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蘋果獲超聲壓力感測器專利,可用於實現屏下 Touch ID?

來源 :蘋果獲超聲壓力感測器專利,可用於實現屏下Touch ID

美國專利和商標局授予蘋果的這項專利的編號為No. 9,772,721,名稱是「基於超聲波的壓力感測和觸摸感測」。根據專利證書的描述,這是一種通過發射和探測超聲波脈衝來測定輸入壓力的方法。更確切地說,這套系統可以測量上述脈衝與用戶手指之間的相互作用。
雖然3D Touch能夠生成極其精確的結果,但其設計非常複雜,而且擠佔了寶貴的設備內部空間。一些行業分析師懷疑,蘋果是因為無法克服屏下3D Touch的技術難題才放棄了iPhone X屏下指紋識別方案。
如果上述專利成真的話,有可能將幫助蘋果實現屏下Touch ID。

Face ID vs Touch ID,未來哪個會成為主流?


感謝邀請!

Face ID也好,Touch ID 也好。這麼牛的蘋果公司只為了你開手機么?換句話說,如果一家公司花費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只為了提升眼前一個小問題,還能做到全球No. 1 的水平嗎?

之前答過Face ID的問題。說實話,Iphone X發布之前,我樂觀的對行業估計,這東西5年後可能可以大規模應用吧。我一向以為自己對未來的發展速度是非常樂觀的,但沒想到,居然在2017年就開始在手機上應用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東西不是一個專利或一個軟體的問題,這東西是需要長期堅定的努力的。即便牛如蘋果,也不是一年兩年就能搞定的。也就是說,許多今天看到的一個新應用,之前是若干年的人力物力大筆投入的結果,也是之後若干年的應用的基礎。

作為了家頂級高科技公司,所有基礎原理上的努力都是為未來大規模改變所做的。許多專利以及實驗室級的成果離消費者看到要提前幾年到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許多專利直到過期還沒有應用,許多超級酷炫的實驗室成果消費者可能永遠都看不到。因此,你說蘋果搞了個超聲壓力感測器,就為了解決指紋識別開機等應用,我覺得不大可能。

首先,我也不知道這東西的真正目的和最終應用在哪裡,科技上的很多東西,你目標是A,做出來很可能大規模用到B上,反而是在C上讓消費者印象深刻,而在D上改變了產品。但是有一點,不管是在哪裡,用的時候要有。在這種情況下,擁有足夠現金和能力的公司是要把所有可能都變成專利再說。

其次,我不負責任的猜測,這東西可能的方向還是AR,目的是讓手與屏可以非接觸式操作。在AR領域,你隔空看到許多製造出來的東西,你總要互動的,你總不能把手一直放在屏或手機上操作吧,那樣也太不未來了吧。

不過也許並非應用在手機上呢也說不準。也許這東西最終就沒什麼應用,只是一個專利就放在那裡等機會也說不準。

高科技從業者最悲哀的事,莫過於在年富力強的時候,發明並生產出來的東西一直停留在實驗室,因為忽然有一天,有人搞出了基礎原理不一樣但產品一樣而性能又好的東西。而你,已年華老去,無法重來了。


感謝邀請.

個人覺得蘋果申請專利 也不一定要用 這個是現狀.

關於face id 蘋果自己也在探索 按照發布會的說法 臉臉部別的唯一性更高 可是不能抵禦雙胞胎 這就是一大劣勢 總不能忽略雙胞胎吧... 雖然幾率不高.

識別體驗方面
你不得不承認 指紋更快. 即使是掃描過程的時間消耗 face id比指紋快一萬倍
但是 整個掃描過程的瓶頸在於用戶的動作時間.
一個需要拿起手機對著臉 一個需要按下屏幕
用腳想就知道哪個時間短.

如果說 蘋果這次的專利打算用上 那更加證明 識別手段連蘋果也在探索. 未來難說是不是還有顛覆性的識別技術出現.


謝邀。因為我自己也有幾個專利簡單談一下專利。專利申請在分析的階段會分析自公司實現的可能性和競爭公司實現的可能性。即使自公司實現的可能性為低,但如果競爭公司實現的可能性為高的情況下依然會去申請為專利。其目的當然是為競爭公司製造困難而確保自公司的利益。所以蘋果即使未來不採用屏下識別方案這個專利依然有相當的戰略意義。


face ID在未來成為主流是必然,因為表情識別和語音識別的組合才是人類交流最自然的形式。
但是這個組合能否在ipx展現其巨大的優勢還需要打一個問號,畢竟市場上連類似的產品都還不存在。相關的演算法到底發展到什麼程度,軟體開發者需要花多少時間追上蘋果的腳步都是未知數。而昂貴的深度檢測單純的作為識別手段在指紋面前並沒有什麼優勢。
蘋果毋庸置疑在邁進下一個時代,但是到底能不能吃雞就全看生態能不能跟上了,而對於蘋果的生態,我一直是比較有信心的。
至於指紋專利,很明顯現在的蘋果不可能將雞蛋都放到一個籃子裡面,以他的體量,怎麼都要留有後手。如果面部識別成功了,觸屏技術仍然會繼續發展,但是指紋識別很可能就要告別主流市場了。功能極大重疊的額外部件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鍵盤如此,指紋也會走上這條道路。


