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技術的逐步發展是否會顛覆傳統汽車設計?為什麼?
&>&> 本問題已加入 人工智慧 · 自動駕駛 圓桌中,歡迎關注圓桌參與更多討論 &<&<
會有不小的變化。但是是不是"顛覆",有待觀察。
有幾個點值得注意。
1. Passenger Package的新可能性
目前的汽車內飾空間仍然是以駕駛為核心進行的布局,當包括駕駛者在內的所有人都從"駕駛"任務當中解放出來之後,那就會構成這樣的情況:汽車內飾將會變成完全的"空間"設計,汽車內飾設計與家居設計之間的界限將會進一步模糊。
如何評價一款無人車的造型的美? - 知乎用戶的回答 - 知乎
事實上早在50年代(大概),就有過這樣的探究。
近年的自動駕駛概念,也多有空間格局上的思考。
這就要求在自動駕駛的環境下,車企考慮用戶會在車這樣一個空間當中幹什麼,然後做出相應的內飾設計。比如通勤的上班族估計會需要一個足夠寬大舒適的可以平躺的地方補覺,然後到地方喚醒,周末出遊可能就會像上面那張洋畫那樣圍桌搓麻將。
2. 可能刺激的新的用車和擁車模式
共享出行作為現今的熱門,在自動駕駛普及之後無疑會找到更大的發展突破點。而移動互聯+共享出行+自動駕駛發展到一定境界,就是私家車的消失。
高達SEED(是這個吧?印象太模糊了)第一集(同樣記不清了),就有隨手叫一輛車,讓去哪兒車子就開到哪兒,到地方下車,車子再開走去接別的人。Mass Effect裡面的計程車貌似也是同樣的模式(但是爺會飛)。
簡單說來就是都會變成無人滴滴計程車。個人不再有擁車的需求。
目前的社會條件下,擁車的最大好處就是隨時隨地都有一輛車可以支配,除開這一點以及把車當大玩具的要素,擁有一輛車剩下來的就是養車的各種麻煩。如果共享出行體系當中有了足夠數量的車,可以做到比如5分鐘內隨叫隨到,那個人擁車會變成很小眾的事情了。
事實上以目前私家車的密度,如果這些私家車都變成共享車,在主流城市城區,別說五分鐘響應時間,5秒鐘都是可以的。
這也會促成共享出行的一些轉型。目前這些共享出行平台只是一個牽線搭橋的,而在自動駕駛環境下,可能性更大的作法是自己購買自動駕駛汽車,用於共享出行。
3. 自動駕駛大環境下的審美變化
自動駕駛汽車是完全的工具屬性,如果考慮到共享車,既然車子不再是自己的,也不用考慮養車的各種問題,消費者對車的要求就有可能會創下新低——能把我送到目的地就行,不會再過多考慮外形。
我們這幫搞外飾的危險……
相反,對內飾的需求卻會有增無減。很多以駕駛樂趣為賣點的車那內飾真的很提神,我說的就是86/BRZ和STI。。而駕駛需求消失之後,恐怕目前主流中級車的內飾都不夠看——因為沒有開車這件事分散注意力了。
所以在最近的CES上,BMW展出的內飾概念就很明顯的走居家路線,都擺上書了。這也是未來汽車內飾設計的一個可能的方向。
而更激進一些的設想已經開始嘗試將內飾直接融合到家庭當中。還是CES,現代的概念。當然這樣的語境很明顯仍然是將車作為私家車來看待,而並沒有當成共享車來處理。
私人車輛就會像圖中這樣開始走情感化的調性,不像現在這樣追求"運動"之類很酷的mood。本田在CES上那輛摩托就是情感化的一個絕妙的例子,誰能想到摩托可以像小狗一樣,輕撫狗頭就能乖乖自己跟著人走。
而外形更有可能是從內飾自然生長出來的隨便一個樣子,能看就行那種。(好悲涼)。
4. 共享車的新需求
共享和個性化的矛盾將會成為一個痛點。
比如年輕用戶可能會不喜歡深色木紋內飾,那麼如果我們將Deco做成可換的。
再進一步,氛圍燈的顏色,或者更加深入的,如果用香氛和音樂來調節車內的氛圍呢?
