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願意在知乎回答問題卻不去編輯維基百科?

也就是類比下面的情況:

  • 很多人願意在 Quora 答題,也有很多人去維護英語維基百科。
  • 很多人在知乎答題但是很少有人去維護中文維基百科。

大約七八年前,我參與創辦並建設了一個類似Wikipedia的垂直領域百科,當時Wikipedia在國內不是特別好上,特別是中文版,所以很多人在國內建設各種替代品,整個過程我有這麼一些感受:

1、寫維基條目太難了,比在知乎回答一個問題難五倍以上。知乎上有的問題你可以分享自己的主觀經驗,想到什麼說什麼並不太難,但維基不行。維基的難不僅體現在它複雜的代碼和格式,也體現在它嚴格的學術體例上。在知乎上,你經常是在和人解釋一件事,而在維基上,是要定義一件事,定義比解釋難太多。我敢說很多知乎上的專業大牛,也寫不了維基,這是思維方式和學術訓練決定的,大多數人並沒有那個基本功。同一個問題,達到在知乎上吹牛不穿幫的門檻是一回事,達到在維基上用簡潔、準確的語言全面敘述是另一回事。有時候寫一個條目要查太多的資料,你需要了解這個領域過去、現在的發展概況,興許它還存在爭議,那你得不偏不倚地把爭議呈現出來。一個「全」,一個「深」,就這兩條基本要求可以過濾掉大部分寫作者。

2、在中國搞維基最令人喪氣的是,你辛苦寫好一個條目,轉頭就被百度百科、互動百科這兩大流氓偷走。偷也不認真偷,經常是偷個半截,也不注意維護。你上百度百科,經常一看就知道哪些條目不是自己寫的,是粘貼的。

3、我覺得中文互聯網上有意願、有能力沉澱知識的人太少。別看在全球互聯網上中文可能也是排前三的語言,但用中文寫成的靠譜知識,可能連英文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也不及其他許多語言。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很複雜,就不談了。

4、寫維基非常枯燥,雖然每筆操作都有歷史記錄,但對讀者來說,作者基本是匿名的,所以沒有知乎上得幾千贊那種成就感,也沒有社交互動屬性。當然大家願意答題而不是去寫條目。

5、因為一些不言自明的原因,維基百科在中國的訪問不太穩定。如果你寫的東西朝不保夕,沒準明天大家就看不到了,這一定會打擊很多人去貢獻的意願。


說實話都不是特別願意。

我是維基百科的內容專家+助理主編,九年前寫過不少航天類的東西,維基上關於登月的文章當時九成都是我寫的,估計現在也還有一半的比例。文章上首頁三次吧。

後來慢慢不玩了的原因有兩個,一是被哥哥提醒,他們給你多少錢?答無償。
二是上面越來越多的港台中小學生開始編輯,寫出來的東西能看出是孩子的筆觸,他們的視角也就固定在那個幼稚的角度,我開始覺得不想跟這些人混。

無償本身沒什麼不可以,我使用維基強度很大,自己也喜歡這些內容,時間少了寫慢一點就是。

但一幫我看不慣的人瞎胡鬧,就讓我慢慢開始審視我花時間在這個上面到底值與不值的問題。

基本決定以後不寫之前在討論區問過一次,全是小學生維基百科的嚴肅性何在?答案不太記得了,大約是從來沒人規定過維基百科需要嚴肅性。

在百度知道上問問題然後被別人全文抄我自己的東西來回答我是一種很特別的感覺。

我相信百度百科也沒少搬我的東西。

知乎其實也是類似。

知乎被大陸這邊的高中生佔領了。

其實知乎的論壇化雖然難以避免但是還是太可怕。

攝影門類十有八九的問題不是問該買哪個相機/鏡頭就是你拍過最XX的照片是哪張。全是一幫沒看過說明書的新手問你一些很容易找到的信息,彆扭。

每場球賽之後都有人會問怎麼看待這場比賽,如果是只問經典比賽倒也無妨,每場聯賽都有人問。前兩天看到你心中記憶最深的米蘭/切爾西陣容,預計不久所有強隊的姐妹問題就都會出來。

