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情況下一個公司會選擇股權融資,什麼情況下會選擇債權融資?


前兩天參加上海信息服務業行業協會的銀企對接會正好聊到這個話題,可以分享一下。

雖然題主沒明確說,但我猜測題主真正想問的是:什麼情況下一個創業公司會選擇股權融資(VC/PE/IPO等),什麼情況下會選擇債權融資(銀行貸款/發債)?

先從創業公司的角度來看一下兩者的不同:

  • 股權融資,公司付出的是股份,對應的是現有股東對公司控制力下降,同時未來公司成長的部分收益被讓渡給了投資人。好處是公司通過股權融資得到的錢理論上是不需要償還的,就算虧光了你也不用擔心。
    • 某普通公司1A,發展需要用錢,於是拿出20%的股份向VC融資得到100萬。第一年擴大產能盈利50萬,分給VC 10萬;第二年擴大產能盈利200萬,分給VC 40萬;第三年公司內鬥,VC聯合第二大股東投票賣了公司分走400萬,創始人失去公司。故事結束。VC共拿走400萬+40萬+10萬-100萬 = 350萬。
    • 某創業公司2B,發展需要用錢,於是拿出20%的股份向VC融資得到100萬。第一年燒錢100萬,號稱獲得用戶500萬,再拿出20%股份融資200萬;第二年剛擴大規模就喜聞「微信加入新功能」,燒完200萬,公司關門。故事結束。VC共虧損 300萬元。
  • 債權融資,公司付出的是利息,需要考慮的東西非常直接,公司借錢賺到的收益能不能超過貸款的利息。還是以1A和2B兩家公司為例。
    • 某普通公司1A,發展需要用錢,向銀行借100萬。第一年擴大產能盈利50萬,還給銀行106萬,再借100萬;第二年擴大產能盈利200萬,還給銀行106萬;第三年公司內鬥,創始人絕對控股逼走異端。故事結束。銀行只拿走106萬+106萬-100萬-100萬 = 12萬
    • 某創業公司2B,發展需要用錢,向銀行借100萬。第一年燒錢100萬,號稱獲得用戶500萬,年底沒錢還銀行被告上法庭,創始人被抓。故事結束。

從金主的角度看問題又不一樣了:

  • VC投資看的是一段時間的收支整體情況,給100家公司每家投一筆,雖然虧了99家,但是剩下一家是Facebook,增長了10000倍,還是可以狂賺一筆。所以VC把錢給你主要看你企業未來的想像空有多大。想像空間嘛,嗯,你懂得。
  • 銀行的收益是固定的,只要你還得起,借給中石油還是借給大學裡做Facebook網站的扎克伯格能拿回來的錢一樣多,所以銀行看的是壞賬率,每筆壞賬都會有人要背黑鍋。銀行最看重的其實是你的穩定盈利能力,什麼叫穩定,請用過往業績說明。於是銀行基本不可能借錢給新成立的創業公司。

綜上所述,結論是:
公司在確信融來的錢創造的收益可以超過貸款利息(而且銀行也相信你)的情況下,應該向銀行貸款,貸的越多賺的越多。其他一切情況下,都只能股權融資。


金融學生,不請自來。。。

需要首先引用一個定理,MM定理:
1. 在沒有公司所得稅的時候,公司槓桿不改變公司價值。。
2. 在有公司所得稅時,加大槓桿可以通過減少繳納的稅費tigao
債券融資的好處是:
1. 提高公司價值(節約稅費,每年流向股東和債券所有人的現金增加了)
2. 給公司發展提供一定的資金。

債券融資的壞處:
由於債券的還錢是定額的,每年都要按照一定的比率(利率)交足現金,所以這對公司的現金流提出了嚴格的約束。如果公司在規定的時間不能拿出相應的現金,債權人可以提請訴訟,讓公司破產。

