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評價單田芳的近代史評書《亂世梟雄》和《千古功臣張學良》?

說是結合民間演義,為何卻聽出裡面有些為黨遮掩的意圖,變成了愛國主義教育改造產物了難道。。還有怎麼歸類,算袍帶書么?


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計劃生育,單田老都能說。


道德(dě)三皇五帝,功名夏侯商周,五(wú)霸七雄鬧春秋,頃刻興亡過手。
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前人撒種後人收,無非是龍爭虎鬥。

我打算整體評價一下單老師的表演。
小時候,每天話匣子里都會冒出這麼一個帶著東北碴子味的沙啞嗓音,陪著千家萬戶度過一個個早晨、午後和傍晚。
九十年代,劉蘭芳萬人空巷的《岳飛傳》退潮之後,人們一提到評書先想到單田芳。小品里的「忽冷忽熱愛感冒」就是最好的證明吧……
曾幾何時,文化市場豐富了,聽評書也產生鄙視鏈了。聽單老師的,貌似是處在底端。
某些聽書的,其實就是諞。又是東北派,北京派怎麼怎麼了,評書門,西河門怎麼怎麼了,有意思嗎?
說書說相聲。本來是個木匠抬杠,拉線瞧活的事。看玩意兒地道不地道。玩意好,哪門的也有飯。
確實單老師說書跑梁子,書套子味太重,前後對不上,臟口,這都是要命的毛病。還有這麼多年在電台里說,有表有白沒有評,沒有書外書。好多書瞎創新,搞得虎頭蛇尾,這都是問題。
可是單老師人物分瓣好啊。他處理幾個人物的對話一絕。我現在愛聽王玥波,比單老師豐富,好玩,乾淨,但說老實話。胖子說書,什麼人物都是他自己那個口。程咬金和徐茂公對話,聲口上沒區別。這一點就不如單老師。
單老師可以算得上敘述清楚,白口漂亮。大面兒上是過得去的。
而那些問題,究其原因,恐怕是他大部分的書,除了看家的《明英烈》以外都不實授的緣故。大部分是靠門裡出身的底子,自己趟出來的。
但是就算是《西遊記》《封神榜》這些跑梁子的書,敘述的功底還在。你單聽他那一個小坨子,都很吸引人,連一塊才能聽出毛病來。像他的《三俠劍》,我一直認為相當好。絕對不至於像現在的相聲界的大部分年輕演員一樣,光注意有一兩個特色了,大面兒上反而已經聽不得了。
我認為,單老師算一個中規中矩,有自己特色,也有很多缺陷的老一輩兒評書演員。因為時代的原因大紅大紫過。排除了大紅大紫,也是值得一聽的。至於把單老師貶的一分錢不值的某些評書愛好者,我只能說,並沒有什麼卵用。
《亂世梟雄》可以算是不錯的活。這書是我聽單田芳的第一部書。四歲的時候,在電台里聽的,到今天沒在聽過。但「張作霖手黑」、回東北抓鬮「火」還是「汽」,這些片段,至今都記得。
這書不能在明場聽,太臟。單老師在電台說,正好。
《千古功臣張學良》就不行了。政治任務。


使了個夜戰八方藏刀的架勢。。。


這裡就說這兩部書,單老其他的作品好壞就不提了(其實基本都不怎麼樣,或者和其他藝術家相比並沒有特點,純聽個熱鬧,藝術價值很低)。

亂世梟雄是精品(評書)。千古功臣是扯淡。

評價評書的標準的不在於是否符合史實,而在於是否能夠在情節上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少重複、少漏洞、人物刻畫是否鮮明、能否自圓其說(邏輯漏洞是否嚴重)。

亂這部書是單自己創作的,從這個意義說,要和袁闊成等人的成就比是各有千秋。我個人認為因為單有創作能力,所以他的成就是第一位的,比袁的更高。書當然是和鬍子書有關,但作為一個藝人,結合自己的文化背景和表演方式,創作出一套符合自己特點的符合上述要求的並且還是聽眾喜愛的作品,這就是個大成就,從作品來說也是集(各種民間傳說)大成之作。

同樣是單的書,亂這部書裡面的各種事件基本上沒有明顯重複,伴隨人物成長是各種不同性質不同特點的事件,前期是刀割大腿肉都狠,後來出了青馬坎開始見義勇為,後來是砸響窯,再後來是土匪火併,然後招安,再後面軍閥戰爭,段段精彩,聽不膩,不是那些武俠的情節沒完沒了打擂中計中計打擂。男女感情比重合理,情節不過分扯淡。衝突還有外國勢力介入,就當時來說這個就非常獵奇。

各種橋段荒誕中有合理性,比如張作霖總是單槍匹馬做事,其實就是荒唐的,但是情節鋪墊上下文的內容讓人聽起來不那麼難以接受。玉美人那也是扯淡,但如果張作霖真的和大帥夫人展開一段感情那就完全low了,反而是張說大帥夫人是吃飽撐的這個就把扯淡的情節又拉回來了。

從情節的安排上,不僅有順敘,還有各種倒敘。湯二虎身世那倒敘手法在評書界絕對是一流的,可以和福爾摩斯裡面猶他之花相提並論。就是這個倒敘整個刻畫出一個新的世界觀和場景,不是簡單的交代幾句,按今天拍電視劇的話,比如亂世梟雄可以拍一部40集的話,湯家五虎起碼可以再單拍 一個20集。

