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中有哪些令人震撼的照片?


這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的醫院手術現場:

從手術無影燈的配備、醫務人員的專業裝束、手術器械的充足上,我們就可以看出來美軍這個普通軍醫院的高醫療水準。
這是志願軍的醫療保障:

海軍陸戰隊的醫院並不在前線,傷員是從前線直接用直升機運回來的。
對志願軍來說這是想都不敢想的。美軍醫院的手術條件,也是當時全中國都做不到的。

不要覺得志願軍這裡是前線所以只能簡單包紮,即使是後方條件也好不到哪裡去,最好的醫院在千里之外的瀋陽,重傷就別想太多了。

受傷了,自己包紮,自己用針線縫合傷口,這是志願軍基層士兵大部分都會的「黑科技」。

這就造成了朝鮮戰場上中美兩軍以命相搏的時候,一個特別明顯的對比:

  • 對美軍來說,只要沒被當場打死、炸死,抬回去就有很大概率能活下來,甚至好了還能再回前線。
  • 對志願軍來說,如果是重傷的話,很大概率都是最終死在陣地上。流幹了血最後犧牲是常態,因為紗布、毛巾止不住大動脈出血,包紮所也無能為力,更何況還不一定能把傷員抬下去。

按照中美雙方公布的數據,粗略計算:

美軍陣亡3.6萬,負傷9.2萬,死亡與負傷比:約39%
志願軍陣亡14萬,負傷22萬,死亡與負傷比:約67%
美軍士兵傷了,最多也就是致殘;中國士兵傷了,很大概率要致命。

中美負傷後死亡率的高低懸殊現象還有另外一個原因:
美軍被志願軍殺傷大部分是因為槍傷,因為志願軍沒那麼多火炮,炮彈也耗不起。
志願軍被美軍殺傷的主要原因則是炮傷,因為美軍沒有在炮火上摳門的習慣。
孰輕孰重,高下立現。
——————————————————————————————————————
這是美軍一場常規戰鬥,4天消耗的炮彈:

是不是一眼望不到頭?

這是志願軍在朝鮮戰場最奢侈的一次炮擊作戰:

范弗里特彈藥量:200門火炮,9天36萬發炮彈。
志願軍炮擊最高紀錄:1483門火炮,半小時1900噸。
好像我們也挺猛?
不不不,人家那個彈藥量是日常——高富帥的日常。
美國大兵還說了:你別光拿陸軍來比啊,要不咱們比比海軍的航空母艦、空軍的「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
要不咱們比比地空協同作戰?
這是上甘嶺戰役中一捧泥土中的鋼鐵和彈片,純美國製造,免費贈送,謝絕拒收:

現在想像一下:如何在這樣的火力下堅守上甘嶺陣地。
——————————————————————————————————————
這是美軍在吃飯:

美軍士兵吃的口糧叫做「B口糧」,每名士兵每天的熱量攝入標準為4250大卡。
美軍的伙食標準是:一線戰鬥部隊每日的午、晚兩餐必須配有肉食,每月三十天(60次正餐)中平均50.5次可以吃到新鮮肉製品,其餘9.5次則以SPAM午餐肉。
對美國大兵來說新鮮肉吃起來還差不多,SPAM午餐肉這種玩意兒是沒人願意吃的:

陸軍軍需部的規定是:必須保證每名士兵每天都可以吃上新鮮的肉製品、蔬菜、沙拉;至少一周不重樣;餡餅、糕點和各種副食一周至少供應2-3次;每周至少供應一次冰淇淋和其他甜點。
為了補充維生素,美軍從日本空運蔬菜過來吃。

這是長津湖戰役中中國軍隊在吃「飯」:

圖片很明顯,吃的並不是飯,而是土豆。
土豆是冷的——為什麼我知道呢?因為史載當時志願軍防空任務重,美軍飛機肆虐,志願軍司令部嚴令不能生火做飯,只能由後方煮熟送上來。
問題是,冰天雪地里,熟土豆上面凍上了厚厚一層冰,怎麼吃呢?
只能放在腋下暖著,等冰化了才能吃上冰冷的土豆。
每天就一個,還不一定能供應得上。
那麼,天氣這麼冷,能有口熱水喝多好?
對不起,不能生火燒水,渴了只能吃冰。
什麼叫饑寒交迫?無過於此了。

這是志願軍的主食——炒麵:

看著好像每個士兵炒麵量還是挺多的?
不好意思,圖中一長條(一袋子)炒麵是一個周的食量,7天你只能吃這麼一條。
還是在沒日沒夜的戰鬥狀態下——想像一下,累死累活打一天仗下來,只能吃這個,還得控制食量。
所以說一把炒麵一把雪是真實寫照,因為一天也吃不了幾把炒麵,有就不錯了。
也就是說,上圖中這些戰士背著的,可能是自己整整一個月的軍糧。

炒麵這個東西嚴重缺乏維生素,吃多了會嘴角生瘡,得夜盲症。
晚上看不見東西還得了,志願軍尤其擅長打夜戰,這個問題必須解決。
怎麼辦呢?
兩個辦法:第一,把松樹針葉拿來煮水喝;第二,生吞蝌蚪。
你選哪個?
———————————————————————————————————————
現在直觀感受到什麼叫強大的綜合國力了吧?感受到什麼叫積貧積弱了沒?
你覺得是奢侈品,人家看來是日用品。
你覺得他揮金如土,人家表示有錢任性。

就是在這樣天壤之別的差距下:
先輩們用他們的熱血和勇氣,打出了一場讓美國人至今提都不願意提的戰爭。

志願軍的偉大,是幾句話說不完的。
(感謝評論區知友指正)


上海籍戰士宋阿毛的絕筆詩

1950年11月28日,長津湖戰役打響第二天,志願軍20軍59師177團1營6連,奉命攻擊柳潭裡以南9公里的死鷹嶺,阻擊美軍陸戰1師南逃。然而在零下40攝氏度的極端嚴寒下,全連125名官兵全部凍死在死鷹嶺陣地上,後來戰友在6連上海籍戰士宋阿毛身上發現了一首絕筆詩:

我愛親人和祖國,

更愛我的榮譽,

我是一名光榮的志願軍戰士,

冰雪啊!我決不屈服於你,

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的,聳立在我的陣地上。


世界上唯一的戰俘奧運會-碧潼戰俘營奧林匹克運動

1952年11月15日至11月26日,中國人民志願軍俘管處從全部6個戰俘營的13107名戰俘中,選拔出500名(1254人次)優秀選手,舉辦了一次史無前例、極其特殊、別開生面的「碧潼戰俘營奧林匹克運動會」。參賽運動員的國籍眾多,分別屬於美、英、法、加、哥、澳、韓、菲、土、荷、比、希、墨和波多黎各等14個國家和地區。

整個運動會自始至終,從主持大會、組織競賽、運動裁判到大會新聞采編、攝影及其他各項服務工作,志願軍一律放手由戰俘們具體操辦

運動會每日快報

戰俘們每天都能閱讀到來自賽場的消息

廣播員Howard G. Adams

比賽開始!

排成方陣的運動員們手裡舉著鮮艷的旗幟進入運動場

運動員們進場接受檢閱之後,面對主席台,排列在運動場中心。志願軍軍樂隊在演奏

運動員們進場接受檢閱之後,面對主席台,排列在運動場中心。奧運旗幟飄揚在賽場上。

大幅的標語——「運動會是通向友誼之路」和「和平,是所有人的目標」異常醒目顯眼。
800米接力賽獲勝者合影

百米賽中20歲的美國黑人選手約翰·L·托馬斯跑出了10.6秒的好成績,比當時的世界紀錄10.2秒只多出0.4秒。曾經在1949年參加過美國陸海空三軍運動會,並獲得百米金牌的諾曼·克勞以11.6秒的成績獲得亞軍。

籃球比賽(第1營地對第2營地)

壘球比賽

足球比賽,守門員的撲球動作。圖為第5營地與第1營地的比賽中

第5營地足球隊獲得足球比賽亞軍,成員來自多個國家。圖為隊員合影

排球比賽,第2營地以15:8戰勝第3營地隊。圖為比賽過程中一個瞬間

第一營地年輕的美國兵和英國兵在為安東尼·P·伊格爾斯歡呼(安東尼獲得跳遠和400米跑雙料冠軍)

橄欖球比賽中

比賽結束時,舉行了隆重的發獎儀式。獎品都是從北京、上海、瀋陽等地購買的景泰蘭花瓶、絲質雨傘、檀香木扇子、玉石項鏈、絲巾和手帕以及其他精美的手工藝品,這些獎品總共花了6億元人民幣(舊幣,約合新人民幣6萬元)

抬起勝利者

拔河是最受戰俘們歡迎的項目

摔跤比賽,圖為土耳其戰俘Niyazi Kaya和美國戰俘Earl Dantzler

韓國人取得了3000米跑的全部獎牌,欣喜若狂

麻煩的套袋跑(很多人小時候玩過吧)

1500米競走!