我答題倒也不是為了贊同或者感謝,但是知乎上偏愛簡短的機靈,認真寫的東西往往沉得很快。

各類原因累積,知乎變成我無聊的時候看一眼找找有趣問題的地方,我一般喜歡看我不熟悉的門類的趣事。

還有就是維基百科能避免的一個事情知乎做不到:同一個事情千遍萬遍地問。


-

這是前幾天的事。我在中文維基上瀏覽漫威宇宙的一個頁面時,受不了裡面機器翻譯式的錯譯,大多數時候我看看原文鏈接就行了,也不計較,但是這一次,不知道為什麼,馬克·魯法洛幾句引語那不知所云的離譜錯譯讓我特別難受,強迫症撓心,於是我登錄了塵封已久的維基賬號,把翻譯修改過來了。

因為我的維基賬號已經自動登錄了,所以幾小時後我又打開維基的時候,就看到了通知:

我的編輯被某維基用戶撤銷了,他撤銷時加的評論是:「『信』呢?」

這個用戶就是當初創建該頁面內容的人,顯然,他的英語水準甚至還沒到能夠在別人的幫助下(在得到合理譯文的情況下)理解英語原文的程度,只能對照英漢詞典進行逐字翻譯——所以才會有開始那些機器翻譯風格的中文。

那天不知道為什麼我興緻這麼高,又把內容修改了回去,不過這一次,我在編輯說明裡循循善誘地解釋了為什麼這裡應該這樣翻譯。

又過了幾個小時,那傢伙又把我的編輯撤銷了。

又過了幾分鐘,他自己編輯了詞條,用上了我的譯法——除了他被教育後依然沒能領會原文含意的一個地方。

——我願意在知乎回答問題卻不去維護 Wikipedia,是因為我沒空打這種愚蠢的編輯戰啊。

-

利益相關:維基忠實閱讀者、從不用百度百科引證者


在下擅長回答情感與美食類問題,請問 Wikipedia 要我嗎……

認真答:Wikipedia 解決的是定義的問題。比如,定義一件物品,定義一個事件。在下擅長的領域明顯上不了 Wikipedia,上百度百科或許可以。

Wikipedia 不能提供人腦發散思維產生的內容,不能提供人對於事物的主觀看法(某些詞條存在編輯者的個人傾向,這個沒辦法,需要大量用戶去修正)。

Quora / 知乎 等社區,提供的是一個互動的場所,是社交屬性的。人類天生喜歡互動,喜歡被認同。如果今後知乎的問題、答案不再顯示作者名,網頁上只呈現問答內容本身,相信很多人就會玩不下去了。維護 Wikipedia 的,在下認為都是活雷鋒啊~


It is better to light one candle than to curse the darkness.

我有這個自信來說:我已經用實際行動證明,一個人,就可以帶來不同。

期待會有更多個人,願意付出實際行動。


在這裡我要對 @magasa的答案反駁幾句。

其實我也一直在反思,怎樣做一個好的維基人。
這個答案想了好久。今天滿了1000次操作,升了執行編輯,就把想法寫下來吧。

無論是 @magasa這樣的、維基編寫經驗不多的人,還是維基的活躍用戶,我發現很多人,都有一種「維基英雄主義」的情結。
換句話說,很多人認為,維基的主要工作就是編寫一個完整、全面、沒有紕漏的條目。
所以有人會帶有敬畏之心,像magasa說的,覺得寫維基是一個很專業、很學術化的事情。
所以有人會不停地刷DYK,刷優良,刷特色。
所以有人把維基奉為真理,寶典,圭臬。

