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籃協組建兩支獨立的國家隊有何利弊?

男籃主帥開始選拔,籃協將組建兩支獨立的國家隊
男籃變革!組建兩支獨立國家隊 不交叉不流動!


之前中國籃協公布了新奧運周期中國男籃的組建模式「雙國家隊」,這個創新之舉引起了各方熱議,籃協主席姚明對這個模式做了澄清,大致上有以下兩點:

1 雙國家隊,實質上是在同等保障條件下組織兩支獨立的國家集訓隊。每隊15人,可能通過「蛇形排位法」決定兩隊隊員名單。
2 兩支集訓隊相互獨立,2017、18年兩隊隊員不交叉,不流動,分別參加國際大賽。到2019年兩隊合併為一支國家隊,備戰世界盃及2020年東京奧運會。

姚明表示,組建雙集訓隊的原因首先是因為2019年前國家隊沒有重大比賽,所以希望通過該模式來構建一個競爭環境,更好的選拔、培養隊員和教練,為世界盃和奧運會做好準備,同時也能緩解聯賽和國家隊共享球員資源的壓力。

上面這些可以說是一個官方的態度,那麼作為圈外人士,這裡我來嘗試解讀一下雙國家隊模式的弦外之音。

實際上以我的理解,雙國家隊模式是一個很激進的做法。它不同於歐洲國家隊常見的用B隊對應二線國際比賽的設定,而是更近似於美國集訓隊的藍白對抗,但是周期則長達兩年。這裡實際上是有代價的,因為17、18年兩支獨立球隊形成的戰術風格、陣容輪換、球員默契在19年整合時需要在較短時間內重構,存在相當風險。凡非常之事,必有非常之因。姚明這麼做的原因何在?或者說,雙國家隊是為了解決原有模式下存在的哪些必須解決的問題呢?

表面上看,雙國家隊是在擴大球員(教練先不談)的選擇面。但是這裡主要的兩個目的,我用RPG遊戲慣用的兩個參數來說,一個叫做「經驗值」,一個叫做「士氣」。

長期以來中國國家隊的球員池是很小的,雖然集訓隊的名單也很大,但是很多球員被徵召,給我的感覺就是來給缺席集訓的大牌湊人頭,也就混幾次商業賽的輪換機會,打好打差一個樣,離正賽還有很久名單基本上就剩下板凳末端2到3位球員還有懸念,而且實際上帶誰不帶誰差異也不大,因為到了正賽,這2到3位球員能上場的時間少的可憐。所以結果就是,一組固定的球員得到了絕大多數的國際比賽經驗和資源,其他邊緣球員幾乎一無所獲。

這樣做不能說有什麼不對,事實上真正去正賽的球員絕對不差。然而問題是經驗這東西打得多了也就差不多到上限了,再刷同級別比賽加成有限,而另一方面很多像可蘭白克之類的邊緣人就一直只能遊離在國家隊正式名單之外,集訓年年有,正賽對不起。

但是,國際比賽的經驗對球員成長是很寶貴的,比如08奧運前籃協一度用二隊去打亞錦賽和東亞運,大家也知道,成績非常不理想。我看了其中的一些比賽,你說球員實力真的差到完全贏不了么?其實也未見得,但是球員在國際賽經驗上差的太多,一個例子是張凱,當時他在聯賽數據也是非常出色的,但是完全適應不了國際賽場的判罰尺度,犯規麻煩不斷,這些就是很明顯的經驗問題。

另外一個方面是士氣或曰參賽意願。之前的單國家隊模式,用木子美老師的話來說:旱的旱死,澇的澇死。這邊是邊緣人嗷嗷待哺沒有球打,而另一邊核心球員打得已經麻木了完全無法保持對國家隊資格的飢餓感。什麼亞運會、大運會、東亞運、斯坦科維奇杯甚至各種商業賽都是同一批人在打,一打就是十來年。有的球員說老實話,一方面功成名就,一方面疲於奔命,內心深處對國家隊比賽並不積極甚至是排斥的,只是由於各種原因勉強出席。當然也不能說他這樣就打不好,實力在那裡,就算態度差一點也可以打得很好,但是就一定不是他自己的最佳狀態。那麼這對團隊而言就是一個損失。

