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擠占人的工作?

隨著機器人的發展,其越智能,使用範圍越來越廣,成本越來越低,是否會造成人的就業越嚴峻,進而影響國家的穩定?怎麼辦~~~~~


LZ的問題並非杞人憂天,因為類似的事情早就發生了:就是工業革命啊
產能的質變確實會造成行業動蕩,搞大了甚至會造就社會結構和政治體制的動蕩
分析工業革命的文章太多,我就不展開了
不過好消息是愚蠢的地球人已經有經驗了,所以不用太擔心


不會。
《一課經濟學》中揭穿了一個經濟謬誤,機器會增加失業率。
作者的書是對第二次工業革命後出現的經濟現象的分析,
當時是大機器發展而產生了會增加失業率的說法。
而他的分析同樣試用現代智能機器發展。
主要是說 機器發展會提高勞動生產效率,
擴大生產。而剩餘勞動者會參加其他勞動需求較大的行業工作從而實現資源合理配置。
順便說一句,這種分析同樣可以推翻「增加崗位提高就業」「戰爭重建有利於經濟發展」等等。

才疏學淺人教版教材標準高中生
初次回答 班門弄斧
不求贊 只求體驗一把回答的快感


For the case of US

"The biggest projected losers are farmers, ranchers and other agricultural managers. The occupation tops the list with an expected decline of 96,100 jobs, or 8%, by 2020. In fact,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has been steadily eroding for years. Between 2000 and 2010, the sector (including agriculture, forestry, fishing and hunting) contracted by 260,700 jobs."

"Broader changes in technology are also wreaking havoc in the ranks of federal government, home to three of the 20 industries declining the quickest. Perhaps unsurprisingly, the largest job losses are projected for the U.S. Postal Service. On the decline are Postal Service mail sorters and processors, carriers, clerks, and postmasters and mail superintendents—facing a total loss of 182,000 jobs. Some functions, like mail sorting, will contract by nearly 50%."

"Office and administrative workers will also be hit hard in the coming years. Technology advances have enabled modern professionals to take charge of their own typing, filing and phone calls. Thus, switchboard operators (No. 4) will decrease by 23%, data entry keyers (No. 7) by 7%, word processors and typists (No. 8) by 12%, and file clerks (No. 12) by 5%."

"Most of the 20 disappearing jobs—including yet unmentioned fast food cooks (No. 5), door-to-door salespeople (No. 9) and florists (No. 18)—require only a high school degree or its equivalent. However, occupations that require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are expected to grow the fastest, with jobs needing a master』s degree projected to increase by 22%, a doctoral or professional degree by 20%, and associate』s degree by 18%."


機器人搶你工作,你怎麼辦?


大噶吼,前幾天一條新聞吸引了二發的注意:「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5月11日投入商業運營」。這可不是普通新聞,這個新聞的重點在於「全自動化」。

新聞里提到,青島港通過先進的智能控制系統配合機器人,實現了現場無人自動裝卸貨物,而且作業效率可以達到每小時40自然箱、堆場利用率提升10%。其自動化程度也超過了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荷蘭鹿特丹港。

這個效率跟傳統碼頭作業效率相比,提升在30%以上,同時實現了操作人員減少了85%,成本也只有之前的70%-80%。是目前世界上自動化程度最高、裝卸效率最快的集裝箱碼頭、也是亞洲首個真正意義的自動化碼頭。

比起來,其實青島港只是個開始,因為這個第一保持不了多久,當今年年底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投入運營後,就將再次打破世界記錄,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

在工業4.0,人工智慧等概念輪番衝擊下,這些新聞將會越來越多出現,智能製造、工業機器人,這些曾經高大上的名詞,也會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出現在我們身邊,比如各種各樣的機器人。而就在前幾天,知名老字號「五芳齋」也要開發機器人了。

而以代工生產iPhone聞名的富士康,它的崑山工廠從去年開始,就開始大規模使用機器人代替流水線工人進行工作,這一舉動的直接結果是讓其工廠工人數量由11萬減少到了5萬人。

這些機器人不需要吃喝休息,也不需要工資、五險一金,還可以保持24小時不間斷工作,同時在工作效率、失誤率上遠遠優於普通工人。這樣的機器人,一旦成本降下來,取代人類只是早晚的事,而類似的這種高度自動化的工廠在珠三角、長三角等製造業發達的地區已經屢見不鮮。

這些事聽起來確實是個好事,很符合那句「提高生產力,解放生產力」的口號,但是另一個問題也難以忽視,那就是因為機器人而失去工作崗位的人,要怎麼辦?

