實很難獲贊,學習一些答題寫作技巧,保持認真答題,必定你某天會獲得十几上百個贊,幾個粉絲,你就能感受但那種滿足感了。只有答題了,你才能認識志同道合的知友,才會發現更大的知乎世界。

這篇回答字數3696字,用時近兩個小時,其實嘛你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自己親身體驗一次是最好的。

以上是基於這一年在知乎的觀察見聞經歷所得,恐怕對知乎的理解還有很多不準確的地方,說的不對望指出。


推薦閱讀:

知乎上喜歡簡短的回答的人多嗎?
如何看待自己的論文的影響力不及部分知乎回答的影響力?
對於知乎問題,當你有不同觀點,應該默默自己回答?還是和之前的回答針鋒相對?哪種更能啟發別人?
知乎的問答比是多少?知乎用什麼來保持高回答率?
怎樣在知乎寫一個接近完美的答案?

TAG:知乎 | 知乎回答 | 效率 | 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