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果 Pro 玻璃後蓋炸裂的原因是設計問題還是加工工藝問題?

如圖,並非個案。
看起來多發生在logo處,這是設計問題還是加工時候的工藝問題?


統一回復,我不會繼續在這件事上浪費時間去申請售後了,我認了。也不要臆測我是故意黑鎚子或者騙保……我只是買了個手機被坑了,邏輯很簡單,so 不要浪費你的時間腦補各種可能性了……不要總把別人想那麼壞,只是你沒遇到這麼奇葩的事情。

---

5 月 23 日,今天售後終於聯繫我了,結果還是不退、不換、不修,算了,放棄了......

也奉勸想買堅果的朋友,這種玻璃裂了的問題很難說清楚是不是人為破壞,攤上了就自認倒霉吧,我是再也不會買這種情(S)懷(B)產品了。

也可能鎚子根本不敢承認是自己的問題,因為承認相當於破產^_^

---

我 5 月 18號提的售後申請,當天有兩個鎚子的售後和一個京東的售後聯繫我,大概表達了 「我們很同情你這樣的遭遇啊,但是我們不能確定是不是你自己搞壞的啊,售後管不了啊,要不買個羅老師的情懷後殼蓋起來不就看不到了......」 。

然後直到今天為止售後再沒有更新過進度,說實話這種坑一個算一個,出問題客戶承擔的方式不太感冒。

沒辦法只能把以前的手機拿出來接著用了,萬一再出點別的事情就得不償失了,權當2000塊買個教訓了。

最後用一句話總結,情懷不只硌手還扎手。


2017-05-24 更新

一直把知乎作為高級X度知道的我,第一次回答問題。

大概這是史上科學家被黑得最嚴重的一次。

----------------------------------------------弱智分割線-----------------------------------------------------

有朋友在微信群里發了這個問題,作為前小家電維修工作人員說一下我的看法吧。

從圖片上的炸裂類型看應該是內應力擠壓造成的,我第一反映是產線的公差沒有控制好。就是兩個材料交界面的間隙並沒有按照工藝設計(如果合理)時完全實現,造成量產產品有的間隙過小膨脹係數不一樣造成炸裂。

我剛看了一下之乎的回答,很多人在噴設計師,這就有點奇怪了。在沒看到設計轉產圖(當然估計也看不到)的時候直接噴是設計師並不合理。最上游設計師一般更在意外觀,然後是內部細節,最後才是轉產。

再說說有人提到的高低溫測試也不是針對量產做的。一般的溫度測試有兩個,一個是持續高溫+低溫,這個是加速老化的,只對PCB做,不會對成品做的。85度的溫度液晶和電池也扛不住。另一個是極限溫度脈衝測試,只對樣品做,並不能解決量產貨公差的問題。

最後還是想說一句,硬體坑多,入行謹慎。


我覺得我需要為部分存在認知障礙的錘粉理清說明下我在說什麼。
我的最初結論是裝配餘量沒有留足,吳德周說我們餘量預留了0.05mm,這就是餘量過小,餘量對應的不是熱膨脹尺寸,而是加工公差,直播上的表很明顯的是偷換概念。
羅永浩說堅果pro的裝配公差和鎚子T1T2一樣,但是鎚子T1的logo縫隙能用牙籤清灰,堅果pro的設計縫隙插不進紙。

後蓋LOGO邊緣進灰怎麼處理-鎚子科技官方論壇

到底是誰被打臉?