一般來說,在可預見的將來,公司的現金流如果比較穩定,公司會傾向債券融資。這對於傳統的成熟的企業,比如大的百貨公司等,現金流發生大的變化導致無法還錢的概率較小,公司就會考慮提高剛剛增加公司競爭力。
對於初創企業和小企業而言,本身受經濟情況、發展狀況影響較大,現金流不穩定,一旦經濟波動或者預定的發展目標沒達到,公司將會陷入糟糕的境況。因此這類企業更喜歡股權融資。。

公司金融學裡面專門有討論公司資本結構的章節,更詳細的內容可以參見ROSS的公司金融教材。。


財務槓桿的問題,在百度百科上面對於這個問題有非常詳盡和專業的解釋,概言之,對企業而言,當你的財務風險相對較低,資產負債率較低,而企業的收益情況良好且持續穩定時,債券融資會比較划算,不需要讓度超額利益給局外人;反之,若企業的財務風險有些高,資產負債率較高,或者生產經營方面表現波動很大時,則需要考慮股權融資。

摘抄幾段比較重要的:

無論企業營業利潤多少,債務利息和優先股的股利都是固定不變的。當息稅前利潤增大時,每一元盈餘所負擔的固定財務費用就會相對減少,這能給普通股股東帶來更多的盈餘。這種債務對投資者收益的影響,稱為財務槓桿,財務槓桿影響的是企業的稅後利潤而不是息稅前利潤。

財務槓桿係數:財務槓桿係數(DFL)=息稅前利潤EBIT/[息稅前利潤EBIT-利息-優先股股利/(1-所得稅稅率)]

槓桿利益:

負債經營後,企業所能獲得的利潤就是:
資本收益=企業投資收益率×總資本-負債利息率×債務資本
=企業投資收益率×(權益資本+債務資本)-負債利息率×債務資本
=企業投資收益率×權益資本+(企業投資收益率-負債利息率)×債務資本 ①
(此處的企業投資收益率=息稅前利潤÷資本總額,所以即息稅前利潤率)
因而可得整個公司權益資本收益率的計算公式為
權益資本收益率=[企業投資收益率×權益資本+(企業投資收益率-負債利率)×債務資本]/權益資本 ②
可見,只要企業投資收益率大於負債利率,財務槓桿作用使得資本收益由於負債經營而絕對值增加,從而使得權益資本收益率大於企業投資收益率,且產權比率(債務資本/權益資本)越高,財務槓桿利益越大,所以財務槓桿利益的實質便是由於企業投資收益率大於負債利率,由負債所取得的一部分利潤轉化給了權益資本,從而使得權益資本收益率上升。而若是企業投資收益率等於或小於負債利率,那麼負債所產生的利潤只能或者不足以彌補負債所需的利息,甚至利用利用權益資本所取得的利潤都不足以彌補利息,而不得不以減少權益資本來償債,這便是財務槓桿損失的本質所在。

負債的財務槓桿作用通常用財務槓桿係數(Degree of Financial Leverage,DFL)來衡量,財務槓桿係數指企業權益資本收益變動相對稅前利潤變動率的倍數。其理論公式為:
財務槓桿係數=權益資本收益變動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 ③
通過數學變形後公式可以變為:
財務槓桿係數=息稅前利潤/(息稅前利潤-資本總額×負債比率×利息率)
=息稅前利潤率/(息稅前利潤率--負債比率×利息率)   ④
根據這兩個公式計算的財務槓桿係數,後者揭示負債比率、息稅前利潤率以及負債利息率之間的關係,前者可以反映出主權資本收益率變動相當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倍數。企業利用債務資金不僅能提高主權資金的收益率,而且也能使主權資金收益率低於息稅前利潤率,這就是財務槓桿作用產生的財務槓桿利益(損失)。

