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段奕宏的電影《暴雪將至》?


暴雪將至,通篇只看到一場雪,雨倒是不停地下。情結稍顯拖沓,電影營造的氛圍挺陰鬱的,看完比較壓抑。

電影演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一座小城,廠區面臨國企改革,人心惶惶,保衛科監守自盜,下崗職工砍死老婆,燈光球場昏暗處男男女女廝混一起摸摸搞搞,一片風雨飄搖。這個時候,一個連環殺人拋屍案發生了,而電影的豬腳老段飾演的余國偉(廠保衛科幹事)也在風雨和泥濘中騎著他的破爛摩托狼狽登場了。

前幾天群里討論中國男演員演技的時候,還有人說段奕宏演電影的戲劇味太濃,老是「端」著,其實這片里老段的感覺倒是很生活化,演活了那個動作略顯尷尬,氣質略顯猥瑣(面對警察的時候),內心卻難掩渴望,有點小想法的余「神探」。

余國偉面對這個案子呢,肯定有點自己的小九九,他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抓到兇手,以此被破格吸納到公安隊伍內,成為體制認可的人。所以他比警察還要上心這個案子,現場摸排,案件重演,小心翼翼地從辦案民警口中套得些許口風,便以十倍的熱忱孜孜不倦,在雨和泥中摸爬滾打,最後還把自己心愛的女人奉獻出來做吸引兇手上鉤的釣餌,可謂殫精竭慮無所不用其極。但是他的畢竟不是真正的警察,無法全面的掌握案件的信息,因為信息的不對稱,只依靠他的小聰明小伎倆總使他的偵破之路誤入歧途,而在這個過程中他的心態也慢慢失衡。先是被站街女戲弄,然後因為急於抓住兇手耽誤了徒弟的救治,再然後自己下崗,再再然後愛人因為感覺被他的出賣自殺,現實一步一步把他逼向了奔潰的邊緣,他歇斯底里地認定一個兇手逼著對方承認,然後在失控的情況下把對方打死,終於把自己折騰進了監獄,多年之後出獄才知道,其實案子的兇手在他殺人之前已經被車撞死了。哎,造物弄人,生活給他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

當看到余和江一燕飾演的妓女之間的情感纏綿時,總讓我想起白日焰火。一樣的底層小人物之間互相慰籍取暖,卻因為生活的殘酷使真情中有背叛,愛戀中有出賣。小人物,為了改變生活的現狀,為了不被在社會變革中所拋棄,在泥濘中掙扎,在風雨中撕扯,傾其所有,哪怕用小聰明耍了小心機,不過最後一樣還是被生活所欺騙,想要獲得,卻讓你失去更多。江一燕最後在橋頭的一縱,有一種絕望的美,瞬間割破觀者的心。看到這裡我才明白,這並不是一部以破案抓兇手為著眼點的電影,而只是以案件為載體,承載著那個年代無數低層邊緣人為生活而掙扎的悲愴故事。

多年之後,余國偉站在自己曾經工作過的廠區外面,目睹了廠區的爆破,一切都灰飛煙滅,成為歷史的痕迹。一場大雪從天而降,掩埋一切,悄無聲息。這個時候余才明白,原來自己曾經奮鬥過,光榮過,辛酸過,痛苦過的都是塵埃而已。在時代的動蕩變革之下,人都是命如螻蟻一般存在,轉眼便被拋到時光的背後,一如影片的開頭的點題,大家都是多餘的人。

開啟讚賞


希望段總接一部
我能忍住用手指
去劃拉大銀幕
妄想調高亮度
去看清他的臉
的電影(笑哭)。

【第一次做提問者才發現,知乎,或者說這個世界上的大部分人已經不會說話了。他們沉醉於抱團去一次次堅定自己不知對錯的觀點,而對於所有的差異,哪怕一絲,都頤指氣使惡語相加。有趣,真有趣。】


【 暴雪將至 】

導演: 董越

編劇: 董越
主演: 段奕宏 / 江一燕 / 杜源 / 鄭偉 / 鄭楚一 / 更多...
類型: 劇情 / 懸疑 / 犯罪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2017-11-17(中國大陸) / 2017-10-29(東京電影節)
片長: 120分鐘
又名: The Looming Storm / The Storm Looming

前段時間,由馮唐引起的一場關於「油膩中年」的話題席捲了整個互聯網。一夜之間,出現了許許多多的關於「油膩中年」的標準的大討論。

這些標準令人唏噓,因為按照這個標準來看我的父輩們基本上都屬於油膩的中年,ta 們的穿著打扮、身材外形,乃至於審美品位、興趣愛好儼然都是現在掌握著網路話語權的年輕人所瞧不上的。

那麼我們的父輩年輕的時候是否就「開始油膩」了?ta 們年輕時都喜歡些什麼?ta 們年輕時都在做些什麼?