拳擊比賽現場

運動大會期間,有7個晚上志願軍戰俘營文藝工作隊和各戰俘團、隊的戰俘們演出了精彩的文藝節目,有5個晚上放映電影。美軍戰俘還演出了話劇《金色的男孩》,英軍戰俘演出了話劇《哈特雷的假日》

運動場上冉冉升起了奧林匹克旗幟

這才是真正的奧林匹克精神。

放個紀錄片,裡面有戰俘奧運會的視頻片斷
紀錄片 - 他們選擇了中國【高清中文字幕】
想直接看的把進度條拉到第22分鐘。


我1950年11月3日進入朝鮮 ,1953年7月朝鮮停戰,我一直在前線打仗,55年10月回國,1954年一月才看到 祖國慰問團 記者的照相機。那時就是給我們照相機我們 都不會用。要有照片 都是朝鮮停戰以後54年拍的。
在朝鮮的戰爭的年月里,中國沒有前線記者。
我可以說,中國軍隊在朝鮮前線,沒有真實的打仗照片。也可能是中國科技落後造成。


朝鮮戰爭,對新生的共和國而言,是一場過於倉促的戰爭,也是一場別無選擇的戰爭。

當共和國將行軍的目光投向台灣,同時將精力轉向經濟發展和社會改造之時。金日成率先打破了朝鮮半島兩個小弟政權彼此對峙的僵局,卻又沒有足夠的實力完成統一,引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大勢介入朝鮮半島。

如果朝鮮倒下,聯軍飲馬鴨綠江,東北將成為兩大軍事集團對峙的前線.....


所以,雖然敵人是如此的強大,但是我們的先烈依舊義無反顧的走向了戰場。

——————————————————————————————————————————

戰爭中的差距很顯著,一點點來看,先看看領導層:

這是聯軍開場時期的將帥,麥克阿瑟和杜魯門,兩個矛盾重重的人。

這是硬生生吃了一輩子苦的彭大將軍,右邊那個胖子,則是響噹噹的金家胖子一世——金日成。金家這三代人,都是坑,還都是大坑。
——————————————————————————————————————————

再看看大規模介入這次戰爭的方式:

這是美軍的仁川登陸,極目望去,全是霸氣的鋼鐵巨獸,雜而不亂的快速登陸,軍勢極盛。

這是志願軍入朝的場景,沉默的華夏兒女,背著自己的行囊,默默的揮別了身後的國土,跨過了鴨綠江。很多人,就這樣再也沒有回來。

——————————————————————————————————————————

再看前線部隊:

這是作戰中的美軍部隊,可以看到美軍強大的裝甲部隊。

這批謝饅頭估計是M4A3E8型,美軍士兵對這輛坦克進行了外觀的強化,滿滿的惡趣味。

而在這張照片中,美軍士兵的晾衣方式得到了國會老爺們的一致好評。

而志願軍部隊呢?

這是戰爭後期,志願軍的裝甲部隊,但是數量很少,而且部隊剛剛成軍。志願軍總體上還是一支輕步兵為主的部隊。

這是志願軍在巷戰中,沒有什麼重裝火力的掩護和輸出。但是我們依然在前進。

——————————————————————————————————————————

再看美軍的步兵部隊:

這是休息中的美軍士兵

這是行軍中的美軍陸戰一師,密集的吉普車伴隨他們前進,低空中赫然出現了一架直升機,這種飛機,對志願軍而言,簡直就是黑科技。

志願軍沒有這些東西,但是我們必須得前進。

——————————————————————————————————————————

再看美軍的海軍部隊:

這是在1951年的冬天,在雪花中,這名機械師在航母上給身後的戰機掛載機槍彈藥,

美軍的強大不僅僅是因為有那些飛行員,空降兵,裝甲兵,陸戰隊的小夥子們。

更是因為有這些訓練有素的機械師,調度員,水手,工程兵,通訊兵......

這是剛剛掛載好的美國海軍的AD-2攻擊機,這些火力在幾個小時後就將傾瀉至志願軍頭頂。

是,我們沒有多少防空力量,但是我們必須前進。

——————————————————————————————————————————

再看看美軍的其他空中力量:

這是美軍的轟炸機在肆無忌憚的執行地毯式轟炸。

這是1950年10月份,從C119上跳傘的美軍空降兵,而這對於此時的志願軍而言,宛於天外奇譚。

對,你們是很強大。

那又如何,我們他娘的還是要前進!

———————————————————————————————————————————

再看看一些細節:

這是1954年夢露前往韓國慰問她的同胞們。(此時停戰協定已簽訂,但是雙方依然保持警惕。畢竟,雙方簽訂的,只是停戰協定!)

夢露和他的粉絲們 熱情的合影。

是,我們沒有這樣的超級巨星,可是在坑道內,我們也有來自家鄉的姐妹,送來的演出慰問

跟隨士兵前進的救護員,在給一名傷員包紮傷口。包好了,我們還要繼續前進。

——————————————————————————————————————

這是美軍士兵觀看空襲的戰果。

這是美軍的大炸逼,瘋狂的火力輸出經常讓朝鮮的黑夜變成白晝。

這是在寒冷的冬天,志願軍的士兵冒著敵人的炮火,徒步跨過水冷刺骨的漢江,我們還在前進。
————————————————————————————————————————

是啊,你們很強大,彼時的聯合國軍,戰力無比強大。
那又他娘的如何,雖然我們沒有多少重火力,雖然我們沒有多少空中力量,雖然我們的後勤力量薄弱,可是老子們還是要前進。
亡國奴的滋味,老子們中國人他娘的受夠了。我們輸了太多次了,輸不起了。
你們很厲害,不過這場戰爭,我們中國人必須得咬牙打下去,我們不能輸!
我們的背後,就是東北,就是華北,就是中原,...... 就是家園。

我們要禦敵於國門之外,我們華夏兒女,不能再經受戰火之苦了。我們不想自己的家人像下面這些朝鮮平民一樣,在戰火中顛沛流離。

這是1950年仁川機械工廠門口哭泣的孩子。

這是1951年韓國Hongchon地區的難民,前面的孩子因為飢餓在哭泣,後面孩子還天真的笑著。

這是逃難中的韓國難民,家,就這樣沒有了......

