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選擇了 MacBook Pro/Air 而不是 MacBook Air/Pro?


[轉一篇]我為什麼選擇MacBook Air
我最新入了13寸的MacBook Air,到現在為止大約有一個月了吧,現在可以寫一寫自己的感受了。
這裡面先只寫上硬體的東西,把軟體的東西簡單的寫一些,然後重點放到另外的文章Mac OS VS Windows裡面來討論。
(註:遊戲迷看到這裡可以離開了,這文章不是給你們看的,而且無論是Thinkpad還是MacBook Air都不適合你們,所以不要再浪費時間了,想要找遊戲本請翻看[電腦報]和各大IT網站的遊戲筆記本測評系列)


當老舊的海爾筆記本是到了該升級換代的時候,我想給自己換一個像樣一點的本子。
我自己也比較喜歡電子產品,自己也捨得在這上面花錢。索性就換個我看得起的電腦好了。
看中了兩款MacBook和Thinkpad

在一開始我看好的是Thinkpad的X230,最後卻選擇了MacBook Air 13寸低配。
那在這裡就說一說我的思路吧。


我對筆記本的要求
根據目的分析法,說說我對電腦的要求。
我是一個奇葩的人,所以對於電腦的要求也是比較奇葩。

足夠安靜
因為嚴重的耳鳴,我特別討厭雜訊,特別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會嚴重打擾到我的思路。
我的老海爾的本子一到某些時候風扇就呼呼響。即便是我不做什麼,裡面的硬碟也會足夠的響,讓我煩躁不安。
所以一定要足夠安靜。
曾經在MacBook Air剛剛推出的時候我見過一次,那一次給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他的輕薄,而是我拿起來這個本子的時候,我竟然分辨不出他是不是再開機。這個本子在運行的時候是一點聲音都沒有的。後來才知道,是因為他裝配了SSD硬碟和比較好的風扇控制系統。雖然,現在我知道了MacBook Air的散熱並不是那麼的好,但是現在我用的時候還是很少能夠聽見風扇在響。安靜對於他來說是足夠了。
Thinkpad的安靜也是比較好的,在Thinkpad成名之時就是有散熱極佳的讚譽的。所以,Thinkpad也應該是足夠好了。但是曾經見過Thinkpad T410,散熱和噪音控制的極其不好。留下深刻印象。

足夠輕
關於輕,我是深有體驗。我曾經帶著我的小海爾回家。結果,在一路之上我為了這個筆記本的重量糾結不已,到家之後累得要死,所以我想到一點就是以後,無論是什麼筆記本一定要是輕薄款的,所以對於我來說,Dell外星人絕對不是我的款。
MacBook Air應該是現在世界上最輕薄的筆記本之一。Thinkpad X系列也是。

性能過的去
性能起碼要能夠播放高清之類的電影不成問題才可以。我可是不想買到一個連720P電影都放不了的廢物。
MacBook Air和Thinkpad X都滿足。

不玩兒遊戲
至於玩遊戲,我想自己已經過了那個打遊戲的年級了,現在的我更願意在線看看別人玩兒的視頻之類的,權當自己也過癮了。或者說是如果自己真的要玩遊戲的話,還不如買一個PS3或者是XBOX360更划算。所以對於我來說,獨立顯卡就是浮雲。我不在乎這東西。
MacBook Air和Thinkpad X幾乎都玩不了什麼遊戲。

在預算之內
雖然有一份死工資,但是還是要養家的,所以還是不能隨心所欲的。如果要是能隨心所欲那麼我想都不會想,直接上Retina MacBook Pro 15 高配版,這是完全不用說的。
但是,畢竟預算是有限的,我的預算上限大約是在8K左右。
MacBook Air和Thinkpad X在預算之內。

我明確的知道,如果是買了上述兩款系列的筆記本,和普通的筆記本的性能差距是巨大的。
綜上所述,我看了一下當下的產品,那麼適合我的還是只有這兩個系列的電腦。


首先說說這兩個系列和其他的普通筆記本的區別。
(註:這裡的Thinkpad系列只是X、W、T系列,不包括聯想後來出的E、S系列)
(註:這裡的普通筆記本不包括15寸以上的遊戲筆記本,三防筆記本,特殊用途筆記本,類似於DELL 外星人系列筆記本)