————————————————原答案————————————————

知乎這水平藥丸,要麼黑鎚子要麼黑錘黑,都沒一個人回答問題。

原因其實很簡單,金屬logo裝配時餘量沒有留足,手機使用過程中溫度會接近40°,而金屬熱膨脹率遠遠高於玻璃,所以就裂了。

本來嘛,這個設計就有點zz,更何況代工廠還經驗不足,把握不好公差,不出問題才怪了。

嗯,這個問題隨著氣溫升高會越來越多的,我們拭目以待吧。

另外鎚子先是高光倒角後不處理導致割手,然後設計不良導致玻璃碎裂。我謹慎懷疑鎚子科技已經沒有硬體設計部門了,這些問題隨便來個機械專業畢業的本科生都不會犯吧。

對了,你們說李劍葉?那個美術學院畢業的工業設計師?呵呵


怪不得客服這樣聊天


————————關於22號鎚子直播——————
這次我挑一個毛病。其中有段是計算玻璃和金屬的膨脹量,最後將兩者相減,得到間隙減少了0.003+。這演算法是錯誤的。

書本或者習題里,確實是這樣算的,這是因為一般這計算都是用在粘結材料和基材的計算。粘結材料和基材一上一下,膨脹方向是一樣的,所以是相減。但是在這個例子中,兩個材料是並列排列的,膨脹方向剛好相向,間隙的減小量應該是兩個材料膨脹量相加。大約是0.013。當然這並不影響最終的結果。

另外一個我沒看懂的是ppt里給出的玻璃邊緣的加工圖紙。圖中有給出了0.12mm這個尺寸。但是可以看到垂直和水平方向上還有很長的直線。不可能用這麼厚的玻璃的。玻璃厚度基本0.4左右,一般不可能超過0.7。這圖要麼是做ppt的時候省略太多信息,圖上的不僅僅是玻璃,要麼就是個假的……
————————關於背鍋——————————
很多人指責這設計師的鍋,也有人說不是設計師的錯。我想說如果只是僅僅抓著設計師罵,或者只是在反駁這不是我的錯的設計師,這兩者都是非黑即白、非對即錯的片面的世界觀。

從質控的角度來看,工產內任何一個節點都有3個身份,本工藝的生產者、上道工藝的消費者、下道工藝的原料供應者。任何一個有問題的成品,這三者都有責任。也只有集合三者才可能解決問題。作為生產者要生產合格的產品,;作為下道工藝有義務對來料質量進行檢查;作為上道工藝,有義務告知下道工藝,你提供的原料的性能指標、哪裡適用哪裡不適用,而不僅僅是紙面合格就行了。因為你們的利益是一體的,你沒錯其他人錯了,公司還是虧本。
可惜的是有很多人不能意識到這一點,太多的公司會議每天都是甩鍋,只要把自己摘乾淨,不背鍋就好了,問題解決沒解決留給其他人。工廠甩鍋原料不行,質檢太嚴標準不對,我是按研發說的做的,是研發不行,銷售太蠢賣不出去;質檢甩鍋工廠太蠢只會產不合格品,研發不行訂的指標根本亂來,採購二貨買的都是垃圾,銷售傻逼"這些都符合國標了,他們不懂跟客戶解釋";銷售甩鍋工產生產的都是垃圾,質檢沒辦法提供客戶要的質量保證書,財務摳門不給錢辦展出差,財務大罵這群傻逼只知道花錢發票都不會貼。總之所有人都沒錯,錯的是"其他部門"。(這些都是我實實在在聽過的)

回到問題的例子,假如確實是設計錯誤,作為代工方和原料供應應該是要知道這樣的設計會出什麼問題,為什麼不提醒?即使不是設計的問題,設計師難道不用驗證量產和設計性能的差異?
一個工廠或者任何一個公司都是一個系統工程,如果每個部門每個崗位都各自為戰,是搞不好的。

————————————不是從logo開始爆的圖片是 @張北海 的回答里的圖片——————————以本人經驗來看:1設計問題。其他人已經說到了,金屬和玻璃膨脹係數不匹配,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做設計的不可能考慮不到,隨便一個材料本科的學生都會想到。我相信這個問題在設計中已經解決,比如留餘量啥的,或者厲害的玻璃被擠一擠也是不至於爆的。但仍不能排除就是有這麼混的設計……