這就談到了最近上映的一部電影《暴雪將至》,這部電影在我看來就是獻給想我的父母那一代困守在小城市的廠區中被拋棄在時代身後的人們。

然而最初去看這個片子,其實是沖著剛剛犯罪片、獲得東京電影節影帝的段奕宏和出品人曹保平去的。

段奕宏毫無疑問是這幾年男演員中最為亮眼的一個,他的眼神特別的乾淨,沒有絲毫的油膩感(同為演員的黃曉明就十分之油膩了),演什麼就像什麼。他最近的幾部電影雖然都是犯罪片,但這幾個角色卻並不雷同,每個角色都有各自的特點,借本片拿到影帝絕對可以說是實至名歸。

出品人曹保平,則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中國導演,他最擅長的就是犯罪題材的劇情片,從早期的《光榮的憤怒》、《李米的猜想》(周迅演技的巔峰)到最近幾年的《烈日灼心》、《追兇者也》,都保持了較高的水平和鮮明的個人特色。

而這部《暴雪將至》同樣也是一部犯罪類型片,故事講的是在上世紀90年代的湖南衡陽的國企廠區里發生了一連串姦殺年輕女性的案件,熱愛抓賊的廠保衛科幹事余國偉(段奕宏飾演)為了證明自己私下去尋找兇手的故事。

————以下是輕微劇透的分界線————

影片一開始的基調很容易讓人想起著名的《殺人回憶》,但是隨著劇情的發展,會發現影片只是披著一層犯罪片的外衣,導演有著更大的野心,他通過余國偉在尋找兇手過程中遭遇的徒弟的意外死亡、下崗、情人燕子自殺、他本人因為故意傷害罪入獄等一系列的事件揭開90年代國企下崗潮背景下人民的迷失與絕望。

相信很多和我一樣從小生活在國企廠區的人看到這部電影時都會有一種特別的感情。曾經進入國企做一名工人是令人艷羨的一份工作,ta 們雖然待遇不高,但卻有著很高的福利和一份永不到期的勞動合同(俗稱的鐵飯碗)。

在廠區里有學校、有商店、有醫院,成千上萬的工人穿著藍色的廠服騎著單車從工廠大門湧出,年輕的男女工人們到了晚上就精心打扮地來到燈光球場兩兩結伴隨著鄧麗君式的情歌跳起交際舞,小孩子們在人群中穿梭追逐。他們就是我們年輕時的父母,那代人的青春、愛情與理想,甚至一輩子都在這個廠子里度過,他們的世界很小但足夠安穩。

而在廠保衛科工作的余國偉也正在享受著這一切,他是工廠的勞動模範,他是工友們口中常提到的余神探(以抓偷工廠物料的小偷為主),抓賊是唯一能證明他的價值的事情。

但這個烏托邦很快就幻滅了,90年代中國迎來了巨大的下崗潮(下崗是失業的一種委婉的說法),下崗的工人們覺得他們被國家的承諾欺騙了,他們的鐵飯碗也終於碎了一地,失業的他們發現自己什麼也不會,他們用青春、愛情與理想換來的安穩一夜間都沒有了。

同年的春晚,著名小品演員黃宏在小品里說了這樣一句台詞:咱工人要替國家想,我不下崗誰下崗。很多下崗工人在電視機前氣的發抖。那一年,劉歡發表了新歌《從頭再來》,歌詞里唱道:看成敗,人生豪邁,只不過是從頭再來。

但又有多少人能夠從頭再來,我們的父母不能,影片里的余國偉也不能。

那個連環殺手的出現,也讓余國偉發現了自己的無力,他的徒弟因為陪他抓兇手而意外死亡,刑警對於他在破案上的努力不屑一顧。而下崗後的他更是什麼都不會,什麼都做不了,抓不了賊的他變得一文不值。

於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他不擇手段、付出全部的心力去尋找那個兇手,甚至因此害死了深愛著自己的情人燕子(江一燕飾演)。於是他崩潰了,他從一個追兇者成為了一個兇手。

余國偉的結局固然是非常電影化的處理方式,但他的形象就和我們很多的父輩一樣,他們用自己的一輩子去換了一個泡沫般的穩定,當這個泡沫破掉的時候,他們重重的的摔下來,可清醒後才發現自己被這個時代拋棄了,他們成為了年輕人口中的油膩的中年人。

這是這些油膩的中年人的悲劇,更是時代的悲劇。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文|胡椒粉

編輯|花樹為

往期影院:

二十多歲的你,已經步入了油膩中年?