謝邀。蘋果在之前對新一代iPhone的設計是瘋狂地想把Touch ID放在屏幕下面,目前的Face ID只是在屏下指紋技術無法完美實現而採取的Plan B。果吹們不要生氣,這種看似比以前更高大上了的人臉識別技術其實早已成熟,微軟就已經用了兩三年了,但蘋果用更精密的手段把感測器都集中在了劉海里,所以這技術值得誇獎但不值得吹。(別跟我計較微軟的Windows hello和Face ID有什麼什麼區別,你計較這個就像在說王者榮耀跟英雄聯盟沒什麼關係,雖然王者榮耀(Face ID)實現了在手機上的應用,但用的東西還是前輩的)


總而言之,如果在嫡長子——屏下Touch ID 成功出世之後,我相信這個暫時繼位的Face ID將會下台。至於為什麼,還不是便捷性的差距?我不想挨個場景討論便捷性的問題,但至少我們可以這麼說:我們操作手機的器官是手而不是臉,只要你使用總可以用手解鎖。這個客觀事實導致Touch ID的用戶體驗絕對比用臉要強得多。不過蘋果應該不會打自己的臉,之前推出的Face ID生態鏈的相關功能應該仍然能夠通過前置攝像頭實現,比如Animoji等等……


有可能把它應用到一些特殊人群嗎?


有專利跟能量產是兩回事
能量產跟會用是兩回事
會用跟怎麼用又不同。

Face ID能做的,比指紋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我覺得蘋果不大可能會用這個屏下指紋替代Face ID,甚至不會讓他們同時出現在手機上。

如果一定要用,我倒是希望蘋果走個極端,做個沒有前置攝像頭的手機出來。為顏值不顧一切。哈哈哈。


謝邀

具體到給手機解鎖上,屏下TOUCH ID和FACE ID和按鍵TOUCH ID比,我個人覺得還是按鍵TOUCH ID比較好。相對來說按鍵式TOUCH ID即便捷,又可控(誤操作比較少)。

FACE ID,我沒有用過,猜想會有一些場景不好控制,腦補一下:如果你想擦拭屏幕,你要不要拿起來看著屏幕,這時,手機解鎖了,你還怎麼擦?即便是只是亮屏,還要上滑一下才能解鎖,那麼你擦的時候就不能上下擦了,否則又解鎖了。

屏下TOUCH ID更沒用過,猜想它的問題是太容易解鎖了(比起按鍵式 TOUCH ID),經常會在無意間解鎖。

為了防止FACE ID 和 屏下TOUCH ID在無意間或是在不想解鎖的時候解鎖,軟體上務必會對這些解鎖方式做一些額外的驗證,比如FACE ID解鎖要在拿起手機並看著屏幕的時候才能解鎖(亮屏,向上滑解鎖)這,些額外的驗證手段造成便捷性的下降,以至於看起來更便捷,實際上反而比較不便捷了。

當然這只是從解鎖這一點考慮,視野也只限於目前的軟體、科技水平,本問題下不少答主提到了FACE ID和屏下TOUCH ID的發展前景,都是很有道理的。畢竟相對於按鍵式 TOUCH ID,屏下TOUCH ID和FACE ID是新事物,新事物在剛開始的時候,由於自身的不完善,可能還會落後於老事物,但畢竟更有生命力、更有未來。


就好比「我能寫作,但不一定要向別人展示。」蘋果申請專利,可能不會採用,也可能會採用,也可能只是為了抽各大安卓廠商一巴掌:叫他TM老是竊取我的創意!叫你TM搶先去申請專利!叫你TM老是說蘋果抄襲安卓!

關於二者,想問答主想問多少年以後的未來?
如果短暫的未來,比如三五年、十年八年,壓力感測流行也很有可能。
如果長期的未來,比如一百年後、二百年後,很有可能所有的交易和解鎖都靠刷臉(甚至感應)來完成了。


瀉藥,大公司的觀點:我不知道用不用的上,反正你別用了。先買了再說


我從來沒用過蘋果,也不是工科的,你說的是啥玩意?邀請我的哥們請你站出來!!!


