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張學友在華語樂壇的地位?

今天重溫星爺的國產凌凌漆 聽到那首《李香蘭》 居然發現是學友的歌 以前從來沒有聽過 突然想知道 華語樂壇中 學友到底處於一個什麼樣的位置


先給結論:張學友是華語樂壇史上絕對的前十號人物,並且很可能是前五號人物。

評判一個人在他所在的行業的地位嘛!?最直觀的也是最簡單的,先來看看他的主要成就(希望你看完之後還有耐心接著看我後面說的東西......):
1、1985年發行首張專輯《Smile》,單是在香港的銷量就破二十萬
2、1987年以26歲的年齡在紅館開個唱,是當時所有在紅館開過個唱的、第二年輕的歌手
3、1992年發行的粵語專輯《真情流露》,單是在香港的銷量就破四十五萬,至今仍是香港最高紀錄
4、1993年發行的國語專輯《吻別》,單是在台灣就賣了136萬,至今仍是台灣最高紀錄,甚至還打破了新加坡的銷售紀錄單年累計銷出400萬,華語樂壇歷史上單年第一銷售量
5、1995年,成為第一位在紐約麥迪遜花園廣場開演唱會的亞洲歌手
6、1995年發行的國語專輯《真愛新曲+精選》成為華語樂壇史上第一張累積銷量達到鑽石唱片的專輯
7、曾被美國《時代》列入亞洲最有影響力的50位人物之一
8、1995年到1996年舉辦的世界巡迴演唱會累計達到100場,總觀眾達到200萬人次,創造了亞洲歌手舉辦系列演唱會的場次紀錄
9、第一個獲得美國城市紀念日的華人歌手
10、創作於1997年的《雪狼湖》是華人音樂劇歷史上演出場次最多的音樂劇,亦是華人歷史上最受歡迎的原創大型音樂劇
11、2006年,在多哈亞運會上演唱主題曲《Together Now》
12、2007年到2008年舉辦的學友光年世界巡迴演唱會累計達到105場,打破自己紀錄的同時再次刷新亞洲歌手舉辦系列演唱會的場次紀錄
13、2010到2012年舉辦的張學友1/2世紀世界巡迴演唱會累計達到146場,總觀眾人數達到280萬次,打破自己紀錄的同時再次刷新亞洲歌手舉辦系列演唱會的場次紀錄、還以2010年12月30日至2011年12月29日期間,總觀眾2048553人次,打破12個月內巡演觀眾人數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14、個人演唱會總場次、總人數、總票房華人第一
15、藝人中把張學友當偶像(是真正意義上的偶像或者對歌手的音樂路真的有產生影響的,而不是在特定場合不得不說的套話那種...)的超大咖有林丹、周杰倫、陳奕迅、王力宏、林俊傑、李玟

好了,說完主要成就,說點具體的。

張學友的出道之路可謂一帆風順——就像他一直說過的,他是個非常幸運的人,生活在了唱片業最好的時代——雖然他自己本身並沒有真正想過要當歌手,但是1984年還在航空公司打工的他在好友的慫恿下,參加了全港十八區業餘歌唱比賽,奪得冠軍。那之後就和世界上最著名的唱片公司——寶麗金簽約,開始了自己在後世看來輝煌無比的歌唱生涯。第二年就分別發行了兩張專輯,都大賣了20幾萬(有說法是30萬),這在香港樂壇史上是絕無僅有的成績,那時候他才肯辭掉原來的工作,真正把人生放心的交給歌唱,而老天也沒有讓他後悔辭掉工作,因為兩年後他就已經在紅館開了人生第一次個唱。那時節,他不只是新人中的佼佼者,甚至已經可以被稱為準天王,有出色的唱功,又碰到好的公司,能收到大紅的歌曲,在缺少偶像的年代,他被迅速推上了高點。從國泰航空公司的一名生活平淡無奇的票務員,到舞台上光鮮亮麗人人愛的歌唱明星,原來只是一段這麼令人意料之外的距離。仔細想想,那時候的郭富城還在給眾多女歌手的音樂錄影帶伴舞,劉德華正遭TVB雪藏,而黎明,才剛被星探發掘沒多久。四大天王,當時飛在平凡人上空的只有張學友。

可是人生總是需要些許挫折和困苦來磨礪你,偉大的人物大多如此,涅槃之後能重生的,才是真正的飛翔者。成就一個傳奇人物的,往往包括那些外人看來不堪回首的回憶。好事來得快,去得也快。1987年、1988年,譚詠麟張國榮競爭激烈,再加上自己本身專輯的好歌比較少,1987年開始,張學友的專輯銷量開始直線下滑,1988年初的《昨夜夢魂中》銷量更是令人咋舌,兩萬張的銷量(有說法是五萬)和之前的專輯相去甚遠,在香港的幾大音樂頒獎禮上,被公認為是香港樂壇年輕一輩中頭號歌手的張學友卻出人意料的一無所獲,這讓踏入歌唱生涯後無往不利的他徹底從高峰跌到谷底,回過頭看,我們不免驚嘆,原來這也是一段這麼令人意料之外的距離。

外人都覺得匪夷所思,他自己自然也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而此時的他與許多失意的年輕人一樣,茫然而無所適從,開始懷疑起了人生,無奈痛苦之餘還用酒精麻痹自己,而稍微不控制,已經到了酗酒的地步,也許你某天晚上到蘭桂坊去面基、約會喝幾杯,旁邊的角落就坐著張學友。甚至在1988年10月份梅艷芳的生日會上,張學友酒醉後亂扔蛋糕,讓生日會不歡而散。而那時候已經和張學友拍了超過兩年拖的女朋友——羅美薇和他分手。個中苦澀和痛苦,恐怕只有學友哥自己一個人知道。

就像魯豫說的,一開始的勢頭實在是太猛了,以至於——用張學友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所有這些都不知道怎麼來的,都是啪一下就來的」——讓一個要養活全家五口的年輕人突然就有了豐厚的報酬,突然有足夠的能力給自己家庭非常可靠的生活保障,突然燃起了對生活的無限期望,因為這一切真的都是啪一下就來到你面前,於是當你眼前的這些突然消失的時候,肩負起整個家庭的你難免會疑惑甚至迷失。從0到20萬的疑惑和驚訝、再從20萬到2萬的疑惑和驚訝,人生的大起大落,張學友在出道4年內就已經體會了一遍。

而那時候他為了養家糊口,開始拍很多電影,演戲天賦自然不如唱歌,但也非常夠用了,1988年就憑藉王家衛電影《旺角卡門》中「烏蠅」一角摘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而那部電影的男一號是當時還只會耍帥的劉德華。如果說,張學友從那時起逐漸地放棄音樂市場,全身心投入到電影事業中,憑他的演技和戲路,也許現在他會拿到3-5個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甚至還有2-3個最佳男主角。雖然比不上樑朝偉、梁家輝這些大神,但也是相當了不起的成就。不過如果故事這樣發展下去,就沒有現在這麼美妙了。

幸好,他還是回到了唱歌上來。

他開始打疊心情,勇敢奮力地走出陰霾,他開始去重視自己音樂的每一個環節,而不單單只是完成一個歌手的唱歌工作,他發現自己的專輯存在了一定的問題,那時他才知道自己跌到低谷的真正原因是什麼,於是開始去學習、去改變、去進步。