然而沒辦法啊,傳統模式下,所有的比賽,所有的經驗,所有的資源都放到了這一群人身上,換一個有態度沒經驗的,也未必好使。

回到我們的兩個遊戲參數,下面我用數學模型來表達。設球員表現 y 有兩個加成因素經驗 x1 和士氣 x2,則有函數 y = f(x_1,x_2,p)

其中p為參數向量,表示影響個人表現的其他因素。顯而易見,在同樣條件下,士氣越高越好,經驗越多越好。因此當p為固定值,有: x_1>x_1x_2"" eeimg="1"> 時,  y>y

同時,x1,x2 都是參賽場次 t 的函數。x1 是 t 的非線性遞增函數,也就是說經驗隨比賽場次t的增加而上升,但在 x1 接近上限時,增加 t 給球員帶來的收益有限。

而士氣 x2 總體而言是參賽場次 t 的非線性遞減函數,參賽意願隨場次 t 的增加而下降,尤其是 t 達到過多的場次後,甚至可能在某個時點出現階躍信號,此時 x2 直接降低到0,從而造成該球員不可用(王治郅教練虎軀一震)。

之前的籃協認為要得到函數 y 的最優解關鍵在於為精英球員堆積場次 t,而現在的籃協則認為無腦堆 t 的效果未必就真的很好,結合姚明任職主席前關於國家隊應實行邀請制的表態,可以認為,函數 y = f(x_1,x_2,p) 中,姚明更為關注參數 x2,也就是參賽意願這一權重。他認為把經驗分配給更多的球員可以發現更多的潛在戰力,增加球隊名單的彈性,同時保證球員的比賽意願。因此他希望通過雙國家隊模式來做一次測試。

這就是我所理解的雙國家隊的本質。

雙國家隊模式還有一個好處在於增加選拔過程的透明化,減少人治的成分。實際上選拔透明與否,對最終國家隊名單的影響也許並不會非常的大,但是這是一個很好的輿論公關,一方面,它緩和了球迷長期以來熱衷的「我早就說XXX是坑貨要是帶XXX肯定穩贏了」這類架空式批評;另一方面,它也解決了球迷對於傳統閉門選拔過程「排排坐分果果你一個我一個」,「人不是教練選的是籃協安排的」這類詬病。

至於雙國家隊可以減少核心球員疲勞,降低傷病風險這裡就不提了,相信對於這點,姚明主席會含淚用他的大腳趾點個贊的。

首發我的公眾號 全籃球


一周前,中國籃協公布了新周期中國男籃的組建模式,其中「兩支獨立的國家隊同時集訓,原則上不交叉、不流動」的提法引發了外界強烈關注。

據新華網報道,4月19日,中國籃協主席姚明針對「雙國家隊」進行了詳細解答:「雙國家隊」運行方式的一個重要目的是利用兩年半左右的「無壓期」為國家隊鍛煉年輕球員,同時選拔合適的教練。

「『雙國家隊』」應該是『雙國家集訓隊』」,姚明解釋說,「國家隊只能有一支,我們現在提的是大集訓隊概念、即有兩支國家集訓隊,哪支隊出去打比賽哪個就是我們的國家隊。這並不是特別的創新,以前足球方面國家隊和國奧隊都進行過類似嘗試。」

姚明表示,屆時兩支國家集訓隊將各有15名隊員,將以主教練為主體來選拔隊員。選拔過程可能會採用有些項目在奧運分組時採用的「蛇形排位法」,如A隊教練先選第一名隊員,B隊教練選擇第二、三名隊員,A隊教練再選擇第四、五名隊員,依此類推,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證兩隊實力上的均衡。此外,在保障團隊配備方面,中國籃協也會給兩位主教練最大的自主權,給與兩支隊伍同等的保障標準,由主教練自行組建教練和保障團隊。