實際上,這不是維基百科的全部。
題目里的措辭很準確,強調了「維護」,而不是「編寫」。
比如說我這幾天在維護整理NBA球隊現時名單的模板,幾乎所有的球隊名單,都還停留在過去,少則一年前,多則三四年前。這本來應該是維基百科的一個強項,跟傳統紙質百科全書相比,能更快地對新事件做出反應。
這些維護工作,不是什麼高大上的活。有幾天網上在傳清水健的採訪圖片,我隨手在維基上搜索了一下,發現發現日文維基上說清水健拿了15年的最佳男優獎,但中文維基上沒更新,就把Template:成人廣播獎維護了一下。嘿,這有什麼好戰戰兢兢,需要沐浴更衣的?
但中文維基上,編寫的人多,維護的人少。其實在我看來,這些維護工作是維基必不可少的基礎部分。

另一方面,維基本身,並不需要太專業的知識。當然,讓我去寫泡利不相容原理,我肯定是手足無措的。
(插一句,剛才在看泡利不相容原理詞條的時候,發現底下模板:量子力學裡,有的是薛定諤,有的是薛丁格,就給加了條繁簡字詞轉換。你看,維基其實不那麼難。)
但是,維基有一條十分重要的內容指引:維基百科:列明來源。
即使是愛因斯坦,如果他要撰寫一條維基百科的條目,也不能由著自己的想法寫,而不得不引用自己發表的論文。
這也是判斷一條維基條目質量的可行方案:不要看內容,先看參考文獻的數量和質量。
當然,如果要寫出一篇完全原創的特色條目,可能還得行內人士才行。但如果只想寫一點不那麼完美的條目,就只需要讀材料,再加上一定的歸納總結能力。
比如我寫的撮泰吉,雖然我不是專家,但基本上翻遍了cnki上所有的相關文章,又在讀秀里查了幾本書,就可以交出一篇DYK/丙級條目了。不要低看了丙級條目,《中國大百科全書》的大部分條目,如果原封不動地拿到維基上來,差不多就是乙級和丙級之間;或者反過來說,如果把每個有意義的條目都完善到丙級,那就是加強版的中國大百科全書了。

維基百科確實讓人有點敬畏,太多的模板讓人頭痛,對於想「試一試」的新手來說實在不夠友好,但也不至於完全不可接近。
在我看來,真正把人們拒之在外的,除了翻牆軟體這個必需品,更重要的還是對維基百科的理解:過多地把維基看成是完美的完成品,是查閱的對象,而沒有領會維基的精神:人人皆可參與其中。
維基百科:誰在寫維基百科

和其他百科全書不同,維基百科條目是由自願作者編寫的。雖然其中也有一些專家、學者,但更多的人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維基百科的編輯,包括你自己!願意幫助寫作的人在創立新條目或編輯原有條目時,不需要經過任何正式的訓練。有許多的人已經在維基百科上作出了大大小小的貢獻,他們來自世界上的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的年齡及背景。願意為這部百
科全書做出任何貢獻的人,我們都稱呼他為維基百科人,簡稱維基人

維基百科:勇於更新頁面

維基百科社群鼓勵使用者勇於更新頁面。當人們修正了錯字、不當的措辭、確認語言的準確性,維基百科就會開始茁壯成長。這些行為都沒有關係,因為我們期望每個人都能勇於更新頁面。你是否經常看到一些東西而抱怨「為什麼這些頁面沒有被編輯?」維基百科不僅允許你新增、修訂和編輯條目——更你去做這些事情。當然您需要保持一些禮貌,這樣維基百科就行得通了。

如果你有興趣,其實不妨從維基導遊開始。
給百科相比,維基導遊不需要翻牆,不需要參考信息,鼓勵原創。而且因為剛剛起步,對新手做的每一點貢獻都更珍重,也更友好。編寫時,因為框架相對固定,也更容易上手。
在維基百科,你若是想為自己家鄉的條目編寫點什麼,可能還要翻翻縣誌,找找來源出處。但在維基導遊,你可以大膽地告訴編寫。武漢有什麼「鮮為人知但很有意思」的景點? 杭州有哪些值得一去的餐館? 這些知乎內容,或許上不得維基百科的廟堂,但如果填寫在維基導遊里,會組成極其精彩的頁面。