年輕人都有可能犯錯,只要知錯、改錯,命運也不敢在你身上撒野。出了問題,自然就要去解決問題,問題疏通了,有實力的人自然會有再起飛的時候。1989年他完成了人生中第一首正式發表的創作《舊信舊夢》,收錄在重新出發的專輯《給我親愛的》中,受到了不錯的評價,這張專輯也讓他收穫了很大的自信心。而在半年之後發行的第七張粵語專輯《只願一生愛一人》,則是讓其徹底擺脫了人生中最殘酷和黑暗的時期,並且成為他的經典專輯之一。恩,就在張國榮告別歌壇的時候,張學友穩穩地把握住了機會。

現在回憶起那時候,他心存感恩之心,感恩親朋好友的不離不棄,感恩那段經歷讓他成長,而我們也要感謝他那時候沒有消沉下去,感謝他那時候知錯能改,感謝他讓自己變得更完整、更成熟。正因如此,那段低谷才能在現在被人津津樂道,後來得到的成就才顯得水到渠成但來之不易。而從那時候起,他便正式踏入歌唱生涯巔峰時期,但他一定沒想到二十多年後的今天,自己早已是一個傳奇。

《只願一生愛一人》獲得了不少獎項之後,張學友成為了寶麗金的招牌歌手的同時又積攢了一定的人氣,1990年發行了一張國語專輯和一張粵語專輯,質量都很不錯,尤其是粵語專輯《夢中的你》,題主說的《李香蘭》正是出自這張專輯,然而這兩張專輯在今天看來已經被人遺忘的差不多了,因為不久後在1991年發行的兩張專輯太過出色了,1月份的《情不禁》,收錄了張學友最經典的粵語歌曲(沒有之一)《每天愛你多一些》,這首歌在香港火的程度和《吻別》在大陸火的程度不相上下,掃獎無數的同時,張學友已經不知不覺成為了樂壇最炙手可熱的幾位歌手之一,隨後便第二次在紅館開唱,演唱會還開到了北上廣等地。而半年後推出的《一顆不變心》依舊強勢,張學友也曾表示過這是他最喜歡的一張專輯之一。

那時節,譚張爭霸早已結束,劉德華和黎明也成為偶像派中的佼佼者,前者在電影圈的人氣和表現為其音樂事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後者的火速走紅甚至壓過了同公司出道比自己早、唱功比自己強的李克勤(這個世界還是看臉啊),於是劉黎連同實力派的張學友,合稱樂壇「三劍客」,不過這個稱號維持了很短的時間、就因為從台灣火回香港的郭富城的加入而終結,於是,聲勢更浩大、代表著香港娛樂史上最輝煌符號、堪稱一個時代的圖騰的「四大天王」開始了橫掃香港樂壇的年代。

當然了,「四大天王」的頭銜更多的只是個娛樂界的地位。回到音樂或者演唱上,其他三個天王和張學友是有一大段距離的。所以」歌神「是張學友,而不是另外三個。香港流行樂壇發展到現在,其實只有兩位「歌神」是真正被人公認的,第一個是許冠傑,第二個就是張學友。

在一般人看來,「歌神」就是單純唱歌、只要是非常出色的歌手就可以被稱作「歌神」,其實不是,回頭看第一代歌神許冠傑,雖然在唱功上和張學友相差甚遠,但他是個出色的唱作歌手,他給自己創作過大概60首歌,我還單純只是談作曲,他給自己填詞的歌曲也不少,而不管是在詞或者曲,造詣都要比張學友以及後來的「歌神」接班人——陳奕迅高很多。而最關鍵的是:他、以及他的音樂是與那個時代背景相輔相成的。在他之前,香港人老一輩的聽粵劇、年輕一輩的聽西洋音樂,就是國語歌也要比本土的粵語歌曲受歡迎,而許冠傑的出現徹底終結了這種尷尬的時代,1974年的單曲《鐵塔凌雲》和專輯《鬼馬雙星》的橫空出世以及1976年的專輯《半斤八兩》,對粵語歌的發展是有著非凡意義的。他是現代粵語流行歌曲的推動者、開山鼻祖,他的存在對粵語流行歌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如果沒有他為後輩鋪好這條路,恐怕張學友也成不了「歌神」,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粵語歌的影響力便不會這樣空前絕後。所以他是當之無愧的「歌神」。

而張學友,則是另一種境界。他憑藉自己的天賦以及後天的努力、追求,一步一腳印,把實力派歌手演繹到了近乎完美的地步。他能駕馭各種風格的歌曲、有技術又精益求精不炫技,他是那個時代唱功最好的男歌手,他對自己的每次演唱都嚴格對待,有著令人敬佩的職業態度。而他的歌唱事業巔峰期,也普遍被認為是香港流行音樂對外輸出最頻繁、貢獻最大的時期。他的影響力覆蓋全球華人地區以及東南亞。1995年他的專輯全年銷量甚至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MJ。如果非要在華語流行音樂史上找一個比他在影響力大的實力派歌手,恐怕就只有鄧麗君女士了。但不管如何,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他們美好的歌聲。

而這裡我還想談談我也很喜歡的歌手——陳奕迅。他的作品、唱功擺在華語樂壇都近乎完美,但是我不能稱之他為「歌神」是因為許冠傑、張學友都有著時代的優勢,一個是開拓者,一個是傳播者這個是創作能力有限、唱片業凋零時代的陳奕迅做不到的。不過陳奕迅同樣生活在自己最好的時代,如果把現在的陳奕迅以及他的作品丟到張學友的時代去,他可能會跟無數個「其他歌手」一樣,被之前的譚張以及後來的「四大天王」壓得不能喘息,甚至成為和李克勤一樣的悲劇英雄——「第五天王」,畢竟那時候大家都在成人抒情,誰會抽出部分聽力來聽你娓娓道來那些「要擁有必先懂失去怎接受」、「到這日才發現,曾呼吸過空氣」的故事。但是不管如何,粉絲們稱他為「歌神」,也毫不為過,陳奕迅確實把「歌者」的意義提高到了一個很高的層次。

那麼在敘述完幾位「歌神」之後,我們再把目光集中到張學友身上。說起張學友「歌神」這個稱號,是在1992年的「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上第一次出現的,博才多學的媒體創作人俞錚、也是此頒獎典禮的重要評委之一,上台頒發最後一個獎項、也就是「金曲金獎」《分手總要在雨天》時候說的所有話如下(沒有字幕,不過應該沒有錯,聽了三遍了):

大家好。隨著這一個獎的揭曉,今年樂壇激烈的龍爭虎鬥又要告一段落,那剛才呢,楊建恩(電台的一個監製),他說,Winnie(俞錚的英文名),你講一講有關這個男歌手的幾句話。那我說好啊,不過我先看看這個獲獎名單是誰。這位男歌手呢,我認識他都有一段很長的日子了,他令我最欣賞的地方就是他不單做事的時候很拚命,他還有著豁達的氣度,有很好的進取精神,玩的時候他都一樣可以玩的很落力,我很希望借著今晚這個機會,頒發這個最高榮譽的同時,寄望他能夠將他一貫積極進取、永不厭倦、不輕易放棄的人生觀、價值觀,更多地灌輸在他的歌曲、在他的作品中,因為他應該知道有很多青少年,他的影響是會大過那些老師、社工甚至父母,希望他能夠繼續做一個好的榜樣,繼續支持本地創作的作品,令到他不單是眾望所歸,還會是無愧無悔地成為九十年代歌神的接班人,張學友!