這是1951年韓國首都,首爾街頭的3個難民,這麼年幼的姐姐背著一個孩子,牽著自己的弟弟,對著鏡頭露出的,是滿臉的疲憊和艱辛。

這是這場戰爭中最經典的照片之一,1951年6月9日,一名韓國女孩背著她的弟弟在Haengju地區逃難,她獃獃的望著鏡頭,而她的身後,是一輛行進中的M-26重型坦克。

如果志願軍敗下陣來,那麼上面這些照片的主角,就將是我們的姐妹,我們的父母,我們的孩子。

——————————————————————————————————————————

在這裡推薦一下我的個人公眾號:雲南的雲,歡迎大家關注,這個微信公眾號將會深度介紹關於雲南但不限於雲南的人文歷史,美景美食!謝謝大家了。


貼幾張朝鮮戰爭時期中美雙方武器對比圖
圖多
1,這些是聯合國軍的飛機(同一系列不同型號不單獨列出

F-84 「雷電」戰鬥機志願軍稱其為「油挑子」,朝鮮戰爭中幾乎每日使用炸彈、火箭彈、凝固汽油攻擊中朝聯軍。深深為志願軍所忌憚

F-86「佩刀」戰鬥機:米格-15的主要對手

F-80 「流星」 戰鬥機

F-94」星火「戰鬥機

F-82 「雙野馬」 戰鬥機

P-51「野馬」戰鬥機

F4U「海盜」戰鬥機

A-2「野人」艦載攻擊機

F7F「虎貓」戰鬥機

「海怒」艦載戰鬥機

「螢火蟲」艦載戰鬥機

B-26轟炸機:炸死長子的罪魁禍首,

B-29轟炸機:令人恐懼的投彈量

二,這些是志願軍作戰飛機
志願軍初期沒有任何像樣的空軍,也沒有什麼有效的防空火力,遇到美帝飛機轟炸只能被動防空,中後期空軍才入朝作戰,然而無論是數量還是種類均無法與美帝相比。而且志願軍空軍更多的是擔負防禦任務,很難對美帝的地面部隊造成實質威脅。

米格—15:志願軍主力戰鬥機

拉—11戰鬥機:數量稀少

Tu-2轟炸機:數量稀少

2,這些是美帝的火炮

M157毫米反坦克炮(由於志願軍坦克較少,美帝反坦克火炮也常用於反步兵

75毫米美國山炮

M-8 75毫米自行榴彈炮

M-36 坦克殲擊車

M101式105mm榴彈炮

M7「牧師」105毫米自行榴彈炮

M114型155毫米榴彈炮

M40 155毫米自行榴彈炮

M43型203毫米榴彈炮

M43型203毫米自行榴彈炮

M1式240毫米榴彈炮

T34「管風琴」火箭炮

M19式40毫米自行高炮:常用於攻擊志願軍步兵,志願軍老兵回憶這種「雙管坦克」一發炮彈威力如同一發手榴彈

二,這些是志願軍的火炮
入朝初期幾乎沒有像樣的重武器,以繳獲的日制火炮為主,然而很多還在空襲中被炸毀

日本92式70mm步兵炮:志願軍前期常用的火炮

日制94式戰防炮

日制75毫米炮:數量稀少

日制105毫米加農炮:數量稀少,以至於由志願軍司令部直接掌握,動用需要總司命令

美製M3型37毫米戰防炮:來自蔣公的「饋贈」

美製M1型57毫米戰防炮:依然來自蔣公的「饋贈」

美製M1型75毫米榴彈炮:還是蔣公的「饋贈」,蔣公千古!!!

後期換裝蘇式裝備後志願軍才稍稍緩解了炮兵火力微弱的狀況

國產102毫米6管火箭炮

「喀秋莎」火箭炮

蘇制M-42型45毫米戰防炮

蘇制ZIS-2型57毫米戰防炮

蘇制ZIS-3型76.2毫米加農炮

蘇制M-30式122毫米榴彈炮

美製M2A1型105毫米榴彈炮:蔣公萬歲!雖然數量少,但是卻為我軍性能最好的榴彈炮。

美製M1A1型155毫米榴彈炮:一、二次戰役後繳獲了部分該型榴彈炮,炮彈自製,壓制效果好。

蘇制ML-20型152毫米榴彈炮:當時志願軍炮兵裝備中口徑第二大的火炮

蘇制SU-76型自行火炮

蘇制ISU-122型自行火炮
雖然有蘇聯援助,但是無論是口徑還是數量,志願軍火炮都無法達到美軍水平!

與美方飛機、火炮的巨大差距是造成志願軍戰鬥減員的最主要原因。

僅希望通過以上對比,了解一下當年我們先輩與裝備如此優良的敵人戰鬥所獲得的勝利是多麼不易。

向志願軍老兵 @老兵尹吉先致敬


@肛里拉出個電鋸@北風三代@章北海@魔王@胡傑@Lambda@劉曉楊@錢尼馬@田鋒@金州衛指揮使@萬若@常凱申


謝邀。

校長想介紹一位美軍中的華裔士兵。

以下來自維基百科:

呂超然(英語:Kurt Chew-Een Lee),《長津湖大突圍》視頻中翻譯為李超英,華人第二代移民,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一位華裔軍官,曾參與韓戰與越戰。

1950年11月,所在營部遭到志願軍伏擊,呂超然曾以漢語「不開火,我是中國人」向志願軍喊話,同時鳴槍並投擲手榴彈,吸引中國部隊的注意力。呂超然因此負傷。但中國人民志願軍的位置也因此暴露,美軍得以重新組織陣線,擊退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攻擊。

他因為在朝鮮戰爭中的表現被美國人崇拜為英雄,榮獲多枚獎章。

校長怎麼看呂超然?

到了兵不厭詐的戰場上,別把希望寄托在血統、相貌、口音上,重要的是立場,槍口指向我們的,就是敵人,殲滅之。

-------------------------------------------------------
喜歡就點贊,討厭就吐槽。
歡迎關注蔣校長,乾貨不斷!


兄弟鬩牆,最讓人震撼而又心寒的當是被聯軍俘獲的志願軍戰俘營!

外敵很可怕,但更加可怕的是兄弟鬩於牆。

挖心,割皮,活埋,刺字,虐打、虐待戰俘更多的是我們自己。
1~8摘自維基百科。
1,在朝鮮和中國戰俘的營地內,普遍爆發了反共和親共戰俘之間的要求遣返和拒絕遣返的血腥鬥爭,得到美軍以及韓國、中華民國政府支持的反共戰俘首領最終佔得上風。
2,反共的戰俘首領以挖心等方式殘暴殺害了多名傾向於遣返的戰俘,大多數戰俘在暴力威脅下沒有在甄別時選擇遣返。
3,親共戰俘發動巨濟島事件,綁架戰俘營長官杜德並迫使他承認虐待戰俘後加以釋放。美軍戰鬥部隊隨即鎮壓了這些營地,造成大批戰俘死傷的慘案。
4,親共戰俘在其戰俘營內也建立了組織,使用包括活埋在內的手段對付要去台灣的戰俘。
5,在戰俘轉移到中立區的第一天,反共戰俘就當著中立國遣返委員會印軍主席蒂邁雅(K. S. Thimayya)中將的面,幾乎把兩名向印軍尋求遣返的戰俘活活打死。反共的戰俘首領通過暴力恐怖嚴密控制了絕大多數戰俘,成功抵制了解釋工作。
6,反共的戰俘首領們直接從韓國和台灣政府獲取指令,不惜採用最極端的暴力「肅清匪諜」,阻止戰俘遣返。
7,在印度軍隊看管期間共有38名戰俘死亡,其中多數因為被懷疑有遣返傾向而被反共戰俘殺害,其中最著名的是謀殺張子龍案。據遣返的戰俘控訴,反共戰俘挖出了張子龍的心臟以恐嚇希望回國的戰俘。
8,中立國遣返委員會在其提交的報告中認為,未尋求遣返的戰俘並不都是出於自願,而是因為他們被在戰俘營內長期灌輸的恐懼所控制。蒂邁雅說,如果有機會的話,毫無疑問將會有更多的戰俘要求遣返。
…………以下內容,8月6日添加…………把挑釁的言論刪除了。
統一回複評論區提到的回國後受迫害問題:1,歷史是不能倒著推的。歷史是順序發生的,後來無論發生任何變故,都不能成為當初考慮的條件。
2,對待戰俘上,的確是我們認識不夠成熟,使得兩岸戰俘都受到不平等的對待,對戰俘的內心是致命的打擊。


感謝知友@cpcliusi 的糾正,這張照片出處為:

部隊:中國人民志願軍第64軍
拍攝者:黎民
時間:1951年2月18日
地點:丹東九連城江面
來源:中國人民解放軍64集團軍軍史

陸軍64集團軍的建軍團來自於我家鄉,即1937年9月以八路軍總部警衛團2營為基礎成立的晉察冀步兵第4團,家族中有很多長輩在抗戰軍興時加入了這隻部隊,很高興能在這張偉大的照片中看到他們。

以下原文:

對當時的美國人來說,也許這張照片最令人震撼

1950年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

這張志願軍跨過冰封后鴨綠江的照片已經成為那段歷史的標誌,因為其包含了當時中國歷史的所有要素:步行的軍人(無汽車工業)肩扛日制友坂38式步槍(無國防工業),身著土製棉衣(無現代紡織工業),裝著炒麵的乾糧袋(無現代糧食加工業)……

戰爭的結果是平局,也許用保羅.肯尼迪《大國的興衰》作者的評價更合適一些:「美國人痛苦的發現,那個在曾經二戰中懦弱無比的中國,在一夜之間竟然變成了可以與美國平起平坐的強國了」……這場戰爭讓中國重新回到世界大國的舞台,而中國人的勇氣也讓美國人重新認識了中國。

朝鮮戰爭也開啟了中國工業化,在付出17萬軍人及其他的代價後,蘇聯的156個重點工程來到了中國,人類歷史中最龐大(10億人級)的工業化進程開始了!