《東方快車謀殺案》:看這幾個老戲骨飆戲就夠了,兇手愛幹嘛幹嘛吧

《銀翼殺手2049》告訴我們:有一個可以隨時關機的戀人真幸福

野馬影院

裹挾在時代浪潮下的

我們父輩那一代

改革的陣痛讓他們無所適從

有人安然邁進新時代

有人像做了一場噩夢

卻沒有能力讓自己醒過來

命運齒輪下的他們

到底何處何從

藝術不會給你解答

只是將那些被遺忘的人

從歷史中打撈出來給你看而已

私心推薦張猛導演的《鋼的琴》

和作家雙雪濤的《平原的摩西》

大家有推薦也留言哦~

野馬青年 ∣ 探索自己 探索世界


剛看完,感覺這個片子還有個名字可以叫
《全程下雨》

小學語文課我們都學過,下雨是為了:
1.揭示了故事發生的背景 .
2.渲染了凄涼憂桑的氣氛.
3.暗示了人物悲慘的命運 ,烘托出主人公憂鬱悲傷的心情.
4.描繪出了凄涼的社會背景.
5.為接下來苦逼人物的苦逼生活埋伏筆 .
6.與失去的美好生活形成鮮明對比.

但是第一次見用的這麼好的!!!


個人觀點
我認為 電影應該是把故事精彩化 而不是把故事複雜化《暴雪將至》就有點那麼個 裝大尾巴狼的感覺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國產電影要麼就是很腦殘的商業片 要麼就是故作深沉的嫌疑片 一開始《催眠大師》玩的就是這種路數 但當時它的一手反轉很精彩 意想不到 出乎意料 當然這部電影到今天我也覺得是不錯的 但後來《記憶大師》你就覺得 不會又是反轉吧 最後 果然是 同樣一個手段 反覆使用 沒意思了 真沒意思了 你真正講劇情 立人物你就好好腳踏實地的做 但現在看這類電影 總有一種 故弄玄虛的感覺 看完你就會覺得 哦 就這點兒逼事兒啊 這就是我說的 故事複雜化。
《暴雪將至》就有我所說的以上這些感覺 其實這電影無非就是在講 有人被殺了 老天開眼 兇手遇車禍死了 一保衛科長還為這事執拗的到處尋找真兇 導致最後還鋃鐺入獄 就這麼個故事 你遮遮掩掩拖兩個小時才把它講完 不地道吧 同樣是簡單的故事 小夫妻組隊搶劫 黑社會組合收賬 小馬仔私會大嫂 同性戀強姦大哥 但別人選擇的是在整個故事結構上做文章 幾個小故事 有頭有尾 有因有果 看完只會感覺 舒服 精彩 但這個完全是把 故事複雜化 為了就是 明裡暗裡透著一股 神秘感 那就對了 讓觀眾有 不明覺厲的感覺 這就對了。
最後 我非常喜歡段奕宏 無論他演什麼都是好的!

=================================
「個人觀點」 這四個字是加粗加黑了的 一開始我是留有後手的 知道廣大網民肯定有不同的聲音 但 我說的這些只是 個人觀點 大家都是人民群眾 只是觀後感不太一樣 但還是需要互相尊重的 別動不動 淺見薄實 狂妄自大的 個人觀點 至於嘛。


十年隔世一場夢,雪至人歸是非空。


今天,應該是上海入冬後最冷的一天。這個城市,從來沒有下過暴雪,但是一部叫《暴雪將至》的電影正在默默上映。

上映2天,《暴雪將至》今日的電影票房佔全國總票房的3.41%,不到美國大片《正義聯盟》的二十分之一。

影院一天只安排了3場排片。這場放映,影廳里只有12名觀眾。直到最後一幀片尾字幕的畫面放完,仍有一半觀眾留在位子上,期待結局。

我想,這起碼是一合格的故事片。無所謂它更為深刻的意義。

為了不過多劇透,豆瓣關於這部電影劇情介紹中,這樣描述:90年代工廠的保衛科長余國偉(段奕宏飾),一心想偵破「連環女屍案」成為「神探」。他不惜以心愛女人燕子(江一燕飾)作為誘餌,燕子發現真相後自殺,瀕臨崩潰的余國偉打死無辜的「嫌疑人」後鋃鐺入獄。10年後出獄,他才知道一切不過是一場徒勞,真兇早已受到老天的懲罰,暴雪飄然而至。

這個劇情介紹,對我來說是毫無吸引力的。對於看完影片的人來說,似乎劇情交代得過於草率。因為它忽略了太多的因素:時間、時代、人物命運。

被忽略的時間:1997年。

故事的回述,就是從1997年開始。那一年,香港重回祖國懷抱、馮小剛拍出了內地第一部賀歲電影《甲方乙方》;那一年,《快樂大本營》剛剛開播;那一年,大二學生趙薇正在劇組拍攝《還珠格格》。

