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肉火燒保定的正宗,還是河間的正宗?


瀉藥(部分內容引用百度知道,圖片來源於互聯網)


感謝 @十萬嬉皮Fz 糾正。剛致電保定老驢頭阜成門店,詢問了保定老驢頭的驢肉是醬還是鹵,得到答覆是醬肉。


先對驢肉火燒,和正宗做一個定義。


正宗:百度知道對鄭重引證解釋做了四點說明:

1、佛教達摩嫡傳

2、泛指學業技術的嫡傳正派。

3、傳統的,主要的。

4、正宗一詞最早出於《簡易經》:「猿人也,猿猴也,一祖二別也。


驢肉火燒:主要有起源於河北省保定市徐水縣的漕河驢肉火燒和河北省滄州市的河間驢肉火燒。分為河間驢肉火燒和保定驢肉火燒兩個流派


驢肉火燒流派的區別


河間驢肉火燒流派:是涼肉夾餅,拌以尖椒為輔料,。要趁熱吃

保定驢肉火燒流派:是熱火燒熱驢肉,肉湯加澱粉熬制的燜子夾入火燒佐食。


從時間的維度:


據說河間是驢肉火燒的故鄉。

有考證的驢肉火燒是保定徐水,據《徐水縣誌》載,徐水小驢肉在清雍正年間(1723—1735)即聞名於世。

出名的來源:


河間驢肉火燒出名:馮鞏足跡河間,在保定方言的電影《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中多次提到驢肉火燒

保定驢肉火燒出名:著名的非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經常在作品中盛讚保定的驢肉火燒


驢肉的區別:


河間的驢肉火燒,選用渤海驢肉;

保定的驢肉火燒,選用太行驢肉;


肉質:

河北地區的驢有兩個品種,這就是渤海驢和太行驢。它們的外形沒有什麼大的區別,但就肉質來看,保定一帶的太行驢,要比河間一帶的渤海驢味道鮮美一些。(也有說渤海驢比太行驢肉質鮮美,這點沒法判別。)


驢肉製法的區別:


河間的驢肉為滷製:加進火燒的時候是涼的。所以會加一些輔料。外型上採用長方形的火燒。

保定的驢肉為醬制:熱騰騰的,一般不會在火燒裡面夾上蔬菜等一些輔料,因而採用圓形的火燒。


從上面流派,時間維度,出名來源可以看出來。

不論是河間還是保定,驢肉火燒都是傳統小吃,因為流派不同,所以製作方法和口感不同。而現代人對肉質的要求較高,所以保定徐水的漕河驢肉是目前一家專註於驢肉的深加工企業。所以在肉質上似乎會多加分。


而河間驢火在傳說和時間上教保定驢火似乎稍長一些,所以在時間維度會加分。


【總結】與其說比較兩個流派的驢火誰更正宗,就好比華山派比較劍宗和氣宗一樣。意義不大,細細分別兩種不同流派的區別,選擇適合自己的口味,似乎是更加的選擇。


保定驢肉火燒

河間驢肉火(來源於新浪微博@順子1109,在河間拍攝


都說「天上龍肉,地下驢肉」,驢肉之香,只有親身體會過才能深解其美。

家父每年都會從徐水帶回一些的連當年溫家寶總理都會吃幾個的驢肉火燒,很過癮啊~當然要再有碗驢雜湯就更到位了。


其實驢肉是一種很有歷史的美味了,古來就有「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的說法。近兩年其實這種美食一直在悄無聲息的接近京城人民。但與土家餅等紅極一時的食品不同我更看好驢肉火燒的發展前景,畢竟它有著更悠久的歷史積澱。「天上龍肉,地下驢肉。」可見驢肉在美食界的地位。經過慢火細燉加上師傅們的配料,然後再將燒餅一分為二,把驢肉切片和作料夾起來即可暢快淋漓的開吃鳥~