2裂紋簡單,沒有碎出花紋碎出花樣。基本可以肯定沒有化強過。玻璃是易碎沒錯,但是化強過的玻璃就沒那麼容易碎了。為了製備樣品,我曾用玻璃刀在0.5的玻璃上割過之後用手仍然掰不斷,直接敲桌子也敲不碎,最後用榔頭干碎的。我想說的是,化強過的玻璃是可以抗住這麼微小的擠壓的。

3玻璃中間開了個孔。開孔的玻璃會引進數倍的裂紋源,爆的可能也是成倍增加。而且開孔的工藝影響很大,國內來說水平參次不齊,或者說比較菜吧……切割過的玻璃,不管是cnc還是激光,建議都輕微化強一下,至少要退火一次。這樣容易爆的裂紋都爆了,退火對小的裂紋源還有修復作用。

因此我不負責任猜測:設計過程中已經考慮到這個問題了,也作了相應的應對和預防;但是生產過程由於種種原因並不能達到設計的效果,最後遍地開花爆。種種原因有可能是為了減成本,有可能是不懂技術被忽悠,也有可能生產方加工技術達不到只能妥協。

尤其看到有不經過中間孔的爆的玻璃,可以佐證不是設計的問題。因為如果是設計沒考慮好,基本必定都是從中間孔開始爆的。從中間孔開始爆也有,旁邊開始爆也有,幾乎可以肯定是加工質量不行。但是弧形孔的加工要難於直線加工,也更容易產生裂紋源。這是加工方式決定的,弧形=n條短直線。所以從中間爆的仍然會更多。


————————————關於硌手————————

看了相關的問題後,在其他問題下看到有人關於硌手撕了設計師,贊數還很高。我本人是持保留意見的。

硌手還是割手?儘管這兩個問題非常相近,而且時常一起出現,但是是有本質區別的。割手基本是角度問題,正如上面提到的工程師所說。應該設計成盡量大的角度甚至頓角。那麼只能設計背鍋。但是硌手和角度的關係並不是很大,可能會有影響,但是不是主要因素。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剛加工好的大的平面有沒有可能硌手?顯然有的材料會。大平面總沒倒角多少度的問題了吧。知道硌手這個詞的人,一般知道毛刺這東西。硌手就是毛刺產生的。宏觀上叫做毛刺,受加工方式影響。微觀上不管什麼加工平面都是高低不平的表面,類似鋸齒。鋸齒牙的高低就是是否硌手的關鍵。在20um尺度人手仍然會明顯感覺到差別。我的經驗要在1um甚至0.1um才感覺不到硌手。這個東西主要受材料的晶體結構影響。有的材料就容易硌手,有的材料就不怎麼毛刺。
加工方式不談,只要是毛刺,拋光都能解決。因此我懷疑硌手仍然是個質量問題。很大可能沒拋光……別懷疑沒可能,為了省錢/趕工什麼都有可能。我沒做過手機及電子產品代工行業,但是有做過其他行業的代工。我是找人家做代工的,基本上任何環節都會出錯,任何環節都要有人去把關過。不一定實時盯著,但至少要驗證過,要親眼見過他做過這一步了。可以想像一部手機的生產過程有上千個節點需要把關,即使全部流水過一遍,不僅僅需要時間人力,需要工匠精神,更需要對工藝的深入了解。僅僅是對工藝的了解就需要一個龐大的隊伍了。蘋果或許有這樣的人力和對供應商的把控,顯然不可能每一家手機公司都有這能力。所以基本只能等出了問題再開查,即使出了問題也很可能是一個很偏門很小的專業點,找不到方向也是白搞。只能靠供應商的商譽和名聲。

有硌手的小夥伴用粗點的紙張,或者毛線或者綢緞或者麻布,對著硌手的面,用點力來回磨百八十次應該就會好了。


一個人一個公司怎樣,不要看他說了什麼,要看他做了什麼。

回想下那個詭異的鎖頻驍龍625、碎屏險特意註明不保背面。你們聽明白了么???!!!公孫他特么早就知道這事,呸!

