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是否終會消亡?
曾經全世界召開大會創立了一種「世界語」,我們看到世界語的特徵是文字為拼音文字,很有規律很容易學。而漢語雖然好學,漢字相對於成年外國人來說卻非常難,偏離世界語的標準也非常遠,並且根據科學研究相比拼音文字還調用了大腦中的另一部分進行思維。很多學中文的外國人還沒有體會到漢字的優點就已經放棄了。新世代地球村化,長久的未來漢字會不會最終消亡,或者像吐火羅文那樣淪為考古學者研究的對象,以及旅遊景點的賣點,人們紋身的圖案?
謝邀,關於漢字一路的走勢,我的觀點基本全在
林霄:如何評價姜峯楠(Ted Chiang)在紐約客上的隨筆《壞漢字》?
簡單來說就是,漢字已經把漢語和日語綁定了,這種綁定是心理上和生理上雙重的
只要漢語和日語不滅,漢字就會始終長存
心理上,中世以後的白話小說,已經給漢語(官話)和日語托底了,漢字不再局限於文言,而是跟口語緊密結合。做不到這個的韓語和越南語,近代只好用拼音。
做到這個並不容易的,同樣是漢語,官話實踐多,早早就做到了。閩方言實踐少,用字吃力,所以近代閩方言的拼音才這麼流行。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祇園精舎の鐘の聲、諸行無常の響あり」
當這些千古名著寫出來,漢語和日語已經不可能拼音化了。
後面不論再怎麼否定自己,不論對拼音文的療效有著怎樣的誤會,在白話文的實踐上漢字已經立於不敗了。
由於漢字這種強大的不敗光環,中日兩國把「一簡字」搞成了「俗字官方化運動」,最終字位上只減少了約2%(參考林霄:二簡字為什麼被廢止了?),跟拼音化完全南轅北轍。
生理上,中國和日本都進行過全網路的大型字頻統計,要達到99.5%字頻,中國需要3147字,日本需要1865字。但現代漢語(普通話)和日語的有效音節分別只有1338個和189個(算上聲調)
(大家有興趣可以自己搜一下算一下,結果大致差別不大)
中古漢語尚有3800多個有效音節,中原雅言何時低於3147不得而知,但經過唐末連年的大亂和人口消長,肯定已經低於。
而日語由於很早(大概公元前後)就把語音發展成五十音系,漢字就是去拯救日語的,是日語的再生父母。如果沒有漢字,日語會發展成毛利語那種怪物。(可自行百度毛利語-人權宣言)
世界上最最最需要漢字的,就是日本、波利尼西亞等地的五十音語言,可惜了波系他們沒能遇到漢字。
音節數遠低於高頻字數,拼音化屬於生理自殘行為,中國人和日本人都不願意做「男」「南」分不清楚的民族。
至於漢語和日語會不會消亡,我曾經想過,如果以後移民外星,會不會大家都講英語?
答案應該目測是不會,現在地球上的南極洲就很類似外星,但是各國還是在搞各國自己的。
題主問這樣的問題,有考慮過我的感受嗎?