張學友1992年度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被封歌神片段
而頒獎典禮所在的1992年,張學友發行了兩張專輯,一張叫《愛火花》,專輯中的《還是覺得你最好》就是這一屆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的十大金曲之一,專輯中的《你是我今生唯一傳奇》、《日出時讓戀愛終結》以及《愛火花》,已經成為了經典之作。而《愛火花》之前,還有一張叫做《真情流露》的唱片,上面提到的、奪得了象徵單曲的最高榮譽——「金曲金獎」的那首歌曲《分手總要在雨天》就來自這張專輯,不光如此,專輯中的《相思風雨中》拿了「最受歡迎男女合唱歌曲獎」。而且回過頭看這張專輯的歌單,總共12首歌(實際上只有11首歌),除了上面說到的幾首,《愛得比你深》、《暗戀你》、《明日世界終結時》、《真情流露》四首經典歌曲都來自這張專輯,而《偷閑加油站》《紅葉舞秋山》《歲月流情》都是各有特點以及意義所在的,《Honey B》則是本人的大愛之一,剩下的《不要再問》則是一首非常考唱功的搖滾歌曲,知名度很低,但質量過硬。毫無疑問,這張唱片是他最成功的粵語唱片沒有之一。光是在香港就賣了45萬張,至今仍然是香港的專輯銷售紀錄。於是就有了上面俞錚說的那段話,「歌神」的稱號就那樣被慢慢叫開了。

告別了1992年的巔峰,張學友很快又迎來了另一個巔峰,兩年多沒有發行國語專輯的張學友在1993年3月5日發行了自己第五張國語專輯,一張有著非凡意義的專輯。這張專輯其實是以翻唱自己的粵語歌為主的,《一路上有你》、《秋意濃》、《Linda》、《每天愛你多一些》、《你給我的愛最多》都是粵語歌里經典中的經典去重新填國語詞的,不過那三首新歌實力同樣不能小覷,《相信她,關心她》為本人大愛,《情網》日後將成為最經典的國語歌之一,而最後一首,更是整張專輯最亮的那顆星,這首歌的名字同樣也是專輯的名字——《吻別》。這首歌成為了張學友最經典的國語歌曲,同時這種專輯成為了他最成功的專輯,那時候起中國大陸真正認識到了香港「歌神」張學友的魅力所在,自此張學友在大陸和台灣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人物,影響力一直輻射到了東南亞,以及整個華人社會。專輯單年銷出400多萬張,成為了華語樂壇史上單年銷量第一的專輯。

九個月後,張學友趁熱打鐵,發行了自己第六張國語專輯——《祝福》,與《吻別》不同的是,這張專輯大部分是原創作品,不管是《回頭太難》、《對你的愛越深就越來越心痛》、《苦戀》、《好久》都已經成為經典,《最後一封信》則是一首冷門的好歌,而知名度最高的當屬張學友另一國語最經典——《祝福》,如果不考慮到《吻別》的劃時代意義的話,這首歌的經典程度和《吻別》並無二致。這張專輯的累計銷量也在將來破千萬。

而後的三張張專輯同樣十分成功,《餓狼傳說》、《偷心》、《這個冬天不太冷》都是有資格進入張學友自己國語或者粵語最成功的五張專輯之列的。饒是如此,神話故事還沒有結束。1995年3月6日,張學友針對台灣市場,發行了一張《真愛-新曲 + 精選》的國語專輯,日後它將會成為華人音樂歷史上第一張累積銷量達到鑽石唱片的專輯,幷獲得IFPI的認證。專輯集結了很多之前大紅的歌曲,以及三首日後也是經典中經典的新歌——《真愛》、《我等到花兒也謝了》、《一千個傷心的理由》,同年,在世界音樂大獎頒獎典禮上,在一眾世界級巨星面前,獲得了「全球亞洲最暢銷歌手」 以及」最高銷量華人歌手「的獎項,並現場演唱了《真愛》。至此,張學友歌唱生涯達到了最頂峰。

後來的故事,可能已經被很多不熟悉張學友的人遺忘。張學友逐漸放棄了電影事業,專註於音樂事業。在發行了兩張質量很高的專輯和一張精選專輯、開啟了」友學友95世界巡迴演唱會「後,歌唱生涯仍在巔峰的張學友選擇了在1996年初,攜手相伴快10年的女朋友羅美薇,走進婚姻的殿堂。並且打算每年最多只發一張粵語專輯和一張國語專輯,因為他準備專註於演唱會以及他選擇了做一件很有意義但是當時看起來前景並不好的事情——音樂劇,他去國外看了很多的音樂劇,並且特地去紐約學習音樂劇理論課、音樂劇的舞蹈以及試音。後來的後來,張學友擔任主演和藝術總監等工作的音樂《雪狼湖》成功了,它成為了香港和華人地區第一部廣為人知的原創現代音樂劇,2005年他還把《雪狼湖》改編成了國語版,到全國巡演,同樣大獲成功,國粵兩版本加起來,合計得有103場,成為了華人音樂劇歷史上演出場次最多的音樂劇,並受到了包括古典音樂教授在內的很多專業人士的表揚,為華語音樂劇的發展奠定了基礎。(ps:大家在《我是歌手》看到的陳潔儀在《雪狼湖》里飾演寧家大小姐)可惜直到現在,華語樂壇也沒有人能真正接上音樂劇的這面旗。也從那時候起,張學友的巔峰時期已經正式過去了。

1999年,張學友開啟了——後來被很多粉絲視為最好的演唱會、放棄四面台的演出模式、只注重音樂本身的——」友個人演唱會「,並慢慢地淡出了頒獎典禮。然後,放了更多精力在妻子以及家庭中。

故事發展到現在,讓我們仔細梳理一下新千年之前張學友的音樂生涯:華語樂壇最具代表性的實力派男歌手、唱功最好的華語歌手之一、唱片銷量之王、影響力最大的華語男歌手、音樂劇先驅者,就這麼幾點就足以穩穩地進入華語流行樂壇前五。而踏入新千年,張學友的很多專輯已經都不為迎合市場而存在。精力也都放在一場場演唱會上、並偶爾接拍電影,成績也不錯,但電影這塊我就不提了。

2002年到2003年,他開啟了音樂之旅演唱會。然後是2004年,他發行了一張自己覺得最特別最驕傲的一張專輯、也就是他個人第一張全創作粵語專輯《Life is Like a Dream》,收錄了自己譜曲的十首歌,包括一首寫給妻子的《講你知》、一首寫給女兒的《搖瑤》、一首寫給好朋友的——好友梅艷芳、柯受良、張國榮、林振強在2003年都不幸去世——《給朋友》。隨後的九月份發行了一張國語專輯《黑與白新歌+精選》,收錄了五首新歌以及張學友自己喜歡的、往年的熱歌以及冷門的好歌。同年十月,張學友在香港會展新翼舉辦了一場——被人奉為經典中的經典的——名為「活出生命」的慈善演唱會。除了安可部分,全部都是演唱別的歌手的歌曲。(ps:老實講,這場我覺得倒不是非常好,而且因為時間的緣故,很多歌曲無法按照原曲的節奏來唱,通常都是加快速度,所以一些歌曲原來特有的意境其實是破壞掉了。不過被很多人奉為」氣死原唱演唱會「也無可厚非吧,光說演唱的話,還是一如往常的穩定,邊吃蘋果邊唱歌也確實有夠屌。)

2006年多哈亞運會開幕式,張學友成為了被邀請表演的四位歌手之一,演唱了氣勢磅礴、難度極大的《Together now》,往後的2007年發行了國語專輯《在你身邊》,隨後開啟的光年世界巡迴演唱會,總計105場,打破自己的紀錄,順手破了亞洲歌手舉辦系列演唱會的場次紀錄。2010年推出了到一張國際團隊打造的粵語專輯《Private Corner》,整張專輯都是張學友個人一直非常喜歡的爵士曲風,很多歌迷恐怕不能接受,但是學友哥能唱自己最喜歡的歌,發自己喜歡的專輯,作為粉絲我是非常為他開心的。同年12月30日,張學友開啟了個人又一次大型的世界巡迴演唱會——張學友二分之一世紀巡迴演唱會,一直持續到2012年5月,累計達到了可怕的146場演唱會,總觀眾人次達到了280萬人次,張學友一年半的時間就完成了基本上絕大部分華語歌手一輩子都達不到的數字.......