據此,中國籃協在對男籃組建新模式提出四點意見:

一是在同等保障條件下組織兩支獨立的國家隊同時集訓;

二是選拔組建兩支獨立的教練員團隊分別執教,兩支隊伍的運動員在2017、2018年原則上不交叉、不流動;

三是兩支國家隊教練組均以中方為主、外方為輔的形式,組建中外結合的國際化複合型教練團隊,實行隊委會領導下的主教練負責制;

四是2017年、2018年兩支國家隊分別承擔國際大賽任務,自2019年起合併為一支國家隊備戰世界盃及2020年東京奧運會。

姚明坦言,因為中國隊是2019年男籃世界盃的東道主球隊,因此在2017年和2018年沒有預選賽的壓力和硬性任務,這也是出台「雙國家集訓隊」政策的重要背景。「這有利於發現更多有潛力的運動員,對於教練員來說也是一種錘鍊和挑戰。」

在姚明看來,在未來兩年半的時間裡,球員的鍛煉培養非常重要,從某種程度上講教練員的培養、選拔更加重要。在姚明看來,在未來兩年半的時間裡,球員的鍛煉培養非常重要,從某種程度上講教練員的培養、選拔更加重要。

主教練選拔的方式,是由中國籃協現任副主席為主要班底組成的專家評審組來確定人選,他們具有高度的專業性和認真負責審慎的評判態度。專家評審組包括宮魯鳴、阿的江、王立彬、楊樺、匡魯彬等人。

「優秀球員什麼時候都是有限的,教練員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在於挖掘潛力,我們希望鍛煉教練員在限定的資源條件下去打好一個比賽,讓優秀的同位置球員和同樣位置新、老球員的存在競爭。」姚明表示,「我們希望有更多教練能夠站上國家隊的舞台,並且通過這個舞台建立信心。有了好的教練,自然而然就會有好的隊員。」

兩支隊伍並行必然存在潛在的競爭,而2019年這兩支隊伍也將合二為一,兩位主教練中只有一位將成為最終的主教練。那麼,如何衡量和評判兩支隊伍主教練的能力和表現呢?對此姚明表示,球員分配時會盡量做到均衡,但也不可能做到絕對,中國籃協將通過專家小組和未來的中國籃協教練委員會來對兩位主教練的表現進行綜合評估,帶隊參賽的成績並不是唯一衡量標準。

2015年10月,國際籃聯公布了全新的競賽系統,男籃世界盃預選賽由賽會制改為主客場制。由於拉長了賽程,很多比賽將在CBA聯賽期間的「窗口期」進行,這對於各支俱樂部來說是非常大的挑戰。姚明表示,如果按照原有模式,那些輸送國手較多的俱樂部會受到比較大的影響。現在兩支國家集訓隊的設計,相當於每次只有「半支」國家隊進行比賽,對各俱樂部來說也是一種減壓。


謝邀。

在我看來,這件事情從任何角度上講,都是利大於弊。

首先說一下,為什麼自08年以後到14年以前一直青黃不接的問題。

08年奧運後,中國隊明顯是達到了頂峰;但是,隨即而來的,是姚明在09年季後賽的報銷;然後,中國隊在亞錦賽上,開始變得有些寸步難行;不說伊朗等傳統強隊帶來的衝擊,哪怕是中國台灣省隊都可以在國家隊頭上撒野;這裡面,有頻繁換帥後的不適應,更主要的,是:

年輕球員被打壓難上位,許多老一輩球員,名氣大於實力。

尤其是:孫悅和朱八這二位爺;前者在低級聯賽消磨青春和鬥志,回到國家隊後喪失了一切進攻手段和防守意志;後者乾脆在更衣室裡帶隊抽煙喝酒,把對內氛圍搞得烏煙瘴氣。

那段時間,易建聯確是頭牌,但跟領袖不沾邊;王治郅倒是實力依舊強勁,只可惜日薄西山,有心無力;劉偉中規中矩難以突破,周鵬滿腔熱血卻遭打壓,陳江華是個愣頭青死不悔改,王七能力有餘可惜沒了心氣,而國內新生代球員得不到機會去國際賽場鍛煉在CBA里耗費著光陰…這就是當時籃壇的現狀,信蘭成治下的黑色時光。