但是,請不要忽略:那一年,對於中國數以億萬計的國有企業工人來說,卻是極度焦慮的時刻,誰也不知道,「下崗」這把利劍,下一秒會不會掉在自己頭上。

被忽略的時代:下崗潮。

故事的講述,是以第一輪下崗潮為背景。《中國統計年鑒》的資料顯示, 1998年前後,中國捧著金飯碗的國有企業職工人數,從1.1億人減少到5200萬人,而原為4000萬人的集體企業職工,更是銳減為1000萬。

真實的數據不會說謊,它告訴我們:在1998年前後,相當於三分之二的中國工人都經歷了下崗或失業。

被忽略的人物命運:失業。

故事的描述,或許是虛構的人物命運,而比這更真實而殘酷的情形,卻在當時發生在很多人身上——

真實故事一:1997年前後,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一對夫婦被人發現死在屋裡很久了。法醫鑒定,他們生前一直在偷飼料吃;

真實故事二:1997年前後,夫妻雙雙下崗,妻子跟著一個有錢男人走了,留下一雙兒女尚未成人。失意的男人在激烈的就業市場屢屢碰壁後,生存艱難。孩子嘴饞纏著爸爸要吃肉,男人掏出家中僅剩的5塊錢,咬牙買下了一斤豬肉。當久違的肉香讓孩子們歡呼雀躍時,絕望的父親在裡面撒下了耗子葯……

這兩個故事,只是當時發生在中國工人群體上的命運縮影。

時間、時代、人物背景,這些與《暴雪將至》幾乎完全吻合。而這一切,都不能被忽略。那段往事,是一代產業工人深埋的記憶。

我在那個懵懂的年紀,聽過許多失業後家破人亡的消息。這些消息,往往來自遠房的親戚、故鄉的朋友、幼年時的同學……然後這些消息又繼續在街頭巷尾、飯鋪酒肆中繼續傳播。恐慌總是像瘟疫一樣,在人們的心中留下不安的種子,然後這種子在心裡生根發芽。

當時的下崗潮,除了社會不穩定因素的增加,導致的結果是多方面的:例如高級技工的缺失、例如愈演愈烈的貧富差距、例如政府公信力的喪失……這些我們不去討論。

似乎一切都過去了。國有企業改革的難關過去了,幾千萬下崗工人的人生也都過去了。

可是,伴隨著每個時代、在每個時間裡面,人們心中的焦慮卻總是如影隨形。

2017年11月,在一份關於中國人焦慮的報告中中顯示:17.6% 的人處於低焦慮狀態,78%的人處於中度焦慮水平,4.4%的人處於高焦慮狀態。似乎在焦慮的路上,我們都不孤單。

今天,「焦慮」這個詞仍舊常常被中國人提起,甚至成為2017年的關鍵詞:我們為知識而焦慮、我們為跟不上技術迭代而焦慮、我們為中年油膩而焦慮……

但是,今天我們到底是為了什麼而焦慮呢?為了職場的晉陞?為了財富的增加?為了不被時代拋棄?還是為了個人的尊嚴?對比20年前的中國工人的集體焦慮,我們今天的焦慮,是否造作而矯情?

歷史常常做選擇性的記憶,一切終將過去,只要活著就有明天。《暴雪將至》,每個時代都從未停止過焦慮。

順手推薦另外幾部與《暴雪將至》類似的影片:《耳朵大有福》、《鋼的琴》、《白日焰火》。與時代有關,與焦慮有關。


定了八點的鬧鐘,去看十二點的老段

結果,就跟看到了我爸似的
我記得我爸有一件兒跟余國偉一樣的黑皮衣
還有一件跟他一樣的棗紅色的毛衣
跟他一樣的毛躁又服帖的頭髮
和那一撮邋遢的鬍子

我爸也是九幾年下崗吧 在我出生之前
所以小時候一直不懂我爸
為什麼總是意志消沉待人粗暴
但我覺得我爸現在比十年前的他要年輕
雖然會讓我媽給他拔拔白頭髮

就跟我感覺08年的老余比97年的老余要年輕
儘管他有了好多的白頭髮

其實我剛知道這個片兒的時候
還以為又能看到可愛的性感的不行的老段
結果我覺得他一點都不性感
但還是超級超級喜歡這個人的才華
(老段你看我關注了你的才華,完全沒有覺得你性感啊!)