整個書的價值觀在當時的年代是非常有現實意義和時代感的,到現在也不過時。不是傳統的忠奸黑白那一套。

所以我說這個創作能力真的是體現單老功力的地方。這水平放現在給香港做編劇一點問題都沒有。

基本上沒有大的邏輯漏洞,除了幾個人名錯誤之外比如鄭翠平劉翠平,胡老嘎胡二嘎,丁喜春張小春這種之外幾乎沒有明顯錯誤。樓上說的張是非是八哥是在青馬坎論的,他是八大炮手的老八,張作霖是三哥是說他是老嘎達老三,這種口頭語的差異我覺得不算大問題。

但這部書就到張作霖死為止是精品,只要有張學良的部分各種舔屁眼的姿勢。但,從整部書來說,對歷史人物的評價都不是一邊倒二元論,張作霖就不說了,即使是對張學良,也提到了「蔣介石叫你不抵抗你就不抵抗?」這種譴責的話。瑕不掩瑜吧。要說硬傷,我覺得世襲岡(罔)替這種白字反覆說更不能忍。。

前面有說單老有表有白沒有評,在亂這部書裡面,其實就有充分的評的因素。尤其有很多都是借人物的口表達對說書人的人生觀和看法,只是沒有明確的跳出來評價而已。比如張作霖對玉美人的評價,其實就是單老對這類人的評價。我個人更認同這種方式。因為評書無論怎麼評也比不了真正的文學評論,看完了各種版本的三國演義再聽袁闊成反而覺得評的淺嘗輒止,當然這個是純主觀的看法,不是說單好袁差,就是個人喜好不一樣。另外,在《亂世梟雄》皇姑屯事件後,單老還專門對張作霖做了評價,不僅言辭很講究(意思是:不是他其他評書裡面那些江湖俗套話,反而體現了相當的文化水平),而且評價的內容非常大膽,把張評價為愛國主義,我覺得這真的超越了其他評書藝術家的層次。一分為二的評價殺害李大釗的兇手,這樣的膽識真的首屈一指。

千古功臣也不是完全不能聽,因為裡面還有很多民國軍閥的軼事,純當逗樂聽。


跑題,想到事。
有一次在書店玩,有一大叔進來買書《亂世梟雄》,老闆問我有沒有(對,我比老闆熟悉書店)。
我說沒有,單田芳的評書南方可能少有賣的。
大叔:我就想看歷史書。
我:歷史可以看這本。
大叔:就看單田芳的。
我:………………
大約就是這麼一本書……


兩部書是兩碼事,亂世梟雄來源於東北的鬍子書,類似於天津的混混論,東北說這書的人比較多,故事經過藝人的不斷加工整理,比較豐滿了。張學良就是單爺自己攥弄的,基本就是愛國主義有聲教材了。


小時候聽亂世梟雄長大的,弄的我的理想就是當鬍子,為了那部書,差點聯繫電視台要買錄像帶,那部書後面一般,但前面確實牛x,張學良就沒聽過了,或是聽不下去了。


都聽過兩遍以上。
亂世梟雄是部好書,講述一代軍閥的成長曆程,基本符合歷史事實,加上單在家鄉聽到的故事,大大增加了趣味性,是評書中的上品。

千古功臣純屬扯淡,愛黨愛國的宣傳品,不惜把張學良塑造成人格偉大和軍事強人。


亂世前半部是狹義小說,後半趨於真實,總體來講是評書界不可多得的好作品了。
二世就沒啥說的了,胡說八道,政治任務也不能賴單老


作為單老的書迷,我認為原因有二。一是其自身歷史觀的反映和寫照,二是對歷史上有些問題,作為當下的傳播者不好有明顯的異見。


扯淡的評書,太多美化


東北軍,我不相信僅僅是蔣介石下達了不抵抗命令,就完全捨棄了家鄉。在軍閥割據的年代,東北軍張家主政多年,自主性很強。我不相信僅僅一個東北易幟,就完全服從中央。所以,不抵抗的主犯是張學良,而非從犯蔣介石


已經是評書了 還評它作甚


亂世梟雄也是扯淡啊,就是滿嘴跑火車的節奏


曾經是單田芳迷 慢慢的長大了 才發現他根本就不會說書 而且文化很低 滿嘴跑火車 糊弄糊弄8歲以下的小孩 70以上的老人還可以 現在都不敢聽了 越聽越想罵街 他都是在胡說八道 他自己都不知道誰是誰爹 ( 張世飛一開始比張作霖大 張作霖叫他八哥 後來張作霖成了張是非的三哥。開始張作相是張作霖的堂兄 後來成了張作霖的老弟 呵呵 ) 他那不能叫評書 只能叫演播小說 他沒文化 不能與時俱進 所以被淘汰了 還是多聽聽老郭的單口吧 可樂 長知識


推薦閱讀:

京劇演員為什麼要戴點翠頭面?
如果大量的在評書里植入其他曲藝或演藝形式,是否會革新現有的評書藝術?
為什麼連闊如先生的響馬傳里賈家樓是三十六友,而現在大部分說隋唐都是四十六友?
建國後相聲是否成為了宣傳工具?如何看待這種改變?
于謙表演《八扇屏》「莽撞人」一段是在什麼時間?

TAG:中華民國 | 曲藝 | 張學良 | 評書 | 單田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