再說這一次改革。

第一,兩支國家隊出現,有競爭:尤其是19年和20年的合併,意味著17年和18年的國際大賽,將會是唯一的考察標準,會極大地推動隊員們的鬥志和壓力。

第二,緩解疲勞;姚明的受傷與國家隊對其的過度勞役絕對有關;這樣可以極大減少傷病。

第三,我個人認為,這是籃協為了測試:在失去易建聯之後,中國籃球,究竟是什麼樣的水平;易建聯能在國家隊呆的時間不多了,儘早確定下一個核心,將會是中國隊的又一項重要任務。

至於弊端,那無非是:磨合的問題。19年合併後兩隊球員又需要重新開始適應彼此,且只有短短一年的時間進行調整便需要去面對奧運,這一點挑戰很大,不過…………先讓我們殺入奧運會再說吧。


如果兩支隊的教練選人是相對平均的,雖然一隊可以較強但也不強得過分,兩隻球隊各出一個領袖級的人物,那挺好的,其實球員適應能力挺好的真要集中出力了再挑兩隊中最好的十五人,競爭人選多了,出頭機會大了,競爭壓力大了,大家更努力了,良性發展。

然而如果一隊明顯強於另一隊,那就沒啥搞頭了…以前不也是一支國家隊一支國奧隊…人員好歹還能互通一下


且不管這到底是質的變革還是換湯不換藥,我先來說說自己對於兩支球隊男籃主帥的觀點。

中國籃協今日出台了男籃主帥選拔方案,將組建兩支獨立的國家隊備戰之後的一系列國際賽事。同時籃協還公布了主教練的選拔方式以及條件,一時間,國內球迷就男籃主帥的人選問題發出了各種不同的聲音,各執一詞,各有理由。其中李春江、李秋平、楊學增、郭士強、閔鹿蕾等人的名字都被提及。有一個人卻早早地被遺忘,但他也值得一次重新挂帥的機會。

既然是組建兩支國家隊,就會有兩個獨立的教練團隊。其中一支可以交給李春江、李秋平等常年在CBA執教的優秀主教練,還有一支則可以做一個創新或突破性的嘗試,王非就是合適的一個人選。按照籃協的選拔條件,優先錄取的方面包括:三年以上省市一線隊伍或CBA主教練經歷,且拿到過全國前3;有國際家隊主帥兩年以上經歷,並取得過亞洲冠軍或世界前八,培養過多名優秀運動員等。這些王非都完全符合。

上世紀90年代末到21世紀初,八一七奪總冠軍,其中有好幾年就是在王非的帶領下得到的。同時王非率領國家隊拿過亞錦賽冠軍和大運會銀牌,朱芳雨、杜鋒、莫科等國手首次入選國家隊都是王非挂帥時期,後來也都被培養成優秀的球員。所以國家隊選帥,王非可以考慮參加選拔,籃協也應該將王非作為最終人選之一進行考慮。

新的男籃主帥人選,之所以王非的名字很少被人提及,一是距離他上次出任男籃主帥已經有15年整了,二來正是2002年世錦賽僅取得第12名和隨後亞運會決賽不敵韓國沖金失利導致王非此後與男籃帥位無緣。但在2002年之前,王非的輝煌還是歷歷在目的。他執教八一隊連續六年奪得CBA冠軍,98年和01年又連續率隊奪得亞運會、東亞運動會和亞錦賽金牌。之所以02年失利,並不全是王非的問題。

98年率國家隊橫掃亞運會後,次年王非因為查出患有哮喘辭去該職務,同時利用休養時間去美國達拉斯進修,並親歷了小牛1999-00賽季的比賽,回國後也帶回了先進的籃球理念。所以2001年王非再次出任男籃主帥時,執教理念也大不相同。他強調防守輪轉,強調快速的攻防轉換,在技戰術、訓練方式上都注入了美國籃球的元素。