是一個我看不太懂的電影
但我想我也許理解了我爸


能耐+願望+努力=多餘……

從主人公的角度來看,故事無疑是一個大寫的諷刺。在時代的浪潮中,他把自己僅有的「能耐」當成救命稻草,希冀通過自己的努力,讓願望成真,從保衛科長變身有編製的警察,從此演繹人生的精彩。然而,事與願違,在他一次又一次義無反顧的努力中,收穫甚微,失去良多。

1.關於能耐

余國偉搭上警車,刑警開玩笑說他是個遠近聞名的神探,不想余國偉不識趣地回了一句,我聽過的誇獎多了,也不看我跟誰學的?這話恭維了張隊,卻噎到了刑警。張隊給余國偉遞煙來緩解尷尬。後面警車陷進泥淖,開車的刑警請余國偉下去推車。再一次在案發現場遇見該刑警,余國偉低頭哈腰地給他遞煙,刑警不屑地升起車窗,高傲地留下一句說話要看看自己身份,揚長而去。

余國偉憑著自己的能耐破獲了很多廠子里的偷盜案,廠里人知道他不可能徇私,所以和外面人裡應外合有組織有預謀的實施偷盜,連自己最親近的徒弟都被收買了,所有人都知道這事,除了他。他本是一身正氣,卻因為自己的能耐和軸,落得一個眾叛親離。

08年廠里看門的大爺說,97年誰還有心思評勞模呀!可余國偉卻在這一年第二次評上了勞模,不知道是不是那些損公肥私的人給他的補償,而這補償也只是一紙證書和一個筆記本。1997年,國企江河日下,市場經濟逐漸繁榮,真正有能耐的人應該不在廠里混吃等死了吧。

2.關於願望

余國偉破格調入警隊的願望,不是工友提出來,他才想到的,他應該早就有這種打算,他走的每一步也都是奔著這個目標去的。當他聽到張隊說忙啊,案子太多,人手不夠,他更堅定了這個方向。他努力去破案,想要證明自己的偵查能力,想破獲連環殺人案來換取自己破格調動的資格。他向燕子透漏自己有個願望,不料後來他竟然妄想以燕子作為誘餌,來達成這個願望。

燕子的願望是離開這裡,去香港開一個美髮店。我們不知道她想擺脫什麼,只看到她手臂上一道道深深的割痕,只聽說她是一個手辣的敢於掄起酒瓶砸人腦袋的妹子。這個寧願玉石俱焚的剛烈女子最後絕望地擺脫了令她傷心的一切。

張隊也有一個願望,他希望自己退休以後能夠回到老家,忘記那些辦過的案子,靜靜地坐在院子里曬太陽。後來,他確實忘掉了案子,也能夠靜靜地坐在院子里曬太陽,可是他也忘記很多不想忘記的事情吧,他沒有回到老家,也可能他早就沒有家了。

3.關於努力

余國偉從一接觸案子就瘋子一樣去研究,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用自行車馱人做試驗,去廣場找人打探線索,因為在案發現場撿到一串鑰匙而去各大廠區門口張貼招領啟事辨認兇手,把喜歡自己的女人安置在嫌犯可能出現的街區做誘餌。當他認真地舉著嫌犯的照片找到聲稱見過嫌犯的跳舞女子,卻引來無情的嘲笑。當他連續幾天在幾個廠區門口蹲點,終於見到疑似嫌犯,奮力追逐,自己差點沒命,也失去了最親近的徒弟。當他在美髮店對面守株待兔,追完疑似嫌犯回來看不到燕子的身影,他也害怕,也緊張,也有悔意,但他還是沒有放棄所謂的努力。

他的努力有用嗎,也許有吧。他曾經和真兇那麼近,近到觸手可及,可又失之交臂。

也許後來他身陷囹圄,最終認定自己所做一切實乃多餘。辦事人員第二次問他姓名,他才悵然若失地說余,多餘的余。如果他不那麼執迷於自己的能耐和願望,不那麼努力,或許他會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一個死心塌地跟著他的妻子,一個足夠養家糊口的小生意。

97年,人們困在淅淅瀝瀝的雨中,疲倦,狼狽,壓抑,看不清,想不透,抓不住。08年,暴雪終於要來了,蒼茫大地即將化為一片白凈,他也沉靜下來,看清想透,明白所得、所失和所求。


並不覺得演技拯救電影,二者相輔相成。
點開圖片會有劇透超級高能預警!
字丑請忽略……大致的時間軸吧,有些記不清了可能順序有錯。

細節,這部片子的細節處理的太棒了。光是取景布景道具,真的是小時候97年左右的樣子。非要說哪裡道具做的不好,估計是徒弟的髮型太潮了,江一燕的網格絲絨弔帶裝,還有表彰大會的名牌不應該用列印的。這麼良心的劇組,在內地算感動了。印象最深的就是江一燕的耳環紅袋子,媽媽的嫁妝首飾都是用一樣的小袋子裝好的。