保定驢肉火燒的來歷(由於有很多版本,此處僅作參考):驢肉火燒據說起源於明初。朱棣起兵謀反,殺到保定府徐水縣漕河,打了一場敗仗。燕王眼瞅著餓得就要見閻王去了。士兵出了個主意,要他效仿古人殺馬吃。其實所謂「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馬肉纖維比較粗,不是特別好吃。但是飢不擇食,就把馬肉煮熟了夾著當地做的火燒吃了。哪知味道還很不錯。於是後來當地老百姓也開始殺馬做「馬肉火燒」,而且馬肉火燒因為曾經被皇上吃過而聲名大振。
但是好景不長,沒過多久,因為和蒙古人打仗需要馬。這裡的馬可不是做火燒吃的死馬,而是活生生的戰馬。馬成了戰略物資,當然就不能由著老百姓做火燒吃了。但是想吃馬肉火燒了怎麼辦啊?於是就出現了替代品——驢肉。驢肉纖維比馬肉細膩,而且純瘦不肥,自古就是下餚的佳品。而且保定一帶,屬於冀中平原,水草肥美,最適合養驢。河北地區的驢有兩種,一種是沿海一帶的渤海驢,一種是山區和平原的太行驢。保定的驢一般都是太行驢,而另外一種驢肉火燒——河間的驢肉火燒則是渤海驢。相比來說,太行驢比渤海驢好吃一些。於是在種種際會之下,驢肉火燒就誕生了。


而後由於地方風味及製作工藝不同又分成了保定派和河間派。

現今時下北京隨處可見的大多是河間風格的驢肉火燒。


記得我個人第一次吃到驢肉大概在十二年前,在同學的陪同下我吃掉了第一個,而後便一發不可收拾!其實起初剛剛聽說吃驢肉我已不是很能接受,並且懷疑~驢肉是否好吃,是否能吃。。。其實這都是杞人憂天,因為它的確是美味。與細膩滑嫩的雞肉,脂肪豐富的豬肉,筋頭巴腦的牛肉等肉類相比,驢肉更似是他們的結合體,加之本身的風味和烹調,使得鮮嫩且不膩不柴的驢肉更加美味。


就風格來說驢肉火燒這一名吃也是 「保定」與「河間」各有所長,風味獨特。且十分肯定的是,無論哪一種風格的都是絕對的好味!


保定風味:

火燒是死面火燒,店主揉好面後,成劑子,塗上油,再合上兩折,放到平底鍋里烙,溫度

不能太高。等火燒基本熟透後,把它放到平底鍋下的爐灶中,爐灶是特製的,邊上可以放得住火燒。這樣,火燒接觸更高的溫度,卻不接觸明火。不多久,火燒外面

就會有一層酥脆的外皮,咬到嘴裡十分得香脆。如果是上頓剩下的火燒,時間長了外皮會變軟,不但不好吃,而且還有一股生油味。

驢肉,一定要選漕河毛驢,肉質好。把肉加上各種香料鹵煮好,香香的。在專門的菜墩上切碎。剁肉的過程中,如客人要求,店主還會取出青辣椒,切到驢肉里。其實驢肉火燒里不能用香菜,否則會搶了驢肉的本味。而後店主會加入驢肉腸。腸也是用烹制驢肉的。

湯加驢油和澱粉,調製而成,和驢肉的味道相同,可作料的味道卻濃了好多。驢肉火燒好不好吃的關鍵原因在湯。店主從旁邊一直小火煨著的鍋里,盛出 一勺驢肉湯,澆在肉上,然後麻利地劃開火燒的一邊,把肉、腸和湯塞到火燒裡邊。香噴噴的ok了!很滿足~


河間風味:

正宗的河間驢肉火燒是接近於正方型的長方形,長寬比大約4:3的樣子。面坯塗上油拉長後成劑子(面劑子)入爐。皮薄而酥脆,內分層很是鬆脆。熱餅涼肉,加上長時間滷製的鮮嫩驢肉。正宗的河間驢肉火燒是不澆湯的,也沒有辣椒,也不擱香菜;而且一定要有燜子才好吃。燜子:用煮驢肉的湯加紅薯澱粉熬制出來的,果凍狀,呈粉紅色。燜子一定要用煮肉的湯熬制,味道倍兒香!