朝鮮戰爭中最大的受益方應是蘇聯,斯大林輕鬆的挪動了金日成這個棋子,使中國和美國陷入衝突(統一後中國無法承擔失去朝鮮,美國在蔣某去台灣後必須遏制亞洲共產主義浪潮),而中國也就此失去了收復台灣的良機……直到今天中美衝突的焦點仍然是台灣,俄羅斯還是在亞太地區擁有主動權,可以為百年後的俄國戰略布局,斯大林是當之無愧的戰略大師。

斯大林這種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做法,太祖這種民族主義者當然心知肚明,但他也在棋子的地位上利用赫魯曉夫的愚蠢,最大的爭取了資源,為中國建立了工業化的基礎(斯大林絕對不會對中國這麼慷慨)。然後與蘇聯翻臉,並與尼克松這個共和黨右翼同流合污,各取所需,為中國改開奠定了戰略基礎……

2016年,在所謂南海仲裁案公布前夕,美軍雙航母戰隊出現南中國海附近對中國進行所謂威懾,在朝鮮戰爭中未扮演任何角色的中國海軍也同期在南海進行了演習,隨後美軍沒有選擇繼續挑釁……

也許這才是中國工業化的成績,當然這也是照片中跨過鴨綠江的中國軍人各種艱苦投入的回報!


這是我收到贊最多的回答,順便還得到了幾個關注。借我爺爺的光,這果然是個看臉的世界啊
謝謝大家謝謝大家,爺爺是很好很好的人。只是身體不好,不然我估計我還能從爺爺那裡學點日語

我決定發一張我爺爺的照片,爺爺參加過上甘嶺戰役。爺爺身體不好,我是最小的孫女,等我懂事的時候爺爺已經腦血栓中風癱瘓在床上不能說一句完整的話了,但是我知道爺爺日語很好,也參加了抗美援朝。只是發個照片秀一下我帥氣的爺爺,並沒什麼故事可講


選了十張圖,談不上大場面,細微處更見歷史的波瀾壯闊。

1.志願軍奔赴鴨綠江。
歷史課本選圖,大家應該都看過,當時看真覺得是四馬平川一忘無奇的行軍圖。
現在才知道,這才是波瀾壯闊的開始。

2.拍照也較上勁了。
談判的短暫和平期間,美國的攝影師和人民軍戰士互相shoot對方。

3.志願軍戰俘營內,裡面的爭鬥也很殘酷。
大量志願戰俘被逼刻字令其無法返回大陸。
比如殺朱拔毛,反共抗俄,滅共復「國」。(管理員大大,能發出來嗎?)
圖為被遣返的志願軍被俘人員展示身上被刻的字。

對比
UN POWs(prisoner of war) were treated extremely humanly by the Chinese. This is a fact and has been a Chinese policy throughout the way. Captured by the North Korean army usually ended in death.
聯合國的戰俘被中方非常人性化的管理。這是公認的事實,也是共產黨的一貫政策。
如果被北朝鮮的軍隊俘獲,通常意味著死亡。

4.哭泣男孩和微笑女孩。
那麼多難民的照片,這張我最動容。他們還都不真正懂即將到來的殘酷。

5.士兵和小貓。
美國那邊很有名的一張圖,稍微有點明顯的擺拍,希望最後都能好好活下來。

6.所以,還是美軍的裝備好一些。
我愛洗澡,泡泡好好,即使背景是砂礫和戰車,也有喜感。
反過來想想志願軍的衛生環境,又覺得悲涼。

7.兄弟吸煙齊上陣。
看臉好像不是美軍。

8.這沒什麼好拍照的。
志願軍:我們在搜尋戰友遺體,請勿拍照。

9.傳奇狙擊手。
32天
442發子彈
214具美軍屍體

10.提高士氣的方法。
在毛主席的畫像前宣誓

---------------------------------------------------------------------------------------------------------------------------
2016-7-29關於朝鮮戰爭志願軍戰俘的更新
鑒於大家對第三張[戰俘刻字圖}最感興趣,搜集了一些信息。
---------------------------------------------------------------------------------------------------------------------------
朝鮮戰爭期間,停戰談判經過了漫長的24個月,其中19個月是卡在了俘虜遣返問題。
事實上,戰俘問題很複雜,不是簡單的關押和送還,而是多方發力的政治鬥爭。
中朝方面掌握的戰俘,只有美英籍戰俘4417人,南朝鮮戰俘7142人,相差有十倍之多。
怎麼交換是個問題,美國倒是希望等數量交換,中方當然不肯。
中國人民志願軍被俘2.2萬餘人。約7000人返回祖國,最終1.4萬戰俘去了台灣。

戰俘轉移陣地中
---------------------------------------------------------------------------------------------------------------------------
為什麼這麼多人去了台灣?
1.成分不純
國共內戰三年中,雙方軍隊幾乎是以每年70萬至100萬的兵員呈現互為消長之勢。解放軍兵員的增加有相當一部分就是來自國民黨的戰俘。
所以去台灣的大部分戰俘都是曾經的國民黨軍人,共產黨員少。
當然,也還有一些人仇恨共產黨,有地主階級成分。
比如:臭名昭著的李大安(後空投到我國東北竊取情報,被我軍抓獲槍斃),父親是惡霸地主,,在土改中遭到鎮壓,他因為會開汽車,抗美援朝中被補充到志願軍,1950年入朝後,自己開著汽車一槍未發主動投降了美軍,進了戰俘營後賣身投靠,充當了美軍的打手和姦細。
2.恐嚇,以及抹殺
趙英魁曾親眼目睹,兩名不肯接受刺字的戰俘被人用固定帳蓬的釘鑽子活活打死。有些拒絕合作的戰俘,一到天黑就被人「嘴巴一捂塞到廁所里,下了毒手」。
張澤石在其《戰俘手記》一書中,提到了一個叫李大安的戰俘,此人帶著一批台灣特務、變節分子「瘋狂殘殺」,李大安用匕首親手剖開了同袍林學逋、陽文華的胸膛,把尚在跳動的心臟挑在匕首上,到處去恐嚇戰俘。
3.斷絕後路
刺字
寫血書(要求去台灣的內容)
很多回國的戰俘都是用刀子削掉了這些刺字。
4.欺騙
有些戰俘俘後一直想的是交換戰俘的時候回國。
可是被幾個戰友欺騙,到了才發現是台灣。
5.縱容
以俘治俘,並不是美軍的發明,但它卻能給美軍戰俘管理當局帶來明顯的好處,一方面可以解決看管戰俘兵力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又可以隨心所欲地借戰俘之手殺害任何他們感到不滿意的戰俘,一旦走漏消息,就以「反共戰俘和親共戰俘的爭鬥」來掩蓋過去。所以,從一開始,美軍戰俘管理當局就積極物色並培養了一批「俘虜官」。他們在戰俘營內劃分了聯隊、大隊、中隊、小隊,設立各類隊部,大隊以上設有警備隊等。所有隊長和警備隊員皆由戰俘擔任,利用這些「俘虜官」來控制集中營,美其名曰「戰俘自治」,實際上是「以俘治俘」。 「俘虜官」的情況相當複雜。由經過短期特務訓練的人和戰俘中的流氓、打手等控制了戰俘營。這些人,除了臂上的黃袖章之外,頭上還戴著青天白日帽徽,手裡拎著大棒,腰裡別著匕首。他們被戰俘們稱之為敗類。