還是本田,還是CES,NeuV已經開始這方面的探索了。
這也會導致車企在設計思路上的變化。內飾設計將會成為焦點,外飾設計可能會邊緣化T_T
同時,可靠性、動力和操控賣點會被弱化甚至消失,而精緻的內飾、空間和舒適性將會成為主要訴求。這也就意味著可靠好養的、開得爽的、顏值高的車會不敵內飾氛圍營造得好的車。
最後就是誰會攻佔共享車。以目前主機廠來勢洶洶的勁頭,恐怕有和共享出行平台搶蛋糕的意思。而現在的計程車公司會不會利用傳統的地緣優勢轉型,也有待觀察了。
因為設計側重和基本原理的不同,自動駕駛和電動汽車的興起會分裂汽車工業乃至配套的交通基礎設施,商業模式和法律。可自動可手動的混合操作模式汽車,就像現在的混合動力汽車,註定是一類過渡產品,最後會完全分化。
自動駕駛技術和電動技術成熟之後,混合模式(混合動力,混合操作模式)就會變得不經濟,然後商業上和法律上一定會合力把舊模式推出市場。比如鋪路,僅允許自動駕駛的智能公路一定比允許手動駕駛的道路效率更高:前者可以允許更大的車流量(降低車距),免除配套的執法投入(不必安裝測速探頭也不用讓警察巡邏,因為電腦不會犯法),於是政府一定會傾向於多建設自動車公路,或者把傳統路段改造為自動路段。商業上,自動車的保費會更低,同時因為可以走的路更多,自動車於是變得更暢銷... 總之各方面推動,結果就是汽車行業分裂,劃分出兩條大分支:
1. 自動駕駛的電動汽車將從結構上去除駕駛座,最大化優化乘客空間和乘坐體驗,降低成本,同時從原理上排除手動操作的可能性。商業上,自動電車的設計會更注重於針對公共租賃而非個人擁有。因為自動電車從結構上就已經排除了手動駕駛的可能性,道路設計和商業保險都不必再考慮人為失誤的因素。
2. 手動駕駛的汽車隨著產量的減少和道路的限制,就像現在的馬匹一般,成為少數人娛樂的奢侈品。傳統汽車將更注重於操控,做工和文化傳承(說穿了就是現在的傳統車廠只留下奢侈型號),同時反向排除電子化設計以與量產車型作出區分,可能重新出現沒有ECU的復古純機械汽車,類似現今純機械名表的道路。當然了,這種汽車因為安全和排放,一定會保險費高昂並且被課以重稅。當然。現在的汽車的駕駛任務是以人為中心的。油門,剎車,方向盤,儀錶盤,後視鏡,包括a,b柱的位置,雨刷的功能設計,都要滿足一個前提,那就是以人為本,要讓人可以順利無阻礙的完成駕駛任務。試想如果這一前提不再存在,汽車可以自主完成駕駛任務,那麼很多的設計理念都將被顛覆。人這時候只是乘客,乘客要方向盤,儀錶盤幹啥,乘客要什麼前後視野,拉上窗帘睡覺好了。這還只是比較直接的影響,間接的比如自動駕駛會大幅降低甚至消滅惡性事故,那麼現在的安全設計也不再需要,什麼吸能了保險杠了估計到時候都可以省掉,我用塑料做車都行。
還有很多我們想到或者想不到的變化,總之,我相信,自動駕駛不止顛覆汽車設計,而是將顛覆人類社會。
瀉藥,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肯定會影響影響汽車的設計,但是顛覆汽車的設計我覺得還是不大可能,顛覆這個詞用得太大了。自動駕駛技術需要各種不同感測器的融合和相互工作,感測器的數量,大小和安裝位置肯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汽車的設計,目前從幾家提供的自動駕駛汽車來看都使用了Velodyne的激光雷達,它一般安裝在車頂,可以360度旋轉,一般第一印象可能會覺得這種雷達會影響汽車的美觀或者加大風阻,但是其實這些只是各家的處於研究階段的測試車,相信真正以後量產的自動駕駛車上是不會安裝這種價格昂貴,尺寸很大的激光雷達,而且幾家激光雷達的廠家正在開發或者已經開發出更小价格更低廉的激光雷達,相信之後的產品將不會很大改變汽車的外觀和駕駛性。在目前的駕駛輔助系統來說,各個廠家對於感測器的安裝也是不同,但是總的來說都是隱藏在車的內部或者你不仔細觀察看不到的地方,他們沒有打算把感測器當成是一種裝飾來放在顯眼的位置,所以之後慢慢發展的自動駕駛也不會顛覆汽車的設計。