相傳,唐太宗李世民在登基前來到河間,有一書生殺驢煮秫招待李世民,他吃後連說:「好吃」,「好吃」。清乾隆下江南時,路過河間,因錯過了住處只好在民間吃飯,主人把僅有的餅夾上驢肉放在鍋里蒸熱,給他充饑,乾隆吃後連稱美味可口。從此,驢肉火燒便名揚天下了,經過數代流傳,形成今天的形狀和風味。河間有句俗語叫:「常趕集還怕看不見賣大火燒的!」這也更加深刻地說明了火燒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和大家對這種食品的喜愛。


觀兩派風格主要區別就是在這個「餅」上。

(上保定、下河間)

保定風格的餅則更實在一些,吃起來有滿足感,一口實實在在非餅即肉,薄碎肉片,餅子緊實微宣一口下去滿口豐潤,食後齒頰留香,即如京城人吃大餅卷肘子的過癮感覺。


而為什麼現在河間風格流行,也就在於河間的火燒,有起酥效果,烙好的脆皮餅經過烘烤,油分充分侵入到麵餅中,使得餅的口感酥脆酥鬆,熱餅涼肉很能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層次分明越吃越香。有些近似於西點中起酥類口感,很符合現代人的口感愛好。


兩種餅子其實最佳食用時間都是剛出鍋趁熱吃,涼了的話河間的基本就皮塌的沒啥意思了,而保定的雖然也失掉了最外層的脆感,但保存時間和食用效果相交河間的還是耐久程度更好些。

另外二者的區別則是在於「燜子」。河間的燜子和保定的燜子。保定的呈灰褐色,而且是硬的,硬度類似於火腿腸。而河間的是果凍狀,粉紅色。且保定的火燒是圓形的,而河間的火燒是長方形的。也有保定叫「驢肉火燒」,河間叫「火燒驢肉」的說法。


這種美食除了「餅」、「肉」還有個關鍵就是「燜子」。這種滷肉的鮮香原湯及香料加如紅薯粉製成的肉凍,一旦缺了它好像整個燒餅也失去了靈魂,且也會使得火燒的整體感更加乾澀、單調。但是由於其製作稍顯複雜且不易保存所以也使得眾多人至今不了解它。


另外提一句就是兩種風格的驢火,除了夾驢肉以外,爽脆油潤的驢板腸也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總之「驢肉火燒」確實是一種物美價廉且極具人氣的美食,通常如保定等城市日消耗量遙遠超過1-2噸,可見人氣。


論起歷史熟長熟短,大概也許是保定風格更加久遠。但明顯已經是兩個地方的不同產物了。雖然同源,但已經各具地方特色,形狀、餡兒芯,口味皆有不同的。同源兩相,好似金陵片皮鴨由南至北,變換工藝、取材、調料,從變為北京特色的北京炙鴨子一般。雖非風馬牛之別,但至少已經無所謂正宗與否了。


故擇心之所喜,賞佳味之美即可!


目前排名第一的答案說的挺全,但是,圖也找的太差勁了吧?

以下兩張是自己拍的,正好還是保定style河間style的各一張。當然啦,本人在保定上學,驢火不能說吃遍了保定,多多少少四年了也吃了不少,讓大家看看正宗(待考證)的驢火長什麼樣:

這是一家保定連鎖店的驢火,保定style。圓形,純肉,醬燉的,熱的,軟爛,現吃現從大燉鍋里撈出來幾塊,案板上胡亂剁剁就塞到剛切開一半的,酥脆的火燒里。剛端上來的時候且不可猴急,燙嘴。

這是校門口一家店的驢火,河間style。方形,肉里有青椒(還是尖椒 whatever),涼肉(先鹵好),吃的時候從一塊布底下拿出來切一塊,案板上胡亂剁剁就塞到剛切開一半的,酥脆的火燒里(……)吃的時候還是注意別燙嘴……

個人比較喜歡保定的驢火,你們拖上去再看看,想像一下,這麼飽滿的火燒,一咬一口油……

大概就是如此吧。


謝邀。
作為一個保定人我感覺沒有所謂的「正宗」
同樣是驢火,河間和保定的做法不一樣。


河間驢火的火燒是長方形,是酥火燒,很薄,肉是乾的,切的碎碎的,可以加青椒丁,如圖所示

保定驢火是圓火燒,比較厚,趁熱吃外酥里嫩,涼了的話火燒就比較「牛筋」的感覺了,肉呢比較軟,最後有時候會澆一點湯,尖椒也可以夾,更多時候是有腌制的小辣椒和鹹菜一起吃。如圖