可是十五年前男籃隊員們對於王非的籃球理念並不適應,對戰術的貫徹也並不到位。後來姚明在回憶王非主帥往事的時候曾說道:王非是真正懂籃球的人,之所以2002年失意世錦賽和兵敗釜山,主要原因是隊員們還沒有適應和理解王非全新的美國籃球執教理念。如今十五年過去了,CBA向NBA學習了很多有用的東西,這位真正懂籃球的教練能否在男籃帥位上大展宏圖,了卻十五年前的遺憾呢


兩支獨立的國家隊,現階段而言,無非是把以前國家隊和國奧隊的上下級關係改為國A國B並列關係而已。

要實際操作,搞2隻完全平行的國家隊很難。為什麼?

因為阿聯去哪?

阿聯可以說是2019年絕對的戰術核心,他去哪邊,哪邊就是國A。

周琦、周鵬、郭艾倫、丁彥雨航等主力,再怎麼分也有一半分在國A,而剩下的空缺,國內球員是可以補上的。

而以阿聯為核心的戰術打法已經比較成熟了。

反觀國B,是沒有辦法找人替代易建聯的。這支隊伍從建立開始,就註定了是配角,因為他們的戰術打法註定不是2019年國家隊的主流。

所以兩支國家隊有一支肯定是陪襯。

但反過來思考,2019年一過,阿聯的時代也就要過去了,或者說阿聯不再是國家隊最突出的點了,國家隊的建設很可能回到90年代的「多核」模式。

那麼並軌制的內部競爭力、對打法的豐富度以及對年輕球員的激勵效果,還有其他幾位答主說的那些新優勢,就能體現了。

所以我覺得,近2年,老姚主要是讓大家熟悉、習慣國家隊並軌制。

真正要體現這個制度的優勢,還在2020年以後,而且必須等2020年以後。


感謝 @鐵男 的邀請。

我認為利大於弊。

利兩點:

1.成立兩支隊伍的最直接的好處在於讓更多的球員有了在國家隊或國家集訓隊亮相的機會。參考周琦和趙繼偉。周琦是在進入CBA之前就已經打出了名堂,是罕見的未打職業先進國家隊的球員。雙國家隊有助於發掘更多的潛力新星。而趙繼偉在入選國家隊時甚至僅僅只是遼寧隊的第三控衛(當時的遼寧隊中一號位按優先順序應當是郭艾倫-&>楊鳴-&>趙繼偉,再加上哈德森的絕對核心地位的存在,趙繼偉不要說在聯賽有所表現了,上場時間都微乎其微)。而趙繼偉的事實證明,在聯賽里上場機會並不多的球員也有可能在國家隊有一番作為。如今的CBA是外援當道,許多有能力的國內球員得不到太多的上場機會,雙國家隊的設定,為這部分在聯賽里沒有機會施展才華的球員提供了一個平台

2.雙國家隊提供了更加冷酷更加透明的競爭機制,既能刺激球員努力訓練的決心,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回應外界對國家隊球員選拔的質疑。回顧過去三年的新一代「宮家軍」,雖然過去的一個賽季已經證明了宮魯鳴在人員選拔上確實是非常成功,但無論是在長沙亞錦賽還是倫敦奧運會之前,國家隊大名單仍然飽受質疑。例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憑什麼不用朱芳雨和孫悅?」「睢冉何德何能能去打奧運會?為什麼不是劉曉宇或趙岩昊?」「明知現在國家隊缺射手為什麼不帶顧全和元帥?」事實上,國家隊現有成員可能在國際比賽上確實表現不盡如人意,但未入選大名單的球員也並沒有證明自己能夠在國際大賽上能有更好的發揮。但是球迷們不管這麼多,球迷們只管為自家球星鳴不平。雙國家隊的成立,為同一個位置上的競爭者提供了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是騾子是馬咱都拉出來溜溜,誰行誰不行一目了然