戰俘等待去台灣的船
---------------------------------------------------------------------------------------------------------------------------
台灣在戰俘問題中的政治角力
國民黨政權失去大陸後,台灣淪為中美博弈中的棄子,正面臨崩潰出局的絕境。
蔣介石甚至已絕望地公開聲稱:「我政府代表必將被驅逐於國際社會之外,此乃成為已定之局。」
朝鮮戰爭讓絕望的蔣介石看到了一線希望。
在「1950.12.31日記」中,蔣介石寫道:「天賜韓戰,最應感謝上帝,……使美國仗義抗共,不放棄遠東,以轉移整個局勢也。」
戰爭爆發次日,蔣介石就向麥克阿瑟表示,願意提供3.3萬名軍人赴南朝鮮作戰。
由於戰爭爆發之初美國也是倉促出兵,對與中國軍隊作戰一事毫無心理準備,直到與志願軍交上了火,才臨時找來一些曾在中國生活過、會講中國話的日本人和韓國人充當翻譯,這造成了中國戰俘與美韓軍人間嚴重的溝通障礙。
所以,台灣雖然直接派兵最終未果,但還是向聯合國軍提供了他們迫切需要的翻譯、中文教師、記者等文職人員。
正是這數百名偽裝成文職人員的國民黨特工,在向台灣提供大量情報的同時,協助美軍對戰俘進行鎮壓和分化瓦解,成功策反了大量志願軍戰俘。
最早轉變立場的,應該是部分國民黨舊軍人。
台灣政工人員給戰俘們講三民主義、反蘇反共理論,他們則在私下串聯、鼓動,軟硬兼施,在不肯轉變立場的戰俘胸口、手臂等處強行刺上「反共抗俄」字樣等等。被刺字後,很多人就絕望了。
這之後,一批中共政工幹部轉變了立場。而且,這批變節政工幹部,策反戰俘 「比台灣人更賣力」。
變節的幹部「對中共嚴厲的組織、軍事紀律熟稔無比」,作為以往組織紀律的執行者、政策的宣講者,成為了更出色的反共分子。

戰俘在去台灣的船上,他們滿懷希望,但
---------------------------------------------------------------------------------------------------------------------------
道義之爭
對於高度重視「道義」形象的中國領導人來說,多少志願軍戰俘回歸更多地已經變成一個具有象徵性意義的政治問題。
美方於4月8日開始在巨濟島戰俘營中重新調查、甄別俘虜意願。美方倒是希望早達成談判協議、結束戰爭。
這次決定戰俘們最終命運的甄別開始前一天,台灣特工和變節者也積極行動起來了。
幾十年後,許多戰俘仍記得那些人在1952年4月7日-8日間的瘋狂。
冉宏圖說,那一夜之間,僅他所知就有99人慘遭殺害,有300被割肉挖心。

最終美方得到的甄別結果是,14000名戰俘聲稱自願去台灣。
1.4萬名志願軍戰俘「拒絕遣返」這件事本身,極大地便利了美蔣的反共宣傳,有損於新中國的政治形象。
第二天,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實為今年來最安眠之一夜也。」在日記中,蔣介石把此事稱為「五年以來精神上對俄鬥爭之重大勝利。」

戰俘下船後,受到台灣民眾的歡迎。
---------------------------------------------------------------------------------------------------------------------------
最後PS:這個回答最終大半變成了戰俘討論帖,離題嚴重,抱歉抱歉。
無他,只是希望大家也多多關注志願軍戰俘。
材料來源:
志願軍戰俘回憶錄:我的朝鮮戰爭 (豆瓣)
《看客》朝鮮戰爭特刊:無勝之和
1954年14000名志願軍戰俘去台灣的真相--文史--人民網
圖片來自網路,侵立刪。


TG:嘿,白大個,來看一下我的重武器,嚇死你

黴菌:哈哈…… 還有嗎?

TG: 90炮

黴菌: 哈哈……

TG: 你丫別笑,亮大殺器92步兵炮

黴菌:哈哈哈……你讓我再笑會……哎吆……肚子好疼

TG: ……

黴菌:好了,看我的57無后座力

TG: ……

黴菌:105

Tg: 呃……

黴菌:155

Tg: ……

黴菌:203

Tg: ……

黴菌:240

Tg: N M B,你沒完了啊!!

………………………………………………

TG: 你慢點,再親熱會……我趕不上你……

黴菌:……

TG: 再慢點

黴菌:……

黴菌:嚇死寶寶了,終於逃出來了,不跟你玩了


正巧最近在工作之餘,萌生念頭,想通過自己的業餘筆法梳理朝鮮的歷史脈絡,給自己和感興趣的朋友們多提供一些角度和內容,文字已經陸續發表在個人公眾號上。今日偶然看見這則提問,覺得自己保存的一些照片也有趣的很,拿出來和大家分享。
有興趣的同學,歡迎關注個人公眾號「日知一事」,工作之餘寫文字,每周更新文章。

http://weixin.qq.com/r/dzoAGCDE9H2LrWR7929l (二維碼自動識別)

如何有聲有色的談論朝鮮問題(二)

其實在網上隨意搜索朝鮮的信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的那段歷史都會撲面而來。四面八方各路英豪各執一詞,言之鑿鑿,信誓旦旦,彷彿都是那個時代的親歷者。如此之近的一段歲月卻更加模糊,肆意的被不同的人描繪成了不同的模樣。

交戰的兩大陣營,一個以驅除共產主義為歷史重任,一個以解放全世界為最終目標,雙方本就猶如雞同鴨講,站在各自的立場上訴說歷史。其實這本無可厚非,但當我們站在歷史的瓦礫堆上,總是希望能夠翻開雜物,清掃污泥,儘可能的看清歷史本身,從中攫取隱藏的智慧,感受被遮掩的痛楚,發現意外的驚喜。

冷戰結束之後,雙方不斷有解密資料現世,有研究人員評論說,無論是中朝方面,還是聯合國軍都是失算連連,可想而知,每一次失算都會造成無數戰士、平民的傷亡。今天我們想站在客觀的角度上了解那段歷史,並非是無視國家榮譽,不屑民族利益,只是希望從中汲取更多的經驗,以史為鑒,避免在對朝問題上再次失算。


戰爭之初

1950年至1953年,朝鮮半島二十餘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上演了一幕民族悲劇,南北兩方,兵戎相見,血腥仇殺。據統計,因為戰爭,朝韓兩方損失人口10%以上。

令人嘆息的是,這一幕悲劇竟開始於上一幕悲劇的結束。

1945年八月,美軍三日內向日本本土接連投擲兩個原子彈,日本戰敗已成定局。蘇聯為了以戰勝國的姿態多分一杯羹,迅速調集150萬軍隊橫掃滿洲,之後分兵1.5萬人進入朝鮮。日本投降後,杜魯門為了遏制蘇聯在朝鮮繼續滲透,提出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而治之。因為朝鮮北部的工業基礎要明顯好於南部,斯大林便欣然應允。在慶祝解放歡喜的同時,朝鮮也陷入了分裂的泥淖。

在接替日本駐軍南朝鮮時,美軍並沒有從華盛頓獲得任何有關如何統治的明確指示。於此同時,面對南北分治,朝鮮國民謀求國家統一的呼聲越來越高。

在美軍管理的南部有超過200隻政黨不斷融合,彼此爭論。美國期待就朝鮮未來的問題跟蘇聯磋商。但社會主義的情況你懂得,根本就不認可多黨派參政,並以此為理由,拒絕與美國會談,一心一意將北部打造為標準的社會主義國家。與此同時,南部則迎來了一位堅定的反共分子——李承晚。

李承晚以爭取民族獨立為執政綱領,迅速登上權利頂峰。南北兩方從政治上的對立迅速上升到軍事層面,蘇聯很快在北朝鮮增兵至12萬人,並扶持金日成成為絕對領袖,規劃管理整個國家機器。(金日成的故事彷彿是無間道一般,進入朝鮮,掌控權力,之後成功洗底,清理掉所有知情人員。具體內容在下一更中會細講。)