合理運用財務槓桿會給企業權益資本帶來額外收益,但是同時會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
(一) 作用
財務槓桿作用是負債和優先股籌資在提高企業所有者收益中所起的作用,是以企業的投資利潤與負債利息率的對比關係為基礎的。
1.投資利潤率大於負債利息率。此時企業盈利,企業所使用的債務資金所創造的收益(即息稅前利潤) 除債務利息之外還有一部分剩餘,這部分剩餘收益歸企業所有者所有。
2.投資利潤率小於負債利息率。企業所使用的債務資金所創造的利益不足支付債務利息,對不足以支付的部分企業便需動用權益性資金所創造的利潤的一部分來加以彌補。這樣便會降低企業使用權益性資金的收益率。
由此可見,當負債在全部資金所佔比重很大,從而所支付的利息也很大時,其所有者會得到更大的額外收益,若出現投資利潤率小於負債利息率時,其所有者會承擔更大的額外損失。通常把利息成本對額外收益和額外損失的效應成為財務槓桿的作用。
(二)財務槓桿作用的後果
不同的財務槓桿將在不同的條件下發揮不同的作用,從而產生不同的後果。
1.投資利潤率大於負債利潤率時。財務槓桿將發生積極的作用,其作用後果是企業所有者獲得更大的額外收益。這種由財務槓桿作用帶來的額外利潤就是財務槓桿利益。
2.投資利潤率小於負債利潤率時。財務槓桿將發生負面的作用,其作用後果是企業所有者承擔更大的額外損失。這些額外損失便構成了企業的財務風險,甚至導致破產。這種不確定性就是企業運用負債所承擔的財務風險。

與經營槓桿作用的表示方式類似,財務槓桿作用的大小通常用財務槓桿係數表示。財務槓桿係數越大,表明財務槓桿作用越大,財務風險也就越大;財務槓桿係數越小,表明財務槓桿作用越小,財務風險也就越小。財務槓桿係數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DFL——財務槓桿係數;
ΔEPS——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額;
EPS——變動前的普通股每股收益;
ΔEBIT——息前稅前盈餘變動額;
EBIT——變動前的息前稅前盈餘。
上述公式還可以推導為:
(凈利變動/EBIT變動)/(EBIT/凈利),其中EBIT變動=凈利變動/(1-t),
所以有:原式=(1-t)*EBIT/凈利=EBIT/(凈利/(1-t))=EBIT/(EBIT-I)

式中:I——債務利息。(在考慮優先股利息PD的情況下還要再減去稅前優先股的影響PD/(1-T)。公式則為DFL=EBIT/[EBIT-I-PD/(1-T)])
[例] A、B、C為三家經營業務相同的公司,它們的有關情況見表-1。

表-1說明 :
第一,財務槓桿係數表明的是息稅前盈餘增長所引起的每股收益的增長幅度。比如,A公司的息稅前盈餘增長1倍時,其每股收益也增長1倍(13.4/6.7-1);B公司的息前盈餘增長1倍時,每股收益增長1.25倍(16.08÷7.15-1);C公司的息稅前盈餘增長1倍時,其每股收益增長1.67倍(21.44÷8.04-1)。
第二,在資本總額、息前稅前盈餘相同的情況下,負債比率越高,財務槓桿係數越高。財務風險越大,但預期每股收益(投資者收益)也越高。比如B公司比起A公司來,負債比率高(B公司資本負債率為500000/2000000*100%=25%,A公司資本負債率為0),財務槓桿係數高(B公司為1 .25,A公司為1),財務風險大,但每股收益也高(B公司為7.15元,A公司為6.7元);C公司比起B公司來負債比率高(C公司資本負債率為1000000/2000000*100%=50%),財務槓桿係數高(C公司為1 .67),財務風險大,但每股收益也高(C公司為8.04元)。
負債比率是可以控制的。企業可以通過合理安排資本結構,適度負債,使財務槓桿利益抵消風險增大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具體的鏈接地址:財務槓桿_百度百科