當然作為保定人我還是最喜歡吃保定驢火,感覺更香,以上圖片來自百度,圖侵刪。
如果來保定推薦「永茂」永華南路有店,每次回家必去。

----------------------------------------------------

補充一下,很多人覺得保定的驢火看著像肉夾饃,我覺得有必要描述一下區別,肉夾饃的饃和驢火里的火燒不一樣,饃的厚度一般在7~10mm甚至更薄,而火燒的厚度一般在15mm以上。
饃的結構更鬆散一些,能掰開,夾進去肉多一點它的表面就可能會裂開,而火燒不管熱著還是涼著,你得「撕」開,哪怕你把肉塞很多,它不會開裂,更有韌性。因為有一定的厚度可以承受湯汁的浸漬,所以保定驢火的口味更厚重一些。


今天發現有關驢肉火燒的內容上日報了,看到對驢肉火燒不完整的回答,作為保定人,實在不能忍,必須要怒答此題。但請注意,我回答的內容可能跟本題出入很大,而且我只講的是保定驢肉火燒。希望能作為一個保定人為驢肉火燒帶來一點力量。

首先,火燒作為保定最經典的食物,已經被廣大吃貨所熟知,但面對大部分神采奕奕的評價驢肉火燒的人們,一般懂得驢肉火燒的人只會對他們微微一笑。遺憾的是,這部分人越來越少。

火燒鋪,的存在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比當地飯館地位要高的多。火燒鋪的情節,現在也幾乎只能留在記憶里了。在火燒鋪,主食就是火燒,配菜就是驢肉和燜子,拌點花生米等冷盤,來碗雞蛋湯或小米粥,幾乎就是全部。如果實在想吃別的,燴火燒吧,燴餅這東西在火燒鋪沒人給你做的。而燴火燒也不是能經常吃到的,那是在搶購一空以後剩下的的涼火燒做的。如果是夏天,再來瓶冰啤酒,絕了。

作為一個保定人,正宗的火燒也越來越難吃到了,小時候10CM直徑的大火燒現在已經只剩下7CM不到了。而正宗的保定驢肉火燒是什麼樣的,下面我慢慢講一講,當然您要注意嘍,我講的是保定驢肉火燒

做火燒用的面,當然是華北平原的優質冬小麥磨成的,和面的過程比較長,面要比做烙餅的面稍硬,反覆大力的揉面是關鍵,保證面的韌性與口感,活好的面取出來手搓成長長的柱狀,滾上油。

然後取一段開始擰,兩手之間的麵糰順著一個方向,使勁的擰,很多遍,很多遍後順著虎口稍加用力向上擠,上部分的面會拉下來包裹住中間的面形成一個糰子狀,然後在虎口結尾處留下一點點,用虎口掐短,扔到面堆里備用,糰子經過手的再次揉圓後,就可以入餅鐺(cheng一聲)了,餅鐺就是下圖這個玩意,當然要比這個大的多。

鍋上事先用刷子微微塗了一層油,糰子放上去不會粘鍋,然後用個木章中間一壓,麵糰就成了餅狀,(以前的火燒鋪比較講究,自家的木章上是有自家的旗號標記的,但現在能見到用那塊木頭的機會不多了。)

一個餅鐺一次大概烙15-20個火燒,蓋上蓋子保溫,師傅這時候一般開始剁肉,(當然是秘制驢肉)肉剁好了以後差不多火燒可以翻面了,這時候的這時候的火燒主要是為的裡面熟,翻過來的一面可以看到半熟的面出現的微黃色。而邊緣部分未被木章壓到的面和木章上的標記因為凸起而顏色更深。

