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是飢餓營銷還是真沒有貨?

小米6今日十點正式在包括小米商城在內的各大電商開賣,現貨恐怕是網友對小米6最大的要求了,和昨日預料的一樣,此次小米6僅開啟了亮黑色的64GB和128GB雙版本首發,其餘的亮藍色、亮白色和陶瓷尊享版均未開售,發售速度也是一如既往的……雷總,說好的現貨呢?

  很多網友在微博上也集體吐槽,這次小米6又是秒售罄的節奏,十幾個人守著也搶不到,又被耍猴了,筆者的親身體驗也是如此。

  從小米6正式開售前就已經守候著的筆者。

http://img1.gamersky.com/image2017/04/20170428_ll_136_2/gamersky_01small_02_201742810108DC.jpg

  果然亮藍色和亮白色沒有在首發陣容。

http://img1.gamersky.com/image2017/04/20170428_ll_136_2/gamersky_03small_06_20174281010D0E.jpg

  正在排隊,請不要抱希望…

http://img1.gamersky.com/image2017/04/20170428_ll_136_2/gamersky_02small_04_201742810105EA.jpg

  很抱歉,人真是太多了。

http://img1.gamersky.com/image2017/04/20170428_ll_136_2/gamersky_04small_08_201742810103C5.jpg

  小米6搭載了驍龍835,變焦雙攝,四曲面,6GB運存,但是……依舊搶不到,手動再見。


以前我不知道。

但現在,雷軍比你還想賣。


知乎小透明第一次這麼多贊同,很惶恐,之前也沒想到,所以來更新下答案使之盡量對得起看到答案的人。
最近羅永浩和羅振宇的長談——讓我把話說完挺火,裡面羅永浩說出的事實讓人感觸很深:手機行業水真的很深,一部手機背後有非常多的供應商,而只要其中某一家供應商耍手段稍微斷下貨,那麼一部手機就做不出來,對於手機廠商來說打擊是不小的,小廠可能就因此直接掛掉了。
當前所說的手機廠商對供應鏈的掌控能力,其實絕大多數是一種手機廠商仗著自身實力和供應商談判的能力;真正能掌控供應鏈的只有蘋果(三星不確定能不能,不過反正它是世界上唯一一家擁有硬體垂直整合能力的公司,好像不要緊?),蘋果在供應商面前是處於上風的,它對供應商可以像逛商場一樣有所選擇並且迫使供應商放棄自己的一些利益來贏得蘋果的訂單,其他廠商在供應商面前就有點可憐的姿態了。
這次的搶購,小米取消了很多來自同一IP的黃牛訂單,把手機留給了真正有需求的人,不忘初心,何必飢餓營銷呢。
以下是原答案:
謝邀。
小米現在對供應鏈的掌控能力比以前強得多了,所以現在備貨也比以前多了很多。
可惜依然是供不應求,畢竟手機不錯。因為小米每次都用的是最好的硬體,而高通三星LG等等的頂級零器件都可能出現供貨不足的狀況,同時小米也不願意為了多賣手機偷偷換點次很多的硬體充數,所以小米產能在新產品剛推出的時候很難上去。
你想啊,這麼多人想買,它壓著不賣,不賺錢,有病吧?


想當年為了一部小米五,早上四點半從學校跑到小米之家排隊!去的時候天還沒亮,保潔阿姨還沒來,可特么小米之家門口排了十幾個人!得虧發20部,我排到第十八。


我在三個渠道上搶都沒搶到……

剛開始寫的時候問題是「飢餓營銷」,寫完了一刷新怎麼變成了「營銷」。這是病句啊。營銷和有沒有貨沒一毛錢關係。

關於飢餓營銷,有必要科普一下。飢餓營銷的操作模式可以從消費者行為理論 ( Theory of Consumer Behavior) 的核心理論即效用理論 ( utilitytheory )出發,換句話說,經濟學的「效用理論」認為,效用不同於物品的使用價值,使用價值是物品所固有的屬性,由其物理或化學性質決定,消費者慾望的滿足就是商品效用的實現,是一個心理概念,具有主觀性。

90%網路評論中提到的小米「飢餓營銷」都是亂用概念,指的是「限制性銷售」(restricted promotion) ,以帶來「消費者等待期望」 (customer expectation)。這部分小米從來都沒有過。限制毛啊,不給大家買,讓大家去買別的?每天搶購是不得不控制節奏,放開賣一次性銷售掉,很顯然必然會因為各種原因被黃牛囤貨。

但有沒有用到「飢餓營銷」呢?當然是用了,用在網路口碑傳播方面。

我們回顧蘋果最初的做法——2007年1月9日喬布斯在 McWorld 宣布推出 iPhone 並在當年6月29日在美國上市,從首度展示到正式上市的半年間,並未強打廣告,而是使用所謂擠牙膏式的策略,每隔一段時間透露一小部分信息,使得產品討論聲浪及人氣不斷上升。