坐看蘋果會不會用,畢竟一堆神吹已經吹蘋果放棄了這個。


這個專利描述得非常清楚啊,「這是一種通過發射和探測超聲波脈衝來測定輸入壓力的方法。」什麼意思,就是說這是用來檢測壓力的。所以它和指紋識別(TouchID)沒有任何關係,它是用來實現3D Touch的。現在的3D Touch是通過檢測屏幕的微小形變造成電容的改變來檢測壓力的。但是目前看起來這種實現方法應該是不容易大屏化的,所以iPad在3D Touch出現兩年之後,依然無法實現該功能。超聲波的方式應該是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

至於Face ID vs Touch ID,毫無疑問,對於蘋果而言Face ID肯定是未來的主流。但是對於其他廠商而言,Face ID的技術難度使得它們在未來兩三年內很可能都無法跟進。

等到其他廠商搞出屏下指紋之後,你們可能才會發現屏下指紋並沒有想像中的好用。因為如果你不看屏幕的話,你其實找不準解鎖的位置。還記得小米的超聲波指紋識別是怎麼做的么,它做了一個類似於home鍵的凹槽。這樣你才能夠準確的定位到指紋識別的位置(這已經很尷尬了,你為什麼不直接做到按鍵上呢?)。但是,一旦你做到屏幕上的話,你就不可能有一個凹槽了,這樣你必須看著屏幕才能知道解鎖的位置。而在你看著屏幕的時候,Face ID已經解鎖完畢了。高下立判啊。


謝邀
自始至終,我都覺得,手機的下一個形態是微軟計劃里的非傳統的「手機」,我的想像是電影《HER》中主角用的那一款。
所以我認為全面屏只是現在手機的進一步延伸而已
單單就蘋果來說,faceid肯定是未來的標配,touchid的便捷性不容忽略,至於能不能在iphone上使用,那是個未知數了,畢竟蘋果註冊了辣么多專利也沒有使用


技術儲備,蘋果就是靠每年就是這些有的沒的技術專利才質變出新的黑科技,但這些專利不都是應用到新一代手機上,也可能會用在其他系列上,就拿去年看到的蘋果申請的虛擬sim卡專利技術來說,當時可是有一大票人分析iPhone8終於要面向中國開放雙卡雙待了,結果現在看來,這個技術分給了Applewatch3,iPhone依然沒有。這個技術比起iPhone(?)我覺得給iPadpro的可能性要更大,畢竟pro系列配置那麼高還沒有3Dtouch。屏下指紋應該還有幾年,實現了的時候要不faceid已經進化成什麼別的識別,要不就完善以後和屏下指紋一塊兒服務了。


不知道為什麼會被 @Jasmineee 同學at,也不太懂,強答吧。
首先,同意各位樓上說的face id的支持,因為比起touch id交互確實更自然。
其次,大家用慣了指紋識別,冷不丁用個面部識別,蘋果可能會被噴。這是不是一條緩兵之計?
個人看法,希望更專業的人回答


Thanks for inviting.
鑒於智能手機發展趨勢(AR),face ID不太可能去掉,下一代iPhone應該會有多種生物識別方式(面部識別+屏下指紋),類似三星s8/note 8虹膜+指紋方案,帶來的影響應該有iOS 12交互方式的改變(虛擬home鍵)和新一代iPhone成本升高。
由於face ID成本較高,這項技術應該首先會用在明年春季的廉價機型(姑且稱其為se 2)上,因此,se2的屏佔比有望提升。
比起touch ID,face ID成為主流的可能性要大得多,face ID與ARAI的發展聯繫十分緊密,安全性也高於touch ID,所以,我們完全可以確定分析師們又一次在胡扯了,iPhone X沒有屏下指紋是妥協,但face ID絕對不是臨時替代touch ID的產物,而是為它送葬的新技術,不管怎麼來看,3d面部識別技術的研發成本不會低於屏下指紋識別,明顯可以看出蘋果研發的側重點在於面部識別上。即便是為了做超高屏佔比,蘋果也絕對不會輕易去除face ID,只會儘可能地把face ID模塊做的更小


瀉藥。。。
下一代3d touch 跟touch id不是一個東西。。。另外,face id的布局從幾年前就開始了,至於安全性。。。。。指紋也同樣不安全,


......我只想知道我一個這麼沒社交又毫無關聯的號是怎麼被毫無關聯的人邀請來回答這個毫無關聯的問題的......
(沒有幫助請摺疊


感覺蘋果這個技術還沒做的夠成熟所以把它從iPhoneX閹割了。期待下一代能touch+face一起上!


推薦閱讀:

TAG:蘋果公司AppleInc | 觸控ID | iPhoneX | FaceI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