順便說一句,1499買個驍龍625不虧(前提是1499你買得到),不過要是買到個閹割鎖頻的那就是穩虧,而且還是因為這破事鎖頻!想想就膈應。每當打王者榮耀卡的時候,請默默摸下後面的金屬標,這都特么是為你卡的!


我買的t2後面玻璃面板其實也莫名奇妙的裂了,情懷果然不適合浪費在手機上面。


不是鎚子的問題 你放電磁爐加熱了吧


不管你是錘粉還是錘黑,麻煩請看完答案再發言,我盡量寫的通俗易懂,誰叫我是你們欽定的知乎科學家呢?

正在看直播的錄像,視頻來自焯見科技的優酷頻道,邊看邊寫:

(全程)羅永浩吳德周鬥魚直播澄清:網友對堅果Pro質量問題的質疑20170522

1.3分43 首先在媒體見證下開封了10台新機,很好,那麼這裡就不討論有意篩選specimen的問題了。

2.3分54 老羅說「萬一有因為公差有導致縫隙特別大的,就換一個嚴絲合縫的」,那怎麼保證消費這買到了因為公差,縫隙特別小的呢?難道鎚子加的公差是只有+,沒有-的?

3.4分30 公差0.05mm,記一下

(中間削水果,略過)

4. 32分04 老吳說膨脹係數的問題,這部分沒什麼毛病。金屬間隙設計標準為0.05mm,我對照視頻里ppt里的膨脹尺寸算了下,他給的餘量0.05是直徑的差值。這部分和第3條一起看,就有問題了。設計間隙和公差是相等的? 那你告訴我前面的允許公差的意義在哪兒???也就是說在這個工藝要求下,0.05-0.05=0,也就是說只要logo能放進去就是是合格的?那老吳前面關於又是CCD又是公差的說明就沒有意義嘛!!!

膨脹差量再微不足道,可你的工藝要求下,實際裝配間隙為0也能通過????

有一個評論說的很好,這邊沒有間隙,另一邊間隙就會更大,說的是有道理的。大致是什麼意思呢?看下面的簡單的示意圖。

也就是說在現在錘科的技術指標下,上述兩種裝配結果都是合格的。那麼圖中第二種情況會不會導致熱漲擠壓壓碎玻璃呢?

留言的朋友應該認為是不會的,我是同意的,如果logo的裝配方式如我在原答案中假設的一樣,那麼雖然擠壓仍會存在,但玻璃和logo都附在柔性膜上,壓碎的可能性不高。

可這只是考慮裝配公差,沒算這兩個件的加工公差啊。按照李劍葉的說法,CNC,0.15mm都給加工成0.1mm了,那你公差是大於0.05的。玻璃和logo,兩個件的尺寸公差是多少呢?老羅沒提。

要是兩者加工公差也是0.05mm,玻璃和logo有可能還是沒有間隙啊?而且這個件仍然合乎標準。那麼老吳說的這個餘量仍然無法保證。

(後邊略過)

總結下,從宣傳角度上,老羅這次直播還是有效地,我是不知道老羅直播的消息,突然冒出這麼多評論,我倒是驚著了,做科研這些年,就沒一個人稱呼過我「科學家」,所以作為一個科研民工,各位錘粉叫我「科學家」我沒什麼抵觸心理,甚至還有點兒高興,所有叫我科學家的留言我都留著,時時鞭策自己,其他的人身攻擊,我就不留了,另外時間線為空的新號的無意義留言,會摺疊處理。