1948年,大韓民國成立,美軍撤離朝鮮半島。次年,蘇軍撤離北朝鮮,朝鮮成立亞洲第一個社會主義政權。

圖為朝鮮人民歡送蘇軍將士,蘇軍在離開朝鮮時留下了大量的武器裝備和訓練有素的朝鮮人民軍,相對韓國,朝鮮擁有絕對的軍力優勢。

1949年10月1日,由毛主席領導的中國共產黨取得了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亞洲第二個共產主義政權。這是值得全世界無產階級銘記的偉大時刻,中國內戰的勝利極大的鼓舞了金日成,他認為,他也可以複製毛的成功,從而實現共產主義的下一次飛躍。

在備戰初期,金日成派遣2萬餘名經驗豐富的游擊隊員入韓,配合韓國境內的共產主義者進行抵抗運動。但李承晚對共產主義的痛恨是發自肺腑的,凡是有共產主義分子活動的地區,韓國軍隊都進行毫不留情的打擊。金日成意識到,除了直接軍事行動,想謀求國家統一,絕無他法。於是金日成向蘇聯與中國尋求支持。但此刻,毛澤東與斯大林都有各自的盤算。

主席此刻意氣風發,正籌劃收復台灣,擔心朝鮮戰爭爆發後,蘇聯答應提供的武器流向朝鮮(此刻委座已經嚇得要去菲律賓建立流亡政府了)。而斯大林非常不願意與美國直接衝突,如果朝鮮失利,苦苦思索如何才能將中國推到擂台的前面。

1949年12月毛澤東在蘇聯訪問期間,曾與斯大林就朝鮮問題共同研究,但二人出於對美國的擔憂,反應消極。

(訪問期間,毛主席流露「王之嫌棄」)

1950年5月,金日成終於成功說服毛澤東,主席隨後安排解放軍中的3萬朝鮮族士兵回國加入朝鮮人民軍,斯大林竊喜,立刻向朝鮮運送大量武器裝備。並派遣超過百人的軍事顧問團隊,制定進攻計劃。反觀韓國,雖然軍隊人數與朝鮮相比,差距不大,但兵員素質卻天差地別,一方面招募的新兵較多,缺乏實戰經驗,另一方面李承晚政府擔憂共產分子的滲透,自己就清洗掉了4000老兵,新任命的軍官多是親信,軍事素養有待考驗。

1950年6月,朝鮮人民軍越過38線,悍然出兵。時值周末,韓國的大兵大多還在休假,加之邊境本就摩擦不斷,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這是朝鮮的總攻。

韓國陸軍一觸即潰,李承晚政府不得不出逃漢城,一路向南。

戰爭爆發僅三天,朝鮮人民軍就推進至漢江,潰逃的韓國軍隊炸毀江漢大橋,導致沒來得及撤退的部隊四處逃散。

美國杜魯門總統聽聞朝鮮爆發戰爭時還在湖邊度假,但他馬上認識到這是蘇聯的一次嚴重挑釁。杜魯門隨即返回華盛頓,提出議案,要求聯合國派遣聯軍。無需熟悉現代政治,大家也能知道,蘇聯有否決權啊,這種提案怎麼可能通過。為朝鮮爭取一點時間,吞併韓國,似乎是最好的選擇,但蘇聯老大哥竟然因為提出抗議,拒絕參加安理會決議而無法使用否決權。

(投票時,蘇聯代表缺席)

獲得授權後,美軍空軍先一步介入戰爭,極大的延緩了朝鮮地面部隊的推進。而後,擁有美軍最高軍銜的麥克阿瑟接手指揮權,催促美國政府增兵,能夠看得清局勢的人都知道,若是美國地面部隊無法及時展開行動,韓國覆滅近在咫尺。

仁川登陸

二戰後的美國,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加強了核武器及搭載技術的開發,削減了常規作戰部隊的預算,導致多數師團兵員不足,在美國完成動員的時候,先期入朝的聯合國軍已經被壓縮在了東南一角。

在麥克阿瑟從東京親臨戰線,宣示決不後退的決心後,聯合國軍才穩住防線,雙方陷入短時間的僵持。作為二戰功勛,解放菲律賓的英雄,麥克阿瑟非常想在朝鮮續寫自己的輝煌。僅僅是維持現狀絕不是他想要的,他現在要下一盤大棋,這一局棋的關鍵就在仁川!

作為戰役的策劃者和執行者,麥克阿瑟動員了手中一切可使用的海上力量,並且搭乘艦船,親臨一線。美軍以極小的傷亡代價,憑藉堅船利炮攻陷仁川。吹響了聯合國軍反攻的號角,之後,聯合國軍一方面包圍漢城,另一方面在後方包抄深入韓國境內的朝鮮人民軍。

1950年9月27日,美國海軍陸戰隊抵達漢城市中心並逐步肅清朝鮮的殘餘抵抗力量。站在榮譽巔峰的麥克阿瑟沒有停手,聯合國軍先遣部隊乘勝進入朝鮮境內,準備一舉推翻朝鮮的共產主義政權。美國軍隊高層認為勝利指日可待,普遍保持樂觀。

面對即將蔓延至北朝鮮的戰火,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周恩來發出警告,如果聯合國軍進入朝鮮,中國不會坐視不管。然而這一警告,並沒有引起華盛頓的最夠重視。

1950年10月7日,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大舉越過三八線,朝鮮戰爭進入新的篇章。

上文提到過,本朝太祖的構想是,一氣呵成拿下台灣,建立不世之功,名垂青史。但朝鮮戰爭爆發,打亂了主席的計劃,戰爭伊始,美國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蔣介石政府抓住了救命稻草,絕境逢生,而主席卻心中苦澀,建國初期的海軍力量是無論如何也經不起與美軍硬碰硬的。而同時,主席還要擔憂,國民黨是否會隨同美軍從東北反攻大陸。為了保住來之不易的勝利果實,中央政府已決定派軍入朝作戰。

交戰的另一方,杜魯門總統在諮詢麥克阿瑟時,麥克阿瑟信心滿滿認為,中國軍隊不會幹預朝鮮戰爭,即便有地面部隊越過邊界,美國空軍也能將其恫嚇,逼回國內。


援軍入朝

1950年10月19日,幾乎沒有受到什麼阻力,聯合國軍就進入平壤城內。金日成將作戰指揮系統搬遷至中朝邊境。背靠中國,年輕莽撞的金日成彷彿又看到了取勝的希望,並在此時與奉命入朝的彭德懷取得了接觸。

從圖中看,金日成表情輕鬆,大腹便便,已經同他從蘇聯初回朝鮮之時判若兩人。在朝鮮自己的歷史裡,金日成是帶領朝鮮人民,擊潰日本侵略者,戰勝美帝的民族英雄。實際上呢,他不過是蘇聯刻意培養、扶植的遠東代言人,朝鮮戰爭後通過洗底,成功脫離蘇聯控制的權謀家。

而彭老總面目凝重,因為他是真刀真槍拼出來的開國元勛,他明白林彪推脫的原因,知道自己要面對的敵人,雖然他膽子大,主席誇耀他:「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脾氣直,在周恩來、劉少奇、賀龍、林彪、羅瑞卿都捧著主席的時候,他敢犯言直諫。但終究他不是自傲的小人物,在戰爭開始之前,他就已經預期到未來的慘痛。