網路購物當中,消費者追求信任的信息來判斷消費決策,消費者的理性意識加工受到極大的影響,人們所需要的客觀物質屬性是取決於消費者的主觀心理感受和評價。當群體凝聚力達到某程程度的壓力時,個人便會在行動或是信念上改變,進而出現遵從(conformity)現象。

可以看到,現在幾乎所有手機在發布的時候也都會逐步放風,其實這都是飢餓營銷,但某種程度上也是媒體在驅動,成為合謀。打比方,當眾人都評價小米產品不錯、性價比高的時候,在社交場合帶來共同話題,獲得了交流的樂趣。

如果把飢餓去掉,只談營銷,世界上沒有哪種商品不做營銷啊……不做營銷,你都不知道產品上市了。缺貨越嚴重,說明傳播效果越好,不管是消費者還是黃牛願意去搶,首先得認可產品。也許你會問,如果採用慢慢推廣慢慢賣的方式,不就不會缺貨那麼嚴重了嗎?我想說,這不是賣遊戲機,可以抗幾年啊……


只在當天那個時段好搶,多個渠道同時試試。
官網傾向於小米之家。


小米成立初期應該不是為了饑渴營銷,主要是因為小米的體量不允許小米大規模備貨,只能邊造邊賣邊回籠資金。

中期我覺得應該是為了饑渴營銷,那時候小米有了一定的體量支持可以大規模備貨,而且那時候的小米不跟現在一樣這麼多難以量產的黑科技,產能不是問題。而且當時我記得有很多分析,小米的每次搶購的手機數量×搶購次數,遠遠小於銷量,也就是說小米除了搶購,還有很大數量的手機是供給黃牛的。

現在,小米應該不是為了饑渴營銷而搶購,畢竟小米也不是傻子,再怎麼饑渴營銷也不可能讓自己的銷量下滑幾千萬。肯定是哪方面出了問題,具體是什麼問題,我想大家也都知道。不過除了供應鏈的原因之外,我認為還有一個原因,去年小米被ov打的有點迷失了方向了,盲目的模仿ov,比如搞了一個紅米pro,請了三個代言人,弄了一堆不知所以的宣傳,然而發售三個月直降四百。。。


所以小米這幾年的銷量越來越低,大家對小米都有一個固有印象就是性價比高但就是買不到。
於是大家在考慮買手機時直接忽略小米了。

我的手機壞了,必須馬上買新的,買小米?還不知道得等到什麼時候,算了還是買華為吧!
上京東一搜,咦,小米好像有貨啊,恩肯定不是什麼好貨,小米的好貨都搶不到,有現貨的肯定垃圾,還是買華為吧。


供應鏈控制遠比想像的複雜的多!


微信兩次預約了~線上也搶過一次了~官方也推送過一次購買資格了……只要真心想買的應該都拿到了吧


一、這個問題得看是指具體某款機型,還是整個小米品牌的手機。

首先要知道的是,中國一年的智能手機產量是幾個億,多生產個幾千萬完全不是問題。而小米的【多數機型】既不存在元器件供應問題,也不存在複雜的工藝,卻依然得搶購幾個月。

因此,從生產角度來看,是完全可以生產的。

所以,缺貨的根源還是在於小米是不是真的【想】生產那麼多,或者說有沒有那麼多【錢】生產那麼多,亦或是敢【不敢】一次就生產那麼多?

二、粉絲經濟會造成購機需求大量集中在產品剛上市較短的時間內。

假設一款普通產品的【購機需求】時間段佔比為:第1個月佔全年的20%;第2到3個月佔30%;後面9個月佔50%。

那麼,一款擁有著數量龐大的粉絲的品牌產品,很可能將大量的全年購機需求用戶聚集在了剛上市的較短時間內。
以小米6為例,計劃在其上市的第1個月購買的用戶,佔據著全年計劃購買的比例恐怕能達到40%甚至50%以上。

當然,由於缺貨因素,實際第一個月購買到的比例肯定是比計劃的低的。

粉絲經濟就是這麼奇怪,太多的人甚至可以為了某款機型而等上幾個月甚至一年。

三、小米應該是有比它放出來的還多的貨的,但依然遠未達到滿足全部計劃購機的用戶。


我也就那麼異想天開的一說,小米6代表著小米甚至說是國產手機最頂尖的製造工藝。很多米粉其實是奔著小米6的顏值去的。
在這個性能過剩的年代,835和821就那麼一丟丟的性能差異,18萬和16萬的跑分差別。

就這麼被835的產能卡著脖子,眼睜睜沒貨賣?出一批配821的小米6成不?
那丑的慘不忍睹的小米5s也甭賣了,就按小米6的工藝造,配上目前都還不落後的821,你說米粉買不買單?
相關支撐:蘋果6都能直接華強北純手工組裝了,小米6重新適配做個821版成不?