性價比
買這兩款系列筆記本中的任何一個的價錢比同性能的其他系列筆記本貴上一倍。
同配置的普通筆記本的價位大約在4000~5000,而這兩款大約在6000~7000。
這兩款系列最低配的筆記本大約在6000~7000,這個價錢可以買到同時期的,頂配的其他品牌的普通筆記本。
現在普通品牌中檔筆記本的價錢大約在5000~6000之間。但是上述兩款的最低檔是在6000的,至於高配版本最高達24000。
單看性價比的話,Thinkpad和MacBook是絕對不值得買的。
但是,我還是推薦大家買這兩個系列的本子(除非你有必須要玩兒的網遊和單機遊戲),貴有貴的道理。

那麼差距在哪裡

品牌
Thinkpad的小黑的牌子就不用再說了,早就是譽滿全球的事情了。聯想收購Thinkpad品牌之後,把Thinkpad做成了人人都可以買的起的牌子。但是隨著價格的下降,Thinkpad的品質也在降低,不過最近聯想有要把Thinkpad的高端形象再豎立起來的樣子,所以至於未來會怎麼樣,誰也不知道。
而且Thinkpad這個牌子就意味著商業和高端(曾經),當年每一個出去談事兒的商務人士都要配上一個Thinkpad。Thinkpad也的確配得上商務人士,因為起堅固無比,不會因為突然的以外而損失數據,而且還有充足的電力。
MacBook系列筆記本在近幾年隨著蘋果手機的熱銷也漸漸走紅起來了。我在買本子之前用過一陣子MacBook pro,怎麼說呢?Mac系列筆記本讓人用的很舒服。除了操作系統需要簡單的適應之外,其他的細節方面做的比Thinkpad更加到位。MacBookd電源設計,電池續航能力,良好屏幕,但是最重要的還是他的操作系統。他的操作系統最終影響了我選擇了MacBook。
兩個牌子,僅僅是靠品牌的力量就可以讓人成為他們的死忠粉。

其他品牌的差距
在細節方面其他品牌還是有差距的。現在的筆記本大多都是公模本。也就是N多筆記本都是用的差不多的模具製成的外殼。 雖然這沒什麼,但是對於講求個性的同學來說就不是那麼好了。大家拿出來本子,無論是聯想的還是華碩的其實大都是差不多的外形,沒有什麼新鮮的東西出來。因為是公模本,那麼本子的細節問題就有凸顯出來了,比如電池不給力,電源太大,整機太沉等等的問題,會讓你很不舒服。在其他細節方面,這兩款筆記本也足夠滿足你的要求。

Thinkpad、MacBook相對於其他品牌有什麼不足
性能。說白了就是性價比低,特別低。
也就是需要玩遊戲的同學請在這裡特別的注意,如果你不是特別有錢,千萬別折騰這兩款機型,因為這兩款絕對不是給打遊戲設計的機型。如果打遊戲的話,請看各大廠商都有自己相對合理的遊戲機型:比如聯想的小Y系列(最出名的)。而且這兩款不僅僅是在打遊戲上面,而且在參數配置上面的話,和其他廠商也有很大的差距。說白了,除了獨立顯卡,其他的關於硬碟容量,內存,CPU配置方面都是不如其他廠商的產品的(相對於同等價位)。


為什麼放棄thinkpad

Thinkpad品質在下降
一開始我喜歡的是Thinkpad,畢竟當年的小黑的名聲不是蓋的。但是可惜,可惜。雖然我們可以說聯想拯救了Thinkpad這個牌子,但是聯想也的確把這個牌子做成了低端品牌。其中Thinkpad的品質的下降是不言而喻的。等到我要買的時候,聯想Thinkpad的問題出現的就不計其數了。最可怕的是,我看到有人買了新的Thinkpad X230,竟然連A面的上蓋都不是直的。這讓我完全無法相信聯想了。我在心裏面默默的對自己說,聯想輝煌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而Thinkpad這個品牌也是成為了過去。知道現在Thinkpad品牌是在二手機市場上最受歡迎的產品之一,也就是經過了這麼多年,還是有很多人買Thinkpad T43來作為備用機。可見當年Thinkpad的品質。但是可惜,現在Thinkpad的品質實在是不敢恭維。各種各樣的事件,表明Thinkpad的品質的確是在下降。