拋磚引玉下,從另外幾個角度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

  1. 資金成本。學過金融的都知道股權融資成本遠大於債權融資成本,這是由多方面原造成的,比如債權更安全(有抵押物、優先償付等),對回報的期望相對較低等。所以,從成本方面考慮,債權融資更合算。另外,股權融資的手續費(如投行費等),也比債權要高很多。
  2. 現金流。債權融資之所以便宜的一個原因即是債權融資的規律性現金償付,債權方可以從企業以利息或利息+本金的形式從達成融資協議後很短時間內就可以獲得部分償付,這一點要求,融資的企業在協議期間有足夠的現金流用來償還債務。有人說,90%的企業倒閉是現金流斷掉。如果企業本身現金流情況就不好,就別用債權融資來添堵了。
  3. 稅收。由於債權融資的利息是稅前扣除的,企業可少繳稅、以獲得更多凈利。
  4. 融資時間點。從統計上看,早期企業更傾向於股權融資、而到了中後期才使用債權融資。這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早期企業,特別是服務類企業,在沒有受認可的抵押物的情況下,是基本上借不到錢的,只好找股權投資。所以,能否選擇債權,還要看你有沒有貸款或發債的資格。
  5. 資本結構優化。股和債本身並不是衝突的融資途徑,現實中更多是結合在一起使用的。正常發展到成熟階段的企業兩者都要會用,以使得企業資本結構達到優化,使得企業獲得對於自身來說最低的資金成本,達到最高的投資回報率。比如,如果一企業嚴重偏好債務,那麼他的資產負債率會高,償債能力減弱,現金流壓力大;如果一企業單一偏向股權,那麼資金成本太高,因為沒有槓桿作用,投資收益率也會大幅下降。兩者最好能達到某種適度的、健康的均衡。

能選擇債券融資的時候,當然選擇債券。
但是發行債券的門檻比上市高的多,這就是地攤書向新手們推銷股權融資的原因。

有選擇權的人怎麼做,看看美國為什麼滿世界推銷國債,而不拍賣參議院席位?


融資的財務風險和公司控制權的喪失

融資和公司治理之道,債券融資和股權融融資的特點和弊端比較明顯。面對專業的投資公司民營企業家如何設計好自己的股權機構和股權激勵方案,達到融資目的同時不喪失公司的控制權。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難免會缺錢,融資就會被提到日程上來。這個時候在關注融資方面的信息也猶未為晚,重要的是對於企業家來說哪種融資方式成本和風險最小?哪種融資方式錢最容易拿到?哪種融資方式錢最容易花? 在融資後財務風險、公司控制權的喪失等該如何選擇?

  現在一說到融資很多企業家就頭痛,不論是通過債券融資的方式找到銀行貸款,還是股權融資的方式找到外部投資者通過將一部分股份轉讓來獲取企業的發展資金,都存在著各種弊端。前者債券融資最大的特點就是銀行有錢但是不好拿,在經濟危機的影響下,商業銀行出於保護自己資產安全考慮,貸款給民營企業的時候,除了正常抵押之外,還需要企業家簽署一個無限責任擔保合同。這就意味著如果企業破產,企業家必須用自己資產還債,他們很可能會賠的傾家蕩產,無疑是加大了民營企業的財務風險。

後者股權融資的特點就是錢拿到了公司控制權也相應被削弱了,如果一個公司進行股權融資,首先要進行凈資產核算,假設凈資產為1億元,設置總股份為1億股,每股價格為1元。通過簡單的增資擴股的方式引入外部投資者,例如定向向某一個投資者發行1千萬股份,投資者將相應資金投入企業,佔10%的股份,企業家佔90%的股份。那麼,投資者應該向企業投入多少資金呢?1千萬元嗎?如果以1千萬元資金投入,佔10%的股份,那麼該企業融資基本上是失敗的。

首先我們要知道在企業成長階段股權融資最成功的是要實現溢價融資,在早期一般溢價2~3倍投入,相應的公司股價1元1股,但是對投資者增發的股份就是2~3元一股,投資者要佔10%股份就需要投足2千萬~3千萬元;在快速增長階段就是VC重點投資階段一般溢價5~8倍;在PE投資階段,一般溢價10~15倍,這個時候投資人要佔10%股份,需要投入1億~1.5億元。

如何實現溢價融資?這和公司的過去,企業的未來願景,企業未來的商業模式,與之相對應的資本戰略和事業戰略、與企業戰略相匹配的稀缺資源、為實現戰略目標管理流程需要優化、管理團隊經過了市場檢驗且企業實施了股權激勵管理團隊和企業捆綁在一起。

