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的語源或本字是什麼,為什麼?
表「尋找」如找人、找東西,或表「退回」如找錢,這個「找」的語源是什麼?
「找」要分三段討論。
第一段,「劃」的異體字,從手戈聲,與「劃」全等。這段不太討論範圍,可忽略。
第二段,表示「補不足」,即「找錢」(非「尋找貨幣」)「找齊」「找平」「找補」等,均與「尋」義無關。該義項為何與「找」字形相聯繫,尚不詳。
第三段,表示「尋」,來自「爪」zhǎu的動義分化 (非「抯」zhuā) 。
其中,一二均已見於《康熙字典》,三或為後起用法,借二音形為之。
值得一提的是,閩南語中也有二的用法,音z?u/zǎu,疑似吸收自其他方言的外來用法。
剛好看到李榮先生對這一問題有所提及,貼出來以饗諸君。(《文字問題》)
按:據晚明刻本的用字情況大概可以確定{尋找}義的本字為「抓」,應該是是「抓」的引申義,後用「找」字表示。{補足}義是否與此有關係還有待進一步考察。
李榮先生所使用刻本:
謝邀,應該是「爪/抓」的俗字,參見「覓」的構形。
只是推測。
尋找的找源於捉的舒化,找補的找源於足的舒化。
「找錢」的「找」是「補不足」(引自《康熙字典》)
謝 @勝爲士 邀請!苦於搜尋書證遲緩,答不及時,望鑒諒!
「找」之尋覓義本字是「獠」。
獠,本義夜臘。《爾雅·釋天》:「宵田為獠,火田為狩。」晉郭璞注:「今江東亦呼獵為獠。音『遼』。或曰:即今夜獵載鑪照也。」下河佬按:鑪,盛火器。夜獵必照明方可「覓」,進而獵。
《廣韻·蕭韻》:「獠,夜獵也。又知卯、盧皓二切。
其實獠這個字的(張絞切)爪音唐時就有了。以下圖片來自 唐·髙懌《群居解頤》:
明·佚名《目前集》:
明·方以智《通雅》:
唐時禪宗五祖穪六祖慧能為「獦獠」。武則天亦有「仆殺此獠」之語。
可見先時爪借音為獠,及至元代此義又借「找」字表之。同時原義泛化,表一切尋覓。——————
「找零」之「找」本字當為「足」。
《廣韻》:「足,添物也。」貨有定價,如一支筆9元9角,付商家10元,買賣雙方無法用添物平帳,只有「找回」1角才能「足秤」,減支如增收,變相「添物」。
清·顧張思《土風録》:
並非是「爪」的變形,「爪」字的流變很明確,爪在甲骨文里是這樣的
也有這樣的
是不是很像鳥的爪子?
對的,爪就是一個象形字,取鳥獸之爪的意思。《說文》中也解釋為「覆手」。
「找」呢?找這個字出現的比較晚,但可以肯定的是,「找」是某個字的訛變。但一定不會是「爪」,原因很簡單,訛變一般是為了區分一個字在不同場合下表示的不同含義,或者純粹是,,,筆畫少點好寫。
從這兩方面看,「找」字不可能是「爪」字的訛變。
查查《康熙字典》,會發現找字其實不讀「zhao」,而是「胡瓜切」,也就是讀「華」,那他的意思是什麼嘞?
《康熙字典》的解釋是「與劃同,舟進竿謂之劃」。
辣么找字是啥時候出現的嘞?
我能看到最早的是宋代的《集韻》中有「找」字的解釋。此時找字完全作為「劃」字的異體存在,注釋也是「舟進竿」,至於為什麼「劃」變成「找」《集韻》的解釋是「或從手」。
對的,就是把「劃」字的偏旁換成「手」,用來區分「劃開」的「劃」和「划船」的「劃」還有「筆劃」的「劃」。
所以從字形上來講,「找」字源於「劃」字。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