兩面都烙好的火燒出來後,就要準備火了,(沒有這道工序,你敢叫火燒?)取出來的火燒一個一個放到一個長長的大叉子上,一個一個排列,放進爐子里(這裡說明一下,烙火燒和燒火燒用的是一個爐子,但正宗的爐子很少能看到了,主要是會做爐子的師傅不多了。爐子和叉子實在找不到圖片,有時間我畫幾個手繪補一下好了),燒的過程中要經常取出來轉一下,為的是讓火燒受熱均勻,真正出爐的火燒不是大家看到的那樣一個餅,而是幾乎球形的,這時候的的火燒你會問到濃郁的麥香味,顏色微黃部分咖啡色,中間因為之前的多次擰壓已經出現千萬個面層,這時候的火燒才是最好吃的~怎麼吃!一道切開個口子,半圓的球狀里全是燒烤時受熱膨脹的熱氣,大師傅才不會讓著熱氣白白跑掉,切一刀的時候之前剁好的肉和燜子混著高湯驢油,就已經塞了進去,那熱氣就是讓驢油融化,驢肉升溫的好東西,滾滾的麥香和驢肉的芳香混合在一起,來半張草紙一夾(正熱的火燒,那溫度,別跟我說用什麼食品袋,你不怕燙爛你就試試),走您,吃去唄。

現在市面上的火燒我是很少能入眼的,畢竟都是正宗,但手藝不一樣,出來的東西也就不一樣,如果你看到剛打出來的火燒,3米開外能聞到滾滾的麥香,拿在手裡表皮微微有點裂開但是不掉,裡面的顏色金黃柔嫩,而且肉眼無法分辨出有多少層,一口一下去牙齒碰到火燒的時候先是脆的可以聽到聲音的表皮,然後是嫩到綿軟而勁道的內瓤,再後來是可以流出油的驢肉香味,那我想應該是正宗了。

當年燉了肉的師傅在每個鎮是都是那麼一兩個出名的,秘制高湯,手藝不外傳(這個真沒辦法跟你講怎麼做的,這個真是秘制,那個味道,不是幾十年的老師傅真心弄不出來。)燉出來的驢肉香氣撲鼻,肉輕咬即碎,絲絲分明,粒粒入味,口感十足但絕不塞牙。顏色是微微的呈現出咖啡偏紅的淡醬色,表面油光十足,肥而不膩(這是我對這個詞最深刻的體會)。燜子要煩著油光,顏色有點偏棕的茶色,依稀可以看到裡面的紅紅的肉末和香蔥,比果凍要軟彈,輕輕一碰,一盆燜子就能晃動起來,切成條,彈而不斷,放入口中,幾乎不用咬,舌頭的力量就能讓他在口齒中化開,高湯驢油的濃厚滋味,瞬間充斥你的大腦。

至於哪裡能吃到很正宗的,我只能哭著告訴你,我也不知道,尼瑪我都快兩年沒吃到了,我都是一邊吞口水一邊打字的。城市裡幾乎沒有,複雜的工序和火候的講究不適合量產。手藝的流失和外來伙食的影響讓正宗的火燒越來越少,很多地方小吃在全國各地開花,但是驢肉火燒的工藝很少能傳播出去,便是如此。

河間驢肉火燒我吃過幾次,個人認為只能意淫,是河間驢肉火燒把火燒傳播了出去,但也多少混淆了保定驢肉火燒的名。

下面是我在網上找的幾張圖,稍加處理告訴你什麼樣的火燒是比較正宗的。


回答被建議修改:
不規範轉載

作者修改內容通過後,回答會重新顯示恢復正常。為什麼回答會被建議修改?

驢肉火燒在河北地區很受歡迎,驢肉火燒分為河間驢肉火燒和保定驢肉火燒。

二者的區別在於:

1、外形:
河間驢肉火燒的麵餅呈長方形;保定驢肉火燒是圓形。

2、夾肉:
河間驢肉是醬制;保定驢肉火燒與肉夾饃類似是滷製的。

3、其他材料:
河間驢肉火燒在夾肉時會加入一些辣椒、香菜之類的蔬菜;保定驢肉火燒基本是加驢湯熬制的燜子和驢肉。

河間驢肉火燒

保定驢肉火燒


。。。我想說安徽牛肉板面河北的正宗,甚至天津二姑包子河北正宗。。。。
——————————————這是傳說中的分割線————————————————
看來大家感興趣,那我就簡單介紹下我所了解的石家莊板面產業。
1.需要一招牌。路邊攤,一般是紅底白字或白底紅字做成的列印布罩在長方體的鐵架子上。或者拽一列印橫幅掛起來。相比較而言固定地點的路邊攤列印布多些,因為這個好擺放;板麵店,肯定會在門口路邊擺放罩在鐵架子上的列印布做的招牌,同時在店的正門口上方會有招牌,簡陋點的就在上邊掛一橫幅。
2.招牌或廣告語。安徽+正宗+牛肉+板面!八個大字缺一不可。
3.原料。都知道會分倆料鍋,一鍋辣的一鍋不辣的。可能大家所不知道的是,一般這些料都是進的,麵條也都是進的,還有現在石家莊板面產業的標配,售價一塊錢一個的丸子,豆皮等等都是進的,當然雞蛋除外,都是自己煮的。。所以,有時候可能幾家板麵店進貨渠道一樣,當你吃過A家然後下次跑到B家吃,會發現味道差不多。
4.售價,現在應該是小碗5塊大碗6塊。多半年沒吃了,應該是這個價。雞蛋一兩年前,還是8毛一個1塊5倆。現在都是1塊一個。


給大家講個河間驢肉火燒來源的野史:
清朝乾隆年間,河間有「京南第一府」的美譽。乾隆下江南時,路過河間府,偶感風寒,胃口大減。御廚無意間做出驢肉夾火燒作為夜宵,乾隆吃下後食慾大振,喜問此為何物。御廚支吾答不上來。此時窗外傳來陣陣蛙聲,乾隆遂賜名「蛤蟆吞蜜」。由此,河間驢肉火燒美名遠揚。


保定的保定驢肉火燒正宗
河間的河間驢肉火燒正宗

保定是圓餅太行驢滷肉。
河間是長條餅渤海驢醬肉。

做法都不一樣啊


土生土長的河間人來回答了。保定的叫驢肉火燒,河間的叫大火燒驢肉。保定的驢肉做的比較好,河間的火燒做的比較好。我更喜歡我們河間的大火燒驢肉。現烤的火燒酥脆可口,加上味道上佳的驢肉。太享受了。ps,現在在外地提到驢肉火燒人們首先想到的還是我們河間


誓死捍衛徐水驢火!!!!


大學三年了,班上保定和滄州女生至今沒有因為這件事爭出一二。
我說衡中卷子最牛逼,沒人不服吧


保定驢火保定正宗,河間驢火河間正宗..


想起了上周在Financial Time郵件里看到一篇文章里的一句話...就當我是個逗比吧

「China to shift Beijing bureaucrats to Baoding
... ...
Baoding is better known in China as the home of the donkey burger.
... ...


作為一個河間人,我也來說說。

驢肉火燒本就是市井小吃,從未開宗立派,哪裡來的正宗。充其量算個快餐,反正我是沒見過幾百平米以驢肉火燒為主的餐廳。

保定驢肉火燒,我不了解,只是聽說過火燒是圓的。

很多人說河間的驢肉火燒是長條形狀,裡面有青辣椒,其實是不合適的,在2000年以前,河間的驢肉火燒師傅們主要在河間地區賣火燒,那時候的的火燒,並不是長條形的,是方形的,雖不是正方形,但是長寬比例遠沒有現在這麼大,比A4紙的長寬比還要小。很接近正方形的,並且那時候的火燒裡面也是不加青辣椒的,一般只有內臟,驢肉和燜子。

補張圖。沒有菜葉什麼事兒。

燜子也不是現在的偏粉紅色,而是焦糖色,現在黃酒的顏色。我記得小氣候不愛吃肉,一般我吃火燒都是夾燜子,肝,心臟,別的也不吃。另外,早前的火燒,夾的不是肉餡,是肉片,就像上面圖片里似的。不是把肉切的碎碎的。

火燒的製作過程,叫做「打火燒」,而驢肉火燒在河間叫「大火燒」。驢肉火燒,是後來走出河間後,為了吸引顧客,才叫的。如果你是二十歲以上的河間人,你一定很熟悉:「趕集去吃大火燒」這句話。