投資人之所以願意以溢價的方式入股企業,一定是被企業家所講的故事吸引,對企業的未來產生了美好的憧憬。為了保護自己投入資金的安全,投資者在以溢價方式人股的同時,會向企業家索要與其股份比例並不相稱的控制權,如董事會席位、累積投票權等。其中最常見的是一票否決權和對賭協議。而且投資人把錢給你之後,就會要求你的企業快速發展,以實現投資人「快速增值、快速回報、快速推出"的投資目的。為了實現這個目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在企業快速發展的前提下上市,或者將企業賣給上市公司。這樣,企業就必須按照監管當局的要求建立公司治理結構,如設置股東大會制度、董事會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等。

一旦投資人決定將錢投人企業,這個企業就不再是企業家一個人的了,而是大家的。因此,一定對此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並且要在此基礎上熟悉公司治理中關於控制權的遊戲規則設計(股權結構設計和股權激勵方案),這一點是獨資最後成功的關鍵所在。成功股權融資的標誌是:在不多喪失控制權的前提下,獲取儘可能大的溢價倍數。

  為了幫助企業在股權融資過程中達到更多的溢價倍數,規避財務風險。股權結構設計和股權激勵方案幫助企業家更多的掌握公司控制權。同時可以選擇股權激勵的最好時機,股權融資的最好的方式。紅磊資本圈」2016年第一期《股權結構頂層設計與股權激勵實戰課程》為您解析。

http://weixin.qq.com/r/xkRbQ-3EO6BErbkg9xHU (二維碼自動識別)


我想題主的問題應該是公司應什麼時候吸收自有資金,什麼時候向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也就是借入資金。

首先這兩個概念。自有資金也就是企業主自己投入以及後來吸收新的合伙人時所得到的資金,不用償還,按比例享受分成,承擔企業風險,在資產負債表中計入所有者權益。PE/VC的投資也算在這裡面。
借入資金是向金融機構借來的錢,到期償還並支付一定利息,記入負債欄。

對於運轉良好的企業來說借入資金的資金成本(貸款利息)遠遠低於自有資金的資金成本(股權收益),所以這樣的企業更願意選擇貸款,利用資金槓桿撬動更大規模的資產。

但是向銀行貸款是需要自有資金擔保的,當企業遇到經營困難時,首先需要需要償還的是借入資金及其收益,當負債全部償清之後股權所有者才能按比例分享剩餘收益(這也是為什麼自有資金成本高於借入資金,風險使然)。所以銀行會以自有資金的多少作為你貸款上限的依據,如果你沒有更多的自有資金作為擔保,那麼就拿不到新的貸款。以現在所在德國為例,德國企業的融資方式以貸款為主流,其商法也以保護債權人權益為導向,平均自有資金佔比率一度只有25%。也就是說你有1mio歐,可以向銀行借到3mio歐元,再多就沒了。

當你貸款吃緊,而這時又恰恰急需現金應付競爭者槍林彈雨的攻勢怎麼辦?找PE/VC談融資是個辦法,注入新的自有資金,進而獲得更多的銀行貸款。

當然吸收PE/VC合伙人的時候要慎重,創業者股權過分稀釋很可能導致控制權旁落,詳見阿里巴巴與雅虎、雷士照明事件。。題外話

感謝閱讀。

ps. 中文術語各種不熟,見諒!