不喜歡Windows操作系統
(在另外的文章裡面會有仔細的闡述)
我現在不大看好 windows 8這個操作系統。 反而是 Mac OS X更加吸引我。但是現在的MacBook Pro還做的不夠。新款的 retain MacBook Pro 只能算作一個實驗品來檢驗市場和技術。

為什麼不是Retina MacBook Pro?
總結一點:沒錢。
但是還是要對Retina MacBook Pro做一點分析。
新款 Retina MacBook Pro 的缺點

所有的新款Retina MacBook Pro的缺點都和Retina屏幕有關

硬體技術跟不上
關於這個問題在各個論壇上都有過爭執,有的人認為,現在的硬體已經完全可以滿足Retina屏幕的需要。有的人認為還需要等待下一代技術的出現。
我是支持後一個觀點的。現在的技術,對於Retina屏幕來說,還是有點吃力。特別是在有同學做了各種測試之後,都感覺有些勉強。
在蘋果推出Retina MacBook Pro的時候,我就看到了那個測試視頻,當然很震撼。但是還有一些疑問,因為總是感覺屏幕效果不是很爽,又說不出來不爽在哪裡。後來,才想到,是刷新的幀數,就像我的iPod Touch刷了IOS6.1之後,總是感覺不爽,現在知道是因為卡。有時候,等待的一兩秒的時間都會讓你的使用體驗大大下降。類似於最早的Android,怎麼用都有那麼一點點不爽。我想原因是在硬體之上,當使用Retina屏幕的時候,會對系統資源的要求成倍的增加。所以當年的iPad 3才會有重量增加的原因,因為電池要成倍的增加。雖然在一年的時間裡面根據摩爾定律,硬體的處理速度成倍的增加了。但是還是喂不飽可怕的Retina屏幕。
我認為現在的 CPU 處理技術和 GPU 的處理技術還是不夠的。
nvadia 公司的圖形處理器對於新的高清屏幕還是不大能夠帶動的起來。
intel 的集成顯卡也是不夠的,雖然intel說集成顯卡是原生支持大解析度的。
這一點,在測試整機的時候就能明顯的看出來。玩兒大菠蘿三的幀數,打開大網頁時刷新的卡頓,都能明顯的感覺出來。
這還是有待於新技術的成熟和價格降低。
等到下一代Intel移動處理平台出現,下一代Nvdia公司的圖形處理技術出現,我想對於現在的Retina的屏幕支持還是會使用的更加流暢。到時候的用戶體驗會更好。
當然如果你還要等待的話,那就是一年的時間。

新款Retina本子對於散熱的處理並不是很好。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有良好的外形就的犧牲一些散熱性能。而且Retina屏幕對於整個電池系統來說是一個大考驗,耗電大戶,發熱大戶。根據以往的經驗,蘋果在推出第一代 MacBook Air的經驗來看,在第二代之後這個問題會有一定的改善。
幸好,幸好。對於普通用戶來說,平時使用筆記本的時候,CPU的佔用率都不會超過20%,所以這個問題還是可以忍受的。只是現在的Flash技術會讓所有的CPU佔用率翻倍的增高。這麼說吧,我現在的MacBook Air在怎麼使用的時候都沒有聽到過風扇的聲音,只有在開著優酷等等的網頁的時候,風扇才會響起來。而且鍵盤的左上角會很熱。可怕的Flash,我已然無奈了。我後來把Safari上面的flash卸載了,然後裝了Chrome,在需要看flash的時候才切換到Chrome。其他的時候,我還真的沒注意到過我的本子風扇的聲音。

網站和軟體對於Retina的支持度不好。
曾經我十分好奇,蘋果推出Retina筆記本之後,軟體的解析度和網頁解析度怎麼處理。現在看來是不用擔心了。
他們的先渲染再縮放技術算是一個小創新,具體效果如何還有待長時間的檢驗。
就現在的問題來講,就是網戰和軟體的支持度並不好。
雖然現在的網戰都是可以瀏覽的,但是有一種加了馬賽克的感覺。對於網戰本身來說,大一些的網戰可以很好的對於Retina屏幕進行優化更新,但是對於一些小網站來說,這是一項成本。要不要支持Retina屏幕,還是一個等待考量的問題。因為現在來說,高解析度筆記本,還主要是Mac平台的,更新優化對於Retina的支持,可能還要排在成本之後。
這個問題應該會在今後幾年裡面逐步的解決,因為Retina屏幕是一個趨勢。就像哥爾·D·羅傑開創了大海賊時代一樣,Retina的MacBook Pro也會開創一個筆記本高清屏時代。到時候的話,網戰自動會根據潮流更新的。所以這一點倒是不用太擔心。
軟體的支持,雖然所謂的不支持也只是一個稍微有一些馬賽克的畫面罷了,但是對於軟體開發者來說,這是他們賺錢的老本行,蘋果會在今後的幾年裡面把所有的筆記本都更新為Retina屏幕的,所以,他們一定會更新的,至於現在,將就著用唄。
Retina屏幕是未來的一個大趨勢。