事實上,這些因為工作被取代而發生的失業,在過去短短几十年,就沒少發生,很多工作崗位開始消失,近的有尋呼機客服,遠的有馬車夫。只看數據的話,會看到汽車的出現雖然剝奪了馬車夫的工作,但是汽車工業的進一步發展也創造了更多的工作崗位,不過,對於失業的馬車夫卻很難享受到這些紅利。

在人類漫長歷史中,這些工作逐漸消失的事情其實一直都在發生,整體上,得益於新的工作崗位、新的產業發展,雖然人類都發展到了70億,但是大規模的失業一直很少發生。不過在今天,這個問題似乎沒有這麼簡單了。人類歷史上,發展速度還沒有像今天這麼快過。

根據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今年3月發布的「英國經濟前景」研究報告,未來15年,美國將有高達38%的工作崗位可能被機器人和人工智慧取代;德國和英國也分別會有35%和30%的工作崗位由機器人佔據;在日本則有21%的工作崗位面臨同樣的可能。

在這樣的速度下,失業人是否會像以前一樣有充足的時間去學習新技能,找到新工作?怎樣讓自己的價值難以被機器取代,將會是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問題。

機器雖然可以讓人類從簡單重複勞動中解放出來,但也不意味著就可以躺在床上享受到這些福利,反倒是進一步要求人類要去進行更具創造性、非重複的工作。

之前我們只需要跟人類「賽跑」,但未來,將會更多的跟機器「賽跑」。如何提升自己工作的價值,讓自己難以被取代,這都會是一個關係到所有勞動者的問題。


隨著科技發展,比生孩子養孩子有趣的事情多的去了。
人口減少,物質需求大大增加。作為生產力的人口減少,必然有別的生產力代替,比如機器人。
這可能就是發展中的陣痛。
以上為無數據,無調查,無理由的「三無回答」。


隨著機器人的發展,其越智能,使用範圍越來越廣,成本越來越低,社會生產力進一步提高,福利政策相應加強,不幹活也有zf養逐步得到實現。


機器人搶人工作的事情,因為用了機器」人「的這個概念,容易讓人理解成人跟人之間搶工作,就如同中國廉價勞動力搶了歐美工人的工作,越南、泰國又搶了東莞工人的工作。


其實放長遠看,應該是科技在不斷解放勞動力,讓人從體力勞動轉向腦力勞動的過程。比如車輪、風車、蒸汽機、馬達等等的科技發明,讓一些傳統的工作逐漸被取代(比如縴夫),但又有更多腦力勞動的需求出來(比如導演、編劇)。機器」人「的作用不外乎如此,只是比蒸汽機更像人而已。這裡面有一條暗線:就是物質層面的」操作「會越來越被科技所取代,但信息層面的」操作「還會需要更多的工作崗位,比如電影這個產品,物質層面的操作可以沒有(比如動畫片),但信息層面的操作(影片的內容)依然會需要更多的工作崗位來完成。當然,如果真正意義的人工(高級)智能出現,另當別論。


機器人負責工作,人類負責給機器人除銹,上油什麼的。
機器人:嗯,嗯,好舒服。果然還是人類的雙手比較柔軟呢。


不會,除非人蠢到連「養閑人」都不會,可是貌似西方國家的人做的都不錯。


3肯定會影響的。

但是國家穩定與否和失業率增加與否也不是一件兩件事就能決定的。


國家穩定就不必說了,太多因素可以影響,同一件事情,在本國引起轟動,在其他國家可能就只是一陣微風。

單看失業率問題。

題主認為機器擠佔了部分崗位,所以失業率升高。

但是機器擠佔了部分崗位不代表人類社會的工作崗位就只能減少。

人是具有創造力的,機器代替了一部分,人也能創造一部分。


以交通工具舉例。

馬車時代,我可以想像到的相關職業有:

1生產草料的農夫

2養馬的馬夫

3製作馬具和車廂的各類工匠(木工、鐵匠等)