而離我們最近的一次,當然就是2014年底發行的融合民歌、管弦樂、搖滾、流行的國語專輯《醒著做夢》,質量自然極佳,也是他最考唱功的一張專輯之一,不過悅耳度很一般,但這的確是本人這輩子購買的第一張音樂專輯,我會好好珍惜它。今年的5月24日,學友哥為回饋歌迷還特地在北京國家奧林匹克中心體育館舉辦大型非售票性質《醒著做夢音樂會》。而在廣大歌迷的強烈請求下,張學友御用唱片監製及演唱會音樂總監——杜自持也在昨天凌晨發了下面這條微博,哈哈,作為粉絲,感到好激動!ps:杜老師在微博的第二行其實打差了一個「常」字:)

故事到這裡大致就結束了,學友哥現在已經54歲了,但是他表示過只要條件允許,只要他的歌聲還能給予我們感動,他就還會唱下去。作為一個從小聽他歌曲長大的人,他是我聽歌最久的歌手,而他這麼多年來對音樂的執著和精益求精、做人做事的低調謙虛、對家庭的責任感、對朋友的坦誠和義氣,都是我作為一個粉絲最驕傲也最值得學習的事情,他和周杰倫之於我的意義是不同的,在我心目中都是那麼無可替代。

這應該是我目前在知乎答過的所有問題中,用時最長、跨越天數最多的一個回答,不為什麼,就因為我幾乎每字每句都要仔細斟酌,我覺得這是我對偶像最大的尊重。以前上知乎的目的是消磨時間,後來是學多點東西,再後來我發現,我既然還算有能力、能為偶像做點綿薄之事,那我何嘗不讓更多的人去了解他們、重新認識他們以及他們的事迹呢?所以這件事我會一直這麼做下去的。想聊的還有很多,但是不想篇幅太長了,以後再慢慢嘮。

不過講真,如果你要問我學友哥在華語樂壇的地位?我是很想告訴你他就是第一的:)
----------------------------------------------------------------------------------------------------------------------------------------
最後,還是照例貼一下我之前答過的關於學友哥的問題:
張學友必聽歌曲和專輯有哪些? - 知乎用戶的回答 「四大天王」里誰的演技最好? - 知乎用戶的回答 陳奕迅和張學友兩位的創作能力如何? - 知乎用戶的回答 如何評價電影《赤道》? - 知乎用戶的回答 如果張學友去做中國好聲音的評委會發生哪些現象? - 知乎用戶的回答 「歌神」張學友難唱的歌都有哪些? - 知乎用戶的回答 為什麼張學友版的《愛如潮水》還是那麼難唱? - 知乎用戶的回答 求推薦一些先歌后曲或背景音樂很輕幾乎忽略不計的歌? - 知乎用戶的回答 周杰倫,張學友,陳奕迅做好聲音導師,最後一個位置排誰合適? - 知乎用戶的回答
以及還是那句話,無限歡迎你們邀請我答跟學友哥有關的題目。本文謝絕一切轉載,謝謝配合。

最後的最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再掃一眼他的主要獎項:

一、十大中文金曲
1、出道之後、淡出香港音樂頒獎典禮之前,張學友除了1988年的那年低谷,每年都至少有一首歌曲入選十大中文金曲,其中有6年入選兩首,1年入選三首,合計24首金曲
2、1次獲得「全球華人最受歡迎男歌手獎」,4次獲得「IFPI全年最高銷量冠軍歌手大獎」、7次獲得"全年銷量冠軍大獎"
3、1985年獲得「最有前途新人獎」金獎、2000年以39歲的年齡獲得象徵最高榮譽的「金針獎」(此前只有梅艷芳的35歲、許冠傑的37歲拿這個獎項時比張學友年輕)、2013年獲得「金曲35周年榮譽大獎」

二、十大勁歌金曲
1、一共有17首歌曲入選過」十大勁歌金曲「,包括4首歌曲類含金量最高的獎項——金曲金獎。
2、1次獲得「最受歡迎男歌手」、3次獲得「亞太區最受歡迎香港男歌星」、1次獲得「最受歡迎國語歌曲獎」金獎、2次獲得「最受歡迎國語歌曲獎」銀獎

三、其他

1次獲得台灣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演唱人「(第一個奪得此獎項的非台灣歌手)、2次獲得台灣金曲獎」最佳年度歌曲獎「、3次獲得「四台聯頒音樂大獎—傳媒大獎」、1次奪得世界音樂大獎「全球亞洲最暢銷歌手」(第一個奪得此獎項的亞洲歌手)、2次獲得世界音樂大獎」最高銷量華人歌手」 ,2次奪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1998年當選香港十大青年、1999年當選世界十大青年(第一個獲得此榮譽的華人歌手)、1994年奪得《BILLBOARD》頒發的「亞洲最受歡迎的歌手」大獎


只有他能翹蘭花指


首先,準確的排名是不存在的,不需要和其他音樂人一較高下。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張學友是華語流行樂壇的指標性人物之一(指標性人物能有幾個?)。商業上的成功和影響力就不用多說了,數據都在那裡擺著,我想討論下所謂的「歷史意義「,為『演繹者』正名。

音樂,包括電影,都會有創作者和演繹者的角色區分。有人更適合創作,如羅大佑、李宗盛;有人更適合演繹,如張學友、陳奕迅,有人可以同時擔當,如周杰倫、林俊傑。"樂壇歷史意義"的意義在於,一個人的身份會和他的作品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並可能成為唯一的標籤。提到這個人就會立刻想到他的作品。教科書上會用以下的句子來描述一個創作人的貢獻:『他(的作品)開創時代之先河』,『他(的作品)打開了流行音樂的大門』,『他(的作品)貫通中西,創作了耳目一新的曲風』。在數字傳媒時代之前,很多藝術作品只有創作人這唯一標籤。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古希臘戲劇、莎士比亞戲劇,這些古代的流行文化,我們只知道創作人、不知道演繹人(這些東西演繹過嗎?當然了,詞牌名不就是為了唱嗎、戲劇不就是為了演嗎)。為什麼?很大原因在於演繹者的作品(或者工作)保存不下來。如果作品能保存下來呢,甚至是無損的保存呢?結果肯定就不一樣了。可以想像,有的人聲音太美(比王菲還天籟一百倍),從唐朝到二十一世紀還有人聽。有人演戲太好(比梁朝偉還梁家輝),從莎士比亞的劇場到現在還能被學習模仿。只要作品演繹地好,影響力就在,就能發揮『歷史意義』。而且,數字時代,很多時候是演繹者反客為主,成為作品的第一標籤,比如鄧麗君、張學友、陳奕迅,費玉清。(很多人認為鄧麗君的歷史意義僅在於她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而忽略了她演繹的作品的質量之高、數量之廣。先行者或者先驅也許一定會被載入史冊,但是影響力歸根到底還是取決於作品。)影壇的例子就更多了。