要看企業什麼時候選股,什麼時候選債,要先看看股和債有何不同,主要有以下幾點:

1、股不用還本不用強制分紅(類比付息),債要還本,還要付息,且利息一般事前約定。

2、股破產清償劣後於債,公司資不抵債時,資產要優先償債。

3、同股一般同權,每張股票都是一樣的。債則不同,每張債起止日期不一樣,是否擔保不一樣,票面利息不一樣,是否含權等特殊條款不一樣,每期債都是不同的。

4、股按照公司章程享有股東權利,債一般不在公司章程中約定權利,在借款協議中約定。

5、制度層面,股權融資證監會IPO,增發等,海外上市,對應很多監管機構。債權融資靠銀行貸款,各種影子銀行,還有發債,發債類似股權融資的監管。

好了,有了以上區別,那企業融資該選怎麼選呢?一般有以下幾個原則:
1、不用還本
這個借錢的都是要擴大規模,持續經營,老要還本就像給別人打工。怎麼不還本呢,一是股權融資,當然有些要求回購的是明股實債,還是要還的。二是循環借款,企業還錢是為了再借,除非感覺不好乾了,還了不借,那企業基本也沒發展了。還了再借一般有風險,萬一政策變了,所以借款期限長點好。同理,發債啊,信託租賃等影子銀行的融資也是要滾動做的,滾不起來就不會考慮了。
2、降低成本
股權還是債權融資都有成本的,股要分紅,要給股東權利。債要付息,還本可能也需要資金周轉。監管要求,信息披露也是成本。當然股要是能夠資本運作,Ipo什麼的,二級市場減持套現,通過關聯方轉移資產不怕控制等等,那就是最好的融資方式,比搶錢還快,完全合法。做不了股,才會考慮滾動做債。
3、監管要求
融了錢監管要求專項使用的,那就很麻煩,不管是股還是債,哪個監管松,能變通,就用哪個。畢竟借來了用不了,也是白瞎。還有就是財務包裝,監管一般有財務要求,IPO還是發債都有,銀行風控也看財務,這塊太離譜也有風險,基本也會衡量一下。

綜上,通過股權融資還是債權融資,要綜合考慮企業自身情況,符合哪些監管要求,要不要財務包裝,到什麼程度。財務成本,監管成本,資金使用是否靈活,是否影響控制權等各方面綜合考慮。IPO因為中小股東分散,可以二級市場套現等原因,是最好的融資方式。其次就是滾動借款,優先銀行,債券,影子銀行的順序。


股權融資 | 創業者應該知道這些


首先,債權融資與股權融資是互補而非替代關係。

一家科創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一個股權與債權平衡的資本結構。當股權融資為科創企業提供了啟動和擴大規模的源動力後,銀行貸款就能為其補充流動性、階段衝刺以及持續吸引投資創造更好的條件。同時,運用債權融資也能避免創業團隊過快稀釋股權。

儘管國內大部分創業者對於債權融資比較陌生,但根據CapitalAdvisors Group的報告,在美國,很多科創公司已經學會了長期運用債權融資來管理他們在兩輪融資之間的現金流。這樣一來,債權融資不僅能幫助它們延長每一輪的現金生命周期(cash runway),還能讓它們在下一輪融資中獲得更高的估值。

在利率市場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快速推進下,「投貸聯動」已經成為了商業銀行升級傳統業務、突破利差盈利模式、多元化收入結構的一個備受矚目的創新實踐風口。

矽谷銀行作為投貸結合模式的代表,通過三十多年來的不斷摸索總結出了一套針對高科技創業企業的綜合金融服務模式,不但成功地幫助了美國近一半的風投支持的科技企業和生命科學企業,還獲得了遠高於傳統商業銀行業務模式的資本回報率。

下圖解釋了「什麼是矽谷銀行模式」:

銀行為初創公司提供貸款的風險是很高的。因為即使是創業公司拿到了風投的股權融資,也有極大概率不成功,尤其是早期創業企業。所以,針對這部分風險高於一般水平的科創企業,矽谷銀行為了緩釋風險,會在貸款中要求少量(通常不超過1%)的認股權證。這就是業界盛傳的矽谷銀行「投貸聯動」模式。

認股權證是指持有人能以一個特定價格購買標的資產的認購選擇權。當未來公司成功上市或是股權價值增加的時候,認股權證就能給銀行帶來收益,
銀行會通過從認股權證中所獲得的利益來抵消貸款給早期科創公司的部分、大部分或是全部風險。」