弊端的話,無非就是最終確定了男籃世界盃十二人大名單磨合問題。現在出台的雙國家隊政策與以往的「國家一隊」和「國家二隊」截然不同。以往是出征世界級大賽的一定是一隊,二隊的球員只是備胎。而現在的雙國家隊是平等的兩支隊伍,最終是要從兩個隊中各選出一部分人組成最終的12人大名單,也就是說最終的12人又是一隻「全新」的隊伍,屆時戰術的選擇與執行,陣容的輪換節奏又要重新確立,全隊又要重新磨合。磨合不好最終搞出來一個「1+1&<2」的局面就非常尷尬了。但我認為大可不必擔心,因為以中國隊目前的狀況,放到國際大賽上,戰術並不是左右勝負的最重要的因素,說句不好聽的,以中國隊的水準還不足以談戰術。歐美強隊,尤其是歐洲強隊,能打出行雲流水的戰術執行是建立在體能跟得上,對抗不吃虧,出了機會我能把球擱得進去的基礎上,沒這個基礎,戰術都是扯淡。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宮魯鳴之前國家隊曾高新聘用過多名洋教頭成績卻一塌糊塗的原因所在:中國男籃需要的是一個帶訓練的,不是一個畫戰術板的。宮魯鳴就是認準了這一點,因此狠抓體能和對抗,從防守做起,這才完成了新一代國家隊的初步任務——拿回亞洲第一。


其實雙國家隊政策大可不必炒作的太神奇,很多東西都是換湯不換藥的。


我覺得籃球應該參考一下女排,大國家隊制,選擇不同的人參加不同的比賽,但是訓練都在一起。畢竟兩個不同教練團隊,訓練理念是不同的。


有競爭才有進步,是這個道理?


瀉藥,不清楚這個事,綁定了!


謝邀。

套用金一南將軍的話:「我們民族的人太容易懈怠,太需要一個對手了。」 同樣的道理,內部積極地競爭可以促進相互提高。


謝邀。兩隻國家隊應該會給年輕隊員帶來更多機會,對於人才選拔更有利。兩隊之間也能產生良性且足夠激烈的競爭,這是好事,有效的激發隊員的鬥爭心理,兩隊長期進行一定水平的較量對於競技狀態的保持也是有效的。另外可能就是確定國家隊到底適合什麼打法吧。


我有點不懂,既然不流動不交叉,為何到了2019世界盃和接下來的奧運會又要合併了?如果當初的初衷是為了鍛煉兩個隊伍,同時應對17,18的一些賽事,那原先的國奧和國家隊就OK了,當初的國奧和國家隊就是這麼運作的,而且當初兩隊之前還會實行人員之間的流動。

畢竟新官上任三把火,為了和過去的時代say goodbye,將國奧的名字抹除。其實,國內球員的實力大家都有目共睹,籃協是可能想兩個拳頭一起出力,同時兩個球隊進行競爭,這種想法想想倒是挺好,問題是實施起來難度很大,首先如果做到兩個國家隊的實力相當,無疑是分散了力量,將原先能力強的一撥人都分開了,其次兩個隊如果習慣了自己的打法和陣容後,突然到了重大賽事又要整合出一支新的國家隊,這無疑讓之前的陣容磨合等等都浪費了,最後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雖然易建聯這個賽季狀態略有下滑了,可是到了國際賽場上,他依然是當之無愧的核心,所以國家隊仍然會以易建聯這一個點來組隊,問題來了,得到易建聯的那支國家隊問題不會太大,沒有得到易建聯那支國家隊呢,打法上肯定大有不同,而且隊員心態上也會認為自己是不是被「遺棄了」。

既然弄了兩支隊,既然不流動不交叉,那就索性世界盃和奧運會也不搞什麼合併了,首先分配人員的時候就做到盡量的公平,然後大家競爭上崗,誰打得好,出成績了,就上!!!