節奏拖沓?我理解的,本來整部片子就是余國偉的掙扎。離願望實現就差那麼一點,就那麼一點,最後成了「魔」。
「有的事兒就不應該惦記,是有定數。」余國偉說是這麼說,但實際上呢,他為了這個願望入魔了。這種「就差一點」的憋屈,還有「沒關係,我只要抓到了就能彌補之前的一切並且實現願望」的念頭,這兩者本來就夠壓抑了。再加上下崗後的落差和生存的壓力,余國偉喘不過氣了。得知十年後的真相,簡直是給喘不過氣的余國偉脖子上加了一根繩子。剛好,電影節奏夠悶,剛好就是這種悶到喘不過氣來的真實生活的感覺。所以,我覺得節奏反而不錯。

雨?和節奏同理可得。

我唯一覺得不好的,也是結尾的老人說的話多餘了,還不如點明了沒人在乎勞模就行了。多了老人質疑勞模,反而顯得冗雜。

最後吐個槽。
隔壁座的夫婦,丈夫明顯被妻子拉過來看的。
全程打呼將近60%的時間。剩下20%的時間在用手機處理工作。
電影一完,燈一亮,回頭就對老婆抱怨:「你選的什麼電影,無聊死了,就拍下雨了,浪費錢。」

……我還能說什麼……


這個題目就挺垃圾的。段奕宏的表演確實可以,可說是他的電影,導演是吃屎的嗎?


這幾周,伴隨著《演員的誕生》節目的持續火爆,章子怡也是周周上熱搜。

在如今流量當道的娛樂圈,「演技」兩個字開始越來越頻繁的被觀眾們提起,這當然是一個好趨勢。

上周末流量大片《正義聯盟》席捲而來之時,希望說說另一部電影,不然,很可能又要錯過了。

《暴雪將至》前不久在第30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拿下最佳藝術貢獻獎,主演段奕宏憑藉精湛的表演拿下了東京電影節影帝。

對於段奕宏拿下東京影帝的新聞,大多數人並不感到意外,他早在《烈日灼心》、《記憶大師》中就已經塑造了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而這次的《暴雪將至》讓段奕宏遇到了更具時代色彩和複雜性的角色,他成功完成了角色刻畫,實至名歸奪得影帝桂冠。

回到電影本身,

在我看來《暴雪將至》是一部打著犯罪懸疑片幌子的社會題材電影,他以探案抓凶為切入點,剝絲抽繭,最後峰迴路轉直指人心。就像是下了盤象棋,走馬調炮都只是花招,最後一棋對帥將軍才是目的。

去年網上有一篇文章,深度描寫了東北老工業基地是如何在90年代國企改制後經濟迅速萎縮,群眾陷入集體荒蕪主義的前因後果的。只有在了解那樣的時代大環境史實後,才能更好的理解《暴雪將至》中的情節走向和人物內心。

1997年時代變革如滔滔江水般洶湧而來,每個人都渺小得如螻蟻一般無法左右自己的命運,電影中警察張隊反覆說著一句話「今年冬天這是怎麼啦?」,他不只是在叩問兇手的殘暴,他更是在叩問著時代洪流給社會帶來的創傷。

在當時市場經濟改革之前,工人們都是完全依附著組織生活,工廠一切包干,食堂、商店、醫院、託兒所、學校、宿舍全部都有,工人甚至完全不需要與廠外的人有任何接觸。

但在改革的推動下,下崗對於曾經的工人而言,無異于晴天霹靂,離開組織就意味著滅亡,如何尋找出路?能不能找得到出路?是時代留給所有人的共同命題。

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變革下,男主角余國偉(段奕宏飾)作為工廠保安科科長也未能幸免於難。

電影里老警察張隊希望退休後就回北方養老,

情人燕子希望能去香港開理髮店,

但只有餘國偉依然要留在這裡,他留戀這裡的「勞模」稱號,他留戀這裡的「神探」吹捧,他留戀這裡前附後擁的兄弟情義,他留戀他曾經的榮譽和正義。

這也隱喻著,當體制瓦解後,有些人拍拍灰塵選擇了離開,而有些人卻依然執著於體制內的信念,以至於最終被種執念牽制,不瘋魔不成活。

《暴雪將至》的電影海報已經揭露了電影謎團,那個余國偉心心念念要抓的真兇,不過是他自己的執念而已,越與真兇纏鬥,越讓自己陷得更深。

電影最後有一場戲,20年後的2008年,老余再次回到即將要被爆破的廢舊老工廠,遇到了工廠的看門老大爺,老余問對方記不記得他這個曾經的勞動模範,老大爺卻斬釘截鐵的說,保安科不可能被評為模範,97年的時候誰還有心思關心這個。

那麼究竟,余國偉當年是否評上過模範呢?有些人認為是老余幻想的自己獲得了勞模。但我認為這應該是事實。

第一,榮譽表彰後緊跟著一場兄弟慶賀的戲,這代表榮譽是真的。

第二,老余情人燕子在翻老余背包時,翻出了那本紅色鮮艷的榮譽證書的。(這也代表老余對榮譽的重視和珍愛)