電池技術的限制
電池不夠,對於Retina屏幕超大的耗電量,雖然有所準備但是並沒有很大的技術進步。
我不知道為什麼這麼多年,電池技術都沒有一個突破性的技術出現。我只看到了,對於新一代iPad來說裡面已經完全都是電池了。對於Retina的MacBook Pro來說裡面也基本上都是電池了。這個是一個挺無奈的事情,只能等待新的電池技術的成熟,但是現在還看不到新的成熟技術出現。
電池技術限制了續航時間和整機重量。

所以新款的本身就像是第一代的 MacBook air 的定位一樣的。
再過一兩年 apple 等待的技術會有所成熟,那時候才是入手 retain 屏幕的好時機。
要麼用一兩年的時間等待技術成熟,要麼用一兩年可以忍受缺點的先進技術,等待技術成熟。
那麼,如果沒有資金的問題的話,你選哪個?
當然是體驗先進的技術。時間可比那麼一點點缺憾寶貴多了。

當然,對於我來說,還是資金的問題。
真心沒那麼多錢花在一個電腦上面。我只能犧牲時間來換取價格的降低。


為什麼不是 MacBook Pro 2012
所以現在的選擇是MacBook pro 13寸普屏和MacBook Air 13寸
等下再討論為什麼是13寸而不是11寸

當2012年蘋果更新他的Mac系列筆記本產品的時候,同樣的更新了MacBook Pro系列。
但是我對於這次更新是相當的失望。
新款竟然還有光碟機
光碟是即將被淘汰的技術,這是一定的事情。現在新款的MacBook Air/Retina系列都已經沒有光碟機了。而是用USB口的U盤來代替安裝光碟。而且現在大家想一想,光碟機具體還用過幾回?答案是幾乎沒用。也就是在有的時候重灌系統的時候採用到一下下。我們已經早就過了那個用刻錄光碟來傳輸文件的年代了。U盤,移動硬碟,網盤,無論是哪一種的性質都要比光碟來的可靠多了。就是現在安裝Windows系統的話也可以用U盤來啟動安裝了。我想現在徹底的光碟機可以進入古董店了。但是他竟然還配光碟機,這是讓我特別失望的地方。
雖然在論壇裡面,會有很多的動手能力特彆強的同學說要把光碟機位改造成一個SSD硬碟的位置。一開始我也覺得很划算,但是後來就放棄了。MacBook有自動一年的保修,拆機更換光碟機位就等於把保修徹底的放棄了。而且現在一個SSD硬碟也是不少錢。整個加起來要比MacBook Air貴很多。所以我放棄了改裝的想法。

偉大的SSD
比起傳統硬碟,貌似固態硬碟是個貴且不實用的傢伙。但是固態硬碟帶來的好處確實顯而易見。
超級快的啟動速度。新Air開機大約在5s內完成,這是讓我瞠目的速度。
超級快的拷貝速度。拷東西的時候幾乎是秒傳。
超級快的打開應用速度。應用打開的時候不用等待就可以直接使用。
可以讓我忘記關機這個東西。機子可以真的不關,直接拿來就可以使用。全因為SSD。
我想雖然Air比起Pro來,無法自己增加內存,但是SSD的速度可以稍微彌補這樣一個缺憾。

新款的Pro的配置和Air配置差不多價錢也差不多。
雖然Pro的CPU要比Air強,但是還是那句話,我們在平時的使用中根本無法發揮100%CPU的性能,而且關於CPU的差距在實際體驗過程中幾乎體驗不出來。所以,這個到底是那個CPU好一點的確無所謂。
其餘就不多說了,就是一個選擇的問題。