不同於之前的國家隊國奧隊,兩個國家隊同一水平的,人員原則上不流動。
好處有一些。
首先可以給更多的人參與國家隊訓練以及大賽的機會。看看CBA里這些國手的表現,感覺集訓對他們還是挺有幫助的。大賽的經歷也可以幫助球員更好的成長。
更多的人參選,也會豐富不同年齡段的球員,更容易讓年齡結構處在一個合理的構成上,不容易讓老隊員大量佔據年輕隊員的成長空間。
另外兩隻球隊存在一種競爭的關係,更容易督促球員努力,不容易存在進國家隊不去拼不好好打的情況。
缺點或者說難點
一個是兩支球隊合併時的磨合問題。
還有我覺得是兩支球隊的分配問題,教練球員水平不能相差太大,如果大賽上的兩支球隊表現相差比較大的話,那競爭的壓力對戰績不好的隊伍可能就太大了,不知道會不會壓垮。最好可以形成良性競爭。

國家隊的作用我覺得對中國籃球來說,只是一下小的改革,不會產生太立竿見影的影響。想讓中國籃球成長,我覺得還在於對籃球的普及教育,在於CBA聯賽的改進,在於能不能讓更多的球員走出去,到NBA或者歐洲聯賽去。


重點是時點,奧運會和世錦賽都還有時間。
我的觀點一直不變,相信領域裡領袖的選擇。
稍微有點無腦,具體讓我分析我能說的不多,稍微猜測一下,可能兩支隊伍的風格會有些小區別,比如我們一直糾結的外線突破厲害的不太會傳球給內線,這種。
成績的pk什麼的,都是國家隊,我覺得所謂的競爭意識沒那麼誇張,因為球員願不願意為國征戰,真的是看自己……


謝邀

之前就看過這個消息 一時之間不知道該如何評論 因為有一些事情不太明白

(一)在同等保障條件下,組織兩支獨立的國家隊同時集訓。
(二)選拔組建兩支獨立的教練員團隊分別執教。兩支隊伍的運動員在2017、2018年原則上不交叉、不流動。
(三)兩支國家隊教練組均以中方為主,外方為輔的形式組建中外結合的國際化複合型教練團隊。實行隊委會領導下的主教練負責制。
(四)2017年、2018年兩支國家隊分別承擔國際大賽任務。自2019年起合併為一支國家隊備戰世界盃及2020年東京奧運會。

首先 兩支國家隊是如何選拔的 這兩支球隊有何區別 是按位置狀態最好的組成一隊 而後次好的組成另外一隊?

其次 人員如何進行進補淘汰? 假如兩支隊伍各有部分球員狀態不好 17 18年如何進行調整?

還有很多事等待籃協披露 希望能夠科學發揮競爭機制的作用 提高球隊的比賽水平。


國家是否真的有足夠的籃球人才組建兩支球隊,如果拆分原國家一隊,那國際比賽重新組合能否默契完成戰術。或者說,中國國家隊要要類似於重新培養新人,重新組建國家隊的美好願望!個人愚見。


瀉藥~其實大家都說的差不多了,我也沒啥好補充的,我覺得這對於積重難返的中國籃球來說是好事,那重點說一說我的疑惑或者擔心吧。第一,其實足球已經嘗試過設立國奧隊和國家隊兩隻隊伍,這兩支隊伍並沒有構成良性的競爭關係,搶人事件頻出,在輿論上分庭抗禮,兩頭都沒有打出好的成績,成績至上的理念,致使更多更好地鍛煉隊員的目的很難達到。不能形成良性競爭將使這項舉措毫無意義;第二,緊跟著上一條,本來實力有限,還拆分成兩支隊伍,不合併、不換人,我認為短期內中國男籃甚至在亞洲的霸主地位都會受到極大動搖,成績是會走下坡的,那時候更高層的領導能否坐得住,球迷尤其是鍵盤俠們會不會買賬就是個大問題了。我認為倒不像有的朋友所說的體制問題的阻礙,人情本身就是一種阻礙。當年凱爾特人送走了皮爾斯、加內特,接下來又送走了隆多,被罵得有多慘,他是不合情的,但是合理,現在凱子已經重回了東部常規賽榜首。問題是咱們真的有這個耐心等姚老闆把中國籃球重新帶回巔峰嗎?還是等不到那一天,姚老闆就悻悻離開了。兩支國家隊應該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應該有很多合理但是不合情的方案配著這個基本方向,那些才是重點,在這個積弊多年的體制里,又能否帶得動呢?畢竟咱們的領導甚至包括觀眾都只接受立竿見影的改革,所以這麼多老隊員還常年霸在國家隊里;第三,就是分配問題,在重大比賽派那支球隊上?怎麼樣評判?拿不了成績是要背鍋的,中國真的盛產隊霸,真的沒有各方面照顧好,這些負面情緒怎麼樣處理?
支持姚老闆,啊,不對,姚主席。中國籃球不缺唯唯諾諾,循規蹈矩的順從者。需要大刀闊斧、敢於背鍋的改革者。只求以後鍋甩過去的時候,各位網友一定要比領導穩得住,多給他一些時間和空間。