集市上的火燒攤,一般都挨著賣豆腐腦的和賣羊腸湯的(對,沒錯,不是羊雜湯,是羊腸湯)。豆腐腦的湯也不是現在的勾芡湯,是煮過肉類的加水兌過的湯。(甜咸本文不考慮)
來碗豆腐腦。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以上是痛說革命家史,下面來看看火燒在二十一世紀的發展。

在兩千年以後,經濟發展提速,京津地區的經濟發展開始向周圍輻射,河間市政府,距離北京的南五環,高速距離在180——190公里左右。河間驢肉火燒開始向外走,主要在華北平原的麵食區浪。東至黃渤海邊,西至山西礦區,北到山海關,南到鄭州,基本在這一片混。

走出河間的大火燒,開始適應市場,在這裡,我得為勤勞勇敢的河間人點贊,真心的。

現在的河間的驢肉火燒,有幾個特點:
一、由原來的方形,變為現在的長條形。
二、由原來的片狀肉,改為現在的碎肉,並且加了辣青椒。
三、店裡的湯變了,現在大部分是雞蛋湯,紫菜湯,驢肉湯,驢雜(驢下水)湯。
四、增加了例如鍋仔一樣的驢肉鍋。

一、為什麼由方形變為長條形。在河間的時候,吃的都是周邊村子裡的人,講究的是實惠,並且沒有房租,餐飲桌椅也比較簡陋,火燒賣的價格並不高。但是出了河間之後,成本翻倍的上漲,但是價格肯定不能翻倍。所以,沒辦法,就在偷工減料上做文章。最可以減的,就是驢肉,因為這個東西貴啊。把火燒改為條形,夾的肉肯定就少了,這個東西,沒學過數學,你算不出來。還有就是,變成長條形,確實方便入口,小時候我吃火燒,很容易就吃漏了,哈哈哈。

二、為什麼改碎肉,並且加辣椒。不知道哪位聖賢說過,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再加上肉夾饃的成功案例,於是就把肉切碎了。至於加辣椒,那就更好解釋了。評書里怎麼講?要解饞,就是辣和咸。一直到現在,所有的流行口味,也沒能出離這句名言。除了辣椒,有的店裡還提供蒜汁。驢肉火燒面向的受眾,大部分是體力勞動者,口味重點受歡迎,這也在情理之中。

還有就是湯種的變化,原來大火燒是介於早餐和午餐之間的一個餐種,早晨起來,不吃飯,去集市上吃火燒,喝豆腐腦。現在火燒主要作為午餐和晚餐來的,湯種的變化,是必然,為什麼雞蛋湯,紫菜湯,驢肉湯,驢雜(驢下水)湯會流行,蛋花湯和紫菜湯流行於快這兩種湯,只要水燒開,沖一下就好。即點即上,方便快捷。驢肉湯和驢雜湯,勝在獵奇,不在驢肉火燒店裡,幾乎吃不到驢肉。這兩個湯種,本來就有引起人們好奇心的作用,外加這兩種湯做法方便快捷,不用額外備料,流行,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裡說個小故事,曾經有一段時間,打火燒的師傅回到村裡愛吹牛比賽,看誰打的蛋花碎,因為碎的一個雞蛋可以打出兩碗湯,可以省出一個雞蛋,但現在這項手藝幾乎失傳了,為啥,因為慢,因為客人來的時候,沒有五分鐘時間給你打蛋花。效率就是生命,河間人體驗到了。

最後一個是鍋仔,驢肉鍋仔。其實這個也不難理解,店裡不太忙的時候,來一個吃火燒的,吃完火燒,閑的難受,跟老闆聊聊,自以為聰明的給老闆出招:老闆,你這店想做大,得有炒菜沒炒菜,肯定大不了。老闆一想,也是,第二天各種菜蔬花了兩千塊,五天後,除了老闆吃的,剩下的都扔了。老闆心裡罵娘7*24小時。但是有聰明的,一看蔬菜走不通,就想到了鍋仔,為啥,因為不用額外備料,沒人吃鍋仔,驢肉夾火燒,有人吃火燒,驢肉做鍋仔。完美!