一些人看不起演繹者,這傳統歷史悠久,所以會有『』戲子『』這樣的蔑稱,會有皇帝把大臣比作『優伶』,會有大文豪看不起京劇大師,會有人對黃曉明的婚禮『義憤填膺』。但是,別忘了,樂壇的終身成就獎,可以是作曲人,作詞人,也可以是歌手、編曲人;影壇的終身成就獎,可以給導演,給攝影,給編劇,也可以給演員、配音。好的演繹令創作生輝添彩,壞的演繹讓一個好創作平庸無奇。你不能說『沒有你唱別人唱一樣』,『沒有你演別人演一樣』,這樣推理,我們也可以說『這歌你不寫別人也會寫』『這片子你不導別人也能導』。當然演繹者應該感恩,畢竟是先有創作才有演繹,碰到好的創作能不感恩嗎?而一些創作者碰到好的演繹者,並奉為知己也不少見。(演繹就是在創作者基礎上的二次創作)

回到華語樂壇,毫無疑問,音樂教科書一定會用更多的筆墨來講羅大佑、崔健、李宗盛、周杰倫,然後在音樂史上提到鄧麗君、張學友。何以?大多數音樂教科書就是講怎麼創作音樂的,不是講怎麼唱歌的(唱歌和演戲都有一定的技巧,但還是相當抽象、感性的技藝……)


在樂壇的地位我無法評價
但在表情包這一領域
我只服他

這麼可愛的歌神
你能不愛嗎


誰告訴你們歌手就一定要是創作人?有沒有文化?創作人就比歌手厲害?鄧奶奶第一個不服。再說了,衡量一個歌手的地位不用獲獎作品?不用銷量?不用演唱會數量?那還比個JB啊。

排名:

1.鄧麗君~大神,不談了

2~3羅大佑/周杰倫,創華語樂壇之先河,讓華語樂壇的風格多樣化,二位功不可沒,我就不分先後

4.張學友,翻唱了這麼多膾炙人口的日本歌曲,帶有濃濃的張氏唱腔,那個年代多少人都在模仿。更別提他的唱片銷量,演唱會的水準。

5.李宗盛,大哥作為頂級的幕後人,包裝了多少人?辛曉琪,周華健,林憶蓮,張艾嘉,梁靜茹等等,而且他寫的歌像一種魔法隨著年齡漸長越有味道,言之為流行音樂啟示錄我認為不為過。

6.崔健,崔大師代表的是一個時代的符號,而最難能可貴的是到了現在還在突破自我(可以參考他參加的節目,改編的各種音樂,提攜有才華的後輩,可體現其對音樂之熱枕)

其實4.5.6並未分順序,只是根據個人喜好,到了他們這個段位還會在意排名嗎?

————————————————2017.7.25——————————————————

那些質疑鄧麗君前輩的人是什麼心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有問題?60年代出道,70-80年代中葉風靡華語樂壇,用現代的網路語來講在東南亞、日本、韓國都是爆款好嗎!1983年舉行華人歌手首次巡迴演唱會,那時候有多少人還在為溫飽問題煩惱,作為內地改革開放流行音樂的重要啟蒙者,毋庸置疑。

有人說到張學友的地位如何如何,可以參考一下:

再看看張學友演唱會門票價格:

380的門票賣到556,現在的小朋友根本不了解歌神叔叔的厲害,

不說了,搬磚去了...


文武第一,武無第二。
排座次這件事根本就不存在絕對客觀,所以各種所謂『理性』『有理有據』『不偏不倚』,不過是一廂情願加上主觀臆斷然後故意說的似乎很合理,贊同、宣揚、吹捧的也多是其排名受益者的粉絲罷了。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樂壇第一,我以我的標準把只唱了一首歌的楊冪說成當世第一,也是有理有據的,也沒什麼不妥。

說到貢獻,每個人都存在著局限性,沒有一個人是全方面的,也不能影響到每一個人。你不在受他影響的人群之中,所以你感受不到他的貢獻,而你又想憑几句話說出他的貢獻,那是不可能的。而抹殺他的貢獻更是不應該的。樂壇發展是一個傳承的過程,歌手、創作人在伴隨著這個發展過程中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就拿港台來說,有了許冠傑才有了譚詠麟,有了譚詠麟才有了張學友,有了張學友才有了周杰倫。當你談論張學友的貢獻時,你不能抹殺了譚詠麟,當你談論周杰倫的時候,你不能抹殺了張學友。而你作為一個周杰倫時代的受眾,你無法真切的體會到張學友時代他的影響,那你怎麼客觀評價他?

要說排名,很多人要把鄧麗君排第一,甚至梁歡前幾年弄的唱功排行榜都是第一,真的是因為對她的貢獻的認可?不一定吧,更多是為了拿這個已故大神壓一壓自己偶像的『競爭對手』吧。也許你就是認為鄧麗君周旋貢獻最大。可以,那既然你在討論周杰倫張學友崔健李宗盛的貢獻時是一條條來的,幹嘛不把她們的豐功偉績,唱功、創作、唱片銷量等等也一條條擺出來,好顯得有理有據?

列不出遠古的,所以大神就一句話擺在那裡了,可以,那咱么就來談近代的。
要談唱功,張學友就是比周杰倫、李宗盛、羅大佑強。你說歌手是可以被替代的,是,別人唱出來的『吻別』也叫『吻別』,但是真的一樣么?如果不一樣,他怎麼就是可疑替代的了呢?如果一樣,請給我舉出例子看看哪個人唱的跟張學友一樣了。所以演唱就是音樂貢獻的一部分,你寫的歌再好,沒人能唱好,何談創作的貢獻?你用一句話說,歌手可以替代,怕是不合適吧。
要談創作,周杰倫、李宗盛、羅大佑就是比張學友強。但既然是比創作,是不是應該把所有創作人都拿進來,即使他不唱歌?那都比較起來,這幾位還是這個地位嗎?當然,他們技能創作又能唱,但既然張學友的演唱都能替代了,他們的演唱為什麼就不能替代了呢?能替代,為什麼不把其他不唱歌的創作人放一起比一比?
要談唱片銷量,張學友在華語樂壇的黃金時期,銷量就是高,代表了什麼?代表了他在那個時間是最受歡迎的。周杰倫在21世紀,整個市場都不好,但他銷量最高,代表了什麼?代表了他在這個階段是最受歡迎的。兩個人處在不同的時期,關公戰秦瓊。你說誰的更有含金量?連受眾、對手都不是一批人,怎麼比?
要談綜合,綜合的評分標準不也是個人制定的?你說周杰倫創作加八分,張學友只有一分,那我說張學友唱歌加八分,周杰倫只有一分呢?綜合評分可靠嗎?