不會。漢字已不是象形文字了,在甲骨文時代就已是較爲成熟的音意文字了。引用趙瑾昀的一個例子,日你寫成⊙是象形,但你寫成日它就已不象形了,抽象爲一個符號。
再補充一例:描述這種動物,
("Tales" Of Pig Intelligence, Factory Farming And Humane Bacon)
商代人在禮器也就是青銅器上寫的是真象形
(豕癸戈[商代])
或是這樣的
(庚豕父乙爵[商代])
然而這樣不利於作爲文字書寫,所以同時期商代人平常是這樣寫的
(《甲骨文合集》,1600)
這實際已是筆畫組成的抽象符號,距象形已有一定差別了。
後來它已變成了我們今日的豕,以及各地方言不同給豕加註不同聲符,《方言》卷八:「豬,北燕朝鮮之間謂之豭,關東西或謂之彘,或謂之豕。南楚謂之豨,其子或謂之豚,或謂之貕,吳揚之間謂之豬子。」普通話常用的豬,就可視爲是者聲的豕。
隸化以後的漢字幾乎保持了整體沒有大改變,我們幾乎可以無障礙閲讀一千到兩千年前的文獻,可見漢字也稱職地完成著它作爲文字的記錄功能。
補充給題主與科學表音字 二人的回復:
題主左誠說:「豈不是增加了學習的難度?」
科學表音字說:「……而取決於所承載的文化是否有競爭力,更深一層說,還在於是否能夠促進語言文字的共同良性發展,各領域的應用等等。如果只適合於部分領域,比如詩歌文學,而不適合於推動科學、工程、法律等等領域的發展,同樣會對整個民族文明發達程度造成不良影響。」
我反駁。「學習的難度」是件很主觀的事。至少我覺得「熵」、「焓」比「entropy」、「enthalpy」好記、形象。而且中文不僅比英文、日文元素周期表容易記憶,更直接在名上就可以體現非金屬、金屬、常溫氣態、等信息,這是シーボーギウム或seaborgium比擬不了的。顯然漢字不只適合詩歌文字。
所以我認爲,在可預見的未來,只要我們尚在,以及決策者不強制命令,慣性會使我們一直用漢字,漢字也會一直有人用,不只我們,也包括日本人、新加坡人等等。
「漢字相對於成年外國人來說卻非常難」,這句話大錯特錯。
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可以說掌握正確漢字學習方法與學習順序的外國人並未感到非常困難。
因為漢字的造字邏輯非常清晰,按照漢字的造字順序來學習漢字才是最符合邏輯的。與之相反大多數漢語老師是按口語對話常用順序來教授漢字,這就完全落入表音語言教學的誤區。
表音語言按照聽說讀寫的順序學習是正確的,因為鍛煉聽力能夠幫助學生提升閱讀水平。漢語教學則相反,鍛煉聽力不能幫助學生提升閱讀水平(因為漢語同音字太多),而識字能力卻能幫助學生提升聽力水平(中文視頻中的漢語字幕能夠有效幫助學生自然習得漢語發音)。所以漢語教學應該首先讓學生系統學習漢字。
在我給每期學生的第一節課,我都會告訴學生,當年我的英語老師告訴我,想學好英語你就要把自己想像成一個新生嬰兒(new born baby)。但是想學好漢字,你需要把自己想像成亞當夏娃這樣的人類始祖原始人,兩手空空的來到地球。最初的漢字是基於這群原始人的常識(common sense)產生的。漢字從根本上來說和今天手機上常用emoji是一種東西,只不過沒有顏色又高度抽象。所以在教授漢字的時候,我會把漢字中表示實物的構件加上它原本的顏色,同時實物構件從甲骨金文到隸書的演變過程也能很好幫助學生理解漢字。將漢字轉換成emoji圖標的教學方法只適用於按照象形、指事、會意法所創造的漢字,不適合形聲字;然而《中日韓共同常用八百漢字表》中的漢字95%都屬於按照象形、指事、會意法所創造的漢字,其中的形聲字也屬於聲符兼做義符的會意形聲字。這個表中的漢字可以說是具有非常強的生命力,既易學又常用。漢字這種能夠直接表意的文字可以說是天生的國際文字。
至於漢字是否會最終消亡這個問題,我想說他怎麼也會比英語這種構詞毫無系統的語言活得久。沒看見全世界的青少年都在用emoji來代替英文拼寫嗎?