4馬具車廂原材料的開採工和運輸商

5趕馬的馬車夫

6馬路清掃工

7市政交通管理官

等等

汽車時代,其中的12345基本都要因為馬車被汽車代替而失業或降低收入。

但汽車時代,我們需要的人才就更多了,需要每個人專門負責一項技術。

鐵匠作坊的技術不足以煉製加工精密器械,這時候精工就得分好幾個職業出來。

使用的汽油需要石油開採技術,又分出開採勘探煉取保管等職業。

輪胎也是。

再接下來的電驅動、自動駕駛,又得興起好幾個職業來。

司機也開始有專門小轎車和大貨車之分。

交通規則的改變和運輸效率的提高又是另一方面的影響。


從中我們能看到的只有職業增加而沒有減少,這就是社會大分工啊,越來越多越來越細化。

所以機器擠占工作不代表人就會失業,機器只是以更低的成本取代人的勞動而已。

所以是有影響,但沒有直接關係


只不過,最弱的或者所創造的價值還不如機器的人只能面臨淘汰,比如純粹體力勞動力者,這與機器無關,如果以創造的價值衡量社會地位,那麼不管在什麼時代,純粹體力勞動者的社會地位永遠是最低的


機器人使用到極致 人不需要工作 去超市買東西 不需要付錢 這不就共產主義了么(有點抖機靈 吞風吻雨答的已經很詳細了) 機器人應用的領域多是工作環境危險 活累錢少 簡單重複性高的工作吧 這樣的話更多人可以騰出手來做具有創造性價值的工作 那麼社會整體工作待遇是提高的 人會有更多的時間享受生活的樂趣 至於題主提到的造成就業形勢嚴峻 進而影響穩定 我想機器人應用應該是逐步的(除非又一次工業革命) 人的工作轉換也是逐步的 只要技能培訓教育等跟的上 應該不必擔心


應該說機器人的發展對人類來說是一種益處,相信將來一些危險,臟、苦、勞動強度大的活機器人將代替人工來完成。使工作危險係數大大降低,同時開發更多的領域。


據牛津大學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在美國,20年內將會有47%的工作崗位被機器人取代。美國《華爾街日報》曾經盤點了最可能被機器人取代的十大工作,包含:倉庫管理員、酒保、士兵、藥劑師、農民、拆彈小組、記者、家政保潔工、律師助理和以查閱文件為主要工作內容的律師、櫃員和收銀員。

專家表示,智能機器人將最先代替流水線上不斷重複單一動作的工人,但是與藝術創作相關、與人交際的公關工作,或者需要人感性判斷或思考的工作,難以被取代。

同時,科技不會消滅工作,新工作正被創造出來,人工智慧增加了學習新技能和轉型至新崗位的壓力,過去流水線上的工作現在由機器人來做了,但是現在需要能夠管理、維護甚至是設計整個流水線的人。新的崗位湧現,而勞動者需要不斷學習新技能、適應勞動力市場變化。未來,操作、維修、保養機器人的技能人員,懂得管理、集成、維修機器人的專業人才將成為企業高薪爭搶的「香餑餑」。

以上參考:機器人搶人類飯碗?不,讓它給你做助理!


試著回答下,有不對的請斧正。我認為說到底是產業結構調整的問題,一個國家是否是發達國家主要看國民收入和從事產業的比例。我國的第三產業還差的遠,不合理的產業結構必然導致一些人的失業,從長遠看會隨經濟的發展伴隨市場自發調整而得到改善。但是也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機器人代替人還是一個口號遠遠不能實現。舉例說明:機器人應用最發達的國家韓國,每萬名產業工人擁有347台機器人。中國28.世界評論值55.以上為12年到13年統計數據。機器人現在更多的應用在高危險,繁重,高重複性簡單的勞動中,人的價值是不能簡單取代的。從數量說一時間連國際平均水平都達不到,何談對整到產業結構的衝擊。相反大規模的機器人產業興起又會帶來更多的技術崗位,加工製造崗位,機器人操作崗位。工人經過簡單的培訓就可以操作機器人這也是崗位的新拓展。等到雙臂機器人全面的應用,全球的智能機器人時代到來時整個世界都會調整產業結構。等那時就是老齡化社會了。咱們都可以休息了。手機碼字太累,拋磚引玉。希望看到更多的觀點和更深入的解剖。


推薦閱讀:

動態環境下的slam問題如何解決?
目前國際上有哪些醫療機器人,分別用於什麼手術或實現哪些功能?
Boston Dynamics 的機器人 Atlas 和本田公司的機器人 ASIMO 哪個更加先進?
Universal Robots 的關節到底是怎麼樣設計的?
有哪些知名的機器人競賽?

TAG:機器人 | 工作 | 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