2012年,矽谷銀行攜手浦東發展銀行成立了中國首家中美合資銀行,也是中國第一家服務於科技型創新企業的浦發矽谷銀行。浦發矽谷銀行藉助了矽谷銀行30多年來的數據積累和行業經驗,沿用了矽谷銀行的風控模式,即與最優秀的風投機構合作,給高科技創新企業提供最優化的債股比例以及最合理的資金成本,並且作出了本地化調整,以此來實現成為服務於中國科創企業的最優選銀行的目標。

對於輕資產、高成長性的科創企業來說,在起步或是成長過程中往往很難得到銀行的資金支持,而浦發矽谷銀行就專註於為這些企業提供股權融資以外的資金選擇,即風險貸款(Venture Debt)這一債權融資。風險貸款這一融資方式因成本低、靈活性高等優勢,越來越受到青睞。在美國,過去幾十年來,風險貸款的優勢已經獲得了許多有風險投資的高速成長期企業的認可。在英國,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銀行與風投基金提供更加豐富的風險貸款選擇。

有關風險貸款,前不久,矽谷銀行英國分行商業銀行部總經理Erin Platts發表了一篇專業詳細的研究文章「風險貸款適合科創企業嗎?」希望能為大家帶來幫助。

矽谷銀行英國分行商業銀行部總經理 Erin Platts

【高管洞察】風險貸款適合科創企業嗎?

根據矽谷銀行與浦發矽谷銀行共同發布的《2017中國科創企業展望》,科創企業下一輪融資的主要來源為風險投資(31%)與私募股權(28%)。除此之外,風險貸款(Venture Debt)這一融資方式因成本低、靈活性高等優勢,越來越受到青睞。本期矽谷銀行英國分行商業銀行部總經理Erin Platts探討風險貸款這一融資方式如何助力科創企業與成長企業。

矽谷銀行英國分行商業銀行部總經理 Erin Platts:

在美國,過去幾十年來,風險貸款的優勢已經獲得了許多有風險投資的高速成長期企業的認可。在英國,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銀行與風投基金提供更加豐富的風險貸款選擇。您也許會問,風險貸款何時可為企業戰略與需求提供助力呢?作為金融工具,風險貸款很多時候都能給企業帶來助力。

風險貸款的優勢

首先,風險貸款可以避免稀釋股權,搭配一定的股權融資,可以保留更多企業的股份。風險貸款看重借款人為企業增長提供資金支持而融資並歸還債務的能力,而非利用歷史現金流和營運資金來歸還債務的能力。對於產品尚未推出的企業,或是仍處於營收增長階段,增長比盈利更重要的公司來說,風險貸款的這一特點尤為關鍵。

同時,通過搭配從風投機構處獲得的股權融資,當公司「燒錢」速度超過盈利速度時,風險貸款降低了企業運營所需的平均資金成本。簡而言之,風險貸款可以將企業的營運跑道延長到下一輪融資,且貸款條件相對靈活,可分期,貸款支用期可延長。

更高的估值

更重要的是,除延長企業營運周期外,風險貸款可使高速成長期企業以更高的估值獲得下一輪融資。

風險投資者普遍認同風險貸款在降低投資組合公司資本化成本方面起的作用,擁有風險貸款表明流動性增加,增長勢頭增強,或作為一種有用的保險,以對沖業績波動或估值障礙帶來的風險。風險貸款的成本可以大幅波動,但有一點不會改變:債權融資總是比股權融資便宜

如何接近天使投資人

時機很重要

根據以往經驗,風險貸款可以作為風投融資輪的補充,而非替代它。在新一輪融資剛剛結束時,貸款信用和談判籌碼都位於最高水平,且貸款支用期可以延長,企業無須馬上歸還貸款。

考慮成本

風險貸款的利率通常在7%~12%之間,可以省下股權及其他成本,因此並不昂貴。與其他融資渠道一樣,風險貸款的定價根據貸款人對風險的評估而變化。風險貸款無須提供財務約定事項,因此極具靈活性的優勢。大多數風險貸款都有一個三到五年的時間表,每月或每季度還款,且常常會用到認股權證,須計入資金成本。

尋找最佳融資渠道

由於高風險,大多數主流銀行不會貸款給賬面虧損的企業。因此,與擁有專業技能及對行業的深刻理解的銀行合作至關重要。

與了解創新領域並與風投機構關係密切的專業創新銀行合作,將有助於確保對此類融資的適用性進行徹底的盡職調查,從而大大降低企業承受過高壓力的風險。企業支付貸款方法律費用是市場上普遍的做法,因此尋求有經驗的律師幫助,對此類交易談判會起到不錯的效果。

銀行融資:初創公司與成長公司都有哪些選擇?