老羅其實直播為了澄清logo設計做了三件事兒。

第一件事兒,就是找了十台手機加熱。

第二件事兒,是解釋熱膨脹計算,和加工裝配細節。

第三件事兒,就是說之前的案例是用戶自己摔得騙保修。


第一件事兒,可能從傳播角度最有效,從科學角度最沒意義。

原理特別簡單,我昨天的修改在下面說的很清楚,您要是不能理解,那是缺少基本的科學訓練。

第二件事兒,從科學的角度來說有意義,但他沒做完,而且細節上有瑕疵(上文提到的餘量和公差的問題)。

老羅如果說完設計標準後,直接對這十台間隙做現場測量。然後展示各批次測試件的測量數據,在對接上加熱十台手機。就能把「錯誤」變為「誤差」,就更有說服力。

第三件事兒,其實做的好的話,在科學角度是最有說服力的。

就是通過有力的證據證明出現這些背蓋破裂的手機,損壞的過程中有人為參與。

方法也很多,證明漲裂後的玻璃裂紋形狀不是這樣的。做一批間隙特別小的,把加熱到漲裂,然後不管用模式識別分類,還是和力學模擬數據匹配的方法,證明網友反應的裂痕,不是logo的漲裂。

再通過人工方式(摔啊,砸啊)復現出網友反應的裂紋,這不就證明了裂紋是網友自己弄得了嗎?

可是老羅只是說了些什麼自己摔得,發功什麼的,一帶而過,可以說是錯過了重點。


這種在組會裡三言兩語就能說明白的東西,老羅老吳兩位整了40分鐘,也沒說到關鍵,各位錘粉,老羅是真愛你們啊,知道你們愛聽什麼,這哪是懟我們知乎, 這個直播也是給你們看的啊 ,你們覺得老羅打了我們臉了,講真的你們開心就好。


同樣是證明澄清,人們也愛看老羅現場烤手機,誰願意看我們上面枯燥的說明呢。

我想鎚子和老羅的粉絲是很滿意的這次直播的。那他的目的就實現啦。

而且就算真有這個設計問題,後面批次也會改善工藝的。所以要購買堅果的可以等這個批次售罄再入手,可靠性更高嘛。

————————分割線——————————

回復區說今天老羅直播開撕我們這個問題下的答案了,開玩笑,他撕王自如都談笑風生,手到擒來,撕我們這種小透明,還不是很輕鬆嗎?

現在沒有網路條件看直播,明天有空爭取看下,聽說是加熱到70℃了,謝謝他的回留言。

那麼這裡說一個小知識(潛規則):展示用的specimen,一定是一批中最好的。可是量產的產品的話,就得以一批中最差的做底線了。這不止是商業上,科研上也是類似的,一個(或幾個)樣件達標,當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問題,但想單用一個樣件就說明問題不存在?那是不可能的,畢竟老羅你展示達標的對照組也就是一個,用戶碎裂的實驗組數目也不少啊。

老羅用一次實驗演示證明所有的玻璃都沒有問題。

消費者用自己的手機證明了的確存在玻璃發生自然裂開。

哪條邏輯更嚴謹?

證明問題不存在,天然比證明問題存在更有難度,你無法測試所有批次,你無法模擬所有工況……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辦法證明問題不存在,就是老羅可以有力的證明,所有中心裂開的玻璃,都是錘黑自己砸的。那麼問題不存在,也就沒有討論的必要了。比如我下文中黑體部分,也是一種證明方式嘛。


還有一個問題,我們假設一下,萬一,我說萬一,某一個批次的玻璃真的存在問題。那麼當玻璃碎裂的情況變得越來越多的時候,錘友們拿著自己的手機找售後時,會不會以「老羅在直播上已經證明手機不存在質量問題」為推脫,得不到應有的售後服務呢?

如果真的存在一定概率的碎後蓋問題,那麼錘科還是得正視啊,如果這個比例真的很低,該給人換就給人換嘛。通過裂紋生長方向判斷衝擊位置有不是一個難事兒,復材的損傷識別就是我在做的課題,像鋁合金套玻璃再套(合金)這種結構,售後的基本是看一眼邊框的損傷和裂紋位置就能明白是摔得還是自己裂的(總不會有人閑到自己火烤炸吧)。

有人問道:按照我這個歪理,老羅怎樣都沒法證明自己的背蓋是沒有缺陷的咯?