有網友問具體怎麼教學生認字,我也希望能有儘可能多的中國人掌握正確的漢字教學方法,把漢字普及給全世界的外國人。其實我所說的方法根本不是什麼新鮮事物,而是國學小學的內容。做為教師首先要做的是理解漢字,向學生解釋清楚漢字的造字理由,這樣學生就不需要死記硬背了。
舉個例子,講解「請」這個常用字,「請」來源於言字和青字,言字來源於舌字,舌字上半部的一橫是指事符號,上古時代沒有紙筆,漢字都是刻在木板石頭上的,舌字這一橫在當時並不是橫,而是刻得特別深的一個點,用來標示整體圖案中所指的部分,「本」字最下一橫就是這種指事符號的代表。 舌字去掉這一橫那就是口中吐舌的形象,言字又加了兩橫是用來表現舌頭震動,舌動就出聲發言。再說青字,青來源於生字和丹字,丹字外廓表現的是礦井入口的形象,與井字也相似。丹中一點表現的是從礦井中提取的礦石,丹字整體就表現從礦井中提取的礦石顏料,最具代表性的是稱為丹砂的紅色顏料。青字從字面含義就是與丹砂伴生的礦石顏料,表現為青色,這在上古時代非常稀有,只有貴族才得以享用作為眼影類的化妝品,就像這樣。
所以有成語青眼有加,垂青,青睞。因此青除了表達青色外,還隱含有grace的含義,就像《權利的遊戲》中龍媽被人稱作「Your grace」一樣,青也有對貴族的尊稱指代作用,而請字從字面含義就像言說「Your grace」請您如何如何。 再來看由青衍生出的漢字,請 清 情 晴 蜻 倩 精 靜 靚 睛 菁 婧 靖,全部都隱含有名貴優雅的含義。 這樣講解漢字表面上啰啰嗦嗦,解釋請字本來一個please就可以了,但實際上為學生建立起了一個漢字組織,就像族譜一樣,將許多漢字按造字邏輯連接了起來。
最後還是要黑一下英語,我們漢字這麼有組織有邏輯的文字,絕對要比英語這種構詞混亂的語言有生命力。
unicode組織淚流滿面。
就算全球文明崩潰,漢字也是最後消亡的那個——這是我法語外教的觀點
這個老外是個左派,會說英漢法德意日韓七種語言,而且討厭別人喊他老外。不到30歲,超級帥,長得簡直跟《原力覺醒》里的絕地武士(奧斯卡·伊薩克)一模一樣。。。。。好吧,回歸正題!
他認為漢字承載著漢文化,漢文化的主要特點是兼愛非攻,也就是包容同化,一個外來知識如果好,就會被漢文化所吸納並同化,最終成為它的一部分。
最明顯的證據就是他知道的所有語言都有外語外來辭彙,包括中華文明圈的日韓在內。唯獨只有漢語不同,所有外語辭彙都會有一個對應的漢語辭彙,哪怕你從來沒用過。。。
內科,外科,兒科,婦科,神經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泌尿科,骨科,創傷科,內分泌科,麻醉科,皮膚科,傳染病科,病理科,精神科,矯形外科,心臟外科,腦外科,胸外科
internal medicine,surgery,pediatrics,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neurology,ophtalmology,E.N.T.department,stomatology,urology,orthopedic,traumatology,endocrinology,anesthesiology,dermatology,infectious diseases,pathology,psychiatry,orthopacdic surgery,cardiac surgery,cerebral surgery,thoracic surgery現在我骨折了,你告訴我要去哪個科室看病?
隔壁反正放棄不了
かならず ふくしゅうする。 一定要複習/復仇。
ちかくのなかにはこうおんのきんぞくがある。地殼/地核 的裡面有 高溫/恆溫 的金屬。
(校門?肛門)の辺りに(寫生?射精)大會が進んでいる。やっぱり大(成功?性交)だろう。(大霧)
こうしょうがひつようだ。交涉/公證/考證 是必要的。
そのかぎはじしん、じしんだ。關鍵就是 自身/自信/地震/磁針/時針 啊。
ちゅうごくのろうしはこういうことをいった。 中國的 老師/老子/盧氏/郎氏 如是說。
我說怎麼一個評論都沒有,居然忘開了,暈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手賤搜到了不得了的東西
漢字會不會消亡,這要看我們中國的發展,靠我們每個中國人的奮鬥,每個中國人都富裕了,漢字自然而然不會消亡。如果國家像民國那樣民不聊生,那麼漢子的發展就有危機了。
我自己在跟帶團的時候深有感觸。有幾次帶過年紀超過70歲以上的大學退休教師的旅遊團,有一次在南京,我們在酒店用午餐,來了一群俄羅斯旅遊團,俄羅斯旅遊團的遊客歲數也比較大,普遍上60歲以上,就看見咱們國內的退休老師們用很流利的俄語跟這些俄羅斯遊客聊天!哪些俄羅斯遊客很興奮,說他們來中國這幾天,終於可以遇到會說俄語的中國人了! 後來雙方還合影了,在大巴上,我就好奇,我就跟這些老教師們聊天,他們跟我說他們年輕的時候,中國學習蘇聯,所以人人都要學習俄語,去學習蘇聯先進的技術來建設國家。不過我到現在都記得有一位安徽大學的退休老教師跟我說的話:現在學俄語的孩子們少多了,就業也不好就業了。俄羅斯的發展可不如以前蘇聯那會兒,那會兒我們可是小老弟。現在老大哥發展還不如小老弟!