所以,排座位這種事,在自己心中拍一下就好了,那代表了你個人的喜好,不能強加於人。而當下網路上的排法,如羽泉在一次訪談中所說,看的是在當下節點誰的粉絲是顯性、誰的粉絲是隱性的。


ps:有一些人為了抬高自己偶像的地位,從一個特殊角度去批判甚至中傷他人,我是佩服你們的,當你一遍又一遍強調香港歌手唱日語翻唱的時候,你用著美國的蘋果,日本的索尼,追著韓國的太陽後裔,做著中國的鍵盤俠,人生如此,境界太高了。就說張學友,出了七八十張國粵語專輯,唱了接近一千首歌,你就單單提他唱了日文翻唱,那說明你對他並不了解,你對他的評價,也無法讓人信服。


有的人就是覺得作曲、作詞的了不起、有才,比單純唱歌的厲害,這就是所謂文人式的一種變態優越感,這還只是在流行樂里,要是在一些學院派音樂家眼裡這裡的前5可能也是一文不值,流行樂本身就是娛樂性質很強的音樂類型,不要把它整的多高尚,整的寫詞曲的比歌手高貴到哪裡去,音樂最本質的東西還是感性的,要打動人。演唱作為一種音樂的另一種領域,高水平的演唱同樣不是菜市場,可以表現出超越詞曲水平的力量。放眼全世界,你能找出幾個瑪麗亞凱莉,那麼多男高音有幾個帕瓦羅蒂,張學友就是華語樂壇唱功上難以超越的一位,甚至在世界上也不遜色,張學友以前橫掃華語樂壇,啟蒙過多少現在的優秀音樂人,周杰倫、林俊傑、王力宏等數不勝數。所以詞曲和歌唱本身是有很大區別的,放在一起比沒邏輯,比個高下很困難,而且這幾位詞曲的藝術水平真正說有多少你說得清楚嗎,就像前面說的,在一些人看來是水平不高的,而之所以能打動很多人還是因為音樂是感性的,就像最炫民族風一樣有大批擁躉。如果把他們的作品和瑪麗亞凱莉的演唱比較,我肯定選後者。好的歌者從來不比詞曲作者低,但因為流行歌唱門檻相對低、質量層次不齊,容易被一種「歌我也會唱,詞曲我不會寫」的大眾心態所輕視。但真正好的歌者和好的詞曲作者一樣很珍稀。

另外,一首歌曲的表現本來就是詞曲與演唱的結合,詞曲與演唱間的傾軋沒有意義,歌曲在傳達意義之前,首先是一種感官上的刺激,某種程度上周杰倫的曲子離開那些牛逼音樂人的編曲會遜色不少,而歌曲里歌聲更是無法取代的,高水平的演唱同樣會賦予歌曲靈魂。

而且這個排名本身就不夠精細,不夠專業,流行音樂發展到現在,如此龐雜又專業性,周杰倫的中國風離開方文山的堆砌辭藻又如何,作詞某種程度上才是一首歌曲能夠流傳下去的根本生命力,因為語言才是傳達意義最終的工具,光聽流行樂的旋律能領會什麼,幾遍之後就印象消減了,從而這個排名本身也不比那些娛樂排名高哪裡去,也不過是「名聲」的排名,這種籠統模糊的音樂性排名太虛無,缺乏意義。這種排名習慣性的把鄧麗君排第一也就不說什麼了,確實聲名和象徵在那裡。

說得這麼多,就是張學友的地位不比這幾位低,你覺得高也只是種眾多因素造成的主觀感受,華語樂壇男歌手你給我找第二個張學友!張學友音樂之旅里的一曲李香蘭就能匹敵這幾位的所有詞曲表達。再重複一邊,音樂是感性的,要打動人,詞曲不比歌唱高貴!


地位不是嘴說的,靠的是實力,多聽他的歌你就知道了


我不贊同那些以創作為基準線評論的人,不可否認創作才是音樂的基本形式,但是不要忘了,好的詞曲必須要遇到那個對的人才有可能讓人餘音繞梁。從這種意義上來說,歌唱也是一種創作形式,誰敢說帕瓦羅蒂是個大水牛?


張學友歌神的地位竟然有人會質疑?你說周杰倫排名比張學友高,六零後七零夠的人大多是不會接受。 反之還是有很多八零九零後願意接受張學友的高排名的。音樂的受眾不是你自己一個,不是你覺得。不用我說你們也知道周杰倫從小就是張學友的迷弟,也是周杰倫心目中的歌神。
很多人拿創作說事,別拿你的無知說張學友不會創作,張學友的&<&&>一整張專輯都是自己創作的。作詞上音樂劇雪狼湖的國語版是張學友和林夕共同創作。
在張學友面前提唱功提技巧提共鳴都是欺負人,這是不公別的。
張學友在音樂上的探索是目前樂壇無人能及的,唱歌32年各種曲風的嘗試,唱法的改變毫無疑問都是成功的。別人做的到?
張學友只想唱歌,其餘的他根本都不care


次於鄧麗君,周杰倫,羅大佑,李宗盛,位於第五。


到現在仍然是統治地位!

分享一篇關於他的文章

「他一生都在唱別人的故事,我們卻不知道他的故事。」

1984年的一個夏天,某航空的機場走廊里,一個靦腆小夥子手裡正拿著歌唱比賽的報名單,朋友慫恿了許久,他才鼓起勇氣報的名。此時此刻,他還只是一個生活平淡的票務員,熱愛唱歌,但從未想過多年後的自己將會成為華語樂壇的一個傳奇。

張學友從出道到成名,一切順風順水得讓人吃驚。參加歌唱比賽奪冠之後,就簽下世界最好的唱片公司,簽約的第二年分別發行兩張專輯,銷量都大賣二十多萬張(香港境內),這是香港樂壇史上絕無僅有的高度。不久之後,張學友登上紅館,開了人生第一次個唱。本身出色的唱歌,公司的大力包裝,以及高質量的歌曲,讓一個不久前還是平凡無奇的打工仔,迅速成為萬眾矚目的耀眼明星。一切的光鮮和名譽,像潮水一般向他涌去,猝不及防,又滿是驚喜。

一度的叱吒風雲,並不代表經久不衰,1987年、1988年的香港樂壇風雲變幻,譚詠麟張國榮競爭激烈,加上歌曲質量的走低,張學友的事業開始走下坡路。曾經專輯銷量獨霸一方,轉眼卻只賣出幾千張;昔日頒獎典禮的熱門人物,也一無所獲,空手而歸。這種被捧上天之後,再踩入塵埃的落差,讓張學友前所未有的迷茫,他開始遊走於夜店,劇烈酗酒,一次又一次醉倒在蘭桂坊的琉璃地上。別人用一生去經歷的大起大落,他在短短几年之間就已嘗遍。

為了養家糊口,張學友轉戰影視圈,1988年就憑藉《旺角卡門》獲得金像獎最佳男配角,後來也陸續在電影上取得不少成功。假如張學友一直致力於電影事業,或許就沒有今天這個榮譽滿身的歌神了,好在,他最終還是回來了。重新把悲傷洗好晾乾,披上重振旗鼓的戰袍,張學友回歸專輯《給親愛的》一發出就好評一片,這讓他信心大增,隨後的《只願一生只愛一人》更是讓他徹底擺脫陰影。隨著《每天多愛你一些》、《吻別》、《戰狼傳說》的火熱,張學友奠定華語流行曲的王者之位。張學友在90年代唱片銷量1次世界年度第二(僅次於當年的MJ),10年前專輯銷量就已經過億,還有數之不盡的奇蹟,這些是當今華語樂壇無人能及的。


談及張學友的輝煌,咋舌之餘,更讓人驚嘆數目之多——他實在創造了太多的奇蹟。從我們父母那一代開始,到現在的90後,雖然跨越了幾代人,但沒有任何一個人對他感到陌生。他不僅成了老中青三代的共同認知,更編織了無數人記憶的情懷。曾經有一對情侶,男孩花了半年的積蓄買了兩張票,和女孩一起去看張學友的演唱會。女孩靠在男孩的肩膀上,揮舞著熒光棒,看著自己的偶像,幸福得像一朵花。後來,她還是失去了這個男孩,成了另一個人的妻子,多年後她兒子陪她一起看張學友演唱會的視頻,青春的記憶在心中燒開,她已是淚流滿面。這就是《她來聽我演唱會的》的故事,我想,這也是很多人的故事吧。

如今張學友已年過半百,我們也長大成人,我們攔不住前行的歲月如梭,卻可以把記憶都譜進歌曲里,一同吟唱歲月如歌。同時,感謝你這些年的相守,摯愛的歌神,生日快樂!