其實也不是,老羅也有自證清白的方法,logo膨脹的碎裂和外力造成的損傷,損傷特徵是天壤之別,老羅如果無法抹掉已經發生的這些起案例,也可以證明這些案例是人為的,如果他能做到,問題也就不存在了。


這裡我有一個小小的疑惑?各位錘友是認為背蓋玻璃自然碎裂這個事兒是不存在?還是對於我的最早答案的解釋不滿意?如果是前者,真的,我們就沒有必要討論了,請各位在題目下留言。 畢竟如果這樣的話,我回答問題的前提就不存在了,我也是得針對問題的描述回答嘛,你告訴我問題都錯了,咱還聊什麼呢?

答案是跟著題目的描述分析為什麼會後蓋炸裂,如果質疑題目種描述的後蓋炸裂的事實,您可以:

1,在題目下留言。

2,寫一個「先問是不是……」的回答

在老羅直播後評論蜂擁而來,其實本問題下說的比我到位的答案不少,老羅莫不是還提到我這條???不能吧???說實話突然有許多的回復我還是受寵若驚的,你們太熱情了,如果大家能夠在留言前看下我的答案,再多討論些有價值的內容,那就更好了。


另外很多童鞋留言關於「博士」的問題,恩,博士的描述不準確,博士在讀(反正也快畢業了),好吧?做的東西是複合材料的結構健康監測和損傷識別,做這個的國重也沒幾個,再說多了就暴露身份了(熟人請裝作不認識我,謝謝),要是讓老闆知道我這兒正事兒不幹為個手機品頭論足耽誤時間,得挨削啊。


——————下面是原始答案——————


原因很簡單啊,金屬logo的熱膨脹係數比玻璃大,然後擠爆了唄?

話說定型後真的進過恆溫箱測過嗎?這個錯誤實在是太低級了,不用做實驗也能預料到的。

前幾天我在微博就說過這個熱膨脹的問題。

(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


那為什麼同樣設計的T1貌似沒有大面積出現這個問題呢?

(評論區的小夥伴提到T1當年也大規模裂過,看來鎚子真是一條道走到黑了)

我說個不成熟的解釋:

t1的後蓋在玻璃和機身之間還有一個硬質基板。所以玻璃和logo都可以「粘」在基板上的。logo和玻璃間能讓出更大的間隙給裝配公差熱膨脹,就不會炸了。

(圖片來自手機中國,侵刪)

可是堅果pro呢?沒有這個基板只有絕緣導熱的膜

(圖片來自我也不知道那個網站,侵刪)

所以這裡的logo沒有基板可以粘了,只能「嵌」在玻璃里的,就讓不出那麼多空間了。

所以只要受熱,很容易就裂。

夏天就要來了………………

謝謝堅果pro讓我有了「我比李劍葉懂設計」的錯覺 。


我始終不喜歡玻璃背板。雖然是錘黑。但是不光是鎚子,我的z3背板就是放包里溫度高給炸裂了。
玻璃背板有什麼用。手感好嗎?不見得。只是好看點罷了。每次把手機放下在大理石之類的東西上,中間要是有沙子之類異物。那劃一下的感覺真難受。
所以塑料才是最好的材料。


我覺得是鑲嵌件熱漲係數不一致導致的脫開(外面膨脹快)或者脹裂(裡面膨脹快)吧


都讓開,都讓開,我終於找到這張圖能使用的地方了。

不是號稱設計多牛x嗎?

我對鎚子的手機出問題,一點都不意外,從開始到現在。

一個企業能做得怎麼樣,基因如何,從創始人身上就能看得出來。


從一群人爭論堅果pro如何,我都不想參與,因為時間將給我答案。。。。。。。


最後,回到題目上,套用一句高大上的台詞:

酷夏將至!