會發生。自動駕駛、新能源化、共享出行化、車聯網化是目前汽車發展的四大趨勢(Nissan CEO在CES上的報告),當車輛站在自動駕駛的角度來設計,對於汽車的感測系統、電控系統、動力系統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比如自動駕駛要增加大量的感測器和計算設備,聯網能力,同時還要和汽車的轉向、剎車等系統結合,來保證駕駛和乘坐體驗,同時自動駕駛也會給主機廠帶來新的課題,比如聯網車輛安全的問題,自動駕駛和手動駕駛的切換時機等。
謝邀:作為一個汽車設計工程師來說,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首先是一種技術的順勢發展,其次才是人類生活需求的產出物。但,就目前社會汽車市場構架來看,自動駕駛僅作為一種技術的探索更為有價值,同時自動駕駛技術的不斷發展只會讓傳統的汽車設計更加的成熟,穩定,不能算作顛覆,說它為技術的革新或者進階應該更加合適。
有了自動駕駛,手動駕駛會變得毫無樂趣。汽車那複雜的操作,神經緊繃,雙眼疲勞,全身肌肉僵持,視角很窄,簡直是反人類設計,還不如自行車摩托滑板有樂趣。
智能車成員是躺著的,車內無方向盤,儀錶盤,無玻璃車窗,車體採用高強度材料,車內環繞音響和曲面屏顯示器,可以頭戴物聯網眼鏡控制所有設備。車倉和發動機分離,發動機部位於車倉前後牽引或推進,發動機部分包含智能駕駛,可獨立運行,是共享的。如果半路車壞了,可以啟用另外一個發動機,路面有24小時智能維護車,發現求救信號,會分離掉壞的部分並拖走維修。
不打包票。會有一個時期乃至長期存在享受駕駛樂趣的人存在,這樣的車會強化被動安全甚至於主動安全,強化駕駛員的存在,他就無法離開傳統的設計方案。自動駕駛和無人駕駛是為了解放雙手,是一個運輸交通工具。雖說在車上聯網可以娛樂工作,但我想這只是在路上打發時間的消遣,所以它未來就是共享的交通工具,承接運輸的任務。那就會減少一定的機構比如方向盤,來增大空間。在保證被動安全的基礎上不斷強化主動安全
自動駕駛是對汽車智能化的一種體現,主要集中於汽車大腦,軟體不會改變硬體。
目前自動駕駛有兩條技術路徑,一是傳統整車廠商對ASAD 的逐步升級,代表車企有豐田沃爾沃等,二是互聯網車企的無人駕駛集成路徑,代表企業有谷歌百度等(沒錯,是百度)。
整車廠商最重要的特徵是感測器越來越多,對汽車外觀沒什麼影響。
互聯網車企顯著特徵是利用激光雷達,裝在車頂,如果未來推廣會對外觀有影響。但是激光雷達非常貴,比車還貴,一般一輛車30萬已經是豪車價格,64線激光雷達價格在70萬左右,加上處理器,其他感測設備,價格非常高。商業化還需較長時間
對於內部,主要是駕駛座位以後會變化,方向盤等設備都會消失
我覺得甚至可以參考,智能手機對我們的改變
瀉藥,個人覺得自動駕駛技術會深刻地改變公路交通出行模式,但是對汽車設計產生顛覆性的影響還談不上!因為汽車設計的目的歸根結底就是如何更好的滿足人們對出行及隨之衍生出來舒適性等方面的需求,對於這一點,無論是手動駕駛還是自動駕駛都是相同的,只不過是實現的方式不同而已。
會。因為可以節省人的時間
自動駕駛的階段性,從foot off,到hand off,最終達到mind off的階段,的確將會對汽車設計帶來顛覆性的變化。
傳統汽車設計是需要駕駛人員在整個行駛過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人機交互的重心在人。自動駕駛技術普及後,人的重要性大大降低,操控、安全,會有顛覆性的變化