其他考量

如果從基金獲得貸款,而不是銀行,可以要求將營運資金分離出來,這樣可以使您的貸款成本更低、更可衡量。必須強調的一點是,要避免企業承擔過高壓力。

矽谷銀行鼓勵我們的客戶對企業的債務要保持謹慎。開始償還貸款時,如果你的資產負債表上債務比例過高,可能使現金流的盈虧平衡點延遲,甚至推遲獲得新投資的機會。然而,經驗豐富的投資者明白,風險貸款也需要不斷進行評估,權衡利弊。

風險貸款的金額通常是根據股權融資輪的規模以及公司當前和預計的現金消耗比率來調整的。燒錢快的企業,因為更依賴於外部資本來維持,因此為其提供風險貸款的風險也更高,但也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結論

當傳統貸款無法滿足企業需要時,風險貸款可以帶來各種各樣的優勢和解決方案。風險貸款藉助了解風投和創業的銀行的專業經驗,提供了一種靈活的方式,來支持企業快速增長和擴張的計劃,擴展現金跑道,減少股權稀釋,並為最後走向盈利架起橋樑。

浦發矽谷銀行(SSVB)專註於幫助創新者、企業和投資者在中國及全世界實現大膽設想。我們的團隊專註於幫助包括早期和成長期生物技術公司在內的專業領域企業獲得成功。

浦發矽谷銀行成立於2012 年,是中國首家專註於科創公司、企業和投資人的科技銀行。浦發矽谷銀行由美國矽谷銀行與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合資建立,致力於重新定義為中國所有規模科創企業提供的銀行體驗,同時也幫助中國市場構建科技創新生態系統。通過位於上海及北京的分行,浦發矽谷銀行提供境內商業銀行產品和服務,包括美金及人民幣賬戶設立,靈活的貸款解決方案以及貿易金融服務。

銀行業務諮詢,請撥打客服電話:86-21-35963037

新客戶垂詢,請發送郵件:newclients@spd-svbank.com

來源:浦發矽谷銀行微信公眾號原創

關注浦發矽谷銀行微信公眾號:spdsvb,以獲得更多專業金融政策解析。


好像答案都在說股權融資和借貸,卻沒人說債券,

現階段國內普通投資者接觸多的一般是國債,企業債,可轉債,信託

企業債利率略高於銀行,但是發債門檻偏高。

舉例說明

可轉債,顧名思義,債可以轉股。

可以發企業債的人應該不會上知乎問什麼情況下選擇發債的問題吧


能找到銀行貸款肯定不選擇股權融資了!


簡單通俗的理解:未來收益還的了錢的情況下,當然債權融資比股權融資划算的多。債權只要付利息就好,股權需要給上未來的分紅。市場上大把大把股權融資的項目方,不是他們不想要債權,是沒人肯給債啊,只能選擇股權這條路。國內所有給債的機構(黑社會高利貸除外)都不是傻子,既然給你債,風控都會把控還錢能力,這時候偷著笑接著吧。


銀行貸款肯定是首選了


推薦閱讀:

財管專業如何提高自我競爭力?有什麼必要的證書(除了四六級 初會類的)?
如何寫全公司人員適用的管理費用預算編製執行操作手冊?
為什麼貨幣會有時間價值 ? 提出時間價值的意義何在?
研發費用資本化的意義何在?
「陳華亭」老師的財管課給你留下了哪些印象,有什麼經典語錄?

TAG:創業 | 財務管理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