這是羅老師的侘寂美學,美總是有殘缺的,越是光鮮閃亮的東西越經不起時間的侵蝕。只有樸素、破損的東西,才飽含真正的超越時空的力量。
「比起你年輕時的美麗,我更愛你現在飽受摧殘的容顏 」 ---《情人》杜拉斯


為什麼會裂?
因為羅玉龍和他腦殘粉們:牆裂推薦


所以人家才在包裝里推薦了你購買碎屏險,因為人家有主動碎屏功能2333


我跟你們說, 我最討厭的其實不是羅永浩,而是這個提問下的幾個理科生,關鍵的話都被他們說了我都沒得講了。

堅果Pro玻璃後蓋炸裂的主要原因是設計問題,加工工藝在其次。這裡的關鍵正如上面幾隻理科狗所說,完全是垂死科技硬體設計的責任問題。代工廠和零件供應鏈都是收錢接單,屬於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乙方,原則上講不承擔這個責任,最多禮節上承擔個一成左右的連帶責任。因為這種數碼產品的質量檢測當然是品牌方負責的,即使要代工廠和供應鏈負責,起碼也要由品牌方交錢才能讓代工廠和供應鏈通過工程機做對應的質量檢測。比如T1時期的富士康,他們在代工時就有相關的質量檢測服務,當然也可能是錢晨及其硬體設計團隊與富士康的配合,這就需要羅永浩或垂死科技官方證實了。

另外垂死科技這個問題還有一個原因是零部件材質,堅果Pro的內部設計原型類似華為相關型號手機,堅果PRO的一些零部件在材質上也僅適用於非玻璃外殼的工業設計,用於玻璃外殼和金屬LOGO的組合肯定有這種安全隱患。

而且蘋果和其他公司的背部打洞設計是配合內部扁平零件的,比如iPhone換髮光LOGO圖文教程|蘋果iPhone6背部logo發光怎麼改裝技巧 - xp系統之家這個教程就證明了蘋果手機(以6為例)的背部LOGO就只是一個用工業膠粘在手機背殼內側的一個薄片。

相關視頻可以參考「ZEALER | DIY」7 步 DIY 你的發光蘋果 LOGO,這種 iPhone發光Logo改裝套件 的價格可以參考亮燈大法好!iPhone 6背部Logo支持發光改造。


如果是因為熱脹冷縮的話,該不會這手機連整機可靠性都沒做過吧?
高溫存儲,低溫存儲,這都是必須要做的。而且條件比實際更嚴一些。
如果這麼大比例的話,復現率應該是超過20%的。。。只能說手機沒做過可靠性實驗。

連可靠性都不做的手機,居然也能銷售出來。。


1 正常品控範圍之內,大賣四十萬台有一些出問題很正常。
2 此次碎屏險不保背面,所以一些不懷好意的錘黑你懂的,別怪我沒提醒。
3 如果嫌維修後玻璃麻煩,可以選擇鎚子科技貼心為大家準備的後蓋貼膜和保護套,買足跡膜逼格更高哦


具體原因分析看第一名答案即可。

但這次工業事故,最大贏家其實是「碎屏險」

鎚子科技官網


這些專家啊、業內、吃瓜啊,你們這麼多人分析、陳述、猜測、斷定,這是設計問題過工藝能力問題。不知你們是否能確定現在出問題的數量,超過了合理比例???

一幫嘴炮……


推薦閱讀:

你覺得羅永浩的鎚子應該成功嗎?
如何評價鎚子科技一會一度的專業級開箱照?
錘友們,來談談鎚子手機的使用感受吧?
如何看待從羅永浩跟王自如對質事件暴露出的人性?
如何評價 Smartian OS 3.0 的新功能 Big Bang 和 One Step?

TAG:羅永浩 | 鎚子科技 | 鎚子手機 | 堅果Pr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