我自己很努力地寫原創條目。我覺得,為這個世界貢獻一點新的信息,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我喜歡做一個giver,而不只是單單的taker。如果你也一樣,就大膽地加入維基吧。


在維基編輯的優勢
更加客觀的思考問題(例:http://en.wikipedia.org/wiki/Main_Page)
對專業知識更深度的挖掘(例:http://en.wikipedia.org/wiki/Main_Page)
反覆修改草稿,表達更加嚴謹
滿足/成就/喜悅感(客觀知識被認可)
找到自己的能力極限(寫到最後沒達標)
閱讀時無需太過關注是否正確,注意力更加集中
同領域人士的討論乾貨太多了(例:http://en.wikipedia.org/wiki/Main_Page)

在知乎提問,回答,編輯問題的優勢
對主觀與否沒有要求(例: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118624)
問題開放性更強,(例:http://www.zhihu.com/topic/%E8%B0%83%E6%9F%A5%E7%B1%BB%E9%97%AE%E9%A2%98 )
學會長話短說
被支持的認同感(主觀想法被認可,例: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024789 )
個人營銷(例:後期的http://www.zhihu.com/topic/X-%E6%98%AF%E8%B0%81 )
公開的討論交流過程,更多領域的人參與


---------------------------------------------------
最後對問題吐槽
上哪個網站,取決於你從哪個網站獲利更多
在知乎,提問回答時間成本少,除了某些經驗類行業,知識本身也是成本;能吐槽
在維基,內心不強大得人非常容易有挫敗感(治癒: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566729);不能吐槽

進了維基,看到你了解的領域,你不一定能說出什麼,先老實看吧
進了知乎,看到你能回答的問題,簡直就是在挑逗你說些什麼
知乎這個平台能滿足更多群體的各種需求,提供給那些受挫人群一個解釋的機會

這問題不屬於我能回答的專業
這回答遠沒達到我發答案的標準
發出來的誘惑太大了。。


別鬧了。像我這樣的,組織一個答案的困難程度遠大於給文物條目消個紅的難度的人大有人在。

其實這更多的是一個視角問題,大家各有分工也挺好的。
認認真真寫維基的人可以是一群注重嚴肅地分享知識的人,但卻幾乎無法在條目里表達個人意見,強調的是中立客觀。
而知乎這裡大家可以很歡脫地吐槽、很激烈地撕逼、很可愛地吐槽、很愉快地爆照。

各有特色是件好事。在這裡作為一名混跡維基馬上就要滿三年(截至2015年12月30日)的維基新手,非常歡迎大家來維基百科分享知識。


知乎上可以有個人的見解,而wiki不允許


知乎:opinion-based facts
Wikipedia:facts


在很久以前,我發現維基百科上沒有一位中國當代比較重要的劇作家的詞條,還中文英文都沒有。於是決定自己建一個。


於是我對著一個什麼對照表老老實實把內容寫成HTML,插圖,插cross-reference,中英文詞條弄了兩個多小時。


結果想發布的時候,人家說你是新人最好不要直接發,建議發試用版還是什麼(時間久遠記不清了),我就照做了。然後我寫的東西就全不知哪裡去了(可能是誤操作)。維基上現在依然沒有過士行的詞條。


當然知乎程序員那麼多大家可以嘲笑我智商不足,但作為一個駕駛證都是C2的懶人,我真是沒心情陪維基這幫讓用戶寫HTML直接發的大爺們玩了。再看看知乎這個藍色的按鈕,灰色的工具欄,多麼可愛啊。


從菜鳥的觀點看,維護wikipedia出錯了感覺十分罪過.壓力山大.因為大家上wikipedia默認就是找答案去的(即從我個人概念中,wikipedia的觀點基本都是正確客觀的,概念都是清晰明了不含糊的.).知乎則強調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深度回答問題.只要不是太離譜一般沒啥誤導人的罪惡感.或者說,用戶投票機制使得錯誤的不靠譜的答案總會消失在視線中,所以知乎回答問題一點不慌啊.