來源如歌公眾號:ruge_app


恕我直言,張學友的歷史地位進不了前五。

我還算喜歡他的歌曲的路人粉,但是客觀而論的話,他的歷史地位要比鄧麗君、周杰倫、羅大佑、李宗盛、崔健低,而且這種差距是不同層次的差距。

歷史地位看重的是歷史意義,什麼銷量數字、演唱會不過是商業罷了。張學友的本質是一個演繹高手,演繹精湛。但他是可複製的,可替代性強。

唱作人是風,歌手是草,草隨風動,就歷史意義上,唱作人天然佔優。

如何製造另一個張學友?把好的歌曲的資源集中在一個歌曲演繹高手上足矣。換句話說,以後很可能再出現張學友式的這種唱將,但卻很可能再也無法出現周杰倫式的唱作人。所以他的歷史意義是乏善可陳的。

而我以上列舉的這五人,都有不可替代的歷史意義,也就是說以後不會再有。

1.鄧麗君
這個不需要多解釋。同樣是唱將,但是人家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華語群眾的第一個啟蒙人。以後還會不斷有厲害的唱將,但不會有另一個啟蒙人。光這個歷史意義,完勝張學友。

2.周杰倫
影響力最大的唱作天王,周張也是前面的答案中爭論最激烈的,但是前面的爭論都停留在很膚淺的商業層面。到了這級別的人物主要看歷史意義,周杰倫是華語樂壇的曲風集大成者,推動曲風多元化的第一人。光這點就決定周的層次高於張。

3.羅大佑
他的唱片賣不過張學友,演唱會不如張學友,唱功不如張學友。但他對華語樂壇的推動遠非張學友能比。《童年》、《明天會更好》、《光陰的故事》、《東方之珠》,在格局上無人能超越,幾十年後依然經典。華語樂壇當之無愧的鮑勃迪倫。

4.李宗盛
製作人,同時也有歌手身份。眾多歌手的老大哥,創作能力也是周、羅那一級的。同理,商業成就他肯定被張學友完爆,但是音樂上剛好反過來。張學友充其量算個厲害的傳播者,李宗盛是個很厲害的創造者+提攜者。

5.崔健
搖滾大神,搖滾教父。何勇炮轟香港四大天王,遇上崔健也得叫聲大哥。他在搖滾樂上的推動是華語搖滾界第一,同樣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前無古人,也不會再有後來者。

評論區有人跟我提歌神稱號。然而有句話叫「世界上只有三個歌神,全在香港「。

說白了歌神是種商業包裝,本質和king of pop是沒區別的。歷史地位不是膚淺的比較商業稱號。我列的這五個人里也只有一個周杰倫的」亞洲天王「稱號很威風,難道代表其他四個都不配給他提鞋了?當然不是這樣。

重申一遍,歷史地位看的是歷史意義。

所以張學友的地位比不過鄧周羅李崔。


沒有張學友這批人,我是寫不出情書的。


我覺得僅次於鄧麗君和周杰倫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排名這個東西談不上,單說唱歌的話,至少現在無人出其右。不論錄音室還是演唱會,明顯感覺隨著年齡增長聲音越來越醇厚。演唱會可能會越來越差,畢竟年齡在那裡。精力不如以前。音樂之旅感覺是最好的了,後來的光年和二分之一世紀有點精力不足,也可能是連開太多場過於勞累。陳奕迅到張學友現在這個年紀還能不能開長達四個半小時的演唱會還是個問號?至少就08年以後的演唱會來看,陳奕迅現場已經不如張學友了。


張學友,曾經說,我可以不演戲,但我不可以不唱歌 ,


發現樂壇地位特別願意聊,影壇怎麼不排一排誰地位高誰地位低,怎麼不把導演編劇演員一鍋燴,全都一起排,不能寫劇本的都不是好演員。。。


如果只能看一個人的演唱會,我只會選張學友。拋開專輯什麼,歌神的現場唱功真的碉堡了,看過他演唱會的都清楚


個人評價一句話:張學友是華語樂壇在鄧麗君後最成功的歌手,沒有之一。

很多人排名拿出李宗盛羅大佑崔健許冠傑,我不否認他們的偉大,但李宗盛羅大佑更多是作為音樂人的角色存在,他們的才華更多是體現在音樂製作上;崔健和許冠傑算是大陸和香港流行樂開山鼻祖式人物,算是先行者和優秀的前輩,但他們的影響力,也就僅止於此。

在華語樂壇上取得的成就最多,獲得最廣泛公認的影響力信服力,市場價值,歌曲傳唱廣泛程度,綜合來看,張學友周杰倫是碾壓其他人的。而張比周更勝一籌,當然有時間關係,張畢竟多唱了差不多20年,市場範圍有好幾代人,但更重要的是,張學友的歌唱實力強於周杰倫也更容易被更多人接受,周杰倫和周星馳一樣,周星馳演什麼都成了周氏喜劇,周杰倫是唱什麼歌都成了周杰倫風格,但不是所有歌都適合周杰倫的吐字不清風格的,比如《煙花易冷》,本來一首要被埋沒的好歌,如果不是林志炫在我是歌手裡唱,又有多少人知道周杰倫的這首歌呢?張學友比他強的地方,就是張學友唱什麼歌都成了原唱,這一點大家有目共睹。

論歌唱實力,華語樂壇里我到現在還真沒有看到有誰能超過張學友,張學友是以全港18區業餘歌唱大賽,幾千人的比賽冠軍出道,80年代是香港群星璀璨的時代,有許冠傑譚詠麟張國榮梅艷芳林子祥陳慧嫻陳百強等等歌手,張學友一個新人還能在當中脫穎而出佔有自己的一席之地;90年代四大天王,毫無疑問他是唱歌最好的(苛刻的說,按照很多粵語區的人的說法,他是唯一會唱歌的),還給人留下了雪狼湖這種前無古人也難有後來者的神來一筆。2000後至今,重心放在演唱會,專輯曲風多變,兩次破吉尼斯紀錄,市場號召力擺在那裡。
我曾經去看過他的1/2世紀演唱會,從晚上8點唱到12點多,休息時間不長,各種音樂劇穿插,一個嘉賓都沒有,只有不停的唱。別說唱功,光是體力也不見有幾個歌手有他這麼好。很多歌手有的地方唱不上去了就喊大家一起來然後把話筒伸出去,張學友從不幹這種事,大家買票是來聽歌不是唱歌的。

很多人黑張學友不會創作專翻唱日本歌,說某吹神更打動他們的心,如何打動人心這沒辦法說,因為這不會有統一客觀標準。張學友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地位和成就,在於他30多年來在樂壇只是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一個好歌手——不斷的去把歌唱的更好聽,不斷的學習當下的流行的唱法,不斷的開發未知的市場。
當歐丁玉把一首在日本不起眼的歌改成《每天愛你多一些》,張學友一唱大賣;這首歌成了經典了,張學友不滿足,每次演唱會都用不同曲風演繹帶來不同風格不同唱腔,雖然20多年的老歌都可以每次聽有新鮮感。《吻別》有原版,也有搖滾版,有中國風版,傳到外國有英文版。張學友很多經典歌都有很多個不同曲風的版本,請問其他歌手誰有他這麼大膽革自己的命?張學友在演戲上是野獸派,導演要怎麼演就怎麼演。其實在唱歌上他也是野獸派,怎樣唱好聽有市場就怎樣唱,憑藉自己深厚功力都把歌唱好唱成了經典,所以他成了歌神。
周杰倫陳奕迅這麼多年來唱腔都是一樣,周杰倫最近吐字清晰了點,張學友呢?剛出道時青澀直白,90年代偏輕飄炫技,後來音樂劇受美聲唱法培訓後更注重氣息功力大長,他總是能夠與時俱進的,不然殘酷的市場是不會讓他唱30年的,和張學友同時代的歌手裡還相對活躍的歌手只有李克勤,他是學友那個歌唱比賽下一屆的冠軍,而且也在粵語區廣受歡迎,但他也只能上我是歌手才打開了一下在國內的知名度。

