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爾班大炮如果不投降奧斯曼土耳其,拜占庭能靠這個恢復羅馬帝國全部疆土嗎?
據說是可以的,問題是拜占庭打算殺死他結果投向奧斯曼土耳其,這炮威嚇效果好,其他城市可以直接投降的,而據說拜占庭金幣偷工減料才是決定因素
烏爾班出生的時代,東羅馬早已經爛成一灘了。在奧斯曼渡過馬爾馬拉海之前就帝國就經歷過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後的大分裂,東羅馬復辟後已無力重新建立起有效的軍事和政治體系,奧斯曼入侵後更是迅速的丟失了巴爾幹的幾乎所有國土。君士坦丁堡被包圍前拜占庭皇帝的直接影響範圍就幾乎只在狄奧多西牆之內。
烏爾班時期的火炮依然十分原始,對於城牆的破壞效率低下,可靠性低且維護極為高昂(烏爾班自己是怎麼死的?)。拜占庭從人力上和財力上都無力維持以火炮這種高成本籠城武器為核心的攻勢,連希臘火這種早已經成熟的防禦武器的原料的貿易供應都無法保證(要是君士坦丁堡內有足夠的石腦油,那幾千義大利僱傭兵弄不好真的可以撐到穆罕穆德二世失去信心),拜占庭如何發展新的進攻體系?
其實關於烏爾班之於奧斯曼與拜占庭的作用,與其說是決定性的不如說是象徵性的。沒有這個匈牙利人,勢如疾火的奧斯曼人自然也可以找到其他歐洲技師來開發火炮,圍攻君堡中幾門巨炮零星的敲打還不如更多中大口徑火炮密集些的轟擊。烏爾班不是奧斯曼唯一的利刃,也不是拜占庭失去的救星,他只是冷熱兵器交接時代的一個小小縮影而已。
謝邀。
您這個問題真是有點……
歷史的走向不是一兩件武器能夠決定的,甚至具體到一樣武器都不是一兩個工匠決定的。
君士坦丁堡攻防戰是奧斯曼帝國壓倒性軍事優勢持續壓力的結果。火炮、地道、多重壕溝、爆破戰術、封鎖用的要塞、戰艦奇襲、傳統攻城器械、阻斷援兵的騎兵群、充當預備隊的禁衛軍、政治攻勢、金錢攻勢……單單從軍事上說,拜占庭就不會有任何機會。
拜占庭所能依靠的就是bug一樣的城牆、義大利僱傭軍、中立第三方造成的地理阻礙(加拉太)等,唯一的盼頭就是十字軍的支援。真是和灣灣軍隊「固守一周,等待王師」有的一拼。
至於非軍事領域的政治、宗教、經濟等各方面的競爭,拜占庭更是一敗塗地,差距更大,這裡就不說了。謝邀,首先真的想問一下,題主是不是看什麼電影或者電視劇有感了,一般來說沒有選這個視角的,只有影視作品中才會極力誇大某個因素。
來,首先網上說的版本是拜占庭帝國實際上對大炮非常感興趣,但是國力實在不濟,無法留住這位鑄炮師。
我看了好多版本的1453圍城戰了,一般的有趣的歷史故事中主要有三個視角:
第一個視角:默罕默德二世的運船戰術,直接打破了金角灣的封鎖,艦炮從此可以轟擊城牆了。
第二個視角:土耳其的大炮,就是烏爾班大炮,渲染這種炮成為狄奧多西城牆的剋星。
第三個視角比較獨特,我在《人類群星閃耀時》看過,說的是由於守軍大意,科克波塔門並沒有鎖上,導致土軍一擁而入,以一個極小的關鍵事件來映襯一個極大的事件。
你看,烏爾班大炮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在這個炮下面,拜占庭人還撐了好一會呢。
還是那句話,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政治是經濟的延續。我羅馬皇帝
君士坦丁十一
沒錢
沒兵
沒房
就一個村長
你讓我咋打?
題主,你是否真的認為幾乎一天只能來一發、對運輸條件要求很高、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伺候的烏爾班大炮,真的能糜爛千里、扭轉乾坤?
大清亡了是因為沒有火槍
清末那幫人都想著師夷長技以制夷,結果嘛大家都知道的
靠武器去開疆拓土目前有希望做到的叫「原子彈」。除此之外任何時候人才是國家的根基,敗戰停軍隊連守牆都不夠,還收復啥故土?之前已經不止一次被西歐王師盟友解救了。
烏爾班大炮也是一個被吹過頭的神器,在穆斯林攻擊坦丁堡過程里,這武器的威嚇效果比實際效果好多了。穆斯林的主要遠程火力也是弓弩和其他輕型大炮的火力不斷施壓。
推薦閱讀: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中,拜占庭皇帝阿萊克修斯對十字軍的援助是否起到了應有的作用?
※東羅馬帝國後期的官方名稱是?
※如何認識東西羅馬帝國之間的關係?
※美容師鄭明明成就很高嗎?東羅馬拜占庭王室到現在依舊存在?
※東羅馬帝國與十字軍諸國的外交關係是怎麼變化的?