維基百科上,容易的詞條大多都有人維護了。在維護現有的內容的時候,往往也是需要討論的。但是在wiki上,討論是針對一個詞條進行的,容易發散。在Quora的機制下,針對一個問題進行討論,更集中。
可以看作是wiki機制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需要quora機制來構建知識體系了。
如果一個問題得到了充分的討論,甚至形成可靠的材料,會有人收錄進wiki的。


因為不用代理不能上維基百科,因為用代理被IP地址鎖定而不能編輯。


在維基百科,條目只有一個版本,需要眾人在互相尊重,中性觀點指引下協同完成,而且追求完整,全面,簡潔,翔實。在知乎每一個人可以從自己的立場,認識角度給出自己的回答。因此:

  • 不要求中性觀點,
  • 也不要求可靠來源,
  • 甚至原始研究也OK。
  • 別人不可以隨意修改我的文章。
  • 有署名權,更多的個人成就感
  • 使用圖片版權也沒有那麼嚴的要求。自己拍攝或繪製的圖片也不需要上傳到維基共用。

因為中文維基百科被牆了。


在wikipedia寫的字遠超過在知乎的人默默路過。。。


每次看知乎上說編輯戰的時候我都覺得他們沒試過Wikipedia的編輯戰,那個才叫厲害。

另外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大家都不願意說我就說了,很多在Wikipedia上編輯過最後放棄的人都是因為上面基本都是香港和台灣人,會經常因為一些看起來很匪夷所思的地方吵起來。比如我後來不寫東西了就是因為到底是叫「伺服器」還是「伺服器」這件事情上經常被人群嘲。


這好比 為什麼這麼多人願意在Quora回答問題卻不去維護Wikipedia?呃。。。

說到參與度,百度百科總是有很多人願意去編輯,雖然,百度百科被不少人吐槽說不夠專業,但是百度從貼吧到知道到百科一套下來的優勢是不少的,宣傳起來也更加容易。維基百科呢,伺服器有時候還不穩定,並且我也沒印象在國內宣傳過『就算有的話,哪有百度有天然優勢哇』,知道的人少,自然去維護的人也不多。
這裡說到知乎用戶,目測應該沒有幾個不知道維基百科的吧,然後上一段說到的知名度問題就不存在了,那麼,妄自揣測一下為什麼那麼少人去維護的原因,大約是,1,維護它的成本不低,關鍵是枯燥,堅持去做一件公益性沒有關注和回報的事情真的不容易呢;2,互動性,知乎似乎想往社交類發展,姑且不說好壞吧,有互動的地方總是要更吸引人一點,關注和得到關注總是會有成就感的,更何況還有評論、贊同什麼的呢~
補充:還有,維基百科和知乎的知識分享方式還是有區別的,一個是詞條樹狀分享,一個是提問答案分享。就好比一個是閱讀課,一個是討論課,你願意參加哪一個呢?


1、大多數可以根據提出的問題進行內容組織,但只有少數人可以找到問題並進行組織。
內容創作的門檻很高,但問答社區可以將難度降低。
2、維護wiki需要忍耐寂寞,但問答社區不需要。
3、wiki詞條相對來說準確度比答案高,因而更需要有能力的人來維護,而不是所有人都能維護。問答社區給了更多角度去看問題但並不保證內容正確無誤。所以,知乎的slogan對於世界的描述是 更大,而不是 更對。


推薦閱讀:

怎麼評價中文維基百科裡面相互衝突的命名規則?
維基百科的除了募捐還能靠什麼獲得資金?如果沒有募捐要怎麼維持?
英文維基百科上的條目可信嗎,為什麼?
維基百科以什麼標準來鑒定條目的「廣告宣傳」意圖?
維基百科的編輯門檻為什麼那麼高?

TAG:知乎 | 維基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