下面比較指的是 13寸 Pro 和 13寸 Air
Pro比Air沉很多
Air 1.35 千克
Pro 2.06 千克
我相信這接近1千克的重量是我無法忍受的。

Pro比Air的解析度低
Air 1440 x 900
Pro 1280 x 800
我喜歡高解析度,哪怕只是高那麼一點點

對於Air的遺憾
幾乎是唯一的遺憾,不可以自己加內存。
我因為資金的原因,選定的是標配4G的內存。
當然內存是越打越好的。也就是如果內存過小那麼筆記本的使用年限就會有限。因為隨著操作系統的更新,對於新硬體的最低要求來說CPU和硬碟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內存。比如當XP升級成Vista的時候,老的本子加了內存照樣可以用新操作系統,但是內存不足,就無可奈何了。
我想加內存來著,就是定製升級成8G的,但是問題在於升級太他媽貴了。坑爹的蘋果。只能是忍了。
建議如果有Pro的同學,升級內存的時候可以考慮單條8G的內存,以方便以後升級成16G。反正內存也不貴。
這樣來說,Pro的使用年限應該是比Air強的。
但是這個筆記本來說是一個消費品,不定那個時候出現什麼新技術,或者新的讓我心動的東西,都說不定。所以暫時享受一下當下吧。以後,管他呢。

總體來說,Air是未來筆記本的發展方向。
現在Windows的各大廠商都在抄襲的超極本,其實始祖也應該算是Air了。
無光碟機,高分屏,獨立續航時間長,輕薄,是未來筆記本的發展方向。
而以後的Pro系列真的是為了專業的人士準備的。普通人Air系列就足夠了。

為什麼不是11寸的Air?
我不想買回來一個玩具,11寸屏幕實在是太小了。
這樣的話,還不如買一個iPad呢。所以一開始就沒考慮11寸的Air。

綜合以上,那麼Pro就淘汰了。Air勝出。
因為資金不夠,Retina屏幕的Pro就等著以後更新筆記本的時候再更新吧。


關於Mac OS系統和Windows系統的討論,放到另外的文章裡面去說。

再次的想一想我為什麼想要一台MacBook Air?
以上的理由應該是足夠了吧。


結論:
Mac系列電腦不適合普通單機、網路遊戲玩家。
Mac系統有一定的學習成本,一周熟練使用。
Mac值得擁有。


Macbook Pro
優點:

  1. 可升級空間大,很容易加到16G內存+HDD+SSD雙硬碟(將光碟機拆下,也可以組raid)
  2. 介面豐富,更方便做開發
  3. 鍵盤敲擊手感更好(鍵程更長)
  4. CPU更快(跑分大約比Air高30%~40%)(13" vs 13")
  5. 安靜(Air風扇聲音嚇死人!)

缺點是:

  1. 屏幕解析度(我指的是13吋)
  2. 重!

剛買了rmbp13" 有一個周左右,感覺使用起來還不錯,當時我也在糾結著到底是選擇pro還是air呢?

說下最終我選擇pro有以下幾個原因:
1、屏幕
pro是retina屏,air不是;
2、重量
pro 13 2015款:1.58kg air 13 2015款:1.35kg
重量上面的差距並不明顯;
3、鍵盤
我在深圳蘋果體驗店裡面也試過air,但是總感覺到鍵盤並不是多舒服,可能是air太輕薄了吧(只是個人感受,勿噴)。
4、價格
同等配置在性價比上air相比pro並沒有明顯的優勢,登apple官網看看就知道了。
5、購買
建議到 某寶 上面購買,買港版的,會比行貨便宜不少,同時還能享受和大陸行貨一樣的保修服務。
原本打算周末去香港那邊買一個,但是看到某寶上面比港版還便宜一些(同樣是未拆封)。並且還能省去過關時被查的風險,就在某寶上面買了(鏈接就不發了,免得像是廣告)。

另外提一下觸摸板,第一次使用macbook,越來越發現macbook的觸摸板真的非常好用。


買了13寸的pro,買後馬上將內存升級到10G, 硬碟換成ssd,pro可定製性強,未來再升級內存和硬碟很隨意,air就動不了了,如果高配,性價比不高


2013年末出來的最低配13寸retina pro讓這個問題失去了很多懸念,比13寸air多的200美刀帶來的是高清晰高色域的屏幕,比13air更小的投影面積,多一個hdmi介面,買一般外接顯示器就省了一個adapter的錢。鍵盤鍵程更長,整機僅多200g,屬於忽略不計範疇。續航雖略短但是都是bt級別。