這就是俄羅斯,強盛的時候,我們大學生都去學俄語,現在,大部分都是學英語!
還有,我這幾年帶團,普遍感受到了中國的發展和強大了。一個家庭團,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不會中文,但是他們的小孩都會懂一點中文,對於中國的了解也比他們的長輩了解更多。咱們就說重慶的火鍋,我當時就記得一個加拿大旅遊團,爸爸說中國人天天吃火鍋怎麼吃的下去。我聽到他們的女兒說:中國很大,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菜的種類,我們現在吃的是川菜,中國還有其他的菜,包括豫菜,魯菜!我當時聽到她說魯菜的時候,那個魯說的結結巴巴,但是還能夠說出來,我就非常的震驚!
後來私下裡面聊天,這位小菇涼在多倫多讀初中了,中文不是她們學校的必修課,但是她覺得未來的中國會更加的富裕,所以她自己決定學習中文。
我想說:中國的發展就是咱們每一位中國人都變得富裕有錢了,我們中國的漢語,漢字也會在國外流行起來!
希望我們早日人均純收入突破2萬美元,這樣我們就是發達國家了!
當然不會。
因為你只看到了漢字複雜的一面,卻忽略了它給我們學習上帶來的各種便利。
化學就是一個再明顯不過的例子了,比如:
僅通過元素的漢字形式,即使我們之前不認識『』溴『』和「鋇」,也能知道它們在常溫下分別是液態和固態金屬。
看到「氯」就能想到它是黃綠色的氣體。
根據嘌呤、嘧啶的口字旁,就能知道它們是一個環。
化合物的命名也很有趣,取「碳氫」字形的一部分就構成了「烴」,部首正好表明它易燃。
將這些漢字去掉部首讀半邊,基本上都不會念錯。
而且代表化學元素的漢字都是單音節詞,所以元素周期表可以橫著背、豎著背,唱著歌背。
用一個字就能表示出一個事物的讀音、形狀、顏色等性質,也只有從象形文字演化過來的漢字能夠做到吧。
不會
反而是因為漢字作為紐帶把中華民族串在一起了。
舉個例子,北方「你好」是nihao,而廣東是leihou,上海是nonghao,西南是lihao……
如果不是這幾種讀法都是寫成漢字「你好」,而寫成羅馬拼音的話,這些地方早就徹底分裂成幾種語言了,就像歐洲……
再補充一點:
這兩天大家都在評論裡面講說自己當地方言的各種讀法,這就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華語言的博大精深。這更體現了始皇帝「車同軌、書同文」這一政策的正確性。前者拉近物理距離,方便進行武力統治(片面),後者則是拉近心理距離,正因為如此,哪怕我們現在很多字音跟古代已經完全不一樣,我們依舊能讀漢賦唐詩宋詞。倘若一個朝代一種文字,後果將不堪設想,甚至會失去歷史,看看韓國、越南。所以感謝漢朝,由於漢承秦制,加上漢朝是影響力極大的強盛王朝,所以漢字才之所以為漢字,漢人也之所以為漢人。對於現在國內某些省份、城市中一些社會設施上寫著其他文字,國內少數地區甚至不進行漢字教學,對此有些不敢苟同,雖說漢字的影響力依舊巨大,但某些異族,像是韓國、越南,不惜失去歷史也要摒棄漢字,這件事情也有可能發生在其他異族身上,從而造成分裂主義的蔓延。這點只能寄希望於我朝能夠越來越強盛,像是漢唐極盛時期,不斷進行異族同化,將漢字的影響力拓展到全球,而不單單是中文。
消滅語言的方式,通常是消滅它的陸軍和海軍。
等日本天皇年號不用漢字了再討論這個問題吧。
百姓昭明,協和萬邦。漢字是否會消亡,我覺得跟漢字難不難、有什麼語言文字上的優點缺點沒關係。主要在於使用漢字人群組織是否強大。只要這個人群足夠強大,並保持使用漢語,漢字就不會消亡。
現在全世界都學英語,還不是因為曾經的日不落帝國?
