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計劃」(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取得了哪些成果?

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珠峰計劃」)是2009年教育部為回應「錢學森之問」而出台的一項人才培養計劃,選擇清華、北大、復旦等20所大學的數、理、化、計算機等學科試點,旨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有所突破,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
請問這項計劃實施5年來,所取得的成果有哪些?


好吧,無意中看到這個問題,作為也算參選了這個計劃的學生稍微說兩句。
先說一下這個計劃整體的實施情況。實際上,在這個計劃之前,國內很多學校已經有很多基地班、拔尖班之類的類似培養計劃,只是比較低調,並不像這一次出台計劃那麼廣為人知。入選這一計劃的學生,大多是單獨開班,安排學術導師,培養計劃課程和其他班的學生有所區別(一般是加大深度和難度),同時為學生提供較多的出國交流、學術研討機會。處在這個班裡的學生,大多畢業後會選擇出國留學或者保送國內高校的研究生,繼續在相關專業深造。
樓主問」這項計劃實施5年來,所取得的成果有哪些?「我不清楚樓主是否是大學生或者學術圈子以內的人,個人感覺不太像,否則應該不會問出這個問題。事實上,本科階段,尤其是對於基礎學科,大部分的時間是在用來打下基礎,到大三大四才會稍微接觸到相對前沿一點的問題。比較優秀的學生,可以跟老師做做實驗項目,讀讀paper,嘗試著研究一些小問題,做得好的話可以發幾篇paper。但是,這些應該都算不上樓主想知道的」成果「。不是本科發幾封paper,或者拿到名校的offer,就可以稱為拔尖人才。想看這項計劃的成果,應該到10多年以後,當這項計劃的畢業生博士畢業,走向學術黃金時期的時候,才能有所定論。
當年剛升入大學,入選這一計劃的時候也是頗有些激動與好奇的,甚至有種隱藏在內心深處的優越感。大學四年自己從這項計劃中收穫了許多,從個人角度對這項計劃十分感謝。但是,四年的閱歷見聞,與很多教授交流過,我得到的結論是:計劃只能起到引導和輔助作用,但並不是根本的保障。歸根到底,」拔尖創新人才「不是流水線生產出的機器,不是一個簡單的」投入多少,收穫多少「問題。我國多年來培養不出拔尖人才,不光高校有責任,要負責的有很多:社會對年輕人的壓力以及浮躁風氣對學生的影響,家長按照自我的意志扭曲學生的志願,學生自己對個人方向的迷茫和學習目的的扭曲,每一項都是制約創新人才產生的桎梏。我們的這項計劃叫做」珠峰計劃「,但是珠峰並非鶴立雞群,而是無數高山簇擁中的最高峰。培養創新人才真正靠的不是計劃,不是把一小波人挑選出來集中培養,而是塑造整體的風氣,讓所有學生都能自然的學習知識,自主創新。我們的這項計劃叫做」珠峰計劃「,但是珠峰並非鶴立雞群,而是無數高山簇擁中的最高峰。這一目標的實現,不應該是單單高校閉門造車,而應該是整個社會風氣、思想方法的轉變。
讓人欣慰的是,我身邊入選這一計劃的同學,以及很多不在這一計劃中的朋友,他們的學術熱情令人感動。跟他們在一起,讓我對中國的學術前景有樂觀的預期。我相信我們中間會有不辜負這項計劃,這個時代的大師出現。


才5年能出什麼成果。基礎學科至少是本科4年+博士5年,一般還得讀輪博後2-3年吧。再開始獨立做研究,出成果又不知道得多少年。你至少10年後再問這個問題


這麼告訴你吧,本校,計劃中比較一般的蘭州大學的萃英學院(珠峰計劃),優秀的學生研究生都全獎去加州伯克利等世界頂級高校及研究生,還有一個嫌牛津offer給的晚,直接不去的,最差的也是國內高校研究所隨便挑,所以你感受一下


推薦閱讀:

在暨南大學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
大學學前教育專業學什麼?
化學在學習的過程中有哪些必須要背下來的?
如何評價浙江大學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聯合學院(ZJU-UIUC Institute)?
復讀:提高數學跟英語成績的建議?

TAG:教育 | 清華大學 | 北京大學 | 浙江大學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