看來樓上各位都選了pro阿,我選的是air。主要因為:
1)受身邊朋友影響,用久了windows,想換mac os試試。
2) 工作需要,希望能找到電池續航強而有兼具便攜容易的筆記本。
3)新版air在性能上也能追平10版的pro,加上ssd快閃記憶體硬碟。從開機速度到打開運行程序的時間還是很讓人滿意的。

不過air的缺點也很明顯。沒有光碟機,只有兩個usb port和缺少lan介面都讓我蠻痛苦的(原廠外設配件都不便宜)。至於屏幕個人倒反而覺得不是大問題,如果你主要用途不是遊戲的話…

歡迎補充


我買了Air,原因簡單:便宜。
其實我買mac只是因為它送耳機,可以滿足我雙重的裝逼要求。


我還在糾結買air還是不買air,主要還是沒那麼多銀子吧~~~


MBP 用戶

1
理所當然的Retina
作為一個啪照的 沒錢上EIZO的話
PRO的retina基本就是最好的選擇了吧
百分百的srgb色域完全滿足對色彩的要求
(另外不用retina最合適解析度開到長邊1980的話15吋基本和17甚至23吋的顯示器一樣的顯示效果了
個人覺得樓上各種關於解析度的問題其實不算問題)

現在看windows的屏幕都是糟心的邊邊角角顆粒和糟心的字體設計

2
再便攜的移動硬碟都沒有筆記本自帶的移動硬碟便攜
Pro的SSD提升空間更大

3
相比薄成紙片的Air
厚實點的Pro更符合我的口味


pro有雙硬碟(拆光碟機)可以組雙ssd raid0,內存自己可以升級,屏幕色彩略勝一籌.我買pro的時候air配置有點虛,顯得不合算.


因為Air屏幕邊框是銀色的,丑。
還因為Air的屏幕沒有Retina的,看起來不夠舒服。


Retina、然後想,既然要買了,那就索性多花點,剛好有教育優惠,就買了買了13rMBP。新版更薄了點,贊。關於散熱這個問題,不需要遊戲window超大型軟體的人,不care


15mbpr,因為我要處理照片跟打diablo。


我選了AIR,主要是考慮到續航和重量。還有我主要是用AIR寫程序,視網膜啥的都用不上。


選擇pro. 原因如下:
R屏、c++、swift、java和虛擬機.
Java狗身輕體弱抗不動win系列本子,只好入的蘋果,蘋果果然不會讓人失望。


本來只想要air的,但是後來和我媽一起去專賣店看了下,我媽覺得air和new MacBook都太薄了不厚實,不像電腦感覺一折就會斷掉,果斷給我上了pro,沒辦法誰讓她付錢呢她喜歡就好天我沒意見(●′ω`●)


月初買了rMBP...也算符合最初的判斷,15寸的屏幕要舒服得多。。。視網膜屏幕更是把我拉下水了。。。


air,因為輕。


Air定製性不高-_-#

Pro買了換內存加硬碟SSD什麼的。。

打算等蘋果停止更新傳統MBP後買一個高配的,然後自己換這兩樣?


retina retina


Pro性價比高啊,色彩比Air好些,雖然解析度沒Air的高


選擇了 Pro.
如果沒有記錯的話,Air 的耳機插口不能作為音頻輸入用。在當時沒有足夠預算留給一個 Audio Interface 的情況下,我不得不選擇一個較厚、較重、較不拉風的 Pro.

現在我購置了一個比較便宜的 Audio Interface,下一台 Mac 如果不是 Retina Pro,就一定會是 Air 了。


對我而言,mac的體驗一團糟糕,除了續航好一點,其餘的都很一般,渣渣的觸摸板,渣渣的鍵盤,弱智的操作,恩。。。。


推薦閱讀:

預算五到八千,十一購筆記本電腦,該買 Thinkpad t430 還是同價位超極本,有何推薦?
小米 5 和 iPhone SE 哪個更值得買?學生黨,買港版美版?
iPhone 5s 值得入手嗎?還是等明年的 iPhone 6 呢?
現在還有必要買 iPhone 6 嗎?
軟體工程的學生應該怎麼選擇電腦?

TAG:調查類問題 | 購機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