所以,別糾結語言文字的優劣了。好好做好眼前的事情才是對漢字最大的貢獻。
這個道理老早就有人說過了:振興中華匹夫有責!
當然,中華亡了,漢字可能還是不會忘,因為還有一個日本。只是,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到漢字因為日本的存在才沒亡,會感到欣慰。
原答案莫名被摺疊了。我,
(表情圖片來自百度)
原諒我一看到類似的問題就火大,作為中國人,漢字問出這樣的問題,我也是無語了。
原回答:
「象形、指示、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漢字六書什麼時候變一書了?
提問的,你的中文是外國體育老師教的?「
----------------------------------------------------------------------------------------------------
以下認真回答:
不會!!!!不會!!!!!不會!!!!!!
首先漢字不是象形文字!!!或說不單單是象形文字。作為文字,如果單單是象形,其表達能力有限,對於很多的抽象意義和概念很難表達清楚。而當一種文字無法達到交流、記錄的功能時,就會被淘汰。我們所知道的象形文字,例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阿茲特克象形文字,瑪雅象形文字,以及我國納西族使用的象形文字,都因為種種原因,被淘汰了。儘管今天你去麗江旅遊,還是可以看到納西文字的很多元素,但已經不被作為記錄和交流使用了。如果漢字真的是象形文字,那她應該和其他象形文字一樣,消亡了。
漢字是音形義的結合體!也就是是說,漢字是表音文字、表意文字和象形文字的結合。
西漢劉歆《七略》:「古者八歲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掌養國子,教之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對古文字構成規則的概括和歸納,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象形、指事、會意、形聲是造字法,轉注、假借指的是後來衍生髮展的文字的使用方式。
(以上內容來自百度百科,「六書」一條)
就此可見,早在2000多年前,我國學者就已經將漢字的造字法,分析總結了。再一次「漢字不是象形文字」。
象形,只是漢字造字法的四個方法之一。而且象形漢字,在現代漢語中的數量很有限,但以象形的基本漢字為基礎,發展出來的指示、會意、尤其是形聲字,才是現代漢字的主體部分。
(回頭看看題主的問題,似乎把「象形文字」這一部分給改了。所以我就不繼續糾結這個點了。)
另外一個點:「世界語」
不是標題里有「世界」就是「世界級」的!
最近正好有討論過什麼是語言。語言是人類交流的工具,是我們思考的工具,是一個文化的載體。。。。。。。語言的產生,是一個自然的過程。的確有一些語言是「人造語言「/」人造文字「。
《星際迷航》里的克林貢語,和《指環王》里的精靈語,都是人造的,基本只有在電影、電視劇和書里出現,當然後來也有一些《星際迷航》或者《指環王》的超級死忠粉,將這兩種語言擴展、整理,內部交流使用。在很小很小的範圍內,克林貢語和精靈語,也成為了「活著」的語言。
回到「世界語」,作為一個人造語言,創造「世界語」的初衷是理想化的,美好的。但是也是不切實際的。語言文字,作為文化的載體,好壞不是由其易學成都決定的。法語的語法,是我學過的語言中最繁瑣、最難的。但正因為難,她的嚴謹性就高。不會有人說「法語這麼繁瑣,這門難學,她終有一天會消亡。」
反過來,「世界語」我沒學過,也許真的好學,但是為什麼沒有一個國家將「世界語」定位法定語言,甚至只是第二語言?因為人造的語言,好比空中樓閣,沒有根基,沒有背後的歷史和文化。百度百科「世界語」一條說,全世界有16-200萬人口,將「世界語」作為第二語言,或輔助語言,僅此而已。
將一個1887年發明的語言作為標準,來說有著幾千年歷史,使用者上10億的漢字與之標準不符,偏離,所以會否消亡?這個標準本身就有問題!
拋棄了自己的文字和語言,也就意味著拋棄了自己的文化,也就是拋棄了自己。
最後,漢字不會消亡!!!!!
漢字,結合了表音、表意、象形文字的優點,其生命力遠勝於任何單獨表音、表意或象形的文字。
以下是我在別處就類似問題的回答:
覓思蔻珂蔻:中國為什麼不繼續進行文字改革,廢除漢字?