第三,看門老大爺這一席話,恰好反應了,余國偉一直執念追蹤的榮譽,其實都是些虛無縹緲的東西,20年後如一捲雲煙般消失的無影無蹤。

電影正是通過這樣的對比來強調心魔的影響力,

從老余的角度看,他是站在聚光燈下的,是受組織重視和兄弟吹捧的,他真把自己當神探一樣的存在了。

而其他人的角度呢?很多人早已察覺體制瓦解的先兆,有些人從廠里偷貨拿去倒賣,有些人走關係留在鐵門內,有些人早已轉調到事業單位,可唯獨老余還在為勞模而沾沾自喜。

他頭頂上那個因故障而落起棉絮的機器,正預示著這一切衰落腐朽。所以,電影結尾處2008年的這場雪,是否又是另一場衰落的象徵呢?

《暴雪將至》作為今年上映的國產電影表現應該說是優秀的,但卻並沒有做到特別出彩。

無論是對案件偵探、人物內心,時代變遷世間百態,三者之間的糾纏脈絡應該處理得更突出,對人和事的描述可以更加銳利。

感覺得出新人導演太想把電影做好,而將積攢的巧思密集釋放,卻導致每一個主題都未能深入,全片沒有形成噴薄的痛感和聚合的張力,如煙花般一剎那綻放後的是寂寥和暗淡。


昨晚去刷這個電影的時候,純粹是因為帶妹只有這部電影的時間合適(看名字猜得到這部電影應該是挺悲傷的)

電影開頭的那一段就直接是犯罪現場,老余騎著他的破挎斗趕去,天是陰沉沉的,讓人覺得喘不過氣的壓抑,地上是漆黑的泥堆,紅磚瓦牆上滿是貨車經過時濺起的泥(特別有代入感的一段,因為我小時候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一下將我拉入回憶)

整個電影中有很多有意思的鏡頭,正是為了呼應最後的結局,比如說 一直不停的雨(卧槽,這個雨是把我看醉了,難道藏在雨披里更裝x?) 透過車窗或者後視鏡看到的老余 年度表彰大會上老余看到突然飄雪時的雄心壯志(個人覺得這一段特別有意思,太諷刺了,襯的刑滿釋放時候老余在車上,車停了,天又下起了雪。車停了,老余也永遠不能達到心中的抱負,一切的努力,都是多餘,都是多餘)

老余開頭的唯唯諾諾,就是被現實和體制壓彎了脊樑。而全劇唯一一次展現破案頭腦,還害死了自己徒弟。那一刻,老余已經被心中的偏執逼入死角。是的,偏執到他要去利用一個妓女來引出兇手。ps:他跟燕子的相識,太突兀了,一個憑空出現的角色是不該存在於這樣一部電影中(大膽猜測有刪)

當老余最後發現自己付出一切去做的事情是貽笑大方的事情,不僅害了自己,更害了別人。在老余覺得自己懲處了罪犯,地點還是在那片田地,不過,一個是自己夢想成為英雄,現在卻是被當成罪犯。那種巨大的落差,一下將他從自己的臆想中驚醒。那一刻,不知道他在想什麼,連他不離手的煙都沒了慾望。眼裡沒有了活的希望。

夢想,在那個年代是那麼的遙不可及,卻在事後又偏偏觸手可及,好像命運跟你開了個玩笑,而你,永遠擦肩而過。比如燕子97年去香港的夢想,比如老余抓住罪犯的夢想,比如一心繼承保衛事業的小劉...

整部劇是很精彩的,相信仔細去看,還能看到更多,導演想給我們表現出來的東西。

我也是生在這樣一個國有大企業的環境里,對這樣的環境特別有感觸。97年那波下崗潮,打著減員增效的旗號,毀了太多家庭。而這其實是國家對經濟的失調,就像是現在互聯網對實業的衝擊,納稅的主力軍變得難以生存,真是一場寒冬啊。

附註:千萬不要跟一個比你聰明的妹子看電影...當時看到老余在對街小飯館偷看燕子的理髮店,我還得意洋洋的跟她講:瞧瞧,這爺們像我一樣,多暖男~~她告訴我,你沒覺得這男的太有目的性了嗎,他在問燕子要照片的時候就絕對有了利用她的想法..超級打臉,丟盡了男同胞的臉


段奕宏演什麼像什麼,江一燕演的真像江一燕。


只是不明白江一燕的角色有什麼意義??