現如今,韓國人對中國好感極低,這也不是沒有歷史淵源的,在朝鮮戰爭初期,志願軍的主要打擊對象就是韓國軍隊,通過夜間急行軍,穿插包圍,都極大的殲滅了韓軍的有生力量。

1950年10月19日,志願軍一氣進入朝鮮,但並非「雄赳赳,氣昂昂」一副無所畏懼,尋找美軍決戰的架勢。而是盡量隱蔽,打擊韓國軍隊,以擾亂了聯合國軍整體部署為目的。麥克阿瑟剛剛在仁川登陸中收穫極大讚譽,此刻正是風光無限,一時無兩。為了追求全面勝利,扼殺朝鮮半島的共產主義勢力,第一時間下達了全面進攻鴨綠江的命令。中美兩方的直接對抗,從美軍在鴨綠江邊的狂轟濫炸開始,美軍期待依靠空中的絕對優勢擊垮志願軍援朝的決心,但美國的美好願景卻被蘇聯粉碎了。蘇美兩方最精銳的空中力量相互纏鬥,卻又彼此默契,即便兩者損失慘重(美軍最先進的B-29轟炸機,一毀一損;蘇聯在海參崴附近的蘇哈亞列卡空軍基地被美軍噴氣式戰鬥機轟炸等等),卻都心照不宣,決口不提空中對抗之事。

國內的傳統媒體上,經常出現這樣的文字:

聯合國軍各型作戰飛機1200餘架,而當時中國空軍作戰飛機不足200架,比例是6:1;美軍飛行員飛行時間多在1000小時以上,多的達3000小時,志願軍飛行員飛行時間最多不足100小時,比例是30:1;美軍飛行員大都經過二戰洗禮,戰鬥出動平均在300次以上,而志願軍飛行員剛剛放單飛,從未參加過戰鬥,比例是300:0。然而,中美空戰中,志願軍空軍大發神威,擊落擊傷美機425架,其中擊落330架,被擊落231架,取得了赫赫戰果。

其實,這樣的自我標榜是經不起推敲的,空中英雄的事迹並不能僅僅用頑強的意志品質一類的胡話杜撰。這就好像我們今天覺得金三胖用主體思想送宇航員上太陽一樣可笑。

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主義陣營的瓦解,一系列有關朝鮮戰爭的資料被解密,當時諱莫如深的隱秘也逐漸浮出水面。中國在新世紀也不斷有人尋找舊事的真相,謹小慎微的抽絲剝繭。

2000年2月,一級戰鬥英雄、前空軍司令員王海上將在《我的戰鬥生涯》一書中寫道,「戰爭初期,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還相當年輕、弱小,空戰主要是蘇聯空軍打的。後來的大機群作戰,特別是與F-86大機群作戰,仍由蘇聯空軍唱主角,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協同其完成作戰任務……沒有蘇聯空軍的大力支持,中國人民空軍就不會發展得那麼快,志願軍空軍也很難取得如此輝煌的戰績。」

2003年,旅順蘇軍烈士陵園為了整理資料,曾組織4名俄語老師,用了半個多月時間,逐個登記、翻譯了全園1323座、2030人的蘇軍墓志銘。其中,有100多座塑有飛機標誌的墳墓中,安葬的202名將士(多數為衣冠冢)被認為是蘇軍在朝鮮戰爭時期的空軍烈士。

在美軍接受麥克阿瑟指揮,一路向北挺進的時候,幾乎沒有遇到正面抵抗,配合情報機構的信息,聯合國軍指揮層一度認為中國只派出了6萬人的部隊。而實際上他們已經不知不覺的陷進了彭老總38萬人的大口袋。

1950年11月26日,志願軍向已經抵達鴨綠江南岸的聯合國軍發動大規模進攻,殲滅韓軍3個師,美軍4500人,和整支土耳其部隊。

(賣萌的土耳其俘虜)

然而美軍逃跑的狼狽相雖然不好看,但終究憑是借著海上和陸上的強大火力支援,匆忙搭載10.5萬聯軍,向南撤退。其規模堪相比敦刻爾克也不逞多讓。惱羞成怒的麥克阿瑟公然叫囂進攻中國本土,他的舉動,讓歐美的政客們驚出了一身冷汗。更為甚者,麥克阿瑟認為,若要止住聯軍的節節敗退,必須向中國實用核武器。如此赤裸裸的核威脅雖然不可能奏效,因為當時的蘇聯已經擁有原子彈,而美國歐洲的盟友也緊逼杜魯門,迫使他保證不將朝鮮半島的戰爭擴大。但我認為,這次核威脅就是新中國紮緊褲腰帶開發兩彈一星的最直接誘因。

處處不如意的麥克阿瑟消極悲觀,而越過三八線的中國軍隊也已經逼近極限,寒冬臘月,美國空軍對後援補給線不分晝夜的持續騷擾致使志願軍的給養嚴重不足。雙方圍繞著漢城你來我往,一年內,曾經的韓國首都千瘡百孔,四度易手。聯合國軍也將防線逐步推進到三八線以北。

傲慢的麥克阿瑟對美國政府的政策極度不滿,甚至公然對抗,終於在1951年4月11日被杜魯門解任。回國後的麥克阿瑟仍然被視為民族英雄,反而杜魯門政府被多方責難。

麥克阿瑟的接任者是馬修·李奇微,他對朝鮮局勢的看法比麥克阿瑟更務實,所作所為也更得政府欣賞。本質上講,他是希望儘早結束戰爭,維持原有勢力平衡的代表,而並非你死我活的狂熱分子。但身為軍人都知道和平是打出來的,不是談出來了。雙方真正殘酷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天明之前

1951年的春天,朝鮮戰場上短暫的平靜後是更猛烈的風暴,從蘇聯和國內運來的大批蘇制重型武器使志願軍的戰鬥力得到空前提升,此時彭老總統轄的志願軍已經達到70萬人,同時重整旗鼓的朝鮮部隊人數也達到了34萬。屍積如山的淮海戰役,解放軍投入部隊也才60餘萬,而狹窄的朝鮮半島上,卻要承載如此體量的軍團作戰,雙方的重型武器,猶如碾盤一樣,不知要碾碎多少家庭,毀滅多少生命。

1951年4月22日,志願軍的春季大攻勢打響,誓要重新越過三八線,在漢城迎接5月的陽光。

美軍初一接戰,便感受到了志願軍強大攻勢,不得已而後退,以拉扯空間而減少傷亡,同時以絕對的火力和空中優勢對志願軍的有生力量進行打擊,說穿了就是以後退來誘敵,只殺人不佔城。志願軍一方卻進退維谷,在犧牲了7萬人之後,僅僅推進了56公里。

彭老總在握有重兵的時候一樣信心大增,一波攻勢受挫,馬上醞釀第二波攻勢。終於在韓軍防守一邊尋找到突破口,取得進展,再次將聯合國軍東部防線突進50公里。

(彭老總在研究軍國大事,身邊為解方,我一開始錯認為太子)

然而一周後,聯合國援軍又至,美軍發動了更大規模的反攻。當時美軍的一個炮兵營每日要發射1.2萬發炮彈,志願軍雖然面對巨大的傷亡壓力,但作戰風格極其頑強,這一點是任何敵對國家都沒有辦法詆毀的,但再頑強的軍隊,終究是血肉之軀,志願軍不得不後退至三八線以北穩住了防線。

在中方攻勢破滅,美方進攻受阻的情況下,雙方終於認識到在朝鮮半島完全驅除另一方的勢力幾乎不可能,雙方同意坐下來談一談,但誰又知道對方尋求談判是不是僅僅為了戰略補給,雙方打打停停,戰戰和和,戰線兩側布滿了戰鬥堡壘和塹壕。

(堆積如山的炮彈皮)

天明之前,其黑尤烈,中美兩方在兩年的膠著中,大小戰役不斷,圍繞著丘陵地帶,展開了反覆的爭奪,國人耳熟能詳的上甘嶺戰役就發生在這段時期。

終於南北何談迎來的轉機,杜魯門在艾森豪威爾的不斷緊逼下終於放棄競選,美國迎來新一任總統。艾森豪威爾在競選中就承諾選民,會以一種體面的方式結束曠日持久的朝鮮戰爭。在競選階段艾森豪威爾積極尋求解決朝鮮戰爭途徑,四處奔走,迎合選民的反戰情緒。但在成功入主白宮後,他態度激烈,做派強硬,幾次暗示動用核武器,激化半島局勢。這一做法時至今日仍然被國內媒體反覆詬病。