瀉藥。
首先我承認我是個籃球迷,其次我承認在受邀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對籃協這個決定一無所知。

但是大致了解了這個決定之後,我想到了一部電影的名字——《黑暗騎士崛起》。

這個決定應該有折衷意味,應該是在平衡舊思維(勢力)和新思維(勢力)之後才有的決定。因為怎麼看這都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充滿變化,甚至可以讓人期待變化的過程。

至今我仍對姚明當選籃協主席當天一個官員不惜眾目睽睽之下對姚明的橫眉冷對。
籃球很熱,一顆籃球所產生的利益蛋糕實在誘人,有多少人已經習慣於享受籃球這塊既得利益蛋糕?
所以,姚主席面對的絕不僅僅是籃球業務,還有盤根錯節的利益關係和勢力派別。
無法平衡這些業已形成的勢力派別,再好的方案在執行的時候也會走樣,最後革新派背鍋,固有勢力惺惺作態收拾殘局,這樣的例子在大公司里舉不勝舉。

姚主席要做的是首先要保證不被黑掉,而不是能不能出成績,如果能把阻礙發展的勢力給黑掉就更好。

所以我個人認為雙國家隊這個決定本身在籃球業務上並沒有什麼決定性的意義,它一定不會是姚主席的初衷,也更不可能是他想要的結果。

這個決定的意義在於,一:體現了姚主席的平衡能力和政治智慧。二:體現了姚主席面對複雜環境的決斷能力——在固有勢力一定會出難題的局面下,拿出一個具體可行的兩方認可的又具有一定新意的方案,這絕對是需要相當高的決斷力的。

方案本身我不討論,但是通過這個方案的出台,我覺得姚主席治下的中國籃球值得期待。

說的都是我個人的主觀臆斷,估計沒啥幫助。如有不妥,請務舉報。


個人觀點是利大於弊。
1. 這兩支國家隊並存的情況只會持續到2019年,在此之後兩隊合併為一隊備戰奧運會。合併之時一部分運動員必然會落選,因此並存的這段時間就是運動員磨鍊技巧提高技術展現自我的時候,這應該會對運動員的提升起到促進作用。
2. 2017年2018年兩支隊伍分別代表國家出戰,無疑會形成一種競爭的關係,這也能提升隊員們的積極性。
3. 讓廣大運動員能夠在聯賽之外的其他時間段得到足夠的充分的休息,應該是姚明以自己血的教訓得出的經驗,若非如此,大概他的職業生涯也不會結束得如此早吧。


推薦閱讀:

中職籃公司能成為 CBA 職業化市場化的重要推動器嗎?
姚明能排到 NBA 歷史中鋒前 20 嗎?
如何評價NBA 2K15的名人堂難度?
有哪些NBA球星或球隊的特點特別突出,以至於讓人們陷入誤區?
2016-2017 賽季 NBA 常規賽快船為什麼會防守聯盟第一?

TAG:籃球 | 國家隊 | 姚明 | CBA | 中國男子籃球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