真沒貨。

835,配在2499的手機上。

高通供你這點已經仁至義盡了。

更不用說四曲面設計了。


我覺得小米完全可以把820優化成835,從此不缺貨。
手動滑稽


商人的本質是逐利,各種營銷手段的本質是多賣貨。

在4、5年前,市場沒有太多其他選擇的時候,出這招,也算合理。

現在Android市場可是一年十幾台旗艦的市場噢,不像5年前那樣了。

小米壓著貨不賣,魅族、華為、o、v、中興、蘋果、三星一個月一個發布會旗艦機輪著碾壓你。

這種情況下,飢餓營銷真的能夠把利潤擴大嗎?

顯然不能。

假設一台手機2500,一萬台價值2500百萬。十萬台2.5億。

以小米現在的銷售能力,一萬台手機也就是十幾秒的事情。( 小米4的總銷量是1600萬台 )


暫且就按照10萬台2.5億,你會壓著價值2.5億的貨不賣嗎?


會嗎?


也是營銷也是沒貨。

如果不為營銷,應該使用排隊訂購策略,減少真正用戶的搶購時間,而且也不應該在產量不足時急於開發布會,拿出幾千,幾萬部手機來一點一點賣,分明就是讓人搶的,這個就說不通了,雷軍怎麼辯解。


華為都說自己被卡脖子了,小米估計也是


其實如果配件供不上,可以學習華為:屏幕可以不用疏油層啊,快閃記憶體可以用eMMC啊,內存可以用DDR3啊。反正深圳消協都說了不算欺詐消費者!


一缺貨就認為廠商搞飢餓營銷的,基本上都是不懂經濟學原理的。
沒錯,價格是供需關係決定的,控制產品供給量,的確可能會導致產品單位價格上升,如果價格上漲的幅度大於銷量減少的幅度,那麼有可能增加總利潤。
舉例:假如供給量在1000台的時候,售價可以穩定在1500,成本1000元,單機利潤500。總利潤就是50萬。而通過飢餓營銷,供給量減少到800台,售價上漲到2000元,單機利潤1000元,總利潤上升到80萬元,比之前增加了30萬元,那麼,廠家是有動機採用飢餓營銷策略的。

然而,小米的手機是不加價的,這就出現一個問題,控制供給量導致銷量減少而價格不變,總利潤一定減少了。
依然是上文的例子,當供應量降低到800台後,由於售價不變,總利潤降低到40萬,比1000台的時候減少了10萬。
任何企業都不會採取這種得不償失的腦殘做法。
在這個答案里,我們忽略倉儲成本、規模效應等等因素。如果考慮這些因素,會發現更是得不償失。
廠商的最優解當然是0庫存,但是消費者的所有需求都能滿足,在售價不變的情況下,利潤最高。
因此從經濟學原理出發,可以判斷小米不是飢餓營銷,而是真的飢餓。


想原價買到最優質的貨肯定難啊,畢竟大家都在搶

這是今天鄭州二七廣場迪信通賣場小米的宣傳活動

想要6加價400,支持8期免息

雖然我還是買不起(手動無奈)

另外,6的手感真是一級棒,而且也沒那麼重


我傾向於認為小米現在的行為是頂著低價的噱頭在賣貨而已。
現在已經是七月底,小米六發行3個月了,目前的狀態是,淘寶官方店有貨,但只有高配,且要買保修險。官網2499的標準價,在十點整一秒不差也搶不到,而移動淘寶店加價300有貨。
至少在現在這個時點,加價300貨源充足,之前一段時間,加錢也可以從正經渠道買。
假如電信和移動兩家天貓店不是黃牛的話,小米會不會是只小量以2499價格發售賺取噱頭,然後用2800-2900的價格分銷賺取實際利潤呢?相比同品級的努比亞z11售價2800,二者硬體水平接近,小米表面報價比他低300是不是更有話題性?


推薦閱讀:

「如果沒有小米,現在一部智能手機還是要三四千」的說法對不對?為什麼?
法國蓬皮杜中心收藏小米MIX和小米MIX2能證明小米MIX系列是高端手機嗎?
為什麼現在的全面屏手機要強行保留前攝?
如何看待小米公司《詆毀國產手機者不屬於這個夢想的時代》的聲明?
如何評價羅永浩發文,關於飛機睡覺一事?其中暗含了什麼寓意?

TAG:市場營銷 | 智能手機 | 小米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