到現在,《暴雪將至》累計票房只有2000多萬,和它豆瓣7.2的評分相比可以說很荒誕了。

以前我們總是說韓國電影能犀利的揭示韓國社會問題,我們什麼時候能像韓國一樣拍出來一部揭示反映社會問題、引人深思的電影,現在我們拍出來了,倒沒有人去看了。這讓我有一種錯覺——中國的觀眾問題才是最大的社會問題。

說《暴雪將至》是中國版的「殺人回憶」一點也不為過。不信你看——

同樣慘遭蹂躪殺害的多位女性

案發現場均在人煙稀少的郊外

總是沒完沒了的下雨天,氣氛相當壓抑沉重

躊躇滿志,自信能找到真兇的查案者

正值社會變革的時代節點(1987年的韓國因「朴鍾哲拷問致死事件」而爆發的6月民主運動)

在《暴雪將至》中你能看到在《殺人回憶》中看過的一切。

當然,這一切都只是開端,《暴雪將至》與《殺人回憶》一樣並未簡單的停留在查案-追兇這樣單一表面的敘事中,而是著眼於挖掘處在社會變革的潮流中,像余國偉這樣的小人物的掙扎和抵抗。

《暴雪將至》的時間點設定在1997年,在天氣預報中,一場百年不遇的暴雪將侵襲余國偉工作生活的小城,在人心惶惶之時,接連發生的幾起兇殺案,讓小城籠罩在陰雲之下。

但是對在工廠保衛科工作的余國偉來說,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如果他能抓到兇手的話,很可能被警隊破格錄取,過上真正穩定的體制內生活。

余國偉正是當時處在社會變革中的中國千千萬萬個普通人之一,長久以來的工廠鐵飯碗要被打破了,隨時會下崗的不安和焦慮也是余國偉心中揮之不去的陰雲。

所以,他需要安全感,能夠給他帶來安全感的便是進入更高級的永遠不會拋棄他的體制。所以,他會那麼積極的、拚命地甚至不擇手段的想要抓到兇手;會在真正的警察面前儘力維護自己的體面;會覺得情人燕子(江一燕飾)要去香港開理髮店夢想遠大。這一切都是因為只有不會瓦解的體制才能給他想要的安全感。

體制內的生活對余國偉來說是一扇關閉後就很難再打開的門。影片中的自然環境早已暗示了這樣的的結局。

《殺人回憶》中,罪案總是發生在雨夜,而《暴雪將至》將近90%的時間都在下雨,這樣做一方面使壓抑、悲涼之感貫穿影片始終。

警察有破案的壓力,余國偉的的壓力則更大。

當下崗潮降臨到他所在的冶煉廠時,被念到名字的人可以留下,沒被念到名字的就要失業。

老余站在人群當中,眼看著留下來的人轉身離去,眼看著工廠大門如快刀一樣切斷了他與體制的聯繫。

所以抓到兇手成為了他的救命稻草。

另一方面,陰冷潮濕的雨天為余國偉查案追兇帶來很大困難和麻煩,也意味著余國偉想要再次打開體制的大門,成為其中一員幾乎完全不可能。

最後,工廠大門外,大雨之中,人們穿著一樣的黑色雨衣,一個俯拍鏡頭,被雨衣包裹的人成了一個一個黑色的剪影,這時,余國偉、兇手和旁觀者看上去都是一樣的,都成為了時代變革的親歷者。

在大雨沖刷之下,個人的身份似乎都被抹去,成了孤魂野鬼一般的存在。

這也讓影片的結尾更加具有深意了。

在電影結尾,余國偉想要去新的城市生活,上車時緊張的翻找自己的身份證,好像只有身份證才能增加自己的辨識度,讓他確信自己存在。

所以,電影最終關注的核心還是「人」,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都是在圍繞著「人」去鋪開進行的。

余國偉在電影開始時的自我介紹非常精彩,短短一句話為人物定性:

「余國偉,多餘的余」

在下崗大潮中,像余國偉這樣多餘的人不計其數。

但是,余國偉多餘的尷尬身份還有他積極的像體制靠攏的行為卻形成了巨大的落差,就像一個正從懸崖跌落的人拚命揮舞著雙手想要抓住點什麼東西,好讓自己掉的慢一些,能讓自己活下來最好。在社會變革的潮流面前,這樣的掙扎又有多少作用呢?


知乎的回答和豆瓣截然相反


剛齣電影院,我只能說,段奕宏江一燕演技一流在線,畫面風格的確有點像《殺人回憶》,但跟《殺人回憶》差了好幾個《記憶大師》,全程節奏拖沓,看的人昏昏欲睡,而且不喜歡段奕宏的人設,但是這片的時代背景擺在那裡,那個時代人都有的悲哀,不安和彷徨,也許這是導演想要表達的。


故事講的不舒服,不流暢
明顯有殺人回憶的影子,但是節奏很差,莫名奇妙的橋段,讓我走齣電影院回憶的起來亂七八糟


推薦閱讀:

TAG:電影 | 段奕宏演員 | 暴雪將至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