說說陳奕迅和周杰倫吧,周杰倫毫無疑問是2000後華語樂壇最受歡迎的男歌手,我不否認他的音樂才華牛逼,但一些年下來大眾都太熟悉他的套路了,大概從08年左右開始他的專輯也已經不再大受關注,其實不是他江郎才盡,只是大家已經熟悉了。這也是作為原創歌手的先天限制,沒有人是能夠有源源不絕的才華和靈感的。即使原創的再怎麼不同,只要是同一個人創作的,就不會可能同時能熟練駕馭那麼多不同的曲風,不可能在每一種曲風的創作上都是高手,始終會有雷同,始終會有規律可循,始終會有套路,大眾也始終會有審美疲勞的那天。
許多人吹陳奕迅歌神,如何如何,但老實說陳奕迅就是香港樂壇的廖化,四大天王后香港樂壇也想捧他做天王,他出道的時候周圍已經沒有其他歌手壓住他了,但就這樣他還要熬到最近這些年靠網路靠上節目靠鋪天蓋地的營銷靠什麼《這十年我從周杰倫聽到陳奕迅》才真的大開更廣泛的知名度,90年代到好幾年前他也就僅僅在粵語區有知名度。陳奕迅出道的時候大家說他是歌神接班人,但現在他提出要休息幾年,張學友卻說要搞新一輪巡迴演唱。什麼時候接班還是個未知數。
陳奕迅要做歌神,首先應該做到的事是唱歌時每句不要以一下老牛一樣的喘氣聲起始,先把氣練好了再來吹不遲。


之前有個所謂的唱功排行榜出來,很多人都對第二有爭議,但對排第一的鄧麗君毫無爭議,為什麼?不單是因為鄧麗君的影響力和特殊的歷史地位,更重要的是鄧麗君的唱功無可挑剔,她唱起來毫不費力柔情似水的歌其他女歌手都得嘶聲力竭呼天搶地,又或者把聲線壓得像男人一樣才能唱。
歌手,首先就得會唱歌,就得唱的好聽,唱的歌大家都喜歡大家都傳唱,這才是歌手最本源的東西。可惜現在只會包裝炒作吹知名度,但是上天總會眷顧那些有實力的人的。否認張學友地位的人,最簡單的一個事實,請問你們去過那麼多KTV,有哪家的男歌手第一頁第一行是沒有張學友的?

歌神只有一個,但我也希望將來有另一個實至名歸的歌神。


補充:

很多人對唱功啥的有異議,我來再說一下。唱功其實就是對歌曲的詮釋,把歌唱的不走音不走調,這是最基本的要求;用合適的感情基調唱歌,這是進一步的要求;把歌唱的走心,這是最後一步要求。

過去科技相對落後,錄唱片的歌手是要一口氣唱完整首歌的,如果中途出了什麼差錯就要整首歌重錄,多出來的時間和經濟成本你掂量掂量,加上錄音設備相對現在落後一點,對歌手的聲線要求高很多,要歌手的聲音聽起來更「」入咪「」更有穿透力。現在錄音就簡單多了,走音走調電腦修正,實在不行就加上更多重搖滾來掩蓋,所以現在車禍現場比比皆是。(我最看不慣的是陳奕迅版的?遙遠的她?,都車毀人亡了粉絲們還吹那個音破的如何曼妙,而且要命的是90後很多都以為這首歌陳是原唱,真是可悲),還有就是某個部分唱不上去了就拿話筒對著觀眾喊什麼大家一起來,我們買票入場是聽你唱歌而不是自己唱的好嗎 ! 當然了去聽演唱會的往往都是粉絲,一般不會覺得這有什麼大不了而且還氛圍很好,只是在外人看來這未免露餡。

歌手的歌唱實力還最直接體現在現場live的表演,因為現場演唱就是考試,走音走調都要拿出來溜一溜,沒有後期編輯。這一點請問華語樂壇誰能挑戰2007年就開100多場世界巡迴演唱會,2010到2012年再開146場世界巡迴並且已經年屆50的張學友呢?他的演唱會基本上沒有嘉賓自己倒是經常做嘉賓,2004年他的活出生命演唱會倒是請了一次嘉賓,是當時尚未成名的王菀之希望捧她一把。現在他又要開巡迴演唱會了,唱了30年,不僅唱功未老,連市場號召力都這麼強勁,論實力論市場甚至老土點論資歷論名氣論民望,誰能項背?

不知道張學友不要緊,因為他現在相對低調不和年輕輩搶風頭讓後輩上位,這是莫大的美德,但後輩不知天高地厚吹噓自己,連實力都還未強過前輩就說要後浪推前浪,這未免貽笑大方。

我是90後,中學時代也是周杰倫的粉絲,現在是張粉為主周粉為次+陳黑。周杰倫唱的是我的青春,但張學友唱的卻是人生。周杰倫的粉絲都是我的同輩或者80後多,00後都去追什麼TFBOYS或者其他莫名其妙的明星了,但是張學友的粉絲是從父輩到90後都有,而只要是華語的歌曲節目,從我是歌手到好聲音,都有張學友的歌曲在傳唱。

他沒有強大的營銷團隊和水軍不怎麼刷存在感,打動不了你,在年青一代里知名度不夠別人高,並不代表他不是好歌手不是歌神;他不上台拿獎,並不代表後輩就已經超越了他,因為他的粉絲大部分是那些沉默的大多數,是那些沒什麼時間上網和你們爭論,終日忙碌生計事業家庭的人們,但是,只要張學友的演唱會一開,他們就會用腳和自己的血汗錢來給自己的偶像投票。張學友不需要那麼多營銷軟文不需要那麼多粉絲吹噓,他的實力和地位擺在這裡,他打動過好幾代人的心,並且終將繼續流傳下去。

我們這輩人,或者後輩偶然的聽到某首歌很好聽啊,然後他們也會去探究一下原唱是誰,他或她唱的如何。偉大的歌手不但要經歷所處的時代的考驗,還要經得起歷史的考驗。我相信,以後的人聽到《遙遠的她》依然會黯然神傷,聽到《每天愛你多一些》依然會甜蜜無比,聽到《李香蘭》依然會感到凄美絕倫,聽到《祝福》依然會感到離別之殤,聽到《心如刀割》依然會感到心如刀割,聽到《不老的傳說》依然會感到童話色彩,聽到《愛是永恆》依然會感到蕩氣迴腸…...

好歌是會有好報的,好的歌手也是會有好報的。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周杰倫編曲老師黃雨勛7月2日在微博受到的質疑?
越長大越發現有哪些歌好聽?
在陳奕迅的《苦瓜》里你聽到了什麼?
為什麼陳奕迅會在樂壇有如此地位?
如何評價陳奕迅歌曲《讓我留在你身邊》?

TAG:音樂 | 流行音樂 | 華語流行音樂 | 張學友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