寫了這麼多,都有點偏題了,回來點一下題吧!火燒本來就是市井小吃,沒有什麼宗祖可言,說相聲的非得找東方朔做祖師爺,屠夫把張飛做祖師爺,為啥,提高社會認同罷了,你今天吃的火燒合胃口,滿心意,就正宗。吃的不和胃口,不滿心意,即使正宗,你還會去吃嗎?

伴隨著時代發展,胃口變化,而對產品進行調整,使之適應市場,滿足客戶,我覺得河間驢肉火燒的做的,相當不錯。

ps:馮鞏為河間驢肉火燒站台,是因為他曾祖父,是馮國璋,河間人西村人吧!


大城驢肉火燒才正宗


晚上剛吃的 貼個圖!

先吐個槽……一想到吃河間火燒還要說句「老闆 麻煩不要幫我夾青椒」就腦 袋 疼……而且不知道為什麼連校門口的肉夾饃都有青椒夾了……難道河間人都吃青椒么?


從小就在等學校班車的車站買個圓圓的熱熱的驢火加一碗小米粥 吃飽飽的去上學一上午都不會餓的我來說 我心中傳統的驢火真的就是我大保定的。小時候的驢火主要有:純瘦或肥瘦的2元,驢肉燜子1元,燜子的5毛錢,好像還有粉腸的。但是嘛,相信在河間一定有過和我差不多的可是吃青椒的小學生。

驢火哪正宗哪不正宗這種事情嘛
異卵雙胞胎生出來你說誰是姐姐誰就是啊 明明是手拉手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但是至少我在外地吃到的驢火是圓的。既然武同學百度百科到的「正宗」有「主要的」的意思~so?你們懂得~(你說當年皇上們為什麼不能認認真真的記一筆啊 比如 驢火保定最正宗。豆腐腦不能是甜的。粽子裡面加肉就拖出去斬了。什麼?酸豆角肉末餡湯圓?你是逗逼么?)


下面來介紹一下我大保定一些主要的驢火的樣子~他們的區別主要是火燒皮。

最大規模的一定是路邊攤。路邊攤的火燒皮是發麵的 爐子里烤的 還要用一個小戳壓一下~
閆家驢肉老店和蘇家金餅是我的最愛。皮是油炸過的大概 脆脆的 油油的 就是武同學圖裡的樣子。我作為一個軟妹子(?)每次都要吃完一個肋板的火燒之後再加一個皮來吃。
老驢頭好久沒吃過了 因為肉比較不好咬還涼 而且很小 看大家說好像也改成油皮的了?
然後是有兩種火燒的好滋味,一種是路邊攤款,還有一種是三角餅包成的三角包,這是我心目中的二少爺~~

最後吐槽結尾……現在的驢火也太 貴 了!


最正宗的是徐水漕河驢肉火燒


保定徐水的怒答此題。

走出去的是河間驢肉火燒,最好吃的是保定驢肉火燒。

河間的火燒是長方的,盛的肉少,肉也干,火燒經常是硬的,也沒有濃濃的香味~每次在外地我想吃驢肉火燒了,都只能買河間的,因為外地沒有賣保定驢肉火燒的,說實話,我真心不愛吃河間的,大概因為習慣了保定口味的驢肉火燒。(河間勿噴,個人喜愛)

保定的驢肉火燒是圓的,而且是用驢油烙的,尤其是剛烙出來的時候吃,太特么香了~!!!根本停不下來!!!而且驢肉很香軟,有汁,沒那麼干,有的小店還會給你配袋小鹹菜,蒼天~那美味,完全抵擋不住呀~!!!

嗚嗚嗚~好想回家吃我大保定帝國的驢肉火燒~!!!


保定驢火是donkey burger
河間驢火是donkey sandwich/hotdog
保定人飄過~


推薦閱讀:

在中國生活過一段時間的外國人,對肉夾饃、驢肉火燒和煎餅果子的評價如何?
如何評價 2015 年全球 50 佳餐廳 (Best 50) 評選的榜單?有哪些亮點和值得關注的地方?
粵菜的精髓是什麼?
潮汕人為什麼很會做牛肉呢?
川菜中技巧最為複雜、難度最高的菜是開水白菜嗎,還有哪些可與之比肩的菜式?

TAG:烹飪 | 企業 | 飲食文化 | 驢肉火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