覓思蔻珂蔻:漢語和漢字會被淘汰嗎?
漢字如果能消亡,那絕對是上至國家領導人,下到街邊小混混,近到你隔壁家老王,遠到南極洲移民,都死的乾乾淨淨,一個不剩。
否則就算是一輩子大字不識一個的老農民,你跟他說不讓用漢字了,他不一鋤頭zu死你我跟你姓。
答主見識短淺,當時腦子一熱,請大家還是看看前面大佬們的分析。
總之過去的漢字拉丁化就是因為學習起來太難,但現在技術層面的問題都已經解決,全民文化素質有很大提升,而且漢字在未來的確有很大發展潛力(具體移步高票答案),所以我認為漢字可以演化,但絕不會消亡。
嗯……其實我就單純覺得漢字是文化,民族的魂,至少我自己吧,拋棄漢字真的打死都接受不了,剝奪我使用權利的人我真心想zu死他……
為我們的語言,文字自豪。
兩岸三地的網友平時在網上撕得再凶,在漢字存留問題上可是高度一致的。
正在學習日文,有一些英語基礎的人回答下。
越學習越覺得中文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文字和語言。關於肉,豬肉,牛肉,雞肉。蛋,雞蛋,鴨蛋,鵝蛋的關聯就不說了,這是英語的短板。而且隨著科技進步和時代的發展,新興辭彙越來越多,而歐美體系的語言只能增加辭彙的長度來創辭彙。因為字母表有限的原因,而中文完全不必,有各種各樣的關聯組合。就拿一個新興辭彙「博客」來說,你知道了這個,你就知道「微博」是什麼意思了。
典型的如日文片假名,你很難想像你接觸到的一個新的片假名來自於哪個語系的哪個辭彙,代表什麼意思。中文在新興辭彙上有巨大的優勢。我隨便說幾個「電腦」「電視機」「飛機」,雖然這些東西都是外來者發明的,但是望文生義一下子就知道是什麼東西了。
中文對外國人來說難點主要有二。
1是聲調的變化非常複雜。不同聲調代表不同的意思,而且一個詞語往往能有幾個不同調。日語這點上就比較簡單。英語也不複雜。
2是中文字難寫。關鍵是他們沒有多少人能經歷系統學習。其實漢字的關鍵只有「橫豎撇捺點」,把這些東西組合起來就是漢字,記牢部首和偏旁的話,其實並不難。但是要寫個作文,至少你也得認幾百個漢字。比起26字母來說還是有難度的。
但是中文的優勢卻很多,比如說中文的時態只有一種時態,並且沒有動詞變形。詞庫幾乎無窮大,各種部首在某種程度上也告訴你這個字大概的意義是什麼。比如說炎。
我覺得如果新興事物幾何級的出現的話,中文也許真的會成為世界第一流行語言,也許這個過程需要相當的時間。
你這個問題看的我一臉懵逼,
我在美國生活,接觸的老外不算少,遇到過幾個中文說的極其熟練且書寫簡體字沒有問題的。
最逆天的是我大學一個老師,她本身是學中文出身的,都說都沒有任何問題,寫更是沒問題,人家還能讀懂古文。
而且很多老外都會說一兩句中文。
根日本人和部分年長的韓國人交流,寫漢字就行了,前提是對方受過良好的教育。
你看看韓國和越南就知道了!
拼音字母導致的重名和地名模糊的麻煩還少嗎?
更何況中國那麼多人和複雜的地名,加上5千年歷史擺在那了,中國人喜歡記錄歷史,都是漢字寫的啊,改拼字字母后怎麼讀啊?
只有我覺得將來很多西方國家會走上像日本一樣以漢字為主搭配訓讀的模式嗎?
推薦閱讀:
※有哪些不易察覺的少數民族源詞語?
※「什麼/甚麼」的詞源是什麼?
※是不是只有粵語才有專用的漢字對應,比如「啱啱」、「快啲」、「來嘅」,而其他方言都沒有?為什麼會這樣?
※為什麼英文中表示「X 國人」的詞尾各不相同?
※為什麼全世界的語言中爸爸媽媽的發音都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