站在他的立場上,艾森豪威爾的做法並無不妥,也絕對不是反覆無常。而恰恰是解決朝鮮戰爭的最快途徑,最後的結果也證明如此。艾森豪威爾對中國不斷緊逼,通過幾種渠道告訴中國,如果不能坐到談判桌前將會面臨在朝美軍的總攻;戰術性核武器的打擊;台海蔣政府的反攻。

其中,最讓主席心憂的怕是第三點。

其一,當時的志願軍已經在軍事分界線北側構築了大量的防禦工事,星羅棋布的地堡、縱橫交錯的戰壕為軍隊提供了有效的隱蔽和保護,美軍雖然依託強有力的空中力量使朝鮮一方赤土千里,數百萬朝鮮平民死傷,但對中朝軍人的殺傷力卻在逐漸減小,如果美軍貿然總攻,無疑會使其陷入困境。而同時期,中國的空中力量逐漸成型,雖然在絕對力量面前還難以構成威脅,但每月100架新飛機進入朝鮮戰場,也會很大程度干擾美軍的空中打擊計劃,此外美國二戰後的戰略重心始終在歐洲,朝鮮戰爭已經過多的分散了美國在歐洲的軍事實力,在民主制度的前提下,朝鮮戰爭能把一位總統拖下馬,也能拖下第二位。

其二,關於美軍使用核武器的問題,志願軍在入朝前,就已經有過詳細的討論,在朝鮮戰爭不斷白熱化的同時,中方也在不斷論證美國使用原子彈的可能性。無論士兵是否視死如歸,百姓始終是期待安居樂業的,這也是為什麼森豪威爾在回憶錄中得意的說:中國在朝鮮之所以作出最後的讓步,乃是美國核威脅起到了「抑制的作用」。但他低估了中國政府的決心,也高估了中國人民的意識覺醒。核武器的問題恐怕並不是主席最最擔心的事情。「紙老虎」一詞我們沿用至今,老虎嚇唬人還好,但真要咬人怎麼辦?!

其三,當時海峽另一端的蔣政府,一直是中央政府的心腹大患,在國際政治上孤立新生政權,「竊據」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在軍事上與我們長期對立,不時就喊出反攻大陸的口號。美國政府在台海奉行的中立政策一時讓主席看到了收復台灣的希望,但朝鮮戰爭的爆發,金大胖一下子就讓美國倒向了台灣,即使中國大陸不在乎蔣介石在彈丸之地發起的反擊,但如果想收復台灣,就不得不面對與美國的直接對抗,說穿了,新中國即便可以取得局部戰爭的平局,也不敢在國際舞台上與美國全面衝突,換句話說,掰手腕可以,打架不行。

朝鮮戰爭的爆發,已經使共產中國基本喪失了的恢復領土完整的最好時機,如果繼續與美國交惡,激起全面對抗,台灣問題就只能成為歷史問題了,更可能讓主席留給後世一個不完整的中國。

迫於美國的壓力,中國又坐回了談判桌,原本胡鬧的朝鮮變得世故了,盤算著戰後的陰謀詭計。找到靠山的韓國此刻囂張跋扈,卻也被美國安撫,前後斡旋的蘇聯也有些筋疲力盡。幾方勢力原本打的不可開交,終於又相互妥協,尋找共處之路了。


塵埃落定

1953年7月27日,中美兩方在停戰協議上簽字締約,朝鮮值此分為南北兩國,朝鮮戰爭結束。延續3年之久的修羅地獄使200萬人失去生命,流離失所者不計其數。百度百科所統計的中方傷亡人數為39萬,另有外媒稱,中方的傷亡人數將近100萬。無論真實結果如何,這些數字都足夠觸目驚心。朝韓兩方的在戰時對各自佔領區的反覆清洗更達到令人髮指的程度,而且相互之間的破壞時至今日仍然沒有停止。

前一段時期播放的《北平無戰事》說的雖然是解放戰爭,但劇中諸多人物無論是正面還是反面,都在為了各自的理想不斷的求索,不斷的抗爭,不斷的犧牲,到頭來換的卻都是一場空,讓我感慨頗多。朝鮮戰爭也是金日成企圖改變現狀的一次「妄為」,最後也被證明是「枉為」,使同一民族刀兵相見,並且演變成了美蘇冷戰初期的第一場大規模戰爭,使東西方陣營空前對立,給世界蒙上了爆發第三次大戰的陰雲。

後續

1958年10月26日誌願軍全部撤離朝鮮,金日成開始著手構建完全屬於自己的朝鮮帝國,將號稱最先進的社會制度變成了「家天下」的合法外衣。朝鮮戰爭獲益的國家是日本,美國採購的物資讓日本賺的盆滿缽滿,好不痛快。韓國李承晚政府由於戰後對朝鮮的強烈針對,受到國內反戰派的彈劾;而朝鮮金日成卻一步步走向了王權,成為戰爭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有時我不禁懷疑,這究竟是不是他自導自演的一部大戲?!

接下來的故事,請您關注下一期更新。


文中觀點極大的借鑒了NHK媒體的觀點,如果令部分同學感覺不適,請輕噴。


(可能引發不適,謹慎觀看)

美韓軍隊砍頭示眾:

聯合國軍(朝鮮戰爭參戰方:中國、朝鮮、聯合國)用魚雷轟炸北朝鮮華川水庫:

美韓宣傳畫,第一幅正義的化身,第二幅中國之慘象:


總有人不知道在哪看了一些文章就去否定當時zy的決策,認為志願軍不該參戰,認為支持援朝的我們不知道是北朝鮮先發起的朝鮮內戰。擁有這種想法的你們,為何不去想想當初美國為何要介入朝鮮內戰呢?為何美國最近幾年要重返亞太呢?美國為何這麼執著要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呢?為何美國要把航母開近南海呢?

蛤蟆說的沒錯,naive說的就是你們這種人。


說到抗美援朝,不能不拿這個圖啊

經典的步兵戰術,不知道這圖拿幾次才能扭轉所謂「人海」的逗比思想
還有一個,「范弗里特彈藥量」,這玩意給TG留下的陰影延續至今………

不然你以為為啥我們一直是大「炸逼」!
哦,對了~我告訴你們,國服的火炮凶的一逼!效率越低越凶!
這張也不知道是不是抗美援朝的,隨手放

沒事網上撕撕逼就算了,別天天滿腦子打仗打仗的,現代火力的毀傷程度遠超出現在國人的想像
AK那玩意,最基礎的輕火力了吧,打身上也是一個洞


看到這個問題,忍不住要貼上兩張外公當年在朝鮮的照片
外公當年17歲,與一名東北的戰鬥英雄合影

個人照片

外公也很少提及那個年代所發生的一切,不過每每說到抗美援朝,他老人家也是驕傲滿滿,現在老人家身體健康


致敬這最可愛的人。


-

韓國婦女在丈夫的屍體邊哭嚎,他們被韓國軍以誣造「通共」的罪名處決。-


乍看此人,身材不甚高大,面容也並不英俊。可是舉手投足之間,目光堅毅,自有一番睥睨天下,捨我其誰的霸氣。

想想當時,新中國剛剛和以世界第一為首的十六國聯軍打成平手,用幾十萬人頭為代價,告訴全世界,哥很能打,再用這個投名狀,加入世界第二為首的集團。

親,那些援助是用生命換來的啊。

這個世界,就是叢林法則,只有強大,別人才不敢欺負你。
拋開國內政策不說。太祖朝鮮、印度、珍寶島,太宗越南。是他們明白這一點。
————
回頭一想,太宗打越南也是投名狀,倒向美帝,換回改革開放的時機和環境。
「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發展環境」,當時年紀太小,聽不懂啊。


推薦閱讀:

該如何看待中國遠征軍?
同樣的坑道戰,為何志願軍能守住上甘嶺,而日軍卻只落得全軍覆沒的下場?
二戰時,關於「日軍一個兵可以單挑中國軍隊一個班」的說法是否屬實?當時一個日本普通士兵的真實寫照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中國古代真的有過百萬軍隊的戰爭嗎?
為什麼德意日軸心國敢挑戰英法蘇美中澳加?

TAG:韓國 | 軍事 | 戰爭 | 朝鮮戰爭1950-1953 | 中國人民志願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