謝邀。 我認為還是有可能的,當然其前提是自動駕駛技術的絕對成熟。人類走過百年的汽車史,到今天,汽車行業的發展也走到了歷史的轉折點。隨著世界人口的劇增,汽車產量的增大,地球上每天都發生著無數嚴重的交通事故,給個人及社會都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損失,而大多數事故都在於人禍,都屬於駕駛員的過失。因此在未來的汽車設計必將發生重大的改變,其中最具突破性的無疑便是自動駕駛技術的開發和應用。自動駕駛極有可能成為未來汽車行業發展的主流。
汽車的設計總是在進化,潮流爆款每幾年就會出來一個。不過說,自動駕駛改變汽車的內飾配置是必須的。但是,對於外觀的設計變化主要取決於汽車廠商的態度。如果說有一家廠商對於設計外觀有一個大幅度的創新,那麼其他廠商必將與其爭鋒,並引起外觀設計的新的風暴。當然了,自動駕駛在短時間內還是高端廠商的研究對象,那麼如果普及大眾之後就會慢慢的定位下探,中端廠商就會研究這個東西。但是中端廠商的設計能力遠遠不及高端廠商,所以說這個設計的大方向還是會主要取決於高端廠商。再看看,寶馬旗下的勞斯萊斯的無人駕駛概念車就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大家可以去看一看,這款車的設計的思路幾乎是顛覆了傳統設計,重新定義了設計。然而這只是概念車,但是隨著汽車無人駕駛的發展,現在的概念車在將來還會實現的,也是時代設計潮流之所趨,只不過設計的顛覆是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知不覺的,自然的變化。這就像N年前的汽車設計思路,三廂就是主流,而近年來兩廂不知不覺地成為消費者的選擇,廠商的設計也會更加地趨向於兩廂車。也就是說,自動駕駛對汽車設計的顛覆有一定的影響,主要還是看消費者的選擇思維和時間的推移。謝謝。
無人駕駛在複雜路況實現很困難,所以進入量產也很困難,目前談不上顛覆傳統汽車,傳統汽車賣得依舊很火。不過未來不可限量。
在簡單路況比如高速公路上無人駕駛容易實現,這方面可以顛覆傳統汽車。
而且現在的無人車頭上都頂了個激光雷達,確實不漂亮。
不會顛覆,因為科技以人為本。
會產生一點,估計會先從計程車或者公交車這種定向車開始改變。接下來就是死人車輛。最終全覆蓋,到時候你叫車然後定個坐標就會把你送到位置。等你要送的時候定位就能找到你把你送回家。多方便。感謝上帝,快點行動吧,目前老司機越來越多了。
人類不會把自己的生命安全完全寄託於智能化,至少在駕駛方面不會。自動駕駛能做到的影響不小,但不至於顛覆,而且可能產生影響或者說變革的應該是智能化程度極高的半自動駕駛。畢竟出了不可抗力的致死事故,誰也不想不明不白的死掉。
雖然本人也算是搞機器學習的,但是對自動駕駛抱謹慎的不看好態度,10年內可能都不一定能大規模上路。
我對自動駕駛技術是反感的,全車人的生命交給一個指揮系統和好幾片CPU?或許,我過時了吧!
整體來說,AI的發展,二十年前,叫解放勞動力,從今時起往後二十年,叫剝奪人的雙手。
人工智慧會不會在生產領域全面替代人類呢?會的,從現在起,只是時間的問題。就像~~~
數碼CCD取代了膠捲,現在,在人工智慧面前,人類即將淪為要被取代的膠捲。
人類可以在人工智慧機器大生產面前躺下來坐享其成?還是全球百分之九十的勞動力被智能機器逼迫下崗,失去生活來源,大部分人類聚居地淪為「巴西貧民窟」?
不是憎恨人工智慧?而是我們就要被取代了!「人」這個生物已經完成了文明的使命,要退下歷史舞台?
我們總要自掘墳墓後,才肯甘心。
推薦閱讀:
※ACC 自適應巡航技術的優缺點各是什麼?
※為什麼柯尼塞格用 V8 就可以跟 W16 的布加迪抗衡?
※保時捷918比拉法P1重了三四百千克,馬力小於後者,靠了什麼黑科技百公里加速更快?
※如何評價北京車主遭一汽大眾4S店威脅,駕車怒撞4S店?
※自動駕駛問題很多,未來前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